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城鄉旅遊 » 鄉村生態旅遊者

鄉村生態旅遊者

發布時間: 2021-01-06 06:51:22

㈠ 概述鄉村生態旅遊的類型和特點

目前已形成的有新農村旅遊、新農村民居、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國家統籌城內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十七容屆三中全會後鄉村旅遊發展、休閑漁業旅遊、國內外鄉村旅遊發展經驗研究、古村古鎮古村落、郊野度假屋等多種類型。

其中,農家樂「鄉村休閑旅遊產業,是伴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而興起的新型產業,通過對全縣」農家樂「鄉村休閑旅遊產業發展現狀、規模進行調查,了解」農家樂「休閑旅遊產業在當前農村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存在的問題,對解決這些問題的一些看法,以及在當前形勢下,農民應當怎樣將」農家樂「鄉村休閑旅遊產業順利的經營下去,政府應採取的積極措施等方面進行調查和了解,使」農家樂「鄉村休閑旅遊產業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㈡ 打造農村生態旅遊需要辦什麼手續嗎

首先要了解土地抄情況,如襲土地用地性質等,根據土地不同情況找到土地的使用者或擁有者,比如村民委員會、個人、承包人等,與之溝通,征詢他們的意見,看是否能夠發展旅遊業
如果土地使用者或土地擁有者同意開發,要與相關人員簽署意向性協議書,這個問題可以通過村民委員會去解決相關問題,這個過程中需要注意一定簽訂書面協議書,並加蓋政府公章;如果不同意,之後的事情就無法進行了。
之後,與縣級旅遊相關部門溝通,徵得縣級領導同意,並達成初步協議,完成先關流程。這樣項目開發就征取得了村民和政府的認可,開發商就開發項目做可行性研究報告。
最後,攜帶土地使用者或擁有者簽訂的土地意向協議書和可研報告到發改委/局提交申請,填寫立項申請表。提交申請後,發改委/局會根據上位規劃進行立項。
如果不涉及到土地開發使用等,就無需那麼多步驟了。

㈢ 農家生態旅遊對環境有什麼重大影響

(1)農家生態旅遊有利於鄉村自然生態環境的改善。通過農家生態旅遊活動的開展,當地社區和當地居民獲得經濟上的收益,掌握了「擴大再生產」的資金和經驗,從而使整個農家生態旅遊取得環境營造,獲得經費的支持。而農家經營者在規劃人員和政府管理人員的幫助下,不斷學習知識、積累經驗,認識到良好的自然環境才是吸引城鎮居民的關鍵,無形中提高了生態意識;而在生態意識的長期作用下,農家經營者也將由單純追求經濟利益漸漸轉變為熱愛自然、保護生態。

(2)鄉村傳統文化在旅遊發展中得以挖掘和保護。由於生產率較低和市場銷路不暢等問題,農村很多手工產品被工業產品取代,很多傳統的生活方式也漸漸喪失。農家生態旅遊的發展,能使這些瀕危的文化生態得以保存和延續,被淘汰的民族手工藝得到復甦,傳統農作方式以展示的方式部分保留,消失多年的傳統節慶活動重新紅火展開。

(3)不當的農家生態旅遊開發會污染鄉村自然環境。鄉村社區一般較少具有完善的排水系統和污水處理系統,大量旅遊人口湧入農村,生活污水得不到充分凈化,就會對水渠、河道產生污染,進而污染農田土壤、農作物;農家生態旅遊交通沿線,在黃金周、周末等高峰期,大量運載遊客的汽車會造成空氣質量超標,而很多旅遊公路兩側對綠化樹種的選擇也欠考慮,分布在沿線兩側的農田所受污染更為嚴重;大量旅遊者產生了大量代謝終產物,鄉村地域是否具備對這些代謝終產物的分解和吸納能力也需要認真研究;部分旅遊者不負責任的旅遊行為,會使大量不可降解物質進入鄉村地域。

(4)農家生態旅遊開發、發展中的不當理念沖擊鄉村人文環境。在農家生態旅遊的開發中,如果缺乏科學的規劃,往往會出現急功近利的盲目發展。不符合地方特色的人工景觀,盲目追求城鎮化和奢華氣派,造成與自然景觀不協調,破壞整體形象;功利性的旅遊文化發展觀,也容易造成對地方文化的扭曲,為了迎合旅遊者的獵奇心理,造成偽民俗化;而旅遊利益分布不公,也是鄉村新的不穩定因素。同時,在農家開展生態旅遊的過程中,外來主流文化會對本土文化形成沖擊,造成本土文化的瓦解;大量農家參與到旅遊服務業中,會改變鄉村朴實、純潔的倫理觀和道德觀。這些都是農家生態旅遊中必須慎防的不利影響。

㈣ 鄉村旅遊的特點是什麼

鄉村來旅遊的特點是什麼?北京山合水自易規劃設計院解析,中國是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依然占人口總數的近70,即使是城裡人也有著濃厚的農村情結。我國的鄉村旅遊起步較晚,但已引起人們的廣泛重視和極大興趣。其特點是:
第一,旅遊者的一切旅遊活動均發生在「鄉村」這一特定的區域環境內。 第二,旅遊資源應是鄉村已開發的和待開發的,原生的或再生的,屬集體的或個人所有的各類自然、社會資源。 第三,旅遊資源、旅遊設施、旅遊服務具有比較濃厚的地方特色、鄉村特色、民族特色。 第四,為旅遊者提供各種服務的從業人員包括管理人員,應該以經過培訓的農業人口為主。第五,鄉村旅遊經濟兼有鄉村集體經濟和鄉村個體經濟成分,它納入鄉村經濟核算體系,有些核算內容可虛擬地納入整個國家旅遊經濟統計,以反映我國旅遊事業的發展。

㈤ 鄉村旅遊者與普通旅遊者在自然屬性和經濟屬性特徵上存在哪些差異

這個從她們的出身來說吧,鄉村旅遊者可能相對來說,經濟條件可能不是太好吧,所以他們在旅遊的時候的消費能力可能就比較差一一點吧

㈥ 鄉村生態旅遊是什麼

所謂鄉村生抄態旅遊是指發生在鄉村區域的,以農業產業為支撐的、以鄉村環境和典型的鄉村生態旅遊資源為吸引物而展開的一種以生態旅遊為理念的鄉村旅遊活動。鄉村生態旅遊以田園風光、農事參與、民俗體驗為主要形式,融觀光體驗、認知與旅遊活動為一體,以農業支撐、以人為本、生態保護、社區參與、收入反饋、生態家園建設等為鄉村旅遊發展的主要原則。目前,在我國鄉村生態旅遊很多還是停留在「農家樂」(以住農家院、吃農家飯、摘農家果為主要活動)這一內容比較單一、投入比較粗放的組織形式上。這一形式最早是發展於20世紀90年代中期,興起於我國大中城市的周邊。我就是一個農村孩子,雖然我家那裡沒有開展鄉村旅遊,但周邊的一些地方還是有的。當然如果有條件的話你可以嘗試一下鄉村生態旅遊,去農莊裡面推薦的鄉村生態旅遊都還不錯。

㈦ 發展我國農家生態旅遊有什麼重大意義

(1)有利於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202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2008年預計農村人均純收入大約在4500元左右,到2020年人均純收入應該達到10000元左右,這是一個宏偉的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農村發展除了「加強農村制度建設」和「積極發展農村公共事業」外,「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成為主要途徑。「現代農業」不僅僅是農業生產方式的改變,更應該是農村生活方式和農業生產觀念的改變。農家生態旅遊恰恰是充分利用農村資源開展的旅遊活動,其依託的資源主要是廣大農村地帶的自然景觀、田園風光和農業資源等,而這些資源的所有者和創造者都是農民。農民可以將一般的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轉化為經營性資產,具有投資少、風險小、門檻低、經營靈活的特點。農民作為所有者、經營者和勞動者三位一體,勞動力與土地、資本相結合,自主經營,創造財富,從農家生態旅遊發展中直接受益,避免了傳統旅遊開發中因土地和資源被佔用而返貧或受益不均的問題。比如雲南梅里雪山下的明永村,本是一個非常貧困的邊遠山區鄉村,梅里雪山景區開發以後,吸引村民參與景區服務,僅通過馱馬運送遊客,每戶年均收入就達1.5萬元,最高的超過4萬元,不僅擺脫了貧困,而且初步走上致富的道路。成都近郊的紅砂村,農民辦起農家生態旅遊,人均收入達5040元。

(2)有利於解決部分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在2003年初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溫家寶總理指出:解決「三農問題」,一是要增加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二是要推進農村稅費改革,三是要加快農村富餘勞動力的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的轉移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戰略問題,它不僅關繫到農村經濟乃至整體宏觀經濟的發展,也直接影響著整個社會的長治久安。目前我國雖已有1億多農村勞動力走出農業領域,但仍有2億左右的剩餘勞動力,而且每年還要新增600餘萬。這些剩餘勞動力的文化程度普遍較低、技能缺乏、就業競爭力不強。過多的農村剩餘勞動力制約著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

發展農家生態旅遊可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緩解農村就業壓力。旅遊業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就業門檻較低,數量多,受經濟衰退影響小,產業帶動功能強。與旅遊業直接相關的行業有24個,間接相關的行業有124個,能吸收較多的勞動力就業。世界旅遊組織認為,旅遊業每增加一個就業崗位,能為社會創造6~8個就業機會,乘數效應極大。農家生態旅遊涉及的吃、住、行、游、購需要大批的相關從業人員,這就增加了農民的就業門路,使農業富餘勞動力就地轉移。相比城鎮化轉移,這種轉移還可以解決農村留守老人、留守兒童、農田荒廢、農業邊緣化等問題。事實上,農家生態旅遊對農村社會的綜合帶動功能遠遠大於它直接的經濟效益。

(3)有利於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從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角度看,農家生態旅遊不僅對第三產業中的商業、飲食服務業的發展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而且能帶動一、二產業的發展,從而帶動整個地區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促進當地社區的發展。

我國農村以種植業為主,第三產業比例小,農業經濟效益較低。農家生態旅遊市場的興起,為第一產業向第三產業過渡架起了橋梁,帶動了種植、畜牧、水產、蔬菜、花卉業的發展,提高了產品的附加值,實現了農業、養殖、農產品加工業、旅遊業之間產業鏈的相互延伸。如昆明西山區團結鄉,利用距昆明市城區較近、生態環境較好的優勢,大力發展「農家樂」農家生態旅遊。不僅帶動了全鄉糧食、禽蛋、水果、蔬菜等農副產品的流通和銷售,而且培育了一批「綠色養殖業」專業戶,加大了油葵、玉米、水果、蔬菜等新品種和種植現代技術的引進和推廣,促進了袋裝野菜系列旅遊商品的開發和加工,發展了多家醬菜、果品、肉食腌臘加工廠,推動了農業產業結構向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和深度開發和加工的方向調整和發展。

(4)有利於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2020年將實現「農村經濟體制更加健全,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體制機制基本建立」的目標。中國長期以來實行城鄉分割的二元社會經濟結構,城市和農村「分而治之」,重城市、輕農村,城鄉差別持續擴大,已經成為社會經濟發展中的突出矛盾。發展農家生態旅遊有利於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縮小城鄉差別。首先,發展農家生態旅遊能夠提高城鄉間的財富轉移速度。農家生態旅遊的旅遊者主要是城市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城市旅遊者每次的旅遊消費平均在766元左右,按一半費用計算,接待1000人次的旅遊者,就會帶來38萬元的收入,會在很大程度上加快城市財富向農村的轉移速度;其次,發展農家生態旅遊能夠進一步加快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步伐。新農村建設的重點主觀上會推動農村政府對基礎設施的建設,這本身就為農家生態旅遊奠定了基礎,而旅遊的可進入性特徵客觀上也要求鄉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獲取的旅遊收入又會反過來促進基礎設施的建設;再次,發展農家生態旅遊能夠促進城鄉精神文明對接。二元的社會經濟結構必然會形成二元的城鄉文化結構。通過發展農家生態旅遊,會加快城鄉居民文化的協調統一,有利於社會精神文明的建設。

(5)有利於營造良好的農村人居環境。農家生態旅遊的發展對農村的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客觀上促進了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化了環境。另外,旅遊業的發展也促進了農村傳統民俗文化的回歸與傳承。農村開發旅遊,加強了水土保持,環境治理,帶動了農副業、加工業和服務業的全面發展,特別是在保護、開發利用和傳承民族歷史文化和自然文化方面發揮了十分獨特的作用。如湖南省長沙縣黃興鎮加大旅遊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打造20平方千米的黃興山水園林新型城鎮,切實有效地改變了農村面貌。

㈧ 什麼是鄉村旅遊業

鄉村旅遊是以旅遊度假為宗旨,以村莊野外為空間,以人文無干擾、生態無破壞、以游居和野行為特色的村野旅遊形式。鄉村旅遊的概念包含了兩個方面:一是發生在鄉村地區,二是以鄉村性作為旅遊吸引物,二者缺一不可。
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鄉村旅遊規劃,是旅遊規劃的一種。從資源的角度而言,是以村落、郊野、田園等環境為依託,通過對資源的分析、對比,形成一種具有特色的發展方向。近期,鄉村旅遊往往和新農村建設聯系在一起。鄉村旅遊發展是鄉村創新經濟學理論下的一個成功實踐。在我國廣大的鄉村地區存在著豐富的人文歷史資源和生態自然資源,鄉村旅遊開發和發展存在著巨大的潛力和市場。

㈨ 鄉村生態旅遊是什麼,有人去過嗎

所謂鄉村生態旅遊是指發生在鄉村區域的,以農業產業為支撐的、以鄉村環境和典型的鄉村生態旅遊資源為吸引物而展開的一種以生態旅遊為理念的鄉村旅遊活動。鄉村生態旅遊以田園風光、農事參與、民俗體驗為主要形式,融觀光體驗、認知與旅遊活動為一體,以農業支撐、以人為本、生態保護、社區參與、收入反饋、生態家園建設等為鄉村旅遊發展的主要原則。目前,在我國鄉村生態旅遊很多還是停留在「農家樂」(以住農家院、吃農家飯、摘農家果為主要活動)這一內容比較單一、投入比較粗放的組織形式上。這一形式最早是發展於20世紀90年代中期,興起於我國大中城市的周邊。我就是一個農村孩子,雖然我家那裡沒有開展鄉村旅遊,但周邊的一些地方還是有的。當然如果有條件的話你可以來嘗試一下鄉村生態旅遊,去農莊裡面推薦的鄉村生態旅遊都還不錯。

㈩ 國外農家生態旅遊的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根據旅遊產品生命周期,將西方發達國家的農家生態旅遊,也就是鄉村旅遊,劃分為三個階段。

(1)萌芽階段。迅猛的工業化大潮,在解放人類社會生產力、經濟迅猛發展的同時,也使得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產生了回歸田園、體味鄉村傳統文化的熱情和消費需求。1865年,義大利成立了「農業與旅遊全國協會」,其宗旨就是讓城市中的居民到鄉村去體味農家的自然風情和文化習俗,讓市民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使城市居民享受到別樣的休閑放鬆。工業文明席捲歐洲,也使得鄉村旅遊在歐洲逐漸受到城市人的青睞。至20世紀30年代,到鄉村旅遊已經成為了歐洲城市人休閑的主要方式之一。

此時,鄉村旅遊的發展還處於萌芽階段,具體表現在沒有明確的鄉村旅遊的概念以及命名,也沒有建立相應的村莊旅遊區域和組織方式,幾乎全部的旅遊活動都是由遊客自發組織進行的。旅遊者僅僅是利用鄉村中農家的種植地、養殖區和農舍進行採摘、釣魚、騎馬等放鬆活動,食用新鮮的瓜果蔬菜和新鮮出爐的農副產品,借著村莊自然幽靜的環境暫時躲避喧囂、繁忙的都市生活。而對於很多的農村居民來說,也同樣沒有認識以此可以作為獲取利益的機會,並將其轉化為更大的經濟收益。很多的村民把城裡來的旅客當作是朋友的造訪,只是適當地收取客人的食宿費用。

(2)發展階段。20世紀中後期,鄉村旅遊在西方國家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這一階段,西方發達國家已經進入到後工業化社會,城鎮化達到了一個很高的水平。而與此相對的,農業人口減少,農業產業結構逐漸趨於合理化。農業生產在以糧食生產為主的同時,林業、漁業、果木、特色養殖等為輔同步發展。現代農業已初具規模,農業景觀煥然一新。這一時期,開始出現組織各種鄉村旅遊的旅行社,同時農民也發現了鄉村旅遊帶來的豐厚收益,出現了專門負責接待來客的農戶。這標志著鄉村旅遊已區別於單純的農業和單純的旅遊業,成為一個新興的交叉性的產業。

觀光成為了這一時期鄉村旅遊產品的主要形式。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鄉村旅遊的內容也日趨豐富,不僅包括觀賞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及花、草、林、果、家畜、家禽等農村特有的產物,還新增了很多關於村莊傳統文化的展示和欣賞活動,例如鄉村聚落的欣賞、傳統老式建築的參觀以及鄉村特有服飾的展示等等。同時,購物、餐飲、游樂、住宿、參與地方節慶、體驗民俗成為主要的活動。這一時期,世界各地的鄉村因為各自的特點和發展情況不同,開始分化出各種不同特色和側重點的鄉村旅遊,以吸引和滿足不同的遊客群體。

一方面鄉村旅遊內容逐漸豐富,品質不斷提高;另一方面,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城鄉兩地的文化差異越發明顯,農村對城市人的吸引力越來越大。農村干凈的水源、清新的空氣使得遊客開始不滿足於短期暫時性的遊玩,他們更願意把周末和假日安排在鄉村中度過,全身心地投入到自然的懷抱,完整地享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園式生活。為了順應這一需求,在生態環境較好的村莊,農戶們利用自己閑置的房屋,將其改裝成具有鄉村氣息的旅店來接待過夜遊客。一時間,鄉村成為周末度假、老人休養的最佳選擇。同時,越來越多的遊客不滿足於旁觀式的欣賞遊玩,更要求積極加入到農村勞作的體驗生活中去。於是,鄉村旅遊增加了豐富多彩的操作性活動項目,不僅滿足了遊客的需求,而且也拓寬了鄉村旅遊的經營模式。在很多國家,遊客想要參與到農活中去,不但不會得到酬勞,反而要交納一大筆費用,這已經成為了旅遊價值的一種新取向。這一時期,很多的鄉村度假小屋以酒店旅館的經營方式運作,經營管理以家庭為單位,農村婦女成了管理者的中堅。

(3)成熟階段。無論是度假旅遊還是參與式的活動抑或是體驗鄉村傳統文化,都能讓遊客既獲取愉悅的心情,又能夠學到一些知識,所以鄉村旅遊在更大的范圍中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而在成熟階段,鄉村旅遊的經營者和管理者為了尋求區域整體的良性發展,開始注重農村整體環境的營造,重視非物質文化資源對遊客的吸引力,更加強調通過鄉村旅遊的發展帶動當地社區居民生活改善,鄉村旅遊開始具有生態旅遊和文化旅遊的特點。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