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城鄉旅遊 » 鄉村旅遊開發的特色包括什麼

鄉村旅遊開發的特色包括什麼

發布時間: 2020-12-29 14:43:57

A. 鄉村旅遊的類型有哪些

1、以綠色景觀抄和田園風光為主題的觀光型鄉村旅遊。

2、以農庄或農場旅遊為主,包括休閑農庄,觀光果園,茶園、花園,休閑漁場,農業教育園,農業科普示範園等,體現休閑、娛樂和增長見識為主題鄉村旅遊。

3、以鄉村民俗、鄉村民族風情以及傳統文化為主題的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及鄉土文化為主題的鄉村旅遊。

4、以康體療養和健身娛樂為主題的康樂型鄉村旅遊。

(1)鄉村旅遊開發的特色包括什麼擴展閱讀

鄉村旅遊的設計要點:

1、鄉村旅遊要科學規劃、合理引導,堅持宜發展就發展,不要盲目發展和惡性競爭,絕不能千村一面。而鄉村千篇一律,到處都是一樣的商業化、城市化氛圍和人造景觀,就會既失去了個性,也失去了鄉村的魅力。

2、鄉村旅遊屬於一種服務業,要在保持鄉村獨有田園風光和農家文化的基礎上去引導需求。現在不少地方在發展鄉村旅遊中大拆大建,而且隨著新樓一片片崛起,承載歷史的記憶也同時被抹去。為了避免這種災難性的發生,我們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鄉村旅遊

B. 鄉村旅遊的特性有哪些

我國鄉村地域廣大遼闊,種類多樣,很多的地區都還保持著自然風貌,風格各異的風土人情、鄉風民俗,鄉村旅遊活動對象具有獨特性特點,古樸的村莊作坊,原始的勞作形態,真實的民風民俗,土生的農副產品。這種在特定地域所形成的"古、始、真、土",具有城鎮無可比擬的貼近自然的優勢,為遊客回歸自然、返璞歸真提供了優越條件。
前瞻產業研究院指出,鄉村旅遊有以下一些特徵。
1、風格鄉土性:因為鄉村旅遊是從鄉村發展而來的,其鄉土性是吸引眾多都市遊客的重要因素之一,吃農家飯、住農家舍、體驗農家情都是鄉村旅遊開發的重要項目依託,所以鄉土性是鄉村旅遊獨一無二的特性之一。
2、地域異同性:鄉村旅遊資源形態各異,且大多以自然風貌、勞作形態、農家生活和傳統習俗為主,受季節、氣候和水土的影響較大,因此鄉村旅遊時間差的可變性、布局的分散性,可以滿足遊客多方面的需求。
3、行為多樣性:鄉村旅遊不僅指單一的觀光游覽項目,還包括觀光、娛樂、民俗等多功能、復合型旅遊活動。鄉村旅遊的復合型導致遊客在主題行為上具有很大程度的參與性,如垂釣、劃船、捕撈、娛樂、參與勞作活動等。鄉村旅遊重在體驗,能夠體驗鄉村的民風民俗、農家生活和勞作形式,在勞動的歡愉之餘,還可購得滿意的農副產品和民間工藝品。

C. 鄉村旅遊規劃包括哪些內容

鄉村旅遊規劃包括,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鄉村旅遊開發策劃、規劃與設計經驗,對行業動態和相關政策法規,對鄉村旅遊產業發展模式、鄉村特色休閑及景觀建築設計、鄉村游樂項目策劃、農家樂升級、民俗村度假開發、古村落文化休閑開發、農業生態園打造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休閑農業園區策劃、特色農業觀光主題園區、休閑農業博覽園、特色採摘度假區、新農村整體規劃設計、新農村風貌設計、鄉村旅遊景區規劃、鄉村主題度假區規劃、鄉村會所、溫室建築設計等等。艾肯認為,做好規劃選對團隊很重要。

D. 農村旅遊規劃鄉村旅遊有什麼特點

鄉村旅遊的特點是富有鄉村民俗特色、農村傳統文化、有歷史氣息、環境生態優美天然。

E. 農家生態旅遊有哪些主要特點

農家生態旅遊其重點突出一個「農」字,最大程度地保持了原汁原味的農家風味。如婺源「生態旅遊觀光村」、贛州的「寶葫蘆農庄」、安吉的「竹鄉農家樂」等旅遊點,讓遊客吃的是地方特色的農家風味土特產,住的是青瓦木屋農民房舍,乾的是田野農活,玩的是鄉村民間娛樂,買的是農家的風味土特產及手工藝品,故其特點非常鮮明。與傳統農業和旅遊業相比較而言,生態旅遊農業具有如下特徵:

(1)農家生態旅遊充分顯示農家特色。農家生態旅遊大部分是利用農民閑置或兼用的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資源就地取材,都姓「農」,且具有經營靈活等特點,因而收費相對較為低廉。而城市近郊觀賞娛樂型的農家樂、休閑度假型的農家樂旅遊完全改變城市生活情調,充滿農村鄉土氣息,對走上小康生活水平的城市工薪階層則更具有吸引力。有了城市工薪階層這一巨大的客源加盟農家生態旅遊活動,全國各地的農家生態旅遊將更有生命力。

(2)農家生態旅遊資源優勢明顯。農村廣闊天地,旅遊資源非常豐富。藉助生態自然環境的優勢。以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空氣清新,適宜休閑度假的優勢吸引遊客。如浙江省安吉縣,地處天目山麓,瀕臨太湖,素有「中國竹鄉」之稱,又相繼獲得全國生態農業示範縣、全國林業生態建設示範縣、全國衛生城市、國家級生態示範區、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等殊榮,景區景點的快速建設吸引了眾多的外地遊客,從而加快了當地「農家生態游」隊伍的建設。

(3)農家生態旅遊經濟效益較好。農家生態旅遊由於適應市場需求(現階段城鎮居民的旅遊消費),具有投資小(利用自身現有土地、房屋等固定資產)、回收快等特點。景點資源幾乎是就地取材,稍加建設就能投入使用。餐飲資源自產自銷,商業成本低。遊客參與農事活動把農活的勞作又轉化為娛樂而創收。農家樂旅遊成本低,資源利用率高,邊際效應大,一推出就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4)農家生態旅遊有助於保護環境、持續發展。觀光農業的建設嚴格按照生態農業和有機農業的要求進行生產,只允許在殘留有害物質規定標准范圍內適量地使用化肥、農葯,其產品為無公害的、安全、營養的綠色保健食品,大量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生態環境優美、生物多樣性在這里得以充分體現,植被覆蓋率也大大高於一般農區。這種生態環境的保護與利用相結合,適當注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做法,遵循了農業發展規律,符合農民利益,使農業走向一條健康的持續發展道路。

F. 鄉村旅遊模式有哪些

在新農村建設中,不是所有的鄉村都能夠發展旅遊,而是要具備一定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從各地的發展經驗來看,適合發展鄉村旅遊的有三類鄉村,一是緊靠中心城市,汽車車程在兩個小時之內的城郊鄉村;二是緊靠現有景區的鄉村;三是具有旅遊資源良好的古村落、農村風貌、高科技農業、生產活動、生活方式、民情風俗、宗教信仰及各種傳統節日為特色,以及果業、花卉等特色農業發展或自然、生態比較好的鄉村。銘智旅遊策劃總結中外鄉村旅遊模式,可以分為五種:
1、村落民居旅遊模式
村落民居旅遊模式是依託特色村寨或民居群落的村落民居建築為旅遊吸引物的旅遊發展模式。村落民居建築按發展特點分為古代與現代兩類,村落民居旅遊模式也相應分為古民居旅遊與新民居旅遊兩種。
2、民俗風情旅遊模式
民俗風情旅遊模式以鄉村的風土人情、民俗文化為旅遊吸引物的旅遊發展模式。民俗風情旅遊模式充分突出和展示鄉村的衣食住行、婚喪嫁娶、時令風俗、工藝游藝、體育競技、信仰崇拜等鄉土文化和民俗文化。
3、生態旅遊模式
鄉村生態旅遊模式以田園、草原、森林、漁港等生態環境和各種鄉村生產活動為旅遊吸引物的旅遊發展模式。鄉村生態旅遊模式以稻作的梯田、放牧的草原、狩獵的森林與揚帆的漁港為特色,把鄉村生態與鄉村生產生活結合起來,旅遊與休閑結合起來,開發梯田游、草原游、竹鄉游、花鄉游、漁鄉游、水鄉游、蕉鄉游、果鄉游等不同特色的鄉村生態旅遊。
4、現代農業旅遊模式
建設現代高新技術農業示範園區,發展現代農業旅遊是鄉村旅遊的未來趨向。山東棗庄市農業高新技術示範園區、沂南大地農業科技示範園和臨沂羅庄飛龍花卉,形成鄉村旅遊的現代農業科技游模式。主要做法是,引進國內外種植高新技術和品種,使園區內的果木、花卉、蔬菜等植物既有食用價值,又有觀賞價值。園內一般分為育苗區、栽培區、溫室區,果木、花卉特色種植區。
5、綜合旅遊模式
綜合旅遊模式是對鄉村旅遊資源進行多元開發的鄉村旅遊發展模式。隨著旅遊業多元趨勢的發展,旅遊者對鄉村旅遊的需求與選擇也趨向多元化,鄉村旅遊發展又呈現出休息娛樂、收獲品嘗、運動養生、觀光審美、學習體驗等五種旅遊類型趨向。旅遊模式是旅遊發展一定階段的產物,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旅遊消費觀念的變化,旅遊發展模式會隨之推進,旅遊資源、客源市場、消費觀念都將影響旅遊發展模式的設計,休閑度假、現代農村觀光、休學體驗等旅遊產品將受到更多的關注。

G. 鄉村旅遊的特點是什麼

鄉村來旅遊的特點是什麼?北京山合水自易規劃設計院解析,中國是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依然占人口總數的近70,即使是城裡人也有著濃厚的農村情結。我國的鄉村旅遊起步較晚,但已引起人們的廣泛重視和極大興趣。其特點是:
第一,旅遊者的一切旅遊活動均發生在「鄉村」這一特定的區域環境內。 第二,旅遊資源應是鄉村已開發的和待開發的,原生的或再生的,屬集體的或個人所有的各類自然、社會資源。 第三,旅遊資源、旅遊設施、旅遊服務具有比較濃厚的地方特色、鄉村特色、民族特色。 第四,為旅遊者提供各種服務的從業人員包括管理人員,應該以經過培訓的農業人口為主。第五,鄉村旅遊經濟兼有鄉村集體經濟和鄉村個體經濟成分,它納入鄉村經濟核算體系,有些核算內容可虛擬地納入整個國家旅遊經濟統計,以反映我國旅遊事業的發展。

H. 根據鄉村旅遊的特點可以分為幾類

以其體現出的特點作依據,可細分為以下8類:
1.鄉村民俗型。
指以鄉村民俗風情為載體,所開展的旅遊活動,其內容包括地方特有的風俗和風物。鄉村民俗又分歲時、節日、婚姻、生育、壽誕、民間醫葯、喪葬、交際、禮儀、服飾、飲食、居住、器用、交通、生產、職業、民間工藝、宗教、社會、娛樂、信仰、祭祀、巫卜、禁忌等近20類。擁有這些民俗資源的鄉村,可以利用自身優勢,發展民俗旅遊。
2.鄉村傳統農業類。
鄉村旅遊的限定范圍主要是在農村,因此這種旅遊與農業生產、農業發展過程等密不可分。但農業類旅遊有傳統與現代農業兩大類,故作為傳統鄉村旅遊模式之一,其類型則特指舊式的農業生產觀光活動,如舊式的農業生產過程、農耕文化、農民勞動生活場景等。
3.古村古鎮類。
這一類指以古村落、古建築、古民居、古鄉村環境氛圍為觀賞、觀光、觀看、觀覽、觀展、觀研載體的旅遊活動。
4.鄉村風水或風土類。
舊時許多鄉村是以特有的地理環境和風水結構發展起來的,有的是依據風水理論經過精心設計選址和建設的,有的是依據真山真水環境自發形成的,如利用不同的地形、水道形成多種排水、給水、避寒、避風、採光、交通等合理的村落空間布局形式。鄉村旅遊規劃專家—銘智旅遊策劃。這對發展鄉村環境旅遊、科學旅遊、體驗旅遊、文化考察和研究活動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5.鄉村土特產類。
品嘗、購買鄉村土特產是城市或外地遊客進入鄉村旅遊的重要目的之一。土特產包括鄉村生產、生活用品、鄉村風味食品、鄉村手工藝品、鄉村名特產等。這些物品大多都有廣泛的銷售市場和固有的品牌形象,歷史形成時間長,產品有較固定的風格和工藝水準,因此其信譽度、特色度、知名度比較大,旅遊者對土特產品的認知是發展這類鄉村旅遊的重要驅動力。
6.鄉村休閑娛樂類。
從需求供給角度,大多離城市較近的鄉村為城市居民在假日或閑暇時間提供了優良的休閑、度假、娛樂等場所設施,如農家樂、漁家樂、牧家樂、家庭旅館、鄉村旅店等。
7.鄉村名勝類。
指依託本村或與之相鄰的歷史文化或山水名勝資源開發的鄉村旅遊模式。這類旅遊的特點是「借景」,即借老祖宗和大自然給後代留下的古跡和名勝,其功能主要是觀光,通過其他特色景觀來帶動當地鄉村旅遊。北京的門頭溝潭柘寺村、懷柔慕田峪村、房山周口店村等就是藉助附近的名勝古跡和自然風光發展為鄉村旅遊目的地的。
8.鄉村紅色旅遊類。
此類指擁有紅色旅遊資源,並利用此優勢發展以紅色旅遊為主題、進行愛國主義傳統教育的鄉村旅遊活動。這類旅遊是我國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現在已有大量鄉村旅遊點正在全力開發這類旅遊產品,並形成鄉村旅遊的一大熱點。

I. 鄉村旅遊的開發思路有哪些

鄉村旅遊是到鄉村去了解一些鄉村民情、禮儀風俗等。也可以觀賞當時種植的一些鄉村土產(水稻、玉米、高粱、小麥等)、果樹、小溪、小橋及了解它們故事。旅遊者可在鄉村(通常是偏遠地區的傳統鄉村)及其附近逗留、學習、體驗鄉村生活模式的活動。該村莊也可以作為旅遊者探索附近地區的基地。
(一)增強鄉村旅遊的文化內涵
在鄉村旅遊開發中,要通過系統規劃,有機整合鄉村旅遊資源,認真科學地策劃好旅遊開發項目。同時還要加強文化內涵建設,以鄉土文化為核心,提高鄉村旅遊產品的品味和檔次。加強鄉村旅遊的文化內涵挖掘有利於改變目前中國鄉村旅遊產品結構雷同、檔次低的狀況。在鄉村旅遊產品項目的開發和設計中,要在鄉村民俗、民族風情和鄉土文化上做好文章,使鄉村旅遊產品具有較高的文化品味和較高的藝術格調。
(二)保持本色,突出特色
對鄉村旅遊的開發,要注意保持鄉土本色,突出田園特色,避免城市化傾向。鄉村旅遊的投資商在開發中要注重對原汁原味的鄉村本色進行保護。因而對鄉村旅遊開發要加強科學引導和專業指導,強化經營的特色和差異性,突出農村的天然、純朴、綠色、清新的環境氛圍,強調天然、閑情和野趣,努力展現鄉村旅遊的魅力。
(三)政府主導,聯合經營,共樹品牌
目前全國各地城市近郊都在花大力氣發展鄉村旅遊,爭奪客源的競爭非常激烈。鄉村旅遊要在當地政府的引導下實現聯合經營,以群體的力量形成規模效應,創立品牌,增加市場競爭力,走規模化和產業化的道路,實現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
(四)鄉村旅遊的開發要做好幾個結合
1.鄉村旅遊開發要與其它旅遊開發相結合
鄉村旅遊不能理解為是一種純粹的農業資源開發,而要與區域內其它旅遊資源和旅遊景點的開發結合起來,藉助已有旅遊景點的吸引力,爭取客源,以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格局。
2. 與農村扶貧相結合
據估算中國農村目前大約有1.5億剩餘勞動力,到2010年還將至少新增勞動力6350萬人左右。從中短期看,中國的就業壓力有增無減,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是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開發鄉村旅遊可增加旅遊就業機會,可以從一定程度上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問題,緩解農村剩餘勞動力對城市的壓力。
3. 鄉村旅遊開發要與小城鎮建設相結合
2001年中國的小城鎮已突破2萬個,城鎮化率達37.66%,最近10年期間,中國平均每年新增小城鎮約800個,10年中有1億農村人口落戶小城鎮。鄉村旅遊開發可能牽涉到移民問題,小城鎮是比較理想的接納場所。鄉村旅遊開發要與小城鎮建設相結合,小城鎮的建設要按旅遊城鎮的風貌進行控制,使小城鎮本身就成為旅遊吸引物之一,也可以依託小城鎮發展鄉鎮企業、旅遊商業,如農副產品的深加工、旅遊紀念品的生產等。
4.與資源保護和打造生態個性相結合
在鄉村旅遊開發中要注意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協調的問題,防止旅遊開發造成環境污染和資源破壞,加強與生態資源的有機結合,堅持在旅遊資源開發中「保護第一,開發第二」的原則,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五)給予長期的政策、經濟和技術支持
國家要對鄉村旅遊業長期的政策、經濟和技術支持是非常必要的。許多研究表明一般鄉村旅遊很難帶來高收益,因此國家除給鄉村旅遊開發長期的經濟和技術上的支持外,還要制定對鄉村旅遊開發傾向性的政策,並將鄉村旅遊的開發納入到各級旅遊總體開發規劃中。
(六)加強社區參與和對農民的培訓引導
鄉村旅遊開發要將農業、農民和鄉村發展高度結合起來,使旅遊業成為鄉村社區重要的產業。在鄉村旅遊開發中農民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要把鄉村旅遊做活、做大、做好,就得加大社區參與力度,加強對農民的培訓和引導工作,激發農民辦旅遊的積極性和提高農民辦旅遊的能力,努力開拓鄉村旅遊的本土特色,增加旅遊收益,使廣大農民真正受益。 總之發展鄉村旅遊要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以保護鄉村的自然生態環境為重點,維護鄉村性和地方特色,走特色化、規范化、規模化和品牌化一體化的道路,實現鄉村旅遊產業化的基本目標,最終實現鄉村旅遊業可持續發展。

J. 鄉村旅遊規劃的特點是什麼

第一,需求量很大。旅遊者尋求差旱。隨著國內旅遊的興盛,鄉村游的市場需求逐步增長。城裡人希望擺脫高樓峽谷、水泥森林,緩解工作高負荷的壓力,蔭足懷舊和對自然的嚮往的需求。
第二,與休閑度假旅遊具有類似的特點。注重休閑和娛樂、健康身心等需求,同時,鄉村游很大程度上也存在重復消費的特點。
第三,與一般性的度假旅遊有不同之處。一般認為,休閑度假旅遊是較觀光游更為成熟的旅遊類型。一些休閑度假者的可支配收入水平較高,對休閑度假的價格不太敏感,而且度假旅遊者偏向於距離較遠、時間較長的度假。相比一般性的度假旅遊,鄉村游具有如下特點:鄉村游針對的主要是周邊的城鎮市場,因此旅行的距離較短,不同於一般性的中長線休閑度假;鄉村游的旅遊者對旅遊的價格比較敏感(相對於散客游和家庭游,單位集體出遊的對價格敏感度相對較低),這一點可能與現在鄉村游市場還不是太成熟,沒有形成旅遊者可信賴的品牌效應有關;鄉村游一般距離近,旅遊時間短。魏小安在《中國三農旅遊的發展》一文中認為,鄉村游的市場層次比較分明:市民活動和農民活動基本是大眾化的旅遊,屬於比較低檔的消費;部門活動屬於中檔消費;企業活動層次較高,屬於高檔消費。因此可以說,鄉村游的需求市場是一個差異化的市場。
且採取這兩種形式的旅遊者不在少數。旅行社應關注這兩種形式的市場開發,在一定意義上需要旅行社轉變角色,適應市場需求。
具體地講,針對鄉村游散客,旅行社需要在產品設計、代理服務、咨詢服務等方面做出相應的調整,來滿足鄉村游散客的需求。比如,進一步提高產品組合的靈活度,為遊客提供專業的線路設計的意見;提供一些代理服務,而不一定是包價旅行服務;銘智旅遊策劃提供方便快捷的專業化咨詢服務等等。針對單位團體鄉村游,則應該加強與單位的聯系,完善客戶管理,根據單位情況量身定做產品,並且通過優質服務吸引回頭客。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