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城鄉旅遊 » 鄉村振興農村旅遊

鄉村振興農村旅遊

發布時間: 2020-12-30 18:28:45

㈠ 怎麼樣實現鄉村振興

要堅持黨管農村工作,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堅持鄉村全面振興,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

1、鄉村振興社員網模式。社員網同各大縣域合作,以「互聯網+精準扶貧+農產品上行」為切入點,通過對接農產品上行促進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有效帶動廣大農民增收、脫貧、致富,這是對鄉村振興戰略「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的成功踐行。

2、在農產品上行中特別注重突出區域品牌,延長產業鏈條,拓展農資、加工、物流等多種社會化服務業務, 積極探索打造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和農產品綜合交易中心,大力推進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這是對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業創新發展」、「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成功踐行。

3、與各大縣域合作,以「互聯網+精準扶貧+農產品上行」為切入點,依託社員網業內領先的農產品電商和農業大數據為農民賣貨提供交易平台,為縣域扶貧提供決策支持,為農民提供多種類型的農村電子商務培訓,幫助具備條件的新農主體發展電商,走線上線下結合、創新農業經營之路,這是對鄉村振興戰略「互聯網+農業」的踐行。

同時,這些工作與社員網本身承接的「農業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息直報系統」運營推廣工作結合,更可以有效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要求。

4、全面深化農村改革。落實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的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分置改革。改進耕地佔補平衡管理辦法,建立新增耕地指標、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跨省域調劑機制,所得收益全部用於脫貧攻堅和支持鄉村振興。

深化糧食收儲、集體產權、集體林權、國有林區林場、農墾、供銷社等改革,使農業農村充滿生機活力。

5、必須重塑城鄉關系,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必須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必須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走質量興農之路;必須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必須傳承發展提升農耕文明,走鄉村文化興盛之路。

必須創新鄉村治理體系,走鄉村善治之路;必須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走中國特色減貧之路。



(1)鄉村振興農村旅遊擴展閱讀

鄉村兼具生產、生活、生態、文化等多重功能,與城鎮互促互進、共生共存,共同構成人類活動的主要空間。鄉村興則國家興,鄉村衰則國家衰。我國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鄉村最為突出,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特徵很大程度上表現在鄉村。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在農村,最大的潛力和後勁也在農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㈡ 怎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來,要堅持「以人源為本」。農村發展、關鍵在人,「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做好農村的人才工作,一靠「留」,二靠「引」,三靠「用」。 「留」就是要把本土的農民留下來。最懂農村的是農民,最迫切希望農村振興發展的也是農民。要打好「鄉情牌」,念好「事業經」,讓農民心甘情願的「留下來」。

㈢ 實現鄉村振興具體要怎麼做

堅持農業發展為基礎,在有條件的地方實行土地集約制和農產品專項種植,內發展生態農業、設容施農業、體驗農業、定製農業和發展創意農業、特色文化產業進行產業鏈條的延伸和發展;在生態資源優勢明顯的地域可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實施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精品工程,建設功能多樣的生態休閑觀光園區、康養基地、鄉村民宿等鄉村旅遊工程,以鄉村多產業發展帶動經濟增長。

㈣ 鄉村振興大背景下,農村如何靠旅遊致富

旅遊產業是一個富民產業,在產業結構調整中將會產生出大量的機會,而且具有很強的增效作用,在帶動農民增收的同時,改善居住環境、提高文化素質。
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鄉村旅遊投資較少、帶動面大、經營方式靈活、價格相對較低,又能滿足現代遊客追求回歸自然和個性需求多樣化變化新趨勢,是一種具有較強生命力和發展潛力的休閑度假模式。而鄉村旅遊是勞動力密集型的產業,其快速的發展過程中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參與,其中絕大多數是「就地取材」,尤其是在一些交通條件、區位條件、旅遊資源較好的農村,通過大力發展鄉村旅遊,能夠有效的增加農民就業崗位,既為轉化農村富餘勞動力找到新途徑;又能夠增加當地農民收入,帶動當地農民脫貧致富。
在以旅遊產業為導向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農村的基礎設施、道路交通、村容村貌、生活條件、社會事業、社會經濟等都會得到較大的改善,尤其是農民的文化素質、修養和視野能等都會有很大的提高,讓農民可以可持續的致富,並具有極大的發展潛力。

㈤ 如何以特色小鎮建設促進鄉村振興

據報道,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實現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要內容。

特色小鎮建設通過產業對接、文化交流,把市場觀念、科學管理、集體行動、誠信守紀、協作開放等現代文化元素引入鄉村,能夠優化鄉村創業創新生態,促進鄉村文化發展與經濟發展相得益彰。

從而實現推動鄉村開發體制改革,根據各地基礎和特色,採取靈活的開發體制,依託各地獨特優勢實現鄉村振興;推動地方特色資源產權制度改革,以產權明晰為基礎完善資源產權制度,充分發揮特色資源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

文章來源:央廣網

㈥ 「鄉村旅遊」如何助推「鄉村振興」

如何在保護鄉村生態,保留鄉村民俗的前提下發展鄉村旅遊,如何保障鄉村旅遊的持續性,如何研發受歡迎的鄉村旅遊商品,是鄉村旅遊開發中的重點問題。鄉村振興的根本目標在於「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的全面振興。實踐證明,旅遊業是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實現鄉村振興的特色路徑。鄉村旅遊蓬勃發展,能夠讓農村更美麗、讓農業更興旺、讓農民更富裕、讓城鄉居民生活更幸福。
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發展鄉村旅遊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重要引擎。可以充分利用與發揮鄉村歷史文化、農業生產、田園風光和優良生態環境的特色,推動農村綠色發展,助推「美麗鄉村」建設,盤活閑置農村資源,促進農業生產結構優化,拉動內需,將綠水青山的潛在優勢,轉化為金山銀山的現實優勢,是增強村莊與農業活力,促進鄉村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

旅遊發展對鄉村扶貧和振興的影響作用

旅遊業在鄉村振興中發揮的作用:

1、產業興旺是前提。

發展鄉村旅遊恰好是實現鄉村產業興旺繁榮的重要途徑。只有產業的蓬勃發展才能帶來農村經濟的繁榮。而發展鄉村旅遊恰好是實現鄉村產業興旺繁榮的重要途徑。

2、生態宜居是基礎。

發展鄉村旅遊有利於保護鄉村生態環境,有利於人與自然和諧共處,通過科學規劃和有效治理,讓農村環境更加優美,空氣更加新鮮、水源更加潔凈、吃得更加放心、安全。留下一個天藍、地綠、山清、水秀的鄉村,才能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才能「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3、鄉風文明是保障。

通過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可以有效治理農村臟亂差的環境,實現村容整潔,為群眾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通過發展鄉村旅遊還可以讓農村的「千鎮一面」、「千村一面」、「空心化」問題得到有效緩解。

4、治理有效是根本。

通過發展鄉村旅遊,有助於促進當地人民群眾就地勤勞致富,有助於形成井然有序的良好的社會秩序,有助於解決因為外出打工而導致的留守兒童教育、留守夫妻交流、留守老人養老等深層次社會問題,讓人民群眾在家門口擁有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5、生活富裕是目的。

通過發展鄉村旅遊,增加農民收入,為農村居民邁向生活富裕、富足打下了堅實基礎。發展鄉村旅遊本身也是進一步提升農村居民生活水平、生活質量,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求的一種重要路子。

㈧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中美麗鄉村如何規劃建設

首先,要明確縣、鎮域鄉村振興規劃編制的主要內容,結合鄉村振興的20字方針,總體指導思想綜合確定縣、鎮域的鄉村振興規劃的主要內容和編制重點。規劃涉及到綜合發展內容,包括對農業產業、空間規劃、基礎設施、村莊居民點的建築風貌等等,選公司建議也重點向這方面傾斜。
其次,如何正確理解縣、鎮域鄉村振興規劃。鄉村振興規劃不是新農村建設的概念延伸,不應只注重村莊整治、環境建設;不是重新定義和論證村鎮體系;更不是將城市的落後產能轉接到鄉村區域;也不簡單是美麗鄉村的集群組合。鄉村振興規劃編制不宜只是重新表述政策指導,也不是套用項目主管提出重點建設項目,更多應基於發展實際研究確定。
再次,縣鎮域鄉村振興規劃的編制深度有較大不同,越往下編制應切合當下發展的計劃和重點項目內容越明確,發展目標和實現路徑越明確;編制周期也有所不同。規劃編制內容重點是農業產業發展,既要更多考慮鄉村發展實際,切實指導規劃實施,切實指導農業產業發展,切實形成規劃管理的依據。
最後,如何選擇好的規劃設計公司。選擇編制單位最好選擇那些具有農業科技支持,農業規劃研究經驗,在三農領域有規劃經驗的,鄉村振興規劃核心是產業發展,如何做好產業發展,農業產業是關鍵,一般不推薦單項只做城市規劃、建築設計、咨詢管理、旅遊景觀公司。

㈨ 村委會書記鄉村振興美麗鄉村的心得體會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並描繪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藍圖,這既是今後一段時期統領農村發展的總綱領,更是新一輪鄉村發展的重大機遇。近年來,我國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持以黨建引領發展,以「我的村莊我的夢」為載體,努力讓農村更美麗、更文明,讓群眾更富足、更幸福。但在推進過程中,仍存在著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如產業發展缺乏持續能力、生態環境治理任務繁重、村民文明程度不高、農村基層治理有待加強、農村空心化現象嚴重、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等問題。為此,建議:
堅持黨建為魂
堅持以紅色引領綠色發展,以黨建統領美麗鄉村建設。一是發揮堡壘領航作用。堅持「一切工作到支部」的理念,推動支部作用核心化,建立鄉村振興項目庫,以開展「書記曬項目」等活動為抓手,狠抓項目落地。二是發揮先鋒模範作用。激活紅色細胞,建立以返鄉幹部、黨員、鄉賢等為成員的鄉村振興委員會,把鄉村振興作為檢驗黨員幹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成果的主考場,完善黨員積分制管理,強化考評結果運用,激發黨員幹事創業熱情。三是發揮志願服務作用。積極推行「黨建×」工作模式,圍繞鄉村發展,常態化開展黨員志願活動,建立黨員包干聯系、黨員幫扶指導、黨員帶頭落實等工作機制,打造基層黨建鐵軍。
堅持美麗為先
以「美麗」為突破口,全民發動、全域提升,推動美麗鄉村由「盆景」變「風景」,把農村作為一個大景區、大花園來謀劃。一是全域整治,讓「干凈」成為第一感官。堅持從「群眾反映最強烈、清理整治最急需」的熱點難點問題入手,全力推進垃圾、公廁兩大革命,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類收運處置體系,開展衛生廁所建設、改造、普及,努力實現「污水不橫流、垃圾不落地、危房不住人、雜物不亂堆」。二是全民參與,讓「美麗」成為自覺行動。發揮村民主體作用,做到村村整治、家家行動、人人動手,打一場全民戰役。落實「門前三包」制度,即「包干凈、包整治、包美化」,引導農戶做到門前屋後見綠、見花、見小品,形成有品味、有特色的景觀。開展「美麗家庭」等創建活動,充分調動村民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的積極性。
堅持產業為本
把「富民」作為鄉村振興的落腳點,著力提升產業鏈的融合度,打通農村經濟發展梗阻。一是加大政策幫扶力度。建議中央和省、市財政每年安排一定資金進行以獎代補,重點用於土地流轉後實行規模化經營、發展現代高效農業的經營主體獎補,為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創造良好條件。二是實現產業鏈式發展。樹立「一個村就是一家企業」的理念,積極推行「村+企業+農戶」的經營模式,大力拓展農業多樣性,如發展深加工、旅遊農業、創意農業等,引導農業產業向產、加、銷一體化經營發展。三是加快農村「觸網」進程。堅持把農村電商作為發展農村經濟的新引擎,大力實施「互聯網+」行動,出台農村電子商務專項扶持政策,充分激發草根創新智慧,大力培育電子商務特色村,努力實現線上線下聯動發展,拓展農村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堅持治理為重
大力構建「法治、德治、自治」融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努力提高基層治理能力。一是創新基層治理。全面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深入實施村級「領頭雁」工程,全面修訂完善村規民約,深化基層網格員隊伍建設,打造「楓橋經驗升級版」。二是規范基層權力。積極探索農村小微權力清單,全面梳理村級權力事項和村幹部權力事項,深化農村「三務」公開,全面推行村務聯席會議制度,切實管牢「微權力」。三是深化基層改革。以「最多跑一次」的理念,加快推進農業農村治理體系改革,破除一切束縛農民手腳的不合理限制。
堅持文明為要
積極開展農村鄉風革命,以黨風引領村風民風,培育文明鄉風,築牢精神家園。一是破陋習。發動廣大幹部群眾自覺投身到移風易俗中來,從源頭上破除亂堆亂放、大操大辦、封建迷信等陋習。二是立規矩。堅持推進文明鄉風的制度化、常態化、長效化,嚴格落實衛生管理保潔機制,堅決避免「突擊一陣風、過後老樣子」的現象。三是樹新風。把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充分發揮村級文化禮堂的主陣地作用,以「最美榜樣」引領文明,以「家風家訓」傳承文明,以「鄉賢文化」涵養文明,讓文明正氣在農村蔚然成風。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