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景點 » 臨汾市景點大全

臨汾市景點大全

發布時間: 2021-03-09 12:23:39

1. 臨汾周邊有哪些地方適合一日自駕游,能當天去當天回的

臨汾周邊一日自駕游的地方有: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壺口風景區,皇城相府,霍州衙門,東岳廟,小西天等,都可以當天去當天回的。

2. 你的家鄉臨汾市有哪些風景名勝節風味飲食

名勝有鐵佛寺,鼓樓,堯廟,周圍的村落也有一些比較小但很古遠的景點,風味餐飲方面最著名的那就是牛肉丸子面了,非常有本地特色。

3. 臨汾古城公園的介紹

臨汾古城公園是山西省臨汾市第一座開放式公園,公園建設因地制宜以「古城」為主題,重點在於重塑臨汾古城風貌,向人們展示臨汾悠久的歷史文化,打造一個屬於臨汾市的歷史文化品牌,樹立臨汾的「文化古城」形象。臨汾古城公園位於臨汾市區濱河東區中段,工程分兩期建設,總佔地面積為19.6公頃。臨汾古城公園集古城牆保護、濕地保護和生態綠化為一體,建設主要內容包括自然水面、曲橋、小型雕塑、廊式藤架、亭榭和仿明代小型古建築,是一座集游覽、娛樂、休閑、健身為一體的綜合性公園,對城市可持續發展和優化生態環境具有重要作用。一期工程為中大街以西部分,建設規模9.5公頃,概算總投資8107萬元,於2009年5月開工,2010年9月竣工;該部分主要有地下蔭蔽工程、人工湖和綠化工程及配套設施。二期工程為中大街以東部分,於2012年5月開工,當年11月竣工;二期工程以保護和修復古城遺址為核心,圍繞古城牆西北角呈「V」形布局,包括排水工程、城牆修復工程、護城河工程、古民居保護工程等,建成後形成了古城雄姿、古城大院、鼓舞雕塑、卧牛碑亭、遺址紀念等主要景觀;其中,鼓舞廣場和園內通道由557個石獅雕塑環繞分布,以擁有石獅最多的公園創世界吉尼斯紀錄。

4. 臨汾有哪些名勝古跡

堯廟

5. 臨汾的風景 名勝有哪些

卧牛城的由來:被傳為陶唐故都、伊祁舊里的臨汾,素來有卧牛城之稱。1977年10月,有人在城牆東北角取土時,挖出一個石匣,匣中有一尊鐵卧牛,並有明朱洪武年間的碑記一塊。鐵牛重
124斤,底座重33斤半。這大概就是臨汾被稱為卧牛城的見證。臨汾城池始建於西晉,距今約1600多年。鐵卧牛是什麼時候埋入城牆之中,無從考證。出土碑記中有「癸丑(1373)冬十有一月二十有五日」字樣,修整城牆時,就從城東北角挖出過此鐵牛;另謂五代梁開平二年(
908)九月吾州刺史徐懷玉刻記,記載梁晉交兵時,寇退而修城就曾挖出過此物,當時「以為祥」,便原封不動地將鐵牛埋在原處。明癸丑年第二次出土後,當時亦認為是「退滅寇兵之祥」,便擇吉日,藏之。1977年10月則是鐵牛第三次出土。現在這尊鐵卧牛已在臨汾市堯廟展出。

侯馬晉國遺址:西周初年,周成王封弟叔虞於唐,叔虞之子燮父改國號為晉。到春秋中葉,晉景公遷都新田(今侯馬)。從此,至戰國早期三家分晉為止,新田就成為晉國政治、經濟、商業、文化的中心。一九六一年,「侯馬晉國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遺址在侯馬市汾、澮兩河交匯處。面積約三十三平方公里。古城已圮,現僅存宮殿台基殘跡。經大規模的鑽探發掘,發現兩組古城遺址,早期有白店古城址,晚期有平望、牛村、台神、馬庄、呈王等古城址。其中牛村古城,位於侯馬市西北,南北長約一千四百米,東西寬約一千二百米。在牛村古城址南有鑄造青銅器、陶器、石器、骨器的手工業作坊。鑄銅作坊遺址,面積約三千平方米,出土一百多塊銅錠、鋁錠、鑄銅生產工具及三萬余件陶范。其中能辨認器形的陶范有一千多件,成組配套的有一百多件,用這些范鑄造的青銅禮器有鼎、豆、壺、簋、鑒、敦等,兵器有劍、鏃等,此外尚有車馬飾和虎符。陶范刻有精美的夔龍紋、蟠螭紋、雲雷紋、環帶紋、垂葉紋、人紋、魚紋、首紋等。構圖勻稱新穎,線條流暢細膩。從出土陶范分析,大致要經過選泥、制模、翻范、熔銅、澆鑄和修整這一整套工藝流程。在牛村古城東南有盟誓遺址,面積約三千八百多平方米。遺址中發現四百多坑,坑內埋葬著牛、馬、羊和玉幣等犧牲。其中四十一個坑內出土了約數千件盟書,多數為朱書盟書,少數的為墨書詛辭,書法精美,內容記載了春秋戰國之際晉國各派貴族集團之間的斗爭,由此人們可以看到東周的盟誓禮儀和制度。牛村古城南、澮河南岸的上馬村是墓葬區,面積約五十萬平方米,墓葬密集。其中十三號墓是一座規模較大的長方形堅穴木郭墓,墓內的隨葬品,除銅貝、包金貝一千六百多枚外,共約三百六十多件。其中有大小銅器如鼎、鑒、方壺、簋等一百八十多件,和包金器、玉器、骨器、裝飾品,及編鍾、編磐等。墓中出土兩件銘文相同的徐王庚兒自作鼎,最引人注目。

鐵佛寺:又名大雲寺,位於臨汾市區西南隅。始建於唐貞觀年間,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遭地震毀壞,五十四年(1715)重建。寺院由山門、獻亭、中殿、方塔、藏經閣等建築組成。方塔是寺院的精華,六層,一至五層為方形,第六層為八角,按八卦方位排列建造。塔高30米,系水磨青磚砌成。各層均有琉璃圖案裝飾,共計64塊,內容為佛門傳說故事,引人注目。塔內一層中空,空間較大,內置高六米、直徑五米的生鐵鑄佛頭,造型豐滿,眉目端莊,形神兼備,為唐代原作,故有鐵佛之稱。它反映出盛唐時期平陽冶煉技術水平,對研究我國采礦、冶煉技術有重要價值。

魏村元代戲台:位於臨汾市區西北25公里處的魏村牛王廟內。廟內現存後大殿三間,獻亭、戲台各一座。河東地區是我國北方古代戲曲藝術的搖籃,至今保存著多處古代戲劇壁畫、雕刻和戲劇藝術建築。廟內的元代戲台,重建於元至治元年(1321)。戲台平面近方形,四角立柱各一根,前檐為八棱石柱,寬敞開闊,音響效果較好,對研究我國戲劇藝術和演變有重要價值。廟內獻亭,造型別致,結構精巧,也是一處較為珍貴的古代建築。

龍子祠:位於臨汾城西的姑射山下。寺前泉水涌瀉而出,清澈透明,人稱龍子泉。泉水流量較大,渠道縱橫,灌溉萬頃良田,一派水鄉風光。因泉水澤潤於民,人們建祠祀奉。祠坐北向南,創建於唐,元、明、清各代都有增建修葺。現存山門、過殿、水母殿、康澤王殿等主要建築。祠內還有碑碣11通,對研究當地的水利開發和祠宇沿革有一定價值。每年農歷四月十五有傳統廟會,四方農商雲集,十分熱鬧。

姑射山仙洞:位於臨汾市區西20公里處的姑射山內。相傳為堯王夫人鹿仙女誕生地,因春秋時期著名哲學家莊子的《逍遙游》中有「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之語而出名。有北仙洞、南仙洞兩部分。北洞有興佛寺、雲霧寺、王母閣等;南仙洞有興隆寺、神居洞、碧岩寺、觀音閣和戲台等廟宇寺觀。現存鐵鑄、銅鑄、木雕、泥塑等各種塑像
200多尊。壁畫、碑碣都有一定歷史和藝術價值。仙洞創建於唐武德年間,歷代曾修葺擴建,現有建築40餘處,共有房屋廟堂
120多間,石窟洞70多孔。亭、台、摟、閣,大小殿宇,多數依山背洞,靠崖面溝,就勢構築。奇峰異洞,蒼松翠柏,青山環抱。其間一條數百米深谷,南北仙洞巍然對峙。春、夏、秋季鳥語花香,清涼幽靜,到此頗有置身「仙境」之感。

平陽鼓樓:坐落在臨汾市區中心,大約始建於北宋年間,金、元、明、清皆重修過,但樓體仍保持原建築特點。樓的平面呈正方形,四邊各40米,面積1600平方米,通高40.5米。四面沒迴廊。基座全用青磚砌築,座高八米,南北東西有高寬各五米的券門。四個券門橫額分別題刻「北達幽並」、「南抵秦蜀」、「東臨雷霍」、「西控河汾」。樓體穩重厚實,結構得體。上做二層三檐十字歇山頂樓閣,建築獨特,高大雄偉。古人稱之為「拔地千尋,依雲逼日」。可惜這樣一座重要的古建築,於1948年毀於戰火。1983年,臨汾市人民政府成立修復鼓樓委員會,倡議全市人民集資捐款修復鼓樓。1984年開工,1986年恢復原貌。

丁村遺址:位於襄汾縣城郊四公里處,遺址出土人牙和人骨化石,以及20多種哺乳動物化石和2000多件舊石器。石器屬石片器系統,為舊石器時代中期文化。

牛王廟戲台:在山西臨汾市西北25公里魏村牛王廟內。戲台建於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大德七年(1303年)重建,明、清曾予修補。廟內現存廊廡、獻亭、正殿、垛殿等。正殿供三王(牛王、馬王、葯王),塑像俱存。戲台為木構亭式舞台,平面方形,單檐歇山式屋頂,前面及兩側前部敞朗,作為台口。背面及兩側後部築以牆壁,還保留著宋金樂亭古制。台上無前後場之分,前檐用石柱兩根,正面雕牡丹及化生重子,柱側刻創建與重修年代。台上樑架迭構,額枋、蘭普、斗拱,上下三層,形如龐大疏朗的藻井,簡練精巧。戲台古稱舞亭或舞樓,宋、金時晉南一帶已有,元代相當普遍,但保存至今者較少。此台為研究元雜劇在山西一帶發展歷史和金元時期戲台建造規制的重要資料。

坤柔聖母廟:在山西吉縣城東北八公里謝悉村土垣上。四周山巒環繞,視野廣闊,廟址居高臨下。始建於宋天聖元年(1023年),元延佑七年(1320年)重修,明隆慶四年(1570年)局部重建,現存坤柔聖母殿為元代遺構。面寬進深各三間,單檐歇山工屋頂,結構之奇巧,為我國古代建築中少見。

掛甲山石刻:在山西吉縣城南里許掛甲山。此地背依錦屏山,面臨清水河,楊柳夾岸,拱橋如虹,景色優美。據縣志記載,唐尉遲敬德出征寓此,曾在錦屏山掛甲,更名掛甲山,也有傳說唐太宗與秦瓊奔赴長安,曾掛甲山巔,故名。隋開皇三年(公元
583)大山腳石崖上雕造佛像五區,每區二至三龕,龕為火焰式,龕內多為一佛二菩薩,佛座為覆蓮瓣束腰須彌狀,菩薩脅侍兩側,其中卧佛一龕,右手托腮,左膝微曲,造型生動,神態自如。雕造手法為剔地突起與線雕相結合,與其他石窟中圓雕比較,別具一格。

董氏磚雕墓:在山西侯馬市西北郊基建工地發現,1959年和1969年,分別遷於山西考古研究所候馬工作站院內。墓主人一名董海,一名董明,先後於金明昌七年(1196年)和大安二年(1210年)埋葬。均為仿木構磚雕墓,平面皆方形。董海墓為前後兩室,系我國北方地區傳統的四合院形制。結構復雜,比例適當,磨磚對縫,手法嚴謹,墓室內壁雕刻有翎毛花卉,八仙人物,戲劇故事以及飛馬、奔鹿、走獅等動物,琳琅滿目,華麗似錦,具有很高的建築與雕刻藝術價值。董明墓的北壁,砌有一座小戲台及生、末、凈、旦、丑五個戲俑,生動活潑,維妙維肖,是我國早期戲劇表演藝術的再現,為研究宋金戲劇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千佛崖:在山西霍縣城南7.5公里的郭庄村山腰。山巒聳峙,山花爛漫,摩崖造像隱現其間。始刻於唐代,宋、元時屢有造鑿,直至明正德五年(1501年)始結束。本尊大佛高約八米,下部刻有唐貞觀以及天寶五年(公元
746年)、長慶二年(
822年)等題記。千手千眼觀音像高度約二米,為元代所造。其餘小佛多為三軀一組(一佛二菩薩或一佛二弟子),亦有單佛一龕者。刻工精湛,造型生動,極富民間特色。

霍州雁塔:在山西霍縣城南二公里的塬上。塔上雁巢甚多,故名。寺依塔名,亦稱雁塔寺,僅存遺址。雁塔創建年代不詳,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重修。塔高16米,呈八角形,五級,密檐式,空心,塔身層層向內收分,檐下磚雕斗八十八攢,比例和諧,鐫刻精緻,挺拔高聳,造型秀美。登臨源上,仰觀古塔,遠覽山川風光,樂趣無窮。

霍州鼓樓:在山西霍縣城內中心。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建,清代重修,台基高峙,用青石、青磚混合砌成十字券拱形通道,四向貫通。上築木構樓閣兩層,面寬進深谷五間,二層三滴水,十字歇山式屋頂。四周圍廊雕刻有花卉、禽獸等圖案。瓦頂安裝有二十八宿琉璃造構和三彩琉璃脊獸。鼓樓總高29米,登樓眺望,山川風光,霍縣城景,盡收眼簾。

普凈寺:在山西襄汾縣城西南30公里史壁村。規模敞朗,建築巍峨。創建年代不詳,現存為元、明遺物。山門三間,天王殿五間,懸山式。菩薩殿依柱築有扇面牆一道,牆前為觀音菩薩和善財童子,豐潤嫻雅,兩隅十八羅漢各具神態。牆後地藏、道敏、冥公端莊肅穆,十殿閻君凝神對坐於兩側。最後為大雄殿,五開間六架椽,結架純系元構。龕內塑釋迦、文殊、普賢華嚴三聖,其中二菩薩身式修長,衣飾合體,面形上方下圓,神態境靜慈祥,塑工頗為精巧。

千佛洞:俗名佛洞廟。在山西鄉寧縣城東五公里營里村懸岩上,呂梁山南端。山上樹木茂密,花香撲鼻,在叢林山花之中,突出巨石一方,長寬高各20米,體積近
800立方米,佛洞即開鑿於巨石之腰。洞高3.1米,黨深各4.5米,四壁滿雕神龕及佛像,刀法簡練,姿態莊重,局部後代繪有壁畫,內容為佛傳故事,窟頂雕出藻井圖案,按其造像風格,應是隋唐作品。洞前宇兩進院落為明清建築,有山門、廂房、配殿、獻殿等,巨石位居最後,千佛洞由成為寺後佛堂。寺宇規模不大,布局嚴謹,殿堂結構簡潔,形制典雅,與四周山石樹木相互輝映,頗富雅趣。寺內石碑,載信徒禮佛盛況及寺宇重修經過。

襄汾造像碑:在山西省襄汾縣境內。原分布在善惠寺等五座寺廟中。寺宇早毀,尚存造像石刻二十二通,形象秀美,刻工洗煉。造鑿於魏、北齊、隋、唐四代,碑高大者28米,小者1.5米,一般在二米左右。內容主要是佛、菩薩、弟子、脅侍、天王、供養人等等。佛像肅穆端莊,菩薩秀麗嫻靜,弟子恭順,供養人虔誠。唐碑中還雕有屋形龕一間,內置卧佛一軀。時代不同,工藝均佳。另有唐代石塔一座,方形,三層,高二米,每層雕有塔檐,塔頂設有塔剎,塔身收剎甚急,各層四面雕有券拱形佛龕一區,總體輪廓與西安大雁塔近似,鏤刻精湛,是我國唐代石雕藝術中的佳品。今存襄汾縣博物館。

6. 臨汾堯都古鎮在什麼地方

堯都古鎮位於澇洰河生態治理工程堯鄉園起步區內(堯賢街澇河橋旁(北永安村南)),是古鎮、游樂園、溫泉民俗三大板塊之一,以堯文化為主題,結合休閑度假的旅遊元素,著力打造堯文化體驗式主題公園。

該項目建設內容主要包括:堯文化部落體驗園、當地傳統特色小吃、民俗酒店、游樂園、溫泉體閑度假區五部分。

遊客置身茅茨土階,或立於誹謗木、敢諫鼓下,可感受遠古文明的「第一縷曙光」。穿過「時光隧道」,在鋪面林立、旗幌招展的巷陌,可重溫青磚黛瓦間的市井生活;在酒香撲鼻的酒坊,可懷舊遠去生活的情趣;在石碾滾動的碾坊,可找尋漸行漸遠的鄉愁。

(6)臨汾市景點大全擴展閱讀

堯都區整頓規范堯鄉古鎮經營秩序

堯都區委常委、宣傳部長任偉民召集區公安、工商、安監、文化、食葯、旅遊、新聞、澇洰河公司等部門負責人,召開整頓規范堯鄉古鎮經營秩序工作會議。

任偉民指出,堯鄉古鎮作為堯都區近年來著力打造的一個突出堯文化特色,傳承區域傳統文化,為廣大市民提供休閑、度假、遊玩、餐飲服務的新景區,春節期間受到社會高度關注,充分說明了廣大人民群眾對高品位精神文化產品的追求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堯鄉古鎮景區的規范、健康、有序運行,與各相關職能部門的積極有效工作是分不開的。

他要求,各相關部門要積極履行主體責任,從長遠健康發展著眼,盡快拿出一套合理、合法、完善的制度和科學的管理辦法,引導堯鄉古鎮景區規范發展。

區文化、旅遊、工商、發改、食葯等監管部門,要按照嚴格各自職責,履行好監管責任,要轉變作風主動服務,對景區在各類經營活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具體的整改意見,讓企業走上規范、有序、健康發展道路。

7. 臨汾有哪些旅遊景點

臨汾市位於山西西南,古稱平陽,傳說中的「堯都平陽」即指此地。臨汾市共轄17個市、縣、區,文化積演深厚,旅遊景點眾多,交通方便,南同蒲鐵路、大運公路縱貫南北,臨七公路、侯月鐵路也以此地為起點。臨汾市的知名旅遊景點主要有:吉縣的壺口瀑布;市區的堯廟、姑射山;洪洞的大槐樹、蘇三監獄、廣勝寺;蒲縣的東岳廟;隰縣的小西天;襄汾的丁村民居;霍州的霍州署衙、霍山等等。

8. 臨汾的紅色旅遊景點有哪些

臨汾烈士陵園;洪洞白石村有一個紅色旅遊景點,記不起名字了;永和好像也有一個,好像叫東征紀念館;好像還有...

9. 十大最好玩的景點 臨汾有哪些好玩的景

十大好玩的景點 臨汾有以下好玩的景點:

  1. 山西側壺口瀑布

    山西側的壺口瀑布在壺口的正面,您可以下到瀑布下近距離觀賞瀑布和黃河,山岩多。視角好。景區內有觀瀑洞(龍洞),是一天然石洞,在瀑布的下方,從下往上看瀑布,瀑布壯觀無比。

  2. 大槐樹尋根祭祖園

    大槐樹尋根祭祖園位於山西省洪洞縣城西北2公里處的廣濟寺旁邊,是明代遷民遺址。

  3. 堯廟

    堯廟位於臨汾市秦蜀路南端。臨汾史稱平陽,《尚書》載"堯都平陽"。司馬遷《史記》雲:"學者多 稱五帝尚矣,然《尚書》獨載堯以來"。足見華夏文明自堯始。堯廟現佔地5.33公頃,主要有山門、五鳳樓、堯井亭、廣運殿、寢宮等古建築群,以及距今已1600餘年的漢代奇樹柏抱槐、柏抱楸、鳴鹿柏、夜笑柏等景觀。

  4. 廣勝寺

    廣勝寺位於洪洞縣城東北17公里的霍山南麓,霍泉亦發源於此地,寺區古柏蒼翠,山清水秀。廣勝寺於東漢建和元年(147)創建,初名俱盧舍寺,唐代改稱今名。大歷四年(769)重修。元大德七年(1303)地震毀壞後重建。明清兩代又予以補葺,始成現狀。廣勝寺分上下兩寺。上寺由山門、飛虹塔、彌陀殿、大雄寶殿、天中天殿、觀音殿、地藏殿及廂房、廊廡等組成。現存為明代重建遺物,形制結構仍具元代風格。山門內為塔院,飛虹塔矗立其中。塔平面八角形,13級,高47.31米。塔身青磚砌成,各層皆有出檐。全身用黃、綠、藍三彩琉璃裝飾,一二三層非常精緻,檐下有斗拱、倚柱、佛像、菩薩、金剛、花卉、盤龍、鳥獸等各種構件和圖案,捏制精巧,彩繪鮮麗,至今色澤如新。塔中空,有踏道翻轉,可攀登而上,設計十分巧妙。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臨汾盆地八級地震,此塔安然無恙。寺內碑碣甚多,是研究寺史沿革的重要資料。向後為彌陀殿五間,內施六根大斜梁,減少兩縫梁架,在結構上有獨到之處。殿內奉彌陀佛和觀音大勢至菩薩,稱「西文三聖」,工藝甚佳。東壁及扇而牆上滿繪壁畫,內容為三世佛及諸菩薩。金皇統間平水版大藏經原存於此,後移北京圖書館。大雄寶殿五間,懸山式,殿內木雕神龕及佛像,或剔透玲瓏,或豐滿圓潤,工藝俱佳。毗盧殿五間,廡殿式,殿內兩山施大爬梁,結構奇特,是元代建築藝術富有成就的實例,該殿裝修上木雕棱花是明代小木作中的精品。殿內奉毗盧、阿閃、彌陀三佛及脅侍菩薩、護法金剛等像,沿壁木雕龕閣,內供鐵鑄佛像35尊。四周有很多精緻壁畫。

  5. 小船窩景區

    小船窩景區位於臨汾市吉縣黃河壺口瀑布下游。小船窩景區的地質遺跡以河流侵蝕地質作用遺跡為主。自黃河形成以來,流水作用在古黃河的兩岸及河床上刻下了歷史的印痕,葫蘆雙島、兩岸侵蝕三角面、水蝕洞穴等就是黃河百萬年來的傑作。
    河流侵蝕、地殼抬升、河流侵蝕的循環過程形成了一個深30米、寬10米左右的深谷。河流的側向侵蝕作用使崖壁呈螺旋狀彎曲,其岩壁上島見不同階段河水的沖蝕洞穴,以及砂岩與泥岩因差異風化而產生的岩壁凹凸不平和各種奇特的圖案。谷中沿岩石節理還不斷有泉水流出,清澈甘甜,常年不斷。

  6. 雲丘山旅遊風景區

    雲丘山位於鄉寧縣,關王廟鄉大河村、坂兒上村境內,地處呂梁山與汾渭地塹交匯處。主開發區面積為35平方公里,景區內人形山體形象逼真、植物種類豐富多樣、自然景觀獨特神奇。

  7. 七里峪風景區

    七里峪風景區位於臨汾市內中鎮。這里漫山遍野布滿了密密麻麻的植物,還有瀑布,溪流,泉水,以及偶爾可見的野生小動物。景色美不勝收,尤其是密集的松樹林彷彿迷霧森林一般的仙境。這里充斥著完完全全的大自然氣息,少有人工雕琢。

  8. 臨汾汾河公園

    臨汾市汾河公園位於臨汾城區汾河岸畔。整個園區分為精品治理區和上、下游生態濕地治理區。精品區分地域展示區、素質拓展區、體育休閑區、科普活動區、藝術休閑區和青少年活動區六大功能區域。公園以生態修復為建設主題,體現仿山西明清建築風格。

  9. 中市景區

    中市景區位於臨汾市吉縣中市村。在中市景區可以看到黃土高原地貌景觀。自第四紀中更新世以來,黃河兩岸堆積了多層黃土。經過多年,在流水、風蝕等作用下形成了各種典型的黃土地貌,主要有黃土蜀、梁、源(殘源)、黃土沖溝、崖、柱、壩和落水洞等。這些黃土為人類居住提供了棲息之地,黃土高原上典型的黃土窯洞、黃土院落即是景區一道優美的風景。

  10. 臨汾姑射山

    臨汾姑射山位於臨汾堯都區。姑射山溝壑縱橫,地貌奇特,亭、台、樓、閣,大小殿宇,多數依山背洞,靠崖面溝,景色怡人。

10. 臨汾有什麼可以爬山的地方

臨汾東邊以土山為主,不是很好玩,你可以去澇河水庫,從那裡開始爬;也可以去城隍鎮許村,那裡有個老百姓稱為「金絲狗」的地方,有山、有水,還比較不錯。西山可以從龍祠向西攀爬,也可以去仙洞溝,把車停在山下的 姑射村,向上爬,從溝底看還有點險峻的意思,而且還有一段隧道可走,比較好玩的。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