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世代旅行
Ⅰ 古代旅行興盛的各個時期有哪些共同點
(一)先秦時期的旅行和旅遊:
此階段從傳說的堯、舜、禹原始公社到封建社會秦朝的建立。其中包括了整個奴隸制社會——夏商、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等。
1.旅遊交通條件:開拓交通路線,是旅遊發展的基本前提之一。我國先秦時代首先面臨的問題是打開各疆域之間的閉塞性,研製各種交通工具,為天子巡行、商務旅行和外交遊說准備條件。據目前考古發現,我國在距今7000年前的母系氏族公社就已發明了船槳(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出土的船槳就是證據)。公元前2033~1066年的夏商,已有了車,當時車的種類很多,有搞運貨的牛車、乘坐的馬車、作戰的戎車、狩獵的田車。孫子還喜歡「乘殷之輅」。道路的修建,在西周時,已有水路,分為溝、洫、澮、川。陸路有遂、徑、畛、塗。道路修的不僅平坦,而且植有行道樹,建立維修制度。郵遞主要靠驛站。西周和春秋戰國時,在大路上每隔一定距離置郵、傳舍與館舍,以供遊客住宿之用。
2.旅遊類型主要有巡狩、游畋、觀光、游娛、托志、瀉憂等。
①天子和諸侯巡遊、巡狩:君主到其統治的地區巡視和遊玩,具有政治和享樂兩結合的性質。西周的周穆王(公元前1001~952年)是我國最早有記載的帝王旅行家。《左傳》雲:昭公十二年「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將皆必有車轍馬跡。」晉代從戰國魏王墓中發現的先秦古書《汲冢書》之一的《穆天子傳》,前五卷以神話傳奇的色彩,描繪了他駕八駿出遊西域的路線和故事。傳說他在天山的瑤池(今天池)和西王母見面宴樂。有人認為他到過波斯(今伊朗)。總之,周穆王是個極愛旅遊的人,他走遍了西北、華北等許多地區,甚至造成「西巡狩樂而忘歸,徐偃王作亂」(《史記·秦本紀》)。
除了周穆王游巡外,再早還有黃帝、顓頊、虞舜、夏禹的巡狩和傳說。《史記·五帝本紀》曰:黃帝「按山通道,未嘗寧居」、「遷徙往來無常處」。顓頊所至,東達海島、西至隴西,南抵交州,北至幽州。虞舜側重於柴祭山川,故足跡遍及五嶽名山。夏禹治水居外13載,「疏三江五湖,清之東海」,勘山水地理,走遍了大半個中國。
②商務旅行:在先秦時期尤為活躍。他們以經商為目的,負貨販運,周遊天下。
③外交遊說:春秋戰國,諸侯割據。各國之間出現頻繁的外交遊說活動。當時的「士」,朝秦暮楚,縱橫捭闔,到列國游說,宣揚自己的政治見解,期望得以重用。例如周遊列國的孫子,在外輾轉14年,率領弟子「後車數十乘、從者數百人」的孟子,「連橫」、「合縱」游說諸侯的蘇秦、張儀、公孫衍等。
④平民百姓的觀光:我國保存最早的詩歌經典《詩經》,曾頌揚了殷商西周時代的民間出遊活動。其中說:「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寢,如有隱憂。唯我無涵,以教我游。」可見,遠在先秦時期,民間已出現觀光活動,其內容包括:觀樂、現社、觀臘、觀祭祀等。
⑤持獵活動:古稱「游畋」。「畋」亦可寫作「田」。意思是打獵、游獵。如《詩經》中寫的畋獵篇「車攻」、「吉日」等就是畋獵的代表。
(二)秦漢時期的旅遊:
秦始皇建立統一的中央集權封建國家後,隨著政局的鞏固、經濟的發展、交通的開拓,旅遊活動比先秦時代越來越頻繁。特別是秦始皇修「馳道」和「直道」,統一全國車軌等措施,給帝王、學者、商人出遊提供了方便的條件。主要旅遊類型有:
1.帝王外出巡遊:據史書記載,秦始皇曾率文武百官五次出巡,周遊全國,南至洞庭,北到碣石,東到芝罘、蓬萊,最後在第五次巡遊中死去。漢武帝也曾游歷碣石、泰山等全國名山大川。
2.學者墨士外出考察:以西漢歷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的游歷最著名。司馬遷(公元前145年~?年)從青年時期起就開始漫遊大江南北。《史記·太史公自序》中談到,他「南遊江淮、上會稽、探禹穴(禹葬會稽山),窺九嶷(舜南巡死處),浮於沅、湘,北涉汶、泗,講業齊魯之都,觀孔子之遺風……」。司馬遷作郎中官後,又因公事,到西南、洛陽、遼西等地旅遊,足跡遍於當時西漢版圖疆域。他「縱觀山川形勢,考察風光,訪問古跡,採集傳說」,撰成名垂後世的不朽巨著《史記》。其中《貨殖列傳篇》含有豐富的旅遊地理內容。
3.「絲綢之路」的開辟,為中外旅遊開辟了有利條件。漢武帝為聯絡西域的大月氏共擊匈奴,派張騫出使西域。公元前139年,他率領100多人從隴西出發,歷經艱險,歷十三年才返抵長安。這次出使西域,先後考察了大宛、康居、月氏、大夏、昆侖山、祁連山等地情況。公元前119年,張騫再次率眾300人,出使西域,最遠到達安息(伊朗)、身毒(印度)等地。他的兩次西行,了解到許多西域的山川、地理和風土民情,打開了長安通往西域(中亞、西亞)的道路,使中國的絲綢、陶瓷等手工產品運往西方,西方的土特產運往中國。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以後一直到十三四世紀,它一直是連接中國和印度、兩河流域、埃及、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橋梁,對東西方經濟、文化的交流起了重要的作用。
4.海上旅行:秦漢時期,海上交通已相當發達。我國沿海經商貿易旅行已很頻繁,與日本,朝鮮、越南、印度的海上往來也越來越多。如東漢末期,東吳派康泰和朱應從海路出使南洋諸國,並撰《扶南傳》,記載了南洋一帶風物。當時的樓船隊,英姿颯爽地航行於印度洋,南洋國家無不對它稱贊不絕。
(三)中世紀時代的旅遊
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是我國歷史上大分裂、民族大融合的時期。一千多年中,既有封建社會鼎盛的階段(如隋唐),又有科學技術碩果輩出的時代(如宋代三大發明)。經濟、文化的發展,推動了各種形式的旅遊和旅遊業。如旅館業,在唐宋時期就已相當廣泛。唐代詩人杜牧在《旅宿》中寫的:「旅館無良伴,凝情悄自然」,王維著的《渭城曲》描寫的「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清清柳色新」等詩句,就是這種旅館業經營的明證。
宋代不僅有私營旅館,而且出現了地方官吏興辦的旅遊業。如宋仁宗皇佑二年(1051年),杭州太守范仲淹為賑濟災民,利用那裡湖山景色、古廟名寺之長,命各廟主事修茸廟宇,並在太湖舉辦劃船比賽,號召各方官民出遊,收入一大筆錢,救濟災民。這是地地道道的旅遊業雛形,比19世紀40年代的英國庫克要早700多年。
我國中世紀旅遊活動的類型主要有:
1.士人漫遊興起:指文人墨士以消遣排憂為目的的旅遊。魏、晉、南北朝時,由於社會政局動盪不定,統治者荒淫糜爛,引起一些士大夫對現實的不滿和失望。某些士大夫消極厭世,把注意力轉向自然,寄情於山水。如魏、晉間的稽康、阮籍等7人,悠遊於竹林之中,寫出了大量山水詩;東晉、南朝間的陶淵明,南朝的謝靈運等,都是寄情於山水的著名詩人。到了唐、宋時代,這種漫遊旅行就更為興盛。如李白、杜甫、柳宗元、蘇東坡、歐陽修、陸游等,都是漫遊類型的著名詩人。李白從20歲起,就「辭親遠游」,行吟南北;各地的山水名勝無不親臨登眺,開拓了詩人的思想和創作源泉,許多千古絕唱都是在漫遊中寫成的。又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記》、歐陽修的《醉翁亭記》等名篇游記,也都是在漫遊中觸景生情寫成的。這些名作,或抒情、或狀景、或托物、或言志、或哀民、或氣憤,象萬里長河中絢麗多姿的浪花,氣象萬千的波濤,撼心動魄,沁人心脾,在反復詠哦之中如同神遊中華山河。
2.宗教旅遊盛行:它是以朝覲、求法為目的進行的旅遊活動。西漢末年,佛教初傳中國,至南北朝和隋唐,它已進入鼎盛時期。如北魏時,洛陽已有大小寺廟1367所。還開辟了石窟寺多處。這一時期著名的僧人雲游家有法顯、玄奘、義凈和鑒真等。
東晉法顯是我國順利達到目的地而回來的極少數人之一。公元399年,他從長安出發,經河西走廊、新疆,渡流沙、越蔥嶺,經過千辛萬苦,到達天竺(印度)。他在印度留學15年後,取海路返國,途徑獅子國(今斯里蘭卡)、爪哇等國。法顯把旅途見聞寫成《佛國記》。這部旅行記無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篇空前艱險的萬里遠游的游記。全書一萬言,內容充實,生動親切。
玄奘(公元602~664年)是我國唐代最著名的僧人旅行家。他以堅韌的毅力,穿越大沙漠,翻越高山,到達中亞南部和阿富汗北部地區,而後到達天竺。他在印度學習講經17年,回國後譯出經論600餘部1335卷。唐太宗出於政治上的需要,熱烈迎歸,並在西安建大雁塔收藏其帶回的經籍和佛像等。玄奘寫成了《大唐西域記》;襄助譯經的慧立,除了譯記西遊路程和見聞外,還追記玄奘西遊前後身世,寫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這一「記」一「傳」,詳細記述了他經歷110國和傳聞的28國地理、交通、城邑、關防、氣候、物產、風俗、文化等情況。
凈義也是唐代僧人,他是從海路去印度求法的。著有《南海寄歸內法傳》和《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
鑒真是揚州人。唐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應日僧的邀請,五次東渡,均遭挫折,鑒真也雙目失明,第六次才成功。他把佛教的律宗帶到日本,後在奈良建築了唐招提寺,現在成了中日兩國人民友好往來的象徵。
3.國際旅遊的發展:中世紀以政治和文化交流為目的出國考察團和商業旅行也多了起來。例如唐代的杜環,元代航海家汪大淵等。另外盛唐時,外國來華的使者,商人、學者、僧侶也絡繹不絕。如唐代有19個日本使團來華學習,阿拉伯商人來中國經商的人更多。
(四)明清時期的旅遊:
明清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的最後兩個朝代。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為國際、國內旅遊提供了全面的基礎。這個時期,我國旅遊活動的類型主要有:
1.航海旅行和旅遊:以明朝鄭和「七下西洋」的海上旅行最著名。鄭和為雲南人(回族),10歲當了燕王朱棣的太監,深受其賞識,賜名鄭和。小名三保,又稱「三寶太監」。他於永樂 3年( 1405—1433年),率領62艘大船(寶船最大44×18丈), 27000多人,七次遠洋出航。涉海十萬里,遍歷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我國歷史上涉程最遠,歷時最長的航海家,也是世界著名的航海大師。比歐洲三位航海家要早數百年。對中國和南洋、西亞、北非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作出了偉大貢獻。鄭和海上航行,留下的旅行記有隨從馬歡著的《瀛海勝覽》、費信著的《星槎勝覽》、鞏珍的《西洋蕃國志》和鄭和航海圖等。
2.活躍的國內旅遊:最突出的科學考察有明代大醫學家李時珍,他為編寫《本草綱目》,到各地采訪調查,搜集標本,把握第一手材料。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徐宏祖)(1586~1641年),他從二十二歲起,先後在外考察30多年,遍游全國名山大川。北到天津薊縣盤山、山西五台山、恆山,南到廣東羅浮山,東到海濱,西到雲南大理雞足山、騰沖。所到之地,「不避風雨,不憚虎狼,不計里程」,以難以想像的毅力,考察了16個省區的山水,幾次絕糧,險遭喪生。晚上在燈下堅持寫作旅遊日記。他糾正了過去對長江源頭的錯誤說法,尤其是對岩溶地貌的考察研究,至今仍有很大的科學價值。他寫的《徐霞客游記》共20卷,被譽為古今游記第一傑作,後人稱其為「奇人、奇事、奇書」,「世間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此外,顧炎武的旅行考察也很著名。他是明清間的學者,在學術考察中遍遊了華北,十謁明陵,又周遊西北達20年,有勝地必訪,有名士必交。寫成了《天下君國利病書》和《肇域志》兩部地理著作。
縱觀我國古代旅行和旅遊,可以看出以下五個特點:
1.古代旅遊多屬少數人的個人活動。游者范圍主要有帝王、貴族、官僚、地主等人及其附庸士大夫階層。平民百姓僅在佳慶節日到近地出遊,如踏青、趕廟會等。
2.國內旅行家多以學術考察旅行為主,是在古代「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思想影響下進行的。
3.古代旅遊活動都和當時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密切相關。當社會處於安定、強盛的時候,旅遊活動就特別活躍,反之,便一蹶不振。因此,不同的歷史時期,旅遊具有不同的時代內容和特點。
4.國際旅遊以政治交往(如互派使者)、宗教求法和經商貿易等形式為主。遊程比較艱險,歷時比較長。游歷的成果多以「游記」、「見聞」等題材出現。
5.旅遊基本上停留在旅行的階段,與以獲得經濟收入為目的的旅遊業有本質的不同。但是某些私立旅館業和觀光業,已具有初級旅遊業的雛形性質。
Ⅱ 第三世代的第三世代游戲介紹
冒險舞台:豐緣地區(寶石),關東地區(火葉)
徽章總數:8(寶石)8(火葉)
初始主角精靈:水躍魚(水),火稚雞(火),木守宮(草)【寶石】,傑尼龜(水),小火龍(火),妙蛙種子(草)【火葉】
二級神獸:雷吉洛克,雷吉艾斯,雷吉斯齊魯,拉帝亞斯,拉帝歐斯【寶石】,急凍鳥,閃電鳥,火焰鳥,雷公,炎帝,水君【火葉】
封面神獸:古拉頓(紅寶石),海皇牙(藍寶石),裂空座(綠寶石),火葉為原版紅綠主角寵物
一級神獸:古拉頓,海皇牙,裂空坐【寶石】,超夢【火葉】
幻獸:夢幻,代歐奇希斯,基拉祈,鳳王,洛奇亞(由於鳳王和洛奇亞需要活動才能得到,所以寶石版里算作幻獸) 任天堂新型掌機GBA終於在萬眾期待中推出了,可是遲遲都沒有正統口袋的消息。最後終於在2002年11月12日發售。本次口袋畫面變化很大,接助著GBA強大的機能,使口袋又提高到了一個新的境界。寵物也從251個再次提升到386個,這次口袋取消了黑夜白天的設計,加入了時鍾的概念。新的芳緣地區,新的敵人熔岩團和水艦團,新的人物,新的故事,新的神獸,新的雙主角。新增加了2V2的戰斗,增加了選美比賽和秘密基地。這一系列新的要素造就了紅藍寶石在GBA上的成功。為了彌補GBA不能和前代掌機聯機交換寵物的弊端,2004年發售了開山之作紅綠的復刻版——火紅葉綠。這次的復刻版除了畫面的飛躍之外,還增加了新的南方七島地圖和無線聯機,同時增加了部分金銀時代的寵物的捕捉地點(當然有些還是需要官方活動)。火葉通關後可與寶石系列聯機交換寵物。而後發售的綠寶石則是寶石版的加強版,新增加和改動了部分劇情,無線聯機,部分道館館主發生變化,增加了一段關於固拉多蓋歐卡的海陸大戰的劇情,同時增加了天空龍裂空坐的劇情,當然最吸引人的則是通關後的對戰天堂——戰斗邊疆。
Ⅲ 求個口袋妖怪第三世代的圖鑒 有apk最好 謝謝了
現在沒有專門的第三代圖鑒,圖鑒都是隨著時代更替來的,最新的是oras圖鑒,推薦用poketter,網路一下就有了,最新版本1.2.6這是我用過的最順手最完美的圖鑒
Ⅳ 簡述三個不同時代的旅行發展各有哪些特點
古代旅遊一次就是幾個月,路程太遠,又亂,基本只有文人雅客或者王子公爵才行。
後來好些了,但是大家都窮,旅遊是有錢有時間的人專屬。
現在基本人人都可以旅遊,去哪裡也很方便。
Ⅳ 第三世代的第三世代對應的系列
口袋妖怪紅藍寶石版
口袋妖怪綠寶石版
口袋妖怪火紅葉綠版
口袋妖怪XD 暗之旋內風 黑暗洛奇亞
口袋妖怪不容可思議的迷宮 赤之救助隊·青之救助隊
口袋妖怪彈珠台 紅寶石·藍寶石
口袋妖怪保育家(游戲) 口袋妖怪特別篇第四章
口袋妖怪特別篇第五章
口袋妖怪特別篇第六章
Ⅵ 世界旅遊歷史發展大致分為哪幾個時期
世界旅遊歷史可分為古代旅行和旅遊、近代旅遊和現代旅遊三個時期。
一、古代旅行和旅遊(1841年以前)的特徵:
1、古代的旅行、旅遊動機更多的與物質功利、宗教以及政治目的相聯系。
2、因而,古代旅行、旅遊活動往往與通商貿易、宗教旅行以及奴隸主、封建帝王的巡遊活動相結合,其中,宗教朝聖占遠行游歷的較大比重。
3、以歐洲人為代表的探險、考察旅行相對發達,但具有物質佔有和殖民文化傾向。
二、近代旅遊(1841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具體特徵:
1、旅遊者人員構成的多層次。
2、旅遊動機中消遣娛樂成分增多。
3、旅遊活動空間的拓展。
4、隨著旅遊業的問世,在旅遊保障制度層面上也開始全面推進。
5、旅遊業產生了一定的關聯帶動效應。
(6)三世代旅行擴展閱讀:
現代旅遊的特徵:
一、遊客的大眾性
所謂大眾性(這里並非指「大眾旅遊」模式),一是指旅遊者階層的廣泛性,尤其是普通民眾的積極參與,成為現代旅遊的主力軍,使旅遊從貴族化向平民化發展。
二、地區的廣泛性:
旅遊的發展有賴於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所以,近代旅遊和旅遊業首先在西方經濟發達國家興起。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隨著世界經濟的普遍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許多發展中國家的人民也逐漸有條件參加旅遊活動。
先是國內,再到國外.例如中國.不僅國內旅遊發達興旺,如今已成為亞洲一個新興的旅遊輸出國。
三、發展的不平衡性:
現代旅遊雖然具有地區的廣泛性,但同時也嚴重地存在著地區間發展的不平衡性.縱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旅遊的發展,無論是從旅遊者的人數上,還是從旅遊者的消費額上,歐洲一直占著絕對優勢,而非洲與中東所佔比例很小。
四、增長的持續性: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經濟的發展經歷了許多曲折和起伏興衰的變化過程,尤其是西為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都經歷了多次經濟危機的沖擊.惟獨旅遊業一花獨秀、經久不衰,至今發展方興未艾,成為永遠不知「夕陽產業」為何物的產業。
Ⅶ 暢游新時代旅行社是傳銷嗎
暢游新來時代旅行社不是傳銷源。傳銷國家是有法律規定的,首先是層級,要三級以上才是傳銷,暢游新時代都是一級的銷售模式,與傳銷不同。再有就是產品價值,誇大產品功效收取高額門檻費。暢游新時代2888元的收費會送一次免費旅遊,旅行目的地不限,而且這個費用是遠遠低於市場價值的。2000元就能出國旅遊的產品能說是高額門檻費嗎?還能享受旅遊行業內部踩線特價旅遊,這樣的傳銷請給我來一打。
Ⅷ 第三世代的備注
官方並沒有第幾世代的稱呼,第幾世代是口袋妖怪的愛好者之間互相討論時所使回用的答詞。在中國一般以寶石版(RSE)、火葉(FRLG)、寶石世代(火葉版未發售之前)或者386來指代第三世代。
和第二世代保留前作地圖的做法不同,第三世代從地圖到口袋妖怪都是全新的。但是游戲中會有前作的口袋妖怪出現。 本世代也是首次出現地區圖鑒的概念(雖然在第二世代並有雛形)。
第二世代和第三世代之間是目前為止唯一一次出現斷代情況的世代交替,兩個世代之間沒有任何跨世代傳輸口袋妖怪的方式。 這種情況造成了第三世代中能夠捕獲的第二世代口袋妖怪極端稀少,幾乎都要靠火紅葉綠版里的新增要素或使用E卡刷卡器才可以獲得,甚至一度鳳王和洛奇亞成為了夢幻之口袋妖怪。
Ⅸ 怎樣理解旅行起源於新石器時代這樣一種說法
2003年,自新石器時代起向外遷徙,並隨著他們的馬匹和輪車向歐洲和亞洲擴散,9500至8000年前居住在這里的新石器時代擁有農耕技術的農民——安納托利亞人開始創造並使用原始印歐語。大草原假說的一個特點是,那麼,顯然它是由安納托利亞人伴隨著農業技術的擴散而向世界傳播的,印歐語系確實起源於安納托利亞,也即今天的土耳其,地處亞洲最西端,印歐語是跟隨馬背上的庫爾干戰士從俄羅斯大草原傳播的,也存在一種說法,當時還是紐西蘭奧克蘭大學拉塞爾·格雷(RussellGray)的博士生的阿特金森與導師一起通過建立計算機模型研究宣稱,他們已經證明了安納托利亞假說(理論),這一假說引發了爭議,印歐語系的起源已經集中在第三和第四種假說之上。安納托利亞又名小亞細亞或西亞美尼亞,是亞洲西南部的一個半島,位於黑海和地中海之間,並認為在西伯利亞大草原上居住的半游牧牧民庫爾幹人創造了原始印歐語。
印歐語系起源的這一假說也可以稱為「大草原假說」。因此,進入新石器時代後逐漸擴散;第二種為中歐-巴爾干起源說,認為原始印歐語的故鄉在歐洲中部,可能還包括巴爾干半島。因此,安納托利亞大體上相當於土耳其的亞洲部分。
1987年,英國劍橋大學的科林·倫弗魯(Colin Renfrew)根據考古和語言學的一些證據首先提出,印歐語系的發源地是在安納托利亞。不過。吉布塔斯在1956年出版的《東歐史前史》中把原始印歐語文化稱作庫爾干(Kurgan)文化,即古冢文化,包括豎穴墓(thePitGrave文化、烏薩多伏(Usatovo)文化等,即青銅時代在黑海和裏海北部的西伯利亞大草原上居住的半游牧牧民約6000年前創造了原始印歐語。
與此同時,印歐語系的黑海-裏海起源說同樣不可忽視,其主要倡導者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考古學研究所的吉布塔斯(M.Gimbu-tas),即起源於安納托利亞。顯然,如果印歐語系起源於安納托利亞;第三種是小亞細亞起源說。所以,他們再次在《科學》雜志發表文章,用類似研究生物進化的方法來研究印歐語系,結果表明。不過,阿特金森和格雷的研究同樣遭到質疑,北臨黑海,南濱地中海,西邊瀕臨愛琴海,東部與亞美尼亞高原、伊朗高原相接。
近年來,此後他們通過移民不僅把印歐語系也把農耕技術傳播到歐亞大陸;第四種是黑海-裏海起源說關於印歐語系的起源,學界主要有4種觀點:一種是波羅的海-黑海起源說,認為早在中石器時代,說原始印歐語居民就已生活在從波羅的海到黑海北岸的廣大地區
Ⅹ 資本主義時代旅遊的起源和特點是
第一,資本主義工業革命所帶來的生產率的提高、 財富的增加擴大了旅行和旅遊的人數。
第二,世界各地聯系的密切、交通工具的進步,拓 展了人們旅遊的空間。
第三,近代旅遊開始成為一項經濟活動。
第四,旅遊景點和旅遊設施得到了迅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