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鄉村鄉村旅遊的關系
❶ 美麗鄉村規劃設計應該怎樣結合旅遊來做好呢
如果想要結合旅遊做好美麗鄉村規劃設計,需從前提、定位、趨勢、途徑、農戶等五個方面考慮。因為鄉村旅遊規劃是旅遊規劃的一種。鄉村旅遊往往和新農村建設聯系在一起。鄉村旅遊發展是鄉村創新經濟學理論下的一個成功實踐。
其實加強鄉村旅遊發展規劃設計顯得非常重要,在發展鄉村旅遊時,要從多個方面下功夫。我覺得要想做好鄉村旅遊規劃還的找專業的人士來進行,這樣效果會更加好。現在做旅遊設計的公司有很多的,像巔峰智業旅遊公司在這方面的設計就很出色的,一直很受好評的。
❷ 如何處理好美麗鄉村建設,發展與環境的關系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和社會持續發展的基礎。黨的十八大首次提出要「建設美麗中國」的概念,其意義非同尋常、極為深遠。美麗鄉村是美麗中國的基本單元,要建設美麗中國,首要任務是全面提升農村生態環境,努力把農村打造成環境優美、生態宜居、底蘊深厚、各具特色的美麗鄉村,並積極推動社會物質財富與生態財富共同增長、社會環境質量與農民生活質量同步提高。
一、統籌城鄉發展規劃,優化農村空間布局
規劃是龍頭、是發展的大綱。要高起點編制鎮村布局、生產力布局、水資源、土地利用、農民集中居住區等規劃,科學確定城鎮規劃區、工業生產區、農業發展區、農民居住區和生態保護區,統籌安排城鄉建設、基本農田、產業集聚、生活居住、生態保護等空間布局。
一是推進農村工業向園區集中,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要堅持與工業產業規劃、本地資源利用和產業優勢相結合的原則,高起點、高標准抓好園區規劃,加快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完善交通、供水、供電、通訊等配套設施,積極鼓勵村集體在工業園區內建造標准廠房,吸引農村工業企業向園區集中。以工業園區集聚建設為抓手,加快發展產業集群,帶動工業經濟轉型升級,提高土地利用集約化水平。
二是推動農業向規模經營集中,促進生態空間山清水秀。加快農村土地流轉步伐,推動農地連片集中,根據農業產業布局規劃,整合項目資金,結合土地復墾整理、農田水利建設、農業資源開發,加快高標准農田建設,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形成「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通、路相連」的田園化格局。
三是引導農民向社區集中,促進生活空間宜居適度。加強農民集中居住區的基礎設施和綜合服務中心建設,吸引農民向設施配套、環境優美、功能齊全的新型社區集中,促進人口集聚、要素集約,讓農民享受到一體化的基礎設施和均等化的公共服務,不斷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幸福指數。
二、防控農業面源污染,提升農業生態環境
要把農業產業生態化、發展清潔化作為建設美麗鄉村的根本舉措,積極發展生態農業,轉變農業增長方式,嚴格防控農業面源污染,改善和提升農業生態環境。
一是控「源」。全面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大力擴種綠肥與推廣應用商品有機肥,實施農葯化肥減量工程,著力提高化肥農葯利用率。推進農村面源氮磷生態攔截系統工程建設。加快建立農葯集中配送體系,實行農葯統一配送、統一標識、統一價格及統一差率,杜絕高毒高殘留和假冒偽劣農葯流入市場,從源頭上控制農業面源污染。
二是治「污」。按照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的要求,以農業廢棄物資源循環利用為切入點,推廣種養相結合、循環利用的生態健康種養生產方式。科學合理地制定養殖業發展規劃,推進規模化養殖場建設,推廣發酵床生態養殖,建立持續、高效、生態平衡的規模化畜禽養殖生產體系。採取粉碎還田、漚肥還田、過腹還田等省工、省時、實用的秸稈還田技術和方法,大力推廣秸稈機械化全量還田,增加土壤肥力,積極開展秸稈飼料、秸稈發電、秸稈造紙、秸稈沼氣、秸稈食用菌等多渠道綜合利用秸稈試點示範與推廣,提高秸稈資源綜合利用率。加快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在規劃布點村莊建設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提高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
三是活「水」。水是生態之基,貫徹落實「人水和諧」理念,建立農村河道定期輪浚機制,實施拆壩建橋,打通斷頭河浜,改造束水河段和束水建築物,暢通水系,加快河道輪浚和水系調整步伐,提高河道自然功能。理順和完善管理體制,加強河道長效管理,提升長效管理水平,實現「清水暢流」。
四是植「綠」。大力推廣應用鄉土樹種、珍貴樹種造林,因地制宜把村旁、宅旁、路旁、水旁作為綠化重點,做到見縫插綠、應栽盡栽,加快構建「綠色通道、綠色水廊、綠色基地、綠色村莊」,形成「點」、「線」、「面」相結合的村莊綠化格局,構築綠色生態屏障。
三、創新農庄建設舉措,塑造中國美麗鄉村
環境就是資源,生態就是資本。要堅持把建設美麗鄉村與發展農村旅遊業有機結合,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帶動地區經濟發展和農民收入增加。在塑造美麗鄉村的過程中,要注重把保護鄉村鄉野農耕文明和自然原始純朴之美作為第一追求,創新思路和舉措,充分挖掘自身特色和優勢,力求特色發展、錯位發展,塑造出各具特色的美麗鄉村。重點要做好以下五篇文章:
一是做好「山」的文章。充分利用山區生態資源優勢,靠山生財、靠山致富,發展種植業、林業、畜牧業,開發山區休閑旅遊農業,建成一批以山村體驗、民俗風情、自然景觀為特色的山村休閑旅遊群落,推出一批精品山村旅遊點。
二是做好「水」的文章。將漁業生產與綠色生態、休閑觀光、娛樂餐飲、度假購物結合起來,發展賽龍舟民俗水上運動、休閑垂釣中心、水上餐船等休閑鄉村旅遊項目。注重開發濕地資源,走濕地生態旅遊發展之路,打造高質量濕地旅遊產品,讓遊客在觀賞到「孤鶩與落霞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原生態美景的同時,了解自然生物知識,增加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使生態旅遊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得以充分發揮。
三是做好「民居」文章。要注重傳承和提升傳統民居建築特色,打造各地建築風格各異、造型絢麗多姿的特色民居,充分體現濃郁的地域特徵和民族文化。要加大古建築保護修繕力度,讓古建築融入「美麗鄉村」,並挖掘其背後的商業價值,整合歷史文化資源,開發旅遊特色線路,結合農村生態環境及生活文化,發展如介紹民風民俗、品嘗農家菜、體驗農家生活等具鄉土味的觀光特色旅遊。
四是做好「花果」文章。充分利用大自然賦予的豐富的花卉、林果資源,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在已有的基礎上,引入創意農業,對花卉、林果進行資源整合、規模培植、巧妙布置,打造「月月有花、季季有果」的四季花園,形成奼紫嫣紅、碩果累累的獨特鄉村美景。通過發展花卉和蔬果採摘體驗項目,讓遊人漫步其中觀花品果,享受從中的美感和樂趣。
五是做好「農耕」文章。依託豐富的農耕文化資源,著力挖掘至今稀存於世的農耕器具、戲曲、民歌(山歌)、耕作傳統、民俗風情及各類祭祀活動等資源,發展農耕文化旅遊產業,讓遊客親身體驗扶犁耕作、推磨碾米、踩水車灌農田、製作農家酒、腌制農家菜、住農家屋、吃農家菜、干農家活等返璞歸真、回歸自然的鄉村生活。
四、准確把握推進要素,加快美麗鄉村建設
建設美麗鄉村、把農村打造成為「宜居宜業宜游」的美好家園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城鄉經濟社會實現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是讓全體農民過上幸福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筆者認為:
科學合理的規劃是建設美麗鄉村的前提。建設美麗鄉村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要高度重視規劃的引領作用,加強統籌推進。結合地理地貌、自然資源、文化積淀、民俗習慣、產業結構、自身特色等,因村制宜開展研究策劃,做好美麗鄉村建設規劃,既要注重與周邊環境的協調配套,又要塑造村莊自身的特點、特色,還要傳承歷史民俗文化,確保規劃的科學性、合理性,充分彰顯農耕文化、秀美特色,讓「農村更像農村」,避免「千村一面」。
優化提升農村生態環境是建設美麗鄉村的重點。農村生態環境好與否直接關繫到美麗鄉村的建設程度,因此要把優化提升農村生態環境作為建設美麗鄉村的重點,抓緊抓實抓好。首先,要以推進「三個集中」為抓手,不斷優化城鄉空間布局;其次,要組織實施村莊環境整治工程,加大對自然村莊的改造和提升力度;再次,要積極發展規模農業、生態農業、循環農業和有機農業,不斷提高農業生產的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生態環境問題,保證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和農村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
創新舉措是建設美麗鄉村的關鍵。只有堅持創新舉措,建立健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體制機制,增強內生動力,才能確保美麗鄉村建設順利有序推進。一是創新組織管理體系。美麗鄉村建設面廣量大、內涵豐富,涉及到各級各部門,必須要建立健全組織協調機制、分工合作機制,加強部門溝通、上下溝通,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二是創新建設投入機制。美麗鄉村建設資金投入量大,必須要建立健全以政府為主導、農民為主體、社會廣泛參與的美麗鄉村建設投入機制。三是創新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積極發展土地股份合作社,創新土地流轉機制,加快土地規范有序流轉的步伐,實現土地連片集中。四是創新經營體制機制。通過大力發展社區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勞務合作、農業專業經濟合作等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特別是要創新發展合作農場,鼓勵其參與美麗鄉村建設,建立健全與農民的利益聯結機制,讓更多的農民分享建設成果,充分調動各類主體的積極性,合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❸ 如何通過美麗鄉村建設來發展鄉村旅遊
一、發展鄉村旅遊對建設美麗鄉村的推動作用。
一是有利於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鄉村旅遊能夠有效促進當地農業的產業化經營、產業鏈的延伸,帶動農副產品、交通運輸、房地產等相關產業發展。如鄉村旅遊特色鎮尤溪依託江南大峽谷景區的鄉村旅遊,帶動了當地特色的傳統手工業和生態農業,磨豆腐、做年糕、搗麻糍、釀米酒等傳統產業重新興起,蔬菜、水果、禽蛋、肉類這些農副產品實現了就地生產、就地銷售。目前我市已建成湧泉柑橘、羊岩茶葉、嶺景葡萄、括蒼大白桃等各類遊客嚮往的特色農業觀光園。
二是有利於促進農民增收。鄉村旅遊使許多農民成為旅遊從業者,農民既可以通過辦旅館、擺小攤、開餐館、加工紀念品等方式增收,還可以通過參與鄉村旅遊項目的入股分紅增收。如尤溪鎮指岩村的李彩女,她原來在江蘇打工,見老家發展旅遊業就回來在江南大峽谷景區擺了個小攤,專賣紅糖薑茶,2元一杯,生意出奇的好,每天凈賺好幾百元,相當於她在外地打工10天左右的報酬。一些在家無事的老人到山上挖蕨菜、野菜、摘蕃薯梗,或到農家樂幫忙做鍾點工,每天也能收入四五十元。
三是有利於促進鄉風文明建設。鄉村旅遊帶來的許多新信息、新理念,對農民素質和鄉風民俗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學文化、學技術成了一些農民的自覺行動,全面提升了農民素質。如小芝、括蒼等鎮的大批農民自辦了旅遊服務館店,還通過互聯網做起生意,住房、用餐均實現網上預訂。
四是有利於促進環境保護。鄉鎮通過開發和保護旅遊資源,使廣大農民兄弟有了很強的環保意識,促進了當地生態資源和文化資源的保護,增強了農村地區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如尤溪下漲村,有了軍事探險漂流項目後,村裡除了建起大型停車場、公園等,還將村民的房前屋後都進行了綠化,以往垃圾亂扔的現象已一去不復返。
五是有利於推進基層管理民主。鄉村旅遊具有現代服務業的特性,它的發展為農村引入了現代管理理念。一些農村在基層組織的引導下,農村管理、決策更民主了;一些農村還成立了各種協會,民主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如尤溪鎮率先在台州市成立了鎮級農家樂協會,協會定期舉辦經營戶經驗交流、培訓、考察等活動,實現了農家樂的自我管理、和諧發展。
二、發展鄉村旅遊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
美麗鄉村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各部門間的密切配合和社會各方力量的大力支持。當前,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具體表現為:
一是項目規劃過程中沒有很好地考慮旅遊元素。小流域治理、新村建設等項目在規劃時欠考慮旅遊元素,尤其是原先具有比較豐富的旅遊資源的村鎮,等項目實施完畢後想到旅遊又去重新建設,造成投資浪費。
二是村莊整治過程中沒有很好地保護古村古建築。村莊整治按照建設部門的政策要求,農村建房必須「拆老屋、建新屋」,一戶只允許有一處住宅。因此,一幢幢水泥樓房拔地而起,而一大批有歷史價值的古建築被拆除,目前老房子已為數不多。有些村莊因人口稀少或地處偏辟,向中心村、中心鎮進行整體搬遷,更是全村拆除。
三是城鄉一體化推進過程中沒有很好地保留農村韻味。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是新農村建設的方向。但在推進過程中,不能搞千篇一律。目前,各村村莊改造沒有很好體現本地文化特色,建築風格大同小異,「走過一村又一村,村村像城鎮;走過一鎮又一鎮,鎮鎮像農村」。此外,鄉村旅遊帶來的商業氣息使農村原有的「農韻」逐漸消失,如很多農家樂辦得像城市酒店,還專門聘請廚師掌勺,農家菜成了點綴。
三、以發展鄉村旅遊來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幾點建議。
旅遊具有「興一業,旺百業」的作用,在建設美麗鄉村過程中,有條件的村鎮要把發展鄉村旅遊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使美麗鄉村建設推進的同時,增加農民的經濟收入。
一是強化規劃引領,注意各規劃銜接。美麗鄉村建設規劃宜認真調研分析本地旅遊資源,結合行政村調整,明確域內空間布局,形成縣城、中心鎮、一般鄉鎮、中心村、一般村、特色村相結合的「重點突出、梯次合理、特色鮮明、相互銜接」的村莊布局規劃體系,要避免無潛力可挖的地方人為造景和有潛力可挖的地方卻視而不見,要強調對一些有歷史和人文底蘊的古村落的保護和修復。且市內各規劃在制定時要相互銜接,確保規劃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突出地域特色,體現差異性和多元化。鄉村之美,固然在於鄉村優美的自然風光和田園野趣,但是,如果千村一面,則也會缺乏生機和活力,容易引起審美疲勞。因此,美麗鄉村建設必須因地制宜,尊重生態,培育地域特色和個性。對旅遊資源較豐富的地區,可把一個市當作一個大景區來規劃,把一個鎮當作一個功能區塊來建設,把一個村當作一個景點來設計,把一戶農家當作一個小品來改造。要善於挖掘當地的生態資源與人文資源,利用當地的歷史古跡、風土人情,給鄉村建設注入人文內涵,展現獨特的魅力,既提升和展現鄉村的文化品位,也讓綿延的地方歷史文脈得以有效傳承。此外,還可從產業發展、景觀改造等方面入手,實現「一村一景」「一村一品」,充分彰顯鄉村的特色和韻味。
三是加大資金投入,做好各渠道項目建設的整合。建設美麗鄉村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發展鄉村旅遊前期的基礎設施投入同樣需要資金投入。兩者在資金投入時,尤其是基礎設施投入上可以共享。各村鎮在建設項目包裝上報時,要積極爭取上級立項支持。各級職能部門也要多為村鎮出謀劃策,幫助爭取資金支持。村鎮一級也要發揮主動性,多方籌措資金,不能「等、靠、要」。
四是突出農民主體,注重調動農民參與積極性。要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做好引導,通過讓農民得實惠,從內心來激發農民共建美麗鄉村的主動性。同時,充分挖掘農村現有的自然、人文和產業等資源,串點聯線,推進鄉村旅遊常態化發展。如積極落實旅遊惠民工程,創新推出鄉村趕集游活動,把鄉村旅遊與農村集市日有機結合,鄉村趕集游擴大了旅遊惠民的覆蓋面和受益面,各農家樂經營戶、土特產購買點、種養基地,乃至各小商小販,均能從中得益,農民得到實惠了,他們的積極性自然而然就調動起來了。
❹ 該如何看待美麗鄉村和鄉村旅遊
現在很多人把搞好美抄麗鄉村就等同於能做好鄉村旅遊,這種想法太想當然了,要知道美麗鄉村和鄉村旅遊的初衷和目的均不同:美麗鄉村建設的目的,是想讓農村人過上城裡人比較舒適、富足、現代的生活;而鄉村旅遊則恰恰相反,其本質上是想讓城裡人暫時脫離喧囂、污染、糟糕的城市環境,到鄉村享受寧靜、閑適、純凈、自然的生活,提高生命質量。
前瞻產業研究院提醒,切勿用建設美麗鄉村的方式搞旅遊,當下鄉村旅遊已經興起,鄉村旅居已成為未來發展方向,這既是解決城裡人的生活和生命質量問題,也是為鄉村解決生產和生活問題。在這種情況下,生態和文化成為首要解決的問題。
鄉村旅遊搞得好完全可以成為美麗鄉村。鄉村旅遊是以旅遊度假為宗旨,以村莊野外為空間以人文無干擾、生態無破壞、以游居和野行為特色的村野旅遊形式。它有兩大基本特徵:一是鄉村性。鄉村旅遊的活動內容有別於城市旅遊,它是以濃重的鄉村性來吸引廣大遊客的。二是差異性。鄉村旅遊的主要客群無疑是城市居民,其追求的是迥異於城市的鄉村環境。
❺ 探討:鄉村旅遊與美麗鄉村融合發展,需要考慮哪些元素
1標准化之外,更關注鄉村個性價值的挖掘與展示
鄉村獨特的文化、生態、民俗、手藝等資源,是鄉村旅遊發展的根本依託。旅遊導向的美麗鄉村規劃,除了要滿足《美麗鄉村建設指南》里規定的硬性標准要求之外,更要注重鄉村個性與特色的挖掘和展示,通過保護鄉村傳統的空間肌理、原生的生態環境、原真的鄉土文化、獨特的手工技藝,彰顯獨特的鄉村個性,並留住鄉愁記憶。
2基礎設施之外,更關注豐富的體驗型產品與業態的導入
旅遊開發的核心在於提供豐富的產品與體驗。旅遊導向的美麗鄉村規劃,在完成危房改造、道路、水電、供暖、排污等硬體基礎設施的規劃要求之外,更關注鄉村旅遊產品與業態的開發,通過合理的方式,將鄉村中的文化、生態與遺產資源轉化為可體驗、可消費的旅遊產品,並設計軟性的鄉村旅遊服務體系。
3居住功能之外,強調居游共享的後鄉土生活方式塑造
傳統的鄉村以滿足村民生活居住功能為根本,是一個相對封閉、自給自足的空間。而旅遊型村落,則要求有一定的開放性,呈現居住空間和旅遊空間重疊的特徵。旅遊導向下的鄉村規劃,以「居游共享」為核心理念,在改善傳統居住生活條件的基礎上,也注重滿足外來旅遊者的居住、審美、體驗等各方面要求,並最終塑造有別於傳統鄉村生活的後鄉土生活方式。
4短期建設之後,更專注鄉村的自我發展與產業升級
鄉村旅遊是一個持續發展的過程。旅遊導向下的鄉村規劃,不僅關注短期的改造建設,更加註重鄉村長期的自我發展與產業升級,強調通過發展鄉村旅遊,聯動鄉村優勢產業、解決鄉村居民就業、壯大鄉村集體經濟,最終實現鄉村產業的體系再造與轉型升級,重新構建鄉村自我發展與自我復興的核心動力。
❻ 生態農業旅遊和農業旅遊以及鄉村旅遊有什麼區別
美麗鄉村應結合農業產業發展,統籌確定區域的現代特色農業產業,鄉村旅遊資源、文化資料、生態環境,按不同區位優勢,資源優勢,產業規模,確定發展重點。生態休閑農業,觀光旅遊農業方面應統籌到美麗鄉村規劃體系中,首先注重產業區域一體化的發展路徑,突出地域特色原則,形成美麗鄉村體系的產業規模效益,達到美麗鄉村生態環境、產業基礎的強有力支撐——中農富通城鄉規劃院。 美麗鄉村與生態休閑農業統一規劃核心是要明確生態休閑農業是否成為村鎮體系的產業支撐,其次要確定生態休閑農業產業發展重點內容。在美麗鄉村規劃案例提到落實好生態休閑農業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統籌好區域城鄉統發展,凸顯村鎮特色,確定美麗鄉村體系構建中的空間布局,居住環境、生態環境建設,配套建設等內容。總之,美麗鄉村與生態農業的統一規劃是總體與局部,骨架與內涵的關系,生態農業規劃應結合區域重點合理確定發展內容,融進美麗鄉村規劃。
美麗鄉村與休閑農業一體化規劃,要以區域農業產業基礎為依託,通過合理布局,確定因地制宜的產業發展策略;以農產品加工業為引領,以資產為紐帶,以創新為動力,通過產業間相互滲透、交叉重組、前後聯動、要素聚集、機制完善和跨界配置,將農村一二三產業有機整合、緊密相連、一體推進,形成新技術、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帶動資源、要素、技術、市場需求在農村的整合集成和優化重組,最終實現產業鏈條和價值鏈條延伸、產業范圍擴大、產業功能拓展和農民就業增收渠道增加的經營方式-中農富通城鄉規劃。著力構建區域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加快形成資源利用高效、生態系統穩定、產地環境良好、產品質量安全的農業發展新格局。
❼ 美麗鄉村與新農村是怎麼區別和聯系的
美麗鄉村的目標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不但改善了農村的生態與景觀,還打造出一批知名的農產品品牌,帶動農村生態旅遊的發展,帶動農民收入增加,為中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探索出一條創新的發展道路。
中國新農村就是建設改善農民衣食住行,主要包括基礎設施建設,比如通電,自來水,通車的寬敞的馬路,大又舒適的住宅樓等,其他就是農民的生活保障機制,全民納入社保實現城鄉一體化等。
美麗鄉村是打造品牌,鄉村引領致富,提高生活水平的工程建設。新農村主要是改善農民生活條件,生活環境的政策。他們都是為中國當代農村服務的政策項目。
❽ 文明村與美麗鄉村的關系
堅持走文明立鄉、文化育鄉之路,創新工作方法,持續探索求進,以理念為先導,以回創建為抓手,多角度答地開展文明村鎮創建活動。
理念引領文明,優先戰略定位。一是堅持文明立鄉理念。堅持把精神文明建設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持續加強組織領導和經費投入,全力打造富有特色的豫南文明村鎮。二是堅持文化育鄉理念。注重發揮文化資源優勢,推進陣地和隊伍建設,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教育活動。三是堅持創建強鄉理念。持續開展各類文明創建活動,使千斤鄉從一個普通平凡的鄉鎮逐步成為全市、全省、全國的文明鄉鎮。
❾ 如何結合旅遊做好美麗鄉村規劃設計
首先,從美麗鄉村的自身的分析作為前提;定位美麗鄉村旅遊產品是中高品質休閑產品;其次,產品細分和跨界鄉村旅遊將成為美麗鄉村旅遊的主要趨勢;通過村鎮風貌景觀的「三步走」升級為建設美麗鄉村的主要途徑;最後,對農戶提出做好提供「鄉愁服務」和綠色有機農產品的兩點要求。
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已經成為十三五時期重要的建設內容。中農富通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對美麗鄉村的規劃,重點突出地域特色,依託農村綠水青山、田園風光、鄉土文化等資源,大力發展休閑度假、旅遊觀光、養生養老、創意農業、農耕體驗、鄉村手工藝體驗、科普教育、民俗體驗、文化傳承等為項目,依據各地具體條件,有規劃地開發休閑農庄、鄉村酒店、特色民宿、自駕露營、戶外運動等鄉村休閑度假產品,配套完善的公共服務設施和旅遊服務設施,構建建設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的魅力美麗鄉村綜合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