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東擴旅遊西進
❶ 杭州以後的規劃
城市東擴,旅遊西進,沿江開發,跨江發展
❷ 誰能用一段話介紹一下新的西湖,城市的變化急!!!
以十大新城建設為主體 實現杭州從西湖時代邁向錢塘江時代的歷史性跨越 如果說9年前杭州市委、市政府開展的解放思想大討論,其最大的突破點在於「城」,那麼9年後市委、市政府以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為契機,即將掀起的新一輪解放思想大行動,其關注點依然在於「城」。做好「城」的文章,迎來杭州的新一輪快速發展,是新世紀杭州人的不懈追求。 錢塘江從杭州市與富陽市交界處,到杭州市與紹興市交界 處,綿延長約93公里。大步走向「錢塘江時代」的杭州,將以這寶貴的岸線資源為依託,沿江建設「十大新城」,它們分別是湘湖新城、之江新城、濱江新城、錢江新城、城東新城、錢江世紀新城、空港新城、下沙新城、江東新城、臨江新城。杭州將從「三面雲山一面城」的傳統城市格局,走向「一江春水穿城過」的新城市格局。杭州老百姓倚江而居的世紀之夢已然步入現實。 以「十大新城」建設為主載體,早日實現杭州從「西湖時代」邁向「錢塘江時代」的歷史性跨越。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城市東擴、旅遊西進、沿江開發、跨江發展」戰略,提出了從「西湖時代」邁向「錢塘江時代」的奮斗目標,實施了蕭山和餘杭撤市設區、高新開發區與濱江區兩區合並、西湖區與之江國家旅遊度假區兩區合並、西湖區與西湖風景名勝區管理體制調整、建立新型社區、實施「撤村建居」等等,推進了杭州的城市化進程。今年是改革開放30周年,市委、市政府正在醞釀開展新一輪解放思想大行動,以此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推動杭州實現新一輪快速發展。在開展新一輪解放思想大行動中,我們要做到解放思想、敢為人先、反驕破滿、跨越發展要科學理解和把握「城」的內涵與外延。「城」對杭州具有特殊的意義。早在5000年前,杭州的先民已成為「造城」的「頂尖高手」,其代表作就是具有「中華第一城」美譽的「良渚古城」。作為杭州先民後代的我們,理應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力爭成為中國乃至世界頂尖級的「造城」高手。為此,必須以科學發展觀對杭州這座城市進行重新審視、反思和謀劃。要從3個層面來理解和把握好「城」。深刻認識到「城」包括第一層面——以行政區劃為單位的「城市」,如行政區劃面積為1.66萬平方公里的杭州市;第二層面——城市的副城、組團或具有副城、組團功能的特定區域,也即「新城」,如下沙新城、臨江新城、錢江新城等;第三層面——具有特殊城市服務功能的建築群,即「城市綜合體」,如金融城、旅遊城、商貿城、大學城等。建設「十大新城」,要做到「十個堅持」要登高望遠,謀篇布局。建好「十大新城」,要做到「十個堅持」。一要堅持「生活品質之城」的城市定位,把每一座新城都打造成「品質新城」。二要堅持「一化帶四化」,以城市化帶動工業化、信息化、市場化、國際化。三要堅持以開放促進新城的國際化。四要堅持政府主導力、企業主體力、市場配置力「三力合一」。五要堅持「高起點規劃、高強度投入、高標准建設、高效能管理」「四高」方針和保質量、保進度、保安全、保穩定、保廉潔「五保」要求。六要堅持「五水共導」,做好江、河、湖、海、溪,特別是錢塘江的文章。七要堅持科學經營城市,以經營理念、規劃、設計、品牌等城市無形資產來經營好城市土地等有形資產。八要堅持產業「三級跳」,盡快實現工業經濟「一級跳」、服務經濟「二級跳」到文創經濟「三級跳」,加快新城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九要堅持「環境立城」,提升新城核心競爭力。十要堅持統分結合,做到統一領導、統一規劃、統一標准,分級籌資、分級建設、分級管理。當前地鐵一期工程建設、地鐵二期工程籌備、杭州機場二期建設、九堡大橋項目啟動、奧體會展中心建設、「兩繞三縱五橫」三年行動計劃出台、長途客運南站搬遷、機場快速路改造等重大項目,與湘湖新城、濱江新城、錢江世紀城、空港新城等四個新城建設交織在一起,必須及時作出科學的決策。 解決好上述問題,推進四個新城建設,堅持市區聯動、統分結合,建立健全「三統三分」領導管理體制;賦予新城國家級或准國家級開發區建設體制,做到辦事不出新城、資金自求平衡;賦予新城管委會規劃、建設、管理、運營的相關職權;明確新城享有以土地出讓金返還為主的配套政策。 建設「十大新城」,確立「強、大、優、美、高」奮斗目標 「強」,就是競爭力強,要堅持「一化」帶「四化」,加快從「建區」到「造城」的歷史性跨越,提升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競爭力。「大」,就是規模大,要加快實施或制定三年行動計劃,以三年行動計劃為抓手,實施大項目帶動戰略,加快新城建設。「優」,就是服務優,要牢固確立以人為本、企業至上、服務第一的理念,充分發揮開發區的體制機制優勢,努力打響「品質服務」品牌。「美」,就是環境美,要牢固確立「環境立城」理念,堅定不移地實施「環境立城」戰略,大力弘揚城市美學、建築美學,積極引入「城市有機更新」理念,牢固確立「細節為王」、「細節決定成敗」理念,使「清潔、清靜、綠色、親水、無視覺污染」成為新城的「代名詞」。「高」,就是建築高,要引入「緊湊型城市」發展理念,堅持「一調兩寬兩嚴」,通過讓建築高起來,進而讓新城大起來、美起來、強起來、富起來、優起來。 可以這樣簡單的理解「 一江春水穿城過」
麻煩採納,謝謝!
❸ 去了瑤湖之後,老師叫我們寫一篇關於瑤湖的演講稿。寫完了要站在講台上讀的
早晨,我一邊沐浴著溫暖的陽光,一邊順著一條石子路來到了美麗的瑤湖。
看!那裡有許多櫻花樹。我遠遠地看著它們,感覺它們似乎活了,一個個都變成了穿著粉色長裙的亭亭玉立的少女,在嬉戲。幾片花瓣飄落下來,馬上變成了粉中帶白的蝴蝶,翩翩起舞。那花兒真美啊!微風輕拂,花香沁人心脾。那一樹又一樹櫻花隨風不停地擺動,搖得花朵從枝頭散落,留得滿地清香。
湖水跟一面鏡子一般平靜。水裡有「才露尖尖角」的嫩綠的荷葉,蜻蜓把它們當成酒杯,貪婪地呼吸著荷香,一會兒就醉了,像一架架小飛機似的停在荷葉上。岸上的野花五彩繽紛,不知是綠油油的荷葉襯托得它們更美了,還是它們給荷葉抹香水了。船從水面劃過,後面隱隱約約出現了一條白線。魚兒們快活地跟在後面游來游去。它們一定是把後面的白線當成銀色的小路了。
岸邊種著長辮子柳樹,小鳥在上面變成了會唱歌的發卡,風兒幫柳樹把長辮子在水裡洗干凈,它們成了一個個美麗的公主。柳樹腳下,有許多穿著便服的小草士兵,它們在守護公主。花兒們穿著彩色衣裙, 在為公主跳舞。
人們被這兒的風景迷住了,紛紛在這里搭起帳篷。我躺在草地上,似乎 聽到了小草生長、花兒開放的聲音。閉上眼睛,懶懶地曬一會太陽,或者走在小橋上,讓風給你梳理長發,讓蝴蝶給你表演個節目,讓鳥兒給你唱首歌,那都是十分美妙的享受。
中午,我才依依不捨地離開了美麗的瑤湖。
❹ 有沒有杭州錢江新城指揮部工作人員
區域位置
錢江新城位於杭州市老城區的東南部,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與開闊的錢塘江咫尺之遙,距離西湖風景區約4.5公里,距蕭山國際機場約18公里。所轄范圍為:東臨錢塘江,南靠復興地區,西依秋濤路,北至錢塘江二橋、艮山西路,規劃面積約15、8平方公里。計劃分兩期實施,沿江近8平方公里的區域為一期工程,,其中錢江三橋下游(清江路)至運河出江口一帶為錢江新城的核心區,即杭州未來的中央商務區(CBD);由秋濤路、慶春路、之江路、清江路圍合而成,佔地 約4平方公里,規劃總建築面積約650萬平方米。餘下地塊為二期工程。
建設背景
杭州以其秀麗的自然風光、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堅實的經濟基礎而聞名天下。在世紀之交,為迎接經濟全球化和我國加入WTO的機遇和挑戰,為加快杭州城市現代化建設,為保護歷史文化名城,適應「構築大都市、建設新天堂」的需要,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杭州城市「城市東擴,旅遊西進,沿江開發、跨江發展」、「東動、西靜、南新、北秀、中興」的戰略步驟,即將長期以來形成的以西湖為核心的團狀空間形態轉變為以錢塘江為軸線的分散組團形態,杭州的城市發展將由圍繞西湖建設發展的"西湖時代"跨入以錢塘江為依託,跨江、沿江發展的"錢塘江時代",在錢塘江北岸的城市地理中心位置建設杭州市城市新中心,這就是杭州錢江新城。錢江新城的建設將使杭州城市格局由「三面雲山一面城」演變為「一江春水穿城過」,引領杭州從「西湖時代」走向「錢塘江時代」。
❺ 浙江省見義勇為先進分子是否就是一等功
各位領導,同志們:
下午好。今天由我給大家做演講,主題是「西湖以外的杭州——從城市精神引出的思考」。
眾所周知,杭州歷史悠久,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早在4700多年前,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史稱「良渚文化」。秦時設縣治至今,已有2200多年歷史。杭州曾是五代吳越國和南宋王朝兩代建都地,是我國七大古都之一。杭州有許多頭銜:浙江省省會城市,確定的全國重點風景旅遊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國際花園城市」、「最佳人居獎」城市,全國「衛生城市」及「綠化城市」,等等。最近杭州西湖申遺成功。杭州作為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有其獨特的區位優勢和文化積淀。杭州老城區三面環山,依江傍湖,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遍布全城,有「人間天堂」的美譽。當然,前幾天杭州市副市長許邁永,和蘇州市副市長姜人傑被槍斃了,很好的詮釋了「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個稱謂。
然而,無論歷史多麼悠久,當代的桂冠如何疊加,杭州依然脫不了一個「小」字,這小字怎麼解釋呢?一是地域小,市區面積僅683平方公里,在全國省會城市中,杭州市區的面積為倒數第二;二是人口之少,市區人口僅150萬餘人。所以在以前可以說是「精緻、和諧」。2001年後,杭州「跨江而治」,擴大了市區的行政區域,吸收了「蕭山和餘杭」。
行政區劃的重大調整使杭州的發展有了新的空間。2001年,杭州市第九次黨代會提出了「構築大都市,建設新天堂」的城市發展戰略。在此基礎上,又確定了「東動、西靜、南新、北秀、中興」和「城市東擴,旅遊西進,沿江開發,跨江發展」的城建格局。「精緻、和諧、大氣、開放」的城市精神也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應時而生。
什麼是城市精神?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靈魂,是一種內在的氣質,是一種文明素養和道德理想的綜合反映,是一種意志品格與文化特色的精確提煉,是一種生活信念與人生境界的高度升華,是城市市民認同的精神價值與共同追求。說白了,城市精神就是市民的核心價值觀。
那麼城市精神有什麼作用呢?城市精神對城市的生存與發展具有巨大的靈魂支柱作用、鮮明的旗幟導向作用與不竭的動力源泉作用,引領著一座城市的未來發展。一座城市沒有精神,就沒有靈魂,就不能准確的定位。只有打造出自己的城市精神,才能對外樹立形象、對內凝聚人心,使全市上下團結一致、共謀發展。
前不久,杭州出了個「最美媽媽」,大家都知道。吳菊萍,嘉興人,杭州的新居民。7月2日,杭州濱江區一名兩歲小女孩從小區10樓突然墜落,而她卻奮力張開雙臂接住孩子。這一接,接出人性的偉大,引得全世界的贊美。這一接,接出了多少榮譽啊!感動阿里獎(她是阿里巴巴的員工)、杭州市見義勇為積極分子、杭州市三八紅旗手、浙江省三八紅旗手、杭州市傑出職工,記一等功並授予「浙江省見義勇為勇士」,受到了趙洪祝的慰問,全國熱議,國際上的各大報紙都有報道。
這是為什麼?吳菊萍的舉動,不僅僅是什麼偉大的「母愛」,追求「美麗人生」的品格和境界等,而是對於一個正處在文明轉型、文化重建的社會來說,這無疑是一種寶貴的精神價值資源。當今社會環境的負面消息非常多。什麼xx房子、城x打人、亂收費、酒駕、前幾天甚至還有襲擊xxx的事情。浮躁、麻木、冷漠的一面讓人們失去了價值觀的方向。尤其是年輕人,價值觀迷失。而吳菊萍的這一接,讓大家看到了人性的光芒,我們內心深出原本就有的,但已經慢慢被掩埋的友愛、互助、感恩、奉獻等核心價值,挖掘了出來,讓大家真實的感受到人性最本質的真善美。對構建城市精神是一個最鮮活、最生動、最具有說服力的案例。吳菊萍的先進事跡將會化入杭州這座城市的精神之中,成為杭州城市發展的精神動力,成為杭州城市文明建設和發展的重要構成元素。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記黃坤明在《焦點訪談》中說,「最美媽媽」吳菊萍事跡彰顯了杭州這座城市的價值觀,激發了這座城市對社會價值和人生價值的思考,其意義遠遠超過出了事情本身。
同樣,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要發展,必須要有強大的精神支撐和精神動力,這就是民族和國家的核心價值觀。
那麼我們現在來看看我們單位的精神,「團結、活潑、規范、創新」,這就是我們單位精神,是我們的靈魂支柱,是我們的旗幟導向,是我們的動力源泉。那如何深刻理解這八個字的含義,建立我們的單位文化,體現我們單位的核心價值觀,使單位的核心價值觀被廣大幹部職工所認同和接受,就要靠在做的各位了。
!
❻ 杭州已建成的最具影響力的新地標是哪裡
新地標應該是浙江環球中心;京杭運河在城區的彎道處,具體位置:西湖文化廣場,環球中心是將來杭州「市中心」第一高樓,共41層,170米高。網路地圖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最新數據為准。
❼ 錢江二橋東邊正在建設是什麼橋
連接臨平、下沙、蕭山的九堡大橋(錢江八橋)力爭於年年底前建成。 九堡大橋位於彭埠大橋(錢江二橋)下游5公里,下沙大橋上游8公里處。大橋全長約2.04公里,其中跨江主橋長約1800米,橋面全寬約35米,規劃為雙向六車道,設計車速80公里/小時。 九堡大橋建成後 臨平、下沙、江南三副城直線連接 隨著杭州的城市建設從「 西湖時代」轉入「錢江時代」,以及臨平、下沙和江南(由杭州高新開發區(濱江)、蕭山城區和江南臨江地區組成)三個副城的快速發展,三地間的交通聯系迅速增長,人員往來日益頻繁,迫切需要一條能將主城區與三個副城便捷連接起來的快速通道。在杭州城市總體規劃中,由東湖路、九堡大橋及江南科園大道組成的道路系統,可以較好的滿足這一要求,而規劃中的九堡大橋是這一個快速通道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九堡大橋工程南起濱江一路,向南可連接至蕭山區通惠路、濱江二路、杭甬高速公路和機場快速路;北至沿江大道,向北則連接至規劃的東湖路、艮山東路、九沙大道和德勝路。 杭州東部的重要對外聯系通道 九堡大橋是杭州總體規劃中的十座跨江大橋之一。杭州市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2001—2020年)確立了「城市東擴、旅遊西進、沿江開發、跨江發展」的城市空間發展戰略,形成了以錢塘江為軸線的跨江、沿江發展和「一主三副,雙心雙軸,六大組團,六條生態帶」的開放式空間結構布局,即向東北方向拓展(餘杭區、下沙開發區)和實現跨江發展。 由東湖路、九堡大橋及江南科園大道組成的道路系統,是未來杭州「一環、三縱、五橫」城市快速路系統主骨架網中東邊的「一縱」,除了連接臨平、下沙、江南三個副城外,還分別與海寧東西大道、杭浦高速公路、杭甬高速公路、機場快速路相連接,將成為杭州東部地區重要的對外聯系通道。
❽ 杭州城市規劃 南拓、北調、東擴、西優是什麼意思
城市東擴,旅遊西進,沿江開發,跨江發展,實施"南拓、北調、東擴、西優"的城市空間發展戰略,形成"東動、西靜、南新、北秀、中興"的格局。
❾ 杭州奧體中心的概況
杭州奧體博覽城抄2006年謀劃建設,2007年正襲式啟動,規劃面積近6平方公里,已確定建設項目建築面積達270萬平方米,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總投資100多億。主體育場館於2009年10月29日開工。
工程計劃於2015年底竣工,擁有觀眾固定坐席8萬個,屆時可舉辦洲際性、全國性綜合運動會及國際田徑、足球比賽。 承辦全國性或洲際性體育賽事的主場館區,以及舉辦國內外大型會展活動的現代化大型會展中心。同時結合兩中心建設,形成以體育、博覽功能為主,集商務、旅遊、休閑、文化、居住功能於一體的城市新區。
杭州奧體中心的建成意味著帶動杭州「城市東擴、旅遊西進、沿江開發、跨江發展」戰略的實施和濱江新城、錢江世紀城的建設,為共建共享與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質之城」打下堅實基礎。
❿ 求「跨越:杭州改革開放三十年」解說詞
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由此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這,無疑成為中國歷史的標志點,因為,是改革開放,是解放思想,實現了中國當代發展歷史性的轉折,中國命運由此改變,社會轉型也由此開始。
2008,我們迎來改革開放30周年。
中國於一九七八年走上改革開放的道路。改革開放激發了各行各業的活力,使中國的生產力不斷得到發展。一個個新興城市拔地而起。一項項重大科技成果得到製造和開發。一個個大型工程得到竣工。一個個超大型企業正在迅速成長。中國長得高了,長得壯了. 改革開放是二十多年來中國社會進步發展的根本動力.
西方有的人認為,鄧小平提出「摸著石頭過河」似乎是實用主義的,中國的改革開放似乎沒有明確的理論指導,這是完全錯誤的。我們黨是一個重視理論思維,善於對實踐做出科學總結的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形成和發展不是個一次完成的過程,而是要反復實踐、反復探索、不斷總結,尋找規律逐步形成和發展的過程。科學發展觀作為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就是對我國改革開放30年發展歷程做出科學總結的產物。既是對已有科學理論的充分繼承,也包含著對中國發展最新實踐的科學總結,既有對未來發展各種可能性的充分預見,還包含了對人類,對世界各國發展經驗的吸收和借鑒。
在這30年內,中國人民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香港自秦起明確成為中原領土,直至19世紀中葉清朝對外戰敗,領域分批被割讓及租借予英國成為殖民地,香港從而開通港口發展。1980年,中英兩國落實香港前途問題,於1984年簽訂《中英聯合聲明》,決定199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這位遠離母親懷抱的遊子終於感受到了母親懷抱的溫暖。
2001年7月13日北京時間22:00,萬眾矚目的2008年奧運會舉辦城市終於在莫斯科國際奧委會第112次全會中揭曉。薩馬蘭奇雄渾的宣告聲中只有一個名字:BEIJING! 中國北京憑借其過人的優勢,完美的陳述報告,在五個2008年奧運會申辦城市中脫穎而出,奪得2008年奧運會舉辦權。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中國人幾千年的飛天夢想終成現實。這次發射是人類探索太空歷史上的一次重要成就。繼俄羅斯和美國之後,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將人類送入太空的國家。
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改革開放中不斷變得更加自信和成熟的中國人民,必定能突破當前社會發展中的復雜矛盾,使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取得更大成果。
或現實存在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概括地說,改革開放,我們「改」出了一個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直觀地考察我們的現實社會,經過改革開放,同三十年前相比,確實已經有了很大的差別。從全黨和全國的工作重點看,早已由階級斗爭為綱轉變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生產資料所有制看,已經由過去的「一大二公三純」、公有制一統天下,改變成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經濟制度;從經濟體制看,已經由高度集中統一的計劃經濟體制轉變為市場經濟體制;從社會狀態看,已經由封閉和墨守陳規的社會轉變為對外開放、融入世界和全面進行改革、越來越活躍的社會;從出發點看,過去建設社會主義,強調為國家、為人類作貢獻,現在強調改善人民生活,以民為本。
在全黨全國工作重點轉移後,通過改革開放形成和確立起來的以上五個方面的成果,可以看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要素。
這樣一些重大的變化,給我們的社會和社會成員帶來什麼呢?
首先是經濟的快速發展。1980年,我國工農業總產值是7100億元(見十二大報告),到2006年,國內生產總值已經達到21.09萬億元,即使扣除價格上漲因素,也增長了幾十倍之多。我國的經濟發展之快,被國際輿論視為奇跡。
人民生活普遍改善。進入歷史新時期的時候,我國大約九億人口,沒有解決溫飽問題的人口竟有2.5億之多。現在,人民的溫飽問題已經基本解決(還留下一個不小的尾巴),廣大人民的生活普遍得到明顯改善。這是大家都可以感受得到的事實,不必一一列舉。
綜合國力大幅度增長。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明顯提高增強了。
人的精神面貌深刻變化。人民受教育程度提高了,青壯年文盲已基本掃除,九年制義務教育已基本普及,大學的毛入學率已經達到百分之二十。過去年代存在的那種個人迷信、思想僵化狀態從根本上得到改變。人們敢於獨立思考,參與意識大大增強。
什麼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呢?以上這些,就是現實存在的、我們生活在其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當年,鄧小平曾說:「堅持改革開放是決定中國命運的一招。」(《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368頁)回過頭來看,確實是這樣。改革開放是推動中國發展進步的強大動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改革開放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從實踐和歷史的角度看,改革開放,其意義決不亞於民主革命時期找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以上事實,充分說明了中國的快速發展和巨大進步。特別要強調的是,生產力發展是衡量社會進步的最高標准。
以上事實,充分說明了改革開放的路線是正確的,充分證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和生命力。
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的體現
但是,國際國內都有人認為,改革開放搞了一個中國特色的資本主義,或者說,中國現在是共產黨領導的資本主義。有人甚至想當然地列出幾條,作為標准,對照現實社會,指責改革開放偏離了社會主義方向。
這里涉及到一個老問題,就是究竟什麼是社會主義?這個問題確實很重要,需要搞清楚。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不能丟開老祖宗,隨心所欲地發議論。那麼,什麼是科學的社會主義呢,老祖宗是怎麼說的呢?
馬克思和恩格斯著重在經濟方面講了什麼是社會主義(從經濟上分析和判斷社會性質是唯物史觀的基本方法),基本的思想和要求是:
首先要消滅資產階級的私有制,由社會佔有生產資料。恩格斯強調:社會主義同現存制度的具有決定意義的差別當然在於,在實行全部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基礎上組織生產。(見《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4卷第693頁)馬克思和恩格斯將「公有制」與「社會佔有生產資料」兩個概念在同一意義上使用,但這兩個概念的包容性是很大的,其具體實現形式決不限於國有制和集體所有制。
要盡可能快地增加生產力總量。在《共產黨宣言》中就提出了這個要求,以後他們又不斷地闡述這個思想。
「保證一切社會成員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質生活,保證他們的體力和智力獲得充分的自由的發展和運用」。(《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3卷第633頁)這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思想。
馬克思和恩格斯一再強調,他們的理論是活的行動理論,而不是必須機械照搬的教條,這些基本原理的具體運用,完全取決於人們不得不在其中活動的那個特定的歷史環境。就是說,要從各國的實際出發。
鄧小平說:「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373頁)這是對科學社會主義的新概括,同老祖宗講的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完全一致,而且有所深化。
長期以來,人們習慣的思維方法,是列舉幾條特徵,來判斷社會主義,而不善於從基本思想的高度、從本質的高度理解社會主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實行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經濟制度;我們認定發展是硬道理,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我們強調發展生產、改善人民生活,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更是提出了以人為本。總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較好地體現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由於是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又有鮮明的中國特色。
特別要強調的是,以人為本,用中國語言表達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思想。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應當提升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以人為本的社會主義。
應當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比傳統模式的社會主義,更多更好地體現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思想和要求。
傳統模式的社會主義,從消滅了剝削制度、建立了生產資料公有制以及確立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來看,都屬於科學社會主義的范疇。但是,由於在指導思想上對什麼是社會主義認識不完全清醒,思想僵化,傳統模式的社會主義中確有不少不符合科學社會主義的東西,概括地說,主要有:「一大二公三純」的所有制、計劃經濟體制、以階級斗爭為綱、高度集權。通過改革開放,這些不符合科學社會主義的東西,有的相當徹底地改掉了,有的正在改變。總之,我們的改革開放,改掉的是不切合中國實際的東西,是不符合科學發展要求的東西,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符合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任重道遠
但是,我們要清醒地看到,從傳統模式的社會主義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轉變還遠遠沒有完成,我們的改革開放任重道遠。
觀察我們的社會,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完善,市場秩序還不夠規范,市場的發育程度還比較低;傳統社會主義模式還有殘存,舊體制的思想、觀念、習慣、活動方式、領導方法還存在,等等。還要看到,在我們的現實社會中,還存在一些非社會主義的東西,這主要是指封建主義的殘余影響。鄧小平曾指出,黨和國家領導制度存在官僚主義現象、權力過分集中現象、家長制現象、領導職務終身制現象、形形色色的特權現象,這些弊端都帶有封建主義色彩。最近揭露出來的山西黑磚窯,是比封建主義還要落後的東西,帶有奴隸制的色彩。以上這些,其性質都是非社會主義的,都在革除之列。
回顧三十年來的改革開放,總體上很成功,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失誤失衡。現實社會中的各種關系,最基本的是經濟與政治、經濟體制與政治體制的關系,而經濟體制改革與政治體制改革不夠協調,經濟體制改革邁出了幾大步,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政治體制改革卻是碎步緩行,進展不大。「官本位」非但沒有削弱,還有增強之勢。目前存在的民生問題突出,貧富差距拉大,為富不仁現象增多,丑惡現象陳渣泛起,社會風氣敗壞,腐敗嚴重等問題,都同政治體制改革不到位有關。
目前改革處在關鍵階段,問題很多,矛盾復雜,難度很大,各種議論紛起,我們要下最大決心,拿出民主革命時期提出將革命進行到底那樣的決心、氣概和魄力,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
回顧三十年來的改革,我們體會到,從舊體制轉變為新體制,從傳統模式的社會主義轉變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確實是一場革命。在改革進程中,困擾改革者的一個主要問題,就是「姓資姓社」的問題。改革從起步時起,就有人指責是走了資本主義道路;改革每前進一步,都伴隨著「姓資姓社」的爭論。
鄧小平針對「姓資姓社」的爭論,明確指出:「判斷的標准,應該主要看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372頁)這就是有名的「三個有利於」標准。「三個有利於」標准不僅是實踐標準的發展,更體現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要求。「三個有利於」標準是鄧小平改革思想的精髓。
「三個有利於」標準是廓清「姓社姓資」迷霧的有效武器。正如有的領導幹部所說,這些年,我們就是靠「三個有利於」標准壯了膽。
堅持改革開放,就要堅持以「三個有利於」為判斷標准。我們看到,有的文章談論改革,洋洋萬言,引了不少鄧小平的話,但就是不講「三個有利於」標准,真是咄咄怪事!不贊成「三個有利於」為判斷標准,必然要另立判斷標准,這是挑起「姓社姓資」爭論的習慣做法。實踐已經證明,離開「三個有利於」標准談改革開放,很可能南轅而北轍。在這個問題上,我們的頭腦要保持清醒。
恩格斯說,社會主義「不是一種一成不變的東西,而應當和任何其他社會制度一樣,把它看成是經常變化和改革的社會」。這是科學社會主義的一條重要原理。我們堅持改革開放,完全符合科學社會主義原理的要求,也適應了社會主義制度發展的內在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改革開放中形成,在改革開放中發展。只要我們堅持改革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將會取得更大的發展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