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精旅行
Ⅰ 真戲精!吉娜第一次離開郎朗上節目,自曝晚上睡不著,為啥謝娜的表情卻多次搶鏡
謝娜的表情太多了,讓大家覺得謝娜可笑。所以說這樣的一個人,就是特別的上鏡的,這也是特別正常的。
Ⅱ 《各位遊客請注意》戲精太多,剪輯亂七八糟,成新「吐槽大會」
五位性格不同的明星嘉賓,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剪輯的亂七八糟我覺得應該是節目組故意這樣安排的,用來吸引觀眾的眼球。
Ⅲ 張傑謝娜這對戲精夫妻,轉行做演員是不是更好
張傑在福州舉辦個人演唱會。勁歌熱舞3個小時後,他流下了藍色的汗水;#張傑頭發掉色#便榮登微博熱搜榜,一眾粉絲留言:連汗水都是愛你的顏色!
這番操作令我十分汗顏,受高溫天氣的影響,誰都免不了大汗淋漓,為何只有張傑上了熱搜?事實上,他的妻子謝娜也以擅長作妖、炒作聞名圈內。在我看來,如此戲精的一對夫妻,不如轉行當演員。
大家明白了嗎?所謂「女強男弱」,不過是掩蓋婚姻不幸的借口。在這個時代,婚姻不僅僅是權衡利弊之後的選擇,更是一份責任和擔當。當我們指責女人不該太強勢的時候,何曾關注過角落裡兀自努力的男人?當男人到了功成名就的那一天,我們又可曾注意到不離不棄的女人?
我想,婚姻也好,愛情也罷,最重要的不過舒心二字。希望張傑與謝娜能盡早明白這個道理,既然付出與收獲都是你情我願,既然就不要因為流言蜚語動搖初心。
Ⅳ 辭職去旅行有必要嘛
旅行是很多人的夢想,但旅行有時候又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沒時間、沒錢或者是沒旅伴......各種各樣的因素阻擋了我們去旅行的腳步,於是有些人想要辭職去旅行。辭職去旅行,往往意味著要放棄一些東西,值得不值得,完全要看個人的情況,不能一概而論。
辭職旅行也好,休閑度假也罷,都是我們追求生活品質的方式,我們在選擇前就應該想好自己到底想要什麼,如果辭職去旅行能為我們帶來全新的改變,那麼是值得的,如果僅僅是為了旅行而辭職,那麼是不值得的。
Ⅳ 如何應對朋友圈裡的戲精
文王思涵
Part
1
你活在你的朋友圈裡嗎?
短片裡面的男主人公明明生活一團糟:女友劈腿、生活無趣、被炒魷魚...卻為了博得社交網路的贊,發了一條又一條的正能量狀態。說是和女友一起出門吃壽司,其實是各自抱著電腦在家宅;
說是終於單身了,其實是女友和別人跑了;
說是出門健身,其實是開車到郊區照張相就走了;
說是辭職去追尋自己的夢想,其實是被老闆炒了。他每發一條「正能量」的狀態,獲得的贊都要比前一條多,他也沉浸在了自己構造的虛幻人生中。
然而,在看到前女友一條秀恩愛的照片獲得了自己n倍的贊後,他終於崩潰了。最終,在寫下了「my life sucks」,我的人生糟透了後,他將自己屏蔽了。
Part
2
社交網路是我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成千上萬的人每天都在互聯網上分享著自己的生活:新衣服、新工作、旅遊、聚會,開心的、不開心的...
每時每刻都有人在「曬」他們的一天,也正是因此,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被大大縮短。你足不出戶便能知曉地球另一邊的張三今天吃了什麼。
而也正是這種無距離感,增加了人們心中的焦慮。
網路社交所造成的焦慮、不安、嫉妒、抑鬱等症狀逐年增加。匹茲堡大學在2016年的研究表明:
每天使用社交媒體超過兩小時的年輕人,抑鬱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的2.7倍。
而這當中,社交性比較(social comparison)對用戶的影響是最深的。
也就是說,人們會通過和他人比較,來確定自己的價值。
今年,在英國調查的1500名年輕人中,他們公認 Instagram 為最糟糕的社會化媒體平台。Instagram 的使用增加了參與者的焦慮、抑鬱,以及對自身形象的憂慮。
那麼,想要「返璞歸真」我們是不是需要屏蔽所有的社交網路?
赫芬頓郵報生活專欄作家 Suzy Strutner 參訪了很多心理學專家。他們大多數人認為:
在高度連接的社會,完全退出社交圈是不切實際的想法。
所以,他們提供了5 個讓我們能夠更健康地使用社交平台的技巧。
Part
3
1.取關無法給你帶來快樂的公眾號
你只需要關注傳遞積極態度的公眾號,因為負面信息總會在朋友圈傳播。
當你在看別人分享的照片時,問問自己:這個照片讓你有什麼樣的感覺。
你朋友在沙灘度假的照片,會讓坐在辦公桌前苦乾的你感到沮喪嗎?你可愛的小侄子大笑的照片會讓你覺得溫馨滿滿嗎?
「要記住,會給一個人帶來負面感覺的照片,可能會給另一個人帶來積極的感情。」韋恩斯坦說。
她說:
「對於一些人來說,設計和裝飾類的博客讓他們感到平靜,舒適。而對於其他人來說,這些照片讓他們嫉妒。因為他們的家沒有這么漂亮,可他們又很嚮往這樣。所以,人們不會在看到相同的內容時有相同的反應。」
「這就是為什麼你要為自己評估,哪些賬號會給你帶來快樂,而哪些會給你帶來不安。而且,事實上,對於哪些賬戶會刺激你,使你感到嫉妒、傷心或憤怒,你心裡非常清楚。」
你現在就可以開始取關那些帶給你負面情緒的賬號了。而且一旦開始,就會形成一種習慣。
韋恩斯坦說,「我們需要正念(mindfulness),它會提升你的意識和覺悟。」
如果你不確定某個賬號對你的心態有什麼影響,韋恩斯坦建議你先取消關注它幾周,看看你是否會想念它,那時候再重新關注也不遲。
2.多瀏覽一些會給你帶來正面情緒的推送
多點擊一些輕量級的內容,比如娛樂、旅行、藝術,因為每個人只能保持閱讀少數幾個深度公號。
韋恩斯坦說:
「在取關帶來負面情緒的公眾號的同時,可以多查看、關注一些讓你感覺良好的內容,比如,搞笑視頻、網路段子、旅遊博客,或是藝術鑒賞,等等。」
畢竟我們上網不是給自己找不痛快的,何必把自己逼的這么緊呢?
3.記住,社交圈裡大家都是「戲精」
持續提醒自己,大家在朋友圈發出的信息是美化過的人生。
眾所周知,大部分照片都是經過濾鏡和 P 圖處理的。
你很可能會想,唉,其他人都比我幸福,比我成功,我咋就這么失敗呢??
研究發現:青少年對社交平台的態度,深度影響著他們在瀏覽完新動態後的心情。
如果能時刻提醒自己「這些信息是被精心策劃和挑選的」,那麼這些青少年的心態要積極得多。
所以,給你的大腦幫個忙,在瀏覽你的朋友圈之前也給自己一個類似的提醒,減輕你的心理負擔。
4.多給別人的朋友圈點贊和留言
多多評論、點贊別人的朋友圈,相互滿足彼此的炫耀欲,利人利己。
通常,我們花更多的時間瀏覽社交媒體(也稱為「被動觀看」),而不是對朋友圈做出回應或是發我們自己的朋友圈(即「積極觀看」)。
研究人員在世界各地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被動地使用社交平台,更容易產生破壞性的社會比較和嫉妒心;
而積極使用則會產生社會聯系,還能增進友誼。
「這意味著,點贊、評論和發朋友圈都要比單純地「刷」朋友圈要好得多。」
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荷蘭馬斯特里赫特大學的心理學教授,飛利浦維度恩(Philippe Veryn)說。
「僅僅是看別人的狀態是遠遠不夠的,」他說,「你會很容易覺得別人的生活比你的要好得多。最好的做法是主動和你的朋友互動,頻繁地與他們接觸,分享圖片。這樣你會感覺到和線上朋友的感情更加親密,他們也會更加積極地回應你的朋友圈,大家相得益彰。」
5.追問自己「五個為什麼」
刨根問底地思考自己為什麼要刷社交網路。
很多人都有過「通過刷社交網路來避免做正經事」的經歷。無論是早上從舒適的床上起來,或鼓起勇氣回應老闆嚴苛的信息。
當我們意識到已經花費了太多的時間刷朋友圈,內疚感就出現了。
「為了減少內疚感,我們需要知道為什麼我們要刷朋友圈。」
奧斯卡伊巴拉(Oscar Ybarra),密歇根大學的教授說道。
首先要問自己:為什麼我現在需要刷朋友圈?(也許是因為我很無聊、我在超市排隊這樣的回答);
然後追問:為什麼我排隊的時候只能無聊地等候?(因為我沒有和周圍的人說話。);
緊接著:我為什麼不跟周圍的人說話呢?(因為我很害怕和陌生人交流。)
在與自己進行了差不多五輪問答以後,所得到結果就很可能是有啟發性的。
「下一次,我會大膽地向超市的人問好。」
「人們應該問問自己,為什麼他們要用社交平台,」伊巴拉告訴赫芬頓郵報。
「很多時候我們登錄這些網站只是為了打發時間,但我們從來沒有面對過自己,問問自己,我們為什麼會這樣做。」
所以戲精們,今天咱們來個互動問題:
你在朋友圈見過「戲最足」的狀態是什麼?
Ⅵ 旅行青蛙為什麼這么火
首先是這款游戲的畫風。非常日漫風。讓我感覺非常好看,非常有感覺,然後又因為回最近日本的佛系很流行,超答多的人把自己定義為佛系青年。佛系(該詞的含義是一種怎麼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和生活方式。該詞最早來源於2014年日本的某雜志,該雜志介紹了「佛系男子」。 )當然這款游戲就是和佛系有關的,是一款佛系養成類游戲。所以它是第一款佛系養成類游戲,當然要火了,然後又因為佛系這個特色,找到了很多與自稱佛系人的痛點。所以喜歡的人非常多。
Ⅶ 分享一下你的戲精日常是怎樣的
陪經理去外地談業務,對方公司請吃晚飯,席間對方一帥哥問我「美女!你是xx大學版11經管系的同學嗎權?」我一臉驚訝,忙點頭!雙方領導也有點意外「你們兩個認識?」帥哥很激動「真的是你啊!那年藝術節,你在台上表演雙截棍,打到自己頭上,昏倒台上,我就坐在前排,看的可清楚了!
Ⅷ 你是怎樣與戲精戰斗的
呵呵,揣著明白裝唄,陪他好好演戲,不過劇種不一定,可能是言情片,恐怖片,動作片,最怕就是幾種片子一起混搭,那才痛苦。我昨天就碰到一個,他說他會鐵砂掌,崇山少林練了三年,我就陪他尷尬聊了半小時,看著他得意的樣子,我放心了!
Ⅸ 關於旅遊,為什麼情侶出去回來後就分手了呢
因為旅途復中可以看出來對方懂制不懂照顧和遷就自己的另一半,有沒有以對方的想法為主,會不會事先安排好一切旅遊攻略,由此可見一個人有沒有計劃性,還有很多小細節方面也可以看出來那個人值不值得嫁。但是很多人在戀愛的時候都是偽裝得很好,根本看不出來真正的樣子是怎樣的。
Ⅹ 旅行會讓人的心態產生哪些變化
譬如說我,在家來待久源了就很煩悶,每天看著那一塘水,吃著那些菜,口味都不帶換的,就在這一畝三分地晃悠,脾氣容易變得暴躁,不喜歡復雜生疏的東西,總覺得憋!於是隔一段時間就計劃著旅行,有時候會走遠一點,有時候就在附近,其實路上的風景,目的地的風景就一定那麼美嗎?我認為不一定。旅行追求的無非就是換個空間,換個心情,嘗點美食,嘗點新鮮,然後回轉原產地繼續你平常的日子。所以我對我自己的旅行認知就是:除了睜眼看世界,剩下的就是補充那原本消失殆盡的精神能量,好鼓勵你繼續前行。除非你像270那樣永不重樣的生活,否則旅行就像煙花,快樂總是轉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