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自駕旅行 » 福樓拜旅行

福樓拜旅行

發布時間: 2021-02-12 04:20:14

1. 福樓拜的故事

故事一

一天,莫泊桑從鄰人那裡聽來幾個故事,覺得很新鮮很生動,於是就打算在這些故事的基礎上寫小說。但是心裡有點拿不準,就跑去請教福樓拜。他在導師面前把故事講了一遍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這些故事內容豐富,足夠寫出作品來。」然後期待大師的意見。

福樓拜望瞭望這位虔誠的年輕人說:「我看你還是別寫這些故事為好,希望你做一做這樣的練習,騎著馬出去走一圈,一兩個鍾頭以後回來,再把自己所看到的一切記下來。」

莫泊桑聽了導師的話,打消了聽取別人的故事來寫故事的主意,並按照導師的說法騎著馬出去跑了一圈,回來寫出了自己的所見所聞。他按照這種方法練習了一年之久,終於寫出了一篇著名的短篇小說《點心》。

故事二

福樓拜強調寫作的獨創性。莫泊桑初學寫作時,常去福樓拜家,拿出一些試作請他指教。福樓拜對莫泊桑說:「如果一個作家有他的獨創性,首先就應該表現出來,如果沒有,就應該去獲得。」如何獲得呢?福樓拜說:「對你所要表現的東西,要長時間很注意地去觀察它,以便發現別人沒有發現過和沒有寫過的特點。

任何事物里,都有未曾被發現的東西,因為人們用眼觀看事物的時候,只習慣於回憶起前人對這事物的想法。最細微的事物里也會有一點點未被認識過的東西。

讓我們去發掘它。為了要描寫一堆篝火和平原上的一株樹木,我們要面對著這堆火和這株樹,一直到我們發現了它們和其它的樹其它的火不相同的特點的時候。

(1)福樓拜旅行擴展閱讀

福樓拜作品的藝術特色

福樓拜對現代小說審美趨向和藝術表現手法進行了超時代、超意識的探索與追求。在福樓拜筆下創作的故事人物始終是故事和情節的產物。

在他的作品裡沒有貼上標簽臉譜的固定人物,也沒有為人物度量身定做的故事和環境,而更多的是從生活的原生態出發,來探討人物真實的內心世界。

福樓拜很少直接描寫人物的五官長相,他更注重對人物心理真實的挖掘與刻畫,這和現代派之一的「新小說」流派的藝術主張完全一致。年輕時患過腦系疾病的福樓拜,開始涉及過去很少有人涉及的潛意識領域。

他對夢境的揣摩描繪,對神話原型的借鑒利用,對無序的意識流動的追尋,啟迪了後來現代主義文學注重意識流動和潛意識挖掘的傾向。

2. 福樓拜和莫泊桑之間的小故事

一天,法國短篇小說作家莫泊桑,帶著一篇新作去請教法國傑出的現實主義作家福樓拜。他看到福樓拜桌上放者厚厚的一疊文稿,翻開一看,卻見每頁上都只寫一行,其餘九行都是空白。

莫泊桑不解的問:「先生,您這樣寫,不是太浪費稿紙了嗎?」福樓拜笑了笑,說:「我早已養成了這種習慣,一張十行的稿紙上,只寫第一行,其餘九行是留著修改用的。」莫泊桑聽了,恍然大悟。於是立即告辭,回家修改自己的小說去了。

(2)福樓拜旅行擴展閱讀:

一、福樓拜

居斯塔夫·福樓拜,法國著名作家。1821年12月12日出生於法國盧昂一個傳統醫生家庭。福樓拜的成就主要表現在對19世紀法國社會風俗人情進行真實細致描寫記錄的同時,超時代、超意識地對現代小說審美趨向進行探索。

福樓拜的「客觀的描寫」不僅有巴爾扎克式的現實主義,又有自然主義文學的現實主義特點,尤其是他對藝術作品的形式——語言的推崇,已經包涵了某些後現代意識。

新小說作家極力推崇福樓拜對現實主義的創新,並進一步加以發展。他們對藝術形式的追求已呈現出後現代文學特有的「崇無趨勢」,從這個意義上說,新小說作家正是繼承了福樓拜的現實主義,才可能大大地跨越了一步。

二、莫泊桑

居伊·德·莫泊桑(Henri René Albert Guy de Maupassant,1850年8月5日—1893年7月6日),19世紀後半葉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與俄國契訶夫和美國歐·亨利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代表作品有《項鏈》《漂亮朋友》《羊脂球》和《我的叔叔於勒》等。

莫泊桑1850年出生於法國上諾曼府濱海塞納省的一個沒落貴族家庭。曾參加普法戰爭,此經歷成為他日後創作小說的一個重要主題。

他一生創作了六部長篇小說、三百五十九篇中短篇小說及三部游記,是法國文學史上短篇小說創作數量最大、成就最高的作家之一。

莫泊桑患有神經痛和強烈的偏頭痛,巨大的勞動強度,使他逐漸病入膏肓。直到1891年,他已不能再進行寫作。在遭受疾病殘酷的折磨之後,莫泊桑於1893年7月6日逝世,年僅43歲。

3. 福樓拜是哪國作家,代表作是什麼

福樓拜一般指居斯塔夫·福樓拜,國籍:法國,代表作品:《包法利夫人》《情感教育》《布瓦爾和佩庫歇》《薩朗波》。
人物簡介:居斯塔夫·福樓拜(1821-1880),19世紀中期法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家,居伊·德·莫泊桑就曾拜他為師。他十分注重藝術和語言的完美。並且,他對19世紀末至20世紀文學,尤其是現代主義文學的發展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被譽為「自然主義文學的鼻祖」「西方現代小說的奠基者」。
參見網路:http://ke..com/link?url=_TTt9YLgYRRshsHDaACLq

4. 福樓拜的小故事

福樓拜(1821~1880)
Flanbert,Gustave

法國作家。1821年月21日生於魯昂,1880年5月8日卒於克魯瓦塞。

生平創作 他青年時在巴黎攻讀法律,因病輟學。父親去世後,他陪寡母住在魯昂遠郊克魯瓦塞,靠豐裕的遺產生活,專心埋頭於文學創作。他常在各地旅行,有意識地考察社會,了解農村生活。他生活在法國資本主義上升發展時期,但對資本主義的繁榮有比較清醒的認識。
1852年起,福樓拜花了4年多時間寫成長篇小說《包法利夫人》。小說以簡潔、細膩的筆觸,再現了19世紀中葉法國的外省生活。女主人公愛瑪在修道院度過青年時代,受到浪漫主義思潮的影響。成年後,嫁給平庸的市鎮醫生包法利。失望之餘,為紈絝子弟羅道耳弗所惑,成了他的情婦。但羅道耳弗只是逢場作戲,不久便對她心生厭倦,遠離而去。愛瑪遂又成了賴昂的情婦。為了滿足私慾,愛瑪借高利貸,導致破產,最後服毒自盡。小說一問世便轟動文壇,福樓拜獲得盛譽,但遭到當局控告,認為他誹謗宗教,有傷風化。此事對他壓力很大,因此,創作轉向古代題材。5年後,福樓拜發表了第二部長篇小說《薩朗寶》,描述公元前在迦太基發生的雇傭兵和民眾的起義。作者以現實主義筆觸再現了當時激烈的社會斗爭的廣闊場面。
19世紀60年代,法國國內社會矛盾更加尖銳,福樓拜重又關注現實斗爭。他深入研究當時的政治生活,致力於撰寫《情感教育》。這部作品以40年代的巴黎為背景,通過一個思想平庸、性格懦弱的青年日益墮落的生活道路,反映了當時,尤其是1848年革命前後的社會現實。這是一部政治性很強的小說。作品的情節幾乎都圍繞一些重大歷史事件而展開,這些重要事件構成了小說的社會背景。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的變化也通過這些事件來表現。作品反映的社會生活面相當廣泛。它描繪了各個階層、各種類型的人物,對於了解1851年以前的法國歷史,有很大的參考價值。小說發表時並未引起很大關注,10年之後,才響起贊譽之聲。
1871年的巴黎公社起義對福樓拜的創作並未產生很大影響,他潛心修改舊稿《聖安東的誘惑》。小說敘述了中世紀埃及的一個聖者克服魔鬼種種誘惑的故事,表達作者對社會貪欲的極端厭惡。1875~1876年,福樓拜與喬治·桑發生文學論爭。喬治·桑責備他過於客觀,缺乏感情,促使福樓拜寫出了《三故事》。所寫3篇故事各具獨特的格調和題材。《聖·玉連外傳》根據宗教傳說改寫而成;《希羅底》描寫中世紀近東基督教內部的紛爭;《一顆簡單的心》是其中最為傑出的短篇。它寫一名女僕平凡而感人的一生。作者通過日常生活細節,塑造了一個朴實動人的勞動婦女形象,展現了她美好善良的心靈和勇敢機智的品質。高爾基盛贊這個短篇「隱藏著一種不可思議的魔術」。
福樓拜的最後一部小說《布法與白居謝》差一章沒有完成,它可以說是《情感教育》的姐妹篇。主要描寫1848年革命在法國外省引起的反響。布法和白居謝是兩個抄寫員,白居謝得到巨額遺產後,便同他的莫逆之交布法到鄉下定居,兩人對農業、化學、地質學、史學、文學等加以研究,然後又逐一摒棄。1848年2月革命消息傳到鄉間,他們又轉向哲學、神學、教育學、法學的研究,但最後一事無成,又回到他們的老本行。
藝術成就 福樓拜認為藝術應該反映現實生活,要敢於揭露醜惡現象。在精確地再現社會現實方面,他是位傑出的現實主義大師。但是,他主張文學應嚴格、細致、忠實地描繪事物,文學可以將丑惡的生活現象照實描繪,這又為19世紀後期的自然主義開辟了道路。
他的藝術成就主要表現在塑造典型上。他善於在篇幅不很大的長篇小說中塑造一系列個性突出的典型人物,為此,他十分注意觀察事物,搜集材料,注意細節的真實。他在塑造典型人物同時又注意環境的描寫。他經常進行廣泛調查和實地考察。在描寫上,他通常用白描手法,運用簡潔的語言抓住特徵,烘托氣氛。他特別強調語言的重要作用。為了錘煉語言和句子,常常反復推敲。他認為,「沒有美好的形式就沒有美好的思想,反之亦然」。因此,他用詞精粹、明晰而准確。他曾是莫泊桑文學上和精神上的導師,也是世界上許多國家的同行們公認的語言藝術大師。

5. 有關於福樓拜的資料

居斯塔夫·福樓拜,法國著名作家。1821年12月21日出生於法國盧昂一個傳統醫生家庭。福樓拜的成就主要表現在對19世紀法國社會風俗人情進行真實細致描寫記錄的同時,超時代、超意識地對現代小說審美趨向進行探索。

福樓拜的「客觀的描寫」不僅有巴爾扎克式的現實主義,又有自然主義文學的現實主義特點,尤其是他對藝術作品的形式——語言的推崇,已經包涵了某些後現代意識。

新小說作家極力推崇福樓拜對現實主義的創新,並進一步加以發展。他們對藝術形式的追求已呈現出後現代文學特有的「崇無趨勢」,從這個意義上說,新小說作家正是繼承了福樓拜的現實主義,才可能大大地跨越了一步。

19世紀自然主義的代表作家左拉認為福樓拜是「自然主義之父」;而20世紀的法國「新小說」派又把他稱為「鼻祖」。

(5)福樓拜旅行擴展閱讀

一、福樓拜早年經歷

1821年12月13日出生。其父是法國西北部諾曼第地區魯昂市一位著名的外科醫生他從1818年起任魯昂市立醫院院長。福樓拜從小在醫院的環境中長大對解剖屍體習以為常這種環境培養了他對宗教格格不入的思想。

1830年福樓拜9歲入學時剛剛認識字母。

福樓拜是個特別靦腆的人特別是在女士面前。易於害羞的特質仍然困擾著他。

福樓拜的父親是香檳人、母親是諾曼底人他具有這兩種民族的特徵性格開朗同時具有北方民族的冷漠性情快活。同時福樓拜本性之中卻隱藏著憂愁嚮往一種追尋不到的理想。

最早把他引向這個綺麗世界的是女傭人玉莉。她是一位講故事的能手。小福樓拜在她旁邊一坐就是一整天從小就受到浪漫幻想的熏染。

在常人眼裡福樓拜智力低下卻顯露出文學天賦。他自幼喜歡文學大量閱讀名著。

1834年福樓拜編輯了一份手抄小報《藝術與進步》。

1835年在福樓拜14歲那年在特魯維爾海濱度假時與音樂出版商、《音樂報》創刊人施萊辛格的妻子艾麗莎Élisa Schlésinger相遇並對她一見鍾情。福樓拜第一次見到艾麗莎羞怯之情使他整個人僵在這位漂亮女人的面前。

1840年福樓拜按照父親的希望和安排在巴黎大學法學院注冊入學但他從小便偏好文學對法律絲毫不感興趣所以大部分時間仍住在魯昂很少去課堂上課。

在巴黎文藝界他結識了仰慕已久的雨果。但他把大量時間花在閱讀文學作品和結交文人。1843年他在法科考試中失敗。

1844年突發神經官能症類似癲癇從此中斷學業常年住在父母的克魯瓦塞庄園。此後便專心致志從事文學創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福樓拜

6. 福樓拜一生的主要成就

福樓拜(~1880)
Flanbert,Gustave

法國作家。1821年12月21日生於魯昂,1880年5月8日卒於克魯瓦塞。
生平創作 他青年時在巴黎攻讀法律,因病輟學。父親去世後,他陪寡母住在魯昂遠郊克魯瓦塞,靠豐裕的遺產生活,專心埋頭於文學創作。他常在各地旅行,有意識地考察社會,了解農村生活。他生活在法國資本主義上升發展時期,但對資本主義的繁榮有比較清醒的認識。
1852年起,福樓拜花了4年多時間寫成長篇小說《包法利夫人》。小說以簡潔、細膩的筆觸,再現了19世紀中葉法國的外省生活。女主人公愛瑪在修道院度過青年時代,受到浪漫主義思潮的影響。成年後,嫁給平庸的市鎮醫生包法利。失望之餘,為紈絝子弟羅道耳弗所惑,成了他的情婦。但羅道耳弗只是逢場作戲,不久便對她心生厭倦,遠離而去。愛瑪遂又成了賴昂的情婦。為了滿足私慾,愛瑪借高利貸,導致破產,最後服毒自盡。小說一問世便轟動文壇,福樓拜獲得盛譽,但遭到當局控告,認為他誹謗宗教,有傷風化。此事對他壓力很大,因此,創作轉向古代題材。5年後,福樓拜發表了第二部長篇小說《薩朗寶》,描述公元前在迦太基發生的雇傭兵和民眾的起義。作者以現實主義筆觸再現了當時激烈的社會斗爭的廣闊場面。
19世紀60年代,法國國內社會矛盾更加尖銳,福樓拜重又關注現實斗爭。他深入研究當時的政治生活,致力於撰寫《情感教育》。這部作品以40年代的巴黎為背景,通過一個思想平庸、性格懦弱的青年日益墮落的生活道路,反映了當時,尤其是1848年革命前後的社會現實。這是一部政治性很強的小說。作品的情節幾乎都圍繞一些重大歷史事件而展開,這些重要事件構成了小說的社會背景。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的變化也通過這些事件來表現。作品反映的社會生活面相當廣泛。它描繪了各個階層、各種類型的人物,對於了解1851年以前的法國歷史,有很大的參考價值。小說發表時並未引起很大關注,10年之後,才響起贊譽之聲。
1871年的巴黎公社起義對福樓拜的創作並未產生很大影響,他潛心修改舊稿《聖安東的誘惑》。小說敘述了中世紀埃及的一個聖者克服魔鬼種種誘惑的故事,表達作者對社會貪欲的極端厭惡。1875~1876年,福樓拜與喬治·桑發生文學論爭。喬治·桑責備他過於客觀,缺乏感情,促使福樓拜寫出了《三故事》。所寫3篇故事各具獨特的格調和題材。《聖·玉連外傳》根據宗教傳說改寫而成;《希羅底》描寫中世紀近東基督教內部的紛爭;《一顆簡單的心》是其中最為傑出的短篇。它寫一名女僕平凡而感人的一生。作者通過日常生活細節,塑造了一個朴實動人的勞動婦女形象,展現了她美好善良的心靈和勇敢機智的品質。高爾基盛贊這個短篇「隱藏著一種不可思議的魔術」。
福樓拜的最後一部小說《布法與白居謝》差一章沒有完成,它可以說是《情感教育》的姐妹篇。主要描寫1848年革命在法國外省引起的反響。布法和白居謝是兩個抄寫員,白居謝得到巨額遺產後,便同他的莫逆之交布法到鄉下定居,兩人對農業、化學、地質學、史學、文學等加以研究,然後又逐一摒棄。1848年2月革命消息傳到鄉間,他們又轉向哲學、神學、教育學、法學的研究,但最後一事無成,又回到他們的老本行。
藝術成就 福樓拜認為藝術應該反映現實生活,要敢於揭露醜惡現象。在精確地再現社會現實方面,他是位傑出的現實主義大師。但是,他主張文學應嚴格、細致、忠實地描繪事物,文學可以將丑惡的生活現象照實描繪,這又為19世紀後期的自然主義開辟了道路。
他的藝術成就主要表現在塑造典型上。他善於在篇幅不很大的長篇小說中塑造一系列個性突出的典型人物,為此,他十分注意觀察事物,搜集材料,注意細節的真實。他在塑造典型人物同時又注意環境的描寫。他經常進行廣泛調查和實地考察。在描寫上,他通常用白描手法,運用簡潔的語言抓住特徵,烘托氣氛。他特別強調語言的重要作用。為了錘煉語言和句子,常常反復推敲。他認為,「沒有美好的形式就沒有美好的思想,反之亦然」。因此,他用詞精粹、明晰而准確。他曾是莫泊桑文學上和精神上的導師,也是世界上許多國家的同行們公認的語言藝術大師。

7. 福樓拜的作品有哪些

居斯塔夫·福樓拜(1821-1880),19世紀中期法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家,居伊·德·莫泊桑就曾拜他為師。著名作品包含《包法利夫人》《情感教育》《三故事》和《布瓦爾和佩庫歇》等。他十分注重藝術和語言的完美。並且,他對19世紀末至20世紀文學,尤其是現代主義文學的發展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被譽為「自然主義文學的鼻祖」「西方現代小說的奠基者」。
作品列表:1、《包法利夫人》(1856)2. 《薩朗波》(1867) 3.《情感教育》(1869)4.《聖·安東尼的誘惑》(1874)5.《三故事》(1877)6.《布瓦爾和佩庫歇》(1880)
主要名著:
《包法利夫人》是法國十九世紀現實主義文學大師福樓拜的成名作和代表作。
它講述的是一個受過貴族化教育的農家女愛瑪的故事。她瞧不起當鄉鎮醫生的丈夫包法利,夢想著傳奇式的愛情。可是她的兩度偷情非但沒有給她帶來幸福,卻使她自己成為高利貸者盤剝的對象。最後她積債如山,走投無路,只好服毒自盡。福樓拜以貌似冷漠的態度,非常「客觀」地揭示了釀成這一悲劇的前因後果,陳述了社會所不能推卸的責任。
這里寫的是一個無論在生活里還是在文學作品中都很常見的桃色事件,但是作者的筆觸感知到的是旁人尚未涉及的敏感區域。愛瑪的死不僅僅是她自身的悲劇,更是那個時代的悲劇。作者用細膩的筆觸描寫了主人公情感墮落的過程,作者努力地找尋著造成這種悲劇的社會根源。

8. 福樓拜和莫伯桑的簡介,急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福樓拜(1821~1880)
Flanbert,Gustave

法國作家。1821年12月21日生於魯昂,1880年5月8日卒於克魯瓦塞。

生平創作 他青年時在巴黎攻讀法律,因病輟學。父親去世後,他陪寡母住在魯昂遠郊克魯瓦塞,靠豐裕的遺產生活,專心埋頭於文學創作。他常在各地旅行,有意識地考察社會,了解農村生活。他生活在法國資本主義上升發展時期,但對資本主義的繁榮有比較清醒的認識。
1852年起,福樓拜花了4年多時間寫成長篇小說《包法利夫人》。小說以簡潔、細膩的筆觸,再現了19世紀中葉法國的外省生活。女主人公愛瑪在修道院度過青年時代,受到浪漫主義思潮的影響。成年後,嫁給平庸的市鎮醫生包法利。失望之餘,為紈絝子弟羅道耳弗所惑,成了他的情婦。但羅道耳弗只是逢場作戲,不久便對她心生厭倦,遠離而去。愛瑪遂又成了賴昂的情婦。為了滿足私慾,愛瑪借高利貸,導致破產,最後服毒自盡。小說一問世便轟動文壇,福樓拜獲得盛譽,但遭到當局控告,認為他誹謗宗教,有傷風化。此事對他壓力很大,因此,創作轉向古代題材。5年後,福樓拜發表了第二部長篇小說《薩朗寶》,描述公元前在迦太基發生的雇傭兵和民眾的起義。作者以現實主義筆觸再現了當時激烈的社會斗爭的廣闊場面。
19世紀60年代,法國國內社會矛盾更加尖銳,福樓拜重又關注現實斗爭。他深入研究當時的政治生活,致力於撰寫《情感教育》。這部作品以40年代的巴黎為背景,通過一個思想平庸、性格懦弱的青年日益墮落的生活道路,反映了當時,尤其是1848年革命前後的社會現實。這是一部政治性很強的小說。作品的情節幾乎都圍繞一些重大歷史事件而展開,這些重要事件構成了小說的社會背景。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的變化也通過這些事件來表現。作品反映的社會生活面相當廣泛。它描繪了各個階層、各種類型的人物,對於了解1851年以前的法國歷史,有很大的參考價值。小說發表時並未引起很大關注,10年之後,才響起贊譽之聲。
1871年的巴黎公社起義對福樓拜的創作並未產生很大影響,他潛心修改舊稿《聖安東的誘惑》。小說敘述了中世紀埃及的一個聖者克服魔鬼種種誘惑的故事,表達作者對社會貪欲的極端厭惡。1875~1876年,福樓拜與喬治·桑發生文學論爭。喬治·桑責備他過於客觀,缺乏感情,促使福樓拜寫出了《三故事》。所寫3篇故事各具獨特的格調和題材。《聖·玉連外傳》根據宗教傳說改寫而成;《希羅底》描寫中世紀近東基督教內部的紛爭;《一顆簡單的心》是其中最為傑出的短篇。它寫一名女僕平凡而感人的一生。作者通過日常生活細節,塑造了一個朴實動人的勞動婦女形象,展現了她美好善良的心靈和勇敢機智的品質。高爾基盛贊這個短篇「隱藏著一種不可思議的魔術」。
福樓拜的最後一部小說《布法與白居謝》差一章沒有完成,它可以說是《情感教育》的姐妹篇。主要描寫1848年革命在法國外省引起的反響。布法和白居謝是兩個抄寫員,白居謝得到巨額遺產後,便同他的莫逆之交布法到鄉下定居,兩人對農業、化學、地質學、史學、文學等加以研究,然後又逐一摒棄。1848年2月革命消息傳到鄉間,他們又轉向哲學、神學、教育學、法學的研究,但最後一事無成,又回到他們的老本行。
藝術成就 福樓拜認為藝術應該反映現實生活,要敢於揭露醜惡現象。在精確地再現社會現實方面,他是位傑出的現實主義大師。但是,他主張文學應嚴格、細致、忠實地描繪事物,文學可以將丑惡的生活現象照實描繪,這又為19世紀後期的自然主義開辟了道路。
他的藝術成就主要表現在塑造典型上。他善於在篇幅不很大的長篇小說中塑造一系列個性突出的典型人物,為此,他十分注意觀察事物,搜集材料,注意細節的真實。他在塑造典型人物同時又注意環境的描寫。他經常進行廣泛調查和實地考察。在描寫上,他通常用白描手法,運用簡潔的語言抓住特徵,烘托氣氛。他特別強調語言的重要作用。為了錘煉語言和句子,常常反復推敲。他認為,「沒有美好的形式就沒有美好的思想,反之亦然」。因此,他用詞精粹、明晰而准確。他曾是莫泊桑文學上和精神上的導師,也是世界上許多國家的同行們公認的語言藝術大師。

莫泊桑

(1850~1893)

作者簡介:

19世紀後半期法國優秀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一生創作了6部長篇小說和356多篇中短篇小說,他的文學成就以短篇小說最為突出,被譽為「短篇小說之王」,對後世產生極大影響。

莫泊桑出身於一個沒落貴族之家,母親醉心文藝。他受老師、詩人路易·布那影響,開始多種體裁的文學習作,後在福樓拜親自指導下練習寫作,參加了以左拉為首的自然主義作家集團的活動。他以《羊脂球》
(1880)入選《梅塘晚會》短篇小說集,一躍登上法國文壇,其創作盛期是80年代。

10年間,他創作了6部長篇小說:《一生》(1883)、《俊友》(1885)、《溫泉》(1886)、《皮埃爾和若望》(1887)、《像死一般堅強》(1889)、《我們的心》(1890)。這些作品揭露了第三共和國的黑暗內幕:內閣要員從金融巨頭的利益出發,欺騙議會和民眾,發動掠奪非洲殖民地摩洛哥的帝國主義戰爭;抨擊了統治集團的腐朽、貪婪、爾虞我詐的荒淫無恥。莫泊桑還創作了350多部中短篇小說,在揭露上層統治者及其毒化下的社會風氣盼同時,對被侮辱被損害的小人物寄予深切同情。

短篇的主題大致可歸納為三個方面:第一是諷刺虛榮心和拜金主義,如《項鏈》、《我的叔叔於勒》;第二是描寫勞動人民的悲慘遭遇,贊頌其正直、淳樸、寬厚的品格,如《歸來》;第三是描寫普法戰爭,反映法國人民愛國情緒,如《羊脂球》。

莫泊桑短篇小說布局結構的精巧。典型細節的選用、敘事抒情的手法以及行雲流水般的自然文筆,都給後世作家提供了楷模。

9. 福樓拜簡介

[編輯本段]福樓拜介紹
全名:Gustave Flaubert 古斯塔夫·福樓拜
出生年代:1821-1880
法國重要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
19世紀中葉法國重要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古斯塔夫·福樓拜,1821年12月17日出生在盧昂一個著名的外科醫生家庭。其作品反映了1848-1871年間法國的時代風貌,揭露了丑惡鄙俗的資產階級社會。他的「客觀而無動於衷」的創作理論和精雕細刻的藝術風格,在法國文學史上獨樹一幟。 著名短篇小說家莫泊桑就曾拜他為師,所以福樓拜是莫泊桑人生中的恩師,他們的寫作風格也很相似。
生平創作
他青年時在巴黎攻讀法律,因病輟學。父親去世後,他陪寡母住在魯昂遠郊克魯瓦塞,靠豐裕的遺產生活,專心埋頭於文學創作。他常在各地旅行,有意識地考察社會,了解農村生活。他生活在法國資本主義上升發展時期,但對資本主義的繁榮有比較清醒的認識。
1852年起,福樓拜花了4年多時間寫成長篇小說《包法利夫人》。小說以簡潔、細膩的筆觸,再現了19世紀中葉法國的外省生活。女主人公愛瑪在修道院度過青年時代,受到浪漫主義思潮的影響。成年後,嫁給平庸的市鎮醫生包法利。失望之餘,為紈絝子弟羅道耳弗所惑,成了他的情婦。但羅道耳弗只是逢場作戲,不久便對她心生厭倦,遠離而去。愛瑪遂又成了賴昂的情婦。為了滿足私慾,愛瑪借高利貸,導致破產,最後服毒自盡。小說一問世便轟動文壇,福樓拜獲得盛譽,但遭到當局控告,認為他誹謗宗教,有傷風化。此事對他壓力很大,因此,創作轉向古代題材。5年後,福樓拜發表了第二部長篇小說《薩朗寶》,描述公元前在迦太基發生的雇傭兵和民眾的起義。作者以現實主義筆觸再現了當時激烈的社會斗爭的廣闊場面。
1871年的巴黎公社起義對福樓拜的創作並未產生很大影響,他潛心修改舊稿《聖安東的誘惑》。小說敘述了中世紀埃及的一個聖者克服魔鬼種種誘惑的故事,表達作者對社會貪欲的極端厭惡。1875~1876年,福樓拜與喬治·桑發生文學論爭。喬治·桑責備他過於客觀,缺乏感情,促使福樓拜寫出了《三故事》。所寫3篇故事各具獨特的格調和題材。《聖·玉連外傳》根據宗教傳說改寫而成;《希羅底》描寫中世紀近東基督教內部的紛爭;《一顆簡單的心》是其中最為傑出的短篇。它寫一名女僕平凡而感人的一生。作者通過日常生活細節,塑造了一個朴實動人的勞動婦女形象,展現了她美好善良的心靈和勇敢機智的品質。高爾基盛贊這個短篇「隱藏著一種不可思議的魔術」。
福樓拜的最後一部小說《布法與白居謝》差一章沒有完成,它可以說是《情感教育》的姐妹篇。主要描寫1848年革命在法國外省引起的反響。布法和白居謝是兩個抄寫員,白居謝得到巨額遺產後,便同他的莫逆之交布法到鄉下定居,兩人對農業、化學、地質學、史學、文學等加以研究,然後又逐一摒棄。1848年2月革命消息傳到鄉間,他們又轉向哲學、神學、教育學、法學的研究,但最後一事無成,又回到他們的老本行。
藝術成就
福樓拜認為藝術應該反映現實生活,要敢於揭露醜惡現象。在精確地再現社會現實方面,他是位傑出的現實主義大師。但是,他主張文學應嚴格、細致、忠實地描繪事物,文學可以將丑惡的生活現象照實描繪,這又為19世紀後期的自然主義開辟了道路。
他的藝術成就主要表現在塑造典型上。他善於在篇幅不很大的長篇小說中塑造一系列個性突出的典型人物,為此,他十分注意觀察事物,搜集材料,注意細節的真實。他在塑造典型人物同時又注意環境的描寫。他經常進行廣泛調查和實地考察。在描寫上,他通常用白描手法,運用簡潔的語言抓住特徵,烘托氣氛。他特別強調語言的重要作用。為了錘煉語言和句子,常常反復推敲。他認為,「沒有美好的形式就沒有美好的思想,反之亦然」。因此,他用詞精粹、明晰而准確。他曾是莫泊桑文學上和精神上的導師,也是世界上許多國家的同行們公認的語言藝術大師。
福樓拜的代表作
福樓拜的代表作是《包法利夫人》《包法利夫人》是法國著名福樓拜的代表作。作者以簡潔而細膩的文筆,通過一個富有激情的婦女愛瑪的經歷,再現了19世紀中期法國的社會生活。《包法利夫人》的藝術形式使它成為近代小說的一個新轉機。從《包法利夫人》問世以後,小說家知道即使是小說,也要精雕細琢。這不僅是一部模範小說,也是一篇模範散文。但是,《包法利夫人》也為作者帶來了麻煩。許多人對號入座,批評福樓拜這部書「破壞社會道德和宗教」,他還被法院傳了去:原來是有人告他「有傷風化」。這時許多讀者紛紛向福樓拜表示同情和支持,甚至連一向反對他的浪漫主義作家也為他辯護。法庭上,經過一番激烈的辯論,作家被宣告無罪——由此可見《包法利夫人》的影響。
藝術貢獻
米蘭·昆德拉有一句流傳很廣的名言,大意是,直到福樓拜的出現,小說才終於趕上了詩歌。眾所周知,歐洲的小說最早是從敘事長詩中分化出來的。也就是說,敘事詩中描述事件進程的部分被剝離出來,漸漸成為一種專門的說故事的體裁。小說的誕生使詩歌失去了「敘事」的天然權利,而較多地從事抒情。然而,與詩歌這種古老的藝術相比,小說的幼稚是毋庸置疑的。它長期以來遭受冷落與歧視也就不足為怪了。在我看來,小說的不成熟,除了它作為一門專門的藝術尚未得到充分的發育之外,更重要的是,它與詩歌的關系十分曖昧,沒有擺脫對於詩歌母體的依賴。它自身特殊而嚴格的文體上的規定性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未能形成。早期小說的故事性到是大大增強了,然而詩歌也可以講故事,而且一度講得很好,那麼小說與敘事詩的差別究竟在哪兒?甚至就連小說藝術的評價尺度,也是從詩歌那裡借用過來的。一個最明顯的例子是,直到今天,我們在評價一部偉大小說時最常用的語匯仍然是「這種一部偉大的史詩」。「史詩」的風范依舊是小說的最高評判標准。這就好比說,在小說的園地里獲得成就,卻要到詩歌的國度去領受獎賞。
關於《包法利夫人》
福樓拜的出現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而《包法利夫人》更被認為是「新藝術的法典」,一部「最完美的小說」,「在文壇產生了革命性的後果」。波德萊爾、聖伯父、左拉等人紛紛給予這部作品極高的評價。由於這部作品的問世,福樓拜在一夜之間成為足可與巴爾扎克、司湯達爾比肩的小說大師,舉世公認的傑出的文體家。福樓拜的巨大聲譽在相當程度上是因為《包法利夫人》無懈可擊的文體成就。到了本世紀初,福樓拜的影響與日俱增,現代主義的小說家也把他奉為始祖與楷模,尤其是50年代後的法國「新小說」,對福樓拜更是推崇備至,他們認為正是福樓拜使小說獲得了與詩歌並駕齊驅的地位。新小說的重要代表阿蘭·羅布-格里耶為了進行所謂的文學變革,將福樓拜看成敘事藝術上真正的導師和啟蒙者,甚至把福樓拜視為巴爾扎克的對立面,對巴爾扎克似的「過時的」寫作方式展開徹底地批判和清算。那麼,《包法利夫人》在文體和敘事上究竟取得怎樣不同凡響的成就,對於小說的發展又起到了怎樣的作用呢?
《包法利夫人》上卷的第一小結是採用第一人稱來敘事故事的。從第二小結開始直至作品結束用的是第三人稱。這部作品的第一行出現了這樣一個句子:「我們正上自習,校長進來了,後面跟著一個沒有穿制服的新生和一個端著一張大書桌的校工。」
在這里,「我們」這個詞可不是隨便寫寫的,它的意義非同一般。諸位不妨回憶一下巴爾扎克的小說通常是如何開頭的。比如說:「路易·朗貝爾於1797年生於旺代省的一個小鎮蒙特瓦爾,他的父親在那裡經營著一所不起眼的製革廠」(巴爾扎克《路易·朗貝爾於》)。有人曾針對這個開頭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誰在講述這個故事呢?是作者嗎?作者的語調為什麼那麼不容置疑?他為什麼會無所不知?當然,並不是每一位小說讀者都會提出這樣的問題,但是這種堅定、明確、無所不知的語調顯示出作者凌駕於故事、讀者之上,當屬沒有疑問。而且這種口吻尚未完全擺脫口頭故事的講述形式。如果有人針對《包法利夫人》提出同樣的問題:誰在講述《包法利夫人》的故事?答案是「我們」;講述者是如何知道的?答案是 「我們看到了」;而且敘事者在「看到」的同時,讀者也看到了。故事展開的時間與讀者閱讀的時間是同步的(在巴爾扎克那裡,故事早就發生過了),這樣一來,作者一下子把讀者帶入到事件的現場,相對於巴爾扎克,這里的故事顯然更具有逼真的效果。用今天的眼光來看,類似的第一人稱敘事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玩藝兒,可在當時,福樓拜所跨出的這一小步,其意義卻不同尋常。而且我認為福樓拜在文體上的貢獻當然不只是人稱的變化。在這種變化的背後,一種完全不同於雨果、司湯達、巴爾扎克的敘事方式真正確立了起來,在福樓拜的筆下,以往全知的敘事視角受到了嚴格的限制:作者不再站在無所不知的立場,模仿上帝的口吻說話;不會隨時從敘事中「現身」,對作品的人物、主題展開評述,提供意義;不再擁有將自己的思想和傾向強加給讀者的特權。
福樓拜是歐洲文學史上最早的要求作者退出小說,並開始在實踐中成功實現這一信條的作家之一。他要求敘事排除一切的主觀抒情,排除作者的聲音,讓事實展現它自己。他認為作者的意圖和傾向,如果讓讀者模模糊糊地感覺和猜測到,都是不允許的;文學作品的每一個段落,每一個字句都不應有一點點作者觀念的痕跡。正如他的學生莫泊桑所說的那樣,福樓拜總是在作品中「深深地隱藏自己,像木偶戲演員那樣小心翼翼地遮掩著自己手中的提線,盡可能不讓觀眾覺察出他的聲音」。福樓拜在給喬治·桑的信中也曾這樣寫到:「說到我對於藝術的理想,我認為就不該暴露自己,藝術家不該在他的作品裡露面,就像上帝不該在大自然里露面。」法國學者布呂納曾敏銳地指出,「在法國小說史里,《包法利夫人》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說明某些東西的結束和某些東西的開始。」我們從後來的羅蘭·巴特、德里達等人的敘事理論中都可以清晰地聽到福樓拜的聲音。如果說歐洲小說文體變革的歷史,可以像布思所描述的那樣,被看成是作者的聲音不斷從作品中消退的歷史,那麼福樓拜無疑是一個不可忽略的關鍵性人物。
也許會有同學提出這樣的觀點:既然小說都是虛構的,在作者與讀者之間早就達成了一種默契,也就是說,讀者在閱讀小說之前早就預先接受了小說的虛構性這樣一個事實,那麼作者如何講述這個故事(是客觀化還是主觀化的敘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作品能否打動讀者,更何況,作者故意在作品中隱藏自己,並未完全放棄對讀者的「引導」,只不過這種「引導」更為隱蔽、更為機巧。對一種修辭的放棄就必然意味著另一種修辭的確立,說到底,「客觀化」也只能是一種修辭手段而已。我認為這種觀點是很有意思的,也很合理。坦率地說,我也是從修辭學的角度來理解福樓拜文體變革的意義的。實際上,福樓拜將自己從敘事中隱藏起來,其目的只是為了更好地「顯露」;對敘事視角進行限制,其目的正是為了讓敘事獲取更大的自由。
在全知視角的敘事中,作者與讀者之間的交流是公開進行的(在古老的說書的場合,聽眾甚至還可以直接向講述者提問,或者進行討論):作者講述,讀者閱讀。但福樓拜不滿足於這種公開的交流,因為交流的效果受到限制。他更喜歡一種暗中交流,也就是說,作者並不告訴讀者自己的見解和傾向,而讓讀者通過閱讀得出自己的結論,這樣一來,讀者與作者之間交流的疆域一下子就擴大了。
福樓拜的客觀化敘事並沒有完全放棄了自己「引導」讀者的權利。因為從《包法利夫人》這個作品來看,作者本人的傾向、立場和意圖仍然可以在閱讀中被我們感覺到。另外我也不同意「純客觀」這樣的說法。因為這個概念把一些本來很清楚的事實弄得一團糟。況且,《包法利夫人》並不是一個「純客觀」的作品,它與後來「新小說」的羅布-格里耶等人所謂的「物化小說」、「純客觀敘事」有著本質的不同(我也不是說羅布-格里耶的作品就一無是處,至少他的《嫉妒》相當不錯),但羅布-格里耶把福樓拜在修辭上的一些趣向極端化之後,緊接著就出現了一個他本人也始料不及的問題:「非人格化敘事」也好,純客觀、物化敘事也好,作者又如何能做到這種「純客觀」呢?一個明顯的事實是,作家寫作當然不能離開語言文字這一工具,語言文字本來就是「文化」的產物,它既不「純」,也非「物」,「純客觀」如何實現呢?它不是神話又是什麼?後來羅布-格里耶乾脆不寫小說(據說最近他又從重操舊業),去搞電影了,因為他覺得攝影機更接近他的「物化」要求。在我看來,這仍然不能自圓其說。攝影機固然是物,但操縱攝影機的人當然也是「文化」的產物,他(她)有著自己的特殊的價值觀和感情上的喜、憎、哀、樂,如何能夠「純客觀」呢?
就《包法利夫人》而言,福樓拜的變革並未拋棄傳統的敘事資源,也沒有損害作品文體的和諧與完美,以及最為重要的,敘事分寸感。我們在以前曾說過像列夫·托爾斯泰這樣的作家是不太可能輕易模仿的,他巨大的才華本身就是一個奇跡(茨威格說他比偉人還偉大),而福樓拜的身上更具有匠人的特點。毫無疑問,他是一個卓越的巧匠。《包法利夫人》是一部精心製作出來的傑作,自從問世以來,即成為「完美」的象徵。福樓拜對語言和文體十分敏感,創作態度更是兢兢業業、一絲不苟,在《包法利夫人》這部作品中,作者並未隨意處理任何一個細節和線索,力圖做到盡善盡美。敘事的節奏,語言的分寸,速度和強度的安排都恰到好處,作品中的每一個人物的出場次序,在故事中占的比重,主要人物與次要人物的關系都符合特定的比例。比如說,愛瑪首先與萊昂相遇,但在愛瑪與萊昂的關系急劇升溫的時候,作者卻讓他去了巴黎,萊昂離開後留下的巨大情感空缺使她飛蛾撲火地投入魯道爾弗的懷抱,而當愛瑪與魯道爾弗的情感冷卻之後,萊昂又從巴黎回來了。這樣的安排不僅使情節的發展合情合理,而且敘事亦出現跌宕和變化,避免了平鋪直敘的通病。再比如,子爵與瞎子在作品中都是象徵性的人物,雖然著筆不多,但他們每次出現都會有特定的意味,似乎都預示著故事進程的某種微妙變化。愛瑪的「失足」(她與魯道爾弗墜入慾望的河流)在小說的故事中十分重要,但作者所挑選的地點既非魯道爾弗的木屋,也非他們散步的樹林和花園,而是別出心裁地安排在一次農業展覽會的會議廳里。其間,魯道爾弗對愛瑪發動的語言攻勢常常被大會主席的講話所打斷。虛偽的愛情誓言和表白與公牛、種子、獎章、糞池一類的話語完全並列在一起,作者未加任何說明。整個調情過程看上去既滑稽,又荒謬,而字里行間卻到處彌漫著被壓抑的、急不可待的慾火。不同類型話語的陳列所形成的張力使這個場景令人十分難忘。事實上,這也是我所讀過的有關「調情」的最美妙的篇章。
關於語言
福樓拜在小說中有過這樣一斷描述:我們敲打語言的破鐵鍋,試圖用它來感動天上的星星,其結果只能使狗熊跳舞。看來,福樓拜對語言有著特殊的敏感,對於語言在表述意義方面的巨大困難有著十分清醒的認識。由此我們可以了解,為什麼福樓拜把語言的准確性看成是作者表述上的唯一使命;也可以理解作者對語詞的甄別和取捨為什麼會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有人將《包法利夫人》視為學習寫作者的最好教科書,這樣的評價並不過分。
福樓拜的作品
《包法利夫人》 《薩朗寶》 《情感教育》 《聖安東的誘惑》 《聖·玉連外傳》 《一顆簡單的心》 《布法與白居謝》

10. 福樓拜的第一部小說是什麼

福樓拜於1857年發表第一部小說《包法利夫人》...
《情感教育》是作者第二部以當代生活為題材的重要小說。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