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城鄉旅遊 » 中國城市旅遊投資報告

中國城市旅遊投資報告

發布時間: 2021-01-01 18:56:55

『壹』 旅遊調查報告

作業啊?

『貳』 《世界旅遊城市發展報告(2019)》,中國都有哪些城市上榜

《世界旅遊城市發展報告(2019)》發布,中國大都市有以下上榜。

1.北京

東方明珠塔,上海最著名的建築之一,它高達468米,是上世紀90年代初的最高建築,它無論是從風景上還是藝術上去觀看,都是一座非常美麗的建築。上海的外灘擁有著各種建築風格的古老建築,每個人都值得去看一看。有著這些美麗的建築上海必在世界旅遊城市發展榜上。

『叄』 中國城市旅遊的介紹

《中國城市旅遊》雜志(China City Travel)是中國第一本城市旅遊文化主流期刊,一個覆蓋國內外的高端旅遊媒體平台,在旅遊領域擁有廣泛的影響力,被業界視為旅遊媒體中的新銳。

『肆』 關於旅遊的考察報告

突出地域民俗文化特色 加快崆峒古鎮建設步伐
——赴西安、晉中、天水等地學習旅遊產業發展的考察報告 2006年11月1日至7日,區政府常務副區長張曉宇帶領區旅遊局、崆峒山管理局、崆峒山旅遊集團、區建築設計院負責人,先後實地參觀考察了西安市的大唐芙蓉園、新桃花源,晉中市的王家大院、喬家大院、平遙古城,天水市的南郭寺、伏羲廟、玉泉觀、胡宅,清水縣的軒轅黃帝塑像,甘谷縣的脊獸生產場等旅遊景點。通過學習考察,開闊了眼界,更新了觀念,收獲頗深。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學習借鑒西安等地發展旅遊業的成功經驗,尤其在仿古建築保護、建設、利用方面的成功做法,對於建設崆峒古鎮·問道驛站,推動我區旅遊產業快速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三地旅遊景觀景點建築和開發保護管理特色
(一)建築風格各異
1、仿唐建築雍容華貴。在原唐代芙蓉園遺址上建設的西北地區最大的文化主題公園--大唐芙蓉園是我國第一個全方位展示盛唐風貌的大型皇家園林式文化主題公園,也是全國最大的仿唐皇家建築群。全園12個景觀區域分別演繹著12個文化主題,融五感(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於一體 ,全景式、多角度地展示了盛唐文化的博大氣勢和繁榮尊貴。特別是以紫雲樓為核心的具有皇家氣派的園林建築群雍容華貴,和300畝水面的湖光景色相互交融,足以使遊人有「夢回大唐」之感。唐詩峽則是以表現唐代文化之精粹--唐詩為主題的綜合性文化景觀,將精選的唐詩,由著名的書法大家書寫、鐫刻於詩峽摩崖之上,又輔之以相關大唐榜書、中國印、瓦檔圖案等多種文化形式補白,和詩峽的山勢奇峻完美結合,形成精神內涵豐富、人文與自然景觀情景交融的獨特境地,足以使遊人在悠閑自在里怡然於唐詩風韻之中。
2、仿明建築宏大雄偉。位於天水市秦城區西關的伏羲廟是我國規模最宏大、氣勢最雄偉、保存最完整的紀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築群。該廟坐北向南,現存建築為兩門三進,布局嚴謹規則,一條主軸線貫穿南北,坊、亭、廡、殿疏密有致,布局對稱,宏闊幽深,富麗堂皇。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沿縱軸線依次排列,層層推進,庄嚴雄偉。而朝房、碑廊沿橫軸線對稱分布,規整劃一,具有鮮明的中國傳統建築藝術風格。
3、民宅民居古樸純真。被譽為「清代北方民居建築的一顆明珠」的喬家大院是一座集中體現我國清代北方民居建築獨特風格的宏偉建築群體,與淳樸的民俗陳列渾然一體,從高空俯視院落布局,宛若漢字中象徵大吉大利的「囍」字,外觀威嚴高大,形如城堡,三面臨街,四周全是封閉式磚牆,高三丈有餘,上邊有掩身女兒牆和瞭望垛口,既安全牢固,又顯得威嚴氣派。內視富麗堂皇,狀若畫舫,斗拱飛檐、石刻磚雕、牙版樓、彩繪金裝隨處可見,工藝精湛,各具特色,具有很高的建築美學和居住民俗研究價值。設計之精巧,工藝之精細,充分體現了我國清代民居建築的獨特風格,具有相當高的觀賞、科研和歷史價值,確實是一座無與倫比的藝術寶庫。
4、脊獸藝術巧奪天工。脊獸多是裝飾在古建築屋脊上的一種民間裝飾藝術材料,按類別分為跑獸、垂獸及鴟吻,由民間傳統手工藝製成。古建築運用脊獸裝飾,一為房屋美觀漂亮,二為驅邪除魔保平安,是地方民俗文化的代表之一。甘谷脊獸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鄉土氣息,製作題材廣泛,從民間傳統到神話典故,從魚蟲鳥獸到花草樹木,生動活潑,栩栩如生,採用當地紅壤土純手工製作,既有現代的簡練厚重,又有清代的繁縟華麗。
5、平遙古城巍峨壯觀。素有「中國古建築的薈萃和寶庫」之稱的平遙古城是中國古代民居建築的薈萃中心之一,也是中國漢民族城市在明清時期的傑出範例。古城平面布局呈方形,坐北朝南,偏東15度,整座城池恰如龜形,城樓、角樓、敵樓、垛口防衛設施一應俱全,城上的點將台、魁星樓、上下城牆的馬道等布局合理。古城內部,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條蛐蜒巷主次分明,從空中望去,猶如龜背紋圖,構成了城內四通八達、井然有序的交通網路。宮觀、廟宇、商號、鏢局、店鋪錯落有致,一處處四合院星羅棋布,一條條街巷車水馬龍,呈現出一派祥和的氣氛。城內有被譽為「中國古代彩塑藝術寶庫」的雙林寺,有中國金融史上的開山鼻祖、被譽為「天下第一號」、「匯通天下」的「日升昌」票號,有國內古建築中罕見的「懸梁吊柱」奇特結構的唐代道觀清虛觀,有國內保存最完整的古城牆,有現存最珍貴的木結構建築鎮國寺萬佛殿等,在現存4000處古、近代民居建築中,有400餘處典型地體現著中國古、近代北方民居建築的風格和特點。
(二)文化底蘊深厚
1、仿古建築寓意篤深。山西是中華文明發祥地之一,現存的古建築居全國之首。平遙古城歷史悠久,文物古跡眾多,其古建築及文物古跡,在數量和品位上均屬國內罕見,對研究中國古代城市變遷、城市建築、人類居住形式和傳統文化的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並且在建城思想上突出反映了傳統文化的「禮」序標准,仿古建築文化底蘊非常深厚,從而形成了自己獨有的特色,是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十分珍貴的建築文化遺產。近年來,山西省充分利用古建築群資源豐富的優勢,以保護開發利用古城、古民居為特色,大力開發獨具魅力的旅遊業,再現了中國漢民族璀璨絢麗的歷史文化。
2、民宅民居地域特色突出。山西省悠久的歷史、獨具地方特色的文化,造就了喬家大院、王家大院等一批著名宅院。喬家大院集中表現了精湛的建築藝術,還汲取了許多宮廷式建築特點,有鴟吻、筒瓦、滴水、排山等構件,顯得氣勢非凡。喬家大院為了讓遊客便於記憶,把南面3個大院,從東往西依次定為一院、二院、三院;把北面的3個大院,從西往東依次定為四院、五院、六院。大院的設計精巧,建築考究,規范而富有變化,既有整體美感,在局部建築上又各具特色。這是集北方民居建築精華之大成的藝術品。從院的形式看,有四合院、穿心院,偏正套院、過庭院;從屋頂造型看,有懸山頂、廡殿頂、歇山頂、硬山頂、卷棚頂以及平房頂;從門的結構看,有一斗三升十一踩雙翹角門、撫攔半出檐門、硬山頂單出檐門、磚雕式側跨門等;從窗的格式看,有仿明式條柵型窗、通天隔欞型窗、雕花型窗、雙開扇型窗和挑啟型窗。形成各異,變化多端。而王家大院這一民間建築群,代表了清中葉中層官僚士大夫的精神面貌,也體現了其所處的文化層次。建築的構建布局,實屬少見,充分顯示了漢民族文化的精湛技藝,不僅有絕妙的藝術審美價值,而且有豐富的歷史研究價值。
3、新舊景區文化內涵雋永。喬家大院、王家大院、平遙古城內民俗陳列室多達上百個,展出民俗器物、文物珍品5000餘件,民俗陳列以人生禮儀、衣食住行、歲時節令、農事風俗、經商習俗、票號經營、武行鏢局等為主題,分設各院、居之中。喬家大院「謙益堂」陳列的「喬家三寶」(九龍燈、犀牛望月鏡、萬人球)堪稱稀世之寶。王家大院以民俗文化為題材,將歲寒三友、四季花卉、二十四孝等分別雕飾在石、木、磚上,形成精美的「三雕」藝術,基本達到了「建築必有圖,有圖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民俗文化的至高境界。平遙古城內更是民俗商品店鋪林立,民間裝飾物、掛件、工藝品琳琅滿目,令人目不遐接。豐富的民俗文化加上濃重的地方文化、宗教文化、商業文化是「一城二院」古而不衰的靈魂所在,其各類陳列館中展示的無窮的勞動人民的智慧,不僅成為吸引海內外遊客的旅遊勝地,更是研究歷史、藝術、政治、經濟的知識殿堂。
(三)保護與開發並舉
西安、晉中、天水等地在景點、民居、古城和仿唐、仿明、仿清古建築方面,堅持發掘保護為主,開發利用並舉。
1、布局考究的古建築規劃。以平遙古城為代表的中國境內現存最為完整的明清古城,很好地利用當地現有的資源優勢,堅持科學規劃、布局合理的原則,結合當地地方特色,在仿古式建築物的建設中,真正做到了「精、美」。平遙古城的建設、保護和修復,完整地體現了17-19世紀的歷史面貌,為明清建築藝術的歷史博物館。其古建築及文物古跡,在數量和品位上均屬國內罕見,對研究中國古代城市變遷、城市建築、人類居住形式和傳統文化的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因此,從古城初建時,就展示了一幅非同尋常的文化、社會、經濟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同時也著重體現了中國漢民族在古城建設中規劃科學,布局合理的風范,成為明清時期的傑作。
2、保存完整的古城民宅。修舊如古,復古如初,古而不舊,舊而不俗是平遙古城建設、保護、維修的宗旨。迄今為止,平遙古城的城牆、街道、民居、店鋪、廟宇等建築仍然基本完好,原來的建築格局與風貌特色大體未動。城內及近郊古建築中的珍品也大多保存完好,它們同屬平遙古城現存歷史文物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們同為研究中國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建築、藝術等方面歷史發展的活標本。被譽為「華夏民居第一宅」的王家大院是我國最大的民居古建築群,傳統色彩非常濃厚,是晉商大院的典範,其建築藝術和文化價值都堪稱中華一絕。其建築特點:一是負陰抱陽,背山面水,因山構築,依山重疊,隨形生變,依勢而曲,層樓疊院,錯落有致。二是堡牆高築,四門俱全,由四道封閉圈組成,沿襲了西周即已形成的前堂後室多進庭院建築,豐富了封閉的空間層次,增強了安全防範機能。主體建築嚴格按照封建典章制度規定的等級品位建造,反映了封建社會等級差別及士大夫的意念和理想。三是氣勢雄偉,功能齊全,主體建築呈中軸對稱型,院內套院,門內有門,廳堂樓閣,因地制宜,書院、花院、廚院、圍院成龍配套;石雕、磚雕、木雕題材繁多,內容豐富,刀法嫻熟,技藝精湛,集民俗民藝於一體,為清代建築裝飾「纖細繁密」風格的典範。
3、以史為鑒的文化遺產。平遙古城是保存完整的歷史名城,也是中國古代城市的原型,基本保持著明清時期的歷史風貌。其特點在於:一是平遙古城眾多的文化遺存,不僅代表了中國古代城市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建築形式、施工方法和用材標准,也反映了中國古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藝術進步和美學成就。二是平遙古城是「晉商」的發源地之一,同時也是中國第一家現代銀行的雛形「日升昌」票號的誕生地,距今已有100多年時間,在中國近代商業史和金融史上,平遙佔有很重要的地位。三是平遙古城是按照漢民族傳統規劃思想和建築風格建設起來的城市,城內有大小街巷100多條,還是原來的歷史形態,街道兩旁的商業店鋪基本上是17-19世紀的建築。城內有3797處傳統民居,其中400多處保存價值較高,地方風貌獨特。集中體現了公元14-19世紀前後漢民族的歷史文化特色,對研究這一時期的社會形態、經濟結構、軍事防禦、宗教信仰、傳統思想、倫理道德和人類居住形式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二、三地旅遊產業開發給我們的主要啟示
通過考察學習,與西安、晉中、天水旅遊業發展相比,我們盡管在旅遊景觀景點開發方面存在較大差距,但我區具有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旅遊資源豐富等諸多優勢,以崆峒山景區和崆峒武術為主的旅遊業具備較強的發展潛力。區委第二次黨代會和區十六屆一次人代會提出的做大做強旅遊特色產業發展思路和建設全省人文生態旅遊基地的目標是正確的,正在建設中的崆峒古鎮·問道驛站也是富有創造性和創新精神的決策,完全符合我區旅遊產業發展趨勢。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觀念的改變、雙休日和「黃金周」的持續實施,發展「假日旅遊」大有文章可做。我們必須發揮優勢,借鑒外地經驗,搶抓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加快旅遊產業開發建設步伐。
一是加強政府宏觀調控,攜手共促旅遊業發展。政府要圍繞全區「十一五」規劃,大手筆、大氣魄,高起點、前瞻性地抓緊制定全區旅遊產業發展總體規劃。按照「嚴格保護、統一管理、合理開發、永續利用」的可持續發展原則,做好崆峒山、太統山、南山生態公園、十萬溝-大陰山等重點旅遊景區的詳規編制工作。制定出台扶持旅遊產業發展政策,拓寬融資渠道,培育多元化投資主體。規范旅遊市場管理,優化旅遊發展環境。抓好旅遊宣傳推介,保護旅遊生態環境,整合旅遊資源,打造旅遊品牌。搞好宏觀調控,加強組織領導,監督實施旅遊發展規劃,強化旅遊行政管理部門綜合協調管理職能,動員各部門各行業積極支持旅遊產業發展,共同培育和壯大旅遊支柱產業。
二是深入挖掘崆峒文化內涵,捕捉旅遊與文化的最佳結合點。我們應該緊緊抓住「黃帝問道」這個主題,堅持「仿古風格,文化嵌入,山鎮合一,旅商並舉」的原則,加快崆峒古鎮·問道驛站建設步伐。通過建設崆峒文化名城、修建名人故里、樹立標志性群雕,深入挖掘崆峒文化資源,利用舉辦崆峒文化旅遊節、崆峒文化論壇、崆峒武術表演和創辦崆峒文化特色產業公司、創作崆峒文化藝術精品,弘揚崆峒文化,提升旅遊文化品位,實現文化與旅遊的有機結合互相滲透,賦予景區「活」的靈魂,努力打造「道源聖地--崆峒山」旅遊黃金品牌。
三是採取務實靈活的宣傳推介方式,提升崆峒旅遊品牌知名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種大眾傳媒,營造大旅遊氛圍,鞏固客源市場。在中央、省級新聞媒體上對我區的旅遊資源進行連續性集中宣傳推介,提高我區旅遊知名度。另一方面要積極組織宣傳促銷活動,廣泛傳播「崆峒旅遊」信息,拓展客源市場。積極與省內外旅遊主管部門、旅遊企事業單位、旅遊景區(點)合作,實現旅遊市場對接、客源互動;積極組織景區(點)、旅遊企業參加國內外大型旅遊節會,舉辦宣傳促銷活動,組織「崆峒旅遊」促銷團,在各大中城市進行宣傳推介,從而拓展國內及周邊地區的客源市場。同時,要高起點謀劃,大手筆運作,拓寬宣傳崆峒旅遊的途徑和方式,出版一批介紹崆峒名勝古跡、自然風光、風俗民情的書籍、影像作品,打造一批影視、歌曲、舞蹈等文藝精品。充分借鑒喬家大院依託電影、電視劇制播,平遙古城建立「全國攝影基地」、「影視製作基地」等多種開放性活動的做法,請名人名家譜寫歌曲,拍攝影視劇;舉辦國家級大型演唱會和文化節會,建立開放型的對外交流基地,面向全國、全世界擴展客源市場。
四是全面加強行業管理,營造良好的旅遊發展大環境。旅遊主管部門要加強行業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培育良好的旅遊市場。通過成立崆峒旅遊培訓中心,建立旅遊人才和從業人員教育培訓體系,將院校教育、職業教育、崗位培訓結合起來,有計劃地對不同層次的旅遊專業人才進行培訓,盡快做到所有旅遊從業人員持證上崗。規范旅遊行業管理,深入開展「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文明城市創建活動,提升城市旅遊綜合服務功能。加強道德教育,提高全民的整體素質,增強全社會的文明意識,共同塑造和維護城市良好的旅遊形象,在全社會形成一種「人人都是旅遊環境、人人都是旅遊形象」的氛圍。
三、對建設崆峒古鎮·問道驛站的幾點建議
通過這次考察學習,結合外地成功經驗,現就崆峒古鎮·問道驛站建設以及今後的經營運作提出如下建議:
1、注重崆峒地域特色。一是突出古鎮文化內涵。古鎮建設要於細微之處體現崆峒地域民俗文化特色,古鎮整體布局和建築物表面石雕、木雕、磚雕、彩繪、裝飾等,在保留中國傳統建築藝術特點的同時,要有區別於其他建築的地域特色。在古鎮中心廣場,設計建造能體現崆峒文化特色的標志性雕塑——軒轅黃帝雕像,供遊人參觀和祭拜。修建「三教合一」的宮殿,輔之以釋迦牟尼、老子、孔子的塑像,注入佛、道、儒文化,供遊人焚香祭拜,祈佑安康。繪制《崆峒道教八十一畫》、《平涼八景》、《黃帝問道》等大型浮雕和壁畫,提升古鎮的文化內涵。二是恢復平涼民宅民居。聘請平涼民間、民俗文化方面的專家學者,按照史書記載和民間流傳,恢復平涼名人古居,如紫禁城、韓王府,柳湖書院、峻谷山莊等。通過協商,整體搬遷和改造白家大院、吳家大院、舉人家園等「平涼大戶人家」私宅,規劃建設成客棧式的民居,使其成為平涼民宅民居的代表,供遊人參觀居住。三是院內置景要相互融合。湖面沿岸曲線設計既要與整體建築風格、古鎮整體道路設計相協調,又要營造出泉水叮咚、溪流潺潺的動感效果,動靜結合,令人耳目一新。古鎮內外的綠化工作也要突出地方特色,街道及道路兩旁以「左公柳」為主,民居院落以桃樹為主,廟宇殿堂以松柏為主,樓側湖畔路邊以草坪為主,形成大景見全綠,小景有特色的格局。區間道路應注重生態性,有磚不顯磚,有草不顯草,依景隨勢,蜿蜒通幽,綠樹掩映,靜謐神往。四是開展特色餐飲服務。古鎮餐飲要突出崆峒特色,要將平涼罐罐蒸饃、鍋盔、燒雞、羊肉泡饃、酥饃、釀皮、爐齒饃、黏糜子、攪團等知名小吃進行精細加工和重新包裝推出,挖掘崆峒飲食文化的深厚內涵,設計、包裝、推介「崆峒風情宴」,弘揚悠久的崆峒飲食文化,動員平涼一些「老字型大小」率先入駐古鎮,如春華樓、百興園、祥盛園等,既要讓他們打出自己的金字招牌,又要突出其菜餚特色。五是開展特色民俗文化活動。積極利用每年的崆峒旅遊節、崆峒武術節、崆峒山「四月八」廟會及端午、中秋、元宵等傳統節日,舉辦秦腔大賽、春官賽詩會、高芯子表演、佛事道場等特色民俗宗教文化活動。
2、堅持市場化開發經營。一是積極探索和創新建設資金籌集的方式和途徑,在規劃已定的情況下,按照「誰投資、誰所有、誰管理、誰收益」的原則,廣泛吸收社會資金參與古鎮建設。制定出台優惠政策措施,積極招徠全國全省知名的大型旅行社、特色餐飲、旅遊企業入駐古鎮,設立分店,開展旅遊特色服務活動。二是古鎮建成後,邀請全國知名服飾公司,設計出適合崆峒古鎮整體風格的、能夠體現崆峒地域、文化、民俗特色的服飾,由古鎮管理人員、門店經營與服務人員、公益性崗位工作人員分別穿著,聚集人氣,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給古鎮融入人文、生活氣息,既象繁華的集市,又象安逸的家園,置身其中,流連忘返。三是邀請名人名家題寫古鎮街區、道路、公益性建築名稱、楹聯,以及經營門店店名、匾牌、對聯等,並懸掛獨具特點的花邊招牌錦旗。四是成立專家咨詢委員會。邀請省內外、區內外地域、民俗、文化、旅遊方面的專家、學者、知名人士組成崆峒古鎮·問道驛站咨詢委員會,指導並參與古鎮建設,確保古鎮建設順利進行,通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全力將崆峒古鎮打造成為遊客滿意的精品工程。
3、建築裝潢科學精美。崆峒古鎮建設要科學合理選用建築材料,以鋼筋混凝土為主,輔以木材等其他建築材料,一方面是鋼筋混凝土價格低廉,可以減少建設成本;另一方面,鋼筋混凝土建築不容易腐變、風化,保存期長,同時可以減少雷電、風雨、地震、火災等自然災害事故造成的損失。從「三市」仿古建築的工藝來看,水泥材料運用得當,做工精細,仿石如石,仿木如木,能雕能塑,宜彩宜繪,足可以假亂真。在崆峒古鎮裝飾裝潢上要求精求美,電纜線全部埋入地下,建成後絕對無任何明燈明線,電表盤、燈具、音響等很恰當地用古物做裝飾。燈籠、彩燈、街燈、角燈、台燈也應該以仿古為前提,與多功能區的文化主題相協調、相吻合。尤其室內裝飾要突出精美,以雕刻、壁畫為主,適當懸掛一些仿古字畫和民間手工藝品,充分營造出和諧美觀與內外統一的明清文化氛圍。
4、深度開發崆峒武術資源。在古鎮規劃建設具有一定規模的崆峒武術學校,作為崆峒派武術的培訓基地,可以讓國內外的武術愛好者前來交流、學習,既增加崆峒山的人氣,又有利於遊客參觀,同時配套建設一座大型演武場做表演之用。在崆峒武術學校的基礎上成立「中國·崆峒功夫藝術團」,在古鎮、崆峒山景區,乃至國內外巡迴表演崆峒派武術。積極承辦、主辦國內外重大武術賽事,推出以崆峒「禪」、「武」和崆峒「道」、武」為特色的武術文化旅遊線路,以武術比賽、武術表演為載體,吸引中外客商來崆峒山觀光旅遊,領略崆峒武術故里的真功夫。加大挖掘、整理、普及崆峒武術的工作力度,組織專門力量對傳統的崆峒武術套路進行挖掘整理,使一些瀕臨失傳的崆峒武術得以傳承。整理、出版具有代表性的崆峒武術套路書籍,在全市中小學體育課中普及學習。設計、製作、銷售具有崆峒武術文化特色的旅遊紀念品,如「崆峒飛龍劍」、「玄鶴刀」、「鐮枷棍」、「崆峒武術撲克牌」等。
5、創作崆峒影視作品。聯合省、市、區藝術團體,組建崆峒歌舞團,成立崆峒文化演藝公司,邀請全國名家創作以崆峒派武術、黃帝問道、涇河系列傳說、明代韓王逸事、平涼劫盟、秦皇漢武巡幸崆峒山、崆峒山五百僧大戰西夏軍等為素材的小說、影視劇本、歌曲、舞蹈等文藝精品,並採取市場化運作的方式,積極與影視、演藝公司合作,改編拍攝影視劇、編排舞台劇及大型歌舞。邀請影視製作公司在古鎮拍攝電影和電視劇,提高古鎮知名度。同時,在古鎮規劃建設1000平方米以上的多功能演義大廳,可用於電影放映、舞台劇演出、舉辦節會等。建成後的崆峒古鎮既是獨具道源文化特色的旅遊勝地,又是西北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區,完全可以作為西部影視城,吸引國內外眾多名家來此拍攝製作影視劇。
6、大力開發旅遊紀念品。成立崆峒旅遊紀念品開發公司,採用市場化運作的方式,與省內外旅遊紀念品廠商合作開發紙織畫、皮影、木雕、根雕、剪紙、刺綉、香包、玄武印章、軒轅銅鏡、竹簡、葫蘆畫、戲劇頭飾、臉譜、烙畫、瓷盤畫、掛毯等具有崆峒地域文化特色的旅遊紀念品,為古鎮旅遊紀念品銷售門店提供充足的貨源,並積極拓展銷售市場,使其成為崆峒旅遊發展的有力補充。

『伍』 城市旅遊景點調查報告

你大約這樣寫,這是一個景點。類推。資料你到「清遠旅遊網」上找吧,最合適啦!
古龍峽離清遠市區距市區13公里,交通便利。
古龍峽漂流被譽為浪尖上的過山車,高差378米的天然峽谷賦予古龍峽漂流與眾不同的特色,集瀑布、深潭、奇石、叢林、珍稀植物於一體,懸崖對峙、灘多水急,自然景色之美令人為之驚嘆。天然瀑布群及充裕的山泉水為漂流提供了充沛的水源,茂密的植被為遊客遮擋了夏日火熱的驕陽。
古龍峽漂流是目前廣東省賽道最長、落差最大、流速最快的漂流項目。漂流河道經國際漂流專家按照賽道標准精心設計,自然原始,渾然天成,是首批經過省技術監督局認定的標准化河道。為配合國際漂流挑戰賽的主辦,2008年全新改進的賽道更高、更快、更急。全程賽道6063米,落差達378米,分為兩個賽段:國際極限賽道和中國挑戰賽道。國際極限賽道全長僅860米,落差竟達到了142米的競技漂流極限,其坡降為16.5%(河段高程差與距離之比),超越了雅魯藏布大峽谷7.53%的平均坡降。最大連環落差82米,相當於30樓的垂直高度。巨大的落差和陡峭的河床,賦予了古龍峽極限賽道漂流奔放洶涌、虎嘯龍騰、狂野豪邁的陽剛之美。經過不斷改進,其安全性的到了中國船舶運輸檢驗的最高權威機構--中國船級社的安全認證。據古龍峽景區總經理徐偉躍介紹,由於極限賽道挑戰性強、安全體系健全,目前作為國際極限運動聯合會的訓練基地,不定期進行專業選手的培訓和競技表演,普通遊客也經常可以和世界頂尖選手一起體驗與浪共舞的豪邁。
中國挑戰賽道全長5203公里,落差236米,共137處。作為中國自然水域漂流大賽的主賽場,2007年6月,被國家體育總局水上運動中心授予了唯一指定賽道的稱號,國家體育總局副主任辛群英親自為古龍峽授牌。賽道全程為天然河道,原始叢林遮天蔽日、峽深壁陡,炎炎夏日仍清爽襲人。
最刺激的河道當屬古龍峽「蛟龍擺尾」河段,180度的大轉角,類似雅魯藏布江大氣雄渾的U型大轉彎,兩岸壁仞千尺,形成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高速滑行的皮艇像浪尖上的過山車,飛旋在波峰波谷間,在驚魂未定之際又嘎然而止,橡皮艇穩穩躍入一個的清澈水潭裡,平靜下來,尖叫聲似乎還在耳邊。
漂流河道的主要水源來自峽谷中的古龍洞,是一類飲用水源。洞內分布多層砂頁岩,多股泉水匯涌而出,水聲轟鳴,自古便有「古龍鳴泉」的典故。盡管現在村村通了自來水,但部分村民還是不辭辛苦上山擔水,用來泡茶洗浴,看來古龍山泉的水質還是非同一般。

『陸』 中國城市旅遊的發展論壇

由中國城市旅遊雜志社聯合國家相關旅遊機關主辦的旅遊論壇,是旅遊行業內的高端交流平台,論壇邀請到中央相關領導、國家旅遊局領導、著名旅遊學者、城市品牌專家、城市政府官員、各地旅遊局、旅遊研究院、旅遊院校、旅遊景區、酒店、航空、旅行社等旅遊企業共同召開的盛會。
論壇一年一屆,圍繞主論壇,根據實際情況還將舉辦區域性城市或行業峰會(如:中國城市旅遊發展論壇長三角旅遊峰會,中國城市旅遊發展論壇北京峰會,中國城市旅遊發展論壇酒店峰會等)。

『柒』 中國城市旅遊的旅遊雜志

《中國城市旅遊》雜志秉承「推廣城市魅力品牌,挖掘城市文化內內涵,提升城市旅遊品質容,助力城市經濟發展」的理念,以現代媒體的國際視野,深度剖析城市地脈文脈,精準把握城市特色亮點,運用全新的媒體傳播視角與包裝手段,全景式展現城市風采,塑造城市形象,促進城市和諧,為城市招商引資搖旗吶喊,為城市經濟合作鳴鑼開道,為城市社會發展推波助瀾!
《中國城市旅遊》雜志始終堅持深度、前沿、新穎、時尚、豐富、真實的報道准則,致力於為國內外城市推介旅遊資源,傳播旅遊文化,引導旅遊消費,並日漸成為國內外最權威、最專業、最具影響力的城市旅遊品牌宣傳服務平台。 國家部委、旅遊研究機構、各地旅遊局、文化局、風景區、旅行社、航空公司、賓館酒店、游輪、動車組、駐華機構、汽車4S店、大型企業、購物商城、寫字樓、休閑會所、高檔社區、報攤零售等。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