鄉村旅遊注重的特徵表現鄉村性
A. 鄉村旅遊的類型有哪些
1、以綠色景觀抄和田園風光為主題的觀光型鄉村旅遊。
2、以農庄或農場旅遊為主,包括休閑農庄,觀光果園,茶園、花園,休閑漁場,農業教育園,農業科普示範園等,體現休閑、娛樂和增長見識為主題鄉村旅遊。
3、以鄉村民俗、鄉村民族風情以及傳統文化為主題的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及鄉土文化為主題的鄉村旅遊。
4、以康體療養和健身娛樂為主題的康樂型鄉村旅遊。
(1)鄉村旅遊注重的特徵表現鄉村性擴展閱讀
鄉村旅遊的設計要點:
1、鄉村旅遊要科學規劃、合理引導,堅持宜發展就發展,不要盲目發展和惡性競爭,絕不能千村一面。而鄉村千篇一律,到處都是一樣的商業化、城市化氛圍和人造景觀,就會既失去了個性,也失去了鄉村的魅力。
2、鄉村旅遊屬於一種服務業,要在保持鄉村獨有田園風光和農家文化的基礎上去引導需求。現在不少地方在發展鄉村旅遊中大拆大建,而且隨著新樓一片片崛起,承載歷史的記憶也同時被抹去。為了避免這種災難性的發生,我們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鄉村旅遊
B. 鄉村旅遊規劃的特點是什麼
第一,需求量很大。旅遊者尋求差旱。隨著國內旅遊的興盛,鄉村游的市場需求逐步增長。城裡人希望擺脫高樓峽谷、水泥森林,緩解工作高負荷的壓力,蔭足懷舊和對自然的嚮往的需求。
第二,與休閑度假旅遊具有類似的特點。注重休閑和娛樂、健康身心等需求,同時,鄉村游很大程度上也存在重復消費的特點。
第三,與一般性的度假旅遊有不同之處。一般認為,休閑度假旅遊是較觀光游更為成熟的旅遊類型。一些休閑度假者的可支配收入水平較高,對休閑度假的價格不太敏感,而且度假旅遊者偏向於距離較遠、時間較長的度假。相比一般性的度假旅遊,鄉村游具有如下特點:鄉村游針對的主要是周邊的城鎮市場,因此旅行的距離較短,不同於一般性的中長線休閑度假;鄉村游的旅遊者對旅遊的價格比較敏感(相對於散客游和家庭游,單位集體出遊的對價格敏感度相對較低),這一點可能與現在鄉村游市場還不是太成熟,沒有形成旅遊者可信賴的品牌效應有關;鄉村游一般距離近,旅遊時間短。(成都銘智旅遊—鄉村旅遊規劃專家)魏小安在《中國三農旅遊的發展》一文中認為,鄉村游的市場層次比較分明:市民活動和農民活動基本是大眾化的旅遊,屬於比較低檔的消費;部門活動屬於中檔消費;企業活動層次較高,屬於高檔消費。因此可以說,鄉村游的需求市場是一個差異化的市場。
且採取這兩種形式的旅遊者不在少數。旅行社應關注這兩種形式的市場開發,在一定意義上需要旅行社轉變角色,適應市場需求。
具體地講,針對鄉村游散客,旅行社需要在產品設計、代理服務、咨詢服務等方面做出相應的調整,來滿足鄉村游散客的需求。比如,進一步提高產品組合的靈活度,為遊客提供專業的線路設計的意見;提供一些代理服務,而不一定是包價旅行服務;提供方便快捷的專業化咨詢服務等等。針對單位團體鄉村游,則應該加強與單位的聯系,完善客戶管理,根據單位情況量身定做產品,並且通過優質服務吸引回頭客。
C. 鄉村旅遊產品的特徵
市場需求「五味」趨勢
有「情味」:少商業化氣息,多旅遊環境的倫理道德建設。
有「土味」:保留老村精華,營造新村意象。
有「人味」:通過農民的生產、生活活動,讓遊客和居民間發生文化互動,保證村居、村民、村景的統一,實現遊客的體驗與參與。
有「雅味」:對村居環境的設計、保持和村民素質的高品質要求。
有「村味」:擁有相對封閉的村域環境,打造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的村莊圖景,營造「心遠地自偏」的心境與意境。
環境變化趨勢
政策指向改變:鼓勵錯峰休假和彈性作息,形成「2.5天大周末」;將發展鄉村旅遊納入促進「三農」發展大戰略;我國旅遊業發展實施「515戰略」。
交通發展迅猛:交通建設信息化,道路交通體系完善;機動車、私家車快速增加,租車、拼車等交通方式的出現;綠色交通成為交通發展新角色。
社會發展進步:適逢經濟發展新常態;適逢國內市場潛力進一步釋放,生產要素綜合優勢進一步彰顯的活躍期;適逢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潮期。
思維理念革新:互聯網思維;目的地思維;「旅遊+」思維;生態思維;品牌思維;用戶思維。
產品重塑與再造
產品形態一:酒店度假類
鄉村度假庄園/酒店
是一種提供高品質田園生活方式,基於鄉村優勢農業產業之上的田園休閑綜合體 。鄉村酒店是介於農家樂和商務酒店之間的一種新型酒店,是高於農家樂的服務標准,既沿襲了農家樂的鄉村農家特色又借鑒了商務酒店的標准規范而成一體的酒店。
【產品特點】通過大型企業資本導入,發展庄園經濟,形成「產業+庄園」雙驅動;以庄園品牌塑造、庄園綜合功能擴展和庄園產業模式設計為主,提供獨特的庄園生活體驗。
【適用條件】適合現代農業基礎良好,有建設大型農業庄園的場地條件,交通可達性強的村落。
【打造要點】庄園度假酒店+庄園體驗經濟+彌補目的地功能
1、主體:本質上是庄園形式的度假酒店,採用標准化管理經營模式,強化本地特色文化元素。
2、外圍:庄園環境,庄園農業經濟,形成「種養加」、「產供銷」、「工農貿」緊密結合的整體產業化模式,農民受雇於庄園主,藉助庄園品牌發展外圍互補型產業或提供配套服務。
產品形態二:文化藝術類
鄉村博物館/藝術村
鄉村博物館/藝術村是一種集中體現鄉村文化歷史的旅遊產品,它涉及到傳統鄉村生活的所有領域,從實物形態、方言到工作和生活習俗等每一個細節。藝術村主要為藝術家創作研究提供時間、空間支持,讓藝術家進入一個充滿鼓勵和友誼的環境。
【產品特點】鄉村環境為基底,藝術文化置入,側重對於文化的保護與傳承。表現形式為古民居、古村落、古街巷的活態文化展示。
【適用條件】歷史文化名村/名鎮,環境藝術價值較高的村落。
【針對市場】成熟的旅遊目的地及周邊,針對文化科普市場、藝術家市場等專項人群。
【打造要點】文化保護傳承+文創業態激活+社區民宿改造
1、本地鄉村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以博物館的形式典藏,選定古街區,古民居,古村落進行整體保護。
2、引入文創產業,更新業態,形成旅遊餐飲、購物、居住休閑體驗空間,以實現文化活態展示。
3、村落社區改造,重點發展民宿等業態。
產品形態三:科普教育類
教育農場(園)/高科技農園
教育農場(園)與高科技農園都是立足農業產業優勢,利用農業生產、自然生態、農村生活文化等資源,以科技化、智慧化的項目,或展示在科技引領和示範下現代農業的發展,或設計體驗活動及進行教育解說,主要集生態教育、休閑體驗、戶外教學等為一體。
【產品特點】高效農業+科普寓教於樂的產品形式。
【適用條件】有一定的產業壁壘,需要設施農業、高效農業等農園形態,溫室是主要活動空間。
【針對市場】青少年科普人群,非周末由學校代領,第二課堂;周末由家長帶領,寓教於樂。
【打造要點】高效農業基礎+寓教於樂,「發現自然,喚醒好奇。」
1、將農業生產和科學教育相互結合,農園中栽種的作物、飼養的動物、配備的農具設備及所採用的生產工藝和耕作技術等。
2、可設置簡單的博物館,陳列反映當地種植、養殖業生產歷史和現狀的農畜產品或圖片、農具、介紹生產工藝的資料等,並可以在園內設置演示區,情景再現。
D. 鄉村旅遊的特點是什麼
鄉村來旅遊的特點是什麼?北京山合水自易規劃設計院解析,中國是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依然占人口總數的近70,即使是城裡人也有著濃厚的農村情結。我國的鄉村旅遊起步較晚,但已引起人們的廣泛重視和極大興趣。其特點是:
第一,旅遊者的一切旅遊活動均發生在「鄉村」這一特定的區域環境內。 第二,旅遊資源應是鄉村已開發的和待開發的,原生的或再生的,屬集體的或個人所有的各類自然、社會資源。 第三,旅遊資源、旅遊設施、旅遊服務具有比較濃厚的地方特色、鄉村特色、民族特色。 第四,為旅遊者提供各種服務的從業人員包括管理人員,應該以經過培訓的農業人口為主。第五,鄉村旅遊經濟兼有鄉村集體經濟和鄉村個體經濟成分,它納入鄉村經濟核算體系,有些核算內容可虛擬地納入整個國家旅遊經濟統計,以反映我國旅遊事業的發展。
E. 鄉村旅遊規劃的特點是什麼
第一,需求量很大。旅遊者尋求差旱。隨著國內旅遊的興盛,鄉村游的市場需求逐步增長。城裡人希望擺脫高樓峽谷、水泥森林,緩解工作高負荷的壓力,蔭足懷舊和對自然的嚮往的需求。
第二,與休閑度假旅遊具有類似的特點。注重休閑和娛樂、健康身心等需求,同時,鄉村游很大程度上也存在重復消費的特點。
第三,與一般性的度假旅遊有不同之處。一般認為,休閑度假旅遊是較觀光游更為成熟的旅遊類型。一些休閑度假者的可支配收入水平較高,對休閑度假的價格不太敏感,而且度假旅遊者偏向於距離較遠、時間較長的度假。相比一般性的度假旅遊,鄉村游具有如下特點:鄉村游針對的主要是周邊的城鎮市場,因此旅行的距離較短,不同於一般性的中長線休閑度假;鄉村游的旅遊者對旅遊的價格比較敏感(相對於散客游和家庭游,單位集體出遊的對價格敏感度相對較低),這一點可能與現在鄉村游市場還不是太成熟,沒有形成旅遊者可信賴的品牌效應有關;鄉村游一般距離近,旅遊時間短。魏小安在《中國三農旅遊的發展》一文中認為,鄉村游的市場層次比較分明:市民活動和農民活動基本是大眾化的旅遊,屬於比較低檔的消費;部門活動屬於中檔消費;企業活動層次較高,屬於高檔消費。因此可以說,鄉村游的需求市場是一個差異化的市場。
且採取這兩種形式的旅遊者不在少數。旅行社應關注這兩種形式的市場開發,在一定意義上需要旅行社轉變角色,適應市場需求。
具體地講,針對鄉村游散客,旅行社需要在產品設計、代理服務、咨詢服務等方面做出相應的調整,來滿足鄉村游散客的需求。比如,進一步提高產品組合的靈活度,為遊客提供專業的線路設計的意見;提供一些代理服務,而不一定是包價旅行服務;銘智旅遊策劃提供方便快捷的專業化咨詢服務等等。針對單位團體鄉村游,則應該加強與單位的聯系,完善客戶管理,根據單位情況量身定做產品,並且通過優質服務吸引回頭客。
F. 我國鄉村旅遊景區現有的特徵有哪些
1、缺乏獨立性的生存資源
對於現代鄉村旅遊來說,大多數的鄉村旅遊資源還不能獨立的生存,多數的鄉村旅遊景區依附於其他景區而存在。鄉村旅遊在發展的初期,還沒有形成獨立的發展模式,其自身的旅遊特色還不能吸引旅客單獨的觀光旅遊。
2、經營分散且重復性大
就我國當前的鄉村旅遊景區來說,大多數的鄉村旅遊旅遊景區還沒有形成旅遊群,而且很多鄉村旅遊只是停留在「吃農家菜、住農家屋、干農家活、享農家樂」等簡單粗暴型的項目上,項目建設缺少遠景規劃,當遊客的獵奇心過後,對於景區的熱度就在慢慢的退化。目前很多鄉村旅遊項目之時在發展的初級階段,沒有形成品牌意識。
3、以情感為紐帶吸引遊客
對於任何地方或是物品來說,只有賦予了它足夠的情感才能打動人、感染人。能用自身的質朴打動人,能讓上一代人有回憶,同時又能感染下一代,袁家村做到了。中國目前過過快的城市化進程,讓很多傳統的東西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利用情感為紐帶來發展本地的旅遊業,用情感共享的方式,將農村旅遊景區與旅遊者緊密有效的聯系起來,促進鄉村旅遊的發展。
4、缺乏規劃和策劃
近年來政府大力發展、扶持鄉村旅遊,全國相繼出現了一大批鄉村旅遊景區,由於資金缺乏,沒有對旅遊資源進行論證、規劃和策劃就匆忙上馬,開發中只重規模,不講質量,粗製濫造,許多鄉村旅遊開發存在較大的盲目性,只考慮當前,不顧長遠,有的鄉村旅遊開發本身就是一種破壞。銘智在鄉村旅遊規劃和策劃方面有著十分豐富的經驗,並主動參與了廣元市劍閣縣姚家鄉銀溪村和沐川縣建和鄉廟坪村編制完成旅遊扶貧規劃的旅遊扶貧規劃公益行動。
5、主題不明顯,沒有核心產品
前面已經提到過很多鄉村旅遊景區只是為了追求一時的經濟效益,在形式上簡單粗暴,沒有文化氣息,只能滿足了遊客一時的獵奇心理,重遊率很低。
G. 鄉村旅遊有怎樣的發展趨勢
1.突出重點、亮點和示範點。
鄉村旅遊在同一個地區不能一哄而上,以數量增長代替質量增長。這樣會導致鄉村旅遊迅速泛化,產品同質化。銘智旅遊策劃認為當前最重要的就是制定發展規劃,篩選出本區、本省的重點、亮點和示範點。
2.發展個性化鄉村旅遊產品。
鄉村旅遊之所以會向個性化方向發展,主要原因是市場選擇和需求在趨向個性化。到鄉村旅遊的人,大部分是以家庭、情侶或自駕車為出遊方式,他們要求看到的鄉村旅遊點應有個性和獨特性。幾年前去過的「農家樂」、「漁家樂」、「牧家樂」,在幾年以後如果還是依然故我,旅遊者就不會再選擇它,鄉村旅遊必須適應市場的變化,策劃出自己的特色項目,使景觀、產品、接待、管理都實現個性目標。
3.與實現「三農」目標相結合,是今後鄉村旅遊發展的基本方向。
解決農村、農民、農業問題,推動社會小康目標,發展鄉村旅遊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我國許多地區都在強化鄉村旅遊的這種功能。如成都市近期重點打造鄉村旅遊「五朵金花」:幸福梅林、花香農居、江家菜地、東籬菊園、荷塘月色,通過發展觀梅、觀花、觀菊,發展菜園、荷池等手段,吸引城市居民前往觀光、休閑、娛樂,使「五朵金花」成為該地區鄉村旅遊的重要示範點。農民通過租金、薪金、股金、保障金四重收入,獲得較大的利益。
4.鄉村旅遊開發要注重保持鄉村自然和人文環境的原真性。
鄉村原生自然和人文環境是發展鄉村旅遊的個性特徵,是城市居民前往游覽的追尋目標。特別是作為鄉村原真性的景物、景觀,更不能改變其原真形貌。但保持原真性,絕不是在保護鄉村環境的落後面。
5.鄉村旅遊要注重產品的多樣性和組織形式的多樣化。
在一個地區,必須有多樣化的鄉村旅遊類型,如成都市的「五朵金花」就是以梅花、花卉、菊花、荷花、菜園為主題發展的不同鄉村旅遊品牌,每個品牌又有一系列的觀光、參與性產品。遊人對鄉村旅遊品牌的多樣性、內容的豐富性和體驗的差異性的要求越來越高,鄉村旅遊目的地就越要盡快改變產品雷同、內容泛化的局面,創新產品的特色,使遊客增加更多的選擇,包括交通出行的自主化,旅行事務的自主化,訂房、訂票、訂餐的自主化,游覽鄉村景物的自主化等。
H. 國內外鄉村旅遊地形象塑造現狀如何
中國鄉村旅遊現狀和未來發展
1.中國鄉村旅遊發展的現狀和問題
中國的鄉村旅遊起步較晚,目前尚處於從導入期向成長期過渡的階段。鄉村旅遊的發展速度較快,各種農業觀光園、農家樂、採摘節等鄉村旅遊形式在各地大量涌現。總的來說,鄉村旅遊在空間布局上主要分布於都市郊區、遠離客源的景區和老少邊窮地區。鄉村旅遊的發展為各地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效益,對於解決「三農」問題起到了一定的積極意義,同時也滿足了城市居民回歸自然和體驗傳統生活方式的心理需求。
由於起步較晚,與國際旅遊者比較,國內旅遊者的需求層次表現出初始階段的普遍特徵。而供給方面也多是開發層次較低,較淺的初級鄉村旅遊產品。具體來講,我國的鄉村旅遊發展中存在著不少急需解決的問題。第一,對鄉村旅遊內涵的認識不足,鄉土特色不明顯。忽視了鄉土性是鄉村旅遊的核心特徵和基本依託點,盲目引進工業化、城市化的旅遊產品形式。第二,多數地區缺少對鄉村旅遊的總體規劃,一般是在原有農業經濟和設施的基礎上稍加改動就開始接待遊客。第三,產品形式單一,參與性不強,產品雷同現象嚴重。第四,基礎設施和旅遊配套設施不健全。主要表現為一些鄉村地區的交通狀況和周圍環境狀況較差等。第五,在管理上尚未建立科學的管理制度與方法。
2.中國鄉村旅遊的發展前景
首先,鄉村旅遊將繼續享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和發展空間。這一方面是由國家對農村問題日益重視的宏觀政策環境決定的;另一方面也是由不斷擴大的市場空間決定的,即工業化帶來了更多的有逃離工業環境需求的城市人口。
其次,鄉村旅遊將沿著與生態旅遊、文化旅遊緊密結合的方向發展。相對於歐洲國家對發展鄉村旅遊的綠色內涵的重視、日本對發展鄉村旅遊的社會傳統文化的重視,我國發展鄉村旅遊在現階段則側重於其帶來的經濟效益。這是我國的國情決定的,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供需主體素質的提高,鄉村旅遊的生態內涵和文化內涵必然得到進一步發掘。這也是與中國傳統的「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和當前構建和諧社會的發展思路相符的。
最後,本土化是實現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鄉村旅遊對鄉土民俗文化、鄉土地域特徵強烈的依附關系決定了鄉村旅遊的發展,最終離不開當地居民的積極參與,這就需要純朴的民風來創造一個對旅遊者具有親和力和吸引力的氛圍環境,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來保障鄉村旅遊持續發展的生命力。
3、對中國鄉村旅遊發展的政策建議
第一,提高對鄉村旅遊的認識,培養農民對農耕文化的優越感和自豪感。從工業文明中逃離出來的人們要體驗的是地道的農業文明,而不是工業文明的復製品。真正富有鄉土特色的產品才是有生命力的鄉村旅遊產品。
第二,以政府為主導的同時,發展逐步向市場經濟轉變,引進外資或者民間投資;以市場需求特徵為導向開發旅遊產品,做好營銷宣傳和市場推廣工作。
第三,政府在給予一定的稅收、土地使用和宣傳推廣等政策傾斜措施的同時,加強對市場環境的規制。包括協助成立行業協會、鼓勵農民或經營者成立民間團體等。
第四,合理開發和規劃,改變重設施建設輕環境營造的現象,進行產品的深層次開發,注重參與性,挖掘鄉村旅遊產品的生態和文化內涵,努力使農耕文化與現代文化和諧相融。
第五,提高經營者的管理水平。行業的發展成熟離不開高素質的企業家。對於以創造「詩意的棲居」為目標的鄉村旅遊業來說,管理本身所具有的科學性與藝術性結合的特徵,對於從事鄉村旅遊的經營者來尤為重要
I. 根據鄉村旅遊的特點可以分為幾類
以其體現出的特點作依據,可細分為以下8類:
1.鄉村民俗型。
指以鄉村民俗風情為載體,所開展的旅遊活動,其內容包括地方特有的風俗和風物。鄉村民俗又分歲時、節日、婚姻、生育、壽誕、民間醫葯、喪葬、交際、禮儀、服飾、飲食、居住、器用、交通、生產、職業、民間工藝、宗教、社會、娛樂、信仰、祭祀、巫卜、禁忌等近20類。擁有這些民俗資源的鄉村,可以利用自身優勢,發展民俗旅遊。
2.鄉村傳統農業類。
鄉村旅遊的限定范圍主要是在農村,因此這種旅遊與農業生產、農業發展過程等密不可分。但農業類旅遊有傳統與現代農業兩大類,故作為傳統鄉村旅遊模式之一,其類型則特指舊式的農業生產觀光活動,如舊式的農業生產過程、農耕文化、農民勞動生活場景等。
3.古村古鎮類。
這一類指以古村落、古建築、古民居、古鄉村環境氛圍為觀賞、觀光、觀看、觀覽、觀展、觀研載體的旅遊活動。
4.鄉村風水或風土類。
舊時許多鄉村是以特有的地理環境和風水結構發展起來的,有的是依據風水理論經過精心設計選址和建設的,有的是依據真山真水環境自發形成的,如利用不同的地形、水道形成多種排水、給水、避寒、避風、採光、交通等合理的村落空間布局形式。鄉村旅遊規劃專家—銘智旅遊策劃。這對發展鄉村環境旅遊、科學旅遊、體驗旅遊、文化考察和研究活動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5.鄉村土特產類。
品嘗、購買鄉村土特產是城市或外地遊客進入鄉村旅遊的重要目的之一。土特產包括鄉村生產、生活用品、鄉村風味食品、鄉村手工藝品、鄉村名特產等。這些物品大多都有廣泛的銷售市場和固有的品牌形象,歷史形成時間長,產品有較固定的風格和工藝水準,因此其信譽度、特色度、知名度比較大,旅遊者對土特產品的認知是發展這類鄉村旅遊的重要驅動力。
6.鄉村休閑娛樂類。
從需求供給角度,大多離城市較近的鄉村為城市居民在假日或閑暇時間提供了優良的休閑、度假、娛樂等場所設施,如農家樂、漁家樂、牧家樂、家庭旅館、鄉村旅店等。
7.鄉村名勝類。
指依託本村或與之相鄰的歷史文化或山水名勝資源開發的鄉村旅遊模式。這類旅遊的特點是「借景」,即借老祖宗和大自然給後代留下的古跡和名勝,其功能主要是觀光,通過其他特色景觀來帶動當地鄉村旅遊。北京的門頭溝潭柘寺村、懷柔慕田峪村、房山周口店村等就是藉助附近的名勝古跡和自然風光發展為鄉村旅遊目的地的。
8.鄉村紅色旅遊類。
此類指擁有紅色旅遊資源,並利用此優勢發展以紅色旅遊為主題、進行愛國主義傳統教育的鄉村旅遊活動。這類旅遊是我國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現在已有大量鄉村旅遊點正在全力開發這類旅遊產品,並形成鄉村旅遊的一大熱點。
J. 在鄉村旅遊競爭越的今天,該怎樣突出自己的特色
在鄉村旅遊競爭激烈的今天,要突出自己的特色,勇先創景建議一定要走個性化、特色化和創意化之路,要根據不同的資源類型打造不同的產品,走不同的發展模式,如,城市依託型,以發展周末度假客源為主,是典型的鄉村旅遊地發展模式,適宜開發集療養、娛樂、運動健身等產品為一體的層次較高檔的鄉村度假村,並且對基礎設施等輔助服務質量要求較高;旅遊資源依託型,依據資源類型不同可分為自然生態景區依託型和歷史文化依託型、民俗文化依託型三種鄉村旅遊發展模式,自然生態景區依託型主要藉助本地或相鄰自然景區的資源優勢而發展鄉村旅遊,突出鄉村生態旅遊的特徵,給遊客帶來一份悠然自得的綠色心情,開發過程中比較注重自然與生態、休閑性、參與性活動等的結合;歷史文化依託型則重點打文化牌,產品以修學、觀光旅遊為主,適合高層次的市場需求,一般開發鄉村文化博物館和民俗度假村,讓遊客體會到清新自然的空氣、淳樸民風的同時感受歷史文化名勝和名人的深厚;依託鄉村居民、人文遺跡、古建築、文物等物質形態以及地方民間文藝、民俗節慶活動、地方民間文化廟會等文化形態,開展可參與的觀光游覽活動是民俗文化依託型的鄉村旅遊開發模式,該模式的核心是抓住民俗等核心特色;交通依託型,主要客源是交通干線附近的居民,隨著經濟的發達以及私家車的增多,高度壓力下的白領階級們對於這種交通方便的鄉村旅遊的需求熱情高漲,也是人們逃離城市、尋覓清凈、遠方探奇的絕佳之地;產業經濟依託型,產業融合衍生出來的旅遊新業態為鄉村旅遊的產業經濟依託型發展模式提供了契機,將鄉村旅遊業與農業、林業、漁業相結合,依託產業經濟發展,通過開發農業休閑、漁業休閑、林業休閑、果業休閑產品,類似鄉村美味品嘗,漁村垂釣等旅遊項目發展鄉村旅遊,這樣不但滿足遊客的旅遊基本需求,還可以學到相關產業的一些知識,這樣有教育意義的活動客觀上會吸引大量的青少年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