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想旅行
❶ 我想閱讀最新的英文版旅行雜志句子翻譯
I want to read the newest English travel magazine
❷ 旅行,是心靈的閱讀;而閱讀,是心靈的旅行。請問是什麼意思啊謝謝大家幫忙解答一下!
旅行過程中會看到很多不一樣的風景,也會遇到很多的人和事,這些風景、人、事都需要用心去感受去閱讀才能品味其中樂趣;同樣的,在閱讀過程中我們會看到書中那些作者所表達的內容,從一本書的扉頁到結尾,從一本書到另一本書,我們往往容易代入其中跟隨情節走完一段心路歷程,因此每一段讀書的經歷都是自我心靈上的旅行。
❸ 讀書和旅行是一個相互補充的過程
①讀書可以觸發對旅遊的興趣②旅遊可以引起讀書的願望③行萬里路,讀萬卷書 【解析】 試題分析:這是一道語言運用的綜合考核題,首先應瀏覽語段,把握主要內容,然後要注意上下文的銜接和前後的照應,第①處是對後面所舉的事例,「拿著《聖經》去中東旅遊」可知此句「讀書可以觸發她的作品早已創作出來,可知「早已對旅遊的興趣」;第②處,根據後面內容「游覽紹興後想著去魯迅小說中尋找原型」可以判斷,強調游覽後人們的行為,由游覽感觸所引發的舉動,此處應該填「旅遊可以引起讀書的願望」;第③處是對前面內容的總結,主要強調讀書在今天的重要性。 【考點定位】語言表達簡明、連貫、得體、准確、鮮明、生動。能力層級為表達運用E。 【技巧點撥】本題與排序題有點小小的區別,那就是要用文字將上下文串聯起來,故難度要大一些。考生在解答此類題需要注意以下幾點:①話題要統一:首尾談的是同一話題,中間也不應有所偏離,沒有岔開或暗換話題之處。②注意照應、過渡:首尾要照應,過渡應有過渡性語句作為橋梁。③順序要合理:句間的時間順序、空間順序或邏輯順序,在安排上是合理的。邏輯順序還體現在關聯詞語的合理使用上。解答這類題目的關鍵在於,要反復研讀橫線前後的句子,辨明前後內容之間的關系,藉助這種關系以及前後句的內容和形式來確定橫線句子的內容和形式。比如本題的第①處是對後面所舉的事例,「拿著《聖經》去中東旅遊」可知此句「讀書可以觸發她的作品早已創作出來,可知「早已對旅遊的興趣」;第②處,根據後面內容「游覽紹興後想著去魯迅小說中尋找原型」可以判斷,強調游覽後人們的行為,由游覽感觸所引發的舉動,此處應該填「旅遊可以引起讀書的願望」。
❹ 適合旅行途中讀的書有哪些
20本「旅行途中想看的書」
游記、散文、小說,總有一本適合你!
001
《溫柔的夜》
作者:三毛
內容簡介|《溫柔的夜》記錄了三毛在迦納利群島的生活,延續了三毛一貫的寫作風格,閱遍種種人情冷暖之後,溢於三毛筆端的依然是對大千世界的溫柔觀照,真摯動人。
書蟲推薦| 讀三毛的書是一種精神享受,也是一種心靈的旅行。翻開她的書,裡面的地方讓人嚮往,在書中帶著讀者從台灣出發,去世界的另一端;在旅行中可以教會我們如何去感受這僅有的一次生命,懂得對生活的欣賞,懂得愛,懂得珍惜。@ 開心果lw
002
《遠方的鼓聲》
作者:村上春樹
內容簡介| 村上春樹的游記,時間為1986-1989年,游歷地區為歐洲,主要為希臘、義大利兩個國家。他的游記具有個人特色,他幾乎不寫人所熟知的名勝古跡,而是與普通居民共同生活,描寫他們的日常工作、飲食起居等,以及他們的所思所想,富有深度感。
書蟲推薦| 在到羅馬的火車上看完,對即將開始的旅程有點膽戰心驚。註定不是和村上一樣的旅人,但很贊同他作為全書收尾所說的,「疲憊才能增長知識,勞頓才能帶來歡愉」。沒在耳邊響起過什麼鮮明的遠方的鼓聲,但每至一處未曾踏足的土地,總覺興奮與新鮮。@junepig
003
《普羅旺斯的一年》
作者:彼得·梅爾
內容簡介| 一棟農舍,一片葡萄園,一顆逃離都市的靈魂,梅爾就是這樣開始在普羅旺斯尋覓安寧。他用雅緻而幽默的文字,記下這十二個月的生活和喜悅,引領無數焦灼心靈留駐於一種叫安享時光的幸福之中。
書蟲推薦| 像日記一樣悠閑地記錄下在普羅旺斯的一年,很愜意,宛如遠離世事煩躁的世外桃源。可惜的就是好像沒有特別寫薰衣草的,不過這才是普羅旺斯,一個不只有薰衣草的普羅旺斯。 @Haggressif
004
《不去會死 》
作者:石田裕輔
內容簡介| 本書主人公石田裕輔原是普通上班族,小學時在路邊看到一位青年騎著載滿行囊的自行車飛馳而過,那身影成為他潛意識里追逐的形象。於是長大後發下「不去會死」的豪語,辭掉人人稱羨的大企業工作,踏上世界之旅。
書蟲推薦| 在火車上看游記還是很有感覺的,而且變得很期待每天的到來。這本不去會死並沒有辜負這種期待~@Sia
005
《帶一本書去巴黎》
作者:林達
內容簡介| 作者於濃厚的法國歷史文化氛圍中,用大量的歷史細節和場景,豐富了對藝術、文化,對歷史、社會,以及對「革命」的理解。
書蟲推薦| 在本書的帶領下,我如願以償的找到了「伏爾泰咖啡館」,坐在窗邊的咖啡桌前,讀著歷史,感受著周遭的氛圍,試想著作者當年在這里的情景。@蝌蚪
帶了這本書去巴黎,巴黎就不僅僅是一個旅遊景點,一個膚淺的繁華世界。巴黎有血有肉,有深度有靈魂。@opal
006
《背包十年》
作者:小鵬
內容簡介| 用100個故事串聯起10年旅途。故事後會有點評,描述當時的心路歷程,並配有大量在旅途中拍攝的精美圖片。
書蟲推薦| 在我背包游的路上讀完的這本書。背包的生活很令人嚮往,可是可遇不可求啊!趁年輕,珍惜大好光陰!努力做自己,不後悔!!!@魚目丫JoyanceZ
007
《最好金龜換酒》
作者:傅真
內容簡介| 驚覺迷失在世俗標准與別人世界裡的傅真,決心用一場間隔年尋找自我。她與丈夫毛銘基辭掉了令人羨慕的工作,從英國飛往墨西哥,由北至南遊歷了拉丁美洲數十個國家。
書蟲推薦| 這本書徹底顛覆了我對游記文學的印象,傅真真正把一場旅行當做人生體驗。兩個人穿越拉丁美洲,在墨西哥討論死亡,在貝里斯浮潛,在瓜地馬拉參加全封閉的西班牙語課程,感受瑪雅文化,在尼加拉瓜活火山上滑板,在委內瑞拉山區嘗試六天的徒步……古巴,哥倫比亞,玻利維亞,阿根廷……傅真筆下的拉丁美洲真的讓人迷醉。因為世界就在那裡,所以我們不得不去。@忘川
008
《遲到的間隔年》
作者:孫東純
內容簡介| 中國「間隔年」概念標志性圖書。2006年12月,東東離開廣州,開始了他一個人的間隔年之旅。旅途從猶豫不定開始,一切看起來是那麼無法預料……
書蟲推薦| 好像自己也跟著一起經歷了一次長時間的亞洲行走,遇到朋友,做義工,輾轉被騙,勞累困頓,內心沖突矛盾,釋然,尋找自己的意義,俗人理論,有些事情說不準,有些經歷很可貴。@風入蜃景
009
《威尼斯日記》
作者:阿城
內容簡介| 阿城的一部經典隨筆。阿城曾在威尼斯生活三個月,這期間,他走走停停,看風景,看行人,看俗世生活,他寫感受、寫景色、寫文化差異。他在塵世中捕捉自己的興趣點,那些關於文化的,藝術的感受別樣而獨特。
書蟲推薦| 去過威尼斯再讀,就會隨著文字回到那裡重遊。阿城是最會講故事的人。@催眠
010
《我們台灣這些年》
作者:廖信忠
內容簡介| 以一個台灣平民的視角,細述30多年來台灣社會的大事件和小故事,分享過去30年台灣老百姓最真實的日常生活和悲喜人生。
書蟲推薦| 非常好看,翔實且有趣,不時冒出的帶有台灣腔的描寫就像漫畫一樣誇張又生動,讓人撫卷大笑不止,許多細節於大陸人確實從未聽聞,看後很想親身到台灣旅居一番。作者語言輕松里帶著一種可愛,後記里知道這本書是在天涯連載熱貼而起,怪不得。@熊阿姨
011
《一個人的朝聖》
作者:蕾秋·喬伊斯
內容簡介| 一個退休老人哈羅德千里跋涉的故事。他從英國最西南一路走到了最東北,橫跨整個英格蘭。87天,627英里,只憑一個信念:只要他走,老友就會活下去!從他腳步邁開的那一刻起,與他六百多英里旅程並行的,是他穿越時光隧道的另一場旅行。
書蟲推薦| 這本書與其說是在路上,不如說在心上。哈羅德在行走的途中,塵封的記憶逐漸浮現,解開了多年的心結。他行走的舉動可以用瘋狂來表示,但就是這樣,他展現給我們的是堅持,是信仰的力量。@聽書人
012
《窺視印度》
作者:妹尾河童
內容簡介| 日本著名舞台設計家妹尾河童情趣盎然的印度游記。在遊走印度的途中,他以別樣的好奇、韌性和深究底里的脾性邊走邊看邊繪,展現一個另類日本人眼中的印度建築、宗教、歷史和文化。其獨特細致的文字和繪畫讓你身臨其境。
書蟲推薦| 這是讀過的最輕松的描繪印度的書,妹尾河童真是個可愛的老頭子,而印度,印度就是那個最令人充滿嚮往的多彩國度。@朴九月
013
《荒野生存》
作者:喬恩·克拉考爾
內容簡介| 一個探索人類心靈深處某種追尋的令人震撼的故事。為什麼富家子弟、名牌大學畢業生放棄一切走進阿拉斯加荒野?記者喬恩·克拉考爾沿著他的足跡奔走於美國西部,閱讀他留下的謎樣日記、照片、書籍和信件,試圖解開這個「阿拉斯加之謎」。
書蟲推薦| 飛揚的靈魂、冒險的精神、荒野的誘惑,讓桎梏在人際關系工作壓力中的人心生嚮往。自由的意志和行動力成為最大的奢侈。克里斯在荒野中生存的幾個月,卻收獲了最原始純粹的大自然和豐富的人生經驗。而他那時也只不過和我現在一般大。如此彪悍的人生絕對滿足我精神上的渴望。@虹口一條龍
014
《萬物有靈且美》
作者:吉米·哈利
內容簡介| 年輕的鄉村獸醫哈利,每天開著一輛冒黑煙的老爺車「南征北戰」。和惡犬貼身肉搏,隨時准備應對母馬的「無影腳」……,各種讓人哭笑不得的「慘痛」遭遇層出不窮。作者以輕松幽默的筆觸,記錄鄉間行醫的點點滴滴,滿溢著獸醫生活的笑與淚,朴實的人情和土地的智慧。
書蟲推薦| 很清新,吉米把每件小事都寫得讓人忍俊不禁,在火車上,看看窗外掠過的綠色風景,再念念這些文字,感覺都被治癒了。@仙先子
015
《伊斯坦布爾》
作者:奧爾罕·帕慕克
內容簡介| 書寫的既是一部個人的歷史,更是這座城市的憂傷。對帕慕克而言,伊斯坦布爾一直是一座充滿帝國遺跡的城市。這個城市特有的「呼愁」,早已滲入少年帕慕克的身體和靈魂之中。跟隨他的成長記憶,我們可以目睹他個人失落的美好時光,認識傳統和現代並存的城市歷史,感受土耳其文明的感傷。
書蟲推薦| 回來的飛機上看完。好看的。配合自己在伊斯坦布爾的親身經歷,這本書給我多了一個體驗的維度。寫這個城市的「呼愁」,初戀和街道,哥哥、母親和父親,畫畫的樂趣和喜歡的畫家,……希望永遠不要完。@Cookie
016
《夜航西飛》
作者:柏瑞爾·馬卡姆
內容簡介| 《夜航西飛》以二十世紀二十至三十年代的肯亞為背景,真實再現了作者在非洲的生活,其中包括她畢生鍾愛的兩項有趣又傳奇的事業——訓練賽馬和駕駛飛機。
書蟲推薦| 書中太多讓人心生嚮往的描寫,原始神秘的東非穿插在一次次生死未卜的夜航中。@九莨
神秘又蒼茫的非洲大地,狩獵馴馬開飛機,精彩又不可多得的人生經歷,而作者用簡潔有力的文筆,不帶感情色彩地描述了自己非凡卻又孤獨的一生,孤獨——就是我看畢的最大感受。@小明燈
017
《火車》
作者:宮部美雪
內容簡介| 推理小說。停職期間的警察本間受侄子的委託,幫忙尋找他突然杳無蹤跡的未婚妻彰子。本間循著彰子的過往,逐漸發現她失蹤的背後暗含無限隱情,她似乎一邊在亡命奔逃,一邊又時欲登上那輛凄涼的命運之車。
書蟲推薦| 非常的應景,但是絕對不想要自己遭遇如同書中的情節,旅途大部分的時間都在遊玩,但是總有一些時間自己會無所事事,這本書恰如其分的填補了那段空白。@張鑫
018
《一個人的好天氣》
作者:青山七惠
內容簡介| 描述了一個打零工的女孩如何與年長親人相處,同時追尋自我、獨立的故事,走向自立的一名女孩在工作、生活和戀愛中的種種際遇和心情令人揪心,小說寫盡了做一名自由職業者(「飛特族」)的辛酸。
書蟲推薦| 語言清新細膩,情節非常生活化,文字平淡,敘述自然,讀來讓人感到非常舒適,真的非常舒適。@羅青林
019
《理想的下午》
作者:舒國治
內容簡介| 本書以一種超俗的眼光,與閑散的人生情懷,講旅行、講山水,看待周遭、尋覓佳境。
書蟲推薦| 這書不適合有急切旅行心情,或者在路上的時候讀。因為一字一句似乎都有玄機,讀太快怕錯過,更適合在一個理想的下午,懶散翻兩頁。@石春凝
020
《這些都是你給我的愛》
作者:安東尼
內容簡介| 講述兔子男孩安東尼失戀後,為找尋曾經戀人一心嚮往的那棵「開滿鮮花的樹」,而環游旅行的故事。延續安東尼一貫深受讀者青睞的無標點文字風格,用淡淡的語言,傾吐少年戀慕和成長的酸澀心事。
書蟲推薦| 旅行的途中,抓住一些細小的時間,讀一部清新的小說,是一種難得的享受。安東尼的文字和故事沒有波瀾的情節、沒有隱晦的寓意,有的只是關於愛的思考關於人生的思考。和安東尼一起走在路上,一起尋找愛,尋找生活中的明亮,旅途也變得明亮起來。@聖聖^^
❺ 如果旅行是一本書,那麼走到哪裡都是閱讀,從中你能收獲許多,以此開延伸為一段話
如果旅行是一來本書,那麼走自到哪裡都是閱讀,從中你能獲到知識.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在旅行的路上,你能看到當地本土的自然風俗,你能看到當地古遠的歷史,你能學到那裡特有的語言.這都不只是書本上的只是,所以說,旅行是一本書,一本豐富多彩的書.
❻ 讀書和旅行哪個更重要
我個人選擇的是讀書。
古人雲,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說的就是如果讀書多了,就如同行走過許多地方一般。而如果你只是盲目地走過萬里路,能給予你的只是大自然的奇幻,人文方面的輝煌,但因為沒有提前學習了解這方面知識,它們在你面前就只是一種美景美人好風光。
如果我只是去旅行,就像走馬觀花一般,很可能我能收獲的就是嗯,這里自然風光很美,那些雕刻作品也很好。但是如果你不讀書,不查閱資料,就無法知道再往上走,那長長短短的台階以及它們的數量所代表的意義。
多閱讀多了解,才能讓旅行更加有意義。
❼ 以()的閱讀旅行為題的作文
旅行
身體隨著車子晃呀晃,心也跟著晃呀晃。
已經半個多月沒有回家了,高中生大都很戀家的,特別是我。想想家裡舒適的沙發、好看的電視、可親可愛的父母,心裡就越發急切地想快點到家。隻身旅行雖然好玩,卻也充滿了無限的憂傷。
從未像現在這樣想過爸爸、媽媽,只想快點回家,撲進他們的懷里再也不出來,最好能美美地睡一覺。旅途漫長而艱辛,未知的路充滿了希望也布滿了恐懼。沒有機會停下來休息,只能硬著頭皮順從著腳步走哪兒算哪兒。開始的時候我總是生病,臉色蠟黃,頭昏腦漲。沒有問候,只有被黑色的夜一點點吞噬。大多數人在脆弱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便是父母,我便也開始想起父母。本以為感覺會好些,可心裡卻越發難過了,只好哭,淚珠像天上的星星一樣亮。
終於,晨霧散去,可以享受到太陽的溫暖,真是個難得的好天氣。我有些虛弱地邁著步子開始旅行,我要快點結束這一切,回家看看我的爸爸、媽媽。很想他們,非常!
以後的旅行總是困難不斷,好在我沒有再生什麼病。困難雖然很多,我的精神卻也日益見好。不再害怕、憂愁和難過,我游刃有餘地享受著剩下來的旅行。最後幾天總是遇上大風雪,空氣冰冷地扎進肺里,天空白色迷離什麼也看不清。我又病了,發著高燒。可我沒有再倒下,而是站在高高的山峰上等待著陽光,黑夜奈何不了我。因為我身後有兩個巨人托起了我,使我得到陽光最充足的沐浴。是的,那兩位巨人是我的父母,那座山峰是我的家。我愛我家,隻身旅行的目的地是———家。
❽ 有人說閱讀就是一種旅行
寫作提示: 一個已經裝滿了水的杯子是難以再裝別的東西了,人心也是如此。一個人只有版心中不被太權多的自我、虛偽和傲慢裝滿,他的心中才可能裝入他人、誠實和謙虛;一個人只有心中不被太多的無知、虛榮和金錢裝滿,才可能裝入智慧務實與真情;一個人只有心中不被太多的邪惡、卑鄙和醜陋裝滿,才可能裝入正義、高尚與美麗。人和人生來並沒有多大差別,可是為什麼有的人功成名就,有的人卻一事無成呢 ? 主要在於,前者總是「留一些空杯子」虛心接納,而後者卻自我滿足,自以為是,最終固步自封,自己淘汰了自己。人生如旅行,每一個行將上路的青年,一定要牢記,不論什麼時候,都要給自己留一些「空杯子」,虛心求教,「學無止境」。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汲取各種有益於身心的營養,並在它們的滋潤下最終成為棟梁之才。此為關系型話題,寫作中要注意審題,注意立意的重點應該是「空」與「實」二者的辯證關系:因有「空」―――虛心、寬容、博大,才會有「實」―――充實、真摯、高尚……。僅僅從其中的一個概念切入,文章則不合作文要求。
❾ 以讀書像一場旅行為題寫一篇800字作文
人們常說:「開卷有益,看書有益。」但是,仔細一推敲,這種說法也不完全正確。如果我們對每一本書都感到興趣,那「開卷有益」也就未必有益了。
現在的同學可能都喜歡看武俠、言情只類的小說、書刊,有時會達到廢寢忘食、手不釋卷的程度,他們一旦看迷了書,便會走火入魔,那他們上課一心只想著書,沒心思學習,成績就會一落千丈。還有些人被書中的一些情節所吸引,模仿書中的人物,有時還會走向犯罪的道路。這不是看書害了自己嗎?這只是「開卷未必有益」中包含的第一層:開卷不一定有益。還有第二層。
其二就是,我們看書,要有選擇。那些不健康、對我們沒有多大幫助的書,就不要看。要看書,就看一些有利於我們身心健康、對我們學習、生活中都有幫助的書。這樣的書就是好書,只有看好書,就不會毀了自己。有人把書比作了朋友,看好書,就是交好朋友,才會進步;則看不好的書,當然是交不好的人作朋友,那樣你就會退步。因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所以,只有看好書才會對你有益。 因此,我的觀點是:開卷未必有益。 我真心的希望,每位同學都能有選擇的看書。而不要因為看錯了一本書,將自己引入歧途,毀了自己的一生。
我認為開卷未必有益。誠然,讀書可以使人增長知識,陶冶性情,修養身心,但「開卷」只是「有益」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
漢代劉向曾說過:「書猶葯也,善讀之可以醫愚。」書既然是葯,就具備兩種功能:一是良葯,葯到病除;一是毒葯,置人於死地。不是嗎?20年代的德國,不少人因看了希特勒的《我的奮斗》,受其不良影響而論為希特勒的殉葬品。「不好的書就像不好的朋友一樣,可能會把你戕害」。一點也不假,現在就有一部分同學迷上了武俠或言情小說,整天看那些庸谷怪誕的書籍,而把功課「丟」在一邊,導致學習成績一直往下降,最後造 成竹籃打水一場空。試想,「開」這樣的書「卷」,能說是「有益」的嗎?「一本好書勝過珍寶,一本壞書比一個強盜更壞。」因此,開卷是否有益,得先看開什麼卷。
有位哲人曾說過,能夠攝取必要營養的人,比吃得很多的人更健康。同時,真正的學者往往不是見書就讀的人,而是會讀書的人。有的人看書不認真思考,只是浮光掠影、蜻蜓點水式的隨便翻翻,有的人去讀不適合自己的書,有的人甚至抱著獵奇的態度去讀書,試問,這樣的「開卷」,又何益之有?
「開卷有益」這個成語,作為強調讀書的重要性,自然有它的積極意義,但若作為「開卷」就「有益」的斷語,卻是不妥當的。
「書都讀得來的人,還怕有什麼做不來。」這句名言是說什麼書都讀的人,什麼事都做得出來。那麼,那個人如果看了不良的書,看過癮了,可能會做出不良行為。
果戈理《死鬼靈》中的比什伽秋,什麼都讀,他並非飽學之士,而是缺少鑒賞力的傻瓜;《莊子·列御冠》中的朱澤漫,他學了一門特殊的殺龍技術,其實沒有什麼地方有龍可殺,他才明白世間無龍,其本領白學也。如此說來,如不加選擇地開卷,總會事倍功半,害多益少!
作家趙樹理說:「讀書也像開礦一樣『沙里掏金』」。
梨子吃了對心脾有害;紅棗吃了對牙有害;葯吃了對身體有益,但也有副做用。
英國作家菲爾丁所雲:「不好的書也像不好的朋友,可能會把你戕害。」如果片面理解「開卷有益」任為一切書皆讀,而不取捨,不問內容,讀了就有益,其實不對!我們必須學灰一種本領選擇最有價值有所感悟的適合自己閱讀的好書才有益。
所以,我希望大家切記,開卷是未必有好處的,因為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也沒有一本書的內容是全部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