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收藏家
① 人們採用過那些方式進行環球旅行將自己知道的環球旅行家的故事填寫在下面的
他們到過馬爾地夫的環礁,在亞丁港停留過,然後船隊頂著狂風沿非洲海岸航行到索馬里的摩加迪沙和布拉瓦、肯亞的蒙巴薩……鄭和的船隊也曾到過馬達加斯加海域。
鄭和的非洲之行是中國人遠征海外的巔峰。1419年鄭和返回時,一批非洲國家的使節也隨他來到中國,當然隨他回來的還有一隻長頸鹿。1420年,這些非洲國家的使節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眾多賓客應邀參加了紫禁城的落成儀式。
鄭和下西洋期間,海外國家與明朝的「通貢」由洪武年間的幾國增加到了30多國,從東南亞輸入中國的貨物多達185種。眾多的海外貨物輸入中國,為中國動物植物學、醫葯學和瓷器、玻璃等製造業的發展,增添了新的外來成分。通過官方和民間兩種貿易途徑,鄭和成功地構建起一個中國東南亞經濟貿易網,中國與東南亞國家建立了密切的政治、外交、貿易關系,雙方的文化交流歷久不衰。
1405年7月11日(明永樂三年)明成祖命鄭和率領龐大的二百四十多海船、二萬七千四百名船員組成的船隊遠航,訪問了30多個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國家和地區,加深了中國同東南亞、東非的友好關系。每次都有蘇洲劉家港出發,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他一共遠航了有八次之多。最後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時,在船上因病過逝。民間故事《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將他的旅行探險稱之為三寶太監下西洋。
鄭和曾到達過爪哇、蘇門答臘、蘇祿、 彭亨、真臘、古里、暹羅、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個國家,最遠曾達非洲東岸,紅海、麥加,並有可能到過澳大利亞。
鄭和在公元1414年(永樂十二年)由非洲帶來的長頸鹿。沈度《瑞應麒麟頌》的附圖,由明宮廷畫師所繪。
下『西洋』的定義:明朝初期以婆羅(Borneo)/汶萊為界,以東稱為東洋,以西稱為西洋,故過去所稱南海、西南海之處,明朝稱為東洋、西洋,且暹羅灣之海,稱為漲海。
第一次下西洋
永樂三年六月十五日(1405年7月11日)從南京龍江港啟航,經太倉出海,永樂五年九月初二(1407年10月2日)回國。
第一次下西洋人數據載有27800人
第二次下西洋
永樂五年九月十三日(1407年10月13日)出發,到達汶萊、泰國、柬埔寨、印度等地,在錫蘭山迎請佛牙,隨船帶回,永樂七年夏(1409年)回國。
第二次下西洋人數據載有27000人。
第三次下西洋
永樂七年九月(1409年10月)從太倉劉家港啟航,姚廣孝、費信、馬歡等人會同前往,到達越南、馬來西亞、印度等地,回國途中訪錫蘭山,永樂九年六月十六(1411年7月6日)回國。
第四次下西洋
永樂十一年十一月(1413年11月)出發,隨行有通譯馬歡,繞過阿拉伯半島,首次航行東非麻林迪,永樂十三年七月初八(1415年8月12日)回國。同年11月,麻林迪特使來中國進獻「麒麟」(即長頸鹿)。
第四次下西洋人數據載有27670人。
第五次下西洋
永樂十五年五月(1417年6月)出發,隨行有蒲壽庚的後代蒲日和,途經泉州,到占城、爪哇,最遠到達東非木骨都束、卜喇哇、麻林等國家,永樂十七年七月十七(1419年8月8日)回國。
第六次下西洋
永樂十九年正月三十日(1421年3月3日)出發,往榜葛刺(孟加拉),史載「於鎮東洋中,官舟遭大風,掀翻欲溺,舟中喧泣,急叩神求佑,言未畢,……風恬浪靜」,中道返回,永樂二十年八月十八(1422年9月2日)回國。永樂二十二年,明成祖去世,仁宗朱高熾即位,以經濟空虛,下令停止下西洋的行動。
第七次下西洋
寶船從龍江關出水
宣德五年閏十二月初六(1431年1月從龍江關(今南京下關)啟航,返航後,鄭和因勞累過度於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船隊由太監王景弘率領返航,宣德八年七月初六(1433年7月22日)返回南京。
第七次下西洋人數據載有27550人。
發展海外貿易:鄭和下西洋發展的海外貿易包括朝貢貿易,官方貿易和民間貿易。
航海技術和裝備-寶船:據《明史》《鄭和傳》記載,鄭和航海寶船共63艘,最大的長44丈4尺,寬18丈,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摺合現今長度為151.18米,寬61.6米。船有四層,船上9桅可掛12張帆,錨重有幾千斤,要動用二百人才能啟航,一艘船可容納有千人。《明史•兵志》又記:「寶船高大如樓,底尖上闊,可容千人」
肯定派:認為明史基本上正確,因為南京靜海寺鄭和殘碑所記「兩千料海船」,不是「寶船」,而是較小的「戰座船」。
對南京鄭和造船廠的考古,發掘出一根約15米長的舵,和明史所述寶船大小相符。
南京鄭和造船廠的船塢寬可容20丈。
伊本•白圖泰(ibn Battuta)(1304-1377)游記中早已紀錄中國巨大的12張帆可載千人的海船。白圖泰的紀錄可作為12帆載千人的寶船的旁證。
質疑派:認為木材強度有限,過大的船體無法保證水密性,難以做長時間的航行。
根據南京靜海寺鄭和所立殘碑記載,鄭和首次出海寶船為「兩千料」,根據他們推論,摺合長約為長十五到二十丈,寬六到八丈左右。載重量約為五千噸。
至今未有人復制能夠實際航行的44丈「寶船」。目前復制中的寶船多採用質疑派的說法。
即便採用質疑派的說法,鄭和寶船仍是當時世界首屈一指的巨型船舶。
航海技術:根據《鄭和航海圖》,鄭和使用海道針經(24/48 方位指南針導航)結合過洋牽星術(天文導航),在當時是最先進的航海導航技術。
鄭和下西洋的意義:鄭和曾到達過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蠟、古里、暹羅、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個國家,最遠曾達非洲東岸,紅海、麥加,並有可能到過澳大利亞。這些記載都代表了中國的航海探險的高峰,比西方探險家達伽馬哥倫布等人早80幾年。當時明朝在航海技術,船隊規模、航程之遠、持續時間、涉及領域等均領先於同一時期的西方。
在鄭和下西洋的歷史意義,還有有許多超出於航海之外的解讀。「鄭和時代的中國,則是真正承擔了一個文明大國的責任:強大卻不稱霸,播仁愛於友邦,宣昭頒賞,厚往薄來。
鄭和檔案被毀之謎:據《殊域周咨錄》記載,鄭和下西洋的檔案《鄭和出使水程》原存兵部。明憲宗成化年間,皇上下詔命兵部查三保舊檔案,兵部尚書項忠派官員查了三天都查不到,已被車駕朗中劉大夏事先藏起來。項忠追問官員,庫中檔案,怎麼能夠失去?當時在場的劉大夏說「三保下西洋,費錢幾十萬,軍民死者萬計,就算取得珍寶有什麼益處?舊檔案雖在,也當銷毀,怎麼還來追問?」。
《鄭和出使水程》應當包括大量原始資料,如皇帝敕書、鄭和船隊的編制、名單、航海日誌,帳目等。大批鄭和檔案究竟有沒有被劉大夏銷毀,至今仍然是個謎。大批鄭和檔案失蹤,給鄭和研究帶來很大的困難和限制。
鄭和發現美洲論:在2002年出版的暢銷書《1421年:中國發現世界》中,前英國皇家海軍潛水艇指揮官加文•孟席斯提出鄭和船隊的分隊曾經實現環球航行,並早在西方大航海時代之前便已發現美洲和大洋洲的論點。
2006年1月16日,北京和倫敦的格林威治國家海事博物館同時展出一張1763年繪制的附註有永樂16年(1418年)的中國航海地圖。該中國航海地圖有詳細的航海區域,以及繪畫美洲、歐洲、非洲的的輪廓。除此以外,該圖更附有對美洲土著(膚色黑紅、頭和腰戴羽毛),以及澳洲土著(膚色黝黑、赤身、腰部戴有骨製品)的描術。唯一缺憾是該航海地圖中沒有不列顛島的記載。根據該地圖的收藏家中國律師劉剛稱,他是在2001年以500美元從一個上海商人處購得該地圖,並且因為讀過上文提到的《1421年:中國發現世界》而得知該航海地圖的歷史重要性及意義。
② 旅遊門票有收藏價值嗎
時下,收藏已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投資熱點,而門票(主要指旅遊景點門票)作為參觀游覽風景名勝的資費憑證,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就已成為民間收藏品的重要門類。比起錢幣、郵票、書畫、古玩等收藏品而言,門票充其量還是一株剛剛出土的幼苗。
就全國門票收藏活動的總體情況而言,行家公認江、浙、滬等經濟發達省份最為火爆,交流活動開展的如火如荼,參與收藏門票的人數也最多,西安屬中上水平。據一位專職收藏家估計,西安收藏門票的不下3萬人,大多數則處在自發和個體的收藏階段,主要通過自己到旅遊景點實地參觀獲得門票,少則百十張,多則幾百張。由於缺乏交易和有組織的交流,其收藏數量和水平受到很大限制。目前西安的門票交易地點除了八仙宮和朱雀路中北古玩市場外,大南門外的松園內也形成了獨特而專門的門票交易市場,且持續了10多年。每個月的第二個禮拜天為交易日,各地的門票收藏愛好者匯集於此,互相交流、交換,購買自己喜歡的藏品,其市場規摸與熱鬧程度不亞於常見的集貿市場。素有"西安門票大王"美譽的張長生,最大的業余愛好就是收藏門票,如今他手頭擁有門票超過4萬枚。他多次利用節假日去北京、上海、南京、成都、昆明、貴陽等地交易門票,由此也結識了許多門票收藏界的朋友。每到外地,都有這些朋友鼎力相助,使他的門票交易活動得以順利進行。因而他擁有的門票數量之多、區域之廣、類別之繁、品相之好是一般門票收藏者所無法企及的。走進他的單身宿舍,那簡直就是一個門票的天地,書架上,書桌旁,床頭邊,大大小小的紙箱里,全都是門票。他對收藏的喜愛的確達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
許多從事收藏活動的人,都把門票作為其中的一個門類,同時兼有其他收藏,如煙標、火花、郵票、彩票等,單一從事門票收藏的較為少見。相比之下,收藏門票的人比其他收藏的人更多,市場更為廣闊,擁有廣泛的參與者。所以每逢省上舉辦民間收藏品展覽會,大批外地的收藏者涌進西安進行門票交易就不足為奇了。
據有關資料統計,全國共有旅遊景點(出售門票的)4783個,保守的估計,近20年來發行的門票大約10萬種。要憑借個人的力量去收集那麼多的門票簡直不可思議,因為每個人旅遊的機會和旅遊的區域畢竟有限,即便是以旅遊為職業的人,也不可能走遍那麼多景點,這就為門票收藏活動增加了一定的難度。一位退休的老者說,他收藏門票已經10多年了,手頭擁有500多張全國各地不同景點的門票,其收藏秘訣是:廣泛發動親朋好友,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筆者有位朋友是西安收藏協會會員,對此非常投入,業余時間全都泡在里邊。節假日他頻繁地穿梭於本市的幾個古玩市場,尋找購買自己喜歡的門票。雖然收藏門票的時間只有3年,可他擁有門票的數量卻相當可觀。他曾經對筆者說:"對有些東西,你喜歡,感覺它好,盡管花錢去買,不一定要有功利性的考慮,如果一味想著賺錢,那還有什麼樂趣可言呢!"
客觀的說,門票收藏是收藏大家族中最年輕的小字輩,充其量也不過幾十年的歷史,遠遠比不上古玩、書畫、錢幣等收藏歷史悠久。也從來不曾登過拍賣會那樣的大雅之堂,幾乎不存在大家公認的經濟價值較高的珍品門票。據說,有人不惜以300元的價格購買一枚1977年西安市勞動公園的門票,但這畢竟是特例,不具有普遍性。在民間收藏品中,門票被公認排列在第6位。在西安,門票交易的價格一般在1-3元,稍上檔次一些的5元左右,上10元的門票並不多見。盡管如此,如果將手頭的門票放置一段時間,認准時機再去出售,門票收藏的經濟回報率還是相當不錯的。
門票收藏如同其他收藏一樣,它可開啟人的心智,增長人的學識,既是一種認知活動,又是一種高雅的審美活動。它可以讓你在紛紛擾擾的塵世中獲得一份完全屬於你自己的寧靜,體味的就是收藏過程中的那番樂趣。只要你在這條崎嶇坎坷的山道上攀登了,付出了,就會獲得物質上和精神上的雙重回報。
③ 中國十大旅行箱品牌有哪些
中國十大旅行箱品牌有雅士、威豹、皇冠、漢客、外交官、森象、達派、蘋果、金猴、COBO。
漢客拉桿箱是廣州洛熙菲奇貿易有限公司旗下的品牌,主要產品包括:拉桿箱、旅行箱、行李箱等箱包服飾,是國內最具有影響力的箱包品牌,因為他們擁有專業的人才,精明的團隊,打造出最全面的現場解決方案以及最完善的產品和服務,所以其銷量很好。
④ 旅行箱哪個品牌好
今天我們為您介紹十大拉桿箱品牌排行榜,來看看什麼樣拉桿箱適合您吧!
第一位:RIMOWA(日默瓦)
1898年創立的Rimowa,百年來堅守德國傳統工藝設計,獨特的鋁鎂合金及防彈塑膠材質,輔以精確的手工製作品質,讓Rimowa成為「德國製造」的完美精工典範,亦是全球知名的高階精品旅行箱頂級品牌。 Rimowa已在數不清的好萊塢電影中出現,多被用來裝載精密儀器與貴重物品,其堅固而輕便的口碑,簡約耐看的百褶溝槽設計,深受各界時尚名流與明星藝人的青睞。藝人羅志祥與大S都是Rimowa愛用者,其他如王菲、SHE、隋棠、孫芸芸等也都人手至少一咖呢! Rimowa已進入無數個國家,且在部分國家,例如日本,Rimowa已是豪華精品的市場領導品牌。
第二位:Adeele FENDI(阿黛勒·芬迪)
阿黛勒·芬迪國際著名箱包品牌,1920年始創於羅馬。優秀而卓越的產品質量、與時代同步的設計風格、考慮周到的實用性和可靠性以及完善的售後服務,使阿黛勒·芬迪,贏得了世界各地消費者的喜愛和認同。在義大利,阿黛勒·芬迪擁有90%的知名度,而在歐洲的知名度也高達50%。
位於義大利羅馬的阿黛勒·芬迪專賣店
品牌故事
阿黛勒·芬迪,一個擁有近百年歷史、享譽世界的箱包品牌。阿黛勒·芬迪不只是專業的旅行箱製造商,只要是包包,都能包的好好的。阿黛勒·芬迪,以高科技人工技術及先進原料,一直是行業的領頭羊,它努力研究及發展新產品並重新定義耐用性、多功能性、合乎人體工學的設計及安全標准。
1920年剛創建時候推出的旅行箱
1920年阿黛勒·芬迪品牌由當時只有25歲的阿黛勒·芬迪創建,當時阿黛勒·芬迪只是想有一個結實漂亮的箱子裝自己那些華麗的服裝,但是當時整個羅馬的箱子都很貴,並且都是木質結構,笨重並且容易壞,不利於遠行,在1920年阿黛勒·芬迪並與好友一起開發了一款帆布箱子,在羅馬VIA DEL PLEBISCITO最繁華的地方開了第一家門店,專門為遠行的定製行李箱。
第三位:LouisVuitton(路易威登)
來自法國的Louis Vuitton,是身分地位的象徵與時尚精品的指標,其出品的古董旅行箱一直是收藏家的最愛。 1854年以旅行箱起家的Louis Vuitton(路易威登),推崇旅行風尚的概念,至今擁有近160年的悠久歷史,足以作為經典代表的箱包品牌。據說,從沉沒的鐵達尼號里打撈上來的LV旅行皮箱,不僅滴水未進,里頭物品也保存完好,是Louis Vuitton傳奇性的故事之一。 2010年11月,Louis Vuitton更出版了《100 Legendary Trunks》,載述LV經典特色旅行箱的歷史軌跡,可謂集Louis Vuitton大成的回憶錄。
第四位:Samsonite(新秀麗)
1910年發源於美國,如今Samsonite已是聞名國際的專業級旅行用品品牌,被譽為行李箱的第一選擇。當年它出品的是木質衣箱,在那個以車馬為主要工具的年代,新秀麗是理想的行李箱,現在則是世界上最專業的行李箱品牌之一。今日,Samsonite的新口號──「Life's a Journey」(盡享人生旅程),象徵Samsonite能夠融入旅行人士的不同生活范疇。邁入嶄新紀元的Samsonite,運用百年經驗,將不同的創新材質及科技融入設計里,繼續秉承品牌實用性及靈活性的優點,並以時尚及摩登的外型取代一向給人「穩重及保守」的旅行箱觀感,贏得了世界各地消費者的喜愛和認同。
⑤ Delsey(法國大使)和American Tourister(美國旅行者)哪個質量好些
作為旅行箱業內人士談定得看著你們討論大使和美國旅行者哪個品牌更好,然後去A組流水線上拿了一隻大使,B組拿了只旅行者,看來看去,還是大使那個像屁股一樣的Logo比較性感。質量?沒什麼區別,幾乎相同的執行標准。
⑥ 求動漫流小說類似於穿越者公敵,漫遊收藏家無限也可
少女契約之書
希靈帝國
無限之召喚筆記
型月世界的旅行
純之境界
多世界的動漫同內人寫得好的很少 除了希靈容帝國 少契 無限召喚筆記這幾本無論是邏輯還是文筆都算不錯的 其它的不是作者腦袋有問題寫的主角像個路人 就是無腦偽無敵bug滿天飛
如果lz喜歡動漫同人的話還是有幾個不錯的推薦的
⑦ =世界上的旅行家
馬可·波羅(Marco Polo)[1254年~1324年],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商人。1254年生於義大利威尼斯一個商人家庭,也是旅行世家。他的父親尼科洛和叔叔馬泰奧都是威尼斯商人。馬可·波羅17歲時跟隨父親和叔叔,途徑中東,歷時四年多來到中國,在中國游歷了17年。回國後出了一本《馬可·波羅游記》》(又名《馬可·波羅行紀》,《東方聞見錄》)。記述了他在東方最富有的國家——中國的見聞,激起了歐洲人對東方的熱烈嚮往,對以後新航路的開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同時,西方地理學家還根據書中的描述,繪制了早期的「世界地圖」。
《馬可·波羅游記》,是歐洲人撰寫的第一部詳盡描繪中國歷史、文化和藝術的游記。16世紀義大利收藏家、地理學家賴麥錫(Ramusio)說,馬可·波羅在1299年寫完《游記》,「幾個月後,這部書已在義大利境內隨處可見」(註:Lach,p.35.)。在1324年馬可·波羅逝世前,《馬可·波羅游記》已被翻譯成多種歐洲文字,廣為流傳。現存的《馬可·波羅游記》有各種文字的119種版本。《馬可·波羅游記》在把中國文化藝術傳播到歐洲這一方面,具有重要意義。西方研究馬可·波羅的學者莫里斯·科利思(MauriceCollis)認為馬可·波羅的《游記》「不是一部單純的游記,而是啟蒙式作品,對於閉塞的歐洲人來說,無異是振聾發聵,為歐洲人展示了全新的知識領域和視野,這本書的意義在於它導致了歐洲人文科學的廣泛復興」.
⑧ 北京旅遊
這位朋友你好,到北京旅遊一般五天差不多就能把重要的景點游內覽完,幫你安排個北容京五日游吧!住宿的地方一般住在二環以內,到景點去都比較方便,交通便利,像崇文門、前門一帶有好多連鎖性的酒店,價格也算合理,到了北京辦張「市政交通一卡通」,坐公交才四毛,坐地鐵只要不出站任意換乘,兩元,非常方便。
第一天.天安門、毛主席紀念堂、故宮、景山公園、北海公園(晚上在前門大柵欄逛逛,去嘗嘗東來順的刷羊肉還是不錯的)
第二天.頤和園、圓明園、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晚上在王府井步行街轉轉,吃吃全聚德的烤鴨)
第三天.天壇、雍和宮、孔廟、國子監、鳥巢水立方夜景(晚上到簋街吃飯)
第四天.八達嶺、十三陵(兩個地方遊玩下來很累,晚上早點休息)
第五天.什剎海一帶、南鑼鼓巷、煙袋斜街、恭王府、九門小吃(就在後海那兒找個酒吧坐坐,還可以去嘗嘗九門小吃)
驢友們都在推薦一種叫「品游電子導游」的導游器,說是完全代替了真人導游,到了景點自動講解,能查詢公交地鐵站的位置,查到後告訴你如何到景點去,還能查詢美食小吃,非常方便 ,朋友祝你旅途愉快。
⑨ 經常出差和旅遊的你,最喜歡去哪裡
有人說:愛上一個人,就會愛上那個人所在的城市。這就是愛屋及烏。你要問我喜歡回到那裡旅遊?那答我告訴你:我喜歡去有中國十大傳統名花的地方旅遊。這十大傳統名花是:梅花、牡丹、菊花、蘭花、月季、茶花、荷花、桂花、水仙花、杜鵑花。那個地方舉辦有這些名花的文化節、花會、展覽。只要我有空,我就會輪著去湊熱鬧。那又為什麼呢。我告訴你吧,花朵是美好的象徵。自從喜歡手機拍攝以來,拍攝得最多的也就是那些花花草草的圖片。從此與花便有不解之緣。所以,中國那些有高大上名花的城鄉我都喜歡去旅遊。
⑩ 我需要5名著名的旅行家資料、中國,外國都可以
古代旅行家--徐霞客
徐宏祖生於1586-1641,字振之,號霞客,江蘇江陰人,是明代傑出的地理學家、旅行家。他一生鍾情於神州山水。在"學而優則仕"的舊封建時代,他克服難以想像的困難,從二十二歲開始,周遊全國,探析大自然的奧秘。遠足34年,足跡遍及大江南北,考察並記載了江蘇、浙江、福建、山東、河北、山西、陝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廣東、廣西、雲南等20多個省市的山川地形,嘔心瀝血凝成《徐霞客游記》。他因此被譽為"千古奇人"。
憑一雙腳踏遍中國,最後失落於羅布泊的--余純順
余純順有一個宏偉的計劃,他打算用10年時間將中國55個少數民族聚居地走訪一遍,並完成80個探險課題。1988年7月1日,他揮手告別上海,踏上萬里征程。從華東到華北、東北,經內蒙古高原南下,輾轉至青藏高原。他的一雙大腳走過了川藏、青藏、滇藏、新藏、中尼5條路的全程,穿破57雙鞋。在他去逝之前,他去了33個少數民族聚居地,完成了59項探險。他撰寫了50多萬字的游記,拍攝了5000多幅攝影作品。 余純順在往羅布泊的途中逝去,他去了,他的父親接過了他的背包,走著他未走完的路。
是中國第一位到達世界三極的女性--李樂詩
李樂詩是第一位提出"白色力量"的人。所謂"白色力量"指南極與北極。李樂詩3次去過北極,第三次,李樂詩才如願以償到達北極點,將五星紅旗插在地球的最北端。1987年,李樂詩登上世界最高極的喜馬拉雅山。從那以後,李樂詩的生活開始了大的轉折。她的生活重心已由旅遊攝影轉到地球生態環境的科考上來。
足跡遍布南極、撒哈拉、亞馬遜河流域、帕米爾高原--馬中欣
祖籍浙江東陽,生於蘭州,長於台灣。作過工程師、當過珠寶商、環游世界20載,著有三本著作有《天涯歷險》、《三毛真相》、《冰裸南極》馬中欣走過127個國家和地區。最為人爭議的是他的撒哈拉之旅。他沿著作家三毛的足跡一路尋訪,發現三毛在當地人眼裡是個怪異的老處女,其筆下的至親愛人荷西根本是子虛烏有。馬中欣的一系列關於三毛真面目的文章刊載後,一石激起千層浪,有人罵他嘩眾取寵,有人則對他大加激賞。
用6年多的時間,走遍了 30個省、市、自治區--傅慶勝
傅慶勝在6年多時間里,風餐露宿,歷盡艱辛,走遍了30個省、市、自治區,行程相當於繞地球一圈半。先後訪問了41個少數民族的500多個村寨、800多個風景名勝和建設工程;結識了幾百位當今名人;拍攝了8000多張少數民族的風情照片;寫下了100多萬字的游記,湖北人民出版社已將他的游記編輯出版,定名為《中華十萬里記游》。 另外,他還有《一個普通的中國人看中國》、《傅慶勝歷險記》的兩部文字著作及一本《一個普通的中國人看中國》的攝影集需在世界內尋找出版商合作出版。
中國第一位職業探險家--劉雨田
世界第一位徒步萬里長城的人,之後,他又徒步絲綢之路、黃土高原,新疆羅布泊,攀登格拉丹冬和登喀喇昆侖雪山,考察神農架野人、喜馬拉雅雪人、絨布冰川。沿雅魯藏布江旅行,兩次試登珠穆朗朗瑪峰,穿越死亡之海塔克拉瑪干及古爾班通古特等中國五大沙漠。橫穿世界第一大峽谷雅魯藏布江大拐彎。
長江行者--步雨青
步雨青走長江從上海開始逆流而上 ,現已走過8個省到達西藏。1998年春季開始長江上游萬里沖刺 。她將面臨青藏高原的沼澤雪山、野獸出沒、氣候無常,還有通天河800里無人區、沱沱河400里無人區,最後到達6720米海拔的長江源頭各拉丹冬雪山。她的丈夫賈千里一直陪同她。中央電視台、雲南省電視台、昆明市電視台已作了7集專題報道。
馬可·波羅(Marco Polo)[1254年~1324年],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商人。1254年出生於克羅埃西亞的考爾楚拉島。他的父親尼科洛和叔叔馬泰奧都是威尼斯商人。馬可·波羅17歲時跟隨父親和叔叔,途經中東,歷時四年多來到中國,在中國游歷了17年。回國後出了一本《馬可·波羅游記》(又名《馬可·波羅行記》,《東方聞見錄》)。記述了他在東方最富有的國家——中國的見聞,激起了歐洲人對東方的熱烈嚮往,對以後新航路的開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同時,西方地理學家還根據書中的描述,繪制了早期的「世界地圖」。
《馬可·波羅游記》,是歐洲人撰寫的第一部詳盡描繪中國歷史、文化和藝術的游記。16世紀義大利收藏家、地理學家賴麥錫(Ramusio)說,馬可·波羅在1299年寫完《游記》,「幾個月後,這部書已在義大利境內隨處可見」(註:Lach,p.35.)。在1324年馬可·波羅逝世前,《馬可·波羅游記》已被翻譯成多種歐洲文字,廣為流傳。現存的《馬可·波羅游記》有各種文字的119種版本。《馬可·波羅游記》在把中國文化藝術傳播到歐洲這一方面,具有重要意義。西方研究馬可·波羅的學者莫里斯·科利思(MauriceCollis)認為馬可·波羅的《游記》「不是一部單純的游記,而是啟蒙式作品,對於閉塞的歐洲人來說,無異是振聾發聵,為歐洲人展示了全新的知識領域和視野,這本書的意義在於它導致了歐洲人文科學的廣泛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