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城鄉旅遊 » 鄉村旅遊投資模式

鄉村旅遊投資模式

發布時間: 2020-12-20 13:05:20

鄉村旅遊模式有哪些

在新農村建設中,不是所有的鄉村都能夠發展旅遊,而是要具備一定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從各地的發展經驗來看,適合發展鄉村旅遊的有三類鄉村,一是緊靠中心城市,汽車車程在兩個小時之內的城郊鄉村;二是緊靠現有景區的鄉村;三是具有旅遊資源良好的古村落、農村風貌、高科技農業、生產活動、生活方式、民情風俗、宗教信仰及各種傳統節日為特色,以及果業、花卉等特色農業發展或自然、生態比較好的鄉村。銘智旅遊策劃總結中外鄉村旅遊模式,可以分為五種:
1、村落民居旅遊模式
村落民居旅遊模式是依託特色村寨或民居群落的村落民居建築為旅遊吸引物的旅遊發展模式。村落民居建築按發展特點分為古代與現代兩類,村落民居旅遊模式也相應分為古民居旅遊與新民居旅遊兩種。
2、民俗風情旅遊模式
民俗風情旅遊模式以鄉村的風土人情、民俗文化為旅遊吸引物的旅遊發展模式。民俗風情旅遊模式充分突出和展示鄉村的衣食住行、婚喪嫁娶、時令風俗、工藝游藝、體育競技、信仰崇拜等鄉土文化和民俗文化。
3、生態旅遊模式
鄉村生態旅遊模式以田園、草原、森林、漁港等生態環境和各種鄉村生產活動為旅遊吸引物的旅遊發展模式。鄉村生態旅遊模式以稻作的梯田、放牧的草原、狩獵的森林與揚帆的漁港為特色,把鄉村生態與鄉村生產生活結合起來,旅遊與休閑結合起來,開發梯田游、草原游、竹鄉游、花鄉游、漁鄉游、水鄉游、蕉鄉游、果鄉游等不同特色的鄉村生態旅遊。
4、現代農業旅遊模式
建設現代高新技術農業示範園區,發展現代農業旅遊是鄉村旅遊的未來趨向。山東棗庄市農業高新技術示範園區、沂南大地農業科技示範園和臨沂羅庄飛龍花卉,形成鄉村旅遊的現代農業科技游模式。主要做法是,引進國內外種植高新技術和品種,使園區內的果木、花卉、蔬菜等植物既有食用價值,又有觀賞價值。園內一般分為育苗區、栽培區、溫室區,果木、花卉特色種植區。
5、綜合旅遊模式
綜合旅遊模式是對鄉村旅遊資源進行多元開發的鄉村旅遊發展模式。隨著旅遊業多元趨勢的發展,旅遊者對鄉村旅遊的需求與選擇也趨向多元化,鄉村旅遊發展又呈現出休息娛樂、收獲品嘗、運動養生、觀光審美、學習體驗等五種旅遊類型趨向。旅遊模式是旅遊發展一定階段的產物,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旅遊消費觀念的變化,旅遊發展模式會隨之推進,旅遊資源、客源市場、消費觀念都將影響旅遊發展模式的設計,休閑度假、現代農村觀光、休學體驗等旅遊產品將受到更多的關注。

Ⅱ 按經營模式開發的農家生態旅遊可以分為哪些類型

(1)農旅結合模式。這一類鄉村旅遊經營模式以當地農戶為主體,自籌小額資金投資,自主經營,遊客主要在節假日短期逗留,或進行氣候型休閑旅遊。它屬於農戶家庭小而全的農業兼業型經濟,經營戶之間未形成明確分工和產業化發展的內在關聯,因而其旅遊產品的設施較為簡陋,衛生條件無人監管,難以達到高品位的文化旅遊檔次。從模式的框架設計上看。小農經濟的局限性限制其向規模化、產業化的方向發展。此模式主要適用於農村經濟不發達、鄉村旅遊資源優勢不明顯的城郊和農村地區(圖4-3)。

(2)CCTV模式(詳見後述)。

(3)以鄉村旅遊業為龍頭的「旅-農-工-貿」聯動發展模式。該模式主要是圍繞鄉村旅遊這個龍頭開展各項經濟建設。一是發展第三產業,解決旅遊者的「食、住、行、游、購、娛」六大問題。興建旅遊設施、商業設施、文化娛樂設施。二是發展第一產業,興建農副產品基地、農業觀光基地,帶動農業產業化的發展。三是發展第二產業,開發各種旅遊食品、飲料、紀念品等。對當地土特產進行深加工、精加工,力求上規模、上檔次。四是發揮旅遊的牽線搭橋作用,讓旅遊市場帶動信息、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市場,促進資金、技術和人才的引進,加速本地區農村經濟的發展。此模式主要適用於經濟基礎好、鄉村旅遊發展較成熟的農村地區。

(4)景區帶動模式。是以重點旅遊景區為核心,把旅遊景區的部分服務功能分離出來,吸引和指導旅遊景區周邊鄉村的農民參與旅遊接待和服務,從而帶動農民脫貧致富,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模式。該模式的主要特點:一是通過開發建設旅遊景區,帶動景區周邊鄉村的旅遊住宿、餐飲、購物及配套服務,拉動農副產品、土特產品的銷售,促進鄉村旅遊及社區經濟社會發展;二是減少了旅遊景區建設資金投入的壓力,迅速擴大和提升旅遊景區的接待服務功能,形成具有特色的旅遊配套設施和服務:三是帶動旅遊景區周邊農民就業和收入增加,促進貧困地區群眾脫貧致富,形成旅遊景區和社區經濟社會的互動發展。

(5)政府+公司+旅行社+農民旅遊協會模式。該模式是政府負責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公司負責商業運作;農民旅遊協會負責組織各類活動及服務,並協調公司與農民的利益;旅行社負責開拓市場,組織客源。貴州平壩縣天龍鎮屯堡村寨游就是這樣一種模式。

(6)產業依託型模式。該模式是以經濟基礎較好的鄉村為依託,立足當地規模化的農業產業優勢,以旅遊市場需求為導向,通過政府引導、企業為主、村民參與進行旅遊項目開發,積極發展鄉村旅遊產品,促進旅遊業的快速發展。如雲南紅河州蒙自縣依託十幾畝石榴、桃、李等果園,積極開發和發展果園旅遊,不僅促進了水果產品的生產、加工和銷售,而且帶動了農村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該模式的特點:一是依託和發揮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生產的比較優勢,大力發展特色鄉村旅遊,具有投資少、見效快的突出特點;二是既滿足了旅遊者觀光、休閑和鄉村體驗的多樣化旅遊需求。又促進了當地農副產品的生產、加工和就地銷售,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三是引導農民開展旅遊接待服務,既創造了新的就業崗位,又增加了農民收入,提高了農民的服務意識和綜合素質;四是帶動了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促進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和村容村貌的改善,形成了良好的旅遊環境和氛圍,促進了鄉村旅遊的發展。

(7)旅館型農家生態旅遊。旅館型農家生態游是指以景區景點、區位優勢為依託,以提供吃、住、游服務為主要經營手段和以價廉為主要經營策略的經營實體。

賓館型農家生態游是在景區景點優勢明顯但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旅遊接待能力不足的情況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滿足了城市中、低收入人群旅遊消費的需求,拉近了城市與農村的距離。賓館型農家生態游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依託性。旅遊景區景點一般遠離大、中城市,尤其是山區景點,風光優美,景色迷人。但由於交通、吃、住等條件跟不上旅遊發展的需求,於是一些具有一定經營頭腦的農戶便將自家庭院及寬敞住房加以裝修改造,開始接待遊客。顯然,這類農家生態游景點依託性很強。

二是價廉性。由於農家生態游大部分是由農民利用閑置的房屋和生產資料開展經營活動,部分農產品又是自家種植,相對而言具有「投資小、風險低」等優點,加上管理部門管理滯後,所以旅遊收費便宜,經營者成本較低。可見,其主要「賣點」就是「價廉」。

三是靈活性。旅館型農家生態游在經營過程中一般比較靈活。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價格比較靈活,彈性較大;二是經營方式比較靈活,即可以根據客流量的大小,遊客愛好,或偏重於餐飲,或偏重於住宿。在管理並不規范的情況下,這種經營的「靈活性」往往是導致惡性競爭的主要原因。

(8)餐飲型農家生態旅遊。餐飲型農家生態游是指以解決遊客就餐難為發展契機,以滿足遊客價廉、味美、舒適、隨意的消費需求為經營策略,以原汁原味的農家菜為主要經營特色的經營實體。可以這樣認為:餐飲型農家生態游是城市「社會飯店」伴隨城市居民的流動向農村延伸和拓展,也是農村特色菜在適應城市居民時尚消費習慣的過程中對城市餐飲業的沖擊和改造。目前,全國各地大、中城市的城鄉結合部均有不少屬於這一類型的農家生態游。相對而言,這種類型的農家樂具有交通便利、鄉土氣息濃厚、菜價低廉等特點(圖4-4)。

Ⅲ 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的設計模式

個體農庄
通過對自己經營的農牧果場進行改造和旅遊項目建設,使之成為一個完整意內義的旅遊景區(點),能完容成旅遊接待和服務工作。將手工藝、表演、服務、生產等形式加入到服務業中,形成以點帶面的開發設計。
主題農園
形成教育農園、市民農園、租賃農園等多種形態,承載農旅結合的農事參與、自然教育和DIY創意空間等功能。
企業庄園開發
承載企業董事會議、商務談判、員工獎勵度假和旅遊景觀房產等功能。
產業庄園發展
集生產、研發、銷售、交流、教育和旅遊為一體的現代化農庄,如薰衣草庄園等,產業庄園既要體現產業化生產特點,又要滿足服務性企業的需要。
當然除了以上模式外,還有以民俗村、農家樂、特色村寨及其群落、生態環境和科普教育等為基礎的鄉村旅遊開發設計形式,但無論哪種形式的開發設計,「鄉村性」是其靈魂,「可持續性」是其原則,既要遵循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發展的普遍規律和內在要求,又要依據區位特點、資源稟賦、歷史文化和現有基礎,合理開發,科學開發設計。

Ⅳ .怎樣實行「股份制」模式來開發鄉村旅遊

為了合理地開發旅遊資源,保護鄉村旅遊的生態環境,可以根據資源的產權將鄉村旅遊資源界定為國家產權、鄉村集體產權、村民小組產權和農戶個人產權4種產權主體。在開發鄉村旅遊時,可採取國家、集體和農戶個體合作,把旅遊資源、特殊技術、勞動量轉化成股本,收益按股分紅與按勞分紅相結合,進行股份合作制經營。企業通過公積金的積累完成擴大再生產和鄉村生態保護與恢復,以及相應旅遊設施的建設與維護。通過公益金的形式投入到鄉村的公益事業(如導游培訓、旅行社經營和鄉村旅遊管理),以及維持社區居民參與機制的運行等。同時通過股金分紅支付股東的股利分配。這樣,國家、集體和個人可在鄉村旅遊開發中按照自己的股份獲得相應的收益,實現社區參與的深層次轉變。通過「股份制」的鄉村旅遊開發,把社區居民的責(任)、權(利)、利(益)有機結合起來,引導居民自覺參與他們賴以生存的生態資源的保護,從而保證鄉村旅遊的良性發展。

Ⅳ 鄉村旅遊規劃模式有哪些

一、城鄉統籌規劃與鄉村旅遊規劃的聯系
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2007年初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貫徹十六大精神,按照城鄉統籌的思路對「三農」工作做出了戰略部署,城鄉統籌是加快改變城鄉二元結構體制的需要,是探索構建和諧社會體制的需要,也是探索鄉村旅遊規劃和發展模式的需要。
(一)城鄉一體化與城鄉總體規劃
黨的十六大提出在本世紀頭二十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其重點和難度是在農村,如果「三農」問題不能合理有效的解決,全面小康就不可能真正實現;統籌城鄉經濟發展、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業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任務。統籌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是一項大思路、大舉措,是解決城鄉發展問題的一個重大創新,它把城鄉一體化思想提高到一個新的理論高度,新的戰略地位。城鄉一體化的實質就是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們應該按著統籌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戰略思想去研究和解決我國的發展問題,把城市和鄉村結合為一體,聯系城市研究農村,聯系農村研究城市。
(二)鄉村可持續發展與鄉村發展規劃
鄉村發展規劃是鄉村可持續發展的實現過程和手段。在鄉村發展規劃的過程中,要考慮環境、生態和資源的相互協調性,考慮資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能力,不能盲目擴大鄉村的規模,也不能讓鄉村以城市為模板進行復制。規劃的重點是考慮如何有效節約用地,保護資源和生態環境;如何提高鄉村規劃設計水平,改變千鎮一面的狀態等,改變鄉村二元經濟結構的現狀,促進農業人口向非農人口轉變。鄉村發展規劃恰恰是鄉村可持續發展實現的途徑,鄉村可持續發展是鄉村發展規劃的目的和指導,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三)鄉村創新經濟學與鄉村旅遊規劃
鄉村可以根據本身特點挖掘本土文化特色,在繼承傳統文化的同時創造具有時代氣息的新文化,或根據鄉村建築風格塑造自己的產業發展模式。(鄉村旅遊規劃專家—成都銘智旅遊)如,江南鄉村小巧玲瓏的民居、北方鄉村厚實的四合院、華中鄉村封閉的天井和馬頭牆、西南鄉村的木樓竹樓、西北鄉村的窯洞等都直接和形象的烘托出鄉村的特色,鄉村規劃可以根據特有的資源和特色發展旅遊業,這是鄉村創新經濟學理論的應用和實踐。

Ⅵ 國內外鄉村旅遊發展主要有哪幾種模式

我國鄉村旅遊發展已進入快速發展的階段,一些鄉村旅遊起步早、發展較為成熟地區的經驗模式對於起步較晚的地區能夠起到示範作用。前瞻產業研究院總結,目前我國鄉村旅遊有6種發展模式。
(1)田園農業旅遊模式。以農村田園景觀、農業生產活動為旅遊吸引物,開發農鄉游、果鄉游、花鄉游、漁鄉游、水鄉游等不同特色的主題旅遊活動,滿足遊客體驗農業、回歸自然的心理需求。主要類型有:田園農業游、園林觀光游、農業科技游、務農體驗游等。
(2)民俗風情旅遊模式。以農村風土人情、民俗文化為旅遊吸引物,充分突出農耕文化、鄉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開發農耕展示、民間技藝、時令民俗、節慶活動、民間歌舞等旅遊活動,增加鄉村旅遊的文化內涵。主要類型有:農耕文化游、民俗文化游、鄉土文化游、民族文化游等。
(3)農家樂旅遊模式。即指農民利用自家庭院、自產農產品及周圍的田園風光、自然景點,以低廉的價格吸引遊客前來吃、住、玩、游、娛、購等旅遊活動。主要類型有:農業觀光農家樂、民俗文化農家樂、民居型農家樂、休閑娛樂農家樂、食宿接待農家樂和農事參與農家樂等。
(4)村落鄉鎮旅遊模式。以古村鎮宅院建築和新農村格局為旅遊吸引物,利用鄉土建築、民居庭院、街道格局、村莊綠化、工農企業來發展觀光旅遊、開發觀光旅遊。主要類型有:古民居和古宅院游、民族村寨游、古鎮建築游和新村風貌游等。
(5)休閑度假旅遊模式。依託自然優美的鄉野風景、舒適怡人的清新氣候、獨特的地熱溫泉、環保生態的綠色空間,結合周圍的田園景觀和民俗文化,興建一些休閑娛樂設施,為遊客提供休憩、度假、娛樂、餐飲、健身等服務。主要類型有:休閑度假村、休閑農庄和鄉村酒店等。
(6)科普及教育旅遊模式。利用農業觀光園、農業科技生態園、農業產品展覽館、農業博覽園或博物館,為遊客提供了解農業歷史、學習農業技術、增長農業知識的旅遊活動。如廣東高明藹雯教育農庄、沈陽市農業博覽園、山東壽光生態博覽園等。

Ⅶ 如何運作「公司+農戶」鄉村旅遊模式

漕泊鄉是攸縣酒埠江風景區的重要旅遊鄉鎮。近年來,該鄉在「旅遊興鄉」工作中,突出「鄉土旅遊」主題,開發鄉土觀光奇景,發展鄉土購物特產,建設鄉土居家新城,真正讓遊客「游有所處,購有所需,娛有所樂」,不虛鄉土之旅!開發鄉土觀光奇景漕泊是羅宵山脈的「懷中驕子」、酒埠江風景區的「掌上明珠」。酒埠江風景區緣何魅力四射?除了酒仙湖區的「水」,更有漕泊境內的「洞」。漕泊鄉是我省首批省級地質公園酒埠江地質公園的核心地質遺跡保護區,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貌景觀齊全,有奇特的溶洞、地下河、天坑、瀑布、溫泉,並與山水相依的柏市、巒山、蘭村、黃豐橋等旅遊鄉鎮,構成了天然的岩溶博物館,其中各種大型天然溶洞多達120餘個,形成國內最密集的溶洞群,已探明的大型溶洞有白龍洞、海棠洞、禹王洞、皮佳洞、鳳凰洞、青蛇洞等10多處。漕泊鄉「白龍洞景區」,由政府「搭台」,讓民資「唱戲」,形成了「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多元投入,企業經營」的鄉土旅遊景點綜合開發格局。白龍洞景區主要景點有白龍洞、獻花岩、海棠洞、三洞峽、峽山書院、金仙觀、佛教勝地石濤寺、洪秀全紀念館、紅色革命勝地東沖兵工廠等。由長江實業公司投資開發的白龍洞,以奇、險、全、美著稱。洞內鍾乳石千姿百態,琳琅滿目,洞中隱洞,樓上藏樓,構成一座令人留連忘返的地下謎宮。洞中的白龍馬、石河床、石鍾音樂、古生物化石更是「四絕」。中國地質科學院溶洞研究所所長朱學穩教授在考察白龍洞後,贊其「景賽黃龍洞,奇勝蘆笛岩」。白龍洞於前年10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每年吸引了10多萬遊客。白龍洞景區的成功開發,極大地增強了漕泊鄉「挖掘鄉土旅遊珍稀資源,實現旅遊產業興鄉富民」的信心。他們積極配合縣里對酒埠江風景區的整體開發建設,主動服務,當好開路先鋒,努力創造最優發展環境。舉全鄉之力,全民介入,多少個日日夜夜,多少次艱難跋涉,鄉村幹部和當地農民樂為專家考察團當向導,先後發現國內罕見的一條長達10餘公里的地下陰河和一個可同時容納200人沐浴的溶洞溫泉。地下陰河位於漕泊鄉至柏市鎮之間,是湘江支流m水的重要源頭之一。陰河流經處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溶洞,水量豐富,洞內鍾乳石、石筍無數,景觀神奇。陰河入口處的山頂,是中國藏傳佛教密宗的集大成者、世界佛教協會前主席陳健民閉關修煉處———獻花岩,陰河出口處是大名鼎鼎的禹王洞瀑布,遊人到溶洞,就能夠聽見水流聲,可以看見地下陰河的一部分。溶洞溫泉位於與漕泊鄉毗鄰的柏市鎮,水溫常年處於攝氏39.8度,富含礦物質。今年10月,廣西桂林溶洞研究所的專家和英國「切爾希」溶洞探險隊對「獻花岩———禹王洞」地下陰河進行了地質地貌調查和探險;11月,美國「紅玫瑰」探險隊慕名而至,來此考察。這兩項珍稀資源給湘東名勝酒埠江風景區增添了兩道亮麗風景。專家斷言,此條地下陰河可望打造成「世界上最長地下河漂流」的旅遊品牌,攸縣溶洞群有望形成「國際品牌」。漕泊鄉不僅「奇洞」誘人,更有「秀山」、「麗水」醉人。目前,正在開發的「太陽山景區」,宛若清水出「芙蓉」。太陽山景區位於漕泊、巒山、蘭村3個鄉鎮的交界處,以山、石、泉為主要特色,主要景點有桃源谷、仙人橋、七里峽、滴玉石瀑布、太陽山等。其中桃源穀穀長7公里,溪水繞峰穿峽,清澈如碧;兩岸危崖峭壁,怪石嶙峋,森林茂密,濃蔭匝地,是個天然的大氧吧,各種珍禽異獸,奇花異木同生共榮,構成極為雋秀、清悠的生態環境。七里峽延綿數里,峽谷曲折幽深,間或絕壁幢幢,間或瀑雨漣漣,更有「仙人橋」飛架東西,「神女峰」橫亘南北,天然美景,目不暇接。發展鄉土購物特產漕泊鄉充分發掘野菜資源優勢,做大做強野菜臘焙產業,進而掀起鄉土旅遊購物的綠色熱潮。漕泊以及攸縣東部地區及江西境內的綿延幾千平方公里的崇山峻嶺,是野菜生長的天然基地,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加上人工培育基地,野菜資源非常豐富。有些野菜如乳參、野芋等,在湖南境內都是稀有的,甚至是獨一無二的。在臘焙食品方面,漕泊的臘焙肉、豬火腿、腌魚在民間也都有傳統、有市場、有名氣。漕泊出產的一些土豬、土雞、肉牛、黑山羊,因用農家傳統方法喂養,其肉質、口味、營養成分都深受城裡人的青睞,而且存量也多。鄉土觀光,帶動了鄉土購物。鄉黨委、人大、政府明察秋毫,迅速成立旅遊產業開發辦,以旅遊開發為契機,以野菜文化節為載體,以民俗文化村為平台,以「公司+農戶+基地+市場」的形式為產業鏈,每年還從財政中列支專項經費,用於對野菜臘焙產業實行全方位的扶持和引導,使之不斷提質增效。今年來,漕泊鄉旅遊開發辦建立了以11家農戶為股東的100畝集中連片的股份制野菜示範園,政府從信息、技術、資金、生產、加工、銷售等方面提供一條龍服務。示範園內種植的多種野菜和新型瓜果,一上市就被消費者搶購一空。在政府的扶持下,漕聯村村主任鍾偉民,組建了湖南株洲白龍野菜臘焙食品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公司擁有先進的山野菜、臘焙食品兩條加工流水生產線和微菜、香椿、乳參等5個千畝人工野菜培育基地,以及上萬畝天然野菜基地,年生產加工能力達1000多萬元。公司目前已開發生產的乳參、白龍筍、山裡焙肉等20餘種鄉土特色產品,產品熱銷三湘四水,有的還打進了國際市場。其中「白龍八野」菜不僅成為湘東菜系中的「八大名菜」,而且還有著「醫食同源,葯食同用」的野菜醫療保健價值。在今年11月份舉辦的「第五屆湖南省(國際)農博會」上,「白龍八野」中的「白龍煙筍絲」獲得「金獎」。據漕泊鄉旅遊產業開發辦分析估算,遊客到風景區消費,有80%是用於購和娛,其中50%以上是用於采購鄉土特產,今年僅野菜臘焙食品收入就高達5000萬元。建設鄉土居家新城漕泊鄉堅持「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努力建設體現觀光、購物、休閑、健身於一體的鄉土旅遊集鎮,營造良好的鄉土居家新城。立足沿公路發展的帶形集鎮,著力發掘和利用集鎮及周邊環境景觀資源,盡可能地克服和減少公路集鎮的不利影響,從街道、建築、綠化和空間布局等各個角度改變渠式集鎮形象,形成收放有序的街道空間。整合白龍路西廂用地,適當集中同類功能用地,逐步形成串珠式集鎮形態,建設一個現代化的、生態的、有鮮明特色的山區鄉土居家新城———「深谷幽蘭」,使之成為集登高觀景、植物博覽、超市購物、休閑娛樂於一體的綜合性風景區。在集鎮中心區的入口和出口各規劃了一個交通環島,在環島中央分別設計了「門」和「白龍出洞」兩件雕塑,作為集鎮的標志性景觀。「門」的形態莊重,虛實結合,意為「歸家之門」、「開放之門」。白龍路穿鎮而過。在白龍路北面規劃修建一個小廣場和山門,作為集鎮的公共活動中心和公園入口,敞開了街道空間,形成了一個景觀節點。從出口往白龍洞方向,尊重道路和溪流的自然線型,規劃了兩個自然村落,盡可能地不改變村民的生活、居住環境,適當保持現有村落形態,並以此作為民俗文化農家樂基地。在綠化種植方面,採用草地、花草和喬木搭配的原則,形成高低錯落、層次豐富的綠化效果。同時根據自然地形,形成一定的坡地,在坡度較大的地方採用地方材料護坡選景,形成一些鄉土自然景觀的微縮。漕泊鄉今年又投入300多萬元,切實加強集鎮街道建設。鄉土居家新城那淳樸而綽約的風姿,令遊客眼前一亮!「深谷尋幽蘭,雲靄繞青磐。梭梯欲奔月,聽笛至天明。」去過漕泊鄉的遊客,無不從內心深處發出「不可不來,還要再來」的感慨,那是對鄉土的深深眷戀,對鄉情的永恆神往……

Ⅷ 中國鄉村旅遊發展的幾種主要模式

鄉村旅遊的迅速發展,逐漸呈現出產業的規模化和產品的多樣化。國外一些與鄉村旅遊相關的旅遊主要有:Agrotourism(農業旅遊)、Farm Tourism (農庄旅遊)、Green Tourism(綠色旅遊)、Village Tourism(一般指偏遠鄉村的傳統文化和民俗文化旅遊)和Peripheral Area Tourism(外圍區域的旅遊) 等。 綜合國內鄉村旅遊的現狀和其它學者的研究成果,鄉村旅遊基本類型歸納為以下幾類: ①以綠色景觀和田園風光為主題的觀光型鄉村旅遊。②以農庄或農場旅遊為主,包括休閑農庄,觀光果園,茶園、花園,休閑漁場,農業教育園,農業科普示範園等,體現休閑、娛樂和增長見識為主題鄉村旅遊。③以鄉村民俗、鄉村民族風情以及傳統文化為主題的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及鄉土文化為主題的鄉村旅遊。④以康體療養和健身娛樂為主題的康樂型鄉村旅遊。
具體關於更多的鄉村旅遊的內容,你可以上中國旅遊投資官方網站看看,還是很專業的

Ⅸ 發展鄉村旅遊產業都是指那些方面

鄉村旅遊具有的一般特點是:
1、鄉村性。鄉村旅遊活動發生於鄉村及附近地區,以田園風光,農事活動,農業技術,農業產品,鄉土民情等旅遊資源為依託。
2、參與性。鄉村旅遊重在體驗。
3、差異性。表現為地域和季節兩個方面。
4、目標市場是城鎮居民。
5、費用低。鄉村旅遊的成本低,消費價格低。由於大眾旅遊消費觀念的轉變、現代生活壓力的增加、收入水平的提高、產業政策與制度法規的推進,我國鄉村旅遊的發展前景將非常廣闊。

鄉村旅遊產業主體:
隨著鄉村旅遊市場需求的旺盛,我國鄉村旅遊這一產業也不斷的壯大。鄉村旅遊產業中涉及的主體主要有以下幾個:
1、鄉村社區,鄉村社區的居民是鄉村民俗文化,傳統習慣,家事生產活動的載體,本身就是一種旅遊資源。同時社區居民也是鄉村旅遊的重要開發者與受益者。
2、旅遊企業,包括旅遊的經營商、交通的經營者、零售商、開發商、供應商、旅行社及咨詢公司等。旅遊企業直接參與鄉村旅遊的資源保護和開發,直接影響鄉村旅遊各方面。
3、政府是制定和實施鄉村旅遊的保護與開發規劃行動的核心。
4、非政府組織是依法建立、非政府、非營利性、自主管理、非黨派性質,並具有一定志願性質、致力於解決各種社會性問題的社會組織。

我國鄉村旅遊產業組織模式分類與比較:
(一)分散、自主經營模式
就是由鄉村旅遊資源的所有者來直接經營,在自發的基礎上,由各個業戶以單體業戶為單位,分散地自主經營,項目的所有權、經營權合一,而不再通過委託或者租賃等方式交給外來企業經營。
優點:有利於調動個體戶的經營和管理的積極性,他們會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把項目經營好。可以有效避免與外來者的沖突。
缺點:首先受鄉村旅遊資源經營者自身在經營觀念、經濟實力等方面的限制,面對競爭,可能會出現無力應對的局面。第二,資金有限,可能無力擴張。
(二)「公司+業戶」模式
就是以公司(經濟實體)、科研單位、各類農民技術或專業協會為龍頭,以一系列的社會服務帶動農村千家萬戶進行商品生產的方式,公司和農戶簽訂合約,把生產環節交給農戶去做,而市場和銷售環節交給公司去處理,這樣公司和農戶兩者優勢互補。
優點:該模式可以解決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施過程中出現的農戶小規模經營與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大市場運作之間的矛盾。經濟實體擁有農村單個經濟組織和農民個體不具備的資金、技術、人才、設備等方面的優勢,有利於提高農業生產的技術層次,有利於提高農民的技術、文化素質。這種模式還可以克服了業戶不懂市場的弊端,也解決了公司不易打入鄉村內部的短處,還可以擴大當地村民就業。
缺點:能夠與農戶進行合作的公司的數量比較少,使得農戶對合作夥伴的選擇餘地有限;公司通常處於優勢地位,而農戶處於弱勢地位,農戶在與公司進行談判時處於不利地位。
(三)「杜區+公司+業戶」模式
「社區」是指作為社區代表的鄉村旅遊協會,由全部鄉村旅遊經營業戶參加,一戶一名代表,其職權相當於旅遊公司董事會,決定村內一切有關鄉村旅遊開發的重大事件、任命並考核、監督旅遊公司管理人員、審查財務狀況等。「公司」是指的村辦企業要接受協會委託,具體負責本村鄉村的旅遊經營。「業戶」作為具體服務的單元,接受公司安排接待遊客,定期與公司結算。
優點:第一能充分保障開發成本和利益均衡分配,村辦的企業只是管理和營銷的機構,並不從事直接接待和服務,業戶則是提供服務的主體,這就能充分地保障經營業戶收益。其次,鄉村文化能得到較好保護與傳承,再次,社區、公司、業戶間相互制約關系有利於管理過程的公平、公正,三者之間權利、責任明確後,彼此監督,相互合作,實現共贏。
缺點:村辦的企業規模有限,資金實力不足,在後續擴張與產品的更新換代時可能出現問題。公司權力的過於集中,在利潤的分配時,可能與村民間發生爭執。
(四)整體租賃模式指一個旅遊的景區內,將景區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開,授權給一家企業進行較長時間控制和管理,成片地租賃開發,壟斷性地建設和經營及管理,按約定的比例由所有者和經營者分享經營的收益。
優點:一個鄉村的旅遊景區或項目被一家企業承包經營,充分發揮企業在經營管理的優勢,將鄉村的旅遊產品較快地推向市場。缺點:地方政府、景區管理機構、景區投資企業和當地居民中,任何不合作的一方都有可能破壞和諧。它將資源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並將經營權進行較長時間的轉讓,突破了現有的管理體制和要求,在目前尚沒有明確法律規定前提下,依然要承擔較大政策風險。
(五)「村辦企業開發」模式是由村一級「村有的企業」開發、經營的模式,實際上是由村委會主持的。
優點:「自家產業」,積極性較高,開發時能把一些真正體現當地特色的東西留下來;開發過程中,「自家人」 容易溝通。
缺點:第一是資金方面的限制,如果村子不太富裕,不能募集到足夠資金,項目規模的擴大和水平的提高,會受到直接影響;其次是管理水平的有限,服務水平的可能不高,需要外界干涉。
(六)其他的鄉村旅遊經營模式
還有一些其他的產業組織模式,但都可以說是上述五種模式的變通與創新。如「農戶+農戶」的模式、「政府+公司+農村旅遊協會+旅行社」的模式和「政府+公司+業戶」的模式。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