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山地車旅行
⑴ 旅行用自行車與山地車、公路車有什麼不同
公路車只適合短距離而且在道路平坦的路程中騎行 你如果旅行的話當然會經歷很多不同的路況 公路車的車胎那麼細當然不適合 而且長時間騎行公路車會很不舒服的 公路車不適合旅行這應該是公認的
山地車我個人認為應該是最適合長途旅行的了 又能不減速騎行崎嶇多變的山路又能在平坦的公路上騎行 而且車身較輕 進藏的大部分都是山地車
旅行車 他就是為旅行制定的 舒適的蝴蝶把 能放載較多行李的車架 旅行車說白了就是在山地車的基礎上換了蝴蝶把 換了公路與山地都兼備的700c輪胎 然後在車架上裝上了能方便載行李的架子而已 就是為了旅行而用的 其實山地車也能改的 呵呵
公路車我想沒必要改成旅行車 因為公路車天生就是競速用的 如果說山地車那就是全能王了 可以說長的又帥 適應能力又廣 體力又好 不用改裝就可以旅行 不然進藏的那麼多騎山地車去得 其實樓主如果想旅行的話 我建議買個山地車就行 美利達和捷安特的都不錯 長途旅行要的不是車的好壞 要的是個人的修車技能與好的野外生存能力與體格!
⑵ 騎自行車旅行需要什麼裝備(詳細)
自行車旅行裝備一覽表
一、基礎設施
(一)基礎設施:
(1)旅行設備:自行車、登山包、帳篷、睡袋、防潮墊、軍用壺、保溫瓶、車載水壺、腰包、護腕、護膝,自行車手套、運動手錶、
(2)攝影器材:傻瓜相機、海鷗df、膠卷若干、望遠鏡
(3)車載工具:六角扳手、螺絲刀、老虎鉗、活動扳手、腳踏氣筒、補胎用具、備用內胎、長剎車線一根、機油、鐵絲少許旅途費用預算
全程預算方案*以35天的旅途時間算*
(二)准備階段:(要想到,你是去旅遊、體驗生活的。所攜帶物品一切從簡。)
全新輕便公路自行車一輛,價值500元左右(配有鋼線鎖和U形鎖各一把),已調試好;廉價背包一個,30元;
傻瓜相機一部(可以從朋友處借或家裡用著的,但質量要好);
膠卷4個,70元;
修車工具:鐵鉗、多用扳手(鋼皮製成)、多用螺絲刀各一個和小鋼絲一根;
小手電筒、繩圈(自己捲成的,堅韌)各一個;
單面刀片、打火機各兩個;
備用葯品:止血貼、保濟丸、康泰克、萬金油、正骨水等等,還要常備消暑沖劑;
摩托車雨衣一件,30元;
太陽帽一頂,10元;
袖珍地圖一本,10元
電話卡一張,30元;
再加上毛巾、牙膏、牙刷、紙巾、剃須刀等生活必須品。哦,還要一本筆記本。
騎自行車遠行應攜帶的物品
一、隨身物品
一輛高質量的自行車是遠行必備的,這個不用說了。騎自行車出去兩天以上、100公里以上,算遠行了,我們各自把自己的經驗寫出來,我先寫,其他同學補充喔。
(1)一次性雨衣一件。這是必備的,不論遠近,建議大家必備。
(2)備用胎一到兩條。這也是必備的,不論遠近,建議大家必備。因為群里各人的車尺寸不一,別人的未必適合你,還有的人出去從來不帶備用胎,這非常不好,因為有的內胎刺穿的地方無法修補,還有的車裝上內胎後連穿幾條內胎的,這就是外胎的問題了,外胎有問題的時候要堅決換掉,因為沒人出去帶外胎備用的,當外出的時候連連爆掉幾條內胎、都爆同一個地方的時候,你就叫天天不應了。
(3)補胎工具。有空在家練習下自己扒胎、換胎、補胎,雖不指望以後靠這招吃飯,出去的時候急了也能用上兩招,藝高人膽大。
(4)其他工具,補胎工具、內六角、螺絲批等,最好是整套的便攜工具,其中補胎工具是最常用的,當然最好沒機會用上。
(5)備用葯品,如雲南白葯、止血貼、保濟丸等,隊伍中不必人人有,有人有就可以了。
(6)禦寒服裝,騎車的時候感覺很熱,挺下休息的時候慢慢就感覺冷了,春秋季最好帶件自行車風衣或騎行坎肩等,冬季則需要更厚實的騎行服,如抓絨類的,抓絨的騎行服裝有兩種,一種是壓了膜的,防風效果很好,可以連風衣都省下了,還有種不壓膜的,春秋季節能用,刮北風的時候就寒風刺骨喔。
(7)瑞士軍刀,正宗瑞士軍刀幾百元一把,陽江的仿冒產品幾元到幾十元,也能用了,呵呵,這個東西有最好,沒有也勉強能應付。
(8)其他騎行裝備:頭盔、車前後燈、氣筒、等。
(9)自用餐具、個人物品。
(10)補充能量的零食。
⑶ 有誰試過騎山地車遠途旅行
我是騎山地車長途的,美利達的車 單次最長目前就700KM吧 總里程就超過5000KM了 體力還行版,沒虛脫權過。
1000左右的就推薦你買美利達的勇士300或者勇士535了,上次長途,我朋友就是踩勇士535.
長途的話,除了旅行車之外首選肯定是山地車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⑷ 長途騎行,旅行車和山地車哪個更適合
長途騎行旅行車更合適。
1、山地車:
山地車適合多種復雜的路況。車身結實,控制靈活,輪胎寬大,通過性好,可變速,胎粗抓地力好適合越野,山地車整體強度較大、抗沖擊能力強,騎行較舒適,相比其它自行車強力騎行時更不易損壞。
適合用途:
山地競賽,挑戰自我,騎行壞境:山地,林道,多種路況。
2、旅行車:
由山地車演變而來,專門為長途旅行而設計的,強調的是騎行的舒適性,採用類似於公路車但有所加強的車架,輕減震的和無減震的都有,公路車圈,但是輪胎為稍寬些的細紋胎,蝶形車把,具有更好的舒適性,車座也較寬,採用山地變速套件,有擋泥板,有前後行李架,有衣架,高檔些的也用碟剎,一般無自鎖,配備最少兩個水壺架,適合長途騎行使用。但旅行車太笨重、爬坡和下坡性能差、缺乏運動感,騎行姿勢固定,無法發力,那種姿勢只能慢慢悠悠的騎。旅行車更強調舒適性,而山地車則更著重於對崎嶇路面的通過性。
適合用途:
如果用於長途騎行,建議選擇旅行車,因為旅行車的定位在於長途騎行,比較山地車來說,較輕便、舒適,較公路車車身強度與車身強度較高,通常使用大眾化配件,便於維護,馱載功能客觀,可適應大多數地形,且易加裝騎行安全配件,握把舒適。
⑸ 獨自想騎山地車旅遊,要具備那些裝備
行車的選擇
由於自行車是旅遊中的主要交通工具,所以旅遊的成敗與自行車的好壞,有著直接密切的關系。自行車旅遊屬於一種體育運動項目,往往需要考核運動速度,所以自行車旅遊也可分成普通自行車旅遊和特殊自行車旅遊。前者選用一般的加重型或標定型自行車,後者可選用特製的賽車、山地車等。特種自行車車運動速度快,在不同的路線行駛時,也更加靈活有力。此外,對自行車各部的機件做全面徹底的檢查,觀其是否靈敏可靠,性能良好。出發時,要攜帶最常用的修理工具,如板手、鉗子、氣筒和各種易損壞的備用零件,如滾珠、車條、內胎、氣門芯、閘皮等。以備發生故障時及時修理。在裝配上,如有不合適的地方,應重新調整裝配,使其何持最靈活的狀態。
道路的選擇
自行車旅遊,對道路要求也比較高。旅遊時應選擇平坦、易於通行的道路,除迫不得已,應盡量避免去坡道、土道,這對人對車都有損害。因此,只有在土路很明顯是抄近,或非去不可的情況下,才能走土路。一般情況下,寧可多走幾里,也要避開。俗話說:"寧走十里坦,不走一里坎",對於自行車旅遊來講也是有道理的。必備的東西有水…干糧,騎行褲,騎行冒…還有手套,太陽鏡,其他細節可以上相關網站查找,有一點,新手開始的時候,先試著慢慢來,給自己測試一下自己的耐力,感覺自己累了,停下來看看自己走了多遠,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勻速,不能快也不能慢了,快了體力跟不上,慢了就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地。旅行,以快樂地欣賞風景為目的,計劃好騎行時間與旅遊時間,每騎到目的地,別急著玩兒,先妥善安置好自己的行李物品,打算好自己的行程,按時返回原處,保持好體力,以備下面的行程,至於其他騎行方面的有關注意事項,可以參考有關網站,身體的協調很重要,祝旅行愉快
。<轉貼>
⑹ 騎山地車500多公里旅行
帶氣筒,修車工具,葯品,money,不要多想,想到就行動!一個好的想法要用真的行動,來實現!
⑺ 山地車長途旅行每天要騎多少KM
這個哪有固定的答案啊?
要看你個人的體力,有的人一天可以騎行300公里專,有的人130公里都騎不了。屬要根據個人的體力和行程來安排每天的騎行計劃。如果路途較長,需多日騎行的話,建議每天不要騎行距離不易過長,一面影響後面的行程。如果路程不是很長,在500公里左右,完全可以兩天完成,第一天300,第二天200就可以了!
⑻ 騎山地車去旅遊,請問在1500~2000這個價位什麼品牌的更好一點
首問題主,是新手還是老手
新手大禮包:去捷安特或者美利達任選一款該價位的車。
老手推薦玩法有二種:1-二手車,懂車朋友推薦或者咸魚。2-自組山地,這個選項更難,但也更有意思。
⑼ 騎旅行自行車去旅行是什麼感覺
想有好的感覺前提是有好的體力和春秋季,大概就是伴著清風明月,呼吸新鮮空回氣看著祖國答大好河山,看這紅塵眾生喜笑歡顏,體會天之大,地之博,人之情。但是現在季節不太合適北方雪水打滑,南方雨量較多,也只有三亞現在適合騎行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