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城鄉旅遊 » 鄉村旅遊鄉愁王傳合

鄉村旅遊鄉愁王傳合

發布時間: 2020-12-24 13:04:02

A. 作文素材 田園與鄉愁

用,更加關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更加關注農業發展方式轉變,更加關注農業功版能多樣性發展,更加關注農村可權持續發展,更加關注保護和傳承農業文明。以宜居帶宜游、以特色創精品、以示範促集群,不大拆大建、不套用城市建設標准、不拘泥於統一模式「,保護好鄉村千百年來傳承的自然景觀、生產方式、鄰里關系、民風民俗等」田園牧歌「式的」鄉愁「。
打造生態宜居建設美麗鄉村。廣泛發動群眾參與,整合社會力量,尊重農民群眾的意願,引導農民大力發展生態經濟、自覺保護生態環境、加快建設生態家園。結合各村實際,突出重點,注重挖掘傳統農耕、人居等文化豐富的生態理念,在開發中保護,保護中建設,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業,一村一特色,彰顯美麗鄉村,高標准打造鄉村旅遊目的地。牢固樹立環保意識,把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B. 鄉愁的讀後感300字左右

應該說,餘光中在大陸出現不久,就凝固成了一個文化形象:攜一縷鄉愁,聽一襲冷雨,淺淺海水那邊的月下孤影,蒼老淚滴。啊,退回唐朝,這分明就是李白的對影三成人,杜甫的憑檻淚泗流。如果僅從這樣的文化符號上來讀餘光中,顯然對他是不公平的。

最初,餘光中作品傳入大陸,也就是詩歌《鄉愁》,散文《聽聽那冷雨》等極有限的幾篇。這些作品的一個共同的地方,就是其鮮明的逆旅異鄉的愁思永晝,故園依稀的夢魘,鄉愁的文化附庸,越來越像一種工具,一種政治的需要。因此,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詩歌《鄉愁》,卻在各種各樣的場合或譜曲,或傳誦,就不太奇怪了。如果按照詩歌的真正的質地來比較的話,洛夫的《邊界望鄉》要比《鄉愁》高出很多,無論意境和語言。
餘光中創作的指稱有很多,什麼「四度空間」、「藝術上的多妻主義」、「左手為文,右手為詩」等,但這除了說明他的涉獵的領域寬廣之外,和他的創作成就好像關系不大。只要認真讀過余氏的人,應該都能領會。

餘光中的詩歌,除了它的主題能滿足一些需要外,似乎找不到什麼經典之作。像那首《鄉愁》就不必說了,還有《風鈴》、《等你,在雨中》、《連環》、《算命瞎此文來源於文秘寫作網》等都只能說是及格水平。倒是有幾首,像《碧潭》、《五陵少年》、《問燭》、《永遠,我等》等還有些意境,但比起同是寶島的詩人洛夫、鄭愁予、商禽還是要遜色許多。老余的詩歌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太注重音韻和節奏了,這樣大概容易害義,往往流如一般的歌詞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老余更適合當一個出色的詞作家,真的那樣,台灣的庄奴怕是要掉飯碗了。餘光中還有一點和南朝的謝眺類似,就是詩中的佳句很多,而整體的效果平平,像「藍墨水的上游是汨羅江」,「回去夾在唐詩里/扁扁的,像壓過的相思」(《滿月下》),「黑蟠蟠的松樹林的背後/那一截斷霞是它的簽名/從艷紅到燼紫。有效期是黃昏。」(《山中傳奇》)等等,很多。這也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估計與老余較高的古典文學修養有很大的關系,從煉字到鑄境都是那樣的雅緻,古風浩盪。

如果這樣的古典修養,加上西學的穿鑿,用之於散文的寫作上,必定會自成一家。

因此,我一直認為,餘光中的散文創作成就遠遠高於他的詩歌,高於他的其他「兩度」(翻譯和評論)。早期的《逍遙游》、《聽聽那冷雨》、《南半球的冬天》、《山盟》等,八、九十年代的《催魂鈴》、《我的四個假想敵》、《山色滿城》、《日不落家》、《何以解憂》等一些,文情揮灑,瓊思玉想,妙語天成。特別是在新世紀,余氏的如掾之筆更是爐火純青,像《螢火山莊》、《思蜀》、《金陵此文來源於文秘寫作網弟江湖客》成了散文的終結篇章。如此厚學,至情至性的文字,估計能與之比肩者寥寥。大概香港的董橋還有點可比性,但董橋過份的掉書袋,占故紙堆,顯得性情不足,舊文人的痕跡太重。董橋的學識絕對不輸老余,只是他們走的路線不同罷了。

唯一有點可惜的是像餘光中、董橋一類的文人好像在慢慢消匿,一種輕佻頹廢的文風正在養成,散文也能寫得讀不懂,只知道「詩無達詁」,沒想到散文也要去詁,禍兮?福兮?

說到餘光中,有一事不說,心裡有點堵。不久前,學者趙稀方一篇文章《揭開餘光中的另一面》,使文壇上下開了鍋,一些無事生非的傢伙開始蠢蠢欲動。文章的中揭開的,又是國人很感興趣的「歷史問題」、「政治問題」,竟而質疑余氏的「人格問題」。我想,不敢是誰,只要攤上了這個敏感的問題,你大概就會百口莫辯了。不敢余氏早期的文章中有沒有「政治問題」的思想,那終歸是歷史的問題,在那樣的年代,那樣的政治氛圍中,誰能保證自己不陷入困境,與統治者同調呢?歷史的問題就留給歷史去審判吧。還是回到文學話題上來解讀餘光中,余氏既不是神話,也不存在什麼神話的破滅,給海峽游此文來源於文秘寫作網餘光中一點寬容吧。

C. 關於''留得住山水,記得住鄉愁''的活動的心得體會,700字左右

鄧仲祥撰寫《「留得住山水,記得住鄉愁」》心得體會
很小時候,我就十分喜歡餘光中的詩歌《鄉愁》: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里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故鄉是記憶中的一條風箏線,是一條用舊了的牧鞭,是一首爺爺奶奶的童謠,是一串響亮的鞭炮,是一條悠長悠長的小巷,也是鄰家妹妹淺淺的酒窩。鄉愁不是愁,她總在月明星稀的夜晚悄悄地爬上你的眼角,任你怎麼揮都揮之不去。鄉愁是什麼?說到底,她是一個遊子對故園的依戀,是一個人對家國的思念,是中華民族獨有的世世代代沉澱了幾千年的愛國愛鄉情懷。正因為如此,幾千年來,中華民族通過詩詞歌賦等形式訴說鄉愁,形成了特有的思鄉文化,從《詩經》的「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開始,到「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從「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到「何當共剪西窗燭,巴山夜雨漲秋池」、「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從「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到「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些千古傳唱的詩句,那一句不深深地觸動著每一個人內心深處的鄉愁啊!
鄉愁不是愁!她是一種激勵人們建設美好家園的正能量。不管任何人身居何方,也不論貧賤富貴,對家鄉的感情始終不會改變,時時不會忘記家鄉,時時都想著支持家鄉的發展,「常回家看看」,看看家鄉的變化。如果千里迢迢回到自己的家鄉,所看所見的已經不是那個「夢里家山」,小橋流水無影無蹤,鄉音已改故人全非,誰都會無比失望,無比感傷!如果讓遊子的這種鄉愁真的變成了「愁」,不但會傷害對他們愛國愛鄉的感情,更會打擊他們支持家鄉建設的熱情和信念。
「鄉愁」是人們心底最柔軟的情感。它既有形,也無形,寄託於家鄉的草木磚瓦,體現在熟悉的鄉音習俗。就家鄉而言,我們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秀麗的自然風光、獨特的民居風格。一切鄉俗記憶都成為人們筆下頻頻描述的對象,成為一代代人說不盡、道不完的「鄉愁」。
如今,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大勢所趨。但是,若在推進城鎮化過程中,粗放式地「大拆大建」、「圈地造城」、「洗腳上樓」,那麼拆掉的不僅是這些優秀古民居,更是拆掉了人們的「鄉愁」。而一味地建起了高樓大廈、水泥森林,人們看到的是「千城一面」、「千村一面」,勾不起心底的記憶,內心也會像無根的浮萍,不那麼踏實與幸福。如此「記不住鄉愁」的城鎮化,不過是「土地城鎮化」,而非「人的城鎮化」。一個城市改造完後,結果迷失了當今的來路,也迷失了未來的去路,這無疑是一件悲哀的事。
可喜的是,近年來,人們著力把生態文明理念貫穿於城鄉建設的全過程。圍繞城鄉一體化改革試驗,堅持「與生態環境、社會和諧、文化傳承相結合」,實現「形態田園化、生活都市化、福利均等化」,打造「現代骨、傳統魂、自然衣」。如今,小到古樹、古磚瓦、傳統技藝,大到溪流、海灣、山峰,踐行生態文明理念的態度堅決,大手筆揮灑,勾勒出一派派田園風光。
因此,「記得住鄉愁」,不僅是詩意的表達,其背後更有深意,體現了對自然、歷史的高度尊重,對人文、心靈的高度關懷。
要讓人「記得住鄉愁」,就要「留得住鄉愁」。推進城鎮化進程,還是中央說得好:「要堅持生態文明,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盡可能減少對自然的干擾和損害,節約集約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資源。要傳承文化,發展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民族特點的美麗城鎮。」

D. 如何發展鄉村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

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已經成為十三五時期重要的建設內容。鄉村是眾多中華傳統文化的發源地,其文化內涵厚重,歷史悠久,價值獨特。美麗鄉村的建設,要重視傳統文化的發掘、保護和傳承,挖掘鄉村傳統文化資源,再現鄉村傳統藝術,使其煥發新的生機。積極與鄉村旅遊發展相結合,發展傳統文化的演藝、體驗和產品開發、品牌打造,在實現鄉村文明傳承、加強鄉村文化遺存保護的同時,增加地方收入,踐行中國生態文明建設。
十三五規劃指出要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各地區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的指導下,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確保億萬農民與全國人民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生態農業的發展,其生產方式的轉變帶來的是安全、衛生、優質的綠色農產品,通過推廣精耕細作,使用有機肥,嚴格監管高毒劇毒農葯的使用,發展種養結合的循環農業,實現了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同時具有生態涵養、休閑體驗、文化傳承功能,也是實現望得見的鄉愁的重要途徑。
中農富通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對美麗鄉村的規劃,重點突出地域特色,依託農村綠水青山、田園風光、鄉土文化等資源,大力發展休閑度假、旅遊觀光、養生養老、創意農業、農耕體驗、鄉村手工藝體驗、科普教育、民俗體驗、文化傳承等為項目,依據各地具體條件,有規劃地開發休閑農庄、鄉村酒店、特色民宿、自駕露營、戶外運動等鄉村休閑度假產品,配套完善的公共服務設施和旅遊服務設施,構建建設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的魅力美麗鄉村綜合體。

E. 於光中的詩歌《鄉愁》

1、原文

鄉愁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里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一九七二年一月二十一日

2、創作背景

該詩寫於1972年。餘光中的祖籍是福建永春,他於1949年離開大陸去台灣。 當時由於政治原因,台灣和大陸長時間的隔絕,致使餘光中多年沒有回過大陸。他一直思念親人,渴望祖國的統一和親人的團聚。在強烈的思鄉之情中,詩人在台北廈門街的舊居內寫下了這首詩。

(5)鄉村旅遊鄉愁王傳合擴展閱讀

1、作者簡介

餘光中(1928年10月21日-2017年12月14日),當代著名作家、詩人、學者、翻譯家,出生於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因母親原籍為江蘇武進,故也自稱「江南人」。

1947年畢業於南京青年會中學,入金陵大學外文系,1949年轉廈門大學外文系,1952年畢業於台灣大學外文系。1959年獲美國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先後任教台灣東吳大學、台灣師范大學、台灣大學、台灣政治大學。

其間兩度應美國國務院邀請,赴美國多家大學任客座教授。1972年任台灣政治大學西語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教授,並兼任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中文系主任二年。1985年,任台灣中山大學教授及講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時間兼任文學院院長及外文研究所所長。

餘光中一生從事詩歌、散文、評論、翻譯,自稱為自己寫作的「四度空間」,被譽為文壇的「璀璨五彩筆」 。馳騁文壇逾半個世紀,涉獵廣泛,被譽為「藝術上的多妻主義者」。其文學生涯悠遠、遼闊、深沉,為當代詩壇健將、散文重鎮、著名批評家、優秀翻譯家。

2、個人生活

餘光中生於中國江蘇南京,父親余超英,母親孫秀君。但是母親為江蘇武進人,妻子為常州人,故又以江南人自命。抗日戰爭時在四川讀中學,感情上亦自覺為蜀人。曾自言:「大陸(中國大陸)是母親,台灣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歐洲是外遇。」

詩人餘光中與妻子范我存結婚61年,兩人相知相惜,互信互補。作家張曉風曾形容,餘光中是眾人汲飲的井,而范我存,就是那位護井的人。

F. 關於思鄉名著的片段

1、如今的鄉愁,是同一輪明月下的至親。

2、不論暴雨狂風,鐵馬金戈,都無法斷絕遊子與家鄉的聯系。

3、抬起頭再仰望那一輪明月,發現月亮已不是那麼美了。

4、鄉愁是線,也是風,人生這一枚風箏,便能永遠高高地飄盪在空中。

5、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6、故鄉的井讓我魂牽夢縈,故鄉的天空包裹住了我全部的身心。

7、家鄉的冬天,樹、草似乎也被雪給覆蓋了,穿上了銀白色的衣服。

8、故鄉,在那裡,有父母的牽掛與思念讓我們倍感酸痛。

9、故鄉之月,看起來是那麼的圓,那麼的明亮,總帶著一種神奇的力量。

10、風起,有我延綿不斷的牽掛;雲涌,有我揮之不去的思念。

11、老屋是全家的一個夢,是一條流淌的河總在我們心裡川流不息。

12、回家的路又短又長,短的是距離,長的是心情。

13、生活中因有夢而絢麗,旅途中因思鄉而充實,人生中因奮斗而精彩。

14、無論離家多遠總懷有思鄉之情,只因家才是我真正歸宿。

15、回家路上人好多啊,不過很開心。

16、鄉愁就藏在生活的點滴中,只要你用心體會,就能找到它!

17、蝴蝶飛不過滄海,我終究是一隻把線系在鄉愁里的風箏。

18、我想回家了,可是我的家又在哪。

19、我迷失在你的城裡,找不到回家的路。

20、這輕煙似的鄉愁,只需一縷清風,天地間便會充滿它的身影。

21、這座城市,風很大,孤獨的人,卻總是晚回家。

22、思鄉的心猶如一粒浸透了的種子,無端地膨脹起來。

23、歲月流逝,如今,故鄉的人們對塘路的過去已不甚了解。

24、沒有傘的孩子,總是最早回家。

25、沒有誰可以阻擋我們回家的路,除非我們不想回家。

26、每當傾盆大雨時,我都會情不自禁地想:故鄉,現在怎麼樣了。

27、每個人都是夢想家,當夢走了,你只剩想家了。

28、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故鄉今夜思千里,雙鬢明天又一年。

29、無論何時何地,家鄉水韻伴著我,我的內心不會孤獨。

30、鄉愁,是一份厚重的情感,它的產生無可避免。

31、家,是一個溫馨的字眼,是一個可以為我們消除疲勞讓身心休息的地方。

32、家鄉,一方生我養我的土地,我永遠愛你,依偎著你。

33、抬起頭,仍看見那明月靜靜地掛在空中,是那樣的安謐,那樣的恬靜。

G. 關於鄉愁的詩句有哪些出自哪首詩

關於鄉愁的詩句有: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催。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出自:唐代詩人賀知章的回鄉偶書。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出自:元曲作家馬致遠天凈沙 秋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出自:唐代詩人李白靜夜思。

H. 《鄉愁》餘光中第三段把它用散文的形式擴充。至少200字。。。。。求、、、速度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沒有過遠游經歷的人或許無法體會那一份綿長的鄉愁。
小時候,離家求學,總是想起母親在灶間忙活的身影。學會寫字之後第一次寫信,用稚嫩而笨拙的筆跡,寫下對母親的掛念。我想像著她的驚喜,想像著她將如何自豪的告訴鄰人,這是兒子寄來的第一封信,更想像著她是如何在無人的靜靜夜裡,一遍又一遍地撫摸那些她並不認識的字。
是的,我思戀我的故鄉,那裡有村頭的大樹,那裡有慈愛的母親,那裡有我全部的童年。
長大後,遠渡重洋,尋求真理,故鄉留下了我寂寞的新娘。她的眉目,她的淺笑,時常出現在我的夢中。新娘白皙的雙手,將在歲月的蹉跎中變得與母親一般。她是否時常在村頭翹望,盼著那遠行的新郎?看到有人走近,她是否會誤會那就是我的身影?等看清來人,她又是否會落落寡歡?
是的,我思戀我的故鄉,那裡有裊裊的炊煙,那裡有賢惠的妻子,那裡有我剪不斷的鄉愁。
後來啊,母親病逝,匆匆趕回的我未及見她最後一面。我佇立在墳前,冷冷的山風吹過我單薄的身體,瑟瑟如一片落葉。這就是所有人最後的歸宿,落葉是疲倦的蝴蝶,它翩翩做著最後的舞蹈,飛翔,飛翔,飛翔……最終回歸到大地的懷抱。
是的,我思戀我的故鄉,那裡有一尊墳,墳上有一棵樹,那是我寫給母親的詩。
而現在,我只能在回憶中尋覓故鄉的蹤影,一彎淺淺的海峽把我和我的祖國分離。夜闌人靜之時,書桌上的名片盒裡,珍存著來自黃河的泥土,從裡面正汩汩地發出水聲。我感覺到一種奇異的聯系,它使得我無法割捨對故土的眷戀。它就存在於我的血脈之中,連接著我的心臟,隨著我的脈搏一起跳動。
是的,我思戀我的故鄉,那裡有長城,那裡有黃河,那裡有華夏子孫共同的鄉愁,共同的根!

I. 鄉愁 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用「郵票」表達對母親的思念,用「墳墓」表達對母親的懷念,這是濃烈的親情;用「船票」表達對新婚妻子的想念,這是熱烈的愛情;而「海峽」則表達了詩人對家鄉、祖國的眷念。

這是深深的愛國之情。這幾組形象構成了鄉愁的豐富內涵,使鄉愁有了更明顯的寄託。感情有淡漸濃,主題有淺入深。

作者便是用這樣一種結構形式,如樂曲中主旋律的重復一樣,在一詠三嘆中,反復陳說分離之苦,將鄉愁渲染得淋漓盡致.因此,評論家稱這首詩極富結構美和音樂美。

(9)鄉村旅遊鄉愁王傳合擴展閱讀:

作品賞析

《鄉愁》是餘光中詩集《白玉苦瓜》中的一首,和《民歌》《鄉愁四韻》《羅二娃子》等,同是餘光中以民歌風抒發鄉愁的經典之作。

餘光中被稱為「以鄉愁之詩撼動億萬華裔」的詩人,「鄉愁」是其眾多詩作中念念不忘的主題。《鄉愁》對一個抽象的、很難作出描繪卻被大量描繪所覆蓋的主題作出了新的詮釋。

在意象上,選用了「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四個生活中常見的物象,賦予其豐富的內涵,使原本不相乾的四個物象,在鄉愁這一特定情感的維系之下,反復詠嘆。餘光中本人曾說,這首詩是「蠻寫實的」:小時候上寄宿學校,要與媽媽通信;婚後赴美讀書,坐輪船返台;

後來母親去世,永失母愛。詩的前三句思念的都是女性,到最後一句想到祖國大陸這樣「大母親」,於是意境和思路便豁然開朗,就有了「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一句。

詩歌在語言上純凈、清淡,淺白真率而又意味雋永。「小小」、「窄窄」、「矮矮」、「淺淺」等疊音的形容詞,用來修飾中心意象,增強了語言的生動性。

這首詩在藝術風格上,一反詩人早年「現代時期」那種刻意錘字煉句、苦心經營意象和矛盾語法、追求陌生化效果以作驚人之語,在晦澀中求深奧的特點,轉而追求恬淡、圓融的美學風格。以簡代繁,以淡取勝,也算是絢爛之極,歸於平淡。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