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城鄉旅遊 » 關於沿海城市海濱旅遊的分布特徵

關於沿海城市海濱旅遊的分布特徵

發布時間: 2020-12-30 12:39:38

Ⅰ 海濱旅遊解釋

海濱,是指與海鄰接的陸地.
海濱旅遊的意思是到海邊的城市去觀光旅遊。

Ⅱ 我國海濱旅遊資源分類

我不海濱旅遊資源分類一般都是分為兩類。第一類就是周邊環境的旅遊。第二類就是,吸引外來遊客。

Ⅲ 有什麼沿海旅遊城市

三亞呀,這時候去,就去三亞,暖和、陽光、沙灘、潛水。。。。

Ⅳ 如何理解沿海地區「可持續濱海旅遊」的

海洋旅遊作為旅遊業的一種主要的實踐形式,被認為是實現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我們黨實行的改革開放政策,首先惠及包括我市在內的東部沿海地區,使得這些地區

Ⅳ 關於濱海城市旅遊形象塑造和濱海城市旅遊產品發展的內容

應該先界定一下旅遊形象,然後說說旅遊形象塑造的影響因素,再提出一些我國旅遊形象塑造中存在的問題,最後提出一些解決措施.
旅遊產品的寫法跟上面類似就可以了

Ⅵ 推薦幾個沿海的美麗旅遊城市

三亞,中國最南的熱帶海濱城市,有著豐富的陽光、潔凈的沙灘、碧藍的海水資源,有著「東方夏威夷、中國巴厘島」之稱,是個被大自然寵壞了的地方。大自然把最宜人的氣候、最清新的空氣、最和煦的陽光、最湛藍的海水、最柔和的沙灘、最風情萬種的少數民族、最美味的海鮮…都賜予了這座海南島最南端的海濱旅遊城市。

還有就是很浪漫的城市大連.
環境優美,海水干凈.就數大連了.
大連大連是中國著名的避暑勝地和旅遊熱點城市,依山傍海,氣候宜人,環境優美,適於居住,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大連是中國首批「優秀旅遊城市」,不僅有豐富的中國近代人文歷史旅遊資源,還有許多風景奇秀的自然旅遊資源。南部沿海風景區、旅順口風景區、金石灘風景區和冰峪風景區是大連四大名勝風景區。
很美, 相信你會滿意的.

青島,我去過的,青島-夢幻般的城市,尤其是青島的海,在金沙灘景區盡管是夏天,海面上還是會時不時有霧吹到市區來,可能去的時候不一定遇的到,去看看海還是不錯得,你願意的話還可以洗個海澡,對身體很好,青島還有一張王牌,中國治安最好的城市之一,消費,住宿都很便宜,環境都很好,不需要住什麼星級酒店。一樣享受星級待遇。

Ⅶ 推薦幾個遊客少一些的海濱城市

如果是比較著名的旅遊景區,到了旺季遊客都不會太少。想要人少就要選擇適當的時機避開旅遊高峰。現在國內適合旅遊度假的傳統景區就是海南、廈門、青島、北戴河。

Ⅷ 著名的海濱旅遊是什麼地方

中國十大海邊旅遊地

大連

大連位於中國東北的最南端,東臨黃海,西鄰渤海,南與山東半島隔海相望,北與東北大陸相連,是一座三面環海的半島城市。
三個半島,山東半島、雷州半島、遼東半島。遼東半島指的就是這里。因為是半島城市,所以具有海洋氣候特點。她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尤其是夏天,大連成了令人嚮往的避暑勝地。
2001年6月5日授予大連為中國唯一、亞洲第二個「世界環境500佳」城市。為「北方明珠」,給大連定位「浪漫之都」。

秦皇島

秦皇島市歷史悠久,是中國唯一以皇帝名號得名的城市,全國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中國北方重要的對外貿易口岸,國務院批準的全國甲級旅遊城市。
沿海區域為秦皇島市重要沿海旅遊資源區,有馳名中外的山海關、北戴河、南戴河,這里的碧海、金沙、長城、別墅、森林構成了十分獨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觀,是中國著名的避暑勝地。

青島

青島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中國道教的發祥地,6000年以前,這里已有了人類的生存和繁衍東周時期建立了當時山東地區第二大市鎮--即墨。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曾三次登臨現位於膠南市的琅琊台。秦代徐福曾率船隊由琅琊山起航東渡朝鮮、日本。漢代漢武帝曾在現位於青島市城陽區的不其山"祀神人於交門宮",並在膠州灣畔女姑山祭天拜祖,設立明堂9所。唐、宋、元、明清各時期,青島嶗山遍佈道院、道庵,太清宮成為當時全真派道教第二叢林。清朝末年,青島已發展成為一個繁華市鎮,昔稱膠澳。
青島旅遊資源可概括為秀麗的山海風光、豐富的人文景觀、風格迥異的多國建築、歷史悠久的宗教文化和五彩繽紛的節慶活動。

威海

威海,一座生態化海濱旅遊城市。這里三面環海,風景秀麗,空氣清新,氣候宜人。
威海市旅遊資源豐富,長達一千公里的海岸線上羅布著眾多的海灣、島嶼、沙灘,有國家AAAA級旅遊風景區劉公島,世界東方好望角之稱的成山頭,市區內有環翠樓公園、威海公園、國際海水浴場,有天鵝湖、石島灣、銀灘、環翠四處省級旅遊度假區,有凝聚中日韓三國人民友誼的赤山法華院,道教全真派發祥地聖經山、聖水觀、鐵槎山,海灣奇觀乳山口等八十多處旅遊景點,十多處優質溫泉馳名中外。

煙台

瑰麗的山水,燦爛的文化,賦予了煙台著名海濱旅遊度假勝地的特質,展現了人間仙境的絢麗風彩。這里有曲折漫長的黃金海岸線,十多處金沙碧浪的天然海水浴場,海上撒落著眾多的島嶼。煙台境內植被良好,森林茂密,山體景觀、生物景觀婀娜多姿,到處鬱郁蔥蔥,生機勃勃,青山碧水,美不勝收。全市共有旅遊區(點)60多處,其中國家A級以上旅遊區(點)15個,蓬萊閣旅遊區和南山旅遊區為國家首批AAAA級旅遊區。這里歷史悠久,人文歷史資源豐富,有近代開埠最早的煙台山領事館基地遺址、人間仙境--蓬萊閣、海上仙山長島、萊州雲峰山魏碑刻石等名勝古跡。優美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每年吸引了大批中外遊客前來觀光旅遊。1998年煙台成為首批54座"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之一。

上海

上海古時為海邊漁村。春秋為吳國地,戰國時為楚國春申君封邑。宋設鎮,始稱上海。1927年設市。現為中國三大直轄市之一。
上海旅遊業發展迅速,主要名勝有豫園、玉佛寺、龍華寺、動物園、中共一大會址、孫中山及魯迅故居、嘉定孔廟、古猗園、松江方塔、醉白池、吳淞口炮台等。

廈門

廈門是全國著名的僑鄉,旅外僑胞40多萬人,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和台港澳等國家和地區。廈門與世界各地聯系密切,先後與六個國家的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關系,菲律賓和新加坡在廈門設有領事館
廈門風景秀麗,四季如春,是中國著名的海濱旅遊城市和國際遊船觀光口 岸。在環境保護、園林綠化、文明衛生方面走在全國前列,先後被評為「國家級衛生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國家級園林城市」和「全國優秀旅遊城市」。被公認為中國最適宜生活的城市之一。廈門還是適合舉辦各類國際性會議、展覽的理想天地,現每年的9·8中國投資貿易洽談會已成為全國最大的國際經貿盛會之一。其它各類會議、展覽活動接連不斷,正在朝國際會議展覽名城的目標邁進。

珠海

浪漫之城--珠海,是我國的經濟特區,這座新興的海濱城市最大的特點就是清潔,空氣特別好,被聯合國評為人類居住環境最佳範例獎。珠海的海岸線長達690公里,全市共有大小島嶼140個,有「百島之市」的稱譽。

市內沿海堤而建的情侶路幽雅寧靜,馬路兩旁都是綠地,街邊的建築以白色為主調,與海濱城市的風格特別協調,令人賞心悅目。珠海的旅遊業主要向「市容游覽、環島觀光、休閑度假、旅遊購物、體育競賽」這幾個方向發展,這里每兩年會舉辦一次的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每年舉辦一次國際房車賽以及一級方程式賽車賽吸引了大量遊客,已經逐漸成為著名的旅遊項目。

三亞

提到三亞,人們總是要想起「鹿回頭」,這座美麗的海濱旅遊城市也被人們稱為「鹿城」,她位於海南島的最南端,是黎、苗、回等少數民族的聚居地。
在古代,三亞曾是不可企及的海角天涯,如今,發達的交通已經拉近了三亞與我們的距離,天涯海角不再遙遠。風景秀麗的三亞有著全海南島最美麗的海濱,以其特有的海天景色、陽光沙灘和椰風海韻吸引著我們,在整個海南島之行中,這里是最值得花時間游覽的地方。
除了優美的自然風光外,三亞還具有悠久歷史的人文景觀,主要有南山文化旅遊區、古崖州城、伊斯蘭古墓群等。

北海

北海是個美麗的海濱度假旅遊城市,中國首批優秀旅遊城市之一,在國際上具有較高的知名度,被稱為「南方北戴河」。
與海有關的一切都是北海的財富。海水、海灘、海上森林、海底珊瑚、海濱旅遊、海鮮……其中,最為令人神往的就是海灘,這里有著相當優質的海域環境,海水澄明,沙細浪輕。據專家考證,北海的海水浴場資源相當於大連、北戴河、煙台、青島、廈門等地的總和,而且春、夏、秋三季均可游泳。當地還出產著名的「南珠」,因此北海又被稱為「珠城」。
北海口岸是國家一類口岸,遊客可在北海前往越南。
兩千年的歷史賦予了北海豐厚的人文意蘊,有九百年歷史的東坡亭和明清時期修建的文昌塔、魁星樓同為合浦聞名古跡;永安大士閣更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Ⅸ 中國十大海濱城市是那些

中國十大海濱城市如下:

1、三亞,三亞市地處海南島最南端,境內海岸線長209.1公里,有大小港灣19個。主要港口有三亞港、榆林港、南山港、鐵爐港、六道港等。主要海灣有三亞灣、海棠灣、亞龍灣、崖州灣、大東海灣、月亮灣等。

2、青島,青島是中國首批優秀旅遊城市,是中國東部沿海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和海外遊客入出中國的主要口岸。青島三面環海、依山傍海、風光秀麗、氣候宜人,加上特殊的歷史積淀,使青島早在20世紀初期就成為中國著名的旅遊勝地。

3、秦皇島,素有」京津後花園」之美譽。擁有長城、濱海、生態等良好的旅遊資源。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山海關、避暑勝地北戴河、南戴河旅遊度假區、昌黎黃金海岸等40多個旅遊景區獨具魅力,每年吸引上千萬海內外遊客慕名而至。

4、珠海市,是珠江三角洲南端的一個重要城市(原屬中山縣),珠海市氣候宜人,冬夏季風交替明顯,終年氣溫較高,偶有陣寒,年、日溫差小,屬南亞熱帶與熱帶過渡型海洋性氣候。

5、日照,日照旅遊資源豐富。日照海、山、古、林兼備。境內百公里的海岸線上有64公里的優質沙灘,被有關專家譽為」中國沿海僅存未被污染的黃金海岸,特色旅遊項目眾多。日照依託獨特的旅遊資源,開發出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旅遊項目。

6、廈門,「城在海上,海在城中」,海水環繞、沙灘廣闊、陽光和煦,由於生態環境良好,廈門的空氣清新,棲息著成千上萬的白鷺,形成了廈門獨特的自然景觀,又因為廈門的地形就像一隻白鷺,它因此被人稱為」鷺島」。

7、北海,北海市地處廣西南端,北部灣東北岸。市區南北西三面環海,有潿洲(24.74平方公里)、斜陽(1.8平方公里)二個海島,潿洲距市區大約20.2海里。

8、大連,是中國著名的避暑勝地和旅遊熱點城市,依山傍海,氣候宜人,環境優美,適於居住,大連是中國首批」優秀旅遊城市」,不僅有豐富的中國近代人文歷史旅遊資源,還有許多風景奇秀的自然旅遊資源。

9、海口,風光秀麗,名勝古跡多,加之近年新開發了不少旅遊區和景點,游覽內容十分豐富。比較著名的有五公祠、海瑞墓、李碩勛烈士紀念亭、秀英炮台、人民公園、萬綠園、假日海灘、熱帶海洋世界、金牛嶺烈士陵園、濱海公園、石山火山口等等景區各具一定特色。

10、寧波,取自」海定則波寧」,簡稱」甬」,是浙江省的一個副省級城市、計劃單列市和有制定地方性法規權利的較大的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批準的全國歷史文化名城。

Ⅹ 論述中國旅遊資源的地理分布特徵及相應的開發策略。1500字左右


、中國旅遊資源分布規律
中國旅遊資源分布具有明顯的地理規律,主
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集中分布在中國三大地形階梯的過渡區

由中國地形圖及旅遊資源分布圖(見文末附
圖)可清楚地看到這是中國旅遊資源分布最顯著
的地理規律。在第一階梯與第二階梯交接區域,即
青藏高原的邊緣過渡區的昆侖山—— 阿爾金
山—— 祁連山— — 岷山—— 邛崍山—— 橫斷山
脈,主要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有:鳴沙山—— 月牙
泉、敦煌石窟、麥積山石窟、九寨溝、黃龍寺、劍門
蜀道、四姑娘山、青城山—— 都江堰、西嶺雪山、峨眉山、玉龍雪山、三江並流區、騰沖地熱火山、瑞麗
江— — 大盈江、西雙版納等著名景區;在第二級階
梯和第三級階梯交界過渡區,即大興安嶺— — 太
行山—— 巫山— — 雪峰山一線,主要分布著五大
連池、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八達嶺—— 十三
陵、恆山、五台山、野山坡、華山、洛陽龍門石窟、嵩
山、武當山、神農架、長江三峽、武陵源、灕江等著
名景區。第三級階梯向沿海過渡區的山脈主要分
布在長白山山脈— — 千山山脈— — 武夷山脈一
線,著名景區有鏡泊湖、松花湖、長白山天池、鴨綠
江、鳳凰山、千山、金石灘、膠東半島海濱、泰山、九
華山、黃山、齊雲山、三清山、千島湖、武夷山等景
區。其次,我國的海濱和海島旅遊資源主要分布海
岸線及其附近海域。
(二)三大緯向構造帶也是中國旅遊資源的富
集區
中國由北向南,三大巨緯向地形大約每隔8
個緯度分布著,居北的是天山— — 陰山— — 燕山,其中的重要旅遊資源如天【l1人池、博恪達峰、吐魯
番、長城、西夏王陵、秦皂島北戴河 塔中的足昆侖
山—— 祁連山—— 秦嶺—— 大別山,其中的重要
旅遊資源有昆侖山、祁連山、華山、武當山、大洪
山、雞公山等。居南的是南嶺,著名的景區如丹霞
山。參見中國自然保護區和國家森林公園分布圖,
可以發現它們的分布更是高度集中在以上區域,
構成山嶽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自然保護區、
國家森林公園同規律分布現象。如以加入聯合國
「人與生物圈」的自然保護區為例,天山主峰博格
達峰、吉林長白山、浙江天目山、福建武夷山、湖北
神農架、貴州梵凈山、四川的九寨溝、卧龍等莫不
如此。
(三)三大階梯和三大緯向構造分割的網狀低矮區是人文旅遊資源相對富集區
這尤其表現在第一級階梯以東以漢文化為主
的區域 歷史文化名城、古村落、中國園林、愛國主
義教育示範基地以及現代經濟文化景觀的分布充
分地證明著這一點。
(四)旅遊資源富集區是中國貧困人口集中區
中國旅遊資源集中分布區,以及後備旅遊資
源富集區正是中國貧困縣域集中分布的區域。
中國貧困縣在東中西三大地帶都存在,其中
東部主要集中在交通不便、耕地少的低山丘陵地
區,如江西、福建的紅壤丘陵、沂蒙山區、大別山區
等。中部為中國幾大高原向平原過渡地區,地勢
起伏大,地形復雜,自然要素呈過渡性,敏感而脆
弱。這里有一系列的貧困人口集中分布。秦巴山
地,位於陝、豫、川、鄂四省交界處,貧困縣多大50
多個,橫斷山脈高山峽谷區,為怒江、瀾滄江、金沙
江及橫斷山所封閉,大約有40多個貧困縣集中於
此;西南喀斯特高原丘陵山地,包括以貴州為中心
的黔、滇、桂、鄂、湘的喀斯特地區,貧困縣多大
130多個;北方農牧交錯帶,貧困人口集中在吉林
省的西部白城地區各縣、內蒙古位於科爾沁沙地、
渾善達克沙地的通遼和赤峰市、遼寧省的努魯兒
虎山的阜新地區等;黃土高原涉及山西大部、陝
北、內蒙古鄂爾多斯、寧夏南部、甘肅古東部和青
海東部,貧困縣約130個。西部地區為荒漠和高
寒環境。新疆和內蒙古西部為重要的貧困區,尤
其是塔克拉瑪干沙漠西部貧困縣集中,另有一些
貧困縣分布在新疆北部和東部;青藏高原的青海
南部和西藏的西部貧困人口較集中。貧困區又與
老革命根據地、少數民族聚居區、邊疆地區在空間
上重疊。
(五)自然旅遊資源富集區是中國的生態脆弱

由於以自然為主的景區,包括風景名勝區、自
然保護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主要分布
在山區、高原、荒漠等區域,他們都是生態脆弱區
山區雖然還有較豐富茂密的森林,但受到多年砍
伐的威脅,以及本身地質構造的復雜活躍、谷深坡
陡,一旦破壞,恢復困難,而且地質災害嚴重,如橫
斷山區。高原或因喀斯特或因黃土流失或因高寒
等原因植被稀少,地表裸露,農業生產力十分有
限。如黃土高原區地形破碎、溝壑縱橫、土質疏鬆、
氣候乾燥、水資源缺乏而又易遭暴雨淋刷。西南喀
斯特地區溶洞、地下河發育,山丘崎嶇、可供方便
利用的水資源較少等,生態環境十分脆弱。荒漠本
身就是惡生態區域。
二、中國旅遊資源分布規律的成因
中國旅遊資源的分布規律是自然和人文兩大
因素通過長久的耦合作用決定的。旅遊資源是環
境中具有突顯價值的環境物質。其中環境包括自
然環境、文化環境和社會環境,旅遊資源的吸引力
來自其價值。其中對旅遊者的吸引力主要是通過
旅遊資源的一系列美學效用特徵表現出來,即自
然人文要素的珍、稀、古、名、特、奇;典型性、代表
性、多樣性、原始性等引起人們的旅遊動機,在條
件成熟時通過去實地旅遊獲得審美需求的滿足。
大批人流的大范圍暫時性的空間位移所引發的交
通、食宿等服務需求構成了旅遊資源的間接吸引
力,對旅遊企業產生吸引,它是旅遊資源經濟價值
的一種體現。因此旅遊資源的經濟價值是寄生在
旅遊資源美學效用價值之上的。旅遊資源的美學
效用特徵具有成因上的普遍一致性,即典型的地
質構造內在的決定了典型的地貌形態、地勢特徵。
地勢地貌,特別是大型的地勢地貌通過下墊面的
作用對氣候要素的再分配進而形成典型的多生態
環境,決定生物資源的典型性和多樣性,最終各自
然要素復合成具有典型性多樣性的環境區域、旅
游景區點。國家定義的相關概念充分地說明了這
一點:風景名勝區是指具有欣賞、文化或科學價
值、自然景物、人文景觀比較集中,環境優美,具有
一定規模和范圍,可供人們游覽、休息或進行科
學、文化活動的地域(《風景名勝區管理暫行條例》
1985)。其中,具有重要觀賞、文化或科學價值,景州獨特.圍內外著名,規模較大的定為國家重點風
景名勝區 森林公園是指森林景觀優美、自然景觀
邗人文景觀集中具有一定規模,可供人們旅遊、休
息或進行科學、文化、教育活動場所。
《自然保護區條例》規定,建立自然保護區必
須具備下列條件之一:(1)具有代表不同地帶的典
型的自然地理區域、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區
域以及已經遭受破壞但經保護能恢復的同類自然
生態系統區域;(2)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的
天然集中分布區域;(3)具有特殊保護價值的海
域、海岸、島嶼、濕地、內陸水域、森林、草原和荒
漠,(4)具有重大科學文化價值的地質構造,著名
岩溶、化石分布區、冰川、火山、溫泉等自然歷史遺
跡和重要水源地。
其次,集中分布區域受人文因素影響較弱而
得以保留至今。高大地形或自然條件較差的區域
在純粹農業文明時期受的改造影響十分有限,工
業社會時期又相對遠離工業文明的典型代表— —
城市這一社會經濟文化中心。整體上,它們是工農
業文明視為的惡地區域。當工農業的生產力足夠
強大到波及它們時,人們開始了足夠的環境生態
覺醒。而平原丘陵或山間盆地等具有土地利用的
優適宜性,並通過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乃至信息文
明的歷史沉澱,累積疊加不斷強化人文影響,從而
在不斷創造現代文明旅遊資源的同時,既襯托出
自身區域內歷史文明旅遊資源的重要性,如北京
的四合院、上海的胡同、江南及各地的古村落、古
宅院;又襯托出邊緣文明區殘存古老文明的真實
淳樸與可貴、原始自然環境的珍奇稀有及其對人
類生態環境的重要性。
三、中國旅遊資源分布規律
對其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啟示
以上分布規律對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
有多方面的影響。
(一)發展旅遊業是合理保護中國生態環境。
有效利用中國生態資源的重要途徑
雖然中國經濟不夠發達,但由於悠久的農耕
開發,可開發的後備耕地資源已十分有限,工業經
濟步入快速發展時期,龐大的人El等因素的綜合
作用,中國生態環境面臨強大的壓力。生態可持續
是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基礎,生態資源的匱乏是中
國將長久面對的現實。從森林、草原濕地等相對優
生態資源分布看,也主要集中在以上論述的區域,特別是森林資源更是盤【】此,中國三火森林 .第一
大東北林區集中在大小興安嶺、長白f【J;西南林區
集中在橫斷山區為中心的區域;南方林區分布:f
閩浙西部、江南低山丘陵和南嶺。河源區和分水嶺
疊置在以上大地型構造帶,也正是中國實施生態
屏障或森林綠化工程的重點區域,如三北防護林
是華北平原、東北平原的生態屏障、太行山綠化工
程也是中國十大重點綠化工程之一,第一與第二
級階梯過渡地帶是長江生態屏障建設的主體。所
以,中國生態資源脆弱區又是中國現有自然生態
資源的富集區。土地不適宜開墾種植,適合森林與
草原建設。但這些區域的生態旅遊資源的比較優
勢越來越突出,因此調整產業結構除退耕還林還
草之外,重要的是發展旅遊業,由於旅遊業與工農
業相比對生態的破壞性要低得多,所以正確規劃
建設,堅持「保護第一,合理利用」的方針就能兼顧
生態與發展,有效利用我國的有限的生態旅遊資
源。在這些區域發展旅遊業正式符合世界可持續
發展要求的,《關於旅遊業的21世紀議程》—— 實
現與環境相適應的可持續發展」中認為:人類在實
現可持續發展戰略中「旅遊是開路先鋒」,並倡導
「將旅遊當作一種在敏感區域(諸如沿海區、山區
和具有大量生物種類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和環境
保護的工具」。
I二)發展旅遊業有利於中國全面小康戰略的
實現
消除貧困是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內
容。基於中國貧困人口分布的地理特點與中國旅
游資源分布地理特點的一致性,所以通過產業結
構調整,將旅遊業作為相關地區的主導與支柱產
業培育,是打破PPE(Povert)r— —Population— —
Environment)怪圈的有效途徑之一。中國全面實
現小康社會戰略目標的重點在農村,農村的一個
重點必定是貧困地區。貧困地區脫貧致富,才能最
終證明中國全面建設成了小康社會。
(三)發展旅遊業有利於中國多民族文化的保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俗」道明了大地理環
境對民風民俗形成的深刻影響。中國少數民族的
分布特徵除歷史上人為的因素外, 自然地理環境
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橫斷山脈區就是一個典型
的例子。旅遊業雖然對土著文化有負面影響的一
面,但又要求保持其原真性,展示其純真性和典型性,、這些特性構成本地人文旅遊資源不可替代的
陔心競爭力,是區域旅遊的重要形象要素、所以,
發展旅遊業有利於更加充分地認識各民族文化的
珍貴,激勵大家去挖掘保護各民族文化精髓。
(四)指導中國旅遊資源的勘察調查,為其旅
游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資源保障
中國是世界旅遊資源大國,並已成為世界旅
游大國,正在向世界旅遊強國邁進。但是中國歷次
國土資源調查,無論是單項資源調查,還是新近完
成的綜合地質調查,都沒有開展旅遊資源調查工
作。從中國大型的以自然為主的風景名勝區、國家
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國家地質公園的分布規律
而言,同時從地質作用對大地形的控制角度出發,
進而大地型對氣象要素的再分配和土壤生物垂直
地帶的影響分析,即從自然地理系統整體性和各
要素相互作用影響的角度考察,我們完全可以對
旅遊資源進行預測調查分析,特別是在衛星圖片、
航片、大比例尺的區域地質圖的判讀基礎上,有重
點針對性的踏勘調查是可行的。調查的重點仍是
這些山地區,特別是中國的大西部,尤其是昆明一
蘭州一線以西,因為從成因上講,該縣以西應具有
眾多世界級的旅遊資源,但現有旅遊資源圖反映
出的是更多的空白區。
(五)加強以交通為主的基礎建設是實現以旅
游生態產業戰略為帶動,全面實現高地中國區域
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旅遊最重要的是良好通達性。通過交通的改
善,以旅遊的方式規模性的移入外地市場,培養新
的經濟增長點,才能在產業結構調整的同時,保證
居民經濟收入的增長,進而保證退耕還林還草的
退得穩,還得實,在創新和發展的基礎上保護好生
態資源。由此使這些區域步入一個具有較強自身
造血功能的良性循環模式和新時期。
因為中國主力旅遊資源分布區整體上擔負著
中國未來可持續發展最主要生態屏障功能,或者
說從全國區域分工角度而論,這些區域首先承擔
著生態分工的新職能。必須對其實施生態優先和
生態產業優先兩大戰略。自身處於世界公認的生
態脆弱地帶,並集中了中國最廣大的貧困人口或
相對貧困人F1,少數民族聚居,許多地域還兼有國
防安全意義。因此,它們是中國實現可持續發展最
關鍵基礎核心的區域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