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遊的理論有哪些
A. 生態旅遊的理論基礎有哪些
一、生態旅遊的定義
生態旅遊的定義很多,目前可以查到的有關生態旅遊的定義已多達上百種。澳大利亞聯邦旅遊部1994年在制定其《國家旅遊戰略》時,在匯總各種定義的基礎上,將生態旅遊定義為:「以大自然為基礎,涉及自然環境的教育、解釋與管理,使之在生態上可持續的旅遊」。國際生態旅遊協會將生態旅遊定義為「對自然界負責任的一種旅遊活動,即在保護自然旅遊目的地生態環境的前提下提高當地居民生活質量」。我國學者也從不同角度對生態旅遊的定義進行了界定,較多的人認為:生態旅遊是以自然風光及具地方特色的風土民情為主要吸引物,通過增加當地群眾的經濟收益、積極促進自然資源和當地文化完整性的保護,以及通過增強旅遊者對自然和文化資源的保護意識來促進整個旅遊業更加可持續發展的一種旅遊形式。對生態旅遊者來說,生態旅遊是到自然環境中去,在欣賞、感悟自然的同時獲取生態和文化知識,並以自身的實際行動為環境保護作出貢獻;對生態旅遊開發者和經營者來說,生態旅遊是運用生態學原理來規劃生態旅遊區,設計旅遊活動,履行保護生態環境的宣傳與教育職責,把旅遊對環境的破壞限制在最小范圍的一種旅遊開發方式。對當地社區居民來說,要提高社區的集體收益;加強社區對與生態旅遊相關傳統技能保護與利用的能力,尤其是那些以家庭為基礎的藝術與工藝、農產品以及利用當地自然資源以可持續的方式建造的傳統的房屋和景觀。
根據人們對生態旅遊的普遍理解,結合四川生態旅遊發展的實際,生態旅遊可以界定為:一切以自然生態或自然生態和原生性地域特色文化為主要吸引物,基於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旅遊活動。生態旅遊的對象是自然生態或與當地自然環境相和諧的原生文化,它強調保護資源與環境,有助於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
二、生態旅遊的目標
關於生態旅遊的爭論很多,對生態旅遊的內涵也眾說紛紜。不過,關於生態旅遊的目標卻得到了基本的認同。主要包括:第一,維持旅遊資源利用的可持續性;第二,保護旅遊目的地的生物多樣性;第三,給旅遊地生態環境的保護提供資金;第四,增加旅遊地居民的經濟獲益;第五,增強旅遊地社區居民的生態保護意識。為了更好的實現這一目標,生態旅遊應該鼓勵當地居民積極參與,以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提高當地居民的生活質量,唯有經濟發展之後才能真正切實地重視和保護自然;同時,生態旅遊還應該強調對旅遊者的環境教育,生態旅遊的經營管理者也更應該重視和保護自然。
世界旅遊組織秘書長弗朗加利在世界生態旅遊峰會的致詞中指出的「生態旅遊及其可持續發展肩負著三個方面的迫在眉睫的使命:經濟方面要刺激經濟活力、減少貧困;社會方面要為最弱勢人群創造就業崗位;環境方面要為保護自然和文化資源提供必要的財力。生態旅遊的所有參與者都必須為這三個重要的目標齊心協力的工作」。
三、生態旅遊的主要表現形式
一些學者認為,生態旅遊表現為以下3種形式:
泛生態旅遊:適於生態旅遊資源不太富集的區域,旅遊大都以休閑度假為主要目的。如:城郊農家樂、郫縣農科村、龍泉桃花節等。
准生態旅遊:適於生態旅遊資源原生性較好的區域,包括對旅遊資源進行保護性開發,將生態理念貫穿於大眾旅遊之中。如:在建築物外遷的九寨溝、限制一般機動車進出的海螺溝等地開展的旅遊。
純生態旅遊:適於生態旅遊資源原生性良好的區域,開展國際上關於生態旅遊嚴格定義的旅遊活動。如:卧龍、王朗自然保護區等的科學考察、徒步探險等旅遊形式。
B. 你的關於鄉村旅遊的論文寫好了么,可以發一份給我參考下么 3Q
中文摘要: 國家旅遊局確定2006年全國旅遊的主題為「中國鄉村游」。這種大環境下,深入研究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廣大的農村地區具有豐富的旅遊資源,鄉村旅遊如何可持續發展,以促進該區域的資源的科學利用,完善旅遊系統結構,解決制約我國廣大農村地區持續發展的問題,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本研究是在對前人相關研究進展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應用系統科學理論、旅遊地生命周期理論、可持續發展理論以及新農村建設理論開展研究。通過文獻資料和定量及實證分析研究,重點對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運行系統進行了構建。結合新農村建設的目標,建立起了鄉村旅遊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對影響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的相關指標體系進行了模型分析,並運用該模型對河北省邢台市內丘縣太子岩旅遊可持續發展進行了綜合評價。通過對河北省鄉村旅遊的可持續發展做出了SWOT分析,構建了河北鄉村旅遊發展戰略。 論文在以下方面有所創新:對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的運行系統進行了詳細的分析,首次將技術環境運用到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的運行環境中,提出了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的系統運行目標,構建了系統運行的保障機制,創建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系統運行的動態調控機制。論文...
英文摘要: In 2006,China National Tourism Administration entitled the year the theme of「Rural Travel in China.」Under the circumstances, the in-depth research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SDR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areas rich in resources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with the purpose to promote the region』s scientific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and improve the system structure of tourism.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r...
目錄:中文摘要 3-4
ABSTRACT 4-5
第一章 緒論 10-19
1.1 鄉村旅遊本質及其發展 10-13
1.1.1 鄉村旅遊本質 10
1.1.2 鄉村旅遊的起源與發展 10-12
1.1.3 鄉村旅遊的類型 12-13
1.2 研究問題的提出 13-15
1.2.1 理論研究方面 13-14
1.2.2 開發實踐方面存在的問題 14-15
1.3 研究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15-16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內容 16-17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創新點 17-19
第二章 國內外鄉村旅遊相關研究進展 19-33
2.1 國外鄉村旅遊理論相關研究 19-27
2.1.1 國外鄉村旅遊研究的主要內容 19-26
2.1.2 國外鄉村旅遊的研究方法 26-27
2.2 國內鄉村旅遊相關研究 27-30
2.2.1 國內鄉村旅遊研究的背景 27
2.2.2 國內鄉村旅遊研究的主要內容 27-30
2.3 國內外鄉村旅遊研究比較 30-32
2.3.1 研究內容的差異 30-31
2.3.2 研究層次的差距 31
2.3.3 研究方法的差異 31
2.3.4 研究理念的差異 31-32
2.4 本章小結 32-33
第三章 我國鄉村旅遊發展分析 33-47
3.1 我國鄉村旅遊興起的歷程 33-35
3.1.1 我國鄉村旅遊的起步和逐步形成 34
3.1.2 我國鄉村旅遊的快速發展階段 34-35
3.2 我國鄉村旅遊發展的現狀 35-40
3.2.1 發展模式現狀 35-36
3.2.2 主要的開發形式和分布 36-37
3.2.3 鄉村旅遊運行機制的現狀分析 37-40
3.2.4 我國鄉村旅遊發展總體特點 40
3.3 我國鄉村旅遊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40-46
3.3.1 對鄉村旅遊的認識 41
3.3.2 宏觀管理力度不夠 41-43
3.3.3 缺乏系統的營銷策略 43-45
3.3.4 負面影響日益加劇 45-46
3.4 本章小結 46-47
第四章 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的理論基礎研究 47-67
4.1 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思想 47-50
4.2 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的理論基礎 50-66
4.2.1 可持續旅遊發展理論 50-54
4.2.2 旅遊系統理論 54-56
4.2.3 旅遊地生命周期理論 56-60
4.2.4 新農村建設與和諧社會理論 60-66
4.3 本章小結 66-67
第五章 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的運行系統分析 67-90
5.1 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的運行體系 67-69
5.2 鄉村旅遊系統的結構 69-71
5.2.1 旅遊客源市場系統 69-70
5.2.2 旅遊目的地系統 70
5.2.3 旅遊出行系統 70-71
5.2.4 旅遊支持系統 71
5.3 鄉村旅遊運行系統可持續發展的運行環境分析 71-76
5.3.1 區域生態環境 72
5.3.2 區域經濟環境 72-73
5.3.3 社會文化環境 73-74
5.3.4 政治法律環境 74-75
5.3.5 技術環境 75-76
5.4 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系統的運行目標分析 76-81
5.4.1 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76-77
5.4.2 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運行目標的利益相關者分析 77-81
5.5 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的運行保障機制分析 81-87
5.5.1 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的政策和法律保障系統 81-82
5.5.2 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的資金保障系統 82
5.5.3 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設施保障系統 82-83
5.5.4 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的技術保障系統 83-84
5.5.5 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的社會文化保障系統 84
5.5.6 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的宣傳支持系統 84-85
5.5.7 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的危機管理機制系統 85-87
5.6 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的運行調控系統分析 87-89
5.6.1 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的關聯與反饋分析 87
5.6.2 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運行系統的調控 87-89
5.7 本章小結 89-90
第六章 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評價研究 90-107
6.1 鄉村旅遊評價與指標體系建立原則 90-91
6.1.1 評價標准 90
6.1.2 指標體系建立的原則 90-91
6.2 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與新農村建設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91-96
6.2.1 評價目的 91
6.2.2 評價內容 91-92
6.2.3 指標的篩選 92-93
6.2.4 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單項指標評價及其賦值 93-96
6.3 綜合評價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的數學模型 96-106
6.3.1 各評價指標權重的確定 96-98
6.3.2 各評價指標的評分 98-99
6.3.3 評價模型 99
6.3.4 靈敏度分析 99-101
6.3.5 案例分析:河北省邢台市內丘縣太子岩旅遊可持續發展的綜合評價 101-106
6.4 本章小結 106-107
第七章 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的實證研究—以河北省為例 107-129
7.1 河北省旅遊業發展現狀 107-108
7.2 河北省鄉村旅遊的發展現狀 108-111
7.2.1 河北省鄉村旅遊的發展現狀 108-109
7.2.2 河北省鄉村旅遊資源特徵 109-110
7.2.3 河北省鄉村旅遊市場定位與發展前景 110-111
7.3 河北省鄉村旅遊發展的SWOT分析 111-118
7.3.1 優勢分析(S) 112-114
7.3.2 劣勢分析(W) 114-116
7.3.3 機遇分析(O) 116-118
7.3.4 威脅分析(T) 118
7.4 河北省實現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和措施 118-127
7.4.1 總體發展思路 118-121
7.4.2 發展策略 121-127
7.5 研究展望 127-128
7.6 本章小結 128-129
參考文獻 129-139
發表論文和科研情況說明 139-140
致謝 140
C. 自然保護區開展生態旅遊的理論依據
合理開發 有效管理
開發是手段 利用是目的
你問這個干嗎
理論依據是自己的腦子
D. 生態美理論對於農家生態旅遊有何指導意義
由生態美的特點和實質可知,生態美是人與自然界關系和諧的體現,它存在於環境的整體感受里,旅遊者感知的不僅僅是外在的顏色、形態等直觀形式,還切身融入到了自然環境之中,深刻體會了包含著與生命存在密切相關的生態規律和道德規范的內容,感悟到了真、善、美的有機統一。
生態美為農村生態旅遊生態環境的建設提供了直觀的尺度和導向,生態美的開發對提高鄉村人的生活質量,推進生活方式向文明健康科學的方向發展提供了途徑,對傳播生態文明、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生動的手段和形式,生態美的環境有助於促進人的生態價值觀、強化人的生態倫理觀,提高人們保護自然環境的生態自覺性。在旅遊區的規劃中,生物景觀要盡可能保持其原始風貌,盡可能減少人工修飾成分,讓旅遊者充分享受原生態美;同時,加強旅遊者的環保意識,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盡量減少遊客對自然環境的不利影響。
E. 生態旅遊學的理論基礎是什麼
1自然界是一個相互依賴的大系統。自然界,包括各種生物系統和生物棲息所依賴的自然環境系統,是一個統一的、完整的有機體,各組成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系和相互制約的。
2大自然具有價值。一類是外在價值,如自然界的事物作為人和其它生命生存和發展的資源:自然界對人類提供的具有科學研究功能的科學價值,具有陶冶情操、身心愉悅作用的娛樂價值,有益於身心健康的醫療價值,有象徵意義的文化價值等等;另一類是內在價值,是自然界及其存在物本身所固有的價值,是它自身的生存和發展。這里,自然界按一定的自然規律自我維持和不斷地再生產,從而實現自身的發展和演化。大自然的價值是它的外在價值和內在價值的統一,並以它們的生存表現出來,維持著地球基本生態過程的健全發展,在生態大系統中發揮著獨特的作用,如生物物種的存在對生態平衡的作用,動物的存在對保護食物鏈的連續性和完整性的作用。
3自然界的權利:是指生物和自然界的其它事物有權按生態規律持續生存。所有物種綜合性的相互作用才使地球成為生命維持系統,維持生態系統的生產力,以及保持生物圈的穩定性和整體性。因此,地球上所有生命形式享有平等的權利,是自然規律決定的。所以,人類在於各種生物共同分享地球資源的過程中,要均衡地照顧到各種生物的利益。4人類對於生態環境的健康發展負有責任。自然萬物與人類是平等的,有資格、有權利得到人類的尊重,而且人是有思維的,能夠認識到自然萬物及其相互關系,所以人類應有責任、有義務保護生物的多樣性,維持生態環境的健康發展。如控制人口增長,緩和人與自然其他生物爭奪自然資源的矛盾,恢復生態平衡;節省自然資源,採用高科技減少經濟發展中的資源消耗;倡導和支持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
F. 旅遊規劃中的區位理論及內涵
首先,要有旅遊價值,集群狀況好,交通發達,景點間相似性少,最好沒有。
G. 研究鄉村旅遊的理論意義
我覺得研究這個鄉村的旅遊有助於拓展旅遊市場吧,因為現在的大都市的社會已經讓很多人厭倦了,而鄉村的生活可能讓有些人感到新奇
H. 請列舉生態旅遊規劃中主要的生態學理論基礎
同求,你也是作業嗎
I. 求《高鐵背景下鄉村旅遊發展》 論文的理論基礎…想以這個題目寫論文,找不到理論基礎!
找高鐵的資料,去知網花點兒錢搜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