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遊社區
Ⅰ 鄉村旅遊的開發思路有哪些
鄉村旅遊是到鄉村去了解一些鄉村民情、禮儀風俗等。也可以觀賞當時種植的一些鄉村土產(水稻、玉米、高粱、小麥等)、果樹、小溪、小橋及了解它們故事。旅遊者可在鄉村(通常是偏遠地區的傳統鄉村)及其附近逗留、學習、體驗鄉村生活模式的活動。該村莊也可以作為旅遊者探索附近地區的基地。
(一)增強鄉村旅遊的文化內涵
在鄉村旅遊開發中,要通過系統規劃,有機整合鄉村旅遊資源,認真科學地策劃好旅遊開發項目。同時還要加強文化內涵建設,以鄉土文化為核心,提高鄉村旅遊產品的品味和檔次。加強鄉村旅遊的文化內涵挖掘有利於改變目前中國鄉村旅遊產品結構雷同、檔次低的狀況。在鄉村旅遊產品項目的開發和設計中,要在鄉村民俗、民族風情和鄉土文化上做好文章,使鄉村旅遊產品具有較高的文化品味和較高的藝術格調。
(二)保持本色,突出特色
對鄉村旅遊的開發,要注意保持鄉土本色,突出田園特色,避免城市化傾向。鄉村旅遊的投資商在開發中要注重對原汁原味的鄉村本色進行保護。因而對鄉村旅遊開發要加強科學引導和專業指導,強化經營的特色和差異性,突出農村的天然、純朴、綠色、清新的環境氛圍,強調天然、閑情和野趣,努力展現鄉村旅遊的魅力。
(三)政府主導,聯合經營,共樹品牌
目前全國各地城市近郊都在花大力氣發展鄉村旅遊,爭奪客源的競爭非常激烈。鄉村旅遊要在當地政府的引導下實現聯合經營,以群體的力量形成規模效應,創立品牌,增加市場競爭力,走規模化和產業化的道路,實現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
(四)鄉村旅遊的開發要做好幾個結合
1.鄉村旅遊開發要與其它旅遊開發相結合
鄉村旅遊不能理解為是一種純粹的農業資源開發,而要與區域內其它旅遊資源和旅遊景點的開發結合起來,藉助已有旅遊景點的吸引力,爭取客源,以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格局。
2. 與農村扶貧相結合
據估算中國農村目前大約有1.5億剩餘勞動力,到2010年還將至少新增勞動力6350萬人左右。從中短期看,中國的就業壓力有增無減,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是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開發鄉村旅遊可增加旅遊就業機會,可以從一定程度上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問題,緩解農村剩餘勞動力對城市的壓力。
3. 鄉村旅遊開發要與小城鎮建設相結合
2001年中國的小城鎮已突破2萬個,城鎮化率達37.66%,最近10年期間,中國平均每年新增小城鎮約800個,10年中有1億農村人口落戶小城鎮。鄉村旅遊開發可能牽涉到移民問題,小城鎮是比較理想的接納場所。鄉村旅遊開發要與小城鎮建設相結合,小城鎮的建設要按旅遊城鎮的風貌進行控制,使小城鎮本身就成為旅遊吸引物之一,也可以依託小城鎮發展鄉鎮企業、旅遊商業,如農副產品的深加工、旅遊紀念品的生產等。
4.與資源保護和打造生態個性相結合
在鄉村旅遊開發中要注意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協調的問題,防止旅遊開發造成環境污染和資源破壞,加強與生態資源的有機結合,堅持在旅遊資源開發中「保護第一,開發第二」的原則,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五)給予長期的政策、經濟和技術支持
國家要對鄉村旅遊業長期的政策、經濟和技術支持是非常必要的。許多研究表明一般鄉村旅遊很難帶來高收益,因此國家除給鄉村旅遊開發長期的經濟和技術上的支持外,還要制定對鄉村旅遊開發傾向性的政策,並將鄉村旅遊的開發納入到各級旅遊總體開發規劃中。
(六)加強社區參與和對農民的培訓引導
鄉村旅遊開發要將農業、農民和鄉村發展高度結合起來,使旅遊業成為鄉村社區重要的產業。在鄉村旅遊開發中農民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要把鄉村旅遊做活、做大、做好,就得加大社區參與力度,加強對農民的培訓和引導工作,激發農民辦旅遊的積極性和提高農民辦旅遊的能力,努力開拓鄉村旅遊的本土特色,增加旅遊收益,使廣大農民真正受益。 總之發展鄉村旅遊要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以保護鄉村的自然生態環境為重點,維護鄉村性和地方特色,走特色化、規范化、規模化和品牌化一體化的道路,實現鄉村旅遊產業化的基本目標,最終實現鄉村旅遊業可持續發展。
Ⅱ 怎麼才能更好的打造鄉村旅遊
旅遊規劃項目組設計了生態旅遊規劃項目的開發建設,集中在旅遊規劃區內進行商務度假、療養、峰會、演出,均將在這個區域內進行。旅遊規劃專家陳元夫教授認為:「建立開放街區不僅僅是作為一個景區的入口來考慮,還要使之成為貴陽的一個高端的休閑場所。縱觀貴陽的休閑消費市場,沒有什麼場所可供周末或晚上消費。所以在該景區建設一個開放的商務度假區既滿足了區域內人群的休閑消費,又滿足了貴陽的城市生活。」
本旅遊規劃項目根據其主體定位與自身的地形情況,將整個區域劃分為七個功能分區,分別為風情走廊區,溫泉產業示範,景觀房產區,商務度假區,開放街區,商務辦公區,預留土地區。良好的自然環境,精緻的人文景觀,將成為一些企業的辦公首選地。建設商務辦公區用來滿足烏當區一些居民工作的場所,在建設的前期,可以將預留區栽植大量的喬木,用於育林,後期待到土地區域升值時,在做適當的開發建設。
在鄉村旅遊開發設計中,遠景設計院總結出一下幾點:一、增強鄉村旅遊的文化內涵,在開發鄉村旅遊中,要通過系統規劃,有機整合鄉村旅遊資源,認真科學地策劃好旅遊開發項目。同時還要加強文化內涵建設,以鄉土文化委核心,提高鄉村旅遊產品的品味和檔次。加強鄉村旅遊的文化內涵挖掘有利於改變目前我國鄉村旅遊產品結構雷同、檔次低的狀況。在開發鄉村旅遊產品項目和設計中,要在鄉村民俗、民族風情和鄉土文化上做好文章,使鄉村旅遊產品具有較高的文化品位和較高的藝術格調。二、保持本色,突出特色,對於開發鄉村旅遊,要注意保持鄉土特色,突出田園特色,避免城市化傾向。三、樹立品牌。四、開發鄉村旅遊要做好:開發鄉村旅遊要與其它旅遊開發相結合,與農村扶貧相結合,開發鄉村旅遊要與小城鎮建設相結合,與資源保護和主打生態個性相結合。(五)加強社區參與和對農民的培訓引導。開發鄉村旅遊要將農業、農民和鄉村發展高度結合起來,使旅遊業成為鄉村社區重要的產業。在開發鄉村旅遊中農民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要把開發鄉村旅遊做活、做大、做好,就得加大社區參與力度,加強對農民的培訓和引導工作,激發農民辦旅遊的積極性和提高農民辦旅遊的能力,努力開拓鄉村旅遊的本土特色增強旅遊收益,是廣大農民真正受益。
Ⅲ 鄉村旅遊的特點是什麼如何開發鄉村旅遊
鄉村旅遊的特點
1、獨特的活動對象
我國鄉村地域廣大遼闊,種類多樣,加上受工業化影響較小,多數地區仍保持自然風貌,風格各異的風土人情、鄉風民俗,鄉村旅遊活動對象具有獨特性特點,古樸的村莊作坊,原始的勞作形態,真實的民風民俗,土生的農副產品。這種在特定地域所形成的「古、始、真、土」,具有城鎮無可比擬的貼近自然的優勢,為遊客回歸自然、返璞歸真提供了優越條件。
2、分散的時空結構
中國的鄉村旅遊資源,上下五千年,十里不同俗,且大多以自然風貌、勞作形態、農家生活和傳統習俗為主,受季節和氣候的影響較大。因此鄉村旅遊時間的可變性、地域的分散性,可以滿足遊客多方面的需求。
3、參與的主體行為
鄉村旅遊不僅指單一的觀光游覽項目和活動,還包括觀光、娛樂、康療、民俗、科考、訪祖等在內的多功能、復合型旅遊活動。鄉村旅遊的復合型導致遊客在主體行為上具有很大程度的參與性。鄉村旅遊能夠讓遊客體驗鄉村民風民俗、農家生活和勞作形式,在勞動的歡快之餘,購得滿意的農副產品和民間工藝品。
4、高品位的文化層次
鄉村文化屬於民間文化,我國鄉村絢麗多彩的民間文化具有悠久歷史和豐富內涵,致使鄉村旅遊在文化層次上具有高品位的特點。鄉村的各種民俗節慶、工藝美術、民間建築、民間文藝、婚俗禁忌、趣事傳說等,賦予深厚的文化底蘊。由於鄉村社區的這種「濃厚的區域本位主義和家鄉觀念特色的非規范性」,使民間文化具有深刻的淳樸性和詭秘性,對於城市遊客來說,具有極大的誘惑力和吸引力。
5、可持續的旅遊發展
由於現代鄉村旅遊融鄉村自然意象、文化意象和現代科技於一體,旅遊發展與農業生產於一體和城市旅遊與鄉村旅遊於一體,因而是可持續旅遊。
如何開發鄉村旅遊
第一,需求量很大。旅遊者尋求差旱。隨著國內旅遊的興盛,鄉村游的市場需求逐步增長。城裡人希望擺脫高樓峽谷、水泥森林,緩解工作高負荷的壓力,蔭足懷舊和對自然的嚮往的需求。
第二,與休閑度假旅遊具有類似的特點。注重休閑和娛樂、健康身心等需求,同時,鄉村游很大程度上也存在重復消費的特點。
第三,與一般性的度假旅遊有不同之處。一般認為,休閑度假旅遊是較觀光游更為成熟的旅遊類型。一些休閑度假者的可支配收入水平較高,對休閑度假的價格不太敏感,而且度假旅遊者偏向於距離較遠、時間較長的度假。相比一般性的度假旅遊,鄉村游具有如下特點:鄉村游針對的主要是周邊的城鎮市場,因此旅行的距離較短,不同於一般性的中長線休閑度假;鄉村游的旅遊者對旅遊的價格比較敏感(相對於散客游和家庭游,單位集體出遊的對價格敏感度相對較低),這一點可能與現在鄉村游市場還不是太成熟,沒有形成旅遊者可信賴的品牌效應有關;鄉村游一般距離近,旅遊時間短。魏小安在《中國三農旅遊的發展》一文中認為,鄉村游的市場層次比較分明:市民活動和農民活動基本是大眾化的旅遊,屬於比較低檔的消費;部門活動屬於中檔消費;企業活動層次較高,屬於高檔消費。因此可以說,鄉村游的需求市場是一個差異化的市場。
且採取這兩種形式的旅遊者不在少數。旅行社應關注這兩種形式的市場開發,在一定意義上需要旅行社轉變角色,適應市場需求。
具體地講,針對鄉村游散客,旅行社需要在產品設計、代理服務、咨詢服務等方面做出相應的調整,來滿足鄉村游散客的需求。比如,進一步提高產品組合的靈活度,為遊客提供專業的線路設計的意見;提供一些代理服務,而不一定是包價旅行服務;提供方便快捷的專業化咨詢服務等等。針對單位團體鄉村游,則應該加強與單位的聯系,完善客戶管理,根據單位情況量身定做產品,並且通過優質服務吸引回頭客。
(五)適度關注鄉村游的延伸性項目
鄉村游不只局限於農業旅遊,還可以開發一些拓展性項目。比如林業旅遊,觀賞林業;漁業旅遊,海上魚類養殖的觀光,鄉村池塘、溪流的垂釣等等,這些都可以作為鄉村游的延伸性項目融入旅行社的產品中去,豐富產品的內容,增強趣味性。
(六)鄉村氣息、旅遊體驗與城市生活方式相結合
鄉村氣息要突出,如天然的山水,原汁原味的農村風情等。再加入一些體驗性元素,讓旅遊者深入體驗鄉村氣息,體驗濃濃的鄉情。但是,在一些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旅遊基礎設施等方面,則需要與城市生活相吻合,而不可一味求「土」。比如衛生間的設施,基本的住宿條件,以及目的地的衛生狀況等等,使遊客可保持城市生活方式。
(二)產品供給的特點
第一,資源特點。鄉村游本身是一個比較廣泛的概念,可以利用的資源種類較多而豐富。比如鄉村美麗的自然風光,良好的生態環境,深厚的文化積淀,淳樸的民風等。
第二,產品特點。目的地產品同質化、近距離重復建設的現象比較嚴重,市場發展不夠
Ⅳ 應該如何發展鄉村旅遊
鄉村旅遊以鄉村社區為旅遊場所,通過鄉村獨特的生產形式、生活風情和田園風光,將鄉村生產、生活和生態環境三者合為一體。遠景設計研究院鄉村旅遊規劃專家解釋到:通過生產文化、民俗文化、村落和民居文化、田園風光等的合理開發,滿足旅遊者觀光、休閑、度假需求。鄉村旅遊和農業統籌規劃可以從休閑農業、生態農業、觀光農業等形式入手,開展鄉村旅遊利於新農村的建設,推進農村生態環境建設。
Ⅳ 如何調動農民、社區積極性發展鄉村旅遊
首先,發展鄉村旅遊千萬不能盲目,涉及到千家萬戶的事情需要慎之又慎。內
然後,有一句話類似的說「容沒有不感興趣的,只有不了解的或者了解不夠的」,我們一般認為認知決定態度,態度決定行為實踐的選擇,即所謂的「KAP」理論
在這里,農民、社區對你認為很好的鄉村旅遊積極性不高肯定是有各種原因的,至少你和他們的認知肯定不一樣,鄉村旅遊這種事情一般都是超越於普通農民經驗范疇的,於是就需要經驗擴展啊,
對農民、社區的經驗擴展最好的方式就是外出考察學習,最好到已經發展鄉村旅遊的地方去「農民to農民」的培訓,效果最好了。
祝你好運啦
Ⅵ 社區居民如何從鄉村旅遊中獲利
發展鄉村旅遊的其它附屬產業
Ⅶ 中國十大鄉村旅遊十大旅遊勝地有哪些,雲游佳鄉上面能不能查詢的到
2018年中國網名評選出來的十大鄉村旅遊目的地已經出爐了,本次最佳的鄉村名單包含了很多新的地方,讓當地居民為之振奮不已,畢竟這種評選可信度更高一些,下面給大家分享十大鄉村旅遊目的地詳細名單大全。
北京市密雲區
境內著名旅遊經典一覽:
紅河哈尼梯田
元陽「紅河哈尼梯田」開墾歷史已有1300多年。元陽縣各族人民開山為田,引水種地,開墾梯田19萬余畝,建成大小水溝4653條。元陽「紅河哈尼梯田」分布於全縣14個鄉鎮,海拔在170米-1980米的山嶺中。梯田級數最多的有3700多級;梯田單塊面積最大者10餘畝,最小者不足1平方米。2013年6月22日在第37屆世界遺產大會,紅河哈尼梯田獲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老虎嘴
老虎嘴位於元陽縣城南部50.5公里處,距老城街20.5公里。該景區包括賞勐品、硐浦、保山寨和阿勐控等連片的6000多畝梯田,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核心保護區之一。老虎嘴被法國報刊列為1993年新發現的七大人文景觀之一,被美國攝影家稱為最壯麗的田園風光。
箐口哈尼族民俗文化生態旅遊村
箐口哈尼族民俗文化生態旅遊村位於元陽縣新街鎮到綠春縣的「晉思」公路沿線,在紅河哈尼梯田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核心區域內,距元陽縣城35公里。箐口哈尼族民俗文化生態旅遊村是紅河哈尼梯田風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2004年,被國家旅遊局評為「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
猛弄司署景點
元陽皇封世襲猛弄哈尼司署始建於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距今269年。司署有四組台階上下相接,共127級,每組台階左右均有兩層樓的廂房。正堂、屏風樓、廂房雕梁畫棟,紅牆黃瓦相映。
元陽縣紅葉溫泉度假村
元陽縣紅葉溫泉度假村位於南沙鎮菱戈塘村民小組村旁,菱戈塘村民小組共73戶,300餘人,全村均是傣族。紅葉溫泉度假村佔地面積100餘畝,有百年芒果樹、酸角樹、常青樹和天然霸王鞭園林。
Ⅷ 發展鄉村旅遊產業都是指那些方面
鄉村旅遊具有的一般特點是:
1、鄉村性。鄉村旅遊活動發生於鄉村及附近地區,以田園風光,農事活動,農業技術,農業產品,鄉土民情等旅遊資源為依託。
2、參與性。鄉村旅遊重在體驗。
3、差異性。表現為地域和季節兩個方面。
4、目標市場是城鎮居民。
5、費用低。鄉村旅遊的成本低,消費價格低。由於大眾旅遊消費觀念的轉變、現代生活壓力的增加、收入水平的提高、產業政策與制度法規的推進,我國鄉村旅遊的發展前景將非常廣闊。
鄉村旅遊產業主體:
隨著鄉村旅遊市場需求的旺盛,我國鄉村旅遊這一產業也不斷的壯大。鄉村旅遊產業中涉及的主體主要有以下幾個:
1、鄉村社區,鄉村社區的居民是鄉村民俗文化,傳統習慣,家事生產活動的載體,本身就是一種旅遊資源。同時社區居民也是鄉村旅遊的重要開發者與受益者。
2、旅遊企業,包括旅遊的經營商、交通的經營者、零售商、開發商、供應商、旅行社及咨詢公司等。旅遊企業直接參與鄉村旅遊的資源保護和開發,直接影響鄉村旅遊各方面。
3、政府是制定和實施鄉村旅遊的保護與開發規劃行動的核心。
4、非政府組織是依法建立、非政府、非營利性、自主管理、非黨派性質,並具有一定志願性質、致力於解決各種社會性問題的社會組織。
我國鄉村旅遊產業組織模式分類與比較:
(一)分散、自主經營模式
就是由鄉村旅遊資源的所有者來直接經營,在自發的基礎上,由各個業戶以單體業戶為單位,分散地自主經營,項目的所有權、經營權合一,而不再通過委託或者租賃等方式交給外來企業經營。
優點:有利於調動個體戶的經營和管理的積極性,他們會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把項目經營好。可以有效避免與外來者的沖突。
缺點:首先受鄉村旅遊資源經營者自身在經營觀念、經濟實力等方面的限制,面對競爭,可能會出現無力應對的局面。第二,資金有限,可能無力擴張。
(二)「公司+業戶」模式
就是以公司(經濟實體)、科研單位、各類農民技術或專業協會為龍頭,以一系列的社會服務帶動農村千家萬戶進行商品生產的方式,公司和農戶簽訂合約,把生產環節交給農戶去做,而市場和銷售環節交給公司去處理,這樣公司和農戶兩者優勢互補。
優點:該模式可以解決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施過程中出現的農戶小規模經營與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大市場運作之間的矛盾。經濟實體擁有農村單個經濟組織和農民個體不具備的資金、技術、人才、設備等方面的優勢,有利於提高農業生產的技術層次,有利於提高農民的技術、文化素質。這種模式還可以克服了業戶不懂市場的弊端,也解決了公司不易打入鄉村內部的短處,還可以擴大當地村民就業。
缺點:能夠與農戶進行合作的公司的數量比較少,使得農戶對合作夥伴的選擇餘地有限;公司通常處於優勢地位,而農戶處於弱勢地位,農戶在與公司進行談判時處於不利地位。
(三)「杜區+公司+業戶」模式
「社區」是指作為社區代表的鄉村旅遊協會,由全部鄉村旅遊經營業戶參加,一戶一名代表,其職權相當於旅遊公司董事會,決定村內一切有關鄉村旅遊開發的重大事件、任命並考核、監督旅遊公司管理人員、審查財務狀況等。「公司」是指的村辦企業要接受協會委託,具體負責本村鄉村的旅遊經營。「業戶」作為具體服務的單元,接受公司安排接待遊客,定期與公司結算。
優點:第一能充分保障開發成本和利益均衡分配,村辦的企業只是管理和營銷的機構,並不從事直接接待和服務,業戶則是提供服務的主體,這就能充分地保障經營業戶收益。其次,鄉村文化能得到較好保護與傳承,再次,社區、公司、業戶間相互制約關系有利於管理過程的公平、公正,三者之間權利、責任明確後,彼此監督,相互合作,實現共贏。
缺點:村辦的企業規模有限,資金實力不足,在後續擴張與產品的更新換代時可能出現問題。公司權力的過於集中,在利潤的分配時,可能與村民間發生爭執。
(四)整體租賃模式指一個旅遊的景區內,將景區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開,授權給一家企業進行較長時間控制和管理,成片地租賃開發,壟斷性地建設和經營及管理,按約定的比例由所有者和經營者分享經營的收益。
優點:一個鄉村的旅遊景區或項目被一家企業承包經營,充分發揮企業在經營管理的優勢,將鄉村的旅遊產品較快地推向市場。缺點:地方政府、景區管理機構、景區投資企業和當地居民中,任何不合作的一方都有可能破壞和諧。它將資源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並將經營權進行較長時間的轉讓,突破了現有的管理體制和要求,在目前尚沒有明確法律規定前提下,依然要承擔較大政策風險。
(五)「村辦企業開發」模式是由村一級「村有的企業」開發、經營的模式,實際上是由村委會主持的。
優點:「自家產業」,積極性較高,開發時能把一些真正體現當地特色的東西留下來;開發過程中,「自家人」 容易溝通。
缺點:第一是資金方面的限制,如果村子不太富裕,不能募集到足夠資金,項目規模的擴大和水平的提高,會受到直接影響;其次是管理水平的有限,服務水平的可能不高,需要外界干涉。
(六)其他的鄉村旅遊經營模式
還有一些其他的產業組織模式,但都可以說是上述五種模式的變通與創新。如「農戶+農戶」的模式、「政府+公司+農村旅遊協會+旅行社」的模式和「政府+公司+業戶」的模式。
Ⅸ 如何加強社區及鄉村文化建設
(一)社區文化體系。
鄉村社會學家楊懋春指出,鄉村社區是以家庭為單位,以村為中堅,以集鎮為范圍的開放空間。鄉村社區能夠代表一個地理范圍內的文化特徵(包括傳統、風尚、特色等),也能夠體現鄉村的群體合作,而群體合作是文化精神的重要表現。鄉村社區文化建設的發展離不開整個社區的參與。鄉村旅遊的社區參與是指在開展鄉村旅遊的地區,社區群眾全面而有效地參與到旅遊開發中來,不僅參與旅遊決策和規劃,還參與旅遊地環境保護、旅遊地社會文化維護等多個方面。在這個過程中,主要是通過恢復或重建鄉村歷史文化遺跡和鄉村文化傳統突出歷史特色和文化特色,通過生活環境和村容村貌改善、展現鄉村特色,通過塑造社區居民的整體形象和舉辦社區文化活動形成社區核心價值體系,並最終發揮社區文化的凝聚作用。
(二)庭院文化體系。
鄉村文化庭院,是在鄉村旅遊開發過程中根據鄉鎮自然村莊的布局結構選擇的、能夠代表鄉村典型文化的農戶及其庭院,目的在於通過其示範輻射作用帶動整個村莊的文化建設。這既有利於對具有特殊價值的特定區域進行動態性保護,又能夠逐步建立科學有效的民族民間文化傳承機制。庭院文化建設要求充分挖掘鄉村價值觀、特色產業及生產生活民俗等,並結合旅遊文化氛圍營造,在賡續、保護鄉村傳統的同時加快鄉村旅遊發展,主要模式有主題院落、寄宿農庄和家庭旅館等的建設。
(三)特色個體文化體系。
鄉村特色個體,即存在於廣大農村之中並擁有特色、特殊專長的文化個體(人),通過突出個體的獨特性,可以有效傳承特有文化(包括特有手工藝、特有專長等),加強對農村優秀民族民間文化資源的系統發掘、整理和保護,豐富旅遊活動內容、增強旅遊吸引力。農民是鄉村文化的真正代言人,當地村民是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的見證者,因此要制定優惠政策,提高民間藝人的積極性,強化民間藝人的穩定性,實現民間藝術的豐富性,並通過鄉村旅遊的發展拓寬傳播渠道,最終完善鄉村文化體系的建設。
Ⅹ 鄉村旅遊社區居民滿意度調查研究是屬於什麼類型研究
根據鄉村旅遊的文化特點,可以把鄉村游分為以下幾種:其一是農家樂類型:農家樂是以體會農家院生活為主要方式,以農村特色為旅遊資源,策劃開發的旅遊類型。
「農家樂」旅遊是以農村為背景,以農事作為主要方式,充分突出鄉村特色。其二是自然村類型:包括山村類型、水庫類型。其三是民俗村類型:包括 「原生民俗村寨」,是在民族地區選擇較為典型的天然村落對民俗文化進行開發、保護和利用,展現一個活生生的民族生活現狀。我國幾千年的發展,給後世留下了擁有大量傳統民居的古村落,形成了我國鄉村旅遊的一個重要特色。在我國鄉村旅遊古村落類型中,以南方的土樓最具有典型性。其四是田園風光類型:田園風光,是廣袤田壟與峰林山巒相連、田秀山青、山環水繞等美妙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