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城市商業金融用地人均比例
㈠ 旅遊業用地屬於城市什麼用地
應該屬於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B類
㈡ 跪求一些關於舟山發展的資料,用來寫調研報告的
浙江省舟山城市總體規劃
來源於: 發布日期:2006-8-3
[返回]
第一章 總則
第 一 條 舟山市城市規劃區范圍:定海區、普陀區行政轄區范圍內的舟山本島及其周圍主要島嶼,總面積721.44平方公里,其中,陸域面積664.56平方公里。
第 二 條 舟山市域的城鎮體系發展和城市規劃區內的一切規劃、設計和建設活動均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的規定執行本規劃。
第 三 條 本規劃期限:近期 2000~2005年; 遠期 2006~2020年;遠景 2020年以後
第 四 條 本規劃自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之日起,由舟山市人民政府負責組織實施。
第二章 社會經濟發展目標與發展戰略
第 五 條 近期(2005年)達到更加寬裕的小康水平,為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奠定基礎;遠期(2020年)基本實現現代化。
第 六 條 舟山市市域總人口規劃2005年104萬人,2020年110萬人。
第 七 條 社會經濟發展戰略目標的推進對策:加快舟山的區位優勢和"漁、港、景"資源優勢向現實經濟優勢轉化,以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統纜全局,以加快發展為主題,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為動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根本出發點,抓住機遇,進中求快,強化基礎,勇於創新,深入實施科技興市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爭創機制市場化、區域城市化、陸島一體化,促進全市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建海洋經濟大市,創海洋文化名城。
第三章 市域城鎮體系規劃
第 八 條 舟山市城鎮發展戰略:優先發展中心城市,重點發展中心鎮。運用市場機制,積極推進舟山本島城鄉發展一體化、大島城鎮發展集約化,建立以中心城市為核心,中心城市、中心鎮、一般建制鎮相結合,規模不等、設施完善、布局合理的城鎮發展格局。
第 九 條 預測舟山市2020年城市化水平為65%,城鎮人口為70萬人左右。
第 十 條 市域城鎮體系等級分為三級:
(1)第一級:舟山中心城市,包括老塘山、定海城區、臨城城區、普陀城區、朱家尖;
(2)第二級:二級中心城鎮,包括高亭、菜園、金塘、白泉、六橫、島斗;
(3)第三級:三級中心城鎮,包括小沙、岑港、干石覽、、馬嶴、展茅、冊子、桃花、蝦峙、東極、秀山、長塗、岱東、泥峙、東沙、岱西、洋山、嵊山、黃龍。
第十一條 以一個中心、"一主三副"四條軸線構成城鎮空間結構形態。
(1)一個中心是以舟山中心城市為核心。
(2)城鎮發展主軸線為329國道沿線,即金塘島--冊子島--舟山本島--朱家尖島軸線。
(3)城鎮發展副軸線為三條:
上海蘆潮港--洋山島--衢山--岱山島--舟山本島鎮的城鎮縱向發展軸線,主要城鎮為洋山鎮、島斗鎮、泥峙鎮、岱東鎮、高亭鎮、長塗鎮、秀山鎮。
六橫島--蝦峙島--桃花島--沈家門的城鎮縱向發展軸線,主要城鎮為六橫鎮、蝦峙鎮、桃花鎮。
上海--泗礁島--馬鞍列島城鎮橫向發展軸線,主要城鎮為菜園鎮、黃龍鎮、嵊山鎮。
第四章 城市性質與城市規模
第十二條 城市性質:我國重要的海洋漁業基地和海洋開發基地,現代化的港口和海島旅遊城市。
第十三條 城市人口規模:規劃近期39萬人,遠期50萬人。
第十四條 城市建設用地規模:遠期城市建設用地52.3平方公里,人均104.7 平方米。
第五章 城市用地布局規劃
用地發展方向
第十五條 城市用地發展方向:定海城區適當拓展,普陀城區向東港發展,開辟臨城(含長峙島)新城區。
布局結構
第十六條 舟山城市發展的空間形態為三組團二點帶狀城市組群,三組團即定海城區、臨城城區、普陀城區,二點即朱家尖、老塘山兩個發展點。
第十七條 未來城市組團和發展點主要職能為:
(1) 定海城區:現代化的海島港口城市,舟山市近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省級歷史文化名城。
(2) 臨城城區:舟山市遠期政治、文化、教育中心,現代化的海島生態新城。
(3) 普陀城區:全國著名的漁港,海洋漁業加工貿易的主要基地,普陀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及旅遊金三角的組成部分。
(4) 朱家尖:普陀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組成部分,以休閑度假、海洋科研教育等為特色的旅遊區。
(5) 老塘山:以中轉港口、倉儲功能為主的臨港工業區。
居住用地規劃
第十八條 居住區規劃:
(1) 定海城區應在規劃期內完善居住小區--組團功能,通過舊城改造,改善城區居住環境。在城區內劃分為四個居住區,分別為解放路以北、環城東路以西居住區;解放路以南、環城東路以西居住區;解放路以北、環城東路以東居住區;解放路以南、環城東路以東居住區。規劃14萬人居住。
(2) 臨城城區規劃三個居住區,分別是世紀大道(暫名)以西;定沈路以北;定沈路以南、世紀大道(暫名)以東居住區。規劃安排14.5萬人居住。
(3) 普陀城區規劃三個居住區,分別為浦西、老城區、東港居住區。規劃18.5萬人居住。
(4)老塘山規劃0.5萬人居住。
(5)朱家尖規劃2.5萬人居住。
公共設施用地規劃
第十九條 在臨城新區規劃布局市級行政中心,在東港建設普陀區級行政辦公設施。
第二十條 在定海城區人民路、解放路一帶建設區級商業中心,在沿港路建設區次級商業中心;在臨城建設市級商業金融中心;在沈家門老城建設普陀區級商業中心,在東港建設區次級商業中心。
第二十一條 在定海城區、臨城城區、普陀城區分別建設相應的居住區級商業中心。在朱家尖建設旅遊度假區配套商業設施。
第二十二條 在臨城規劃市級文化、娛樂中心;改造定海城區、普陀城區現有文化娛樂設施;各居住區建設相應的文化娛樂設施。
第二十三條 保留定海城區現有體育場;在臨城建設市級綜合性體育活動中心;擴建東港現有體育館,作為市級體育中心的組成部分;並在東港北部、浦西、臨城布置相應的體育設施。
第二十四條 在臨城城區新建市級綜合醫院及醫療服務設施,在浦西、東港各規劃建設一個綜合醫院。
第二十五條 完善定海文教區;在臨城城區建設新的文教區;在東港布置教育科研用地。
工業、倉儲用地規劃
第二十六條 工業用地分為五個組團布置:
(1)鹽倉市級工業區,主要發展大中型工業項目。
(2)舟山經濟開發區,主要發展技術密集型工業。
(3)臨城--浦西工業區,主要發展個私工業。
(4)普陀東港開發區,主要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5)長峙島利用部分深水岸線,主要發展修造船等港口工業。
其它分布較散的工業企業通過土地置換,逐步向上述工業區內搬遷轉移。
第二十七條 在老塘山集中規劃建設倉儲區,遠景布置臨港工業區;依託舟山經濟開發區、臨城--浦西工業區、普陀東港開發區等地安排倉儲用地。
第六章 對外交通規劃
第二十八條 (1)建設連島工程,陸路連接舟山本島與大陸,路線為寧波北侖--金塘島--冊子島--富翅島--舟山本島,與環島公路連通,近期按照一級公路建設,遠期形成高速公路,與寧波市高速公路環線連通。(2)舟山本島建立"一環三縱"的公路系統,近期為二級公路,遠期為一級公路。
第二十九條 保留定海、普陀現有長途汽車站,規劃於臨城和東港跨海大橋南側新建長途汽車站各1處。
第三十條 現有機場建設用地基本可以滿足機場自身的建設需要。為適應旅客運輸增長的需要,擴建候機樓,增設國際廳等設施;為適應旅遊業的發展,宜開展島際航空,增加空中旅遊項目。
第三十一條 規劃新建或完善大小洋山國際集裝箱深水港區、嶴山興中石油轉運碼頭、野鴨山國際煤炭中轉碼頭、冊子島石油轉運基地、馬跡山礦石中轉碼頭、綠華島糧食化肥減載碼頭、衢山島糧食木材儲運碼頭、金塘島集裝箱碼頭、長峙港口區、長峙中心漁港、朱家尖旅遊港區等港口碼頭。
第七章 城市道路交通規劃
第三十二條 道路等級分為四級:即市區間快速路、主幹道、次幹道、支路。其中,規劃環島公路作為市區間聯系的快速路,道路紅線控制60米;城市主幹道紅線一般按40米控制;城市次幹道紅線一般按30米控制;城市支路紅線按15-24米控制。
第三十三條 道路網規劃。
(1)定海城區。除建設外環路、環島公路之外,在定海城區形成"五橫六縱"的城市主幹道網。
(2)臨城城區。除建設環島公路之外,在臨城城區形成"四橫六縱"的城市主幹道網。
(3)在普陀城區規劃建設30條主次幹道。
第三十四條 社會停車場規劃。定海城區規劃六個停車場;臨城規劃四處;普陀城區規劃九處;朱家尖規劃二處。
第三十五條 改造定海汽車東站為公交總站;在臨城規劃公交站。
第三十六條 規劃公交專用道線路線形為:岑港--老塘山(鴨老線)--定海城區(定海外環路城區段)--臨城城區(329國道沿線)--普陀城區(沈家門平東線)--東港--朱家尖。
第三十七條 建設貨物流通中心3處。
第三十八條 在客運碼頭、長途汽車站前分別建設交通集散廣場。
第三十九條 在行政中心、商業中心、沿海等處建設遊憩廣場。
第八章 綠地系統及城市景觀規劃
綠地系統規劃
第四十條 加強中心城區周邊大環境的綠化建設。
第四十一條 在城市規劃建設區周圍、城市各組團之間、規劃工業區與居住區之間規劃布置九片城市生態綠地。
第四十二條 規劃布置城市綜合性公園17處,並按有關標准進行小區及組團級綠地配套建設。
第四十三條 在環島公路、329國道及河道兩側各設置寬度20米左右的防護綠帶,老城區河道設置不得少於8米的防護綠帶;在工業區與生活居住區之間結合道路綠化設置寬度20米左右的防護綠帶;在高壓線走廊沿線設置相應寬度的隔離綠帶;臨城新區沿海建設寬度大約為100米的公共綠地。
城市景觀規劃
第四十四條 城市景觀軸:結合大陸連島工程形成海島特色景觀軸;結合海濱綠化及城市河道綠化形成休閑景觀軸;人民路為定海城區的城市生活景觀軸;臨城行政中心與文化中心構成城市文化景觀軸;定海結合歷史文化形成人文景觀軸;沈家門結合漁港風情形成景觀軸。
第四十五條 重要景觀地區:在城區內劃分出四片重要景觀地區,即定海濱海片;臨城行政、文化中心片及沿海濱海景觀片;沈家門濱海路沿港景觀片;東港文化公園片,以上地區需重點進行城市設計,精心建設。
第四十六條 精心設計城市廣場、出入口等城市景觀結合點。
第九章 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
(註:本章以《舟山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為准)
第十章 旅遊業發展規劃
第四十七條 規劃期內形成獨具舟山特色的海洋文化旅遊產業,參與國內乃至國際旅遊大循環;把舟山建成交通便捷、設施齊全、服務功能多元化的海洋佛教文化旅遊、海洋度假休閑及會議會展旅遊勝地和知名的海島國際旅遊城市。旅遊業成為舟山經濟的支柱產業。
第四十八條 建成海天佛國普陀山--朱家尖--沈家門組成的金三角綜合旅遊區、列島晴沙嵊泗旅遊區、東海蓬萊岱山旅遊區、定海歷史文化旅遊區、六橫--桃花度假休閑旅遊區等五大旅遊功能區。
第十一章 基礎設施規劃
給水工程規劃
第四十九條 繼續實施大陸引水工程,到2010年11處水利工程實施完成後,徹底解決舟山的供需水矛盾。
第五十條 規劃6個水廠聯網供水。新建和擴建臨城水廠11萬噸/日、虹橋水廠供水能力12.5萬噸/日、城北水廠2.5萬噸/日、普陀水廠10萬噸/日、朱家尖水廠2萬噸/日、應家灣水廠1萬噸/日。
第五十一條 規劃中心城市環狀供水管網。
排水工程規劃
第五十二條 規劃排水體制採用雨污分流制。
第五十三條 規劃建設污水處理廠6座,分別為定海(到2020年處理能力7萬噸/日,佔地7公頃)、臨城(12萬噸/日,佔地9公頃)、普陀東港(4萬噸/日,佔地4公頃)、長峙島(1.5萬噸/日,佔地3公頃)、魯家峙(0.5萬噸/日,佔地1公頃)、朱家尖(1萬噸/日,佔地2公頃)6座污水處理廠。
電力工程規劃
第五十四條 在規劃期內續建舟山電廠,同時還應考慮本島電網與大陸省電網220千伏聯網工程的建設,以確保海島經濟的發展。
第五十五條 新建2座220千伏變電站;規劃建設13座110千伏變電站。
電信工程規劃
第五十六條 舟山中心城區話機普及率近期50部/百人,遠期70部/百人。預測2005年市話交換機容量23萬門;遠期為44.5萬門。
第五十七條 規劃新建 6個市話程式控制交換局 。
第五十八條 實現光纖到戶,形成"三網合一的"網路組織結構。
第五十九條 規劃在臨城城區各設一個市郵政局和郵件綜合處理中心。
第六十 條 建設以光纖與同軸電纜為基礎的有線廣播電視傳輸網。
燃氣工程規劃
第六十一條 規劃選擇液化石油氣摻混空氣後形成的混合燃氣作為主要氣源,同時考慮遠景使用天然氣的可能性。
第六十二條 規劃2020年舟山氣化率100%,其中使用管道燃氣為90%,使用瓶裝液化石油氣為10%。
第六十三條 定海城區、臨城城區、普陀城區使用管道供氣,老塘山、長峙、魯家峙、朱家尖使用瓶裝液化石油氣。
環衛工程規劃
第六十四條 近期垃圾處理方式以衛生填埋為主,遠期則採用焚燒和資源回收、綜合利用等處理方式。垃圾清運逐步實現集裝箱化和機械化。
第六十五條 保留現有垃圾填埋場,在中心城市外圍規劃新建垃圾無害化處理場。
第十二章 環境保護規劃
第六十六條 規劃將中心城區陸域劃為五類環境保護區(下見表)。規劃將城市飲用水水源作為水環境重點保護,執行國家地面水環境質量標准,其水質達到地面水質Ⅱ類標准,作為景觀水面和一般河道,水質達到地面水質Ⅲ-Ⅳ類標准。
第六十七條 環境保護規劃措施。
(1)確保全市各主要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目標,禁止一切破壞水環境生態平衡的廢渣、城市垃圾、糞便及其他廢棄物向水域傾倒,不得濫用化肥。加快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完善城市排水系統。
(2)改變能源結構,提高城市氣化率,嚴格控制工業用煤的含硫量,加強鍋爐整治與煙氣處理。優化產業結構,提倡清潔生產。凈化汽車尾氣。
(3)加強對城市雜訊污染源的控制和治理,重點控制交通干線雜訊,限制交通車輛鳴笛。採用適當的防護措施,利用防護林帶或綠化隔離作為雜訊緩沖帶。對擾民嚴重並且難於治理的單位,實行關、停、並、轉。
(4)改善工業布局,對污染嚴重不能滿足功能區要求的企業進行調整搬遷。調整工業結構,適度發展輕污染加工工業,促進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嚴格控制新污染源的產生。
(5)嚴格控制海上船隻生活垃圾、廢油的直接排放,加強船隻噪音管理。
(6)加強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完善環境監督管理體系,提高市民的環境意識。
第十三章 綜合防災工程規劃
防洪規劃
第六十八條 規劃區范圍內的定海、臨城--勾山--沈家門、東港段等閉合區海塘防潮標准遠期達到百年一遇,近期定海竹山門到青壘頭段達到百年一遇,其餘達到50年一遇;老塘山、紫微、石礁、鹽倉、朱家尖、魯家峙、長峙島等段海塘防潮標准為50年一遇。根據以上標准建設防潮海堤。
第六十九條 排澇標准:規劃20年一遇24小時暴雨不受淹成澇。
消防規劃
第七十條 在臨城建設消防指揮中心;在臨城、東港各建一座特勤消防站;在定海城區東部、浦西各建一座標准型普通消防站;在開發區、長峙、魯家峙、朱家尖各建一座普通小型消防站;建設空救消防站一座;
第七十一條 在長峙島規劃海上消防站一座,建設專用碼頭等設施,各港區分別設置相應的海上消防設施。
人防規劃
第七十二條 預測2005年人防工程應達到6萬平方米,2020年達到17萬平方米。2020年前應新增人防工程11萬平方米,其中2005年前新增3萬平方米。
第七十三條 在雷鼓山建設市級指揮所,普陀建設區級指揮所。
第十四章 郊區規劃
第七十四條 工業布局。煙墩集中建設舟山市海洋化工工業園區;白泉鎮興建釣浪圍墾工程,依託深水港區建設,規劃安排臨港工業、倉儲項目;金塘島依託連島工程,建設深水港區,布局港口工業和倉儲中轉基地。
第七十五條 在馬嶴、白泉、朱家尖、金塘島建設糧食、蔬菜基地。
第七十六條 搬遷現狀火葬場,在鹽倉北部山麓附近布置火葬場。
第十五章 近期建設規劃
第七十七條 近期規劃年限2000年~2005年。預測2005年城市人口為39萬人,城市建設用地按照36.7平方公里控制,人均用地94.2平方米/人。
第七十八條 近期以建設臨城、東港新區為主,完善定海、普陀城區。疏散老城區人口。
第七十九條 臨城城區新建市級公共設施,定海城區、普陀城區、朱家尖完善公共設施。
第八十條 近期加快鹽倉市級工業區、長峙臨港工業區、舟山經濟開發區、臨城--浦西工業區的建設。同時,加快老城區內原有工業企業的搬遷。
第八十一條 加快道路建設,為舟山經濟騰飛奠定基礎。加快以道路網為主的城市市政公用基礎設施建設,形成城市框架。
第八十二條 加快連島工程建設和及早籌劃與上海的陸島交通,利用深水岸線,加快港口開發。
第八十三條 新區建設應該環境先行,保護好建設區內的山體綠地,建設生態綠地。
第八十四條 逐步建設定海東山公園、大小五奎山海島公園、臨城田螺峙兒童公園、海洋文化公園、普陀浦西公園、東港文化公園。
第十六章 城市遠景規劃構想
第八十五條 舟山遠景城市將成為多組團空間布局結構形態:包含金塘島、冊子島、老塘山、定海、臨城、普陀、朱家尖、馬嶴、白泉等組團。遠景將開發東山巨 、盤峙等南部島嶼並進行連島工程建設,開發深水港區。
㈢ 旅遊城市的標准有何規定
沒有專項的旅遊用地。旅遊是用地的具體使用功能,甚至可以包含非建設用地地類。按照國家用地分類標准,建議在旅遊開發規劃編制時採用分類梳理用地的描述方法,結合實際旅遊項目需要,分別闡述旅遊開發用地中的建設用地需求和非建設用地需求,在此基礎上按照國標確定建設用地地類。在新用地國標頒布說明會上有人也問到了類似的問題。一言以蔽之:請分清楚什麼是政策功能區與城市用地分類類別。前者是具體實施的土地開發方向描述,具有一定的功能綜合性和復合性,後者是用來規范化管理城市土地的分類標准和依據。最後舉一例,某旅遊開發用地中,包括酒店,公園,城市綠地等等,那在項目報批時就要按照其在用地分類標准所對應的中類或小類分別闡述其所對應的用地性質,而不能用單一的旅遊用地而為其分類。
㈣ 昆明市滇池旅遊度假區建築高度限高多少
度假區
滇池邊建復築高度控制制在12米以內
海埂片區
范圍:位於昆明主城區西南角,北以廣福路和船房河為界,南鄰滇池湖岸,西接滇池草海,東抵盤龍江,總面積21.8平方公里。
定位:利用滇池風景區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和旅遊資源條件,重點發展國際旅遊業和配套設施等第三產業項目,逐步成為具有高原湖濱特色和地域文化特色的,集旅遊度假、康體體育、民族文化和綜合現代服務於一體的綜合性國家旅遊度假區。
用地
總用地面積:2182.48公頃
城市建設用地規模:2082.71公頃
規劃一類居住用地:271.55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的13.04%)
規劃二類居住用地:454.20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21.81%)
規劃綠地廣場用地:342.15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面積的16.42%)
●規劃保留原有的一類居住用地,增加少量的度假型公寓和酒店。
●原則上不允許新開發居住項目,新增加的居住用地以二類居住為主,主要是已審批的城中村改造項目。
人口:總人口16萬人
限高:建築高度由北向南、由東向西接近滇池水面,呈遞減趨勢,形成36米、24米、12米三個層次的主體高度控制區。靠近滇池區域不得建設多、高層建築。
㈤ 城市用地分類和建築規劃標准中有旅遊類用地嗎
城市用地分類和建築規劃標准中沒有旅遊用地。
城市用地分類只有回八大用地:城市和答縣人民政府所在地鎮內的居住用地、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工業用地、物流倉儲用地、道路與交通設施用地、公用設施用地、綠地與廣場用地。
(5)旅遊城市商業金融用地人均比例擴展閱讀:
用地屬性:
1、自然屬性
土地的自然生成,具有不可移動性。即有著明確的空間定位,由此導致每塊土地各具有相對的地理優勢或劣勢,以及各所具有的土壤和地貌特徵。另外土地還有著耐久性和不可再生性。
2、社會屬性
地球表面,絕大部分的土地已有了明確的隸屬,即是土地已依附於一定的擁有地權的社會權力,無論是公有的或私有的形式。
㈥ 香港擴展城市建設用地採用「上天下海」方式的主要原因是()A.科技發達,增建旅遊項目B.環境優美,
香港境內多低山丘陵,沿海平原狹窄,平原面積僅占土地總面積的六分之一,加上人口密度大,香港為了彌補城市建設用地的嚴重不足,樓房往高空發展,並且不斷地填海造陸.根據題意.
故選:C.
㈦ 城市規劃------工業用地和旅遊用地規劃在一起是否合理
肯定是不合理的。
一般的輕工業(電子,服裝,玩具等)還可以接受。大型火電廠,煉油廠,化工廠這些重度污染的產業,對旅遊風景區致命的影響。
㈧ 常德市2008年至2020是如何進行城市規劃
常德市1999年一年城市總體規劃方案(摘要)
一、概述
(一)現狀概況
常棵市位於湖南省西北部,沅水下游和澧水中下游,東濱洞庭,南通長沙,西連黔川,北臨鄂西。市域地處亞熱帶季風涅潤氣候區,洞庭湖平原。地勢西高東低.兼備平湖,丘崗、山地地形特徵。全市現轄兩區、一市、六縣,面積18190平方公里,1998年底戶藉人口595.03萬人,國內生產總值303.7億元,居全省第三位。常德市中心城區由江北城區、江南城區、德山開發區三片組成,至98年底,三片建成區面積48. 2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47. 25萬人。其中江北城區為常德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建設用地面積31.12平方公里,城市人口 29.76萬人;江南城區為鼎城區政府所在地,建設用地面積9.35萬平方公里,城市人口8.76萬人;德山開發區為常德市的主要工業基地,建設用地面積10.44平方公里,城市人口8.73萬人.
(二)規劃期限
近期2005年,遠期2020年,遠景2020年後30-50年。
(三)規劃區范圍
本次規范確定的城市規劃區范圍為:江北地區、武陵鎮、德山開發區、柳葉湖旅遊度假區、護城鄉、東郊鄉、東江鄉、河伏鎮、丹洲鄉、南坪崗鄉、蘆荻山鄉、灌溪鎮、白鶴山鄉、斗姆湖鎮、石門橋鎮,太陽山林場,總面積約638平方公里。
二、市域城鎮體系規劃
(一)區位條件
常德市域自然條件優越,交通便捷,地處我國「東靠西移」戰略的中間地帶,是長江流域經濟發達的上海、江蘇與相對落後的雲、貴、川的過渡區,它既受以廣州、深圳、香港為中心的南中國經濟圈的輻射影響,也是湘西北匯入長沙經濟帶的必經通道。
(二)城鎮發展戰略與布局
常德市跨世紀的城鎮發展戰略為:強化中心城市,加強縣城建設,積極發展中心鎮。城鎮發展布局將在現有基礎上形成「一個中心,兩大城市群,三條軸線,四類空間,五個等級」的戰略布局。一個中心即以常德市城區為市域中心城市;兩大城市群是以石門為核心的西北城市群和以津市、澧縣為核心的東北城市群;三條軸線指南部發展軸(319國道、石長鐵路、長常高速公路沿線)、北部發展軸(從津市、澧縣沿澧水流域到石門)和中部發展軸(207國道、石長線和1836省道沿線);四類空間是以常德市城區為中心的大都市區,以各城鎮發展為依託的城鎮密集區,以交通干線和沿線重要城鎮為骨乾的城鎮點軸發展區和西部山區的城鎮點狀發展區;五個等級是指中心械市——次中心城市——縣城一一中心鎮———般鎮的五級城鎮體系結構。
(三)總體發展目標
20l0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實現6O0億元左右,2020年達到1500億元左右,人均GDP超過20000元。建立—個適宜常德市社會經濟發展要求,等級規模完善,空間市局合理,功能組織協調的城鎮體系結構。城市化水平,2010年:40%,2020年:50%。
三、中心城區總體規劃
(一)城市發展戰略
大力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與經營環境的改善,加強城市建設力度;發揮中心城市的凝聚力,促進經濟發展;大力發展旅遊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保護環境,塑造有特色的宜人的現代
化城市環境。
(二)城市性質、規模
常德市位於湘鄂邊境,同屬武漢經濟圃和湖南濱湖經濟區,同時受到湘中經濟圈、湘北經濟圈、湘西經濟圈、鄂中南經濟圈、鄂西南經濟圈的影響。處於國家開發中西都地區「東靠西移」的過渡地帶,是湖南省北部聯系長江流域重要的門戶與通道,濱湖經濟區的重要城市之一,湖南省建設湘西北地區的重點 。 因此性質擬定為:湘西北的中心誠市,交通樞紐和流通中心,以輕型工業為主的現代化城市。根據預測,2005年城市人口 60萬(其中江北城區38萬,江南城區10.5萬.德山開發口10. 5萬),2020年城市人口 100萬(其中江北城區60萬,江南城區20萬,德山開發區20萬)。城市建設用地規模,2005年控制在60平方公里左右,2020年控制在95平方公里左右。
(三)城市用地發展方向及總體布局
江北城區近期沿武陵大道兩側向北發展,遠期適當向東發展,主要向北、向西發展。德山開發區上要向南發展,江南城區向西、向南發展。城市未來的總體布局仍是—城三鎮形式。江北城區作為全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江南城區作為區域性商貿市場中心,德山開發區作為市級工業基地,並在發展中完善其城市職能。
(四)城市用地布局規劃
l、居住用地規劃
考慮到常德市城區原有居住用地相對分散.對居住用地按居住片區進行規劃布局。城區規劃12個片區,其中江北城區5個,江南城區3個,德山開發區4個。
2、公共設施用地規劃
(])行政辦公用地規劃
為強化江北城區的行政職能,在洞庭大道北側,龍港路與皂果路之間布置市政廣場及相應的行政用地,形成江北城區新的行政中心,也是常德市城區的行政中心。 同時增強各行政單位的綠化用地,改善行政辦公的環境。
(2)商業金融用地規劃
江北城區在規劃中形成兩個較大的商業中心,—個是對原有人民路周圍的商業用地進行改造增建,擴大規模,形成具有傳統氣息的商業中心;另—個是結合新的行政中心布置—定的商業用地,形成新的現代
化的商業中心。金融中心以現在的洞庭大道中段為基礎,加以配套、完善,作為將來的金融中心。江南城區結合市場用地適當布置一定規模的商業金融用地。德山開發區沿乾明路兩側布置小型的商業用地。
(3)市場用地規劃
江北城區和德山開發區對原有市場進行改造,適當增加部分專業市場。江南城區適當擴大原有市場規模,加強配套設施建設,增加專業市場。
(4)文化娛樂用地規劃
江北城區結合新的行政商業中心,布置一處文化娛樂用地,形成整個市區綜合性文化娛樂中心。江南城區在沅南路北側新增—處文化娛樂用地,形成其文化娛樂中心。德山開發區在崇德路南側建成該區的文化娛樂中心。
(5)體育設施用地規劃
現有市體育中心作為整個市區的體育活動中心,老體育館環境改善後作為江北城區的體育活動中心;江南城區現有體育館作為其體育活動中心;德山開發區在桃林路北側新增一處體育用地,形成其體育活
動中心。
(6)醫療衛生用地規劃
規劃新增加2所綜合性醫院。一所位於江北城區芙蓉路北段東側,主要為江北城區西北部新建城區居民服務;另一所位於德山開發區南部新建城區的中心。
(7)科研教育用地規劃
規劃中新增的科研教育用地主要集中在江北城區。在江北城區西北部芙蓉路西側,規劃一個佔地85公頃左右,環境優美,大中專院校雲集的新型科研教育園區。市區—些比較分散、教育設施落後的大中專
院校經拆遷後主要在該園區選址。
3、工業倉儲用地規劃
(1)工業用地規劃
江北城區主要集中在城域區的西南與東南兩處;城區其他比較分散的工業,除了幾處對城市環境沒有污染的工業外全部搬遷。江南城區近期在城市東部安排一處工業用地;遠期結合南站港區的建設,在西部 安排一定規模的用地。德山開發區南部布置兩處工業用地,西部布置一類工業,東部可以布置污染程度較小的二類工業。
(2)倉儲用地規劃
規劃5個大型的倉儲中心,即落路口港區倉儲中心、鹽關碼頭倉儲中心、南站港區倉儲中心、德山專用碼頭倉儲中心、德山火車站倉儲中心。
4、開發區規劃
德山開發區作為常德市區重要的經濟開發區,應重點發展工業,特別是高新技術產業,形成常德市的工業基地,同時應完善其城市功能。柳葉湖旅遊度假區作為省級旅遊度假區,應重點做好旅遊景點的開發、建設,配套完善服務設施。武陵開發區地處江北城區,可適當發展一些一類工業。
(五)對外交通規劃
1、公路
利用新建和原有的207國道、319國道過境段,組織市區快速外環,把國道207、319和省道1801、1804及長常高速公路通過立交形式姐織在一起,保證城市出入口暢通。規劃新建常德到張家界、吉首等高速公路,將常德汽車北站搬遷至常德火車站西側,將常德汽車南站搬遷至金霞大道北側,在德山火車站附近新建德山汽車站。
2、鐵路
規劃三條鐵路專用線:鹽關碼頭專用線,德山糧庫專用線,火車站貨場專用線。
洛湛鐵路常德城區段沿石長鐵路北側、東側布置。
3、水路
規劃將沅江航道改造為三級航道,使其能夠常年通行1000噸級的船舶。對港口布局作些調整,規劃七個港區,即夾街寺港區、落路口港區、中心區港區、鹽關港區、南站港區、德山港區、德山專用碼頭區,原有大西門港區取消,中心港區將煤碳、砂、等有礙城市環境的物質向鹽關港區轉移。落路口汽車渡口、青年路汽車渡口作為戰備碼頭保留。
4、航空
對機場周圍用地進行控制,為機場擴建留有餘地,同時將機場路拓寬並向南延伸至常長高速公路入口。
(六)城市道路交通規劃
1、道路承航規劃
(1)路同規劃
中心城區幹路網採用棋盤式布局形式。近期過境交通由南坪路、啟明路、樟橋路和沅江東大橋組成的東干線承擔;中、遠期沅江西大橋建成後,由金丹路、金霞路、善卷路組成的西干線承擔;城區三片的交通聯系主要由沅江大橋承擔。規劃洞庭大道在柏園橋東側辟為十字路口,即向北延伸至南坪路,與1804省道連結,向東延伸至啟明路:建設西路向西延伸至人民西路。城區形成兩條主幹線:西干線由金丹路、沅 江西大橋、機場路、金霞路、玉霞路、善卷路、忠德路組成;東干線由南坪路、啟明路、沅江東大橋,樟橋路組成。兩條主幹線紅線控制為50米。
(2)城市廣場規劃
規劃在常德火車站,常德火車東站、德山火車站和德山長途汽車站布置交通集散廣場;在江北城區洞庭大與皂果路交匯處西北角,布置一處市級遊憩集會廣場,同時在江北、江南、德山各布置4—6個區級遊憩集會廣場.供市民工余時間和節假日生活遊憩活動使用。
2、公交網路規劃
公交線路。結合近期建設,對現有的10條線路進行調整,同時增設9條新線路:火車站至白鶴山、火車站至桃花源、江南城區環線、武陵開發區至柳葉湖、江南城區至德山開發區、火車站至花岩溪、師院東院 至西院;三岔路至萬金障農場。公交站場設施分首末站、停車場、保養場三部分。江北城區東部靠近鐵路設一處公交保養場,負責整個城區車輛的保養:公交首末站的設置結合居住區規劃,在每3—5萬人的居住用地或居住小區設置一處;公文停車場的設置與公交保養場、公交首末站相結合,在江北城區沒置4處,江南城區設置2處,德山開發區設置3處,
9、交通設施規劃
在城區三片的出入口設處外來機動車輛公共停車場。市內公共停車場主要設在商貿、娛樂集中的地區和交通樞紐附近,共規劃23處。加油站按服務半徑每1. 5公里設一座,共設17座。
(七)綠地系統及城市景觀特色規劃
1、綠地系統規劃
加強城市及其周邊大環境的綠化建沒,利用城區邊緣山地擴大和開辟林地、園地,並沿鐵路、高速公路兩側建設防護林帶,創造城市的綠色大背景。建設完善柳葉湖、江北水系綠化帶、江北中心區綠地、濱湖公園、臨訌公園、江南城區中心綠地、德山公園,形成較大面積的綠色空間。利用江北水系綠化帶、城市林蔭道等帶狀綠地串聯各類大小廣場、綠地,使綠色空間得到有機的聯系,靈活的拓展。爭取2020年,人均公共綠地面積接近15平方米/人。
2、城市景觀特色規劃
常德市城市宏觀自熱環境要素可概括為『三山、三水」,即:太陽山、德山、河伏山,柳葉湖、沅水、江北水系。因此.城市特色的塑造主要突出山、水要素。城區的整體特色為山、水交相輝映的現代化新城,同時各片區又有重點的塑造各自的特色。江北城區臨沅江水面帶注重城市立面的塑造,臨柳葉湖以開辟綠色空間為主,沿江北水系則以小橋、流水,錯落起伏、富有生氣韻律的靈活空間面貌為主。江南城區沿沅江應與江北城區的建設相呼應,繁榮、流動的鬧市為其主要特色。德山開發區山、水條件俱佳,臨江工業區在未來的建設、改造中注意形象的塑造,大部分地區結合丘陵地形進行建設,形成山地城市風貌。
(八)市政工程設施規劃
1、給水工程規劃
近期人均綜合用水量指標取700升/人.日,遠期取900升/人.日。水源以沅江地表水為主.近期完成四水廠—期工程(15萬噸/日),遠期逐步擴建四水廠和三水廠,取消一水廠,實現全城多水源環狀供水。
2、排水工程規劃
城區三片分別建立獨立的排水系統,排水體制主要採用分流制,部分老城區採用合流制。三片各建—座污水處理廠,江北城區污水處理廠規模為35萬噸/日,江南城區7萬噸/日,德山開發區12萬噸/日。
3、電力工程規劃
常德城區高壓電網採用220KV、IlOKV兩個電壓等圾,取消原有35KV電壓等組。220KV電網結構,擬採用環繞城區周圍形成220KV的環網結線力式,並主要通過500KV崗市變電站取得省內外大型水、火電廠送來的電源。110KV電網結構保證每個變電站有兩個電源。
4、通信工程規劃
(1)電信
2010年話機普及率達到50部/百人;2020年話機普率達到65都/百人,市話交換局七個,長途交換局二個。
(2)郵政
在江北新建常德市郵政大樓,火車站支局,黃家大屋郵政所等15個郵政局所;在江南新建長家崗郵政所、朱家崗郵政所等8個郵政局所。至2020年,市區設局所50個。
(])廣播電視規劃
2020年,全市的無線廣播電視的覆蓋率達到98%,有線廣播電視的覆蓋率達85%以上,電視的采、編、播、傳輸和接收實現全數字化;建成全市的有線廣播電視光纖基礎網,實現網路傳輸數字化。
5、燃氣工程規劃
近期氣源採用液化石油氣,遠期主要採用天然氣,液化石油氣為輔助氣源。近期居民氣化率100%,其中管道氣化率39.2%,瓶裝氣化率60.8%;遠期管道氣化率93.2%,瓶裝氣化率6.8%。
6、環境衛生規劃
近期內實現垃圾衛生填埋達到無害化要求;遠期在實現垃圾分類收集和垃圾、糞便處理無害化的同時,達到綜合利用的要求。公廁按每2500人城市人口一座公廁的標准設置,主要繁華街道公廁間距為300
—500米,一般銜道為800—1000米。垃圾中轉站以小型站為主,積極推廣使用具有「垃圾分類收集、處理,中轉」等多項功能的垃圾中轉站。在肖伍鋪到大龍站沿線以東一帶的山地中規劃—垃圾填埋場,佔地面積約400畝,用於江北城區的垃圾投填埋;另在益陽沖填埋場附近規劃—垃圾填埋場,佔地面積120畝,用於江南城區,德山開發區的垃圾填埋。
(九)環境保護規劃
規劃區空氣環境質量控制在國家環境質量二級標准以內,水廠取水點附近,沅江水質要滿足Ⅱ類地面水質標准;魚類保護區及游泳區的水質滿足Ⅲ類水質標准;工農業用水區的水質滿足Ⅳ類水質標准;內湖
水體水質達到lll類水質標准,內河水質達到V類水質標准。雜訊控制區覆蓋率達到90%。
(十)文物保護與旅遊規劃
確定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和重點文物的保護范圍、建設控制地帶。深度開發常德市旅遊資源、重點發展常德城區和桃花源、夾山寺、壺瓶山、花岩溪、城頭山古文化遺址等旅遊區,搞好市區德山、河伏山、太陽山的開發建設,合理規劃旅遊線路,形成以中心城區為中心的東西、南北旅遊通道。
(十一)綜合防災規劃
1、防洪規劃
城市防洪近期按50年—遇.遠期江北城區按200年一遇,江南城區和德山開發區按100年一遇標准建設。防洪工程的主要任務是在現有防洪體系的基礎上,按規劃防洪標准加高加固堤防。
2、防震減災規劃
重大建設工程及生命線工程如洪水、供電、交通、通信、醫療、燃氣、糧食、消防等設施,均必須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並根據評價結果確定抗震設防要求,進行抗震設防。新建工程必須根據國家有關規定進行抗震設計和建設。避震疏散用地不少於每人3平方米。城區重大工程,生命線工程和各類工業民用建築,要基本具備抗禦六級左右地震的能力。
3、人防規劃
常德市為三類人防重點城市。城市總體防護按照「片區防護,基礎配套、分層布局、平戰結合」的模式,進行長期建設。規劃修建市及區級指揮所,修建四所地下醫院、八個急救中心,十二個急救站。
4,消防規劃
規劃消防站13座,其中江北城區9座,江南城區2座,德山開發區2座。將消防指揮中心遷往柳葉路消防站 消防供水以城市自來水為主;消防用水管道與城市給水管道共用—套系統,城市消火柱間距不超過120米。
(十二)近期建設規劃
江北城區對舊城區進行改造,改善其居住環境,完善武陵大道北段兩側的建設,進一步建設充實朝陽路兩側柳葉湖與濱湖路之間的城市用地。江南城區近期在沅江、金霞大道、機場路之間形成布局合理和具有良好建設形態的城市用地。德山開發區近期在現狀建設用地與崇德路之間形成一定的城市規模。
(十三)城市遠景發展構想
遠景江北城區用地向西、北部擴展,江南城區向南部發展,德山開發區向南發展。將常德市建成物質環境和生態環境高度協調、景觀優美、各類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完善、富裕文明的現代化大城市
㈨ 崑山旅遊年卡期限
蘇州市城市總體規劃
來源:中國城市規劃行業信息網
蘇州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蘇州市規劃局
蘇州市地處長江三角洲東部,北倚長江,西南靠太湖,東與上海接壤,西與無錫為鄰,南與嘉興、杭州相連。蘇州市現為省轄市,下轄常熟、張家港、崑山、吳江、太倉、吳縣六個縣級市,平江、滄浪、金閶三個城區、一個郊區及蘇州工業園區和蘇州新區,總面積8488.42平方公里,1995年底總人口為572.91萬人。市區總面積392.3平方公里,其中建城區面積70.2平方公里,古城面積為14.18平方公里。95年底市區總人口為105.74萬人,其中古城內人口為29.3萬人。
規劃期限
1996——2010年。
城市性質
我國重要的歷史文化名城和風景旅遊城市,長江三角洲重要的經濟中心之一。
城市規模:到2010年城市實際居住人口控制在185萬人以內,其中吳縣市區為15萬人。2010年城市用地規模控制在186.6平方公里,其中吳縣市區15平方公里。
總體布局
採用「分散組團式」布局,將市區劃分為5個組團(即古城、蘇州新區、工業園區、吳縣市區、滸墅關新區五個規劃分區),在保護古城的前提下,綜合協調各組團及周邊城鎮的功能,組團間以綠化地帶隔離,既相對獨立、集中發展,又相互間以幹道相串聯,形成古城居中、東園(工業園區)、西區(蘇州新區)一體兩翼,南景(風景區)、北廊(交通走廊)、多中心、開敞的城市布局形態。古城內保持傳統的「假山假水城中園」和路河平行「雙棋盤」格局,古城外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創造「真山真水園中城」和路河相錯套棋盤的格局。
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蘇州城鎮體系規劃包括張家港、常熟、崑山、吳江、太倉、吳縣六市(縣),總面積8488.42平方公里。
總規劃區確定為2014.7平方公里,現狀人口219.8萬人,規劃人口633.8萬人。
城市規劃規模:現狀建成區70.2平方公里,人口78萬人。人均用地89.9平方米。規劃建成區186.6平方公里,人口185萬人,人均用地100.9平方米。
其中:中心分區建成區64.9平方公里,人口65萬人
蘇州新區規劃分區30平方公里,人口30萬人。
工業園區規劃分區61.74平方公里,人口60萬人
滸墅關規劃分區15平方公里,人口15萬人
吳縣市區規劃區15平方公里,人口15萬人
在城市建設用地中
居住用地:56.47平方公里,人均用地30.52平方米
公共設施用地:17.22平方公里,人均用地9.31平方米
工業用地:48.13平方公里,人均用地26.02平方米
倉儲用地:8.37平方公里,人均用地4.52平方米
對外交通用地:5.25平方公里,人均用地2.84平方米
道路廣場用地:23.05平方公里,人均用地12.46平方米
市政公用設施用地:5.37平方公里,人均用地2.90平方米
綠地:22.08平方公里,人均用地11.94平方米
特殊用地:0.70平方公里,人均用地0.38平方米
實施效果
在總體規劃的指導下,各層次的規劃和建設項目全面展開,為城市建設與發展的法制化、科學化奠定了基礎。按照規劃要求,歷史文化名城得到全面保護,風景旅遊資源得到合理開發,基礎設施和居住條件得到較大改善,已初步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
㈩ 城市規劃方案怎麼寫都包含哪些內容
碑林區 ■區域定位:以科研文教、旅遊、商貿為主導產業,具有良好人居環境和生態環境的西安市主城區的功能區之一。 ■用地規劃:建設文藝路演藝基地,形成市級文化娛樂中心。在每個居住組團內建設居住區級文化中心,包括圖書閱覽室、一處300—500座的多功能電影院以及青少年活動中心等文化娛樂設施。在各居住小區建設文化活動站以及老年人活動室。以萬達廣場為中心,調整周邊用地,形成商業、金融中心片區。完善其他片區內如東關正街、長安中路及邊家村商業設施建設。 舊城區原則上不再建設成片的住宅區,降低建設密度,行政職能逐步外遷,舊城區功能主要以旅遊和商貿為主。 至2020年,居住用地為1016.53公頃,占碑林區總用地的44.20%,人均居住用地約17平方米。新增中學2所,小學4所。 雁塔區 ■區域定位:以科研文教、商貿、居住、文化旅遊為主的社會經濟繁榮、人文環境薈萃、生態環境和諧的新型城區。■功能分區:北部為商貿旅遊服務區,東南部結合曲江新城和杜陵保護區發展為旅遊生態度假區,南部為文教科研區,西南部為高新技術產業區,西北部為居住和無污染產業的綜合新區。■用地規劃: 商業用地:新增區級商業金融中心5處,形成「一心、兩翼、三軸」的商貿體系結構。 「一心」指小寨商圈, 「兩翼」指以高新區商業核心及曲江商務會展中心的發展為契機,帶動雁塔區東、西兩片區商業設施的發展。「三軸」指長安路,小寨東、西路,三環路兩側帶狀區域。科研教育:人均教育科研用地5.7平方米/人;市級教育科研基地兩處,位於長安南路東側及曲江雁翔大學城。 蓮湖區 ■區域定位:以現代裝備製造業、服務業、旅遊文化業為一體的、保持古城風貌的商業和居住綜合區。■功能分區:呈「三心」、「四軸」、「七片」區的發展模式。老城區定義為城市商業區,定位為市級商業副中心的土門商業中心與老城區形成商業主軸線。依託玉祥門和西門形成環城西路休閑商務中心。■近期建設: 重大項目:大唐西市;大明宮地區城市改造;西大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大興新城改造規劃;三民村土地儲備規劃。市政項目:大慶路、漢城路等道路的拓寬改造工程,以及桃園路、勞動路等道路的打通工程。增設漢城路與紅光路、大慶路昆明路交叉口的分離式立交建設。建設西安地鐵1號線。建設4座110千伏變電站和一座330千伏變電站。 新城區 ■區域定位:以商貿業、旅遊業、高新產業及科教為支柱,以大明宮遺址保護區建設為契機,建成經濟繁榮、社會穩定、生態環境優美、空間布局合理、設施完善的新型城市中心區。■功能分區:大明宮地區:將遺址公園建設、地區改造與旅遊產業發展相結合,以大明宮遺址公園為依託,逐步形成遺址保護、文化旅遊、商貿、居住等多功能為一體的環境優美的城市新區。 老城商貿區:形成集高尚購物、休閑娛樂、觀光旅遊為特色的西安市核心商業區。綜合居住區:除老城外集大型商業、醫療、教育於一體的綜合居住區。高新產業區:借軍工產業北遷的契機,將傳統工業結構向技術密集型和高科技產業方向進行調整,成為西安市東部區域的高新技術產業區。 未央區 ■區域定位:西安市主城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居住、教育、工業、物流、文物和生態保護功能為主的現代化城市新區。 ■功能分區: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滻灞河生態區、大明宮新區、草灘文教區、鐵路北客站門戶區、西咸共建區、六村堡空港區、行政商務區、未央湖度假區、漢城古遺址保護區、阿房宮古遺址保護區。 ■文保規劃:劃定漢城遺址、大明宮遺址、阿房宮遺址的保護范圍、建設控制地帶,確定保護要求;保護鍾樓—張家堡廣場的視線通廊,大明宮遺址—漢城遺址的視線通廊。■近期建設: 重點區域:行政中心,北客站新區,大明宮新區,大明宮建材市場新區,滻灞河生態區,草灘大學城及未央路以東大學城。重點項目:鐵路北客站,地鐵二號線,污水處理廠三處,城北供熱中心,變電站9處及立交橋6處。 灞橋區 ■區域定位:西安東部新區、宜居新地、商貿新都、物流之都、人文生態新灞橋。區域職能包括居住、生態旅遊、商貿、文化娛樂、物流、高新技術產業等。 ■功能分區: 文化娛樂設施:加強紡織城地區的文化娛樂設施建設,結合當地商業的迅速發展,建成市一級文化娛樂中心。 物流業布局:建設國家級物流園區新築綜合物流園區(西安國際港務區)。改造和提升市域物流中心紡織城紡織品及服裝物流中心。 旅遊:結合城市濱水景觀空間,以廣運潭為重點,打造西部第一水城,建設涇渭滻灞濱水遊憩旅遊板塊。■綜合交通:新增互通式立交5座,分離式立交10座;規劃公共停車場58個;規劃三處公交保養廠;規劃有5條城市軌道交通線路經過。 臨潼區 ■區域定位:以自然風景、歷史文化及文物旅遊為特徵的現代化國際旅遊名區。到2020年,臨潼區規劃期末市域城鎮人口為26萬人,建設用地33.5平方公里。■功能分區:依據區域職能定位,區內共分為6個組團:驪山組團:以舊城區為基礎形成臨潼城區的核心區,是城市的標志性區域,以旅遊度假、商業服務和生活居住為主要職能。 代王組團:是秦始皇陵博物院的生活配套區?熏主要承擔生活服務和機械加工等職能。新豐組團:倉儲、交通運輸中心,高新技術產業基地。新區組團:以居住、旅遊為主要功能的城市副中心,是新的城市政治中心。代新工業園組團:以機械加工為主,以發展旅遊加工產業為副的生態型工業園區。唐文化組團:輔助驪山組團旅遊服務,以發展溫泉休閑、旅遊度假服務為主要職能。 長安區 ■區域定位:科教文化中心區、高新技術產業區、生態民俗旅遊度假區;建成環境優美的現代化科教文化旅遊型城區;重點發展商貿、旅遊服務、金融等第三產業,成為市區的金融商貿副中心區、文化娛樂旺區、科教培訓基地;與雁塔、碑林、蓮湖、新城一起共同構成全市的城市中心。■土地規劃: 居住用地:確定合理的用地結構與用地指標,強調與城市發展形態及發展方向相適應。按居住區生活組織次序的原則,3萬—5萬人為一個居住結構單元規劃。中小學:在城市新發展居住用地中增設中學、若干個小學及部分教育科研用地,以保證學生出行的安全距離。規劃小學44個?熏規劃中學23個。公共綠地:在中心城區內共布局4個區級公園,在中心城區內規劃7個規模不等的綠化廣場,公共綠化總面積1319.26公頃。 閻良區 ■區域定位:根據西安市總體規劃市域城鎮體系確定為—閻良航空科技城。■功能分區:形成「四區、五軸、兩帶」的城市用地布局結構。「四區」:即生活商務區、航空工業建成區、航空科研區、航空產業配套區。 「五軸」:即由迎賓大道、振興路、人民路、關中環線和北部規劃路形成的5條城市主軸線。「兩帶」:即由西禹高速、西韓鐵路線沿線防護綠化形成的綠帶。 關於物流園區 構架要好 一定要大 成本均攤 就會低 價格就會有優勢 再把服務做好 就OK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