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駕游白水寨
⑴ 翁源縣岩庄白水寨從廣州花都自駕游點樣去
你好,白水寨省級風景名勝區位於增城市(廣州第三大城市)北部山區的派潭鎮,被譽為「北回歸線上的瑰麗翡翠」。白水寨.就在花都,幹嘛跑去翁源縣
希望可以幫到你,請採納,您的採納將是我回答的動力,謝謝
⑵ 從番禺廣場自駕游出發到增城,白水寨、和畲族村什麼玩最省時間
自駕游關鍵是要選好路線,路線的選擇至關重要。同時要安排好游覽節奏,內不快不慢比容較好,關鍵是要快樂和輕松。最後要做好安全措施。車輛要檢測好,急救設備要准備好。
網路地圖集齊了全國多個地圖以及駕車數據,而且還有很多種線路可以選擇,可以有多種選擇,還能雲端收藏地點,方便隨時查看呢,最關鍵的是網路地圖能完美支持離線地圖,還可以節省百分之八十的流量。
⑶ 請問一下增城小樓附近有什麼景色嗎推薦一下,順便給個線路哦,我們是要自駕游的!謝謝
一、白水寨省級風景名勝區:
白水寨風景名勝區簡介:白水寨省級風景名勝區位於廣州增城市派潭鎮,毗鄰從化溫泉,東接龍門南崑山,西北界從化石門國家森林公園,距廣州、東莞、深圳、惠州和香港等城市均在一個半小時車程左右,交通便捷,是珠江三角洲生態休閑度假旅遊勝地新明珠。
二、湖心島旅遊風景區:
湖心島旅遊風景區位於廣州增城市東北部的正果鎮,規劃開發面積約 50平方公里(含增江河上游長達 13公里水域),以蒙花布鄉村公園、欖園竹海、湖心島、二龍古渡、黃何鄉村公園等為核心景觀,以 「水的世界、花的海洋、鳥的天堂 」為建設理念,是集觀光、休閑、旅遊、娛樂、度假、會議、商務於一身的大型生態旅遊區。湖心島旅遊風景遊船項目:規劃西起蒙花布村,途經汀塘村、湖心島、二龍古渡、黃屋新農村,東至何屋村長達 13公里的水域,通過 2小時遊船觀光的形式,講解增城、正果歷史文化及民俗風情,欣賞增江畫廊美景,觀光悠閑,樂趣無窮。
三、何仙姑景區:
何仙姑景區介紹:按照史書記載,何仙姑是增城小樓仙桂村人,在全國各地以祭祀何家姑為主的祠堂有上百個,而家廟就只有這一間。始建於明朝,最後一次重建是清咸豐八年(1858年)。既是家廟,規模不大,有些鄉野的味道。整個建築是磚石台梁式結構,三進式,一進和三進是封火山牆,第二進的四柱一間五架亭為硬山頂,正脊與垂脊均有反翹裝飾。內進,可以看到何仙姑井。井台用花崗岩石鑿成八角形狀,上面銘刻「仙源涓涓,飲者萬年」八個字。古井深達數丈,據說家廟周圍方圓幾里的井水都略有鹹味,唯獨這里的井水清澈甘洌。瓦背屋脊上有棵桃樹,已有一百多年時間,人稱「仙桃」。傳說為麻姑獻壽的仙桃。何仙姑家廟規模不大,但在增城卻非常有名氣,家廟有兩大節慶,每逢農歷三月初七仙姑誕;農歷八月初八仙姑得道成仙日,廟內的香火盛極一時。
四、千年古藤:
千年古藤簡介:距何仙姑家廟300米處,傳說是何仙姑的絲帶幻化而成。古藤枝幹直徑最粗處約150厘米,延伸跨度30多米,覆蓋面積近500平方米,是由青藤繞著一棵古榕和幾棵雜樹繁衍而成,專家認為古藤的學名為「白花魚藤」,是我國稀有的植物。藤比樹粗,遮天蔽日,狂龍巨蟒般盤旋迴環,不見首尾,增城政府正在申報世界吉尼斯紀錄大全。古藤6月開花,8月結果。
五、小樓人家景區:
小樓人家景區是田園風光、鄉村風俗、宗教文化相結合型的生態鄉村旅遊景區,總面積約20000畝,是增城北部888平方公里南國鄉村大公園的門戶景區。是距離建設中的廣河高速出入口僅3公里,交通發達,能夠有效吸納珠三角1小時車程旅遊圈的客源。
六、正果佛爺寺:
正果佛爺寺簡介:正果寺,建於南宋慶元三年(1193年),明朝成化年間重建,經歷清嘉慶二十二年、光緒三年兩次重修,相傳「正果佛爺」----本地人稱「牛仔佛」是宋朝的一個牧童,他在正果瑞山成佛岩得道成佛,宋皇得知,即為其塑金身製成佛像,並建正果寺以紀念他。現保存建築面積750平方米,是一座三進三棟,抬梁式、硬山頂、歇山頂兼並的古建築物。正果寺最大的特點是精湛的建築裝飾藝術,整座建築古色古香,巍峨壯麗,尤以三托:「蓮花托、燕子托、龍鳳托」;三雕:「石雕、木雕、浮雕」著稱於世,充分體現了明朝時代嶺南民間古建築藝術的風格特點。
七、畲族風情村:
畲族風情村簡介:在整個廣州地區,惟一有少數民族的地方,就在增城的正果鎮。蘭溪畲族村,是廣州地區最大的畲民聚居村落。雖然村裡已經有些漢化了,但還是可以看到少數民族的風情。畲族有自己的語言、民歌和服飾,善長唱山歌,他們還有自己的圖騰崇拜。畲族村位於羅浮山西北麓,擁有很多獨特的景觀。自然景觀主要有荔枝園、桃花谷、柿樹坡、掃把山、梨花溝、枇杷谷、楓樹坡、古樹神韻、竹溪村落等,人文景觀主要是畲族特色的房屋建築、文化習俗和酥醪古觀等。
八、掛綠廣場:
掛綠廣場簡介:傳說,何仙姑在增城縣城西門外的西園寺邊,坐在一棵荔枝樹下綉花鞋,順手把一縷綠絲線搭在樹丫上,這樹結出來的果實便感受了仙氣,每一顆荔枝都留下一條綠痕。這荔枝樹便成了聞名遐邇的掛綠樹。掛綠是荔枝中的珍品,深受歷代文人逸士所詠贊,據清代陳鼎1780年著《荔枝譜》一書載:其品質爽脆如梨,漿腋不見,去殼懷之,三日不變。屈大均更贊其名貴曰:掛綠最珍,出乎其族。詩人李鳳修又贊:南州荔枝無處無,增城掛綠貴如珠,兼金欲購不易得,五月尚未登盤盂。增城掛綠已成為增城的象徵,西園掛綠母樹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現以掛綠母樹為中心,規劃成標志性的城市廣場——掛綠廣場,廣場集休閑、商貿、娛樂於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