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中國首屆全國特色生態旅遊城市
1. 旅遊業對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有什麼作用
生態文明與美麗中國緊密相連,建設美麗中國,核心就是要按照生態文明要求,通過生態、經濟、政治、文化及社會建設,實現生態良好、經濟繁榮、政治和諧、人民幸福。
2. 結合旅遊業的發展,談談對美麗中國提法的認識(毛概)
隨著十八大順利閉幕,「美麗中國」一詞迅速大面積傳播。這一熱詞的流行,源於一項重大戰略調整:在十八大報告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由「四位一體」拓展為「五位一體」,即在原有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之外,擴加上生態文明建設。在深入學習十八大報告過程中,我認識到:這一調整,是我們黨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變化、新特點而作出的,具有強烈的時代意義。
建設美麗中國作為全新的理念,伴隨著黨和國家把生態文明建設擺上重要議事日程應運而生,它是我國發展進入新階段的迫切需要,為提升發展質量提供了新的戰略指導;是我們黨深刻把握可持續發展時代潮流和當今世界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新趨向,作出的戰略抉擇;是對人民群眾新期待的回應,標志著我們黨執政理念的重大提升。
美麗中國,是時代之美、社會之美、生活之美、百姓之美、環境之美的總和。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是重要前提,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是根本要求,文化軟實力日益增強是強大支撐,社會和諧人人共享是基本特徵,生態環境優美宜居是顯著標志。建設美麗中國是一個系統工程,既要搞好頂層設計,明確方向、目標和任務,又要採取有效措施,扎實推進。
建設美麗中國,核心就是要按照生態文明要求,通過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經濟繁榮、生態良好、人民幸福。建設生態文明,實質上就是要建設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准則、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人與自然、環境與經濟、人與社會的和諧共生。建設生態文明,先進的生態倫理觀念是價值取向;發達的生態經濟是物質基礎;完善的生態制度是重要保障;可靠的生態安全是必保底線;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根本目的。
建設美麗中國,需要積極探索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的環境保護新道路。環境保護是建設美麗中國的主幹線、大舞台和著力點,探索環保新道路是通往美麗中國的一個路標。要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的指導思想,遵循代價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續的基本要求,形成節約環保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推進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協調融合。廣大環保工作者要爭做建設美麗中國的引領者和實踐者,先行一步,走在前列。
建設美麗中國,需要構築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大格局。建設美麗中國是全社會共同參與、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事業。只有政府、企業、公眾各盡其責、各盡其能、各盡其力,只有全民環境意識、生態意識不斷增強,美麗中國才能在潺潺細水匯聚成的巨大洪流中成為現實。
建設美麗中國的戰略思想一經廣大人民群眾所掌握,必將產生巨大的物質和精神力量。正如生態文明理念像無數顆綠色種子已經播撒在中華大地一樣,建設美麗中國的種子正在撒向我們祖國的山山水水,角角落落,不久的將來一定會結出累累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