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珠山有幾個旅遊景點
⑴ 大珠山的特色景點
大珠山以巍峨挺拔、風光秀麗而聞名。因與小珠山南北雄峙而立,古有「雙珠嵌雲」之說,被列為古膠州第一勝景。主峰大寨頂之陰有寺,名「石門寺」。
建於金大定五年(1166年) ,佔地400餘畝,建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和東西兩院,分別供奉四大天王及佛祖。寺門為3塊巨石疊壘而成,故名石門寺。又因石門前有一泉,清碧如玉,迸若珠璣,名玉泉,故石門寺又稱玉泉寺。
寺內多竹,遍布溝坡。寺南側山坡有塔林,共有花崗岩石塔12座,塔高2.6米,形態各異,傳為金代始陸續鐫立,「文化大革命」期間毀壞,1992年按原貌修復。寺前有卧象石,寺西有磨鐵庵,後盡毀。由寺內南瞻,可見雄峰危聳,分外險峻,峰頂巨石如一尊大佛端坐,其東側一石似小僧、又似金猴,正向大佛叩拜,惟妙惟肖,稱「石拜佛」,也有稱「金猴拜佛」。詩人王心鑒過石門寺寫到:「山行雲壑沐海風,尋幽不忍踏落英。古寺應在竹林里,秀谷依稀縈梵鍾。」
石門寺40年代曾毀於戰爭,現擬重修對外開放。 次高峰——山南峰峰高330米, 形狀如樓,故稱「望海樓」。自陽坡攀行,一路古跡較多。 東側峭壁間有「珠山石室」,縱深3米,寬2.5米,高2.5米,有門框洞槽和石雕石檻,室內四壁、地面均研磨平滑。石室臨澗,原有鐵板橋連接通行,絕壁下原有「麻衣庵」,現已無存。
山頂為一寬闊平台,舉目遠望,東西見海。 大珠山東段瀕海處,有湘子門、南天門、閻王鼻子等名勝。湘子門西側,一山直立,常有白雲縈繞,遠望如帽,故名「帽子峰」。上有徐庶廟,廟甚小,但名氣大,深得四鄉八鄰百姓和漁民禮敬。廟後有淺泉,傳說可祛病健身,故名「神泉」。
大珠山以石窟最為珍貴,多為隋唐時代遺存,屬小型石窟,俗稱「石屋子」,系在高大岩石上鑿成,內有佛像浮雕等。保存完好的有夾溝西山石窟、夾溝南山石窟和石屋子溝石窟3處。 夾溝西山石窟鐫刻浮雕佛像30尊,為隋唐藝術風格。夾溝南山石窟略大於西山石窟,雕刻佛像21尊,損壞嚴重,模糊難辨。石屋子溝石窟雕有17尊佛像和6個「飛天」、「雲紋」圖案,保存較好。 大珠山還有女兒石、老鷹石、鱉兒石、和尚石、八戒石等自然景觀,形象生動逼真。 人們常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古人稱大珠山為「岸海名山」,它的「名」不在「仙」,而在「雲」。 大珠山峰巒挺拔,海雲依山勢而生,海霧在山間彌漫。雲淡時,大珠山裹進了似有似無的蟬翼紗里,群峰像剛剛睡醒的姐妹,正著曉裝,還有些儀態慵慵;雲濃時,群峰或立於茫茫雲海,或掛飛流雲瀑,或斬滾滾雲濤,好似天潑濃墨,繪出了一軸軸大氣磅礴的畫卷;霧開時,峰峰巒巒宛若麗人撩帳走出;霧合時,她們猶如沉進了美好的夢鄉。
雲帶飄飄,每一座山峰和每一道峻嶺似要臨風起舞;彩雲紅彤,滿山上雲的花朵觸天怒放,大珠山瑰麗,好像是雲鄉里的一座壯觀的花園;當每一座山頭都包上潔白晶瑩的雲團,大珠山就真的成了一串神奇的玉珠。這時候,你會想到清人周於智的詩:「累累形勝隱蒼煙,九曲誰將一線穿?神女倦遊何處去,雙珠拋在水雲邊。」 在大珠山東麓,有一條山谷,人稱珠山秀谷。這條山谷有5里之長,谷內溪水奔流,匯入山下的人工湖。碧水和青山相依相擁,青峰倒映在碧水中。遊人繞湖邊行,緣溪水入山谷,猶如走進畫境。
珠山秀谷里春天來得早。清明節還不到,山谷入口處的櫻桃花、杏花、桃花相繼盛開。清明節一過,在山谷里的溪水畔和山坡上,嬌黃的連翹花團團簇簇,潔白的棠梨花一片連一片。春風吹拂,花枝搖曳,山谷里金波涌動,雪浪起伏。再往山谷深處走,有一道花的山峰縱向而立,又把這條山谷分成兩條山谷。
順北面的山谷繼續前行,只見南面背陰山坡上,紅色的杜鵑花從谷底一直開到山頂,就連山崖上和峭壁上,也花叢茂盛,花影綽約。站在山下往山頂望去,「花浪」排空,直接藍天,叫人覺這花兒是天界飄下的芳菲;站在山坡高處向下望,「花潮」滾滾,滿山谷里騰著花煙花霧,叫人想到這花兒是大地深處生發出的瑞氣紫光。
沿著花間的石階路走,你的周圍到處是花的洪流,花的瀑布,人被裹進了花的漩渦中。進入4月,珠山秀谷里花如海,人也充谷盈川,花事和遊人匯成了旅遊潮。登上山頂,可見南面有好幾條山谷里也盛開著杜鵑花,遠遠望去,如雲似霞。 在大珠山主峰大砦頂北側的一道山澗里有一座古寺,因以兩塊赫然而立的巨石為門,所以名為石門寺。 石門寺建於金大定五年(1166年)。當年寺廟有大雄寶殿、天王殿、鍾樓、鼓樓、東西兩廡等建築。石門右側的巨石下有一清泉,水碧如玉,名玉泉,因此,人們又稱石門寺為玉泉寺。20世紀40年代中期,石門寺毀於戰事。1995年,膠南市人民政府投資重修石門寺大雄寶殿和墓塔林。
石門寺所處的環境十分優美。寺前溪流潺潺,溪畔有卧象石。稍遠處,數峰亭亭玉立。寺東側有「獅子峰」,西側上有「菩薩打坐」、「神猴摘仙桃」、「豬八戒背媳婦」等奇石,寺南面的「高僧講經」……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寺東側是大珠山水庫。一汪碧水繞古寺,古寺更顯得靈秀。遊人在這里執竿垂釣,釣水中游魚,也釣水中的山色雲影。 出石門寺南行,便進入群峰環繞的石門澗。澗內青松翠藤,蒼深蓊鬱;一條山溪水曲折斗??,牽著高高低低的石底清潭,一路清澈,一路細聲慢語。到夏天雨季,還有飛瀑掛山崖,有流水如銀練繚綾,柔軟地漫過一面面斜石坡,從長滿綠苔的石壁上滑下來,落進碧潭後再濺起銀珠玉粒……在古時,石門澗是文人墨客常來游覽聚會的地方。
澗西側有一巨石,上面就刻著明代文人王無竟手書的一首詩:「蒼靄寒山深,有人乃在此。一杯復一爐,煮茗溪光里。」至今字跡清晰。他還留一首《石門南澗》詩:「石上看雲坐夕暉,野花香處竟忘歸。雲來雲去人何在?一片泉聲下翠微。」清人高鳳舉經石門澗寫道:「夾岸山花紅浸水,夕陽倒影動魚罾(zeng)。胡麻莫問秦人飯,只此風光已武陵。」這些詩作描繪的是當時石門澗里的景色。 從石門澗逆溪水往山上走,過鰲魚石、剪子峰,來到麻衣山前,這里有麻衣庵的殘垣。據民國年間的《增修膠志》記載,晉代的陳仲舉、元代的張清源、明代的趙麻衣等名士曾在這里隱居過。庵後的峭壁上,有一懸空石室,室門鑿造得很精緻,門高兩米,頂為孤形,有石門框和石雕門檻。在離石室前約3米處有刻有蓮花圖的蓮花石。《增修膠志》記載,在石室與蓮花石之間古有鐵板橋連接,人可攀蓮花石過鐵板橋進石室。石室東側的山壁上刻有「雲逍庵」三字。石壁上還有李慶道等人署名的「玉泉觀旨緣」石刻,又有元代大德四年(1301年)孫榮題寫的「太清岩」刻字。
庵東側有 「飛來石」,石前額刻「朝陽洞」三字。庵前有「說法石」,在說法石下,有一石碾底,透出過去這里的人間煙火氣息。庵西側的高處有一平台,條石砌的建築基礎很規整,站在這里可以東望靈山灣,西望龍灣,這是「望海樓」的故址。 大珠山在古代有過佛教興盛的時期。山中有石門寺、墓塔林、麻衣庵遺址、地藏庵、菊花庵、磨鐵庵等遺跡。傳說山中有石窟99座之多,現保存完好的有夾溝南山石窟、夾溝西山石窟和石屋子溝石窟3處。大珠山的石窟在山東各地遺存的石窟中獨具特點,引起佛教學術界的重視,不少學者饒有興致地前來探訪和研究。專家考察後,認為這3座石窟都是隋唐時期建造的,還有的說屬北齊時代所作。
大珠山多奇峰異石。乘車走204國道過大珠山時,就會看見南山坡上一隻正奮力向山頂爬去的石龜。相傳它原是王母娘娘瑤池中的金龜,趁王母娘娘開蟠桃會之機,順著天河溜到東海,爬到了大珠山。望北山坡,會看到有一塊高石很象一位挎著籃子的少女。南山還有雄踞山頭的「鷹兒石」,北山還有身披迦裟、手拄禪杖的「和尚石」。
在大珠山中部,有一座山峰,很象唐僧師徒四人正走在西天取經的路上。在它北面的一座山峰,猶如行空的天馬。還有一座山峰,那簡直就是活靈活現打鬼的鍾馗。「一指通天」、「鍾峰」、「仙人橋」等山峰,都是大自然為了爭奇立異而別出心裁地造化出來的。
山中有許多石頭象是有靈性一樣,越看越覺得它們亦靜亦動。「清照索句」、「聖人問路」、「僧道對弈」、「關公請戰」等奇石,形肖神現。
⑵ 膠南大珠山的景點
在大珠山東麓,有一條山谷,人稱珠山秀谷。這條山谷有5里之長,谷內溪水奔流,匯入山下的人工湖。碧水和青山相依相擁,青峰倒映在碧水中。遊人繞湖邊行,緣溪水入山谷,猶如走進畫境。
珠山秀谷里春天來得早。清明節還不到,山谷入口處的櫻桃花、杏花、桃花相繼盛開。清明節一過,在山谷里的溪水畔和山坡上,嬌黃的連翹花團團簇簇,潔白的棠梨花一片連一片。春風吹拂,花枝搖曳,山谷里金波涌動,雪浪起伏。再往山谷深處走,有一道花的山峰縱向而立,又把這條山谷分成兩條山谷。順北面的山谷繼續前行,只見南面背陰山坡上,紅色的杜鵑花從谷底一直開到山頂,就連山崖上和峭壁上,也花叢茂盛,花影綽約。站在山下往山頂望去,「花浪」排空,直接藍天,叫人覺這花兒是天界飄下的芳菲;站在山坡高處向下望,「花潮」滾滾,滿山谷里騰著花煙花霧,叫人想到這花兒是大地深處生發出的瑞氣紫光。沿著花間的石階路走,你的周圍到處是花的洪流,花的瀑布,人被裹進了花的漩渦中。進入4月,珠山秀谷里花如海,人也充谷盈川,花事和遊人匯成了旅遊潮。登上山頂,可見南面有好幾條山谷里也盛開著杜鵑花,遠遠望去,如雲似霞。 在大珠山主峰大砦頂北側的一道山澗里有一座古寺,因以兩塊赫然而立的巨石為門,所以名為石門寺。石門寺建於金大定五年(1166年)。當年寺廟有大雄寶殿、天王殿、鍾樓、鼓樓、東西兩廡等建築。石門右側的巨石下有一清泉,水碧如玉,名玉泉,因此,人們又稱石門寺為玉泉寺。20世紀40年代中期,石門寺毀於戰事。1995年,膠南市人民政府投資重修石門寺大雄寶殿和墓塔林。
石門寺所處的環境十分優美。寺前溪流潺潺,溪畔有卧象石。稍遠處,數峰亭亭玉立。寺東側有「獅子峰」,西側上有「菩薩打座」、「神猴摘仙桃」、「豬八戒背媳婦」等奇石,寺南面的「高僧講經」……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寺東側是大珠山水庫。一汪碧水繞古寺,古寺更顯得靈秀。遊人在這里執竿垂釣,釣水中游魚,也釣水中的山色雲影。 大珠山多奇峰異石。乘車走204國道過大珠山時,就會看見南山坡上一隻正奮力向山頂爬去的石龜。相傳它原是王母娘娘瑤池中的金龜,趁王母娘娘開蟠桃會之機,順著天河溜到東海,爬到了大珠山。望北山坡,會看到有一塊高石很象一位挎著籃子的少女。南山還有雄踞山頭的「鷹兒石」,北山還有身披迦裟、手拄禪杖的「和尚石」。
在大珠山中部,有一座山峰,很象唐僧師徒四人正走在西天取經的路上。在它北面的一座山峰,猶如行空的天馬。還有一座山峰,那簡直就是活靈活現打鬼的鍾馗。「一指通天」、「鍾峰」、「仙人橋」等山峰,都是大自然為了爭奇立異而別出心裁地造化出來的。
山中有許多石頭象是有靈性一樣,越看越覺得它們亦靜亦動。「清照索句」、「聖人問路」、「僧道對弈」、「關公請戰」等奇石,形肖神現。
⑶ 大珠山的簡介
據傳,唐朝仙人朱仲居於此山,故名「大朱山」,後改為今名。因與小珠山南北雄峙,古有「雙珠嵌雲」之說。此山景色最佳處為山之東北處的珠山秀谷,但見萬頃花海,到處都是野生杜鵑,奼紫嫣紅,觀海勝景要數此山第二峰——山南峰。
主峰大寨頂之陰有寺名石門寺,建於金大定五年(1166年),隱於山坳。寺內多竹,中有塔林,在寺內觀山,峰頂巨石如一尊大佛端坐,其東側一小石僧正向大佛叩拜,惟妙惟肖。大珠山南端瀕海處,有湘子門、南天門、閻王鼻子等名勝。在湘子門側有帽子峰,上有徐庶廟,傳說三國時徐庶曾隱居於此。
廟雖小但名氣大,引來四鄰八方香客前來朝拜。大珠山文物頗多,尤以石窟為珍,多為隋唐時代遺物。相傳大珠山有石窟99座,後大部分毀棄,現有約3處。其中一處有佛像30多尊,皆為隋唐風格,此外,大珠山還有女兒石、老鷹石、鱉兒石、和尚石和仙人拳等景點。
⑷ 大珠山風景區門票40元都有哪些景點
大珠山成人票:18元起(省2元); 特惠政策: A.免費政策:兒童身高1.2(不含)米以下免票;現役軍官持軍官證、現役士兵(不包含退伍軍官證)持士官證、軍人殘疾證免票。 B.優惠政策:兒童身高1.2(含)-1.4(含)米之間購兒童票;60(含)周歲及其以上老人持老年證或身份證購老人票;殘疾人持相關證件享受半票(上述優惠政策,需要景區自行購買)。
⑸ 大珠山風景區門票40元都有哪些景點
大珠山風景區介紹及其推薦景點如下: 大珠山景區位於黃島區東南部海濱,南北長20多公里,主峰大砦頂海拔486米,佔地約65平方公里,人文資源和自然資源眾多,自古就是高士隱居、僧尼修行和文人墨客探幽的地方。
明代起人們就把「雙珠嵌雲」列為古膠。
⑹ 青島小珠山和大珠山哪個好玩
花開的時候,大珠山好玩些,其他時間小珠山好些。不過,要是完整的走下小珠山,可是比大珠山累
⑺ 大珠山周邊景點有哪些
大珠山以巍峨挺拔、風光秀麗而聞名。因與小珠山南北雄峙而立,古有「雙珠嵌雲」之說,被列為古膠州第一勝景。主峰大寨頂之陰有寺,名「石門寺」。
建於金大定五年(1166年) ,佔地400餘畝,建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和東西兩院,分別供奉四大天王及佛祖。寺門為3塊巨石疊壘而成,故名石門寺。又因石門前有一泉,清碧如玉,迸若珠璣,名玉泉,故石門寺又稱玉泉寺。
寺內多竹,遍布溝坡。寺南側山坡有塔林,共有花崗岩石塔12座,塔高2.6米,形態各異,傳為金代始陸續鐫立,「文化大革命」期間毀壞,1992年按原貌修復。寺前有卧象石,寺西有磨鐵庵,後盡毀。由寺內南瞻,可見雄峰危聳,分外險峻,峰頂巨石如一尊大佛端坐,其東側一石似小僧、又似金猴,正向大佛叩拜,惟妙惟肖,稱「石拜佛」,也有稱「金猴拜佛」。詩人王心鑒過石門寺寫到:「山行雲壑沐海風,尋幽不忍踏落英。古寺應在竹林里,秀谷依稀縈梵鍾。」
石門寺40年代曾毀於戰爭,現擬重修對外開放。 次高峰——山南峰峰高330米, 形狀如樓,故稱「望海樓」。自陽坡攀行,一路古跡較多。 東側峭壁間有「珠山石室」,縱深3米,寬2.5米,高2.5米,有門框洞槽和石雕石檻,室內四壁、地面均研磨平滑。石室臨澗,原有鐵板橋連接通行,絕壁下原有「麻衣庵」,現已無存。
山頂為一寬闊平台,舉目遠望,東西見海。 大珠山東段瀕海處,有湘子門、南天門、閻王鼻子等名勝。湘子門西側,一山直立,常有白雲縈繞,遠望如帽,故名「帽子峰」。上有徐庶廟,廟甚小,但名氣大,深得四鄉八鄰百姓和漁民禮敬。廟後有淺泉,傳說可祛病健身,故名「神泉」。
大珠山以石窟最為珍貴,多為隋唐時代遺存,屬小型石窟,俗稱「石屋子」,系在高大岩石上鑿成,內有佛像浮雕等。保存完好的有夾溝西山石窟、夾溝南山石窟和石屋子溝石窟3處。 夾溝西山石窟鐫刻浮雕佛像30尊,為隋唐藝術風格。夾溝南山石窟略大於西山石窟,雕刻佛像21尊,損壞嚴重,模糊難辨。石屋子溝石窟雕有17尊佛像和6個「飛天」、「雲紋」圖案,保存較好。 大珠山還有女兒石、老鷹石、鱉兒石、和尚石、八戒石等自然景觀,形象生動逼真。 人們常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古人稱大珠山為「岸海名山」,它的「名」不在「仙」,而在「雲」。 大珠山峰巒挺拔,海雲依山勢而生,海霧在山間彌漫。雲淡時,大珠山裹進了似有似無的蟬翼紗里,群峰像剛剛睡醒的姐妹,正著曉裝,還有些儀態慵慵;雲濃時,群峰或立於茫茫雲海,或掛飛流雲瀑,或斬滾滾雲濤,好似天潑濃墨,繪出了一軸軸大氣磅礴的畫卷;霧開時,峰峰巒巒宛若麗人撩帳走出;霧合時,她們猶如沉進了美好的夢鄉。
雲帶飄飄,每一座山峰和每一道峻嶺似要臨風起舞;彩雲紅彤,滿山上雲的花朵觸天怒放,大珠山瑰麗,好像是雲鄉里的一座壯觀的花園;當每一座山頭都包上潔白晶瑩的雲團,大珠山就真的成了一串神奇的玉珠。這時候,你會想到清人周於智的詩:「累累形勝隱蒼煙,九曲誰將一線穿?神女倦遊何處去,雙珠拋在水雲邊。」 在大珠山東麓,有一條山谷,人稱珠山秀谷。這條山谷有5里之長,谷內溪水奔流,匯入山下的人工湖。碧水和青山相依相擁,青峰倒映在碧水中。遊人繞湖邊行,緣溪水入山谷,猶如走進畫境。
珠山秀谷里春天來得早。清明節還不到,山谷入口處的櫻桃花、杏花、桃花相繼盛開。清明節一過,在山谷里的溪水畔和山坡上,嬌黃的連翹花團團簇簇,潔白的棠梨花一片連一片。春風吹拂,花枝搖曳,山谷里金波涌動,雪浪起伏。再往山谷深處走,有一道花的山峰縱向而立,又把這條山谷分成兩條山谷。
順北面的山谷繼續前行,只見南面背陰山坡上,紅色的杜鵑花從谷底一直開到山頂,就連山崖上和峭壁上,也花叢茂盛,花影綽約。站在山下往山頂望去,「花浪」排空,直接藍天,叫人覺這花兒是天界飄下的芳菲;站在山坡高處向下望,「花潮」滾滾,滿山谷里騰著花煙花霧,叫人想到這花兒是大地深處生發出的瑞氣紫光。
沿著花間的石階路走,你的周圍到處是花的洪流,花的瀑布,人被裹進了花的漩渦中。進入4月,珠山秀谷里花如海,人也充谷盈川,花事和遊人匯成了旅遊潮。登上山頂,可見南面有好幾條山谷里也盛開著杜鵑花,遠遠望去,如雲似霞。 在大珠山主峰大砦頂北側的一道山澗里有一座古寺,因以兩塊赫然而立的巨石為門,所以名為石門寺。 石門寺建於金大定五年(1166年)。當年寺廟有大雄寶殿、天王殿、鍾樓、鼓樓、東西兩廡等建築。石門右側的巨石下有一清泉,水碧如玉,名玉泉,因此,人們又稱石門寺為玉泉寺。20世紀40年代中期,石門寺毀於戰事。1995年,膠南市人民政府投資重修石門寺大雄寶殿和墓塔林。
⑻ 珠山國家森林公園的景點
據《增修膠志》載:「小珠山與大珠山皆古朱山也。」《封氏聞見記》雲:「州山即為朱山,淳於州國也,吳楚之人謂州為朱,則此山宜名州山。」《膠州志》載:「治南有大、小山,海疆名鎮也。小珠千岩攢空兩峰特起,萬山皆在其下;大珠山綿亘百餘里,東插入海,勢如巨鰲,二山錯立,天表雲氣,出沒不絕,夏尤蓊蔚,望之累累若珠。」據此,小珠山之名,因景觀特徵而得名,或因「朱」演義成「珠」,又因其面積較大,珠山小,故名小珠山。
珠山脈系巍然而深秀,融奇、險、清、幽於一身,有望夫山,石老山,大庵山,釜台筒,大黑澗,扎營山等四十座大小山峰環列周圍,小珠山群峰迭翠,怪石嶙峋,常年雲霧繚繞,瞬息萬變,忽隱忽現,或濃或淡,勝似夢境之迷離,素有「東嶗西珠,雙珠嵌雲」之說。小珠山地處海濱,景物獨特,層巒疊嶂,奇峰陡峭,曾被前人列為膠州八景中的第一勝景。
小珠山地域內氣候宜人,夏無酷暑,冬無嚴寒,花繁水秀,清朝文士周智於有詩雲:「累累形勝若蒼煙,九曲誰將一線牽,神女倦遊何處,雙珠拋在水雲邊。」
望夫山孝親相夫教子的妻子盼望丈夫早日回家,每天站於此,後化作一座山峰,望夫山由此而得名。山不在高,座座有一個美妙的傳說。
珠山的巧石是立體的畫,無聲的詩,這些巧石千姿百態,似人似物,似禽似獸,逼真逗趣,維妙維肖。當你走進小珠山,無數巧石爭先恐後擁到你的眼前,在珠山腳下,抬頭可見一隻振翅欲啼的「金雞報曉」,它正在熱情的歡迎來小珠山游覽的八方遊客;憨態可掬的「小海龜」;鐵拐李醉酒後曬放的「靴子」;「飛來石」都是那麼逼真,那麼的維妙維肖;相親相愛,相敬如賓,互相攙扶的「姜公背姜婆」,向人們講敘著一個動人的傳說故事。
珠山國家森林公園
傳說以前山腳下住著兩位老鄉村醫生,人們只知道夫婦倆姓姜稱姜公、姜婆,夫妻倆醫術高明且心地善良。因老婆婆是小腳,走山路不方便,姜公總要背著婆婆。有一次,兩人出去采葯,姜公被老虎咬死,姜婆因悲痛過度昏死過去後,再也沒有醒過來,老百姓將他倆葬於山下。有一年的雨季,山洪暴發,山洪過後,兩位老人的墳墓不見了,山頂出現了兩塊重疊相依的「石老人」,人們為了紀念他們,稱之為「姜公背姜婆」。
登釜台筒放眼四周,可見靜坐於山中的「觀音拜天」,微笑於天下的「大肚佛」,行至南天門,可見諄諄教導,至理於天下的「孔子授書」,威風八面、怒嘯沖天、欲霸天下的「嘯天金獅」,站於雄峰之巔,可見八仙飄然過海來珠山相聚,敘說天下事的「八仙聚」;脫殼而出的「蛋生石」;神態逗人的「猴子石」等等,無不使人驚嘆大自然的造化。小珠山巧石爭崛、怪石疊布,猶如神工天成,妙趣橫生,給寧靜的小珠山帶來活力,帶來靈氣,巧石又好像無數的明珠撒落在群山之中,把珠山點綴得美麗動人。釜台筒,原名「望夫台」,海拔439米,釜台筒流傳著一個動人的愛情故事,古時,小珠山腳下住著兩戶人家,一家有個女兒叫香香,一家有個兒子叫石栓。二人從小青梅竹馬,情篤意深,長大後,二人相親相愛。一天,香香上山挖野菜,不慎跌斷了一隻胳膊,要配製接骨丹,需要釜台筒上的草葯,石栓不顧山勢陡險,爬了上去,採到了草葯後,下山時不慎摔死了。香香用了石栓採得的草葯,胳膊好了,可是她卻飯不吃,水不喝,天天地村口凝望釜台筒,不久鬱郁而死,人們把她久久凝望的釜台筒叫做「望夫台」。美麗的民間傳說寄託了當地人民的濃濃的情思,體現了他們豐富的想像力,賦予了秀麗小珠山的神秘和生機。小珠山石洞零星分布於山間谷壑,掩映於花草叢中,點綴著小珠山的秀麗景色,當地傳說曾有狐仙居住於此,有虔誠者前來請願,有求必應,從而狐仙洞府之名遠近聞名。
水是山之靈氣,灣灣小溪,潺潺流水,成為小珠山流動的神韻;一瀉而下的水流撞擊在石板上,濺起水花朵朵,充滿了「大珠小珠落玉盤」的詩情畫意,而涓涓細流又好比山的音樂,奏響了歡快的樂章,曲折婉轉的流淌於山間谷壑。涓涓細流被落日余輝染成金黃色,粼粼泉水靜中有動,水中斑斑倒影又增添了一份神秘,座落於小珠山腳下的青石潭,清澈見底,水從潭底青石中噴涌而出,常年不竭。小珠山水質無污染,水中含有豐富的礦物質,用於沏茶,分外清香,常飲氣清目爽,延年益壽,是小珠山向人們饋贈的天然飲品。青石潭還流傳著一個美麗的傳說:早間,小珠山「紫草人參」得道成仙,時常嬉笑於林間小溪邊,紫草晨起梳妝,紅光滿山,人參下河沐浴,河水晶瑩甘洌,遊人來此皆以水凈面而濯足。
遮天蔽日的林木,青青如緞的草坪,潺潺流水,步入其中,彷彿走進了世外改為桃源,人間仙境,給你一份恬然清涼的心情。
⑼ 大珠山風景區怎麼樣
大珠山風景區介紹及其推薦景點如下:
大珠山景區位於黃島區東南部海濱,南北長20多公里,主峰大砦頂海拔486米,佔地約65平方公里,人文資源和自然資源眾多,自古就是高士隱居、僧尼修行和文人墨客探幽的地方。明代起人們就把「雙珠嵌雲」列為古膠州八景之一,《齊乘》和《掖海叢書》譽為「岸海名山」,清乾隆年間的《膠州志》稱之為「州中第一勝地」,以「谷秀、峰奇、石怪、花繁」著稱於世。先後被評為青島市森林公園、山東省農業旅遊示範點、國家農業旅遊示範點,在2009年11月10日晉升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石門寺
在大珠山主峰大砦頂北側的一道山澗里有一座古寺,因以兩塊赫然而立的巨石為門,所以名為石門寺。
石門寺建於金大定五年(1166年)。當年寺廟有大雄寶殿、天王殿、鍾樓、鼓樓、東西兩廡等建築。石門右側的巨石下有一清泉,水碧如玉,名玉泉,因此,人們又稱石門寺為玉泉寺。20世紀40年代中期,石門寺毀於戰事。1995年,膠南市人民政府投資重修石門寺大雄寶殿和墓塔林。
石門澗
石門寺南行,便進入群峰環繞的石門澗。澗內青松翠藤,蒼深蓊鬱;一條山溪水曲折斗,牽著高高低低的石底清潭,一路清澈,一路細聲慢語。到夏天雨季,還有飛瀑掛山崖,有流水如銀練繚綾,柔軟地漫過一面面斜石坡,從長滿綠苔的石壁上滑下來,落進碧潭後再濺起銀珠玉粒……在古時,石門澗是文人墨客常來游覽聚會的地方。澗西側有一巨石,上面就刻著明代文人王無竟手書的一首詩:「蒼靄寒山深,有人乃在此。一杯復一爐,煮茗溪光里。」至今字跡清晰。
麻衣庵
從石門澗逆溪水往山上走,過鰲魚石、剪子峰,來到麻衣山前,這里有麻衣庵的殘垣。據民國年間的《增修膠志》記載,晉代的陳仲舉、元代的張清源、明代的趙麻衣等名士曾在這里隱居過。庵後的峭壁上,有一懸空石室,室門鑿造得很精緻,門高兩米,頂為孤形,有石門框和石雕門檻。在離石室前約3米處有刻有蓮花圖的蓮花石。
朱朝洞
從麻衣庵前沿一條曲折的小徑往東南方向走去,到大砦頂西坡,踏一條石鋪小路前行不遠,便會看見一道石門口,門枕、安門的石窩和門檻俱在,這就是朱朝洞。跨進門口,裡面是由遮天蔽日的巨石圍成的院落。在院內東側,有許多巨石相摞相疊,扣合成一洞,深不可測。遊人探幽到此,會有探到了大珠山幽境深處的感覺。
大珠山石窟
大珠山在古代有過佛教興盛的時期。山中有石門寺、墓塔林、麻衣庵殘垣、地藏庵、菊花庵、磨鐵庵等遺跡。傳說山中有石窟99座之多,現保存完好的有夾溝南山石窟、夾溝西山石窟和石屋子溝石窟3處。大珠山的石窟在山東各地遺存的石窟中獨具特點,引起佛教學術界的重視,不少學者饒有興致地前來探訪和研究。專家考察後,認為這3座石窟都是隋唐時期建造的,還有的說屬北齊時代所作。
奇峰異石
大珠山多奇峰異石。乘車走204國道過大珠山時,就會看見南山坡上一隻正奮力向山頂爬去的石龜。相傳它原是王母娘娘瑤池中的金龜,趁王母娘娘開蟠桃會之機,順著天河溜到東海,爬到了大珠山。望北山坡,會看到有一塊高石很象一位挎著籃子的少女。南山還有雄踞山頭的「鷹兒石」,北山還有身披迦裟、手拄禪杖的「和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