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心旅行
① 中國八大旅遊區旅遊資源特徵有哪些
中國沒有八大旅遊區的說法。由於存在旅遊經濟利益爭奪,各地都在進行自我貼金式虛假炒作。現在網上個旅遊書籍,乃至幾星級旅遊景區,絕大多數是誇張炒作的虛假宣傳,都不是真實的旅遊價值資源信息。
對於旅遊,我們必須懂得三個基本原理:第一是旅遊景觀新鮮分異原理,即不要總是旅遊一個地方,再好再美麗的景觀,都要久看厭倦。要不斷游覽各地特色風光。第二是文化欣賞與自然景物各有旅遊功效原理,自然風光悅目感心,而文化景觀悅心冶靈,所以要自然文化欣賞並重,不要單一旅遊自然風光。第三是各種自然風光資源具有優劣原理。即各類旅遊資源雖然各有特色,但是每個類型的旅遊資源具有優劣貧富。
總體上,人類的旅遊資源有文化景觀與自然景觀兩大類。在泰東神華大地,自然景觀最豐富最優好的地區是西南的康巴雲貴山地與長江中下游地區(黔中山地、皖南山地和江南水鄉),這是世界上兩大自然風光地帶之一(另外一個是南美洲安第斯山地),這里奇山異水,幽谷仙洞,猶如美人炫舞,令人慾罷不能。神州華夏的文化景觀,最豐富最神秘的是大華中地區,河南、陝西及晉南的古都群地區最為集中。這是人類兩大文化景觀地區之一(另外一個是大泰中地區及新月地帶及古希臘古羅馬地區)。這里人文薈萃,文明悠古,古都眾多,古跡密集,古都匯聚,令人驚嘆人類文化的強大動力與文明演進的累進曲折,令人品味人類思惟創造能力對天然的神奇變易力量。
客觀地說,我國最優美最神聖的旅遊資源富集區,前13個地區如下:1.橫斷山區;2.關中華嶺(秦嶺);3.喜馬-雅魯地帶;4.武陵山區或黔中山水(真正的黔中是指湘西-鄂西南-巴東南及貴東北角);5.豫州中原(含神農架);6.大貴州山區(含桂林一帶);7.皖南山地;8.雲南山原;9.江南水鄉(含雁盪山);10.閩贛地區;11.台灣地區(含台東海洋);12.川康地帶(四川本土與西康交接地帶);13.貝加爾湖地區。
② 旅遊者需要具備哪些審美能力
美學家葉朗認為「旅遊,從本質上說,就是一種審美活動。離開了審美,還談什麼旅
游?旅遊,涉及審美的一切領域,又涉及審美的一切形態。旅遊活動就是審美活動。」這
里所說的旅遊,應當是指旅遊活動的主體部分——消遣觀光型的旅遊,至於差旅型和個人
事務型的旅遊,則應另當別論。葉朗先生的這一論點雖然不一定絕對正確,但至少可以肯
定,對消遣度假型的旅遊來說,審美是其最重要的活動內容和目的之一。因此,研究如何
提高旅遊觀光活動中的審美效果,對於提高旅遊(在此、及下文所提及的旅遊都是指消遣
型的旅遊)活動的質量和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王柯平先生在其專著《旅遊審美活動論》中認為「任何質量、能量、動量以及信息的
相互轉化、交流作用及釋放效應等等,均是在一定的『場』內實現的。電磁有電磁場,引
力有引力場……推而論之,審美,亦有審美場。」然而,什麼是審美場呢?該書中沒有作
答。
筆者認為,審美場應當是指由審美客體產生的、存在於審美客體(對象)周圍的,具
有審美價值的空間信息。這就是說,審美場因審美客體的存在而存在,如果沒有審美客體,
也就失去了審美場。審美場是審美客體的審美價值在空間中的具體體現和存在形式。同時
,不同的審美容體具有不同性質、不同質量、不同強度的審美場。例如,北京頤和園中的
萬壽山與上海外灘邊的黃浦江,兩者具有的審美場不僅具有不同的性質,而且,還具有不
同的質量和不同的強度。即便是同一個審美客體,其四周的審美場值,也因時間、空間等
條件的變化而有所不同。例如,對於某尊雕塑這一審美客體,就空間方向而言,其正前方
的審美效果最佳,即其審美場值最大;而其兩側方則次之,背後方則最小。就空間距離而
言,如果這尊雕塑的高度為h,則在距該雕塑2h-3h的區域內的審美效果最佳,也即其審
美場值最大;當空間距離大於3h或小於2h時,其觀賞效果漸次,即其審美場值漸小。而從
時間來說,主要影響因素是不同時間有不同的光照亮度和光照角度。一般來說,當陽光從
雕塑的前方以45°的高度角投射,即當太陽處於雕塑的前側方時,其觀賞效果最佳,即此
時的審美場值最大;而當太陽逐漸上升為頂光、或下降或背光時,其觀賞效果漸次,即其
審美場值漸小;倘若處於黑夜無光照的情況,此時幾乎沒有任何觀賞效果,也即此時的審
美場值趨近於零。以上分析當然不僅只是限於雕塑,其實對於任何一個審美客體,不論是
山林花木、江河湖海,還是亭台樓閣……在不同的空間、時間等情況下,都有不同的觀賞
效果。換言之,任何一個審美客體,其周圍的審美場值之大小是隨著空間位置、光照時間
等條件的不同而有差異的。由此,就給我們的旅遊發展引出了一個重要的課題——任何一
個旅遊景區內,雖然具有同樣的旅遊景物審美客體不變,或說硬體設施條件不變,但是,
如果讓遊人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方位(採用不同的軟體方案)來游賞,由於景區在不同
時空條件下,其審美場值大小有差異,則其觀景游覽活動所獲得的審美效果將會有所不同
。也就是說,對於任何一個旅遊景區,不需要增加任何景觀建設(不需要增加資金投入)
,只要調整游覽的時間、路線,以及讓遊人駐足停留的觀景(位置)點,就可以有效地提
高人們在該景區游覽的審美效果。因此,研究和把握各種各類的旅遊景物——審美客體的
審美場值在不同時空情況下所呈現的變化規律,弄清各類審美客體在什麼時空條件下呈現
出的審美場最大值(即各類景物在什麼時空情況下具有最佳的觀賞效果),就能以此來規
劃和安排旅遊者對各類景物的游覽程序,改善景區的旅遊效果,因而,就是一項頗有運用
價值的工作。
在引入「審美場」的概念之後,為了研究旅遊審美效應的規律,王柯平先生採用建立
數學模型的方法,推出了一個反映審美效應與其他相關要素之間相互關系的數學表達公式:
E=O×E×Sa…………(1)
式中:E=Effect〔審美效應(筆者認為:審美效應容易使人覺得這是一個審美客
體外在的審美影響或作用。實際上,這里所探討的是審美主體在相關條件下獲得的審美收
益和效果。因此,本文將E改稱為審美效果)〕O=Object(審美客體)F=Field(
審美場)S=Subject(審美主體)a=ability(審美能力)
藉助於自然科學中的某些概念、研究方法、數學表達形式來探討社會科學中的某些問
題,這是一種很好的思路,它能拓展我們的思維。以數學表達式反映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
,比之用語言文字來敘述,具有簡要、明晰,以至能將事物之間的定性關系推進到定量關
系,從而可以對事物作出定量計算等優點。然而,這個關於審美效果的表達公式卻有以下
一些欠妥之處:
第一,該公式所表達的基本涵義,是審美效果(E)的大小與審美客體(O)、審美場
(F)以及審美主體S)的審美能力(a)有成正比例的關系,即EocO·F·Sa。由於E、O、
F.S「代表著不同的事物,屬於不同性質的事物量,因此,上述正比例關系要用等號相連
接,其間必須要乘上一個當量轉化的系數(k)。即要劃等號,則應當是:E= k·O·F·Sa。
第二,當我們引入了審美場的概念之後,審美客體所具有的影響審美效果的作用和因
素就體現為審美場了。這正如物理學中的磁體與磁場一樣。引入了磁場的概念之後,磁體
所具有的磁力作用,已經轉為由其磁場來反映和體現了。所以,在進行有關磁力效應的計
算時,就只需運用磁場強度這一物理量,而無須再將磁體也納入公式計算了。同理,將審
美客體(O)與審美場(F)同時歸入審美效應的計算公式中就是多餘和錯誤的。
第三,審美主體的審美能力在原公式(1)中體現為Sa也是不妥的。對此,可以舉個比
較極端的例子來反證說明。譬如,假若研究的審美主體設定是一個剛出生的嬰兒(S1),
我們知道嬰兒是沒有任何審美能力的,故其審美能力a1=0。如若將該嬰兒置身於某一旅
游景區內的某一審美客體(O1)的審美場(F1)中去進行審美,則其所獲的審美效果(E1
)也應當為零。但若把該嬰兒的審美能力a1=0等項代入原公式(1):E=O·F·Sa來進行
計算,則有: E1=O1×F1×S1 °。根據冪指數的運演算法則——任何底數的零次冪都為一
,則應有:E1=O1×F1×1,即 E1=O1×F1。根據上面「第二條」的分析,公式中的O1
應當不要,那麼,最後就得到了:E1=F1。而審美客體(O1)不論是什麼景區的什麼景物,
其總有一定量的審美場(F1),即F1≠0,因此,E1也就不等於零了,這便與上面一開始就
得出的分析結論——嬰兒放入審美場(F1)中所獲的審美效果(E1)應當為零相悖了。通
過這一番反證即可得知,以Sa 這種冪指數的形式來表達審美主體的審美能力是不妥的。
那麼,應當建立什麼樣的公式來作為計算或表達審美效果的數學模型呢?為了得到正
確的結論,我們必須弄清楚人們的審美效果到底與哪些因素有關。現對影響審美效果的有
關因素分析如下:
1、審美場(F)——人們的審美活動獲得的審美效果,直接受(審美客體「散布」於
人們當時進行審美實踐的那一觀賞點的)審美場之強弱的影響。對於同一個審美主體來說
,不論是由於審美客體自身的美感信息豐富、美學價值大、美質品味高,或是由於主體審
美時所處的時空條件好等等原因導致,只要他進行審美當時當地的審美場值越大,則他進
行審美觀照後所獲的審美效果也就越大。由於審美場(F)是由審美客體(O)產生的,所
以,我們可以把這層關系表述為:EocF(O)。
2、審美能力(A)——倘若對於某一個確定的審美場,例如,於某一確定的時刻,在
某旅遊景區內的某一具體的空間位置上賞景,那麼旅遊者(即審美主體)的審美能力越強
,則其游覽賞景後所獲得的審美效果就越大。由於審美能力(A)是審美主體(S)所具有
的,因此,我們可以把這第二方面的關系表達為:EacA(S)。
3、審美觀照時的專注和投入程度(P= Pay attention to)——人類的審美活動是
一個復雜微妙的、由淺入深、由此及彼的心理過程。審美效果的充分獲得,需要審美者全
身心的投入、專注地進行審美凝神觀照,通過視聽等五官的感知、思維的聯想、情感的交
流、深入的領悟和理解等多種審美心理活動的交相引動機制,逐步地獲得美感——由第一
層次在生理基礎上感官「悅心說意」的中級美感,最後達到在精神、情感和理性上的「悅
志悅神」的至高審美境界。因此,既使是同一個旅遊審美者(其審美能力A(s)是某一個
恆定值),在某一確定的時空條件下,面對某個具體的審美對象(此時的審美場F(O)也
是一個確定值),但是,如果該審美主體進行審美觀照時的專注和投入程度不同,則其所
獲的審美效果就會不同。如果審美者在審美的當時精神飽滿、情緒穩定、心態積極、審美
時間充裕、審美對象的美感特性和品味正好符合自己的審美情趣……各種相關因素處於良
控狀態,則其審美能力就能充分發揮作用,從而獲得較理想的審美效應;倘若當時他精神
疲倦、情緒不佳、心態消沉、審美時間倉促、審美客體的美感特質和品味與其他的審美情
趣相去甚遠……各種相關因素處於惡性狀態,走馬觀花式地「到此一游」,則其審美能力
就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因而,所獲得的審美效果就會較差。由於審美觀照的專注和投入
屬於審美主體的行為。因此,我們可以把這第三方面的關系表達為:EocP(s)。
把以上分析到的、影響審美效果的三個方面加以綜合,於是,便可以得出下面這個新
的反映審美效果與其他相關因素之間相互關系的數學表達式:
EocF(o)·P(s)或:E=K·F(O)·A(S)·P(S)
該公式體現出人們審美所能獲的效果之大小,與其當時所在的審美場值的大小、審美
者本人具有的審美能力的大小、及其審美當時專注和投入的程度成正比例的關系。該公式
的創立難免還有欠妥之處,但比之原先的公式(1),應當說已有了很大的進步。同時,
該公式的提出,對促進各地旅遊業的發展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和實用價值。例如,為了提
高旅遊觀光的審美效果,根據這個新創的公式,就應當從研究以下三大方面著手:1.在
旅遊景區內如何為旅遊者提供最佳(大)審美場;2.如何提高旅遊者的審美能力;3.如
何促進旅遊者在旅遊審美賞景時更加專注和投入。就第3方面來說,我們應當注意:(1)
旅遊活動安排不要太緊張勞累,注意勞逸結合,保證遊客有充分的休息時間。這樣,遊客
才能精力充沛、精神飽滿地投入旅遊觀光活動;(2)避免頂撞遊人使之生氣,提供周到
優質的旅遊服務,這樣,可以促成旅遊者在游覽過程中保持穩定良好的情緒;(3)導游
人員既要把握旅遊景物的美感特性及其品味,又應當盡量了解自己所帶遊客的審美情趣,
進而研究兩者之間有哪些相近相同之處。然後,便可以此作為自己導游內容展開的重點,
從而,促成遊客對所觀賞的旅遊景點產生濃厚的興趣和積極的心態;(4)根據各個具體游
覽觀景點美感信息量的多寡(即審美場值群星的大小),相應地為游覽活動安排合理而充
裕的觀賞時間。通過做好以上多方面的工作,就能促成人們在旅遊觀賞時,充分發揮出自
己審美的主觀能動作用,使其全身心更加專注、更加投入地進入審美境界,從而獲得更加
理想的旅遊審美效果。
作者簡介:管寧生( 1947-),湖北人,雲南大學工商與旅遊管理學院副教授,碩
士生導師,從事旅遊美學、旅遊資源開發等方面的教學與科研。
On Aesthetie Field ana Effect and Their Utilization for Tourism
GUAN Ning- sheng
(College of Commercid and Tourism Management, Yunnnan University, Kunming 650091, China)
Key words: aesthetic field; aesthetic effect; utilization for tourism
Abstract: The essay discussed respectively the aesthetic field and aesthetic
effect and the factors that have in fluences upon them. At the same time, it
expounded their utilizing values in todrism.
參考文獻:
[1]王柯平.旅遊審美活動論[M].北京:旅遊教育出版社,1990.
[2]喬修業.旅遊美學[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3.
[3]錢今昔.中國旅遊景觀欣賞[M].合肥:黃山書社,1993.
[4]仇學琴.現代旅遊美學[M].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