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城鄉旅遊 » 形成旅遊城市的原因

形成旅遊城市的原因

發布時間: 2021-01-06 11:10:59

❶ 貴州作為一座旅遊城市,為什麼還如此的貧困

貴州經濟落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僅僅只是因為旅遊業的發展不夠。而是有其他多方面的原因共同導致的。貴州省地處中國西南腹地,有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地貌多樣,自然資源豐富。是一個很有發展潛力的省份。

現在相比於其他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高的地區,貴州目前面臨的最迫切的問題就是交通。「要想富,先修路」,從古至今,這都是發展的真理,修好路不僅僅是對於旅遊業的發展大有助益,對人才引進及其他各行各業都有良好的帶動作用。以貴州省近年來對交通建設花的大力氣來看,貴州今後的發展應該會有一個很大的提升。

❷ 導致城市旅遊收入增加的原因

1、旅遊的人次增加了,旅遊的項目增加了。
2、根本的原因是旅遊的人多了。相對於以前,大家忙死忙活的才能吃上飯,根本沒有人願意花錢出去玩,現在的人基本能解決吃、住、穿的問題,開始追求其他享受了。

❸ 某城市今年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出境游,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和這種現狀可能產生的影響 寫一篇英語作文

2006 年 6 月六級作文題及範文 1、近十年來某城市越來越多人選擇出去旅遊2、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 3、這種現象可能產生的影響 Traveling Abroad The above table clearly mirrors an upward trend in the number of people who prefer to travel abroad over the last decade. In 1995, there are only ten thousand tourists going overseas to take a trip. In 2000, the figure climbs to approximately 40 thousand, and peaks at 120 thousand in 2005. There are a huge number of reasons behind this phenomenon, of which the most important one is --China's booming economy. Thanks to the deepening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citizens of the Middle Kingdom enjoy a sharp improvement in their living standards. They have enormous consuming power to pursue higher level of living quality. Perhaps getting tired of visiting scenic spots at home,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them choose foreign countries as their tour destinations. When it comes to what impacts it would bring, in my eyes, it would give a huge boost to tour instry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And it would give Chinese deeper insights into foreign cultures. Of course, the dark side of this phenomenon also exists. For instance, the uncivilized behavior of some Chinese tourists may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China's image. Anyway, overseas travel is beneficial. What really needs to occur is consumer ecation. 參考翻譯: 上面的圖表中明顯反映出在過去的十年內選擇出國旅遊的人數呈上 升趨勢。在 1995 年,只有 1 萬人出國旅行。在 2000 年,這一數字攀 升到 4 萬人,到 2005 年達到最多的 12 萬人。 出現這種現象有很多原因,最重要的是日益騰飛的中國經濟。 由於改革開放,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他們的消費能力 逐漸強大,有了追求高水平生活的資本。也許是厭煩了在國內的景區旅 行,更多人選擇海外旅行。 談到這將帶來的影響,我認為這將大大促進國內及國外的旅遊業。 這將使中國人對國外的文化有更深的了解。當然也存在一些不好的影 響。例如一些中國遊客的野蠻行為會破壞中國的形象。不管怎麼說出過 旅行是有益的,真正需要做的是對出國者的教育。 (整理:文靜)

❹ 成都作為旅遊城市有些什麼特色

內容提要:本文分析了以成都中心城市為依託的巿域旅遊,其旅遊要素配置的中心--邊緣結構形成的原因及其發展變遷規律。成都巿域旅遊的中心—邊緣型結構開發模式的變遷,首先是旅遊要素向中心城市高度聚集,這種情況引起旅遊成本的上升,旅遊收益不斷遞減,從而使旅遊要素由中心城巿向旅遊資源富集的邊緣市鎮擴散和轉移,形成次級和再次級旅遊中心。中心—邊緣結構的進一步發展,與巿域旅遊中旅遊形態的變化和邊緣區旅遊市鎮的旅遊功能定位、文化與經濟結構有密切關系。不同等級的旅遊景區較高的文化資源開發程度和旅遊形態向休閑旅遊的轉移,會促進旅遊要素的再配置,從而使成都巿域旅遊的中心—邊緣結構發生變化。

關鍵詞:巿域旅遊 中心邊緣結構 旅遊要素再配置 旅遊形態變遷 文化資源開

一、所謂巿域旅遊,是以某一中心城市為依託,向四周形成的旅遊輻射地區。巿域旅遊是隨著城巿旅遊而興起的,是由城巿向郊區,由旅遊中心向周邊旅遊景區擴散與輻射的過程。中心城巿除本身的旅遊景點外,在市域旅遊中主要起到交通、服務與遊客集散中心的作用,而周邊地區的旅遊景區景點則主要起到旅遊最終目的地的作用。成都巿2002年四川省接待國內旅遊者7217.97萬人次,入境旅遊者66.72萬人次,旅遊總收入380.2億元人民幣,其中成都巿接待國內旅遊者2808.73萬人次,佔全省的39%;入境旅遊者40.12萬人次,佔全省的60%,旅遊總收入175.09億元人民幣,佔全省的46%。可見成都作為四川的旅遊中心城巿的支配性地位,這是一種旅遊經濟與文化的中心—邊緣結構的存在模式。

二、城市旅遊域中的資源初始情況與旅遊要素的再配置,決定了中心城巿與邊緣區旅遊城鎮的發展速度,但城巿旅遊域的文化與經濟形態卻決定了其發展的方向。因為中心城市的強大文化與經濟吸引力與影響力,強烈地塑造著周邊旅遊景區的文化經濟形態。中心城巿影響周邊城鎮的途徑,是通過歷史變遷、文化傳播、行政管轄、交通網路、交通聯系等因素產生作用的,而周邊旅遊景區自身的文化—經濟結構和城鎮功能定位,又決定了巿域旅遊邊緣區的發展趨向與開發速度。

在巿域旅遊范圍內,次級旅遊城鎮的文化與經濟結構和中心城巿相比差異越大,其城鎮文化經濟定位與旅遊價值取向越單純,越有可能形成次級旅遊中心。因為中心城巿的文化經濟定位與城巿價值往往是多元化的,包括政治、經濟、社會、文化、交通等多種功能價值,如到20世紀90年代為止,國家對成都的傳統城巿定位是三中心兩樞紐,即「重要的科技文化中心、商貿中心、金融中心和交通樞紐和通信樞紐。此外還要大力發展高技術產業和新興產業,吸引外來投資。偏離這個城巿定位主流的文化和旅遊產業自然受到很大的限制。這種情況往往約束了採取旅遊開發的方式。如都江堰每年在流經市區的岷江畔舉行消夏啤酒節,節慶活動佔用大量交通道路與公共空間,而成都由於交通的繁忙則不能在巿中心區的錦江邊如法泡製。巿郊雙流縣黃龍溪鎮和龍泉驛洛帶鎮每年都舉行火龍節和水龍節,而成都也缺乏在大街上耍火龍的條件。又如成都古蜀文化金沙遺址與商業街戰國船棺葬遺址是考古重大發現,具有極高的旅遊價值,但由於地處市中心,土地價值高昂,周邊保護區不可能太大。金沙遺址目前劃定的遺址公園面積約為0.3平方公里,只能發展佔地面積較少的旅遊精品。而廣漢三星堆遺址周邊的保護區則可達l0平方公里之多,這就為廣漢未來旅遊業的發展留下廣闊的空間。當次級旅遊中心城巿發展到必須向多元價值發展的階段,其旅遊價值功能會被削弱,工業、房地產業等在城巿功能的比重會逐步上升,如都江堰、樂山等城市,正面臨由單一功能城巿向多元功能城巿轉型的選擇。

總的說來,由於巿域旅遊中心--邊緣文化經濟結構的存在,使巿域旅遊輻射區內的旅遊要素不斷出現再配置。再配置的動力與因素,與巿域旅遊區中旅遊資源是發散型還是收斂型密切相關,發散型的巿域旅遊,會使旅遊要素不斷由中心城巿向邊緣城鎮擴散,從而在巿域旅遊區內形成若干次級與再次級旅遊中心。旅遊要素的再配置也與城鎮的文化與經濟功能復雜程度密切相關,城鎮的文化經濟定位與旅遊價值越是單純,越容易轉移中心城巿的旅遊要素,發展成為次級旅遊中心。旅遊形態的變化以及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程度,同樣影響巿域旅遊區內的旅遊要素擴散與轉移。不同等級的景區景點文化資源開發程度越高,旅遊形態向休閑旅遊的速度越快,旅遊要素的轉移與再配置也就越迅速。成都的巿域旅遊,正是在這種中心—邊緣的文化經濟結構及其對旅遊要素再配置影響的基礎上不斷發展,從而對未來成都以至四川旅遊業的發展帶來不可忽視的影響

❺ 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2分) A.我市被評為「全國優秀旅遊城市」的原因是全體市民共同努力

D(2分)

❻ 東北三省旅遊發展的差異及原因

吉林介紹

人口:180萬人/市區 面積:1755平方公里/市區 位置:長白山脈向松遼平原過渡地帶 氣候: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 城市特徵:松花江S形穿城而過永不冰凍 中國北方獨具魅力的旅遊名城 旅遊品牌:霧凇奇觀/滑雪天堂/白山松水/滿族風情 旅遊特色:夏季避暑之鄉/冬季滑雪天堂/四季北國風光 。

【歷史沿革】 吉林市是一座擁有300多年歷史的古城,其原名「吉林烏拉」,滿語意為沿江的城池。19世紀吉林是東北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早在3000多年前,這里已是氏族部落的集居之地。明朝此地為「烏拉國」,明永樂十八年遼東都指揮使劉清奉命來松花江上造船,因此吉林市又有「船廠」之稱。公元1673年吉林建城,1674年康熙東巡時賦詩《松花江放船歌》,詩中有「連檣接艦屯江城」句,故吉林市素有「北國江城」之稱。1676年船廠改稱吉林烏拉。1948年3月9日吉林市解放,成立吉林市政府。1954年前是吉林省省會,是中國惟一一個市名與省名相同的城市。1994年被國務院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區位地理】 吉林市地處東北腹地長白山脈,向松嫩平原過渡地帶的松花江畔,三面臨水、四周環山。東經125″40′~127″56′,北緯42″31′~44″40′。東接延邊朝鮮族自治州,西臨長春市、四平市,北與黑龍江省接壤,南與渾江市、通化市毗鄰。總面積27120平方公里。其中,市區3636平方公里。現轄4個城區(船營區、昌邑區、龍潭區、豐滿區)、4個縣級市(磐石市、蛟河市、舒蘭市、樺甸市)、1個永吉縣、1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1個經濟技術開發區。

【自然環境】 吉林市自然條件優越,物產豐饒,大片的森林覆蓋了市區一半以上的面積。濃蔭下的城市,清澈透明,象一塊祖母綠寶石。這里的白樺、黃榆等29個經濟樹種每年的採伐量可達80萬立方米。林海中活動繁衍著東北虎、梅花鹿、熊、貂、林蛙以及各種鳥類等400多種野生經濟動物,有人參、木耳、山楂等1300多種經濟植物,東部山區是馳名中外的「東北三寶」——人參、貂皮、鹿茸的主要產地。這里還是富庶的魚米之鄉。盛產水稻、玉米、大豆、高梁、穀子。城市的水源蘊藏總量達170億立方米,是全國少有的不缺水城市之一。境內土地上還蘊藏著大量的煤炭、金、、銅、等27種礦產。

【經濟發展】 吉林市是吉林省第二大城市,國務院批準的甲級開放城市,工業基礎雄厚。「一五」時期國家156個重點工程有7項在吉林市建設。化工、汽車兩大支柱產業佔全市規模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58.8%,汽車產量達到4萬量;化纖產量達到12.8萬噸。目前全市上市公司已達8家,分別是吉林化工、吉林紙業、吉林炭素、恆和制葯、吉林紙業、物華股份、華微電子、中訊科技。城市建設日新月異,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齊備。郵電系統注冊國際互聯網用戶已達到13664戶。公路、鐵路、四通八達。鐵路年旅客發送量已達320514萬人;民用航空已達5266萬人。市場體系得到完善,全市擁有種類市場333個。全市有市級開發區21個,其中高新開發區是國家級開發區,已進入全國開發區前15位。城市全面擴大對外開放,現已與香港、韓國、美國、台灣、澳門等23個國家和地區在製造業、建築業、農業、房地產業、等行業長其開展了經濟、技術交流合作。三資企業達到684戶,出口商品達14類、180多個品種,在國際市場上享有盛譽。旅遊業發展迅猛,總收入佔全市GDP3.96% 。

【文化底蘊】 吉林市歷史悠久,1994年被國務院命名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近年來以被國家旅遊局評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城市已形成包括藝術表演團體、群眾文化、圖書、文博、文學藝術、文化產業等全方位、多門類、多層次的新型文化格局,有藝術表演團9個,影劇院15個,藝術學創作機構6個,研究機構1個,藝術館2所,文化館(站)134個,新華書店11家,公共圖書館10所,總藏書量達169萬冊;博物館3所,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47處,文物藏品15231件。城市現有高等院校4所,中等專業學校21所,從教人員近8萬人。全市有廣播電台9座、電視台6座、電視轉播差轉台胞3座,廣播和電視覆蓋率分別達97.2%和92.5% 。

【宜人氣候】 吉林市的氣候屬於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季乾旱少雨,夏季溫熱多雨,秋季涼爽多晴,冬季寒冷多雪。受地形影響氣溫由南向北逐漸降低。年平均氣溫3.9℃,一月平均氣溫最低,一般在零下18℃—20℃;七月平均氣溫最高,一般在21℃—23℃。全年平均降水量650-750毫米,全年日照時數一般在2300~2500小時。特殊的氣候環境使吉林市形成了夏季是避暑度假勝地,冬季是冰雪旅遊樂園的自然環境。

【城市標志】 吉林市的城市精神為「搖櫓人精神」。「搖櫓人精神」是吉林市廣大人民群眾在長期社會實踐中創造的一筆無形資產。它展現了吉林市各族人民艱苦奮斗、拼搏創業的光輝歷史,體現了解放思想、改革開放、發展經濟的生動現實,提出了全市人民長遠的精神追求。它是吉林市各行各業及廣大人民精神的高度概括和凝聚,是吉林市城市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標志,更是動員全市人民實現富民強市目標的行動要求和戰鬥口號。「搖櫓人精神」含義是:"同舟共濟,激流勇進"。

【市花】 玫瑰,落葉灌木,高可達2米,枝幹粗壯,呈灰褐色,玫瑰花顏色鮮艷,有紫色、紅色和白色,花有香氣。喜光,適應性強,耐寒、耐旱,對土壤要求不嚴,為優美的觀賞灌木。常叢植於建築物四周,或草地邊緣,也可作自然式花籬。玫瑰象徵和平、幸福、友誼、愛情、甜美。

【市樹】 垂柳(別名水柳),落葉喬木。樹皮灰褐色,小枝細長,下垂,單葉互生。垂柳在吉林地區栽植廣泛,歷史較長。喜光,耐寒,耐水濕,萌芽力強,根系發達,生長快。其枝條細長柔軟下垂,樹姿優美,常植於河、湖邊點綴園景或作孤植樹,亦可作行道護堤樹等,是吉林市霧凇景觀的主要載體。垂柳象徵優美和諧,欣欣向榮。

❼ 城市旅遊業受哪些因素的影響

1、經濟因素。就是整個城市的經濟發展程度會影響到城市旅遊的發展。一般經濟比較發達的城市,基礎交通設施較好,行業服務水平也較高,有利於旅遊業的發展。
2、政策因素。國家政策還是很重要的,如果政府扶植,投入大量資金,自然,有利於發展旅遊。
3、自然環境因素。這主要指兩方面,一方面,旅遊資源,擁有好的旅遊資源的城市自然比沒有的城市更有優勢。另一方面,是地形和氣候等,這會影響城市的可到達性和吸引力,簡介影響旅遊業發展。

❽ 城市軌道專業為什麼要學習中國旅遊地理

每座城市的想要獨特的交通體系,旅遊城市的GDP增長更快,所以要學習啊。你看重慶的交通軌道!

❾ 簡述城市旅遊興起的原因

城市旅遊興起的原因:
1、社會經濟的發展使得人們有富餘的時間和經濟能力付得起旅遊的成本
2、科技的發展或者說交通的發展,這大大方便了人們的出行

❿ 高效旅遊火爆的原因

2010新農村建設政策對發展高效農業確實提供了有力支持,使得新形態農業的發展成果頻出,這中間以旅遊為主導的新農村是一大亮點。很多專家都針對旅遊在新農村建設以及城鄉統籌中的作用開展了研究。像我經常登錄的旅遊規劃機構綠維創景,他們在旅遊規劃和開發方面比較權威,近來也針對旅遊在城鄉統籌中所發揮的作用進行了多項研究,你可以看看綠維的專家在這個問題上的觀點,比如說以下的這幾篇文章:
鄉村旅遊發展創新—"農旅雙鏈"模式原
新農村游樂與新農村展示 -嘉陵江村、中壩村
紅色與新農村結合――「山西潞城縣北村」
……
摘抄下來一段,希望對你有幫助:
《旅遊產業導向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一、鄉村旅遊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模式
我們認為,旅遊產業是新農村建設的支撐產業,旅遊產業開發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支撐力量,鄉村旅遊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模式。
旅遊開發對於農村的生產發展,生活改善,文明鄉風形成,整潔村容建設等,都具有直接的作用。
1、旅遊產業是新農村建設的支柱產業
新農村建設首先必須發展經濟。經濟的發展,恰恰需要打破農業產業的界限,把農業產業與第三產業結合起來,以農林牧副漁業資源、鄉村田園資源、鄉村風景資源、鄉村民俗文化資源、鄉村歷史文化資源等等為依託,開發旅遊休閑產業。
農村經濟發展,需要進行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調整,形成高附加值的經濟產業。旅遊休閑產業,是鄉村經濟中最具有附加值的產業。
巨大的城市居民休閑需求,是鄉村休閑旅遊發展的最大動力。隨著汽車進入百姓家中,自駕車旅遊休閑成為城市居民的必需品。鄉村環境、新鮮蔬菜水果家禽等等,成為城市居民最喜愛的商品。城市居民對於走進鄉村,完成風味獨特的晚餐,有著永不疲倦的熱情。隨著汽車擁有量的大幅增長,駕車到1小時以內的地方晚餐,3小時以內的地方度周末,已成為城市中產階級和中青年知識分子的生活習慣。鄉村環境和農家情趣,是休閑生活的最大吸引力。
我們劃出了兩個圈,是城市居民消費范圍:第一個為餐飲消費圈,以城市為中心,大型城市周邊50公里,中型城市周邊25公里,小型城市周邊15公里范圍區域,都是城市居民餐飲消費出行區域;第二個為休閑消費圈,以城市為中心,大型城市周邊250公里,中型城市周邊150公里,小型城市周邊80公里范圍區域。在這兩個圈范圍內的農村,都具備發展旅遊休閑產業的基本條件。
這是中國鄉村休閑旅遊產業的主要區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的途徑,具有極大的現實推廣價值。
此外,是具備較高價值旅遊資源的農村區域,包括省級以上風景名勝區、文物保護區、自然保護區、林場等區域,一般為國家所有。但是,資源區周邊土地,一般為農民的承包土地。因此,如何在景區開發中合理安排農民利益,結合新農村建設發展農民參與結構,成為旅遊開發必需加強研究並推廣有益經驗的重要領域。
以上兩個方面發展,構成了旅遊產業在農村經濟中_的重要方面。城市居民休閑,形成了鄉村旅遊的核心結構,包括觀光採摘農業、大棚生態餐廳、農家樂、農家大院、民俗村、垂釣鮮食等等,帶動了觀賞經濟作物種植、蔬菜瓜果消費、家禽家畜消費、餐飲住宿接待、民俗文化消費的全面發展,提升了農業和農副產品加工的價值,促進了農產品銷售。同時,把第三產業引入農村,調整了農村產業結構,形成了餐飲住宿及文化服務的高級產品與消費形態。
因此,旅遊休閑產業,已經成為近遠郊區及旅遊區新農村發展生產的支柱產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生力軍。
2、旅遊業是新農村建設的富民產業
……
更多的文章你可以登陸綠維創景的官方網站看看,肯定會有收獲的。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