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自駕旅行 » 大班去旅行

大班去旅行

發布時間: 2020-12-11 02:36:04

A. 幼兒園大班教案—科學活動 磁鐵(公開課)中的小磁鐵去旅行的故事怎麼講

從前,有一個小小的磁鐵,他去旅行。
碰見了很多東西,小動物們,最後碰見了一個磁鐵,他們兩級相同便吸在一起,不同便排斥

B. 大班科學教案小水滴哪裡去了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小水滴哪兒去了

教師:屈老師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中小水滴變化的過程和原因。
2、對水滴的變化過程感興趣。
3、養成仔細觀察、積極思考的習慣。

活動准備:
小水滴形象小水滴旅行課件電鍋一個鏡子、紙、透明玻璃杯。
活動前一天,請幼兒在家裝兩杯水,一杯放入冰箱,一杯不放入冰箱,第二天早上請幼兒觀察。

活動過程:
一、小水滴去旅行
1、小朋友,你們喜歡旅行嗎?(出示小水滴形象)小水滴能旅行嗎?怎麼旅行?(小水滴可以流到各個地方去旅行)
2、如果小水滴想到天上去旅行,怎麼去呢?
3、播放課件,幼兒觀看。
4、太陽照著小水滴,小水滴覺得怎麼樣?(暖烘烘——受熱)它們的身子變得怎麼樣?(變輕了——變成了水蒸氣)
飛到很高的地方,小水滴覺得很冷,它們怎麼樣了?(三個一夥,五個一群,抱在一起,變成了細細的小水滴——由水蒸氣又凝結成細小水滴)
很多小水滴在天上飄來飄去,變成了什麼?(白雲)
幾個小水滴抱成一團,變成了什麼?(小雨滴)
二、小水滴旅行過程
1、幼兒聽教師講述故事,幼兒邊念「我是一滴小水滴,要求太陽來幫忙,照得渾身暖洋洋,快快帶我上天空」,邊將自己想像成小水滴,根據故事的發展順序表演水滴旅行的過程,教師引導幼兒用肢體動作表現出水滴發生變化時的狀態。
三、小水杯里的奧秘
1、出示幾杯水,請幼兒觀察。這是小朋友在家裡准備的幾杯水,看看發生變化了嗎?(教師可將結冰的杯子翻轉,引導幼兒觀察:水結成了冰,是固體,不會像液體那樣流動了)
2、你發現了什麼?(有的已結成冰,有的還是水)怎麼會這樣的呢?
3、引導幼兒討論並得出結論:昨天放進了冰箱的杯子里有冰塊,而沒有放進過冰箱的杯子里仍是水,結冰的杯子里,有些冰已經融化,又有冰,又有水。
四、移動小水杯
1、將已結冰的小水杯分散放在每張桌子上,要求幼兒仔細觀察水杯里的變化。
2、小水滴變成了冰,我們有什麼辦法讓它變成水嗎?
3、幼兒嘗試用各種方法讓杯子里的冰融化。如:用紙去扇扇,用嘴去吹吹,用手去握杯子,看看有什麼變化。
五、抓住小水滴
1、教師將一杯水倒入鍋中加熱煮沸,請幼兒猜測水會怎麼樣。
2、幼兒觀察幾分鍾,看看發現了什麼,鍋中的水是否會減少。
3、講述用鏡子、紙、透明玻璃杯等舉到鍋上方,去「抓住」(吸附)小水滴。
4、小水滴為什麼都透出來了?(熱了以後,水滴變輕了,變細小了)它被「抓住」了嗎?告訴幼兒細小的「水滴」被「抓住」以後,又「抱」在一起,變成「胖胖」的水滴了。
(更多教案盡在:屈老師教案網)

C. 大班主題教案 吃進去的東西哪兒去了

一、教學目標:
1. 通過觀察、操作,知道食物旅行的過程,並初步了解各種器官的作用。
2. 能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所觀察的現象作假設性解釋。
3. 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培養學生樂於用學到的科學知識改善生活。
二、教學重難點:
1.了解人體的消化過程,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
2.選擇自己擅長的方式表述研究過程和結果。
三、活動准備:
多媒體課件、食品、開水、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四、 活動過程:
(一)、誘導入境:
以旅行為話題,導入新課。
(二)、主動探究:
1.親身體會一次「饅頭」的「旅行」。
2.學生邊吃饅頭,邊感受「饅頭」的「旅行」。
3.教師采訪學生的「旅行感受」:你們能說說饅頭的『旅行
路線』嗎?
4.小組代表交流。
5.教師引領:我們把饅頭旅途中經過的器官叫做消化系統。
6.看課件感受食物在人體中是怎樣旅行的,經過了哪些地方?
(第一次完整地看課件整體演示)
7.提問:食物的旅行,先經過哪裡,再經過哪裡,最後經過哪裡?
(第二次完整地看課件整體演示)
8.通過課件局部演示,進一步知道食物旅行的過程,並初步了解口腔、食管、胃、小腸、大腸的作用,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
A 旅行地點大回放:
(引導學生在吃食品的過程中,相互觀察感受)
B 引出話題:我們應該怎樣保護牙齒(感受牙齒的作用)
C 經過口腔後,食物到哪裡去旅行了,它是通過什麼到胃裡的?(引導學生在喝水的過程中,感覺食管的作用以及在人體的位置,讓學生在大屏幕上指出來)
D 食物在胃裡,會發生什麼變化?
小結:胃就像一個口袋,胃的蠕動是為了把口袋裡食物磨得更細, 更爛,便於人體消化。
E 引出話題:同學們,想一想,如果這個口袋裡裝的食物太多了,會有什麼後果呢?你以前有沒有遇到過胃不舒服呀,怎麼回事?生活中我們要注意些什麼?怎樣來保護胃?
F 學生交流:生活中胃不舒服的事例。
G 引導學生明確:不要吃太燙的食物,吃飯要定時定量,飯前飯後都不能做劇烈的運動,食品的種類也要豐富,還不能吃太多的冷飲和零食等等。
H 繼續通過旅行路線(引導學生了解小腸的作用)
小結:小腸就像一個加工廠,把食物的營養都吸收了。
I 最後引導學生了解大腸的作用
小結:食物廢渣進入大腸,最後排出人體。
(三)、實驗操作
1.引出話題:想一想食物在口腔里有什麼變化?為什麼吃到嘴裡嚼一嚼就有了味道呢?(建議學生將饅頭放入嘴中,慢慢嚼,然後體驗味道有什麼變化?為什麼會變甜了?)
2.介紹實驗器材,准備實驗。
3.小組討論交流。
4.教師引領:創造一個類似口腔的環境。
5.學生實驗,發現現象。
6.小組交流:加入唾液的試管不變色,沒加入唾液的試管變藍。
(四)、聯系生活:保護消化系統
先學生交流,然後教師網上提供事例。重點引導學生如何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五、拓展:激發學生愛科學,長大探索科學的慾望
在我們人體,除了食物的旅行,還有許多秘密,只要我們認真學本領,長大一定能探索到更多的人體秘密。
實驗時應注意的問題:
在實驗過程中,我們應該讓孩子根據老師提供的實驗用品,結合以往學習的知識,讓孩子通過這種小組交流、全班交流的方式仔細傾聽別人的意見,找到實驗方法。這樣既擴大了學生的視野范圍,又培養了學生的良好人格,能夠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然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驗進行操作,全班展示幾個小組的實驗成果,並根據其中的問題討論優化的方案,最後老師再展示科學的實驗過程,這樣讓學生經歷了一個科學探究的過程,有了這樣的體驗,會比直接告訴他們如何操作要好得多。

D. 幼兒園大班孩子想出去旅遊去哪些地方比較合適

集體嗎?還是說一個

E. 幼兒大班科學紙娃娃去旅行反思

因這是科學活動,幼兒的操作和探索是不可缺少的;又因不能就一而一回的原則,我考答慮到可以在探索環節整合「數學領域內容」,但是我只是一味的想到了「操作、探索的不可缺少和整合領域」,卻沒有適時的考慮到幼兒年齡的特點,所以使得印「指紋印」的環節顯得很拖拉,而且不僅時間很長、效果也不是很好,有很多幼兒的指紋印的不是很清晰,也導致了後面的點數環節出現脫節,可見,讓幼兒自己印指紋印是不太合適的。不如就讓幼兒用放大鏡來直觀的觀察自己的指紋,然後將觀察到的記錄到記錄表上,這樣或許在節約時間的同時,能夠讓人覺得本節課是由科學的、操作的、探索的、整合的一系列活動而呈現出閃光一面。

F. 大班下冊語言 你想到哪兒去旅遊教案及反思

一、出示圖片,引發幼兒興趣前些天,小朋友在表演區講了《烏版鴉喝水》的故權事,今天我們就來聽一聽,烏鴉喝到水了嗎?怎樣喝到的?二、講述故事並進行提問故事發生在哪裡?那天的天氣怎麼樣?(火辣辣)烏鴉怎麼了?後來又發生了什麼事?烏鴉遇到了什麼困難?烏鴉都找了那些小動物幫忙?你們能不能幫烏鴉想想辦法呢?三、再次講述故事,並進行提問烏鴉喝到水了嗎?它想了一個什麼樣的辦法。它是怎樣把石頭放到瓶子里的?(銜來)如果你是其它的小動物,你准備怎麼樣運石頭?四、完整講述故事,引導幼兒根據故事續編或添加故事情節如果你是小烏鴉,你想怎麼樣來創編這個故事情節?引導幼兒創編的故事要有對話並且完整。五、教師講評並引發幼兒到活動區表演的慾望

G. 小不點去旅行教案大班

重點、難點部分的教學是一節課的關鍵,教師的課堂教學的水平主要體現在重點的突出和難點的突破上。一般說來,一節課中學生要把握的主要知識就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學生在理解和接受上存在困難的地方就是教學難點。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