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城鄉旅遊 » 紅花大溪鄉村旅遊

紅花大溪鄉村旅遊

發布時間: 2020-12-23 12:08:07

❶ 請問從宜昌市區怎麼去宜都大溪水庫 乘車去 給條路線 謝謝 沒有私家車

坐公交車到宜昌大橋下車,走過橋後,在橋這邊坐紅花到宜都的車,在紅花轉盤下車,下內車容後在那坐紅花到長陽的車在大溪那下車就行了,有點麻煩哦!還有一個辦法那就是直接在宜昌客運站坐宜昌到長陽的車在大溪下車就行了!

❷ 紅花套鎮的行政區劃

現轄9村1社區:
周家河村
吳家崗村
紅花套村
楊家畈村
漁洋溪村
窯坡堖村
南橋村
鄢家沱村
大溪村
紅花套社區

❸ 新疆雲光紅花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怎麼樣

新疆雲光紅花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是2010-04-18注冊成立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內織,注冊地址位於新疆伊容犁州察布查爾縣海努克鄉。

新疆雲光紅花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3654022552441234J,企業法人譚雲光,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新疆雲光紅花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經營范圍是:種植,紅花新品種研發、引進、加工、包裝、銷售;為成員提供所需的農業生產資料;組織收購、銷售成員生產的農產品,中葯材新品種引進、種植、技術推廣;土地流轉,農機服務,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資源開發經營。

通過愛企查查看新疆雲光紅花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更多信息和資訊。

❹ 「大溪文化」發掘的主要遺址有哪些

約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郭沫若取名為「大溪文化」。迄今發掘的主要遺址還有:湖北宜都紅花套回遺址、枝江關答廟遺址、江陵毛家山遺跡、松滋桂花樹遺跡、公安王家崗遺跡、湖南澧縣三元宮遺跡和丁家崗遺跡、安鄉湯家崗遺跡和劃城崗遺跡等10多處。

❺ 大溪文化的民俗文化

共發現 300餘座大溪文化的墓葬。其中大溪墓地的最多,人骨保存較好。該墓地死者版頭向普遍朝南,除個權別為成年女性和兒童的合葬墓外,絕大多數實行單人葬。葬式一類為直肢葬,數量佔半數以上,以 仰身直肢為主。另一類為屈肢葬,其中多數是仰身屈肢, 以雙腳壓在髖骨下的仰身跪屈葬和下肢向上□曲的仰身蹲屈葬最為特殊。下肢彎屈程度很大的屈肢葬,當是將 死者捆綁後埋葬的。絕大多數墓有隨葬品,最多的30餘件。女性墓一般較男性墓富。有的石鐲、象牙鐲等飾物,出土時還佩戴在死者臂骨上。在幾座墓里發現整條魚骨和龜甲,有的把魚擺放在死者身上,或是置於口邊, 也有的是兩條大魚分別墊壓在兩臂之下。以魚隨葬的現象,在中國新石器文化中尚屬少見。另外還有以狗作為犧牲的。大溪墓地兒童與成人的葬制基本相同,但在紅花套和關廟山則是瓮棺葬。

❻ 鄉村旅遊規劃設計的要點有哪些

鄉村旅遊自興起後便以雨後春筍般的態勢迅速發展,很多旅遊規劃公司把鄉村旅遊規劃設計作為主營業務,可見其發展勢頭之猛。做好鄉村旅遊規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銘智旅遊認為要把握好4個要點:

1.營造生態和諧的宜居環境

環境污染、嘈雜擁擠的生活環境讓生活在大城市的人們對生態靜謐的鄉村充滿無限嚮往。鄉村旅遊規劃應根據消費者的需求,為旅遊者營造一個天藍藍、白雲飄、紅花綠樹相掩映、蟲鳥歡歌笑語、小河呼啦啦歡快流的生態和諧的宜居環境。

2.設計內涵豐富的游樂項目

優美和諧的生態宜居環境只是吸引遊客的引子,遊客來了玩什麼,怎麼留住客人,這就要說到游樂項目了。鄉村旅遊項目應該展現鄉村的特性,要安全生態、參與度高並融入鄉村文化,方便操作又樂趣無窮。

3.彰顯鄉村原汁原味的文化

我國有著悠久燦爛的農耕文明,廣大農村地區有著豐富多彩的鄉村文化。鄉村旅遊規劃應深入挖掘鄉村原汁原味的文化,再通過主題、景觀、建築、菜品、景點項目命名等彰顯鄉村文化。

4.完善鄉村基礎配套設施

很多生態良好、環境優美、文化深厚的鄉村地區之所以不適合進行旅遊開發,主要原因在於交通閉塞、基礎設施落後。現代快節奏的生活和巨大的生活壓力,使得人們在跟時間賽跑,出遊更加追求便捷舒適性。因此,完善鄉村基礎配套設施,對於吸引遊客、提高遊客滿意度十分重要。

❼ 從大溪遺址可以發現哪些信息

大溪文化的陶器以紅陶為主,外表普遍塗有紅衣,有些因扣燒而外表為紅色,器內為灰色和黑色。盛行圓形、長方形和新月形等戳印紋,一般成組印在圈足部位。其中有少量彩陶,多為紅陶黑彩,常見的是繩索紋、橫人字形紋、條帶紋和漩渦紋。主要器形有釜、斜沿罐、小口直領罐、壺、缽、豆、簋、圈足盤、圈足碗、筒形瓶、曲腹杯、器座、器蓋等。以白陶和薄胎彩陶最為突出,代表了較高的工藝水平。在白陶圈足盤上,通體飾有類似淺浮雕的印紋,圖案復雜精細。薄胎細泥橙黃色的彩陶單耳杯和圈足碗,繪以棕紅色的多種紋樣,顯得精美別致。石器中兩側磨刃對稱的圭形石鑿頗具特色。有很少穿孔石鏟和斜雙肩石錛。偶見的巨型石斧。同時,有相當數量的石鋤和橢圓形石片切割器等打制石器。另有大量的實心陶球和空心裹放泥粒的陶響球。大溪文化流行紅燒土房屋並較多使用竹材建房。葬式復雜多樣,跪屈式、蹲屈式的仰身屈肢葬是該文化的特殊葬俗。

大溪文化居民以稻作農業為主。在房屋建築遺跡的紅燒土塊中,經常發現稻草、稻殼印痕。紅花套遺址的稻殼印痕經鑒定為粳稻。大溪文化居民除飼養豬、狗外,雞、牛、羊可能也已成為家禽家畜。同時,漁獵、採集等輔助經濟仍佔一定比重。特別在大溪有些地段的文化層內,夾雜較多的魚骨渣和獸骨,包括魚、龜、鱉、蚌、螺等水生動物以及野豬、鹿、虎、豹、犀、象等的遺骸。在大溪文化遺址中,一直沒有發現成批的或數量較多的收割農作物的工具,為數甚少的石刀、蚌鐮顯然主要不是為了收割水稻使用的,而是用於採集活動。這種現象表明大溪氏族部落收割稻穀不是像黃河流域那樣用刀割粟、黍穗頭,也不是連桿割取,而是在田間帶莛薅拔,再捆紮成把晾曬。稻穀去殼加工,主要用杵和臼。在許多遺址中發現了舂米用的陶臼和一些直接利用形體合適的河卵石做成的石杵。大溪文化手工業主要是制陶業和石器製造業。長江中游氏族部落當時制陶業有其自身的創造。大溪文化遺址火膛上未見窯箅,在高出火膛處圍繞窯壁一周有平台,構成窯室。待燒制的陶器就擺放在平台上。這種陶窯使用的材料和構築形式,在中國新石器時代尚屬少見。大溪文化共有300餘座墓葬。其中大溪墓地最多,人骨保存較好。該墓地死者頭向普遍朝南,除個別為成年女性和兒童的合葬墓外,絕大多數實行單人葬。葬式一類為直肢葬,數量佔半數以上,以仰身直肢為主。絕大多數墓都有隨葬品,最多的有30餘件。其中,女性墓一般比男性墓隨葬品多。很多石鐲、象牙鐲等飾物,出土時還佩戴在死者的臂骨上。

❽ 關於大溪文化,描述錯誤的是

中國長江中游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因重慶市巫山縣大溪遺址而得名。其分布東起鄂中南,西至川東,南抵洞庭湖北岸,北達漢水中游沿岸,主要集中在長江中游西段的兩岸地區。據放射性碳素斷代並經校正的年代, 約為公元前4400~前3300年。大溪文化的發現,揭示了 長江中游的一種以紅陶為主並含彩陶的地區性文化遺存。
距今約五六千年的大溪文化遺址, 大溪文化出土陶器屬母系氏族晚期至父系氏族萌芽的時期,是5000年中華文明史的象徵之一。位於三峽庫區巫山縣境內的遺址,是中國大溪文化最早的發現地,也是大溪文化的命名地。
大溪文化初步可分為兩個地區類型。 長江沿岸的鄂西川東地區,如大溪、紅花套、關廟山等 地的遺存,可稱為大溪類型。長期多夾炭陶,夾砂陶比 例始終很小,白陶也很少。圈足盤、陶簋多見,典型器 有彩陶筒形瓶。圈足上盛行各種成組的戳印紋。
大溪文化以大溪類型為例,可歸納為3期。早期:夾炭紅陶最多,戳印紋簡單、細小,彩陶極少,以折肩圈足 罐、三足盤、鼓形器座等為代表。中期:戳印紋發達,彩 陶興盛,常見內折沿圈足盤、簋、高把豆、折腹盆、曲 腹杯、筒形瓶等。晚期:泥質陶占絕對優勢,灰陶和黑 陶劇增,有細頸壺、折斂口圈足碗等。
折疊編輯本段考古發掘

❾ 大溪文化流行的紅燒土房屋有哪些特點

大溪文化流行紅燒土房屋並較多使用竹材建房。葬式復雜多樣,跪屈式回、蹲屈式的仰身屈肢葬是答該文化的特殊葬俗。大溪文化居民以稻作農業為主。在房屋建築遺跡的紅燒土塊中,經常發現稻草、稻殼印痕。紅花套遺址的稻殼印痕經鑒定為粳稻。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