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鹿縣周邊游
『壹』 礬山有哪些著名的旅遊景點
礬山鎮具有5000年的,人文資源深厚。是黃帝、炎帝、蚩尤三大始祖生活、征戰和融和的地方,境域漢為涿鹿縣治,唐為礬山縣,元改為礬山鎮,1938年宣涿懷聯合縣政府駐本鎮,1984年復改礬山鎮。據《史記》載:「黃帝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奪其志,黃帝與蚩尢戰於涿鹿之野,遂擒殺蚩尤」。現有保存較好的軒轅黃帝、炎帝、蚩尤建都創業的遺址12處,擁有八個中華第一(中華第一古戰場—涿鹿之野,中華第一帝都—黃帝城,中華第一泉—黃帝泉,中華第一陵寢地—橋山,中華第一兵寨—蚩尤寨,中華第一祭堂—中華三祖堂,中華第一會盟地—釜山,中華第一營—炎帝營)。黃帝城亦稱涿鹿故城,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現今南北西三面城牆保存尚好,經著名歷史學家、考古學家羅哲文、安志敏、王北辰、台灣學者李實等60多位學者考察論證,都認定是5000年左右的建築。著名考古學家蘇秉琪先生說:「一百年的文明看上海,一千年的文明看北京,二千年的文明看西安,五千年的文明看涿鹿」。黃帝城文化旅遊區內有黃帝城、黃帝泉、三祖堂、軒轅湖、八卦陣等景點;蚩尤文化旅遊區內有蚩尤泉、蚩尤松、蚩尤三寨等景點。——信息來源於小鎮微報
『貳』 涿鹿縣的旅遊景點
黃帝泉
黃帝泉位於黃帝城東南500米處,古稱阪泉,民間又稱黑龍池,是當年黃帝族飲水之處。此泉冬不結冰,夏不生腐,久旱而不竭。常年水溫保持在12.3攝氏度-13.4攝氏度之間。泉水源於地下5000米,有七個大小不同的泉眼。泉水平地湧出,瀦而成池,水色清澈透綠,水質甘甜茲潤。日流量達4600~4800噸,為含鍶質重碳酸鈣鎂型天然優質礦泉水,泉邊建有省級地震觀測站,利用水中含有的氡氣監測地震。
黃帝城遺址
黃帝城亦被稱為涿鹿故城,是黃帝開基立業的根基,也是合符釜山後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都城。黃帝城遺址呈不規則方形,南北長510~540米,東西寬450~500米,總面積約30萬平米。城牆下層為疊土層,上層為夯土層,南、西、北城牆比較完整,東城牆南段浸於軒轅湖中,被列為河北省重點保護文物。
中華合符壇
中華合符壇位於三祖堂正南,是為了紀念黃帝在涿鹿釜山合符、中華民族實現首次融合這一偉大歷史事件,弘揚合符文化而建。一期工程佔地總面積30萬平米,與中華三祖堂在同一條中軸線上。在縱貫中華合符壇的千年文化神道上,依次排列著嫘祖浣紗、三祖橋、華表、中華一統廣場、中華合符壇、民族圖騰柱、九龍柱等景觀。
中華三祖堂
中華三祖堂位於軒轅湖以東,黃帝泉北200米處,是中華三祖聖地黃帝城文化旅遊區的核心景點,分別由大門、甬道、平面祭壇、三祖堂組成,總面積7萬平方米,主體建築中華三祖堂仿照中國現存最早、保存最好的唐朝建築佛光寺建造,屋頂坡度平緩,出檐深遠,格調古樸莊重,雄偉壯觀。殿內供有黃帝、炎帝、蚩尤三位中華民族祖先塑像供遊人瞻仰。四壁彩繪 「涿鹿大戰」、「合符釜山」、「定都涿鹿」、「阪泉大戰」四幅大型壁畫。
軒轅湖
軒轅湖位於中華三祖堂與黃帝城遺址間,由黃帝泉匯集而成。1958年人工修建堤壩增加了蓄水面積。現湖面6.5萬平米,湖水容量108萬立方米,最深處12米。湖東、北兩岸石砌出高16米的石堤壩。石壩緩緩地深入湖中。湖邊楊、柳交錯,鬱郁蔥蔥。
『叄』 河北省涿鹿縣可以開發窯洞旅遊嗎
一、首先要看窯洞旅遊抄資源如何?在周邊三小時車程范圍,你的窯洞旅遊資源是否具有唯一性或排它性。
二、要分析三小時車程內,你的目標市場在哪?目標客人是哪一些,你的產品為什麼能吸引到他們,也就是你的產品核心競爭力。
三、你是否有足夠的資金或融資能力。
四、要具備有旅遊經驗的開發團隊。
五、尋求政府的立項與支持。
『肆』 黃河中游的炎黃與黃河下游的蚩尤為什麼會在涿鹿發生戰爭
「涿鹿之戰」,是說距今大約5000餘年前,黃帝部族聯合炎帝部族,跟來自東方的蚩尤部版族在今河北省張家口市權涿鹿縣一帶(或說,在今天江蘇蘇北徐州一帶,見呂思勉《中國通史》)所進行的一場大戰。「戰爭」的目的,是雙方為了爭奪適於牧放和淺耕的中原地帶。「涿鹿之戰」對於古代華夏族由野蠻時代向文明時代的轉變產生過重大的影響。
『伍』 涿鹿有什麼旅遊景點
涿鹿縣位於中國河北省西北部、桑乾河下游,隸屬河北省張家口市,與張家口市下花園區和北京市郊區相接。縣城距張家口市區75公里,距北京市區130公里,總面積2802平方公里,總人口33萬。民族以漢族為主,有滿、回、蒙古、壯等8個少數民族。擁有中華第一古都和黃帝城,擁有全國除新疆外唯一一個縣轄區。
五千年的歷史文化遺存和秀麗的高山草甸、原始森林等自然景觀是涿鹿的強大優勢。涿鹿縣具有獨一無二的壟斷性的旅遊資源。名勝古跡有黃帝城遺址、黃帝泉、蚩尤寨、中華三祖堂、中華合符壇等。
「三祖文化」及「合符文化」。千古文明開涿鹿,合符文化定中華。涿鹿歷史文化悠久豐厚,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據《史記·五帝本紀》載:「黃帝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而「邑於涿鹿之阿」。已逝著名歷史學家顧頡剛在《中國上古史》中斷言:「千古文明開涿鹿」。史載五千年前,中華民族的始祖黃帝、炎帝、蚩尤在這里征戰、耕作、融合,開創了中華五 千年的文明史,實現了華夏民族的大統一。悠久的歷史給古老的涿鹿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存。縣境內有史書記載的「黃帝崩葬橋山」的古橋山,有保存較為完好的黃帝城、黃帝泉、蚩尤寨等黃帝時代古遺跡遺址23處,有傳說中的「蚩尤墓」,以及戰國、秦漢、明清的古墓20多座,有協陽關、燕長城等古關隘,有寶峰寺、塔兒寺等古寺廟,有橋山石刻、萬仞天關摩崖石刻和新石器時代、戰國時代、唐明等朝代出土的大量珍貴歷史文物。1995年「全國首屆涿鹿黃、炎、蚩三祖文化學術研討會」的召開,從文化和史學的高度充分肯定了「三祖文化」的概念和其史學價值,使「三祖文化」成為涿鹿獨特的壟斷資源優勢。
黃帝泉
黃帝泉位於黃帝城東南500米處,古稱阪泉,民間又稱黑龍池,是當年黃帝族飲水之處。此泉冬不結冰,夏不生腐,久旱而不竭。常年水溫保持在12.3攝氏度-13.4攝氏度之間。泉水源於地下5000米,有七個大小不同的泉眼。泉水平地湧出,瀦而成池,水色清澈透綠,水質甘甜茲潤。日流量達4600~4800噸,為含鍶質重碳酸鈣鎂型天然優質礦泉水,泉邊建有省級地震觀測站,利用水中含有的氡氣監測地震。
黃帝城遺址
黃帝城亦被稱為涿鹿故城,是黃帝開基立業的根基,也是合符釜山後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都城。黃帝城遺址呈不規則方形,南北長510~540米,東西寬450~500米,總面積約30萬平米。城牆下層為疊土層,上層為夯土層,南、西、北城牆比較完整,東城牆南段浸於軒轅湖中,被列為河北省重點保護文物。
中華合符壇
中華合符壇位於三祖堂正南,是為了紀念黃帝在涿鹿釜山合符、中華民族實現首次融合這一偉大歷史事件,弘揚合符文化而建。一期工程佔地總面積30萬平米,與中華三祖堂在同一條中軸線上。在縱貫中華合符壇的千年文化神道上,依次排列著嫘祖浣紗、三祖橋、華表、中華一統廣場、中華合符壇、民族圖騰柱、九龍柱等景觀。
中華三祖堂
中華三祖堂位於軒轅湖以東,黃帝泉北200米處,是中華三祖聖地黃帝城文化旅遊區的核心景點,分別由大門、甬道、平面祭壇、三祖堂組成,總面積7萬平方米,主體建築中華三祖堂仿照中國現存最早、保存最好的唐朝建築佛光寺建造,屋頂坡度平緩,出檐深遠,格調古樸莊重,雄偉壯觀。殿內供有黃帝、炎帝、蚩尤三位中華民族祖先塑像供遊人瞻仰。四壁彩繪 「涿鹿大戰」、「合符釜山」、「定都涿鹿」、「阪泉大戰」四幅大型壁畫。
軒轅湖
軒轅湖位於中華三祖堂與黃帝城遺址間,由黃帝泉匯集而成。1958年人工修建堤壩增加了蓄水面積。現湖面6.5萬平米,湖水容量108萬立方米,最深處12米。湖東、北兩岸石砌出高16米的石堤壩。石壩緩緩地深入湖中。湖邊楊、柳交錯,鬱郁蔥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