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涼崆峒山旅遊景點圖
① 平涼最著名的旅遊景點有哪些
平涼曾是「絲綢之路」東段的重鎮之一,名勝古跡眾多,旅遊資源豐富。主要有崆峒山、南石窟寺、王母宮石窟、龍泉寺、雲崖寺、石拱寺、柳湖、龍隱寺等景點。
1)首選:崆峒山。平涼崆峒山位於平涼市西15公里處,系六盤山山脈。有8台、9宮、12院、42座建築群,共40多處名勝古跡,至今猶存,以崆峒寶塔最為著名。崆峒山海拔2123米,面積30平方公里。
2)王母宮。王母宮位於平涼市東南75公里處的涇川縣涇、訥兩河匯流處,距涇川縣不到1公里。王母宮石窟依山開鑿、呈方形,中心有柱,平面呈「回」字形,高達12米,深11米。中心柱及三面窟壁均有石雕佛像,有千佛、力士、菩薩以及馱寶塔的白象。窟內造像分三層,共200多尊,多為北魏作品,後經改造,窟外為清代重修的依山樓閣。
3)南石窟寺。南石窟寺位於涇川縣城東涇河北岸的蓄家村,背山面水,綠樹環繞,景色秀麗。石窟現存5個窟龕,1號東大窟和2號西小窟保存較為完整。東大窟為南石窟寺的主窟,高達13米,寬約17米,深14米,結構獨特,造型宏偉。
地方特色:涇川罐罐蒸饃、靜寧燒雞、華亭核桃餃子、平涼酥餅等等。
② 甘肅平涼崆峒山
「山川雄秀甲於關塞。」明朝「八大才子」之一趙時春這樣贊美崆峒山。相傳廣成子修煉得道於此山,黃帝前來向道家仙人廣成子問道,人稱崆峒山為「天下道教第一山」。崆峒山後來發展為道、儒、佛三教合一、共尊共榮的宗教搖籃。崆峒山還是中國五大武術流派之一崆峒派的發祥地。周穆王、秦始皇、漢武帝均以登崆峒為盛事。
崆峒山峰巒疊嶂,崖壁峭立,平台幽寂,怪石嶙峋,洞穴深邃,林木蔥郁,湖光野嵐,相映成趣,既有北方山勢之雄,又有南方山色之秀,不愧為「西鎮奇觀」、「神州西來第一山」。
崆峒山位於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城關西12公里處。由大小數十座山峰組成,主峰馬鬃山(也稱絕頂)海拔2025米。主峰之後有翠屏山,是崆峒山最高峰,海拔2123米。涇河和胭脂河回護前後,交匯環抱於突兀聳立的望駕山下。崆峒山由上三迭系紫紅色堅硬礫岩構成,是年代古老的丹霞地貌。中台被切割形成北台、東台、南台、鳳凰嶺和靈龜台等,頂平、身陡、麓緩。山上曾發現齊家文化遺址,說明在三千年前就有先民生活在這里。《爾雅》載:「北戴斗極為崆桐。」《汲冢周書》釋:「正北的大夏、莎車、戎翟、月氏、空同、姑臧」等十族統歸空同。部族融合發展並消亡後,中心區域的名山加以山字偏旁專用指山。也有認為,崆峒山名與道教無為思想有關,取其空空同同之意。「高齡崆峒,山川險阻。雄視三關,控制五原」(宋人鄭文寶《蕭關議》)。崆峒山在中古以前又稱「笄頭山」,漢時,笄頭道是古絲綢之路西出長安的北路第二站。西漢至唐宋,商旅不絕,駝鈴丁當。清末「戊戌六君子」之一譚嗣同年輕時游覽平涼時,寫了《崆峒》一詩,描寫了崆峒山的險峻壯美:「斗星高被眾峰吞,莽盪山河劍氣昏。隔斷塵寰雲似海,劃開天路嶺為門。松拿霄漢來龍斗,石負苔衣挾獸奔。四望桃花紅滿谷,不應仍問武陵源。」
③ 甘肅平涼崆峒山好玩嗎
平涼的崆峒山是道教第一山,風景宜人,現在去很是不錯。
上山可以攀登,也可以坐車環山而上!
④ 去崆峒山的經典旅遊線路
第1天:早乘汽車走高速公路,中餐後游覽神奇的老龍潭景區。
第2天:早餐後前往六版盤山國家級森林公園權——涇河源,乘坐景區環保車上山游覽被稱為「塞上小江南」的小南川、可沿著水路一直走向大山深處,體驗摸石頭過河的感覺,看青山綠水,聽鳥語花香;游覽成吉思汗曾經避暑駐兵的涼殿峽;游覽植物嘸,看七千年古木,了解六盤山豐富的動植物資源,乘車赴平涼。
第三天:早餐後,游覽「道源聖地」,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中國首批4A級旅遊區和國家地質公園——崆峒山風景區後乘車返回,結束愉快之旅!
⑤ 人在蘭州,求周末平涼市及崆峒山的旅遊攻略!要詳細。(追加高分)
好,聽我說吧.
1 蘭州去平涼可坐火車,坐汽車.非常方便,這不是一個問題,火車是四十元版,汽車最多一百(卧鋪)
2 在平涼權住宿也很方便,不是太貴,而且也很多,八十元之內的更是隨處可見,整個離崆峒山最近的天門經濟開發區經常會見到.
另外,山上也有,山下也有,一般較貴,山上可達二百,山下最少一百.由於崆峒山已成為AAAAA級別風景名勝區,這種價格還會上漲,不過景點也更值得一去了.
3 特色小吃在平涼四中巷市場,那是個有名的地方,平涼人都知道,在人民廣場向西二百米,坐公交車一路只需兩站.在那裡幾乎所有平涼特色小吃都有,也很正宗.
4 從平涼西站下車,可直接從此去崆峒山,坐計程車四十元,很快,只用一小時.若從東站下車,也可這樣,但遠一些.
⑥ 平涼崆峒山周邊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平涼曾是「絲綢之路」東段的重鎮之一,名勝古跡眾多,旅遊資源豐富。主要有崆峒山、南石回窟寺、答王母宮石窟、龍泉寺、雲崖寺、石拱寺、柳湖、龍隱寺等景點。
1)首選:崆峒山。平涼崆峒山位於平涼市西15公里處,系六盤山山脈。有8台、9宮、12院、42座建築群,共40多處名勝古跡,至今猶存,以崆峒寶塔最為著名。崆峒山海拔2123米,面積30平方公里。
2)王母宮。王母宮位於平涼市東南75公里處的涇川縣涇、訥兩河匯流處,距涇川縣不到1公里。王母宮石窟依山開鑿、呈方形,中心有柱,平面呈「回」字形,高達12米,深11米。中心柱及三面窟壁均有石雕佛像,有千佛、力士、菩薩以及馱寶塔的白象。窟內造像分三層,共200多尊,多為北魏作品,後經改造,窟外為清代重修的依山樓閣。
3)南石窟寺。南石窟寺位於涇川縣城東涇河北岸的蓄家村,背山面水,綠樹環繞,景色秀麗。石窟現存5個窟龕,1號東大窟和2號西小窟保存較為完整。東大窟為南石窟寺的主窟,高達13米,寬約17米,深14米,結構獨特,造型宏偉。
地方特色:涇川罐罐蒸饃、靜寧燒雞、華亭核桃餃子、平涼酥餅等等。許多東西去了才知道。
⑦ 平涼崆峒山風景名勝區5a景區好玩嗎
如果你是喜歡自然風景和攬勝的,那麼答案是肯定的。
崆峒山是全國重點專風景名勝區。涇河和胭屬脂河南北環繞,最高峰海拔2100米 。山上林木茂盛,景色秀麗,並有日月峽、羽仙峰、氣心峰、千丈岩、綉球峰、蓬花岩、歸雲洞、黃龍泉、丹梯崖等名勝。相傳是廣成子得道的地方,也是黃帝問道於廣成子的地方。
崆峒山集奇險靈秀的自然景觀和古樸精湛的人文景觀於一身,自古就有「西來第一山」、「西鎮奇觀」、「崆峒山色天下秀」的美譽。
⑧ 本人在蘭州,求周末平涼市及崆峒山的旅遊攻略!要詳細。(追加高分)
位於平涼市西11公里處,是六盤山支脈, 海拔2123米,面積30平方公里,擁有大小山峰數十座。北倚關山,南望太統,背靠笄頭,面臨涇水,有「崆峒山色天下秀」之說,是我國道教第一名山。相傳人文始祖軒轅黃帝曾在此山上向廣成子請教道的問題,秦皇漢武都曾登臨此山,後來的唐宋明清各代,均在山上建有道觀禪院。現在山上共有8台、9宮、12院、 42座建築群,40多處名勝古跡,其中以崆峒寶塔最為著名。這里山勢雄偉,林海浩瀚,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
交通: 寶雞—平涼。寶雞到平涼火車推薦座6073次,早上7點左右發車,中午11點半到平涼。6074次從平涼回寶雞,中午12點發車,下午5點半到寶雞。座火車15元。蘭州至平涼空調列車103元,汽車69元
平涼市區打車,那種小麵包,5元包車。到崆峒山25元包車,12公里。
門票:60元,上山車費15元。
線路:上崆峒山有前山和後山之說。前山可座索道,到達「三教禪林」,索道較貴。或者到「王母宮」,再徒步上山到中台,3.2公里,這一路沿途沒有什麼風景。大約走1個小時。不推薦走前山,沒有什麼風景。還是從後山上,後山下,比較好。而且回市區的車也比較多。坐車到中台後,在中台按照提示的游覽線路。先看東邊,再看西邊。
平涼市區:
平涼市區有平涼塔和柳湖公園,還不錯,而且是免費。平涼塔旁的平涼博物館15元,不大,不看也沒所謂。
南門十字是飲食旺地。小吃市場很不錯,買大餅5毛錢,和牛肉一起吃,別提多美了。這里的牛肉太美味了。平涼的風味小吃眾多有:聞名遐邇的風味食品——涇川罐罐蒸饃、靜寧大餅、靜寧鹵雞、紅燜肘子、滬齒饃、酸湯面等。
崆峒山裡面的確可以住,但是別住裡面的賓館,許多的道觀都可以住,賓館條件除了床單是白的和有個小電視機外和道觀沒多大的區別,賓館大概50-100一個人,且沒有獨立衛生間!道觀10到15元一人可以還價
從後山坐景區內旅遊車上山,從前山坐索道下山比較好索道橫過湖面,感覺很棒
早上去下午回來稍微有點累
一邊是道教
一邊是佛教
道教那半個山是樓梯,比較累
佛教那邊是平路
平涼人都比較誠實,不亂要價。很好。
⑨ 甘肅平涼有哪些值得去的旅遊景點
1.崆峒山國家地質公園:崆峒山國家地質公園2004年1月經國土資源部批准建立,是天然的動植物王國,有各類植物1000多種,動物300餘種,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其間峰巒雄峙,危崖聳立,似鬼斧神工;林海浩瀚,煙籠霧鎖,如縹緲仙境;高峽平湖,水天一色,有灕江神韻。是甘肅省4個中國國家地質公園之一。位於甘肅省平涼市西郊12公里處,是我國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歷史文化遺跡,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國家首批5A級旅遊景區,也是新興的地質旅遊勝地。
2.雲崖寺:位於甘肅省平涼市庄浪縣韓店鄉東南,距離庄浪縣城28公里的關山自然森林峽谷深處。因寺內石窟眾多,景色秀麗,與平涼崆峒山、天水麥積山、仙人崖等勝地齊名,被列為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3.平涼柳湖公園:柳湖公園是隴東的自然山水園林,它以「柳中湖,湖中柳」形成獨特的景觀。若沿著石階幽徑信步漫遊,可見柳蔭蔥籠,湖光瀲灧,花圃錯落,掩映迷離,亭台玲瓏,畫舟輕泛,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至暮春時節,柳絮輕飄,彌漫湖柳,被人們譽之為「柳湖晴雪」,為平涼八景之一。柳湖公園位於崆峒城廓西北隅,西蘭公路南側,東西長480米,南北寬185米,總面積133畝,其中湖水面積41畝。整個地形西高東低,南坡北平。各湖均有潛水泛流,故有百泉之說,其中西湖深1.5米,東湖深2~3米,特別有天然暖泉一眼,更是久負盛名。
4.平涼市博物館:又名平涼地區博物館,成立於1979年。位於明代韓王紫金城延恩寺的舊址寶塔樑上。為國家公益性全額撥款文化事業單位,隸屬平涼市文化廣播影視新聞出版局,機構規格為正科級,是甘肅省市(州)博物館中僅有的3個國家二級博物館之一。其主要職能是社會教育、文物收藏研究、陳列展覽及考古發掘等。館藏有青銅器、陶瓷器、金銀器、玉石器、碑刻壁畫、書畫皮影等十多個種類的藏品11565件,其中國家珍貴文物842件
5.王母宮:位於甘肅省涇川縣城以西1華里處的回山之上,景區內主要有王母宮、瑤池、回屋、石窟等四個景點。西王母,俗稱王母娘娘。相傳,王母宮是西王母的降生地、發祥地和祖廟所在。是甘肅省著名的旅遊景點。
⑩ 崆峒區的風景名勝
崆峒山,位於甘肅省平涼市城西12公里處,景區面積84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123米,自古就有「中華道教第一山」和「西鎮奇觀」之美譽。
1994年以來,崆峒山先後被認定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獲得「中國顧客十大滿意風景名勝區」、「中國旅遊行業十大影響力品牌」、「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中國最具吸引力的地方」、「中國旅遊文化示範地」、「 中國十大道教文化旅遊勝地」、「中國最美的十大宗教名山」和「中華民族文化生態旅遊最佳目的地」等榮譽,2002年全面通過ISO9001、14001質量、環境管理體系國際認證,2003年7月26日,國家郵政局發行《崆峒山》4張一組景觀特種郵票,崆峒山登上了「國家名片」 。
太統森林公園,「西來第一園」——太統森林公園,位於崆峒區西郊3.5公里處。佔地面積21.7萬畝。屬省級自然保護區和森林公園,是天然動植物園。景區森林覆蓋率70%,木本植物33科90多種,草本植物3000多種,實用真菌20餘種 。
十萬溝,十萬溝—大陰山景區位於崆峒山西南,河峽谷南側,距城約20公里,麻武鄉城子村境內。景區面積23.8平方公里,是崆峒區天然林資源區和旅遊風景區。石崖間「將軍窯」、「藏軍洞」、「擊鼓窯」以及上「教坪」、「倉房梁」,「將官墓」、「仰駕山」等古遺址仍存。較著名的風景點有「虎跳崖」等景觀 。
清福山,位於崆峒區四十里鋪鎮東南塬畔,距城區20公里。山下為西蘭、寶平、平鎮3條公路交匯處,也是寶中鐵路由南向西的轉折處,為隴東重要的交通樞紐地。山上有樓台殿閣60餘間,道觀僧院10餘處,統稱三宮四台七寶殿,且多石刻、壁畫。1980年辟為自然風景區,建有三清殿、無量殿、雷祖殿、百子宮、三官殿、三聖宮、財神樓、葯王洞、地母殿、三皇殿、五聖宮、太寶殿、靈官洞、山門、洪元橋等。洪元橋下有洌泉 。
柳湖,是隴東的自然山水園林,它以「柳中湖,湖中柳」形成獨特的景觀。被人們譽之為「柳湖晴雪」,為平涼八景之一。公園位於崆峒城廓西北隅,西蘭公路南側,東西長480米,南北寬185米,總面積133畝,其中湖水面積41畝。整個地形西高東低,南坡北平。各湖均有潛水泛流,故有百泉之說,其中西湖深1.5米,東湖深2~3米,特別有天然暖泉一眼,更是久負盛名。
柳湖始建於宋神熙元年(1068),時任渭州知府的蔡挺在此引泉成湖,蒔花植柳,建造避暑閣及柳湖亭,距今已有九百多年的歷史。明嘉靖年間,韓潘昭王占為苑囿,由明武宋朱厚照敕賜「崇文書院」供王府子弟讀書。昭王以千金築城三仞,並做了大規模的擴建。清乾隆之後,又先後多次修葺,建有「深柳讀書堂」、「文瀾橋」、「養正軒」等建築。先後更名為「百泉書院」、「高山書院」。同治初年,柳湖毀於兵燹。同治十二年(1873),陝甘總督左宗棠駐兵平涼,再次修復,名為柳湖書院,並親書「柳湖」匾額。寫了《頌暖泉》即《重修平涼暖泉碑記》。民國十五年(1926)柳湖書院改為甘肅省第七師范學校。解放後,仍相繼被一些學校、單位佔用,1977後單位遷出,恢復公園,增其舊制,再添新景,1979年5月1日正式開放 。
明寶塔,明寶塔在平涼城東馬道門外之寶塔樑上,是為進入平涼之顯著標志。因其地勢險要,扼控古道要沖,故自清初以後,常有重兵駐守。民國時期,曾駐有軍部、集團軍總司令部。建國後,曾設學校或為機關駐地。自1980年後,遷平涼地區博物館於此。1994年定為旅遊景點,免費全日開放。
寶塔公園歷史悠久,據志書載,其地原為延恩寺,明英宗天順年間(1457-1464)辟為正學書院。明武宗正德11年(1516),御敕重修寶塔,至嘉靖25年(1546)春建成,並在塔前建新塔寺。此塔形制為七級八角錐狀樓閣式無基座磚塔,高27.5米,底部周長36.6米。底層面南設拱門,二層以上每層各面均有券門,內設木梯、閣板,供登高眺遠。三至五層設佛龕,雕欄護,磚雕斗拱,鐫雲紋花卉,上覆琉璃瓦。各層檐角綴飾獸頭鐵鐸,終日叮當作響。塔頂呈八角傘形,亦琉璃瓦覆蓋,塔尖為鐵鑄斗托小塔。塔西舊有真武廟一座,嘉靖後期又於塔寺東側建東岳大帝廟。有大殿、獻殿、配殿、廂房、戲樓。臨街山門巍峨,石階重重,道旁又建高大重檐石牌坊一座,楣刻東岳大帝行祠。對面為石砌磚雕九龍巨碑,碑面九龍翻騰,生動活躍,中嵌石匾鐫國祚綿延,上方懸雕三星八仙,形態各異,栩栩如生,基座上雕有二十八宿。
2003年,搬遷了周圍單位,擴建了綠地,開挖恢復了東湖,是其成為繼柳湖公園之後,城區又一重要休閑娛樂場所 。
崆峒山國家地質公園,崆峒山國家地質公園2004年1月經國土資源部批准建立,是甘肅省4個中國國家地質公園之一。位於甘肅省平涼市西郊12公里處,是中國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歷史文化遺跡,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國家首批5A級旅遊景區,也是新興的地質旅遊勝地。
崆峒山丹霞地貌地質公園規劃建設總面積83.6平方米,地質公園建設保護的地質遺跡景點共有58處,其中丹霞地貌景點 47處,地質構造、地層岩性景點5處,外動力地質作用景點6處。
崆峒山丹霞地貌地質遺跡分布廣,連片集中,規模宏大,氣勢磅礴,保存完好,極富特色,屬我國獨有,極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為科學研究和科普教育提供了極佳場所 。
凌空塔,位於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境內的崆峒山,是一座無基座的七級八角磚塔,塔高近30米。
凌空塔是宋代建築,樓閣式,8角7級,每級間距較大,無基座、兩層以上塔身和塔檐均以磚做出門、窗、柱、額枋、斗拱、椽、飛頭等形制和精細的雕飾。
凌空塔上生長有兩棵百年松樹,構成了「古塔托松」的絕景觀,是崆峒山重要的景點之一 。
龍隱寺,位於城西3.5公里處的龍尾山下,佔地約300畝。據《平涼市志》載,龍隱寺原名「靈隱寺」、「興教寺」,始建於漢唐時期,以後在明、清、民國等各代均有擴建,先後開鑿洞穴5孔,有上佛殿、孔雀殿、左右配殿等建築。龍隱寺之名,來源於唐肅宗李亨下塌寺內的傳說。相傳唐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發生後,玄宗李隆基倉惶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從馬嵬(圍
)坡揮軍北上,「通夜馳三百里至安定郡,庚子至烏氏驛,辛酉至平涼…」,曾在靈隱寺內下塌。翌年7月,李亨在靈武(今寧夏靈武南)稱帝。因皇帝是人們心目中的「真龍天子」,而龍隱寺又是皇帝曾居過的地方,故「龍隱寺」之名沿用至今。
龍隱寺所在的龍尾山,東西綿亘5公里,植被面積近26.7萬平方米,是一座「嵐靄彌漫,淹沒寺觀,一泓秋水如玉帶,背負青山似錦袍」的名山。尤為奇絕的是,在一懸崖峭壁上,有一殿宇懸空,上接藍天,下臨深淵,樹遮花掩,猶如仙閣,景色十分壯觀。龍尾山的中下部有清泉4眼,泉水清澈透明,寒暑不易其形,旱澇不改其盈,千百年來,水位穩定不變。山上還有一「靈湫」,又名「龍泉」,泉水從一乳石縫隙間噴涌而出,遇懸崖後旋轉激散,形似玉盤篩珠,古有「龍泉滴珠」之稱,系平涼八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