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旅行社
Ⅰ 旅行社 如何制定科學合理的薪酬制度
按不同崗位設計不同的獎勵提成方案
Ⅱ 怎麼科學管理旅行社網點來規避風險
您好,作為一名資深的旅遊從業者,我來回答您的問題。簡單點說,按照旅遊回法和行業規范來經營答管理,肯定是沒有問題的。旅遊網點不管是分公司,還是營業部,都應該是總社的分支機構,人員配置、賬務管理、產品設置都應該由總社統一調配,堅決杜絕社會上行業內的私人掛靠模式,這種掛靠是旅遊業的灰色地帶,也是風險和投訴的最大根源。
Ⅲ 天津和平區中國科學院血液病附近旅社營業嗎旅社
天津市規定現在旅社都不能營業等通知。
Ⅳ 時間旅行是否真有可能
其實只要你對量子理論有所了解的話,那麼你是否會試圖將它與相對論結合呢?
物質達到光速的時候就已經成為量子了(簡單說是能量包),量子即能量是無法與另一個量子發生能量轉移的。
換句話說就是假設其中一個是靜止的,那麼經典力學是允許速度迭加的,但為何相對論不允許呢?就是因為零速度(假設存在,其實不存在)物質的速度迭加率為100%,但量子理論是不允許速度為零的,而相對論不允許速度大於光速,因為如果大於光速,那麼速度迭加率就是0%。
因為速度是相對的,一旦迭加率為零,那你能說這個物體有速度嗎?
《科學世界》:眾說時間旅行
本刊第9期《時間機器何時啟程》一文中留下3個問題,讀者對這些問題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並積極參與討論:到平行宇宙去旅行,成立一家時間旅行社;利用閃電的能量,或變成電磁幽靈。他們認為,這樣就可以解決往返穿梭於過去和未來可能引起的悖論了。在等待科學家保羅·戴維斯設計的機器帶我們去未來旅行的同時,讓我們先看一看讀者們異想天開的想法吧!
關於第一個問題:坐飛機變年輕
運用所提到的公式,可以得出:每一秒里可以賺得15×10-14秒。時間確實短得很!一個人乘飛機不間斷地旅行一整年,時間才會慢約5微秒。
這個問題許多讀者都算出來了。可以想像在通常情況下,每天以我們所能達到的最快的速度旅行,一生也年輕不了多少。
關於第二個問題:回到未來
對於在過去時間中的旅行,保羅·戴維斯提供的解答依據是蟲洞,大部分讀者認為這種設想非常新穎。但是,不可能利用一個蟲洞到它被製造出來之前的時間中去旅行。如果我們今天建造一個蟲洞,兩端之間時間跨度相差100年,那麼一個世紀之後,有人就可以回到2003年來旅行。
技術問題
許多讀者同意這樣的想法:到未來旅行是可能的,之所以沒能成行只是由於一些技術細節問題。有讀者說:「不可能有『未來人』闖進來,因為時間機器不可能回到它還未問世時的時代。」也有人認為:「到過去旅行的人無法再回到未來,因為無論過去還是現在人們還無法到時間中旅行,這樣旅行者就無法回到他的時代了。」
有讀者明確地表示,「我們現在沒有時間機器,未來的旅行家也就沒有這么一站,他們就無法拜訪我們。」
還有人認為存在著我們被時間旅行家光顧的可能性,「不過只有當我們將來在時間中旅行時才會知道。」
有人覺得,這個問題更加深刻:「用戴維斯構想的時間機器,我們只能到達過去的信息還未到達的一個點,而不是信息發出的源頭!因此,後世根本不可能與信息源相互影響,我們不會遇上過去的『他』。」
有人認為,只有不折返的未來旅行才是可能的,所以「我們能夠遇到兩類時間旅行家:地球上的時間旅行家和地外時間旅行家,但僅限來自過去的旅行家。」如果由於技術問題我們沒能遇到第一批旅行者,那麼對於第二批來說,可能會產生另外一個問題:「既然他們造出時間機器是為了前往未來,也許和我們的文明存在著差距,而且他們的文明程度要高出許多,那這種努力就不值了。」
要是「汽油」耗完了怎麼辦
針對到未來旅行,戴維斯提出的問題之一是能源。有讀者認為這是個無法克服的障礙,「只要稍加計算,我就知道,如果利用氫作為飛船的推進劑,那麼用量幾乎是1立方公里。」
不過有人對於降低成本的可能性比較樂觀:「為什麼不利用閃電或颶風的能量?」
我們不知道保羅·戴維斯是怎麼想的,不過我們應該問一問拿什麼容器來盛下這些能量!
是瘋狂還是……
「不知道會不會有人因為說自己來自未來而被送進了精神病院,而我的疑慮是就算有來自未來的時間旅行家,他會不會說實話呢?」有人在信中這樣說道,「如果有一天有人敲我們的門,說他是我們的後代,我們中有誰會相信呢?」
還有人也有同樣的看法:「也許我們現在已經有未來的旅行者了,而我們沒有發現。那我們該如何區分呢?就算是他說他來自未來,又有誰會相信呢?」
有人想得更遠:「我們設想自己就是時間旅行者,我們來到1930年。如果我們這么對人說話,他們會把我們當成瘋子,把我們關進瘋人院的!」
要瘋一起瘋
有讀者更有想像力:我們不妨想像一下,在遙遠的將來,時空旅行成了家常便飯。到那時,需要一家世界級的旅行社為我們安排一切。
「旅行社得分成兩個具體的小組。一部分人搞行政,負責公關宣傳和策劃,另一組負責陪同科學家們和其他旅遊團,不讓未來的居民與他們過去的親戚或其他什麼人接觸。」
有人想到了法律問題:「要有不幹涉原則,避免時間旅行者被人認出來。」
有人提醒人們要謹慎:「時間旅行者要有預防措施,不要與要去的時間完全混淆起來。比如,一位時間旅行者決定要去中世紀,那他就要准備一身騎士盔甲,學點騎士風度,而且還要很健談。」
有讀者天真地認為,要有一些規則以避免冒失的時間旅行者干擾到他們正在訪問的時代。「我覺得應當採取措施防止可能出現的干擾,避免通過較短的旅行與其他人見面。或許只需勸說過去的科學界設法避免旅行者們與其祖先直接接觸。」
悲觀人士
假如時間旅行不可能呢?不是因為技術問題,而是過去所處的是一個和我們的宇宙平行的宇宙。有人對此很信服,認為,「如果有人想要作時間旅行,巨大的磁場變形會令他記憶盡失。」還有讀者認為時間旅行是不可能的。如果承認悖論,那就意味著不存在一個真實的宇宙,也就談不上有科學理性的秩序。有人認為沒有那麼復雜吧,「宇宙的每一時刻中的所有東西都以絕對意義的現在時存在著。沒有任何時間旅行!」
平行的宇宙
斯蒂芬·霍金提出的平行宇宙構想吸引了許多讀者。有讀者認為,「來自未來的旅行者只能進到一個平行宇宙的過去或現在,不會影響到我們的現在」。有的讀者的想法更有趣:「一旦我們遇到自己的後代,自然力就會把我們甩入一個平行的宇宙,和旅行者一起離開我們的『拷貝』 。」
有人這樣認為:「任何去過去旅行的人都會干擾歷史,最終進入一個平行的宇宙,而不是我們的宇宙。」
有人提出一種解答,認為時間旅行者「會經歷一種分子層面的轉變,使之變成一種電磁幽靈,無法影響肉體和其他任何東西。」
有人雖不太相信時間旅行的可能性,但被這一理論深深吸引了:「我們的宇宙可能是無窮無盡的宇宙中無數個概然性變體之一,每一個都有自己的歷史和生命。」
像電影一樣
過去被描繪成不可磨滅的,所以是不能改動的。這是一些人的觀點:「為什麼我們要改變現狀和修正過去的錯誤呢?我們只不過是旅遊。」假如我們用膠片一張一張地把一個人的一生記錄下來,那這部影片就是這個人的過去,是不能改變的,因為那是記錄下來的。
有人也用膠片解釋了在逆時間旅行時不可能和過去相互影響:「我們可以看見影片在向後倒,但不能進到膠片(旅行中所到之處)中去。」
關於第三個問題:誰的功勞
大衛·多伊奇(David Deutsch)想出的這個師生悖論是最令人頭疼的。沒有任何內在矛盾,也不知這個消息從何而來。多伊奇本人認為它切中自然的有序理性的要害,堪與永動機的想法相提並論。
有人認為功勞在教授
有讀者認為:「從教授經歷的這一系列事情來看,我們傾向於把它歸功於教授。不過這也許不是發現權問題,一個理論,它的提出的具體方式根本無關緊要,重要是它被提出來。」
有讀者風趣地說,「發現是沒有源頭的,它就這樣存在著並成為宇宙的組成部分。」
也有其他人認為發現權應歸教授:「沒有他的發現,學生就沒有什麼可發表的了。可以說,是他對學生的幫助,使她後來發展與發表了這一解法。」
也有人支持學生
有人認為,這一發現屬於事件發展第一個進程中的女學生。「在教授的時間旅行之後,由於認知過程變了,因此我們不能再把他視為同一人。」有人說,「如果她的大腦里沒有產生這樣的想法,那麼教授永遠也不找到描述這些解法的資料。」
在有些人看來,這是毫無疑問的,因為「返回到過去的惟一目的是把解法教給他的學生,這樣會導致教授的另一個過去」,兩者之間彼此沒有任何影響。
多維旅行
不過,讀者的創造性思維還不止這些。
有人還提出了新的問題。比如有人懷疑「是否存在實際的時間」, 並做出富有哲理的總結:「有時真實會遠遠超越虛幻。最新的物理研究表明,我們生活在一個11甚至更多維度的世界上。那我們為什麼要談論時間旅行而不是維度旅行?而且是在所有的維度!」
多麼有意思的想法!一切還要等專家們造出時間機器。
三個問題
1.在相對論看來,任何移 動都是時間旅行,速度越快,時間旅行效果越明顯。所以,如果我們願意的話,今天我們所有的人都可以進行時間旅行。乘坐普通航班進行的一次飛行就是一次短暫的時間旅行。
實際上,在天空中飛行者的時間過得比坐在家裡的人的時間慢,這種差別雖然人們察覺不到,卻可以測量出來,它隨著速度的加快而增大。
一個人如果乘平均時速為600公里/小時的飛機旅行,那麼他能年輕多少呢?
計算在運動中時間放慢的具體數值可採用以下公式:
其中V為運動物體的實際速度,C為光速。
2.與乘飛機旅行相比,當談到時間旅行時,人們想到的都是在過去或未來的時間中跨出一大步。如果我們確實在建造一台可以讓人在過去時間中旅行的機器的話,為什麼從來沒有人遇到過正在進行未來時間旅行的自己的後裔呢?這是斯蒂芬·霍金提出的一個問題,你們知道該如何回答他嗎?
3.時光飛逝50年,時間旅行已經成了人們司空見慣的事。2050年的一位數學教授受好奇心的驅使前往2060年旅行,在他所在學校的圖書館里,他發現了一個愛因斯坦方程式令人驚奇的解法,這個解法刊登在《科學世界》上,作者是一名年輕的女學生。
對這一發現激動不已的教授回到2050年,尋找那位女學生,結果在一年級的學生中找到了她,教授向她描述了那個方程式的解法。
女學生學會了這個解法,於是把該解法刊登在了《科學世界》上。
教授這一發現的真正來源是什麼?
-------------------------------
「相對論為我們提供了在未來時光中旅行的兩種方法。一個是以高速進行運動,由於這種運動而造成的時間扭曲,狹義相對論對此做出了解釋。如果我們有一艘速度達到光速99.99999%的飛船,就可以在6個月內進入公元3000年。」這種旅行是相對論的結果,它與著名的「雙生子佯謬」有關,也是愛因斯坦理論的一個直接結果。孿生兄弟中的哥哥以接近光速開始其太空旅行,而弟弟留在家裡。哥哥到達10光年以外的目的地之後立即以同樣的速度返航。
對於留在地球上的弟弟來說,時光流逝了20年,也就是哥哥以近光速旅行所花去的時間。但對於旅行中的哥哥來說,時光流逝的速度卻要慢得多。事實上,相對論告訴我們,時間會隨著速度的增加而放慢步伐。對於哥哥來說時間僅僅過去了3年,當他回到地球上時,就會發現自己已經跨進了17年後的未來時光中。
按照這些理論,人們能夠以非常接近光速的速度旅行,但實際上可以達到這么高的速度嗎?
在這方面沒有任何禁區,只是一個成本問題。為了把一個10噸重的負載加速到光速的99.9%,需要使用100億億焦耳,這相當於全人類幾個月的能源生產總量。」
進一步接近每秒30萬公里速度的成本當然會更高。
因此,只要我們擁有必要的資本就可以向未來出發?
「我不排除我們能做到這一點,在太空中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只要我們去開發它們。這實際上成了一個政治問題:做出對太空進行必要的技術研究和開發的決定,以便使人類能夠利用宇宙中大量的能源。但是還有另外一個問題:以高速系統進行的時間旅行或許只能進入未來卻沒有辦法回來。事實上,假如我們的超級宇宙飛船到達了公元3000年後再返航,有可能只會在地球的未來時光中又跨出了一大步。」
這是因為時間旅行並不取決於運動的方向,而只取決於它的速度。
可在過去的時光中旅行的可能性引發了一些真正的、令人著迷的、從表面上看又無法解決的矛盾。最簡單的就是:一名時間旅行者回到了過去,殺死了當時還是個女孩的親生母親,可這樣一來,他卻無法出生也就無法完成這個謀殺了。這些矛盾讓因果關系概念陷入困境,建立在因果邏輯關繫上的科學也同樣難以立足。斯蒂芬·霍金以他的「時序保護臆測」給這個問題劃上了一個句號:自然界總會找到一個阻止人們到過去的時光中去旅行的辦法。
保羅·戴維斯則相信隨後的事件可以影響先前的事件,但前提是只有那些沒有因果關系的事件之間才能形成一些閉合的時間線。比如,一位富豪的財富來自於1個世紀前幫助過他曾祖母的施恩者,他乘時光飛船到過去的時光中去尋找這位好心人,在見到曾祖母之後他向對方說明自己是個時間旅行者,為使對方相信,他給曾祖母看了一張他從未來時光帶來的報紙,曾祖母看到了報紙上面的股票價格後開始投資股市並因此而給後代帶來巨大財富,富商終於明白自己就是那位施恩者。這個例子對於戴維斯來說並不是一個問題,但弒母的那位時間旅行者帶來的難題就無法解決了,任何人都不可能殺死自己的先輩。
時間旅行問題專家大衛·多伊奇(David Deutsch)則用量子物量學的一些定律來解答這些矛盾。在亞原子世界裡,量子的不確定性佔主導地位:一個電子撞擊一個質子既可能轉向左邊也可能轉向右邊,其間並無規律可循。在一些物理學家看來,這種不確定性造成了宇宙的多重性,每次一個電子轉向右邊的時候就和一個轉向左邊的電子形成一個新的宇宙。在多伊奇看來,前述的矛盾可以同樣的方式來解決:如果時間旅行者干預了歷史,宇宙就會分成兩個或更多的分支,那個被殺死的母親就會到另一個平行的宇宙里,而不會進入到弒母者歸屬的那個宇宙中。
在下認為,時間旅行時不可能的
Ⅳ 時間旅行,不可能的目的地
我們之所以熱愛時間旅行, 就是因為它不可能發生。沒有任何科學理論認為,人類可以在時間中向前或向後穿越。物理學家們喜歡玩舞台魔術師們的那套把戲,假裝他們能真真切切地讓東西消失。但蟲洞、超光速旅行或翹曲時空讓我成功穿越時空的可能性,就和保羅·丹尼爾斯(英國魔術師)被評選為英國最受歡迎的人的可能性一樣大。
但是,正如《時間旅行者年鑒》(Time Traveler's Almanac)中恰當地展示的那樣,每一個偉大的科幻故事的核心都是一個不可能的想法。編輯安·范德米爾和她酷似伊戈爾(是個十分醜陋的高大男子,據說是由明奇博士用各種動物的屍體拼湊而成的人,他渾身呈綠色,很像一隻怪物。)的助理小說家傑夫·范德米爾,匯集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弗蘭肯斯坦似的怪物文選,收錄了科幻史上最好的時間旅行故事。如果科幻是不能實現的,那這些故事又為什麼能充滿魅力?
赫伯特·喬治·威爾斯的《時間機器》是這類時間旅行寓言的鼻祖。就像斯皮爾伯格的《世界之戰》中並不只是講述火星人入侵沃金(英國城鎮),威爾斯的時間旅行經典也不僅指時間旅行。我們追隨書中的無名敘述者來到的公元802701年,不過是威爾斯向我們展示的階級分明的1895 年社會的另一種景象,以羅伊和摩洛克象徵的正是是英國的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這個社會很快被社會主義徹底打亂,而威爾斯是其主要倡導者。
2000 年,《Nature》雜志宣布,一個由普林斯頓大學物理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已經貨真價實地打破了光的屏障,駁倒了科學界最珍視的原則。自從愛因斯坦的理論一個世紀前成型後,他的物理學相對論的核心宗旨正是任何東西都不能超過光速。但據說在某些條件下,光本身可以以自身的300 倍速度前行。但把教科書扔到垃圾箱還太早。像往常一樣,魔鬼存在於細節之中。
在真空中,光以每秒30 萬千米的速度傳播。根據相對論,這是任何物理影響下速度的極限。包括宇宙飛船、亞原子粒子、無線電訊號以及任何可能傳達信息或造成影響的媒介。當光通過正常介質,比如空氣時會減緩速度,並導致我們熟悉的折射現象。普林斯頓實驗的特性是建立一個特殊的物質狀態使得情況逆轉。為了實現這種奇怪的狀態,科學家利用冷銫氣體,並用激光激活銫原子。所以注入了能量的這些原子加大了光的二次漣漪。這種放大是提高波速的關鍵,據報道在真空中能達到300 倍光速。奇怪的是光波扭曲得如此之大,使得光波群速率成為負的,意味著光波脈沖在進入銫氣體前就後退了。換句話說,光似乎向後運行。讓這個結果如此聳人聽聞的原因在於光速的因果關系。相對論預測速度可以讓時間放緩。如果粒子超過光速,時間隧道將成為負的,粒子可以回到過去進行時光旅行。
但眾所周知的是,時間旅行的悖論是最偉大的悖論之一,比如說祖父悖論。假設本篇文章的一個讀者,因為我宣稱現代主義(presentism)是理解時間旅行的唯一方式而變得異常憤怒,從而發明了時間機器回到過去殺死我的祖父,我還能寫下這篇文章嗎?如果我沒有寫此文章,這個讀者又該怎樣讀到它並決定謀殺我呢?永恆主義(Eternalism)會突然被證明是正確的嗎?無論如何,你都會得到自相矛盾的無稽之談。宇宙的理性和因果順序在其中岌岌可危。如果超越光速是有可能的話,物理世界將變成一個巨大的精神病院。普林斯頓的物理學家相信這基本的模糊性與有限脈沖阻止信息超過光速相關,所以在某種可操作的意義上說,光的屏障未被打破,宇宙的因果順序仍然是安全的。有趣的是,可以說光的波動性質拯救了相對論的悖論。
事實上,真正的悖論是,如果時間旅行是不可能的,為什麼人們對其產生的後果會如此認真呢?
值得注意的是,《時間旅行者的妻子》在《時間旅行者年鑒》中缺席了。在2003 年奧黛麗·尼芬格的這本處女作中,她把時間旅行推回到暢銷書排行榜,給了它某種不太真實的文學可信性。這是一本會時不時地激怒時間旅行純化論者的小說,因為她在通過科學廢話來解釋時間旅行以增加這個想法的可信度
時只花了很小的篇幅。與此相反,尼芬格編制了一個聰明的研究,探討一個沮喪的妻子如何處理和她頻繁失蹤穿越時空的丈夫的關系的故事。
改變、損失和悲傷是時間穿越真正的隱喻核心。是時間將事物從我們身邊帶走,包括我們熟悉的地方、愛的人,甚至於我們自己。這是時間為生命帶來的必然結果——死亡。我們害怕時間,所以我們夢想有能力改變它這種故事的出現也就不足為奇了。
但關於時間旅行改變時間的故事——比如斯蒂芬·金的《11/22/63》,傾向於關注歷史上的關鍵時刻。如果你有一次機會改變時間,你真的會救約翰·肯尼迪於狙擊手的子彈下嗎?還是你會回去給父母一個癌症的早期診斷和多幾年的生活?或者阻止羽翼未豐的自己離開分手後才意識到的愛人?可以說,這些時間旅行的故事我們每天都在講,只是在自己隱私的夢想世界裡。
Ⅵ 時間旅行是可能的嗎
其實只要你對量子理論有所了解的話,那麼你是否會試圖將它與相對論結合呢?
物質達到光速的時候就已經成為量子了(簡單說是能量包),量子即能量是無法與另一個量子發生能量轉移的。
換句話說就是假設其中一個是靜止的,那麼經典力學是允許速度迭加的,但為何相對論不允許呢?就是因為零速度(假設存在,其實不存在)物質的速度迭加率為100%,但量子理論是不允許速度為零的,而相對論不允許速度大於光速,因為如果大於光速,那麼速度迭加率就是0%。
因為速度是相對的,一旦迭加率為零,那你能說這個物體有速度嗎?
《科學世界》:眾說時間旅行
本刊第9期《時間機器何時啟程》一文中留下3個問題,讀者對這些問題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並積極參與討論:到平行宇宙去旅行,成立一家時間旅行社;利用閃電的能量,或變成電磁幽靈。他們認為,這樣就可以解決往返穿梭於過去和未來可能引起的悖論了。在等待科學家保羅·戴維斯設計的機器帶我們去未來旅行的同時,讓我們先看一看讀者們異想天開的想法吧!
關於第一個問題:坐飛機變年輕
運用所提到的公式,可以得出:每一秒里可以賺得15×10-14秒。時間確實短得很!一個人乘飛機不間斷地旅行一整年,時間才會慢約5微秒。
這個問題許多讀者都算出來了。可以想像在通常情況下,每天以我們所能達到的最快的速度旅行,一生也年輕不了多少。
關於第二個問題:回到未來
對於在過去時間中的旅行,保羅·戴維斯提供的解答依據是蟲洞,大部分讀者認為這種設想非常新穎。但是,不可能利用一個蟲洞到它被製造出來之前的時間中去旅行。如果我們今天建造一個蟲洞,兩端之間時間跨度相差100年,那麼一個世紀之後,有人就可以回到2003年來旅行。
技術問題
許多讀者同意這樣的想法:到未來旅行是可能的,之所以沒能成行只是由於一些技術細節問題。有讀者說:「不可能有『未來人』闖進來,因為時間機器不可能回到它還未問世時的時代。」也有人認為:「到過去旅行的人無法再回到未來,因為無論過去還是現在人們還無法到時間中旅行,這樣旅行者就無法回到他的時代了。」
有讀者明確地表示,「我們現在沒有時間機器,未來的旅行家也就沒有這么一站,他們就無法拜訪我們。」
還有人認為存在著我們被時間旅行家光顧的可能性,「不過只有當我們將來在時間中旅行時才會知道。」
有人覺得,這個問題更加深刻:「用戴維斯構想的時間機器,我們只能到達過去的信息還未到達的一個點,而不是信息發出的源頭!因此,後世根本不可能與信息源相互影響,我們不會遇上過去的『他』。」
有人認為,只有不折返的未來旅行才是可能的,所以「我們能夠遇到兩類時間旅行家:地球上的時間旅行家和地外時間旅行家,但僅限來自過去的旅行家。」如果由於技術問題我們沒能遇到第一批旅行者,那麼對於第二批來說,可能會產生另外一個問題:「既然他們造出時間機器是為了前往未來,也許和我們的文明存在著差距,而且他們的文明程度要高出許多,那這種努力就不值了。」
要是「汽油」耗完了怎麼辦
針對到未來旅行,戴維斯提出的問題之一是能源。有讀者認為這是個無法克服的障礙,「只要稍加計算,我就知道,如果利用氫作為飛船的推進劑,那麼用量幾乎是1立方公里。」
不過有人對於降低成本的可能性比較樂觀:「為什麼不利用閃電或颶風的能量?」
我們不知道保羅·戴維斯是怎麼想的,不過我們應該問一問拿什麼容器來盛下這些能量!
是瘋狂還是……
「不知道會不會有人因為說自己來自未來而被送進了精神病院,而我的疑慮是就算有來自未來的時間旅行家,他會不會說實話呢?」有人在信中這樣說道,「如果有一天有人敲我們的門,說他是我們的後代,我們中有誰會相信呢?」
還有人也有同樣的看法:「也許我們現在已經有未來的旅行者了,而我們沒有發現。那我們該如何區分呢?就算是他說他來自未來,又有誰會相信呢?」
有人想得更遠:「我們設想自己就是時間旅行者,我們來到1930年。如果我們這么對人說話,他們會把我們當成瘋子,把我們關進瘋人院的!」
要瘋一起瘋
有讀者更有想像力:我們不妨想像一下,在遙遠的將來,時空旅行成了家常便飯。到那時,需要一家世界級的旅行社為我們安排一切。
「旅行社得分成兩個具體的小組。一部分人搞行政,負責公關宣傳和策劃,另一組負責陪同科學家們和其他旅遊團,不讓未來的居民與他們過去的親戚或其他什麼人接觸。」
有人想到了法律問題:「要有不幹涉原則,避免時間旅行者被人認出來。」
有人提醒人們要謹慎:「時間旅行者要有預防措施,不要與要去的時間完全混淆起來。比如,一位時間旅行者決定要去中世紀,那他就要准備一身騎士盔甲,學點騎士風度,而且還要很健談。」
有讀者天真地認為,要有一些規則以避免冒失的時間旅行者干擾到他們正在訪問的時代。「我覺得應當採取措施防止可能出現的干擾,避免通過較短的旅行與其他人見面。或許只需勸說過去的科學界設法避免旅行者們與其祖先直接接觸。」
悲觀人士
假如時間旅行不可能呢?不是因為技術問題,而是過去所處的是一個和我們的宇宙平行的宇宙。有人對此很信服,認為,「如果有人想要作時間旅行,巨大的磁場變形會令他記憶盡失。」還有讀者認為時間旅行是不可能的。如果承認悖論,那就意味著不存在一個真實的宇宙,也就談不上有科學理性的秩序。有人認為沒有那麼復雜吧,「宇宙的每一時刻中的所有東西都以絕對意義的現在時存在著。沒有任何時間旅行!」
平行的宇宙
斯蒂芬·霍金提出的平行宇宙構想吸引了許多讀者。有讀者認為,「來自未來的旅行者只能進到一個平行宇宙的過去或現在,不會影響到我們的現在」。有的讀者的想法更有趣:「一旦我們遇到自己的後代,自然力就會把我們甩入一個平行的宇宙,和旅行者一起離開我們的『拷貝』 。」
有人這樣認為:「任何去過去旅行的人都會干擾歷史,最終進入一個平行的宇宙,而不是我們的宇宙。」
有人提出一種解答,認為時間旅行者「會經歷一種分子層面的轉變,使之變成一種電磁幽靈,無法影響肉體和其他任何東西。」
有人雖不太相信時間旅行的可能性,但被這一理論深深吸引了:「我們的宇宙可能是無窮無盡的宇宙中無數個概然性變體之一,每一個都有自己的歷史和生命。」
像電影一樣
過去被描繪成不可磨滅的,所以是不能改動的。這是一些人的觀點:「為什麼我們要改變現狀和修正過去的錯誤呢?我們只不過是旅遊。」假如我們用膠片一張一張地把一個人的一生記錄下來,那這部影片就是這個人的過去,是不能改變的,因為那是記錄下來的。
有人也用膠片解釋了在逆時間旅行時不可能和過去相互影響:「我們可以看見影片在向後倒,但不能進到膠片(旅行中所到之處)中去。」
關於第三個問題:誰的功勞
大衛·多伊奇(David Deutsch)想出的這個師生悖論是最令人頭疼的。沒有任何內在矛盾,也不知這個消息從何而來。多伊奇本人認為它切中自然的有序理性的要害,堪與永動機的想法相提並論。
有人認為功勞在教授
有讀者認為:「從教授經歷的這一系列事情來看,我們傾向於把它歸功於教授。不過這也許不是發現權問題,一個理論,它的提出的具體方式根本無關緊要,重要是它被提出來。」
有讀者風趣地說,「發現是沒有源頭的,它就這樣存在著並成為宇宙的組成部分。」
也有其他人認為發現權應歸教授:「沒有他的發現,學生就沒有什麼可發表的了。可以說,是他對學生的幫助,使她後來發展與發表了這一解法。」
也有人支持學生
有人認為,這一發現屬於事件發展第一個進程中的女學生。「在教授的時間旅行之後,由於認知過程變了,因此我們不能再把他視為同一人。」有人說,「如果她的大腦里沒有產生這樣的想法,那麼教授永遠也不找到描述這些解法的資料。」
在有些人看來,這是毫無疑問的,因為「返回到過去的惟一目的是把解法教給他的學生,這樣會導致教授的另一個過去」,兩者之間彼此沒有任何影響。
多維旅行
不過,讀者的創造性思維還不止這些。
有人還提出了新的問題。比如有人懷疑「是否存在實際的時間」, 並做出富有哲理的總結:「有時真實會遠遠超越虛幻。最新的物理研究表明,我們生活在一個11甚至更多維度的世界上。那我們為什麼要談論時間旅行而不是維度旅行?而且是在所有的維度!」
多麼有意思的想法!一切還要等專家們造出時間機器。
三個問題
1.在相對論看來,任何移 動都是時間旅行,速度越快,時間旅行效果越明顯。所以,如果我們願意的話,今天我們所有的人都可以進行時間旅行。乘坐普通航班進行的一次飛行就是一次短暫的時間旅行。
實際上,在天空中飛行者的時間過得比坐在家裡的人的時間慢,這種差別雖然人們察覺不到,卻可以測量出來,它隨著速度的加快而增大。
一個人如果乘平均時速為600公里/小時的飛機旅行,那麼他能年輕多少呢?
計算在運動中時間放慢的具體數值可採用以下公式:
其中V為運動物體的實際速度,C為光速。
2.與乘飛機旅行相比,當談到時間旅行時,人們想到的都是在過去或未來的時間中跨出一大步。如果我們確實在建造一台可以讓人在過去時間中旅行的機器的話,為什麼從來沒有人遇到過正在進行未來時間旅行的自己的後裔呢?這是斯蒂芬·霍金提出的一個問題,你們知道該如何回答他嗎?
3.時光飛逝50年,時間旅行已經成了人們司空見慣的事。2050年的一位數學教授受好奇心的驅使前往2060年旅行,在他所在學校的圖書館里,他發現了一個愛因斯坦方程式令人驚奇的解法,這個解法刊登在《科學世界》上,作者是一名年輕的女學生。
對這一發現激動不已的教授回到2050年,尋找那位女學生,結果在一年級的學生中找到了她,教授向她描述了那個方程式的解法。
女學生學會了這個解法,於是把該解法刊登在了《科學世界》上。
教授這一發現的真正來源是什麼?
-------------------------------
「相對論為我們提供了在未來時光中旅行的兩種方法。一個是以高速進行運動,由於這種運動而造成的時間扭曲,狹義相對論對此做出了解釋。如果我們有一艘速度達到光速99.99999%的飛船,就可以在6個月內進入公元3000年。」這種旅行是相對論的結果,它與著名的「雙生子佯謬」有關,也是愛因斯坦理論的一個直接結果。孿生兄弟中的哥哥以接近光速開始其太空旅行,而弟弟留在家裡。哥哥到達10光年以外的目的地之後立即以同樣的速度返航。
對於留在地球上的弟弟來說,時光流逝了20年,也就是哥哥以近光速旅行所花去的時間。但對於旅行中的哥哥來說,時光流逝的速度卻要慢得多。事實上,相對論告訴我們,時間會隨著速度的增加而放慢步伐。對於哥哥來說時間僅僅過去了3年,當他回到地球上時,就會發現自己已經跨進了17年後的未來時光中。
按照這些理論,人們能夠以非常接近光速的速度旅行,但實際上可以達到這么高的速度嗎?
在這方面沒有任何禁區,只是一個成本問題。為了把一個10噸重的負載加速到光速的99.9%,需要使用100億億焦耳,這相當於全人類幾個月的能源生產總量。」
進一步接近每秒30萬公里速度的成本當然會更高。
因此,只要我們擁有必要的資本就可以向未來出發?
「我不排除我們能做到這一點,在太空中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只要我們去開發它們。這實際上成了一個政治問題:做出對太空進行必要的技術研究和開發的決定,以便使人類能夠利用宇宙中大量的能源。但是還有另外一個問題:以高速系統進行的時間旅行或許只能進入未來卻沒有辦法回來。事實上,假如我們的超級宇宙飛船到達了公元3000年後再返航,有可能只會在地球的未來時光中又跨出了一大步。」
這是因為時間旅行並不取決於運動的方向,而只取決於它的速度。
可在過去的時光中旅行的可能性引發了一些真正的、令人著迷的、從表面上看又無法解決的矛盾。最簡單的就是:一名時間旅行者回到了過去,殺死了當時還是個女孩的親生母親,可這樣一來,他卻無法出生也就無法完成這個謀殺了。這些矛盾讓因果關系概念陷入困境,建立在因果邏輯關繫上的科學也同樣難以立足。斯蒂芬·霍金以他的「時序保護臆測」給這個問題劃上了一個句號:自然界總會找到一個阻止人們到過去的時光中去旅行的辦法。
保羅·戴維斯則相信隨後的事件可以影響先前的事件,但前提是只有那些沒有因果關系的事件之間才能形成一些閉合的時間線。比如,一位富豪的財富來自於1個世紀前幫助過他曾祖母的施恩者,他乘時光飛船到過去的時光中去尋找這位好心人,在見到曾祖母之後他向對方說明自己是個時間旅行者,為使對方相信,他給曾祖母看了一張他從未來時光帶來的報紙,曾祖母看到了報紙上面的股票價格後開始投資股市並因此而給後代帶來巨大財富,富商終於明白自己就是那位施恩者。這個例子對於戴維斯來說並不是一個問題,但弒母的那位時間旅行者帶來的難題就無法解決了,任何人都不可能殺死自己的先輩。
時間旅行問題專家大衛·多伊奇(David Deutsch)則用量子物量學的一些定律來解答這些矛盾。在亞原子世界裡,量子的不確定性佔主導地位:一個電子撞擊一個質子既可能轉向左邊也可能轉向右邊,其間並無規律可循。在一些物理學家看來,這種不確定性造成了宇宙的多重性,每次一個電子轉向右邊的時候就和一個轉向左邊的電子形成一個新的宇宙。在多伊奇看來,前述的矛盾可以同樣的方式來解決:如果時間旅行者干預了歷史,宇宙就會分成兩個或更多的分支,那個被殺死的母親就會到另一個平行的宇宙里,而不會進入到弒母者歸屬的那個宇宙中。
此外,另一種解釋,平行宇宙這種觀點來源於美國物理學家艾弗里特 (H. Everett) 於一九五七年提出的一種奇特的量子力學詮釋 - 多世界詮釋 (Many World Interpretation)[注四]。 我們知道, 量子力學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對量子體系做測量的結果往往是不唯一的。 那麼, 一個具體的測量結果究竟是如何產生的呢? 物理學家們提出了許多不同的觀點。 有些物理學家認為當我們對量子體系做測量時, 體系的狀態會發生坍縮, 我們觀測到的測量結果是一個坍縮後的狀態。 在這種觀點中狀態的坍縮是一個不可預測的過程。 與之相反, 艾弗里特等人的多世界詮釋則認為, 並不存在這種不可預測的狀態坍縮, 量子測量的結果是世界分裂為一組平行宇宙。 所有量子力學中可能出現的測量結果都是真實存在的, 只不過它們分別存在於各自的平行宇宙而非單一世界中。 觀測者所得到的測量結果, 只不過是測量者所在的平行宇宙中的特定結果而已[注五]。 如果我們把這種觀點運用到時間旅行中, 認為時間旅行者不僅跨越時間, 而且還跨越不同的平行宇宙, 那麼所有的佯謬就都迎刃而解了[注六]。 比如時間旅行者阻止自己父母的相識就不再成為佯謬, 因為所有這一切都發生在一個不同的平行宇宙中。 在那個宇宙中他的父母原本就不相識, 他自己也原本就不曾出生過。 這與阻止父母相識的時間旅行者本人出現在那個宇宙中並不矛盾, 因為時間旅行者是來自於另一個平行宇宙的, 在那個平行宇宙中他父母依然相識。 在這種觀點下, 每個平行宇宙的歷史仍然是唯一的, 但是所有物理定律許可的歷史都會在某個平行宇宙中得以實現, 時間旅行者雖然無法改變任何一個平行宇宙的歷史, 卻可以自由地選擇進入哪一個平行宇宙, 他不能改變歷史, 卻可以選擇歷史
Ⅶ 2012是不是真的像電影一樣,有沒有科學一點的解釋
其實只要你對量子理論有所了解的話,那麼你是否會試圖將它與相對論結合呢? 物質達到光速的時候就已經成為量子了(簡單說是能量包),量子即能量是無法與另一個量子發生能量轉移的。 換句話說就是假設其中一個是靜止的,那麼經典力學是允許速度迭加的,但為何相對論不允許呢?就是因為零速度(假設存在,其實不存在)物質的速度迭加率為100%,但量子理論是不允許速度為零的,而相對論不允許速度大於光速,因為如果大於光速,那麼速度迭加率就是0%。 因為速度是相對的,一旦迭加率為零,那你能說這個物體有速度嗎? 《科學世界》:眾說時間旅行本刊第9期《時間機器何時啟程》一文中留下3個問題,讀者對這些問題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並積極參與討論:到平行宇宙去旅行,成立一家時間旅行社;利用閃電的能量,或變成電磁幽靈。他們認為,這樣就可以解決往返穿梭於過去和未來可能引起的悖論了。在等待科學家保羅·戴維斯設計的機器帶我們去未來旅行的同時,讓我們先看一看讀者們異想天開的想法吧! 關於第一個問題:坐飛機變年輕 運用所提到的公式,可以得出:每一秒里可以賺得15×10-14秒。時間確實短得很!一個人乘飛機不間斷地旅行一整年,時間才會慢約5微秒。 這個問題許多讀者都算出來了。可以想像在通常情況下,每天以我們所能達到的最快的速度旅行,一生也年輕不了多少。 關於第二個問題:回到未來 對於在過去時間中的旅行,保羅·戴維斯提供的解答依據是蟲洞,大部分讀者認為這種設想非常新穎。但是,不可能利用一個蟲洞到它被製造出來之前的時間中去旅行。如果我們今天建造一個蟲洞,兩端之間時間跨度相差100年,那麼一個世紀之後,有人就可以回到2003年來旅行。 技術問題 許多讀者同意這樣的想法:到未來旅行是可能的,之所以沒能成行只是由於一些技術細節問題。有讀者說:「不可能有『未來人』闖進來,因為時間機器不可能回到它還未問世時的時代。」也有人認為:「到過去旅行的人無法再回到未來,因為無論過去還是現在人們還無法到時間中旅行,這樣旅行者就無法回到他的時代了。」 有讀者明確地表示,「我們現在沒有時間機器,未來的旅行家也就沒有這么一站,他們就無法拜訪我們。」 還有人認為存在著我們被時間旅行家光顧的可能性,「不過只有當我們將來在時間中旅行時才會知道。」 有人覺得,這個問題更加深刻:「用戴維斯構想的時間機器,我們只能到達過去的信息還未到達的一個點,而不是信息發出的源頭!因此,後世根本不可能與信息源相互影響,我們不會遇上過去的『他』。」 有人認為,只有不折返的未來旅行才是可能的,所以「我們能夠遇到兩類時間旅行家:地球上的時間旅行家和地外時間旅行家,但僅限來自過去的旅行家。」如果由於技術問題我們沒能遇到第一批旅行者,那麼對於第二批來說,可能會產生另外一個問題:「既然他們造出時間機器是為了前往未來,也許和我們的文明存在著差距,而且他們的文明程度要高出許多,那這種努力就不值了。」 要是「汽油」耗完了怎麼辦 針對到未來旅行,戴維斯提出的問題之一是能源。有讀者認為這是個無法克服的障礙,「只要稍加計算,我就知道,如果利用氫作為飛船的推進劑,那麼用量幾乎是1立方公里。」 不過有人對於降低成本的可能性比較樂觀:「為什麼不利用閃電或颶風的能量?」 我們不知道保羅·戴維斯是怎麼想的,不過我們應該問一問拿什麼容器來盛下這些能量! 是瘋狂還是…… 「不知道會不會有人因為說自己來自未來而被送進了精神病院,而我的疑慮是就算有來自未來的時間旅行家,他會不會說實話呢?」有人在信中這樣說道,「如果有一天有人敲我們的門,說他是我們的後代,我們中有誰會相信呢?」 還有人也有同樣的看法:「也許我們現在已經有未來的旅行者了,而我們沒有發現。那我們該如何區分呢?就算是他說他來自未來,又有誰會相信呢?」 有人想得更遠:「我們設想自己就是時間旅行者,我們來到1930年。如果我們這么對人說話,他們會把我們當成瘋子,把我們關進瘋人院的!」 要瘋一起瘋 有讀者更有想像力:我們不妨想像一下,在遙遠的將來,時空旅行成了家常便飯。到那時,需要一家世界級的旅行社為我們安排一切。 「旅行社得分成兩個具體的小組。一部分人搞行政,負責公關宣傳和策劃,另一組負責陪同科學家們和其他旅遊團,不讓未來的居民與他們過去的親戚或其他什麼人接觸。」 有人想到了法律問題:「要有不幹涉原則,避免時間旅行者被人認出來。」 有人提醒人們要謹慎:「時間旅行者要有預防措施,不要與要去的時間完全混淆起來。比如,一位時間旅行者決定要去中世紀,那他就要准備一身騎士盔甲,學點騎士風度,而且還要很健談。」 有讀者天真地認為,要有一些規則以避免冒失的時間旅行者干擾到他們正在訪問的時代。「我覺得應當採取措施防止可能出現的干擾,避免通過較短的旅行與其他人見面。或許只需勸說過去的科學界設法避免旅行者們與其祖先直接接觸。」 悲觀人士 假如時間旅行不可能呢?不是因為技術問題,而是過去所處的是一個和我們的宇宙平行的宇宙。有人對此很信服,認為,「如果有人想要作時間旅行,巨大的磁場變形會令他記憶盡失。」還有讀者認為時間旅行是不可能的。如果承認悖論,那就意味著不存在一個真實的宇宙,也就談不上有科學理性的秩序。有人認為沒有那麼復雜吧,「宇宙的每一時刻中的所有東西都以絕對意義的現在時存在著。沒有任何時間旅行!」 平行的宇宙 斯蒂芬·霍金提出的平行宇宙構想吸引了許多讀者。有讀者認為,「來自未來的旅行者只能進到一個平行宇宙的過去或現在,不會影響到我們的現在」。有的讀者的想法更有趣:「一旦我們遇到自己的後代,自然力就會把我們甩入一個平行的宇宙,和旅行者一起離開我們的『拷貝』 。」 有人這樣認為:「任何去過去旅行的人都會干擾歷史,最終進入一個平行的宇宙,而不是我們的宇宙。」 有人提出一種解答,認為時間旅行者「會經歷一種分子層面的轉變,使之變成一種電磁幽靈,無法影響肉體和其他任何東西。」 有人雖不太相信時間旅行的可能性,但被這一理論深深吸引了:「我們的宇宙可能是無窮無盡的宇宙中無數個概然性變體之一,每一個都有自己的歷史和生命。」 像電影一樣 過去被描繪成不可磨滅的,所以是不能改動的。這是一些人的觀點:「為什麼我們要改變現狀和修正過去的錯誤呢?我們只不過是旅遊。」假如我們用膠片一張一張地把一個人的一生記錄下來,那這部影片就是這個人的過去,是不能改變的,因為那是記錄下來的。 有人也用膠片解釋了在逆時間旅行時不可能和過去相互影響:「我們可以看見影片在向後倒,但不能進到膠片(旅行中所到之處)中去。」 關於第三個問題:誰的功勞 大衛·多伊奇(David Deutsch)想出的這個師生悖論是最令人頭疼的。沒有任何內在矛盾,也不知這個消息從何而來。多伊奇本人認為它切中自然的有序理性的要害,堪與永動機的想法相提並論。 有人認為功勞在教授 有讀者認為:「從教授經歷的這一系列事情來看,我們傾向於把它歸功於教授。不過這也許不是發現權問題,一個理論,它的提出的具體方式根本無關緊要,重要是它被提出來。」 有讀者風趣地說,「發現是沒有源頭的,它就這樣存在著並成為宇宙的組成部分。」 也有其他人認為發現權應歸教授:「沒有他的發現,學生就沒有什麼可發表的了。可以說,是他對學生的幫助,使她後來發展與發表了這一解法。」 也有人支持學生 有人認為,這一發現屬於事件發展第一個進程中的女學生。「在教授的時間旅行之後,由於認知過程變了,因此我們不能再把他視為同一人。」有人說,「如果她的大腦里沒有產生這樣的想法,那麼教授永遠也不找到描述這些解法的資料。」 在有些人看來,這是毫無疑問的,因為「返回到過去的惟一目的是把解法教給他的學生,這樣會導致教授的另一個過去」,兩者之間彼此沒有任何影響。 多維旅行 不過,讀者的創造性思維還不止這些。 有人還提出了新的問題。比如有人懷疑「是否存在實際的時間」, 並做出富有哲理的總結:「有時真實會遠遠超越虛幻。最新的物理研究表明,我們生活在一個11甚至更多維度的世界上。那我們為什麼要談論時間旅行而不是維度旅行?而且是在所有的維度!」 多麼有意思的想法!一切還要等專家們造出時間機器。 三個問題 1.在相對論看來,任何移 動都是時間旅行,速度越快,時間旅行效果越明顯。所以,如果我們願意的話,今天我們所有的人都可以進行時間旅行。乘坐普通航班進行的一次飛行就是一次短暫的時間旅行。 實際上,在天空中飛行者的時間過得比坐在家裡的人的時間慢,這種差別雖然人們察覺不到,卻可以測量出來,它隨著速度的加快而增大。 一個人如果乘平均時速為600公里/小時的飛機旅行,那麼他能年輕多少呢? 計算在運動中時間放慢的具體數值可採用以下公式: 其中V為運動物體的實際速度,C為光速。 2.與乘飛機旅行相比,當談到時間旅行時,人們想到的都是在過去或未來的時間中跨出一大步。如果我們確實在建造一台可以讓人在過去時間中旅行的機器的話,為什麼從來沒有人遇到過正在進行未來時間旅行的自己的後裔呢?這是斯蒂芬·霍金提出的一個問題,你們知道該如何回答他嗎? 3.時光飛逝50年,時間旅行已經成了人們司空見慣的事。2050年的一位數學教授受好奇心的驅使前往2060年旅行,在他所在學校的圖書館里,他發現了一個愛因斯坦方程式令人驚奇的解法,這個解法刊登在《科學世界》上,作者是一名年輕的女學生。 對這一發現激動不已的教授回到2050年,尋找那位女學生,結果在一年級的學生中找到了她,教授向她描述了那個方程式的解法。 女學生學會了這個解法,於是把該解法刊登在了《科學世界》上。 教授這一發現的真正來源是什麼? ------------------------------- 「相對論為我們提供了在未來時光中旅行的兩種方法。一個是以高速進行運動,由於這種運動而造成的時間扭曲,狹義相對論對此做出了解釋。如果我們有一艘速度達到光速99.99999%的飛船,就可以在6個月內進入公元3000年。」這種旅行是相對論的結果,它與著名的「雙生子佯謬」有關,也是愛因斯坦理論的一個直接結果。孿生兄弟中的哥哥以接近光速開始其太空旅行,而弟弟留在家裡。哥哥到達10光年以外的目的地之後立即以同樣的速度返航。 對於留在地球上的弟弟來說,時光流逝了20年,也就是哥哥以近光速旅行所花去的時間。但對於旅行中的哥哥來說,時光流逝的速度卻要慢得多。事實上,相對論告訴我們,時間會隨著速度的增加而放慢步伐。對於哥哥來說時間僅僅過去了3年,當他回到地球上時,就會發現自己已經跨進了17年後的未來時光中。 按照這些理論,人們能夠以非常接近光速的速度旅行,但實際上可以達到這么高的速度嗎? 在這方面沒有任何禁區,只是一個成本問題。為了把一個10噸重的負載加速到光速的99.9%,需要使用100億億焦耳,這相當於全人類幾個月的能源生產總量。」 進一步接近每秒30萬公里速度的成本當然會更高。 因此,只要我們擁有必要的資本就可以向未來出發? 「我不排除我們能做到這一點,在太空中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只要我們去開發它們。這實際上成了一個政治問題:做出對太空進行必要的技術研究和開發的決定,以便使人類能夠利用宇宙中大量的能源。但是還有另外一個問題:以高速系統進行的時間旅行或許只能進入未來卻沒有辦法回來。事實上,假如我們的超級宇宙飛船到達了公元3000年後再返航,有可能只會在地球的未來時光中又跨出了一大步。」 這是因為時間旅行並不取決於運動的方向,而只取決於它的速度。 可在過去的時光中旅行的可能性引發了一些真正的、令人著迷的、從表面上看又無法解決的矛盾。最簡單的就是:一名時間旅行者回到了過去,殺死了當時還是個女孩的親生母親,可這樣一來,他卻無法出生也就無法完成這個謀殺了。這些矛盾讓因果關系概念陷入困境,建立在因果邏輯關繫上的科學也同樣難以立足。斯蒂芬·霍金以他的「時序保護臆測」給這個問題劃上了一個句號:自然界總會找到一個阻止人們到過去的時光中去旅行的辦法。 保羅·戴維斯則相信隨後的事件可以影響先前的事件,但前提是只有那些沒有因果關系的事件之間才能形成一些閉合的時間線。比如,一位富豪的財富來自於1個世紀前幫助過他曾祖母的施恩者,他乘時光飛船到過去的時光中去尋找這位好心人,在見到曾祖母之後他向對方說明自己是個時間旅行者,為使對方相信,他給曾祖母看了一張他從未來時光帶來的報紙,曾祖母看到了報紙上面的股票價格後開始投資股市並因此而給後代帶來巨大財富,富商終於明白自己就是那位施恩者。這個例子對於戴維斯來說並不是一個問題,但弒母的那位時間旅行者帶來的難題就無法解決了,任何人都不可能殺死自己的先輩。 時間旅行問題專家大衛·多伊奇(David Deutsch)則用量子物量學的一些定律來解答這些矛盾。在亞原子世界裡,量子的不確定性佔主導地位:一個電子撞擊一個質子既可能轉向左邊也可能轉向右邊,其間並無規律可循。在一些物理學家看來,這種不確定性造成了宇宙的多重性,每次一個電子轉向右邊的時候就和一個轉向左邊的電子形成一個新的宇宙。在多伊奇看來,前述的矛盾可以同樣的方式來解決:如果時間旅行者干預了歷史,宇宙就會分成兩個或更多的分支,那個被殺死的母親就會到另一個平行的宇宙里,而不會進入到弒母者歸屬的那個宇宙中。 在下認為,時間旅行時不可能的
我是非常用心回答的,請加分
qj蟥█v摺g末lkqbТy啷工c小81226476782011-9-11 0:1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