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遊升級問題研究
1. 鄉村旅遊,如何在文化和旅遊時代創新
鄉村旅遊想要得到全面升級,各方面都應該考慮到。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出以下幾點:首先是鄉村交通設施升級——生態綠道、內外通暢。
鄉村外部交通升級:好的路面硬化是首要問題,以此來保證道路的通暢和整潔;除此之外,還要完善警示避讓標識系統,綠化也是重要環節。註:材質一般為瀝青、水泥
鄉村內部交通升級:鄉村內部道路的升級打造可以結合「美麗鄉村」的建設,完善內部路網。要做到道路兩旁沒有違章建築和其他雜物的亂堆亂放,確保道路的暢通河整潔;此外,還要設置機動車系統(獨立的消防通道、觀光車專用道)和步行系統(自行車專用道、步行專用道)等,還可以提供代步租賃服務。註:可選擇與鄉村風格一致的水泥、鵝卵石、石板等材質。
鄉村環衛設施升級——數量充足、衛生方便
鄉村環衛設施數量缺乏是鄉村旅遊一直存在的問題。衛生間和垃圾桶「數量充足、衛生方便」是最基本要求,所以在鄉村旅遊建設過程中要配備數量充足的廁所、垃圾桶。這樣在旅遊旺季時也能滿足遊客的需求,讓景區給遊客一個好印象。
鄉村住宿設施升級——種類豐富,滿足需求
住宿是限制鄉村旅遊發展的因素,尤其在旅遊高峰期更是一床難求。住宿接待設施可以各種各樣,不必要千篇一律的農家樂。度假公寓、酒店、客棧、休閑農庄、鄉村會所、原生態民居、森林小木屋等都可以作為開發建設的模式,從而形成功能齊全,布局合理的鄉村旅遊住宿體系。
2. 從經濟生活角度為推動鄉村旅遊提檔升級提出合理化建議
鄉村旅遊目前是特色旅遊的一個大方向,但是還存在著各種詬病。因此要想提升鄉村旅專游就必須從根本上屬改善農村的基礎。
首先,要加大扶持力度,扶持一批有有特色的農村旅遊項目,並將其產業結構化,讓老百姓在產業結構化中得到實惠。
其次,要提升旅遊定位,通過改變單一旅遊形式,將旅遊中加入特色活動,比如當地風俗體驗,加入文化內涵。
再次,提高農民素質,在農村中設立便民條件,使得農民能夠有生活保障,並加大對農民創辦旅遊的相關扶持力度,提升農民的精神生活水平。
總之,要從經濟生活上使農村旅遊升級就必須加大相關政策投入,並給予資金支持。
3. 如何突破鄉村旅遊規劃同質化的尷尬
現在的鄉村旅遊產品亟需升級,建議從以下五個方面著手。
旅遊升級模式一:品質化的鄉村酒店模式
核心理念:一個鄉村就是一座「鄉村酒店」
以現代酒店經營管理理念,推動鄉村旅遊服務的規范化與標准化
鄉村旅遊升級模式二:個性化的文化民宿模式
核心理念:一個鄉村就是一個鄉土文化博物館,一個民宿講述一個鄉村歷史故事
鄉村旅遊升級模式三:高端化的度假鄉居模式
核心理念:一個鄉村就是一個野奢度假綜合體
閑置農宅的整體改造與度假化利用
鄉村旅遊升級模式四:趣味化的休閑聚落模式
核心理念:一個鄉村就是一個有趣的鄉土游樂場
以好玩、豐富、創意的鄉村活動為吸引力的特色休閑村落
鄉村旅遊升級模式五:產業化的主題庄園模式
核心理念:一個鄉村就是一座主題庄園一座主題庄園
提供一種高品質田園生活方式基於鄉村優勢農業產業之上的田園休閑度假綜合體
4. 鄉村旅遊中農家樂如何升級為精品民宿
近兩年,民宿,精品客棧得到了更多人的認可及推崇。成為旅行目的地的民宿越來越多,大家對民宿的熱愛也悠然升起。那鄉村旅遊中農家樂如何升級為精品民宿?可以這樣做!
![](http://www.tcdqly.com/images/loading.jpg)
小編說:以上內容編輯整理自築夢鄉村,作者方芳,轉載、引用請註明出處。
5. 《嚮往的生活》火了,中國鄉村旅遊如何順勢升級
鄉村生活旅遊化的實踐其實一直都在進行,我國鄉村旅遊的發展大致分為四代:第一代是「農家樂」鄉村旅遊,第二代是以民俗村、古鎮為代表的鄉村旅遊,第三代是鄉村度假,第四代將是鄉村生活,以提高人的生命質量為終極追求的形態和階段,這將是居住和旅遊一體,生活和工作無間的生命狀態。
前瞻產業研究院歸納認為,中國未來的鄉村旅遊發展方向有以下途徑:
一、品質化的鄉村酒店模式:一個鄉村就是一座「鄉村酒店」。以現代酒店經營管理理念,推動鄉村旅遊服務的規范化與標准化。
二、個性化的文化民宿模式:有歷史的鄉村,有文化的民宿。一個鄉村就是一個鄉土文化博物館,一個民宿講述一個鄉村歷史故事。
三、高端化的度假鄉居模式:一個鄉村就是一個度假綜合體。體現在閑置農宅的整體改造與度假化利用。
6. 大力促進貧困地區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提質升級採取的措施有哪些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入開展消費扶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指導意見》:
1、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改造提升貧困地區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道路、通村公路、景區景點連接線通行能力,提升交通通達性和遊客便利度。結合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休閑農業、鄉村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水平,對從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的貧困戶實施改廚、改廁、改客房、整理院落「三改一整」工程,優化消費環境。加大對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的用地傾斜。依託貧困地區自然生態、民俗文化、農耕文化等資源稟賦,扶持建設一批設施齊備、特色突出的美麗休閑鄉村(鎮)和鄉村旅遊精品景區等,滿足消費者多樣化需求。(農業農村部、文化和旅遊部、住房城鄉建設部、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交通運輸部等和各有關省級人民政府負責)
2、提升服務能力。依託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中央單位定點扶貧等機制,動員相關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等方式,幫助貧困地區培訓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人才,提供營銷、服務、管理指導。支持貧困人口參加相關專業技能和業務培訓,提升服務規范化和標准化水平。鼓勵貧困地區組建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協會、產業及區域品牌聯盟等組織,形成經營主體自我管理、自我監督、自我服務的管理服務體系。(農業農村部、文化和旅遊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市場監管總局、扶貧辦、發展改革委等和各有關省級人民政府負責)
3、做好規劃設計。加強對貧困地區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資源調查,深入挖掘貧困地區自然生態、歷史文化、地域特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傳統農耕文化等資源,因地制宜明確重點發展方向和區域。動員旅遊規劃設計單位開展扶貧公益行動,為貧困地區編制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規劃,鼓勵旅遊院校和旅遊企業為貧困地區提供旅遊線路設計、產品開發、品牌宣傳等指導。(農業農村部、文化和旅遊部等和各有關省級人民政府負責)
4、加強宣傳推介。支持貧困地區組織開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相關主題活動。組織各類媒體安排版面時段,運用新媒體平台,分時分類免費向社會推介貧困地區精品景點線路。大力發展「鄉村旅遊+互聯網」模式,依託電商企業等載體,開展多種形式的旅遊扶貧公益宣傳,集中推介一批貧困地區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精品目的地。(農業農村部、文化和旅遊部、中央宣傳部、廣電總局、商務部等和各有關省級人民政府負責)
7. 吐魯番旅遊怎樣才能轉型升級
在新型城鎮化的背景下,鄉村旅遊如何加快轉型升級?12月22日,正值冬至時節,來自全國各地的旅遊業內數名專家圍繞「村莊里的中國旅遊」,把盞對談,分析鄉村旅遊發展趨勢,點評業內新動態,把脈鄉村旅遊發展方向。
鄉村旅遊不再是一個景點,
而是一種生活方式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現代詩人餘光中的這首《鄉愁》,勾起了多少人對故鄉的懷舊感和歸屬感。如今,在城鎮化率日漸增長的今天,人們更嚮往鄉村,走進鄉村、走進大自然的步履明顯加快。鄉村旅遊因此呼之欲出。
縱觀近年來全國的鄉村旅遊,不外乎古鎮(仿古鎮)、古村落、生態鄉村等幾種類別,涌現出很多像周庄、西塘等典範景點,但也難免魚目混珠。「鄉村旅遊不再是一個景點,而是一種生活方式。」攜程網助理總裁、中國古鎮網CEO丁德斌說,要想讓鄉村旅遊有一個理性的發展空間,首先要定好位。是主打生態還是休閑度假?是彰顯地方特色還是挖掘人文文化?千篇一律不會長遠,如何定位至關重要。他認為,一個鄉村都要有一個故事,有一個群體的夢。
江蘇省宜興市旅遊局局長王忠東介紹說,宜興鄉村旅遊的定位,一是在城鄉一體化的大進程中發展鄉村旅遊,二是在大5A風景區的構建過程中發展鄉村旅遊,通過整合資源,一方面利用龍頭景區帶動周邊農家樂,另一方面鄉村旅遊也能反哺景區。
臨沂市竹泉村在我國鄉村旅遊中是創新的典範之作,鄉村旅遊經濟模式已成為其旅遊的一張名片,城市的擁擠、忙碌、壓力與瑣碎,在竹泉村都不需顧及。竹泉村的成功之道,就在於它的准確定位,它不是在營造一個簡單的景點,而是在營造一種別樣的生活方式,一種每個人都有追求本原需求的生活方式。
有市場是硬道理,樹品牌是軟實力
民俗文化遺產旅遊是鄉村旅遊中的一個重要內容,中國民俗學會副理事長兼中國城鎮民俗專業委員會主任、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委員會委員陳勤建說,民俗文化遺產旅遊的開發要義,第一是如何鑒別提煉民俗遺產在當代可以被關注的文化要素。第二就是使其作品成為產品、商品,最終成為消費品。
毫無疑問,如今鄉村旅遊已經成為一種產品,產品的價值需要在市場中得以體現。在千軍萬馬中拔得頭籌,需要的是實力;在商場中贏得主動,靠的是品牌。鄉村旅遊的市場在哪裡?鄉村旅遊的品牌該如何打造?
陳勤建說,鄉村旅遊產品的開發,最好的方式,就是讓它在民眾生活中獲得新的活力。一方面,要注意回歸民眾生活的需求中去;另一方面,還得想方設法,努力營造適宜他們生存發展的文化環境,民眾對於日常生活的審美情趣。開發市場,打造品牌,創意很重要。創意過程要把民俗文化遺產中的文化因素,變成創新產品內在生命的脈搏,只有這樣才能走遠,擴大傳播。因此,創意成果產品化,產品市場化、品牌化,最終形成成熟消費品的產業鏈。
宜興鄉村旅遊的特色更是層次分明,點(農家樂、民宿),打造宜興特色餐飲和民宿;村,打造為主題鄉村休閑度假綜合體;區,構建未來國際鄉村旅遊度假區。他們追求的是個性張揚,深度挖掘各鎮、村自然與文化資源特色,一鎮一主題、一村一特色、一戶一小品。大市場,樹品牌,不是蠻干。丁德斌說,鄉村旅遊產業布局要因地制宜,旅遊產品應多元化,力求「一村一品」,在此基礎上,延長產業鏈,拓展空間鏈,鍛造價值鏈。
新形勢下,我市的鄉村旅遊之路該怎麼走?
近年來,在全國鄉村旅遊風生水起之時,我市也不甘落後,經過幾年的發展,鄉村旅遊漸行漸遠。尤其是「試水」鄉村旅遊專業合作社,正步入正軌。
當前,濟萊協作區建設快馬加鞭,這為我市的鄉村旅遊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首先,在定位上,我市完全可以進一步叫響「工作在濟南、生活在雪野」的品牌。我市靠近濟南,無疑濟南將會成為我市最大的鄉村旅遊市場。有數字統計,濟南市有680多萬人口,中心城區350萬,出遊率高達96%,去年雪野旅遊區接待遊客260萬人次,其中濟南遊客佔到40%以上。
我市還擁有得天獨厚的山水生態資源優勢,1000多個村莊特色鮮明,完全可以建成全域的大花園、大公園、大果園、大菜園。同時,還擁有齊長城、長勺之戰等多處歷史遺跡,鄉村旅遊內容豐富。
鄉村旅遊還是農民致富的一條很好的路子,「雪野圍爐」論壇上的很多故事都佐證了這一點。有山有水有資源,有濟萊協作區建設的強力推進,我市鄉村旅遊定大有可為。
8. 推動鄉村旅遊提質升級需注意的幾個問題
農業農村部印發通知,部署開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提質升級行動。通知著重強調,要推動鄉村旅遊業態升級、設施升級、服務升級、文化升級、管理升級,到2020年,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營業收入持續增長,力爭超萬億元,實現鄉村休閑旅遊高質量發展。
前瞻產業研究院指出,雖然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近年來熱度持續上升,但仍然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首先,業態還要升級,在清一色的休閑農業下要做更細致的劃分,同時可以舉辦與時俱進的旅遊活動,培育品牌,促進升級。
基礎設施的方面,首先是道路交通、停車、住宿等問題。現在民宿發展很快,但有些條件環境讓人住不了。其次是廁所革命的問題,公共衛生空間還不夠。第三是服務水平要升級。雖然農村是鄉土文化,但服務水平還是要符合景區的標准,這就體現出目前人才短缺的問題,所以還需要加大人才培養的力度。最後,目前整個行業缺乏標准,也缺乏強有力的行業協會組織,所以存在管理落後的問題,也會出現一些食品安全等事件。
9. 鄉村民宿如何助推鄉村旅遊市場升級
鄉村旅遊的快速發展,也讓鄉村民宿業如沐春風。不過,鄉村民宿多是在個人村民手中,存在民宿地域分布分散,質量參差不齊,經營狀況難控制,宣傳推廣難等問題,所以對於民宿經營者來說,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其可以往以下幾個方向發展。
1、鄉村民宿和民宿企業合作,借力造力。鄉村民宿作為新興的勢力,可以藉助品牌短租企業的實力,在民宿的非標准化與標准化運營上制定規范,利用民宿企業的用戶群來形成本民宿的粉絲群,藉助在線短租平台進行宣傳推廣,提高用戶認知度。
2、鄉村民宿邂逅現代科技,打造智能民宿。現在的民宿開始朝著科技化的方向發展,鄉村民宿除了應該和在線短租科技型網站合作以外,還應該在軟體、硬體上增加現代科技元素。
3、完善住宿為核心的服務,打造用戶精緻旅行體驗。鄉村民宿想要快速發展的核心是完善服務。在旅行中,住宿需求只是其中之一,遊客還有觀景、租車、預訂門票、餐飲等其他需求,這就對民宿經營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綜合來說,鄉村旅遊帶動了鄉村民宿的興起,而鄉村民宿更在經濟和精神兩大層面上造福當地人。因此,鄉村民宿經營者應該深度發展民宿經濟,支持有條件的古民居進行多元化開發,挖掘文化內涵,爭取政府和短租平台支持,打造規范化、特色化、規模化的鄉村民宿經濟。
10. 鄉村旅遊如何提質升級
盡管各地的鄉村來旅遊項目逐漸多源起來,同質化的問題也開始出現,往往一種模式獲得成功,各地開始爭相模仿,造成了創意缺乏、千村一面,對遊客的吸引力也會慢慢衰減。實際上,之所以越來越多遊客會選擇休閑鄉村旅遊,是因為新一代旅遊消費者喜歡追求新奇、差異化的旅遊體驗。在我國各地,鄉俗民風各不相同,這應該成為吸引消費者的優勢所在。因此,鄉村旅遊要走特色化發展的道路,打造精品線路和品牌,讓差異化、特色化的美麗鄉村贏得遊客的青睞。
前瞻產業研究院專家認為,在鄉村旅遊中,互動、娛樂、體驗式的項目非常重要,鄉村旅遊地應當設計更多參與性強的項目,增強農事體驗,從以民俗村、採摘園、觀光農業園、農家樂等為主的形式,向休閑、參與、康體、娛樂等更高層的體驗消費轉型。例如,有些地方除了傳統的農事採摘以外,會讓遊客參觀和親手嘗試當地釀酒和小吃製作的過程,從而更深入地了解當地的民俗特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