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單車旅行
⑴ 單車旅行最好靠什麼來賺錢
1.沒什麼人騎行賺錢的
2.錢多錢少,不餓不渴就行。
3.騎行不能沒錢的,只是一般騎行的人沒什麼不良嗜好,存個幾千塊幾個月就OK了吧
⑵ 單車旅行的故事告訴了我們什麼道理
2004年7月,一家報紙上刊登了兩則消息。
一則消息是,來自延安的三名高一的學生,騎單車從延安到上海。他們的名字分別叫白晶、樊文虎、張治軍。除白晶18歲外,其他兩人的年齡都只有17歲。3個男孩帶上家人「贊助」的2000多塊錢,一人一輛自行車,外加簡單的換洗衣服和3個塑料水壺就踏上了行程。為了完成20天內到達上海的目標,他們一路上無論刮風下雨,都堅持早晨8點上路,一直到晚上10點多才休息,每天騎行路程都達到120至150公里。負責財務的白晶說,3人每天只有數十元開銷,一路上花錢都是精打細算,有時因找不到便宜的旅館而露宿街頭。由於天氣特別炎熱,遇到有水的地方,他們都要用水淋濕全身,一身衣服濕了干、幹了又濕。在從合肥趕往南京的路上,張治軍因天黑看不清路摔倒在溝里,不僅車子摔壞,左胳膊上也劃出一道長長的口子。不過,他沒有退縮,胳膊受傷,包紮一下;車子壞了,自己買來配件換好。
第二則消息是,來自上海的24名大學生本計劃用43天的時間,騎單車從上海穿越八省市到達北京的。7月14日他們從上海起程,15天過去了,他們卻滯留在離上海不遠的南京。主要原因是經費缺乏。從上海到南京,他們就已花光了原來所准備的5 1萬元。他們特地租用了兩輛小麵包車。一輛專門負責在前面為隊員們開道、提前安排食宿、拍攝行進過程等工作;另一輛則在隊伍後面負責運送隊員們的行李,光租車和做標語就花掉了近4萬元。由於缺少資金,活動被迫取消,返回上海。
消息後面的評論寫到:同樣是騎單車長途跋涉,卻是兩個截然不同的結果,延安的3個男孩,他們想的就是一定要如期到達上海,每天一定要騎完那一段的路,他們有的就是這么簡單的決心。而上海的大學生們太過依賴外部環境,以至於出發時的那份雄心壯志都被消耗盡了。
那群上海的大學生就像法國作家布洛瓦寫的《不愉快的故事》里的那群人一樣,他們曾收集了大量的地球儀、地圖、火車時刻表和行李箱。但是,直到老死,他們也未能走出自己的小城,就是因為無休止的拖延和推遲。
人生往往因為丁點兒的夢想,就有了屬於自己的傳奇,不要等待上蒼為你創造好萬事俱備的條件,趁著年輕,靠著你自己,上路,出發吧!
⑶ 關於自行車旅行
-- [轉帖]關於自行車旅行的安全問題
我只能想到這么幾點:
1.出行前做好准備,身體的和裝備的。
2.出行後隨時保持大腦冷靜,包括騎行中、借宿、吃飯飲食等等。
3.走自然環境人文環境比較危險的路段,最好不要獨行。
4.旅途中最好有旅行經驗相對豐富的同伴同行。
------------------------------------------------------------------------------------------
轉載一下阿飆的經驗
交通安全問題:
城外公路上的很多大貨車司機,簡直就是殺人犯! 從對面超車,一直加速逆行沖過來,人要是晚幾秒鍾下到公路外面,那就一定完蛋了.這時候盡可以用世界上最惡毒的語言來詛咒他,出出心頭的惡氣.
走盤山路時,如果遇到外側是很陡的山坡,又沒有太多的遮攔保護,就一定要堅持 走內側,即使是逆行。因為自行車車身不寬,對於對面來車,不算太大的問題. 只是在向左轉時,要慢一些,看清對面來車,也讓對面來車看清你.
爬坡度很陡的坡時,如果太費力,就走之字形,但一般不要過中心線, 還要注意前後來車.
爬盤山路,就是靠一個恆心.不要向山上看的太多,就看眼前的路,一段一段一盤一盤地走, 總能爬到頂,向上看的太多容易影響信心和情緒.
需要更加格外注意的,是下盤山路上很陡的坡,這時思想也容易放鬆. 每當爬上一道梁,接著要下坡時,要先休息一下,集中一下精神,檢查車況, 車閘尤其是後閘是否靈敏,可以稍微調緊一下,到了平路再松開.因為下山往往是連續的盤旋的 陡下坡,速度會很快,很容易失控.所以閘要寧緊勿松;還要擦乾汗,穿上外套,把領口、袖口收緊。因為下坡不用蹬車,身體不會產生熱量,而且下坡速度快,相對風較大,又會帶走身體的熱量。下坡進彎前,一定要先把速度減下來,再進彎,千萬千萬! 我即使一直記著這一條,仍然有三四次,因為貪圖速度而險些沖到路外. 還有一次是藉助路邊的沙堆才停了下來.長距離下坡,要用點剎,不能捏死閘不放,以防車輪抱死,車失控。下坡一段時間後,雖然不蹬車不怎麼消耗體力,但也要下車休息,手總捏著閘,也會酸痛和僵硬,走一段,也要停下來活動活動.閘皮和車輪鋼圈經過長時間摩擦後,會發熱,也需要降溫。
在路上,可能會有一些老鄉看著你裝束奇特,會好奇地盯著你看,你可別看他們, 還是看眼前的路最重要.
只要到了沒有標記的岔路口就要問路,不要怕麻煩,不要過於相信自己的直覺和路的方向,因為路可能過了一段就會拐彎.我就是自作聰明不問路,走了三四次 冤枉路後,就每到路口必問.問路最好去問當地開摩的的司機. 向一般的老鄉問路,他對10公里以內的情況會比較了解,超過20公里就要打折扣了, 50公里以上的信息就沒什麼參考價值了.
過隧道一直是我騎車最怵的,好在我一路上只過了兩三次。進隧道前檢查車後反光燈不被遮擋,也可在腿上貼上反光貼。最好事先准備好照明的燈,注意減速貼邊走,別駛入逆行.隧道里會車時汽車的聲音 會大得震耳,要做好心理准備.
一路上總會碰到修路的情況,這時候,行進速度就沒有任何保障了.有時候只能被擠到旁邊坑坑窪窪的小土路上去走,有時候只能下來推.
要是碰到修路修車的情況,行程計劃可能就要臨時改變,所以,最好每一段路程都多准備幾套計劃,到時能隨機應變,有備無患.
還有的路明明是平整的路面,會突然在前面出現一個人為鑿出來的切斷整個路面的 溝坑,一個剎車不及沖了下去,會重重地顛一下,非常毀車.所以要集中精力,時刻 注意路況.
遇到泥濘的路,泥塊塞住擋泥板、車閘、車軸,要及時清理,要不然很影響速度. 等路面好了以後,找個給汽車高壓洗車的,徹底沖洗一下.
下中雨以上,就不要騎了,否則路滑不安全,人淋濕了也容易感冒.
把車當"朋友",好好善待,車才能好好地待你. 如果生騎硬闖,車壞了,倒霉的還是人. 遇到溝溝坎坎的,碎石土坑,不要仗著山地車就不顧一切地就往前沖,柔和一點,暫時損失點時間, 保護好車,後面的路還長。經常的給車上點油,保養好,關鍵時刻,它就會為你出力.
總結交通方面的原則,就是"安全第一,車輛第二,速度第三".切記切記!
-----------------------------------------------------------------------------
自行車旅行最重要的一點,千萬別走夜路,真的太危險了,要麼不出事,一出就是大事,血的教訓啊!!!
還有,別趕路,別太勉強,半道上騎不動了就休息,堅持不住了就搭車,出來是玩的,不是憋了口氣和誰比賽。人疲勞的時候也特別容易出危險。
還忘了說,要給自己留個保險,我騎車喝水用水袋裝水的,總有個3L的水袋灌滿了放在前叉包里,作為救命水。在沿途少有干凈水的地方,這樣做還是有用的。
⑷ 騎自行車旅遊的人叫什麼那種自行車適合長途的騎自行車旅遊要准備些什麼
一:騎友。
二:山地自行車適合長途。
三:需要准備頭盔、手回套、眼鏡、口罩或魔答術頭巾、足夠的錢、手機、詳細的地圖一張、換洗的衣褲一套(穿一套帶一套),醫用品要帶好,(比如創口貼,紗布,青黴素),馱包(或背包)(馱包防雨罩,雨衣)。修車工具:1.內六角:6mm、5mm、4mm足夠;2.扳手:開16mm、15mm 螺帽;3.鉗子:4.十字螺絲刀:通用型5.一字螺絲刀:通用型6.補胎工具一套7.拆鏈器一副8.後備內胎:2條最好,一般山地車為1.75-2.1內徑的26寸山地胎。
⑸ 我想利用寒假二十幾天一個人騎單車旅行,大家幫我出出主意吧.
藏區
⑹ 單車旅行的必備品有哪些
單車、修車工具、打氣筒、手電筒、眼鏡、口罩、頭盔、背包、多功能刀、水壺、生火工具。現金、卡。如需要露營,需要露營裝備。餐具可選,地圖、指南針、GPS,通訊工具,洗浴用品、葯品、服裝防水外套。
⑺ 【為什麼要選擇騎單車旅行】——獻給所有擁有騎行夢想的人。
喜歡在路上的感覺,這是每一個騎車旅行人的最質朴表達。在空曠望不到頭的路上騎行,自由自在的騎行,想停就停。想走就走。向著目標前進。不在乎旅行的終點,在乎的是沿途的風景和欣賞風景的心情。這是一種完全融入大自然的旅行方式,最真實的自由感覺。
⑻ 我想單車旅行,應該准備什麼
你第一次作這樣的旅行,最好不要嘗試這么遠的地方,可以先從周邊進行。專
如果你執意要去屬的話,一定要結伴出行,最好是5、6個人以上。
除了修車工具,配件,急救葯品,少許干糧,體力和結實的PP.還要有一份很完備的交通圖,和識圖能力非常強的夥伴、通訊工具、沿途路況信息的最詳細的准備、還有有宿營的工具,簡單就像睡袋,最好有懂野外生存的夥伴一起,否則太危險了。
戶外旅行不是一件簡單莽撞的事情。
像你這種情況,一定要有專業的戶外運動著帶著你。
⑼ 關於徒步旅行和自行車旅行的問題!
就是時間太抄長了,不是不可以。首先,你需要有一定得資金儲備,以備不時之需。然後你就可以計劃你的行程了,基本上是正常行程的兩倍時間。建議還是騎車旅行&徒步,要是開汽車那就沒人會給你零活幹了。
當然第一天先不要打工,到了目的地找個飯店或者能提供公共食宿的地方,然後就介紹自己的行程和目的,請求對方給予食宿上的幫助,以自己一天或半天的勞務作為回報。
試試吧,挺有意思的,關鍵你得是個能說會道的主。以情感人。
⑽ 單車旅行中需要什麼
單車旅行中需要准備的物品:
1、一輛質量可靠性能優異的單車,最好是帶專貨架的旅行車;
2、單屬車專用行李包;
3、簡單的日用品和換洗的服裝;
4、至少一條備胎,一套攜帶型修車工具,一個袖珍氣筒,一套補胎工具;
5、單車的前照燈和尾燈;
6、一張近期的地圖上規劃出來的路線圖。最好是手機安裝最新版本的離線地圖;
7、手機用太陽能充電器;
8、足夠維持衣食住行的零用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