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修學旅遊的地方
A. 中國有修學旅行嗎
中國沒有修學旅行。
修學旅行是日本小學、中學、高等教育的一環,它是文化教專育交流的旅屬遊行。修學旅行目的地有國家之間,也有地區之間。日本修學旅行源於1882年,那時老師組織學生們參觀東京、上野召開的"第二屆實業發展促進博覽會",這也成為了後來"高中學生與初中學生團體旅遊"活動的開端。而"修學旅行"一詞則在第二年長野師范學校(現信州大學)舉行的類似活動中被命名,這次活動備受關注,並於1887年(明治20年)4月20日發行的《大日本教育雜志54號》上發表,該詞彙從此被人們使用。
修學旅行以學習為目的,學生更容易從旅行中學到知識。日本的修學旅行因學習的內容不同被細分成若干類別,比如歷史學習,主要通過參觀歷史遺跡,學習歷史知識。這種旅行多去京都、奈良和東京等地,這些地方古跡多。還有體驗大自然的森林修學旅行和農業修學旅行等。
B. 蘇州修學旅遊有哪些
蘇州大學
C. 「修學旅遊」這個概念具體怎麼解釋
學生在假期的時候出門旅行(沒有父母的陪伴),在旅途中靠自己的能力和同伴之間的相互幫助處理各種問題,這本身就是是一種學習
D. 修學旅遊有哪例子
其實就是在旅遊的過程當中進行學習,或者說以學習某類東西為目的,進行的旅遊過程,跟游學的概念類似.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E. 關於英國修學旅行
貴了
我同學去了一個月才20000人民幣
F. 修學旅遊市場分析
一、出境旅遊者人數
1.出境旅遊人數發展趨勢
2000年日本出境人數為1781.9萬人,比上年增長.9%,增長146萬人,比1997年的1680萬人增加了100萬人,創造歷史最高紀錄。
日本自1964年取消對海外旅行的限制後,在1965年出現了第一次海外旅行高潮,達到了15.9萬人;1970年大型噴汽式飛機的使用使當年海外旅行人數達到 66.3萬人,比上年增長34.6%;1971年出現第二次海外旅行高潮,達96.1萬人,比上年增長44.9%;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機使當年的赴海外旅行人數比上年僅增長2%,結束了連續多年的高速增長勢頭,出境人數為 233.6萬人;之後進人平穩增長階段。到 1980年遇第二次石油危機,使當年出境遊人數比上年減少 3.2%,為 390.9萬人;1986年日元升值帶來了第三次海外旅行高潮,當年出境人數達551.6萬人,比上年增長 11.5%;次年又增長 23.8%,達682.9萬人;第三次旅行高潮因1991年的海灣戰爭而結束,當年出遊人數下降3.3%,為1063.4萬人;1994年關西機場投入使用,使當年出遊人數增長13.8%,為1357.9萬人;1995年日元匯率達歷史最高點,出遊人數為1529.8萬人,增長12.7%。
從上述情況可以看出,影響日本出遊人數的主要因素為經濟因素、安全因素和交通狀況。無論如何,持續或高速增長是日本出境游市場的總趨勢。
2.各縣的出遊人數及出遊比例
秋田縣、山形縣和新渴縣的出境遊人數在1999年均是負增長,在2000年實現了正增長。2000年各縣的出遊人數增幅為5%-16%,顯示出全國范圍的增長趨勢。大京都區(由琦玉、千葉、神奈川組成的首都圈)佔了最大的市場份額(39.2%),出遊人數為699萬人,市場份額略有下降。自1994年關西機場投人使用以來,關西地區(由京都、大阪、兵庫組成的京阪神)的出遊人數一直保持穩定增長,2000年達278萬人,佔全國的 15.6%。
2000年日本各都道府縣中出國旅遊漲幅超過全國平均數(8.9%)的有北海道、福島、群馬、石川、福井、山梨、長野、歧阜、靜岡、愛知、三重、滋賀、奈良、鳥取、岡山、山口、德島、香川、高知、福岡、熊本、大分、宮崎、鹿兒島、沖繩。
對出遊比例的分析顯示,2000年全國的出遊比例為14%,比上年增長1.1個百分點。對各縣數字的分析顯示,東京地區出遊比例最高,為25.4%;秋田縣最低,為4.2%。大東京都區的出遊比例為20.9%,關西地區的出遊比例為16.4%。結果顯示大都市地區出遊比例高,日本各地區出遊比例差距明顯。
3.各月出遊人數
2000年除1月外各月人數均比1999年有所增長。l月因千年病毒影響下降1.3%。以前遊客較少的月份 4月5月在月、10月、11月出遊人數有所增長,出遊高峰月份( 8月3月)峰值減緩。
4.各機場出境人數
機場離境的分析顯示,5l%的遊客,即908.8萬人從成田機場出境;26.l%的遊客,即464.7萬人從關西機場出境;近80%的遊客從上述兩個機場出境。名古屋機場出境172.8萬人;福岡機場出境94.l萬人;上述4個機場共出境1640.3萬人,佔92.l%。
所有4個機場出境人數均有增長,成田機場增長7.6%;關西機場增長9.9%。所有機場(高松機場除外)的正常國際航班均比1999年有增長。
5.出境旅遊者的目的地
對2000年出境旅遊市場的細分顯示,47.6%的遊客去了亞洲(比 1999年增加 2個百分點),31%去了北美洲和中美洲,去歐洲的佔13.3%,去大洋洲和南太平洋島嶼的佔7.l%。
去往亞洲的遊客人數增長了13.6%,去往歐洲和中北美洲的遊客人數分別比上年增長了8.6%和4.3%,轉變了前一年的下降趨勢;去往大洋洲和南太平洋島嶼的遊客與1999年基本持平。
連續兩年韓國都是日本遊客的第一目的地,2000年達247.2萬人,比上年增長13.2%;去往中國的遊客為220.2萬人,增長18.7%,取代美國大陸成為第二目的地;之後是美國大陸和夏威夷,增長率只有5.6%和1.7%。
去往亞洲的遊客繼續保持著高增長,中國香港增長17.7%,泰國增長13.2%,新加坡增長8.4%,中國台灣增長11.l%。
1997-2001年日本出境、來華及來京旅遊者人數
出境人數來華人數(人)來京人數(人)來華占出境%來京占來華%來京與上年相比%
1997 16803000 1581747 430439 9.4 27.2 0.22
1998 15806000 1572054 435156 9.9 27.7 1.10
1999 16358000 1855197 456451 11.3 24.6 4.89
2000 17819000 2201528 543319 12.4 24.7 19.03
2001 2385700 506662 21.2-6.75
二、海外旅行方式
1.市場組成與規模
據"海外旅行狀態調查"對2000年出境遊客的目的和性質的調查(答卷者按性別、年齡、就業狀態、婚姻狀態和其他標准分成12組),中年男性組所佔份額最大,為18%,其次為已婚男性和中年女性。2000年,60.4%的答卷者出行1次,26.1%的答卷者出行2次,平均1.7次,多次出遊率比上年有所增長。市場細分顯示,中年男子出遊次數最多,為2.3次;其次是已婚男子1.8次;單身男子和老年男子都是1.7次。6%的遊客是初次出行;16%是第二次或第三次旅行;16%是第四次或第五次旅行;20.4%是第六次至第九次旅行;40.2%是第十次或更多次;平均為第 12.2次。
2.旅遊目的地與市場
東亞地區如韓國是大眾趨向,但對中年男性市場顯示出不均衡性。中年女性和老年女性更趨向於歐洲,有很強的偏好性。單身男性和已婚男性去美國西海岸的比例較高;家庭主婦去澳大利亞、夏威夷、關島、塞班的比例較高。
來中國的遊客中,中年男性佔30.7%;老年男性佔15.l%;中年女性佔10.8%;老年女性。已婚男性、未婚男性均佔8.8%;未婚女性、女學生、男學生、職業婦女、家庭主婦分別只佔4.4%、2.8%、2%、1.6%和 1.2%。
去往歐洲和俄羅斯的以老年、中年和單身女性居多,家庭主婦、單身和已婚男性較少。家庭主婦和已婚男性喜歡海濱度假地,如夏威夷、關島和塞班。男學生去大洋洲的比例高。女學生、單身和已婚男性去美國大陸的多。
3.旅行目的
2000年主要的海外旅行以旅遊為目的,佔65.8%(含蜜月旅行);商務旅行佔11.5%;探親訪友佔6.l%。1997年以來以旅遊為目的的出行比例從70.4%開始下降,商務出行比例上升。70%的女性遊客(女學生除外)和老年男性遊客的出遊目的是旅遊;男女學生修學旅遊的比例超過15%;30%以上的已婚男性和中年男性是商務旅行。
近80%的到訪關島/塞班和夏威夷的目的是旅遊;訪問中國、東亞和東南亞的商務旅遊比例較高,赴中國商務旅遊的比例為30%。訪問美國大陸的目的是多樣化的,探親訪友的比例達13.8%。
4.旅行時間和住宿地的數量
海外旅行l-4天的佔22.3%;5-7天的佔35.9%;8-14天的佔33.6%。大部分出遊5-14天。盡管如此,4天以內的短途旅行年年增多。超過15天的長途旅行和最近流行的5-14天旅行呈下降趨勢。
5.在目的地的活動
以旅遊和度蜜月為目的的海外出行者在目的地的活動,購物佔58.5%;參觀自然景觀和景點佔58.1%;參觀文化和歷史古跡佔44.6%;之後是品嘗美食和參觀美術館和博物館。近年來,購物、參觀自然景觀和景點一直是海外旅行的主要活動,購物躍升為首位。赴韓國和亞洲國家旅行的增多導致了購物活動的增多。女學生、單身女性和家庭主婦的購物比例高。老年人組購物和品嘗美食的比例低,參觀自然景觀和景點、參觀歷史和文化古跡、參觀美術館和博物館等觀光活動占很高的比例。家庭主婦和已婚男性休閑比例高,佔40%。
赴中國、歐洲/俄羅斯遊客的80%是參觀歷史和文化古跡,參觀美術館和博物館的比例也較高。日本遊客在中國旅遊景感興趣的是文化遺產,主要以萬里長城和故宮為代表;其次是大自然饋贈的眾多自然遺產,山水風光、自然風景;各地有特色的美味佳餚,對於日本遊客來說尤其具有吸引力。此外,以筆墨紙硯為代表的旅遊紀念品、華麗的民族歌舞和各種戲劇為代表的娛樂,作為中國旅遊的魅力也是不可忽視的。據日本旅行業協會調查,近80%的旅華日本遊客集中到以北京、上海為代表的中國東部地區旅遊,其餘的約20%則以中西部地區為目的地,這其中又有80%到西安旅遊。來中國的遊客中,82.l%是歷史文化觀光;64.3%是自然風景觀光;44.6%是參觀美術館和博物館;33%是品嘗美食;31.3%是購物;觀看戲劇、表演、音樂會和電影的佔17.9%;休閑的佔5.4%;探親訪友和打高爾夫球的各佔3.6%。
6.旅行花費
2000年海外旅行人均花費30.9萬日元,比上年下降l.7萬日元。總花費中含參團費16.9萬日元(比上年下降8000日元);5萬日元當地旅行費用,含當地食宿、交通費(下降9000日元);7.5萬日元購物支出和 1.4萬日元雜費。 1997年以來參團費和當地旅行費用連續下降,購物支出從1999年的佔23.l%上升到24.4%。2000年赴中國的遊客參團費占總花費的63.2%;購物費佔26.4%;當地旅行費佔8%;其他費用佔2.5%。日本遊客在華購物最多的品種依次是茶葉/食品,占 18.6%;絲綢/服裝/棉毛織品占 14.2%;紀念品/手工藝品占 12.8%;中成葯/保健品佔10.7%;酒類/香煙佔9.7%;字畫/文房四寶佔7.4%。
7.目的地與重遊者
赴夏威夷和美國大陸的重遊率最高,分別為63.1%和59.8%;重遊3次或以上的佔40%。重遊率次高的是東亞、中國和歐洲/俄羅斯。調查問卷顯示,初次訪問中國的佔36.3%;來過兩次的佔11.2%;來過3次或以上的佔36.8%;未回答的佔15.7%。
三、旅行動機與旅行社的選擇
1.海外旅行動機
調查顯示,到海外旅遊25.9%的人是出於對目的地的嚮往;20.l%是出於家庭或朋友的邀請;19.4%擁有假期;15.7%經常旅行。出於對目的地嚮往的老年人最多,佔40%;其次是男學生、中年婦女和單身婦女,佔30%。擁有假期是單身女性、職業女性和單身男性的主要出遊動機;學生和中年婦女受家庭或朋友邀請的比例較高。不同的細分市場顯示出不同的出遊動機。
影響旅遊目的地選擇的最大因素是閱讀小冊子和受親友的推薦。傳媒影響也起了一定作用。來中國的旅遊者中33.9%是閱讀了小冊子;30.4%是親友推介或邀請;11.6%是通過看電視、報紙、文章或其他;1.8%是通過旅行社介紹;0.9%是定期旅行;15.2%是其他;6.3%沒有回答。
制約海外旅遊目的地選擇的第一要素是安全,第二位要素是衛生條件,第三位要素是對餐飲衛生、旅遊購物環境的放心,第四位是住宿飯店、客房情況,如衛生間、浴室、床單的衛生狀況,第五位是交通的效率和安全。
2.來中國旅遊的原因
日本旅華客源市場的蓬勃發展,是因為中日兩國之間有著深遠的歷史交往。日本社會在眾多領域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其中的精華部分在當今日本社會依舊得到了很好的繼承。目前,大部分日本訪華遊客是中老年客源層。這一客源層的特點是:對學習非常熱心。近年來,通過各種媒體渠道,日本接觸、了解中國詩歌、電影、音樂、戲劇等的機會大大增多。在這樣一個遊客對旅遊目的地有所認識,又非常嚮往的外圍環境完善以後,遊客好不容易來到目的地,對粗泛的解說是不會滿意的。滿足日本遊客的求知慾望,就要求導游員掌握較深的文化知識和日語能力。
3.選擇旅行社
通過旅行社預訂的佔44.l%;通過郵寄或電話預訂的佔21.9%,兩者合計為66%。通過網際網路預訂的只佔3.2%,上一年佔1.4%,有顯著增長。單身男性用因特同預訂的較高,佔7%。人們出遊願意選擇旅行社,大部分老年人的回答是"提供滿意的旅行"。海外旅行的主要方式是包價旅行,佔50.8%;其次是自助旅行,佔34%;團體旅行佔7.8%。與上年相比,自助旅行的下降了,包價和團體旅行的略有增多。女性選擇包價旅行的多,超過60%(不含女學生)。男性自助旅行的多,超過40%(不含老年男性)。中老年旅遊者選擇全包價旅行的多,老年人高達80%。女學生、青年單身女性和家庭主婦選擇自由行程的超過60%。赴中國旅行的包價旅行佔39.5%,自助旅行的佔36.8%;團體旅行的佔10.8%;其他佔9.4%。來中國的包價旅遊遊客中,87.5%採用全包價旅遊;9.8%採用自由行程;0.9%採用其他方式。
四、今後海外旅行傾向
1.海外旅行需求
調查顯示,希望赴海外旅行的人佔66.8%,比上年增長3.4%。明確在當年旅行的佔26.2%,比上年增長0.3%。被動旅行的(例如回答如有機會的)佔40.7%,增長3.8%。否定回答的(不是很想去和不想去的)佔24.5%,下降0.6%。單身女性、已婚男性和18-39歲的女性的80%有出遊興趣。女性出遊興趣較強,40.8%的單身女性和46.4%的已婚女性(18-39歲)有出遊興趣。單身男性的出遊興趣較低,持否定態度的佔19%。在40歲以上者中,男性、女性傾向相似,否定回答的佔30%,肯定回答的佔20%,被動需求的佔40%。
2.阻礙海外旅行的因素
37.5%的沒有出遊需求的人是考慮安全因素;考慮語言障礙的佔33.9%,下降了7個百分點。其他阻礙因素有不喜歡當地飲食、健康因素、不喜歡乘坐飛機、費用過高等。
3.旅遊目的地傾向
多項選擇調查顯示,自1995年以來澳大利亞(佔5l.4%)和夏威夷(佔50.8%)一直是主要的旅遊傾向。排在第3-6位的是加拿大、瑞士、義大利和法國。1996年以來這4個國家都是受歡迎地區,各占約40%,四者之間的順序有所變化。中國在1999年排在第16位,佔21.8%;2000年排在第17位,佔22.5%;2001年排在第15位,佔21.9%。
4.旅行方式傾向
對"旅遊次數"的重視超過了"行程長短"。傾向於較少的旅行伴侶,而不願隨大旅行團。講求住宿設施的質量與狀態,而不是僅僅滿足居住舒適。希望餐館豪華而不僅僅是在當地人吃飯的地方。上述一切反映出人們在追求高檔次的旅行。希望"旅行伴侶越少越好"和"方便的包價旅遊"的超過70%。18-39歲的已婚者只希望停留l-2地;男人傾向於旅行次數少而停留時間長;女性希望停留時間短而出行次數多。除單身男性外,80%的人希望包價旅行;單身男性的此一比例不到60%,他們更願意自己安排行程。18-39歲年齡組中,男人希望獲得"當地的體驗";女性希望"享受旅行伴侶"。40歲以上的已婚者中,情況剛好相反。
五、加強日本客源市場開發的對策
1.應重視青年女性遊客市場的開發
在2000年的 1782萬出境旅遊者中,男性為 953萬人,占 53.5%;女性為 829萬人,佔46.5%。男性年增9.5%,女性年增8.2%。就市場規模來講,占份額最大的仍是20-29歲的女性遊客,為265萬人。2001年l-11月日本來華旅遊者中,男性佔73.5%,女性佔26.5%。女性所佔比例明顯低於其占出境旅遊者總數的比例,具有市場開發的潛力。
2.重視回頭客
初次訪問中國的佔36.3%;來過兩次的佔11.2%;來過3次或以上的佔36.8%;未回答的佔15.7%。日本遊客尤其是中老年遊客很喜歡重遊。提高重遊率一是要注重產品的質量,樹立好的信譽;二是要不斷開發新產品,吸引回頭客。
3.開發以旅遊為目的的市場群體
近80%的到訪關島/塞班和夏威夷的目的是旅遊;訪問中國、東亞和東南亞的商務旅遊比例較高,赴中國商務旅遊的比例為30%。商務旅遊是比較穩定的客源市場,也是需求彈性較小的市場。以旅遊為目的的出行彈性最大,要加強這一層次的宣傳促銷。
4.針對日本各區域進行重點促銷
大東京都區(由琦玉、千葉、神奈川組成的首都圈)佔了最大的市場份額(39.2%),出遊人數為699萬人,市場份額略有下降。年出國人數為278.3萬人次,占總量的 15.6%。自 1994年關西機場投入使用以來,關西地區(由京都、大阪、兵庫組成的京皈神)的出遊人數一直保持穩定增長,2000年達278萬人,佔全國的15.6%。東京地區出遊比例最高,為25.4%;大東京都區的出遊比例為20.9%,關西地區的出遊比例為16.4%。所以,大都市地區應作為我們市場開發的重點地區。
5.擴大旅遊購物消費
以旅遊和度蜜月為目的的海外出行者購物佔58.5%。女學生、單身女性和家庭主婦的購物比例高。老年人組購物和品嘗美食的比例低。增加購物消費,一是要開發女性市場,二是要保證旅遊購物的信譽和服務。
6.增加旅遊活動的內容
中國遊客的80%是參觀歷史和文化古跡,參觀美術館和博物館的比例也較高。我們應增加遊客在京的活動內容並重點宣傳,如品嘗北京美食,欣賞京劇,來北京購買特色商品等。
7.開發修學、蜜月旅行
從出遊目的上看,海外修學旅行花費最高,為48.9萬元;其次是蜜月旅行,為46.5萬元。因修學旅行的停留時間較長,所以當地旅行花費和其他花費上漲。要加強相關旅遊產品的開發。
8.加強宣傳品製作
來中國的旅遊者中33.9%是閱讀了小冊子;30.4%是親友推介或邀請;11.6%是通過看電視、報紙、文章或其他;1.8%是通過旅行社介紹;0.9%是定期旅行。因此,注重宣傳冊的質量,選擇合適的媒體進行宣傳能起到好的效果。
9.做好對旅行社的工作
赴中國、歐洲/俄羅斯、中東/非洲的包價旅遊和團體旅遊所佔比例高,合全包價旅遊在內,比例超過80%。來中國的包價旅遊遊客中,87.5%採用全包價旅遊;9.8%採用自由行程;0.9%採用其他方式。所以旅行社仍掌握著來華的大部分客源,做好旅行社的工作意義重大。
10.增強旅遊產品的針對性
從今後的趨向看,"欣賞自然景觀"和"參觀歷史遺跡"是總的旅行目的。40歲以上的已婚者修學旅行的偏好較強,含參觀美術館和博物館。18- 39歲的已婚者休閑旅遊的較多。單身男女更希望接觸新的文化,與當地人交流和接觸。女性購物需求較強。我們應根據不同的客源市場需求,開發出不同的產品。
G. 修學旅行說的啥
修學旅行是日本小學、中學、高等教育的一環,它是文化教育交流的旅遊行。修學旅行目的地有國家之間,也有地區之間。
日本學校的課外活動非常豐富多彩,稱為「部活動」,其中又以體育類的「部活動」為多,主要開展的項目有田徑、棒球、排球、足球、網球、游泳、弓道、劍道等項目。上學期間,學生每天下午3時之後基本上都會參加自己的「社團活動」。 而到了放假的時候,初高中一二年級的學生們還會繼續參加「社團活動」。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一般會從5月開始主要集中精力為考高中和大學做准備。
除了「部活動」以外,日本學生在假期還喜歡去修學旅行。修學旅行以學習為目的,學生更容易從旅行中學到知識。日本的修學旅行因學習的內容不同被細分成若干類別。比如歷史學習,主要通過參觀歷史遺跡,學習歷史知識。這種旅行多去京都、奈良和東京等地,這些地方古跡多。還有體驗大自然的森林修學旅行和農業修學旅行等。
另外,日本每年約有近200個學校、約4萬名學生到中國修學旅行。
H. 什麼是修學游
修學游,是指由學校或者學生組織地、有計劃地出遊修學旅遊活動。此種旅專游活動不僅讓學屬生學玩兩不誤,而且讓教育和旅遊兩個產業和市場也相得益彰。時至今日,在發達國家,學生有組織、有計劃地出遊的修學旅遊十分盛行,並被認為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日本規定,小學到大學都必須完成在本國或國外的修學旅行。德國巴伐利亞州政府明確將修學旅行及其載體青年旅舍寫入了當地的教育法,對修學旅行的課程、方式、時間等都作了明確規定。
I. 修學旅遊的簡介
孔子以周遊列國著稱,他曾率領學生在艱難困頓中遍踏山川都邑,廣求知識,豐富閱歷,考察政風民情,宣傳禮樂文化長達14年之久,堪稱世界修學旅遊的先師和典範。中國歷代王朝接待來自歐洲、日本、琉球、俄羅斯、高麗、交趾等國人員來華修學旅遊。盛唐時期,來華修學旅遊盛極一時,日本留學生阿倍仲麻呂19歲在長安太學學習,後中進士第,歷任司經局校書、左拾遺、左補闕、秘書監兼衛尉卿,玄宗喜其才賜名晁衡[1],在華修學、旅遊共53年,著有《古今集》傳世;唐玄奘西天修學旅遊取佛經也流芳千古;此後的馬可·波羅在元朝任職、游學17年,寫下著名的《馬可·波羅游記》;清雍正六年(1728)還在國子監中設俄羅斯專館;陶行知也倡導修學旅行,並積極推動「新安小學長途修學旅行團」作全國性旅行,一路修學,一路放映抗日救亡電影,賣進步書報、演講、勞軍,成為當時聞名國內外的「新旅」,他和田漢共同作詞的「新安旅遊團團歌」成為30年代的著名歌曲[2]。
古希臘、古羅馬是歐洲文明的發祥地,古代西方哲人、科學家、社會學家的求知修學旅遊最早在此興起。畢達哥拉斯、阿基米德、亞里士多德等等聖賢都是在周遊列國的交流、考察、講學中形成著作和學術思想的。歐洲修學旅遊的高潮興起於17世紀的「大游學」(grand tour)運動,起初是英國、德國的貴族子弟到法國和義大利求學的「漫遊式修學旅遊」,正如亞當·斯密所說,「在英國,年輕人一到中學畢業,不等投考大學便被送往外國旅行,這已成為日漸濃厚的社會風氣。人們普遍認為,我們的年輕人完成旅行歸來之後會有很大的長進」。游學者一邊游歷名山大川、古城遺址、文化古跡,一邊學習語言、文化、社交藝術、禮節禮儀等,游學人群逐漸擴大到了成年人,並且成為知識階層和社會上層的一種生活方式[3]。至今,在英國仍然流行高中畢業後讓學生們休學一段時間,開展旅遊等社會活動的做法。 但是「修學旅遊」一詞卻源於日本,日本自明治維新開始鼓勵修學旅行,它在教學大綱中規定,小學生每年要在本市做一次為期數天的社會學習,初中生每年要在全國做一次為期數天的社會學習,高中生每年則要在世界范圍做一次為期數天的社會學習,謂之「修學旅行」,1998年海外修學旅遊學生達1 5萬人。如今,學生有組織和有計劃的修學旅遊,成為發達國家素質教育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據總部設在丹麥哥本哈根的國際學生旅遊聯合會統計,90年代初, 該會每年就售出專門針對青少年學生的旅遊優惠卡1 5 0多萬張[4];德國巴伐利亞州政府明確將修學旅行及其載體——青年旅舍寫入了當地的教育法,對修學旅行的課程、方式、時間等都作了明確規定。
2.我國修學旅遊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後,我國與世界各國的文化交往日益增加,作為一項有特色和有意義的專項旅遊項目,修學旅遊呈現出進出兩旺的勢頭。本文以入境、出境和國內修學旅遊三個大類分別介紹其現狀:
(1)入境修學旅遊。成為我國目前最具活力和潛力的黃金旅遊市場之一。1)從資源的角度看,我國歷史文化資源豐富的地區集中在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其中以陝西、山東、河南、江蘇、北京、上海等地為主;2)從產品開發的角度看,修學旅遊品種多種多樣,如蘇州設計出具有地方特色、代表中國文化精髓的系列旅遊產品:以寒山寺等為載體的宗教專題旅遊,以吳門書畫為載體的書法繪畫吳文化系列游,以古典園林為載體的世界園林遺產游,以評彈崑曲為載體的傳統戲曲游,以蘇綉、絲綢為特色的工藝美術實踐游,以蘇州特色餐飲為賣點的姑蘇美食游,以大中小學校和特色教育機構為載體的古今修學旅遊等。此外各地還有諸如胡同游、書法旅遊、佛學旅遊、著名學府游、學者故里游等品種;3)從市場和客戶的角度看:這些地區的修學旅遊顧客以海外為主,海外修學者來自世界各地,地區以歐美、日韓為主;有組織的大規模的跨地域國內修學旅遊尚未進入發展階段;4)從各地重視程度和做法上看,以北京和上海為先導,1993 年北京市就專門成立了「接待日本青少年修學旅行委員會」, 2003年上海成立了「修學旅遊中心」,還編寫出版了《修學旅遊手冊》,邀請了120多位海外的中小學校長參加修學旅遊活動開幕式,最近又提出聯合江浙皖等地區打造華東修學旅遊黃金線路;5)從發展趨勢看,修學旅遊發達的地區已經走出開發的初級階段,從無序到有序,開始有意識的培養修學旅遊品牌,各地正在努力打造修學旅遊核心產品和塑造修學旅遊品牌,如蘇州精心打造開發「活態修學」游,並將之看成是融入國際的契機,曲阜正在構建以孔子故里為歷史背景、山東相關城市修學資源為補充的大文化、大修學旅遊的產業格局,通過舉辦「孔子修學旅遊節」等方式,挖掘並充分展示曲阜豐富的人文內涵,創新文化體驗旅遊產品,提升孔子旅遊文化品格,打造中國修學旅遊第一品牌,曲阜市旅遊局副局長劉續兵說[5]: 「從長遠看,我們就是要創造修學旅遊的『曲阜模式』,打造中國人文旅遊的第一品牌」。
(2)出境修學旅遊。是近年來我國修學旅遊市場的熱門產品和熱議話題。它以中小學生為主體,目的地以英國、美國等英語國家為主,到日本、韓國、新加坡的也不在少數,多由旅行社組織和留學中介機構,以學習英語會話、感受外國高等教育等內容為賣點,目的大多為學生將來出國留學做准備,這類游學活動的盈利目的性較強,因而活動本身的修學含量普遍不高,游多學少,而且費用較高,變成了貴族消費項目,難以大眾化普及,背離了修學旅遊的原本價值取向。
(3)國內修學旅遊。隨著我國教育模式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國內修學旅遊作為一種傳統而現代的素質教育手段被廣泛關注,正在逐漸興起和推廣。但是目前的修學旅遊一是缺乏政策支持,2008年廣東省率先把修學旅遊列為中小學必修課,寫進教學大綱,具體推動的實施措施尚在探討擬定中;二是修學旅遊項目缺乏規劃和設計,不論從理念層面的確立,具體項目的設計,還是實施規劃的方案,我們都應該從國家戰略層面、國民素質教育和國家人力資源開發的高度謀劃我國的國內修學旅遊;三是修學旅遊的廣度和深度,廣度指修學旅遊行為的空間跨度,我國現有的中小學修學旅遊項目基本以春遊、科普參觀、第二課堂興趣活動為主,跨市甚至跨省的修學旅遊少見報道;深度是指修學旅遊設計對修學者素質影響的深遠考慮,體現在各個層面和方面,就項目設計而言,應該擺脫單調、淺薄,流於形式的現狀,盡管近年開發了愛心扶貧游、動漫遊等多種新形式,但是我們還可以象國外那樣更直接的把政治、經濟、文化、職業體驗和導向等內容融合其中,深度的另一方面是指項目深入的參與性、深刻的體驗性以及深遠的持續性。
盡管修學旅遊自古有之,而且發展迅速、市場巨大;但是作為獨立的而且在一定意義上代表著某種未來趨勢的旅遊產品,在理論上的系統研究尚未成熟,其概念涵義、性質、特徵、分類、市場等問題有待於廣大旅遊實踐和理論工作者深入探討,形成理論體系。
J. 修學旅行是做什麼的
修學旅行,這東西我們國家也有了嗎???
只是頻頻在日本的動漫影視作品中才看到的說,再就是台劇中出現過「畢業旅行」。
讓我聯想起我們小時候的春遊。(十幾年前我讀小學的時候,每年都會有春遊。當然時間啊,規模啊,比不得的說。)
來自網路的檢索結果:
修學旅行(しゅうがくりょこう)是日本小學、中學、高等教育的一環,它是文化教育交流的旅遊形式。修學旅行目的地有國家之間,也有地區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