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節山西周邊游
① 國慶長假自駕游去哪好,我在山西太原
國慶長假的話太原是在山西的中部,去哪玩都比較方便,下面就為你推薦下專山西各個城屬市好玩的地方吧,
晉中的話常家莊園,榆次老城,綿山,都很不錯。
晉城的話,皇城相府,王莽嶺,鳳凰歡樂谷,都是很不錯的景區
運城:運城鹽湖,美天游樂園
忻州:紅豆峽(太行山大峽谷) 青龍峽(太行山大峽谷)
② 國慶節周邊游應該去哪裡
建議河源客天下,也就是說你的吃喝玩樂,那邊都可以,可以免去你找酒店,找路,找美食的麻煩 。
③ 求一篇關於國慶節的游記,最好在山西境內
五台山游記中部—北台中台徒步穿越記(轉貼)
五台山位於山西省的東北部,屬太行山系的北端,中心地區台懷鎮,距五台縣城78公里。
五台山由古老結晶岩構成,北部切割深峻,五峰聳立,峰頂平坦如台,故稱五台;東台望海峰、西台掛月峰、南台錦綉峰、北台葉斗峰、中台翠岩峰。五峰之外稱台外,五峰之內稱台內,台內以台懷鎮為中心。五台周長約250公里,總面積2837平方公里。五台之中以北台最高,北台頂海拔3061.1米,有「華北屋脊」之稱。山中氣候寒冷,台頂終年有冰,盛夏天氣涼爽,故又稱清涼山,為避暑勝地。五台山自然植被以草地為主,由草甸、草原、灌叢構成,是優良的夏季牧場。
五台山的五個台頂的海拔都很高,其中北台最高,海拔3061米,中台次之海拔2894米,東台第三海拔2795米,西台第四海拔2773米,南台最低海拔也要2485米。
一:旅遊班車奔北台:
20xx年x月x日,是我到五台山中心景區台懷鎮的第一天,當時正下著小雨,一問才知道,小雨已經下了快一周了,我心中未免有些憂慮,看來五台山此行去五個台頂的計劃要泡湯了。隨知道,第二天早上,也就是20xx年x月x日,天公作美,天放晴了,大喜過望,我決定立刻坐旅遊班車上北台。
在決定去北台之前,我認真地研究了五台山旅遊地圖,初步了解了五台山的五個「台」的分布狀況,詳細地看了地圖上標記的五個台頂的方位以及它們之間的距離。從地圖上看一個人要想一天徒步完五個台頂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要想徒步把五個台頂都朝拜完,那麼至少要兩天的時間,而且第一天的晚上必須住在西台台頂;即使是你從台懷鎮中心出發全程都坐旅遊班車也至少要兩天的時間,況且作為一般的旅行者和「驢友」來說,五個台頂都游遍個人覺得也沒有太大的意義,所以決定只看精華部分,首先要看的當然就是海拔最高的「華北屋脊」—北台了。選擇第一站去北台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北台、中台、西台它們之間的距離比較近,而且它們都在台懷鎮的西北一側山脈上。這樣的路線就可以從北台一路下坡直奔中台,然後可以再從中台奔西台夜宿西台或者從中台奔吉祥寺再返回台懷鎮,在一天之內可以「輕松地」游完兩三個主要的台頂,這是一個既可以看北台中台以及沿途美景,又可以節省時間、金錢和體力的一個最佳選擇。
路線制定好了,那麼如何去北台呢?去北台的路線我也經過了咨詢和了解,上文已近提過一條。大致有兩條路線可供選擇,一條就是從台懷鎮的庵頂廟出發徒步爬上澡浴池寺,再從澡浴池寺順路向上到北台;第二條路線就是從台懷鎮坐班車直接到北台(路過鴻門岩)。第一條路線被很多勇敢的徒步驢友走過,路途大多比較「艱辛」,時間也相對較長,到達北台大約要三四個小時吧 ,而且,走這一路段一定要幾人組成的團隊才行。而第二條坐班車直接到北台的路線是最省力省時的一條「捷徑」,為多數旅遊者所選擇,一個人北台更應該選擇這條路線。
去五台山的五個台頂的旅遊班車我在上部的游記中已經提過,這里還要提下—去五個「台頂」要在台懷鎮中心旅遊汽車公司總站買票,五個台頂總共是五條線路,每個線路只去一個台頂,如果你想五個台頂都去,那麼你只能分別坐五次往返班車,總的費用大約是350RMB左右(費用高而且來回折騰,還耽誤時間)。
早上8.15分左右,在鎮中心的旅遊公司班車停車場,我花了70元錢買了去北台的班車票。旅遊班車是一個微型麵包車(車內有空調但窗戶不能打開),車內只能做10餘人;8點30分左右在湊齊了人數之後,我坐的麵包車出發了。麵包車上一共11個遊客。司機是個年輕小夥子,常年開班車上五台。汽車行駛在蜿蜒曲折的盤山路上,一路上山形地貌多變,景色也是宜人。可是由於小司機把這個車開的太快了(自我感覺的),山路又是轉彎很多,所以還沒到台頂我就有些頭暈,甚至都有要嘔吐的感覺了。好在不到40分鍾,北台就近在眼前了。
北台名葉斗峰,海拔3061米,五台最高,有「華北屋脊」之稱,其台「頂平廣,圓周四里,其下仰視,巔摩斗杓,故以為名。」康熙皇帝賦詩贊曰:
「絕磴摩群峭,高寒逼斗宮。鍾鳴千嶂外,人語九霄中。
朔雪晴猶積,春冰暖未融。憑虛看陸海,此地即方蓬。」
五台山的五個台頂數北台最高,也最為有名,這個也是我選擇去北台的主要原因,初秋時節到北台,你大可不必像導游以及當地人所說的那樣把自己用棉大衣「全副捂裝」起來,一件襯衣,外面一家夾克衫就足以了,關鍵問題是你要看看天氣的好壞,陰天或者雨天再穿一件薄絨衣絨褲就行了。
到了台頂,略微有點缺氧的感覺(我想這很可能是我們在麵包車內時間長沒通風換氣的緣故),下車不長時間馬上就適應了。雖然這裏海拔很高,但是氧氣並不像青藏高原那樣缺少,所以你不必害怕。青藏高原是因為海拔比較高(平均海拔達到4000~5000米)氣壓低空氣含量低,所以才會有缺氧的感覺,而五台山北台雖然海拔相比平原地區高但是仍然比青藏高原低了許多,而且由於周邊的綠色植物較多,所以,不會有去西藏的那種缺氧的感覺。
這個是北台頂最高處海拔3061米的建築靈應寺的龍王大殿,廟裡面供奉是龍王。由於我們大概是第二波到北台的遊人,所以這時候上面的人很少,這時候也是攝影最好的時機;由於是才雨過天晴,所以天空分外清爽通透,不算高大的寺廟在蔚藍色的天空和白色的祥雲襯托下顯得那麼雄奇瑰麗而又有些神秘,彷彿是龍王在顯現著它的神威,保佑著蒼生大地,我拿起相機一陣拍攝。
雨過天晴的北台的天空是那樣的湛藍,看的我有些心醉,在城市生活的久了,從來沒有看到過這樣蔚藍的天空,我想起那首著名的歌曲—高原藍:
「人都說高原高
人都說高原險
高原上有一片純凈的藍天
人都說高原紅
人都說高原藍
誰知道高原上那朵藍
她是阿妹的衣衫。」
位於龍王大殿東側的隱峰塔,是北台頂一大靈跡,是為紀念唐代高僧隱峰禪師而建的,塔內葬有隱峰禪師的舍利骨。 隱峰塔的塔尖直指藍天白雲,彷彿要和藍天接壤。遠處的群山的山巒也顯得那麼矮小。
我想起了一個名句—「山,離天三尺三。」站在這里,天不在高不可攀,彷彿觸手可及。
陶醉在那透徹藍天的氛圍中,我緩步走在北台頂上,北台頂面積不大,但是也足有一個足球場大的面積了。上面這張是北台頂的主要建築-文殊菩薩大殿,大殿與一九八六年進行了重修,裡面供奉著無垢文殊菩薩。 漢白玉拱形石橋兩側是一個橢圓型的水池,據說在這個池子里的水不會乾枯,寺廟的僧人們主要靠這個泉水生活,感覺真是很神奇。
當你看到藏傳佛教中經常出現的經幡時候肯定會想到西藏,但是這個是在五台山北台西南角下面出現的,它是藏傳佛教的標志,由於五台山是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五台山的寺廟中亦有藏傳佛教寺廟(俗稱黃廟)的存在,而且前來北台朝拜的藏民僧眾信徒也是常見的,所以,它出現在北台就不足為怪了。
「呀~拉~唆~~咿~~呀
呀~拉~唆~~咿~~呀
高原紅啊高原藍
想念高原上純潔的那一朵藍
天也藍衣也藍
想起阿妹心底暖」
北台頂遠望,群山峻嶺,如刀劈斧削般巍峨起伏。 藍天白雲下面,峰巒疊嶂,山連著山望不到邊。
蜿蜒曲折的盤山路,這就是剛才上北台走過路,路都是石板路面,路況很好,這條路是由台灣富士康集團公司副總裁盧松青、邱毓貞夫婦捐資1432萬元於2005年修建完工的,整個工程全長12.7公里,南起鴻門岩,北至北台頂靈應寺前。這條修好以後,大大方便了前來朝拜的僧眾和旅遊觀光的遊客,一般的小轎車都可以上來,只是路面有些窄。
在畫面中間偏右處最高的山尖就是東台了,其實,去東台和北台完全可以一趟車全看了。在去北台的路到達海拔2000多米的山樑時候,有一個地方叫鴻門岩,鴻門岩處有個岔路就是通向東台的,從外面坐車進入台懷鎮也必須經過鴻門岩。東台比北台要近些,從東台下來班車再去北台是完全可以的,也用不了多少時間,事實上,我們的班車只在北台停留了不到40分鍾,我想東台也就30分鍾足夠看的了。真不知道旅遊公司怎麼想的,把掙錢放在第一位,其結果呢,有不少遊客都選擇直接去北台而不去沒什麼名氣和看頭的東台了。
二:北台徒步奔中台:
在北台頂依依不捨的欣賞拍照美景大約40分鍾左右,一同來的遊客都回到班車上。這個時候我做出了一個事先就想好的大膽的決定,獨自步行去中台;因為我通過事先看地圖和剛才在北台頂上觀察實地,去中台的路不是很遠,一問才8公里左右,而且有大車道可行,當天的天氣又是這么晴朗清爽,難得的一個好天氣,時間也才上午9點40分左右,估計就我的良好的身體素質,用不上中午就會到中台。小司機見我要去中台,帶著疑惑和關切的目光注視我,並一再叮囑我要注意安全,我和他開玩笑說:「你的車開的太快了,我很害怕,不敢坐了,所以我要自己走著去中台。」其實,是北台和中台以及路上的無限風光吸引著我,要去領略下別人不曾領略的風景。後來的事實證明我的這一個決定是英明的、正確的,雖然,我在從中台返回的路途中也受了不少的「罪」,但是對於一個「驢友」來說這點苦算不了什麼,也是非常值得的。
9點45分鍾左右,身著輕裝的我,邁著輕快的步伐,背著簡單的包裹,呼吸著新鮮的空氣,獨自走在通向中台的土路上了。這里簡單敘述下我這次的裝備,很簡單的一個相機包,一張當地的旅遊地圖(雖然地圖的准確度不夠,但是帶地圖是必須的),一個小拎包,拎包里有2個麵包、一根火腿腸、一瓶礦泉水、一個蘋果、一把水果刀還有一袋小鹹菜。根據經驗和路程,隨身多攜帶一些食物和水是必須的,尤其是在荒無人煙的大山中行走更是要多預備些食物和水,有時候還需要帶上個打火機和一把小刀以防萬一迷山時候過夜用,有條件的帶個有GPS功能的手機或者GPS更好,手機也是必須的雖然在高山有時候沒有信號。
從北台頂到中台頂之間的山脊上有一條人和馬車經常走而形成的土路,被稱為「大車道」,遠處平整的台頂上的兩個紅色建築就是中台的兩個寺廟的屋頂。其實這條路如果政府或者個人出資整修一下是也是可能的,如果整修好了的話,多數遊客去北台和中台游覽就可以一次觀看全了,而不必再折騰坐班車下去,回到鎮中心再坐另一趟班車(你當然需要另外買票再花60RMB)上來才能到中台了。想像和現實是有很大的差距的,多數的時候,因為條件的不允許很多事情難以實現。
事後,轉念又一想,如果這條路真修好了的話,那麼我就可能不會獨自行走在這條靜謐又愜意的路上了,也許就會錯過許多美麗的風景了,有失就有得。對於我這次旅行來說,走這段路應該是收獲最大的。這條路也可以說是五台山風景最美的純自然風光,它少有人打擾,一切都顯得那麼純朴自然,如果時光倒流幾百年、上幾千年你仍然會看到這樣的場景—馬兒在悠閑地散步,羊群在自由地吃草……,所以,保持一塊原始的凈地對於現代社會的人們來說意義是重要的,不要因為我們人類的過度開發而破壞了原始的自然美景,在五台山這樣的世界文化遺產地這一點更加重要。
下山的速度是很快的,道路很平緩,沒有什麼荊棘阻礙,一回頭北台已經被甩在身後了,雖然此時我不過才走了10分鍾而已。天還是那麼湛藍,北台的最高處的寺廟已經變得很小了,但是在藍天的映襯下愈顯得它的高大挺拔。由於是初秋,山四周的植被都有些發黃泛紅了,這就是高原的山在秋季看起來「發紅」的原因,秋季天氣晴好的日子,在山下遙望北台,你會看到一片金紅色圍繞著北台(所以北台又被稱作「紅頂」),北台此時顯得更加神秘莫測,讓人神往。
不知不覺中已經走了接近1小時的路程了,看見前面有個不大的寺廟,於是進去拜謁一下。廟中供奉的是笑口常開的米勒佛,但這已經不重要了,一路上沒看見一個人,這時候看見廟中的和尚感到很親切,廟的一側還停著一輛麵包車,這輛車是從中台方向過來的,有2個香客在一旁閑聊。這個寺廟位於北台和中台的中間位置,一般遊客少有人來。
在小寺廟處稍事休息,繼續前行,走著看著,突然看到了令我驚奇的一幕—一群悠閑地馬兒在小路旁邊的緩台上自在吃草散步。
「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下面馬兒跑。」這是一句描寫草原風情的歌詞,不想讓我感到驚奇驚喜的是在海波2500多米的高山上竟然看到了這一幕。
成群結隊的馬兒在「高原」台地上行走,馬兒後面的是一群羊。
此刻一切都顯得那麼恬靜,藍天,白雲,草地,馬群,羊群,群山靜的讓人心醉,美的讓人不忍離去;不遠處觀望著美景的我,彷彿融化在這仙境般的景緻中似的,不願邁步走開,但願長醉不願醒,如果有機會就把自己的心靈和身體都託付給這神奇美妙的大自然吧,你會忘卻都市緊張生活工作中的一切煩惱的。
兩個牧羊人和一大群肥壯的綿羊,在這么高的高山上, 要想把這么多的羊兒趕上山來想必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知不覺中我離開北台已經是一個多小時了,抬頭望遠處的中台似乎是近在眼前了,其實,山路彎彎,到中台還有一半多的路程呢,用「遠在天邊」形容也不為過。此刻,中台映襯在藍天白雲下,大殿黃色的金頂紅色的牆體在陽光的照耀下分外壯觀美麗,也更顯現了它的神秘,這綺麗的美景更加激勵著虔誠的人們前去探訪它、朝拜它。
中午11.30分左右,此時離中台已經不遠了,土路旁一側,山上流淌下來一股清澈甘甜的溪水,於是我決定停下來吃午飯。此刻,山風不大,我盤腿習地,一遍吃著麵包一遍看著遠處的美景,心裡愜意級了。
三:中台美景:
中台又名翠岩峰,海拔2894米,其台「頂廣平,圓周五里,巔巒雄曠,翠靄浮空,因以為名。」有詩贊曰:「群峰面面擁奇觀,朝雨和煙積翠巒。策杖千山渾不倦,披裘六月尚余寒。蒼崖碧嶂周遭合,古木黃沙四望寬。雲霧漸看山半起,卻疑身已在雲端。」
「中台台頂由24億年-25億年礫岩砂岩組成,保留的古夷平面面積約0.15平方公里,海拔2896米,是五個台頂中海拔第二高的台頂。台頂保留有冰緣岩柱、石海、石流坡、石環、石多邊形等冰緣地貌還有亞高山草甸等。」
中午12點20分鍾左右,經過2個半小時的輕松自在的「長途跋涉」,中台終於近在眼前了。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這些佛教特徵明顯的佛塔和色彩鮮艷的經幡。
方形的佛塔,上面還有用藏文刻上的經文。掛滿了信徒們祈福的五彩條布的佛塔與這美景融合的那麼自然,那麼和諧。
五彩的條布經幡象徵信徒們美好的願望,這里天還是那麼的蔚藍,藍的彷彿能穿透你的心靈和身體,讓你如夢似幻、如醉如痴。
氣勢雄偉宏大的大雄寶殿,它屹立在海拔2858米的中台之巔。這個大殿就是剛才在來的路途中看到的最高的那個「黃頂紅牆」的建築,看樣子是一座嶄新的建築。乍看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好像故宮的某個大殿和它類似。
在中台我雖然沒有看到「中台雲海",沒有感受到「雲霧漸看山半起,卻疑身已在雲端。」但是我同樣感受到了「群峰面面擁奇觀,朝雨和煙積翠巒。」北台、中台以及路途中的美景我想會長久地印在我的腦海中。
四:中台直奔吉祥寺:
12點55分鍾左右,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中台,奔向了我的下一個目標—吉祥寺。之所以選擇去吉祥寺,是因為從地圖上看從中台到吉祥寺要比到西台近上接近一半的路程,而且到吉祥寺的話體力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從吉祥寺翻山返回台懷鎮。如果選擇去西台,那麼就必須要住宿在西台了(從中台到西台的距離大約超過10KM),第二天早上在從西台奔吉祥寺,這樣都要耗費大量體力和時間。
從中台奔向吉祥寺只要順著休憩很好的上山公路往下走就可以了,這條路基本都是修在半山坡上的,在中台頂是看不到吉祥寺的,因為它藏在深山溝谷之中。
從中台頂下來,我順著盤山公路的方嚮往下走,因為這條公路是從台懷鎮修過來的。我時而走一段公路,時而橫著穿越灌木叢,這樣就節省了不少時間和體力,一路上只看到一輛去中台的麵包車和一輛轎車,大概是從台懷鎮去中台的人比較少吧,我感覺這條路上很是幽靜。走在不寬的盤山土路上,隨意眺望遠處的景緻,墨綠、淺黃、深藍、淺白各種顏色不時地映入眼中,到處都是初秋的生機勃勃的景象。
從中台返程的盤山公路,路面平坦,多數都是土路,走起來不費什麼力氣。在接近轉彎處的路段附近走「直路」橫穿要節省不少距離和時間,而且也不至於走太久的灌木叢讓你感到路途難行和疲乏。
走了接近一個小時的路程,中台似乎已經離我很遠了。藍天白雲下的中台翠岩峰,更加顯得神秘,讓人敬畏。
13點50分,大約走了一個小時的路程,突然,公路的下方的山坳里兩個白塔進入我的視野,這兩個白塔的模樣像極了台懷鎮的那個標志性的白塔,公路旁邊還有一群散放的馬兒在吃草;再仔細一看原來這是一座尚在修建中的寺廟,寺廟的圍牆處還停著一輛裝有建材的汽車。這個不知名的寺廟肯定不是我從地圖上看到的那個寺廟,從它的佔地來看它的規模不是很大,在這個山坳的最深處修建寺廟也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隨著五台山整體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我想以後人們一定會看到一座又一座漂亮的寺廟群的。
深山藏古寺。又順著公路往前走不遠,一座大型的寺廟建築群映入我的眼中,看來這極有可能就是地圖上標志的寺廟-吉祥寺了,一陣興奮喜悅之情洋溢在我的心中,一會一定要去這個寺廟看看,順便也問問回去的路該怎麼走。
高處俯瞰,整個吉祥寺被一片茂密的杉樹林圍繞著,杉樹林不算太高但是密度很大,杉樹林的環繞不但形成了天然的圍牆,也增加了吉祥寺的神秘感,同時也讓它顯得和周圍環境非常的協調和自然。
吉祥寺是順著山坳的地勢走向而建,整體呈現一個狹長的三角形形狀,很是符合建築規范,也顯得非常大氣壯觀。最下方的兩座白塔恰到好處地點綴著整個建築群,它們和上面的兩個白塔交相呼應,讓人看了不至於有頭重腳輕的感覺。從高處看了看覺得還是「直插」到吉祥寺路途要近的多,於是收拾好物品,穿行在灌木叢中,走著走著突然感覺到左腿膝蓋處很是疼痛,看來是昨天登山有些急抻著腿了(也是我前一段時間少於鍛煉的原因),心中很是著急,如果腿繼續疼痛下去的話,大概很難徒步返回鎮里了,不管怎樣,先走到寺中再說。這段並不算很遠的「下坡路」我走了大約有20多分鍾,從密林的邊緣處,也就是寺廟的上方的白塔附近的側門我進入了吉祥寺。
吉祥寺寺廟規模比較大,有10多間的廟宇和僧堂,寺廟的主體建築位於坡地的最上方,主殿位於中心位置的中軸線上,是整個建築群中最高大雄偉的建築,金黃色的琉璃瓦在陽光的照耀下很是顯眼。主殿中軸線的下方是兩個圓形的放生池,放生池的正前方是一個2~3米高,7~8米長的照壁牆,照壁牆的下面是一小片菜地,僧人們可以在這里種植些蔬菜。主殿的右下方還有一個半圓型的拱橋,拱橋相對比較高,而且這個「拱」的弧度比較大比較圓,從下面和側面看就像一輪圓月的大部分落在平靜的水面上面,讓人不能不浮想聯翩。拱橋下有一條從山頂流淌下來的小河,清澈的泉水從中台翠岩峰處的高山上流淌下來,不但給寺廟的僧眾提供了水源,也為寺廟增加了靈氣,同時也給來這個寺廟上香的香客門帶來了吉祥好運,我想這大概也是這個寺廟叫「吉祥寺」的一個原因吧!在拱橋的下面還有個大概3~4米高的水車,看上去很是壯觀別致和與眾不同的情趣,這些僧人在這樣一個地方修行真是一種福氣。
此時,我的腦海中自然地就涌現出了一首古詩—
「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 ,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 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 惟聞鍾磬音。」
雖然此時不是清晨,但是景同情似,感慨油然而生。
五:翻山越嶺返程路:
在寺廟里簡單地游覽了一番,准備啟程往回走了。這時時間已經是14點30分鍾多了,來這個地方參拜上香的人不多,在寺廟中看到好像有一輛轎車,但是沒有看到台懷鎮來的旅遊班車(大概是不會有很多人會專門來這樣一個偏僻的地方來,所以不會有什麼旅遊班車的。),寺廟中有為上香的散客准備的客房,房間比較干凈,價格也不貴才15元/床。但是考慮再三,我這次行程的時間比較緊,不能在此停留休息,雖然,經過了「長途跋涉」很是疲憊,而且左腿還很是疼痛,我仍然堅持要徒步返回台懷鎮,這是一個艱難選擇,因為我不知道返程的路途有多麼的「遙遠」和"艱辛",於是,我向一個正在給寺廟的牆壁彩繪的一個中年工人詢問起來,這位大哥對著我的地圖認真地告訴了我一條平時寺廟里的僧人們經常走的一條「山路」,也是返回台懷鎮最近的一條小路,據他說大概一個多小時就可以從吉祥寺到台懷鎮了。聽他介紹完並千恩萬謝過他之後,我再也無心觀賞寺廟的美景了,前程漫漫,何時才能返回住處對我來說是個未知數。
從吉祥寺出來走上了一條小路,在快要接近剛才下來的公路的時候,恰巧碰到了一位年輕的僧人,又像他打聽路,他告訴我走到對面的山樑凹處的石堆,然後順著山脊向左走有條他們常走的小路,順著小路再翻過一個山脊就可以看到山那面的一個寺廟(鳳林寺),從寺廟處再順著公路走就可以回到台懷鎮了。順著它的指引我很快就爬上山頂,看到了那個只有一米左右高的「石堆」,看來這個「石堆」是他們僧人日常做的指示性「路標」,回頭遙望吉祥寺,感謝那位大哥和路遇的年輕的僧人,繼續了我艱難的行程。
15點30分左右,順著他們指引的崎嶇的但很是清晰的「小路」,又爬上一座山脊,站在山脊上,終於看到了下面的寺廟群,以及蜿蜒的公路,看來返會鎮里不會太久了。從此處山脊到下面的「鳳林寺」的小路很是難走,多數的時候都是羊腸小路,有的地方根本沒有路,只能順坡而下,而且有的地方的坡度也比較陡。
中間的那條長長的往上去的公路不是往去往台懷鎮的,尖塔下面的往低處去的公路才是返回台懷鎮的公路。
正前方最遠處的最高的山頂就是東台了,此時天氣晴朗,東台似乎看起來離此處不是很遙遠,其實,隔著「千山萬水」呢。
16點30分左右,又經過一番艱辛的跋涉,終於從它的背部來到這座地圖上有著標記的寺院—風林禪寺,也離台懷鎮越來越近了。
風林禪寺的建築規模要比吉祥寺小了一半,但是它是這條山谷內規模最大的寺廟,和附近的幾個小的寺廟相比仍然要宏大雄偉許多,從山門的台階和石獅子就可以看出的氣勢。它也是建在山坳的最深處的一座寺廟,寺院里有座三層高的僧房正在建設中,10多間的寺廟、僧房等建築緊密地依山勢而建。
從鳳林禪寺正門的台階下來,有個「人間凈土」牌坊立於陡峭的台階上,順著這條小路再往下走約1KM就可以插上公路了,這樣走比從鳳林禪寺直接上公路可以節約2KM的路程,這是一個鳳林禪寺的一個僧人告訴我的。這里的環境也是十分幽靜的,這條山谷的深處少有人來,在從山脊下來的過程中,我只看到了在半山坡上有幾頭在吃草的牛兒,以及幾個在樹林中采蘑菇的年輕人。鳳林禪寺以及周圍的幾個寺廟建在這樣幽美而少有人打擾的環境中確實算的上人間凈土了,不過從附近的光禿禿的山坡上可以看出這里明顯遭受過人為的破壞,而且破壞的也是相當的嚴重了,這里的海波不是很高,大概也就在800~900米左右吧,山坡也不是很陡,樹木是完全能夠在這里正常生長的。過度的開發破壞以及採伐樹木是會讓「人間凈土」變成「人間壞土」的。「人間凈土」牌坊下我看到了小路旁幾朵美麗的野菊花仍然在盛開著。
17點10分多,這幽深的山谷中此時已經看不到太陽了,但是太陽的余暉仍然把水泥公路以及山谷照耀的很亮,有個信念在支撐著我向前向前,我「一瘸一拐」地緩慢地走在回台懷鎮的公路上,看不到一個人,也看不到炊煙,我打開身上的手機聽著MP3,偶爾我也哼上幾句,這樣孤寂感和腿上的疼痛感就減少了許多.........。18點多,我終於看到了裊裊的炊煙,以及路旁的幾戶人家,台懷鎮已經近在眼前了,我終於到家了。
回到台懷鎮, 吃過晚飯後簡單洗漱一下又開始了我出行每日必做的功課—寫旅行日記,雖然感覺很是疲憊,但是我堅持寫著,晚上九點多,聽到窗外響起了淅淅瀝瀝的下雨聲,晴朗了一天的五台山台懷鎮地區又開始下雨了,真是老天多變,氣候無常啊!
說明:北台和中台的海拔都很高,氣溫要比山下台懷鎮低不少,五台山的最佳旅遊時間是從「五一」到「十一」中間這幾個月。所以如果你是正好趕上「五一」或者「十一」期間去北台中台旅遊,那麼一定要注意天氣的變化,多聽當地人指教,畢竟安全是第一位的。況且「五一」「十一」時節北台和中台很可能會下大雪,上面的風也會很大,估計趕上那樣的天氣你也不會有心情看什麼風景了。
後記:此次北台中台之行對於我來說是十分幸運的,20xx年的x月x日,我將牢記這一天,可以說在五台山這樣的氣候瞬息萬變的「高山區」,能趕上一個如此晴朗的日子是非常難得的,看來我此行真是十分的幸運,也許我的佛緣還真不小。如果你有機會來五台山,那麼北台中台是一定要去看的,如果你的體能和條件允許的話,你不妨也走走我走的路線,有幸你就會看到其他遊客絕不會看到的「高原風情」,你會有許多的心靈感悟,離開導游吧,獨自或者約一兩個旅伴同行,說不定你也會碰到那匹「黑馬」,還有那成群的綿羊。
④ 十一國慶山西免費景點
1、白雲源寺
白雲寺俗稱南十方院,此寺的韋馱雙手合十,橫寶杵於兩腕上,顯然是接待寺,所謂接待寺,是招待十方遊方僧,故此寺又名「十方寺院」,簡稱「十方院」。由於此寺位於城南,又稱「南十方院」。與城北有「北十方院」之稱的千壽寺相對應。
2、二龍山
二龍山高百餘米,景色秀麗,山上鮮花遍開,有益足道、愛心林、怡人台、龍山飛瀑、愛心台、長廊、大型草畫等景點,為中北大學勤工助學學生修建而成。各景點分布錯落有致,山腳下有一石碑,上書「龍園」,每逢周末和節假日,前去遊玩的遊客絡繹不絕。
3、得勝古堡
得勝古堡,是一個鮮活於歷史,遺落在現代的古堡。同是明長城,這里也許無法媲美北京八達嶺長城的雄偉,但這里蒼涼古樸,卻更能讓人感覺到歷史滄桑的氛圍。午後陽光下堡內的居民悠閑自在的曬著太陽,一派和平安逸的景象。
4、北固山
鳳凰古城又名鳳凰城,距今已有530多年的歷史。相傳選址修築城垣時,在北固山頂落下一隻美麗的鳳凰,欲作蓄勢待飛之勢。人們視為吉祥之兆,故稱之為凰城。而平魯區北固山景區就位於這美麗的鳳凰城。
5、山西博物院
山西博物院造型「如斗似鼎」,四翼舒展,象徵豐收吉祥;保藏了社會徵集、捐贈和出土文物共計10餘萬件。
⑤ 2015年十月一日國慶山西省哪些旅遊景點免費門票
太原市:晉祠、中國煤炭博物館、太原動物園、太原碑林公園
大同市:雲岡石窟、恆山懸空寺、晉華宮井下游
朔州市:應縣木塔
忻州市:五台山、河邊民俗館、代縣雁門關
陽泉市:關王廟景區、冠山森林公園、小河古村評梅景區
晉中市:平遙古城、雙林寺、鎮國寺、王家大院、喬家大院、壽陽縣祁寯藻故里
呂梁市:汾酒文化景區、卦山、玄中寺
長治市:太行山大峽谷風景旅遊區、武鄉八路軍文化園景區、沁源靈空山風景名勝區、平順太行水鄉風景區(紅石坪)
晉城市:王莽嶺、蟒河、珏山、丹朱嶺工業旅遊景區
臨汾市:堯廟、華門、壺口瀑布、古縣牡丹文化旅遊區、姑射山、明代監獄
運城市:解州關帝廟、芮城永樂宮、永濟普救寺、舜帝陵、李家大院、五老峰、鸛雀樓、大禹渡景區、永濟市蒲津渡遺址博物館、新絳龍興寺、新絳絳守居園池
35家非國家A級景區
太原市:中華傅山園
大同市:善化寺、華嚴寺
忻州市:鳳凰山生態旅遊度假景區
陽泉市:銀圓山莊
晉中市:烏金山、榆次後溝、明樂庄園、豐潤澤科技示範區、祁縣渠家大院、祁縣九溝風景區、石膏山、壽陽方山、壽陽五峰山、合山懿濟聖母文化旅遊風景區、太行龍口、昔陽石馬、昔陽瓮山、左權龍泉國家森林公園
長治市:平順天脊山、沁源菩提寺風景名勝區、長治郊區二賢庄、長子法興寺
晉城市:九女湖、鳳凰歡樂谷、黃圍山、沁水歷山、柳氏民居、高平長平古戰場大糧山景區、高平羊頭山炎帝文化風景名勝區
臨汾市:雲丘山
運城市:司馬光溫公祠、夏縣堆雲洞、夏縣瑤台山、鹽湖區九龍山景區
⑥ 從太原出發自駕三日游,國慶節出發
自駕游關鍵是要選好路線,路線的選擇至關重要。同時要安排好游覽節奏,不快不慢比較好回,關鍵是要快答樂和輕松。最後要做好安全措施。車輛要檢測好,急救設備要准備好。
網路地圖集齊了全國多個地圖以及駕車數據,而且還有很多種線路可以選擇,可以有多種選擇,還能雲端收藏地點,方便隨時查看呢,最關鍵的是網路地圖能完美支持離線地圖,還可以節省百分之八十的流量。
⑦ 山西境內及周邊都有什麼旅遊景點想在國慶放假旅遊3-4天。
外地人來山西旅遊,推薦幾條散拼的線路就都包括了
五台山二日游、五台山大同二回日游(含五台山、答雲岡石窟、懸空寺)
平遙古城喬家大院一日游(含平遙古城、喬家大院)
壺口瀑布、洪洞大槐樹二日游(含壺口瀑布、洪洞大槐樹、堯廟、王家大院)
晉祠半日游(含晉祠),綿山一日游(含綿山)
基本上山西有代表性的就這幾條線路,也足夠玩幾天了
具體的可以上山西本地的旅遊門戶網查看。 山西旅遊熱線等
⑧ 國慶期間從太原市出發想玩4.5 天,自駕游去哪好呢
國慶人多,最好提前1天出行。在太原市,你可以去內蒙古,這個時間是體驗大草原的好時機:鄂爾多斯,七星湖景區,沙漠、湖泊,草原融合等等;你可以去大自駕網上看看,那上面收錄了國內大部分自駕游線路,應該能解決你的問題。還有國慶人多,預訂什麼的都很麻煩,跟一個團,瑣碎的事情就交給他們去弄,這樣會好一些。祝你有一個好的國慶假期。
⑨ 高分求國慶節山西運城到西安,西安周邊自駕游四天三晚旅行攻略。要求景點包含陝西博物館,兵馬俑,曲江海
先到渭南住宿便宜,早點起去兵馬俑,然後去大雁塔,博物館,曲江池,再去咸陽住宿,起來上高速去法門寺,回來想去乾陵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