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景點 » 國外虛擬旅遊研究現狀

國外虛擬旅遊研究現狀

發布時間: 2021-03-05 05:56:45

① 虛擬旅遊的分析

⒈ 旅遊+網路的發展趨勢引發大眾消費需求
網路技術的發展極大的縮短了人們在時間和空上的距離,互連網用戶在成倍增加,網路已經成為人類的一種生活方式,據西班牙旅遊局統計,百分之七十的人的出行決策是通過網際網路獲得的,在美國百分之二十四的人上網是為了尋找旅遊目的地.網際網路為人們創造了一個全新的生活空間 ---Cyberspace(Couclelis H,1996),它依託於Intenet正在塑造新的商業模式和秩序,對產業空間組織產生著深遠的影響,也成為企業改善形象的重要手段.在此空間里電子商務無處不在,信息和」金錢」可以自由跨越時間而實現,人們可以沖破地理」錨地」的束縛,憑借信息手段在Cyberpace上自由的「飛翔」,創造屬於自己的賽搏文化,實現各種願
望,包括:交流,商務旅遊等。在此空間漫遊的每一個人都可以視為旅遊者,他們的行為偏好更為復雜更難預測。這是傳統的旅遊規劃方法所無法應對的,因而旅遊規劃必然從感性規劃向Cybertoris發展,這是人類在網路技術環境下的選擇。
20 實際90年代中後期Williams and Hobson(1995)Sungetal(2000)對虛擬旅遊的概念和原理就做了深入的探討。Williams and Hobson(1995)認為虛擬技術必然會影響旅遊業的發展,他還認為虛擬現實不同於電子游戲。其一,虛擬組件利用全景顯示技術;其二,擁有沉浸體驗;其三,具有交互體驗。虛擬旅遊的巨大潛力將隨新技術的出現而不斷發揮出來,旅遊者的體驗將從由特定失控參數所決定的物理空間進入到沒有盡先的虛擬空間。這種體驗要藉助Intnet,專門房間里的大屏幕顯示設備,立體音響和數碼相機等。同時還要求參與者戴上立體眼鏡或者立體頭盔,數據手套和嗅覺感測器。總之,基於網路的旅遊滿足消費者對於網路和旅遊的雙重需求,將二者優勢完美結合在一起。
⒉ 科技的發展使其具備可實現條件
已經陸續開發出一些虛擬現實系統,根據臨場參與感和交互方式的不同,主要可分為以下三類: (1)桌面虛擬現實系統主要是通過計算機顯示器來顯示虛擬世界,計算機圖形技術在其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逼真程度較底,沉浸感較差,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虛擬現實系統。諸如 VRML,一些三維游戲均為桌面虛擬現實系統。
(2)坐艙式虛擬現實系統使用這種系統時,用戶置身於一個特製的坐艙之中,艙內有一個可以向外看虛擬世界的屏幕,轉動坐艙就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虛擬世界,用戶不需要佩帶其他特殊裝置,從而無負擔的與虛擬世界交互。這類系統能達到的沉浸感也較差。
(3)沉浸式虛擬現實系統這類系統有著較強的沉浸感,它往往配備有頭盔式顯示器或是全方位的監視器,使用戶能自由的環顧虛擬空間。
虛擬現實技術的逐步成熟,其應用在近幾年迅速發展,應用領域也有了很大的拓展,從最初的軍事應用,拓展到教育藝術醫療以及旅遊等領域。這為景點景區應用虛擬現實技術提供了技術上的保證:伴隨著技術的成熟,虛擬現實技術的開發成本在不斷的下降。就拿虛擬海洋館來說,基本裝置的開發成本可以從以往的500萬元減至30萬元人民幣,在效果方面也可以得到保證,甚至更好。結合中國旅遊業利用外資和社會資金的熱點向景點景區的建設過渡,說明了將虛擬現實引入到景點景區的建設中開辟新的旅遊方式吸引更多遊客參與進來是可實現的。
⒊ 當代社會發展的特點為其提供廣闊市場
當今社會,生活節奏加快,工作效率提高,人們的生活越來越緊張。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但是屬於自己的時間越來越少。一方面是人們想從枯燥緊張的工作中放鬆解脫出來,當然最好的方式就是出去旅遊。另一方面,社會的現實又使得人們沒有足夠的時間離開自己生活工作的環境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去,否則就要付出難以承受的代價。這樣,由於社會發展的特點就引出了人們的生活出現矛盾。是矛盾肯定能調和,這就出現了虛擬旅遊。也可以說正是社會的這個特點為虛擬旅遊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條件。
旅遊行業在市場定位上的選擇已經隨著旅遊的快速發展逐漸多元化,相對於傳統的旅遊而言,虛擬旅遊的年齡層次還比較狹窄,多為網路沖浪者或是走在潮流前端的IT行業工作者。而隨著科技的發展,參與虛擬旅遊的虛擬旅遊者將逐漸向中老年人擴展。虛擬旅遊方便了那些受時間,金錢限制的旅遊者,解決了他們「有錢沒時間,有時間沒錢」無法旅遊的問題。而對於那些中老年身體不宜長途旅行的旅遊愛好者們,虛擬旅遊更是最佳的旅遊方式。
任何產品在推向市場時都會經歷一定的挫折,不論你是壟斷性產品或是替代性產品。因此,在虛擬旅遊系統應設有意見評價系統,景觀評分系統,便於虛擬旅遊者在游後提出意見和建議,進入旅遊者反饋信息資料庫進行數據整理,及時解決旅遊者的需求。進而更新虛擬旅遊環境數據,再次推向市場。
⒋虛擬旅遊實現弱勢人群旅遊夢想的特殊價值提高其認可度
虛擬旅遊的特決定了它不僅一般旅遊消費者的,更重要的是它適用於收入相對較低的人群,殘疾人士,年老者,不宜長途旅遊的弱勢群體服務。每個人的心中都渴望行萬里路,看萬般景,弱勢群體亦是。但是由於自身條件的限制,如健康條件、收入狀況、傳統旅遊方式的限制等等,使這一心願可能成為一輩子都不可能實現的夢想甚至抱憾終身。

② 國外智慧旅遊研究現狀情況是怎樣的

這是豆丁花了我豆丁費下載的,相當於花錢給你下載,請一定採納,這是對我最大鼓勵,謝謝!

在智慧地球背景下,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旅遊業轉型升級的推動引擎以及民生改善的有效途徑,智慧旅遊受 到了廣泛的重視。目前,智慧旅遊建設政策環境日益優化,智
慧技術趨於成熟,市場需求空前旺盛。2014國家旅遊局更將其 確定為年度旅遊宣傳主題,掀起了全國范圍被的建設高潮。但
是,作為新興事物,智慧旅遊並行開發中缺少借鑒與參考,為 避免資源浪費和建設彎路,在系統梳理國內外智慧旅遊建設現
狀的基礎上,本文旨在總結歸納,為下階段的智慧旅遊高速發 展提供經驗啟示。

一、國外智慧旅遊建設的主要做法

(一)北美地區

美國是最早提出智慧旅遊概念的國家之一。2005斯丁波滑 雪場推出的遊客定位裝置反饋系統以及2006年賓夕法尼亞州波
科諾山脈度假區引入無線射頻手腕帶系統均開啟了北美智慧旅 游的嘗試。在建設過程中,北美地區(部分城市)在智慧交通
層面成果顯著,在實施體系完整的智能票務服務之餘,遊客或 是居民實現實時公交線路運行狀態查詢。近年來,為更好的迎
合自助遊客需求,北美地區「遊客自助導航」已經廣泛應用。 在智慧酒店建設方面,北美地區以滿足客戶智能化、人性化和
信息化需求為導向,完善細節服務、優化管理流程、降低管理 運營成本。

(二)歐洲地區 歐盟早在2001年就開始實施「創建用戶友好的個性化移動旅遊服務」項目。在智慧旅遊的發展過程中,其重視基礎設 施的建設和應用推廣,並致力於打造一體化市場。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智慧旅遊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指出:在現有工
程的建設中,歐洲部分城市採用二維碼技術和城市信息做對 接,服務智慧旅遊。在公共服務層面,歐洲正全面開發應用 遠程信息處理技術,計劃在全歐洲建立專門的交通無線數據
通信網,通過智慧的交通網路實現交通管理、導航和電子收 費等功能。預計至2015年,歐洲部分公民將可以利用電子政
府,歐盟成員國之間將逐步開放一些關鍵領域的跨界電子政府 服務。在智慧旅遊應用方面,歐盟國公司在資助下協作開發智
能導游軟體,在藉助全球定位系統和識別軟體的基礎上,還 原古跡在全盛時期的樣貌。旅行路線規劃軟體也得到了廣泛 應用。

(三)亞太地區 以韓國、日本、澳大利亞為代表,亞太區智慧旅遊凸顯

「以人為本」的特性,利用科技增進遊客體驗。韓國首爾基於 智能手機平台,開發了「I Tour Seoul」應用服務系統,提供五
種語言的服務。在加強移動終端服務的同時,韓國還重視系列

網站系統建設。在智慧酒店建設方面,亞太區注重服務細節的

智慧改良。以日本為代表,酒店及其注重人性化設計,支持多 國語言的智能電話接聽系統功能全面,支持Skype,並可攜帶
出門。就智慧交通而言,與北美區類似,亞太很多城市有著體 系完整且科學、便民的交通服務。部分城市的交通一卡通還兼
顧便利店及自動售貨機消費。旅遊觀光巴士廣泛使用GPS,部 分國家開發設計「風景導航」系統,可根據旅遊車的位置,電
視監視器自動顯示附近景點的動態視頻。目前,亞太國家正著 手加強無線網路、物聯網、遠程監控、無線感知、雲計算等技 術,加強智慧旅遊的實時性與互聯性。
二、國內智慧旅遊建設的主要做法

(一)國家層面

目前,國家「金旅工程」和旅遊電子商務得到進一步發 展,旅遊信息的發布和使用日趨便捷。國家旅遊局與網路合
作開發「全國旅遊景區動態監測與遊客評價系統」,與國家 測繪地理信息局合作為遊客提供景區地理和空間定位信息服
務,建成了「全國A級旅遊景區管理系統」,並已部署開展了 兩期「智慧旅遊城市」的試點工作,試點項目初見成效。根據
「國家智慧旅遊服務中心」的發展規劃,智慧旅遊建設在城市 試點之外,還將涵蓋四大示範工程,分別為智慧旅遊IT上市企
業、數字景區示範工程、智慧酒店示範工程和智慧旅遊購物示 范點。

2014「智慧旅遊」成為年度旅遊宣傳主題,全國建設熱情 持續高漲。旅遊信息採集工作全面鋪開,智慧旅遊工程規模啟
動,高校科研逐步接軌,研討論壇熱烈開展,智慧旅遊配套的 技術與設備提供商開發范圍進一步拓寬,研製技能穩步提高, 並多層面參與政府合作。

(二)省市級層面 「十二五」期間,旅遊信息化建設普遍成為新時期快速發

展的重要支撐。各級旅遊局在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嘗試打通 智慧資源體系,通過重點項目、平台、系統的搭建構設智慧旅 游發展框架。

在推進過程中,智慧旅遊在基礎設施層面不斷加強硬軟體 配套,實現范圍更廣、資費更優的的寬頻覆蓋、設立實體信息
咨詢中心、普及旅遊實用信息wifi自助觸摸屏,加快旅遊二維 碼配設,並不斷完善智慧旅遊基礎資料庫。

就智慧服務而言,各地著力開發在線平台,陸續推出智慧 旅遊系列網站、網路旗艦店、各類包含四導(導游、導航、導
覽、導購)功能APP軟體、呼叫中心等,並與主流旅遊網路平 台合作營銷,實現旅遊資訊與電子商務平台對接融合。此外,

微信、微博已經成為各地智慧旅遊的得力推手。多地區正嘗試

卡行智慧旅遊卡,進一步打通旅遊產業鏈。 在智慧管理與規范方面,各地重視規劃與規范類文件的編

制,部分地區針對規范還配套出台考評體系,建立獎勵制度。 智慧旅遊管理平台的搭建主要包含智慧電子政務、辦公系統、
遊客及景點監測、旅遊團隊服務監管、安全運管中心、移動執 法、交通定位、旅遊大數據分析的內容。

為確保智慧旅遊的穩步推進,各地積極推進試點建設,主 要就旅行社、酒店、景區和鄉村旅遊推出示範。部分地區在旅
游相關部門的召集下建立「智慧旅遊聯盟」,並在政府引導下 加強行業合作,通過簽訂戰略協議的形式在智慧旅遊領域展開
廣泛合作。為提升智慧旅遊建設效果,省市級層面普遍重視宣 傳、培訓和推廣。旅遊主管部門積極利用網路樹立旅遊形象, 引導召開展會、節慶,打響智慧旅遊品牌。
三、國內外智慧旅遊建設的主要經驗和啟示

國內外智慧旅遊發展既有共性又有個性,概括起來有如下

經驗和啟示:

(一)優化公眾服務是核心目標 順應旅遊個性化與常態化的發展趨勢,「公眾服務」在中

外智慧旅遊的建設中備受重視。很多地區和城市將其作為建設 的切入點和核心價值,站在公眾的角度,提供更細致貼心的服
務,提升游覽品質和便捷程度。智慧旅遊建設不是形象工程, 更不是技術探索,必須以遊客大眾的需求出發,引導工作、組
織工作,才能最終贏得市場。結合實際建設實例,通過優化公 眾服務,智慧旅遊建設不僅實現了「落地」,顯著提高人民
生活水平和滿意度,隨之而來的大眾認可與支持亦能推動旅遊 企業積極探索智慧創新和智慧應用,從而形成行業與大眾間
的良性互促。此外,優化公眾服務在一定程度上能使旅遊服 務與目的地整體發展相融合,實現遊客與目的地居民的和諧 相處。

(二)加強組織領導是首要前提 智慧旅遊的建設需要市場化的運作,也需要政府部門的科

學組織和領導。首先,智慧旅遊的技術應用、建設環境和涉及 領域非常廣泛,加之其與智慧城市的集成、共享關系,又涉及
投資、建設、運營等多個階段,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 單靠行業企業的力量還不足以支撐建設。雖然國外也有部分國
家完全採用市場化的方法加以操作,但建設進展緩慢,服務管 理集成不理想。以新加坡、韓國為代表,包括中國的智慧旅遊
建設均採用政府推進的方式。加強組織領導最大的優勢在於能 整合各種資源優勢、協調各方關系、發揮統籌規劃、引導集資
投資,從而節約資源、提高效率。它是智慧旅遊建設有序開展 的首要前提。

(三)完善工作機制是必要基礎 智慧旅遊建設的成功案例顯示,智慧旅遊發展不僅涉及旅

游、交通、氣象、城管等多個部門的合作,而且還關乎「縣- 市-區」的多級聯動,需逐步打造智慧旅遊城市群,實現區域性
智慧旅遊,形成點、線、面、網的連接和結合。此外,為確保 其良性發展,行業主管部門、智慧旅遊規劃提供商、智慧旅遊
經營者、智慧旅遊提供者四大主體間的協同運作也至關重要。 以上三個層面的和諧共建無一不依賴於完善的工作機制,因
此,為營造集中化、集約化、規模化、創新性的建設環境,推 進智慧旅遊的穩步發展,工作機制改良成為必須。

(四)重點項目建設是重要支撐

重點項目是智慧旅遊建設不可缺的支撐內容。它一方面能 吸引資源,引導力量,快速打開智慧旅遊建設的局面;另一
方面具有較強的拉動連帶作用。以大連「i慧游」平台建設為 例,作為重點項目,其在發揮服務與管理作用的同時,推動了
中銀智慧旅遊信用卡、智慧旅遊導游手機、智慧旅遊質量管 理系統建設,配套推出微博和移動APP,並成立大連智慧旅遊
電子商務公司,實現合作模式創新。此外,重點項目的成功 推出還能提升關注度、擴大影響力,有助於智慧旅遊建設和 推廣。

(五)技術創新運用是可靠保障 創新技術是智慧旅遊發展的基礎,反過來,技術創新運用

是智慧旅遊持續推進的可靠保障。以鎮江為典型,各地區或城 市在建設中,技術創新首先體現在研發層面,通過技術的發展
推動服務與管理的模式創新、手段創新、方式創新和互動創 新,使本地智慧旅遊水平處於或並保持領先地位。此外,在使
用層面,原有技術的運用面拓展與新領域相結合亦能催生強大 的智慧旅遊推進力。目前,各地區技術創新運用主要依託旅遊
管理部門或旅遊企業與科技公司、研究機構或高校聯合,以開 發協議、合作協議、項目、課題等形式加以實現。

(六)人才培養開發是重要依託 智慧旅遊的建設需要一支具有團隊精神、創造能力和實操

技能的人才隊伍。這支隊伍既要有理論實踐層面的研究學者、 智慧技術的研發人員、熟練運用新技術的服務人員,也要有懂
管理的組織人員以及基於上述的復合型人才。只有人才到位, 智慧旅遊建設才能有所依託,才能環環相扣形成「研發-使用-
反饋-推廣」的有序傳遞,不斷深化智慧旅遊成果。目前,在建 設實踐中,人才培養開發基本上採用「培養+引進+共享」的模
式,除了各層面的人才引進及培訓活動之外,成立智慧旅遊聯 盟也是常規舉措。

(七)商業模式創新是關鍵之舉 商業模式創新是智慧旅遊區別於傳統旅遊的一個亮點,也

是推進其發展的關鍵之舉。O2O--用線上的資源和能力來聚合 線下的商家,無疑是當前最主流的創新商業模式。除此之外,
國際層面還有以美國為代表的客戶自我定價系統、旅遊物資 交換平台及個性化智能旅遊設計網站;國內層面也著力於嘗試
將公益宣傳和有償服務、信息推送和在線交易、企業加盟和產 品分銷相結合,智慧旅遊產品建設與租賃相結合的創新商業運
作。通過實踐,商業模式創新使商業信息更加流暢、商家渠道 加快拓寬、交易支付趨於便捷、盈利手段更為靈活、資源利用
更顯集約,進一步催生了多方共贏的智慧旅遊新局面。

(八)推進試點示範是可行路徑 智慧旅遊本身是一個新興概念,其建設還處於不斷探索之

中。當前無論是國際還是國內都沒有完善的、可供依據的參考 模式,因此國、省、市各級在實踐中普遍採用「試點示範」,
在當前旅遊資源中選擇部分基礎及條件較好的先行建設。試點 示範一方面有助於在建設初期,集中優勢、形成合力,有效推
動優質創新試點的形成;另一方面試點示範的成功模式能發揮 「榜樣」作用,幫助同類別建設節約資源、少走彎路,並以其 成果引導智慧的擴展和深化。

國外旅遊景區發展現狀

問題太籠統,歐美亞非大洋洲的景區沒有太多可比性,即使一個國家中如美國,景區的發展各州政府也有不同的政策。問題不是不能回答,要分國別,分地區,分景區自然條件和特性,寫它個百八十本書大概可以回答。

④ 虛擬旅遊的展望

國內學者對虛擬旅遊的研究分為兩個階段:
1.初步探索期(1999—2004)
這一時期,虛擬現實技術與旅遊業的結合剛剛起步,虛擬旅遊剛剛走進人們的視野。鑒於國內虛擬現實技術還不成熟、旅遊業發展研究也還不夠深入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學者們只是開始關注虛擬旅遊的發展,而具體的研究成果無論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不成規模,大家也主要從基礎理論、虛擬漫遊系統構建(技術)、旅遊規劃這三個方面對其進行研究。
2.快速發展期(2005—至今)
隨著VR技術的成熟,越來越多的旅遊企業、政府部門和高校,開始發揮虛擬技術的優勢促進旅遊業的發展,而有關虛擬旅遊的研究也開始成為學者追逐的熱點。這一時期一大批學者分別以各自研究領域為基礎從不同的視角研究虛擬旅遊,研究方法、研究方向豐富起來,並產生了一些有影響力的理論觀點,為中國虛擬旅遊的發展作出了貢獻。雖然中國有關虛擬旅遊的研究從無到有取得了巨大進步,但與其它旅遊產品、國際上有關虛擬旅遊的研究相比還有差距。而且,虛擬旅遊是一個比較新的課題,國內學者的研究領域主要集中在虛擬旅遊的應用和實現等方面,研究視角和范圍都比較狹窄,而國外學者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就對虛擬旅遊賦予了廣泛而深入的關注。另外,有關虛擬旅遊的研究有旅遊學研究共有的通病,如概念界定不統一、缺少系統的理論體系、創新性少、學者們能夠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的實例研究還太少等問題。但隨著虛擬現實技術的發展和旅遊業的成熟,相信兩者的結合將更加合理、有效,更能滿足遊客需求,而相關的研究也會愈來愈成熟。

⑤ 最近2016年國外的旅遊發展的現狀是怎樣

隨著社會的發展,旅遊業已成為全球經濟中發展勢頭最強勁和規模最大的產業之一。旅遊業在城市經濟發展中的產業地位、經濟作用逐步增強,旅遊業對城市經濟的拉動性、社會就業的帶動力、以及對文化與環境的促進作用日益顯現。旅遊業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支柱性產業之一。 2004年我國旅遊業全面恢復振興並有突破性發展,入境游、國內游、出境游三大市場全面振興,旅遊總收入達到6840億元,相當於全國GDP的5.01%,2004年我國出境旅遊增勢強勁,公民出境旅遊超過2800萬人。2004年全年我國入境旅遊人數10903.82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8.96%,比2002年增長11.37%。 2005年1—10月份,入境旅遊人數10018.07萬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1.57%。2004年中國內地旅遊出遊人數達到11.02億人次,首次突破10億人次大關。國內旅遊收入達到4711億元。2004年底全國共有15339家旅行社,新增加1978家,其中,國際社增加108家,國內社增加1870家;旅行社總資產424.38億元,同比增長9.42%;直接從業人員為24.62萬人。 作為國民經濟的新興行業,中國旅遊業在發展初期就明確了開發建設的基本方針。一方面堅持對外開放,廣泛吸引海內外各界資金;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社會資源,鼓勵國家、集體、個人跡山投資建設旅遊項目。這種開放的投資方針推動了中國旅遊投資市場的活躍和旅遊接待能力的提高,為旅遊業的繁榮發展創造了條件。盡管中國旅遊業的發展仍存在諸多問題和障礙,特別是旅遊業管理體制和投資機制的市場化程度較低,但總體上看,中國旅遊業的投資環境呈不銀御斷優化的趨勢。 西部地區依靠其天然的自然資源獲得了旅遊業快速發展的機會,國內外投資者開始關注西部旅遊業。但是,由於西部交通等基礎設施的相對落後,發展西部旅遊業相對海南、深圳等沿海地區而言難度要大得多。西部大開發政策實施後,西部旅遊業迎來新的機遇,也給了垂涎西部旅遊業的投資者們出手的良機。 未來10 年間,我國旅遊業將保持年均10.4%的增長速度,其中個人旅遊消費將以年均9.8%的速度增長,企業/政府旅遊的增長速度將達到10.9%,到2020 年,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旅遊目的地國和第四大客源輸出國。到2010 我國旅遊總收入佔GDP的比例將從2002年的5.44%達到8%。因此,作為六大新興消費熱點行業之一的旅遊行業,在今後幾年內將存在重大的投資機會。您若想對旅遊業有個系統的了解或者想投資旅遊業本報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報告共有十八章,首先介紹了旅遊業的定義與投資特性,接著對相關行業、國際旅遊業的現狀、我國旅遊業的發展概況進行了闡述。然後對的入境旅遊、生態旅遊、黃金周旅遊、紅色旅遊、溫泉旅遊、旅遊小城鎮、主題公園、鋒州岩其他等進行了細致透析。隨後對旅遊業市場細分與消費者、旅遊電子商務、旅遊業的競爭進行了深入的分析,並對旅遊業上市公司、我國的重點旅遊資源進行了概述。最後對旅遊業的前景趨勢做出了科學的預測。

⑥ 求:國外旅遊企業經營管理模式的研究現狀

職位名稱 總經理 職位代碼 所屬部門
職 系 職等職級 直屬上級 董事會

職位版概要:
制定和實施公司總體戰權略與年度經營計劃;建立和健全公司的管理體系與組織結構;主持公司的日常經營管理工作,實現公司經營管理目標和發展目標。
工作內容:
一、根據董事會或集團公司提出的戰略目標,制定公司戰略,提出公司的業務規劃、經營方針和經營形式,經集團公司或董事會確定後組織實施。
二、主持公司的基本團隊建設、規范內部管理。

⑦ 國外全域旅遊發展現狀

旅遊發展新趨勢

1、旅遊消費趨勢:由門票消費走向體驗性消費

所謂旅遊體驗,指旅遊者在旅遊過程中,受到外部景觀、環境和其他活動(人為的或動物的等)對自身的心理作用,引起自我心理感受發生獨特變化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旅遊者心理受到外界刺激,而產生愉悅、痛快、暢爽、升華和忘我的心路歷程

⑧ 國內外研究現狀

總體看,國外偏重資源、環境保護、人口及可持續發展的研究主題,較宏觀。而國內偏重的是理論方法、發展模式等方面的研究,比較微觀。有關邊境少數民族地區國土資源綜合開發與保護研究的著述相對較少。

一、國外研究現狀

(一)提出以人為本的國土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理論

國土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問題,眾多學者從不同的學科角度研究提出了諸如環境決定論、人口中心論、增長方式轉變核心論等各種側重點迥異的理論觀點。如1994年開羅會議提出:「可持續發展問題的中心是人」,引起學術界強烈反響。這個新的發展觀逐步演變為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發展理論體系,其基本點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宗旨是為了滿足人的生理、心理、交往、文化等全面發展的需要;發展途徑為實現資源合理有效配置,尤其注重人力資源開發和利用,逐步過渡到以人力轉變積聚和集中為主要手段的發展;基本模式為人口、資源、環境、經濟、社會、科技相互促進和協調發展,由此形成可持續發展理論框架為全方位適度人口論、資源稀缺論、生態系統論、總體經濟效益論、社會協調論等。

(二)提出經濟社會、環境、資源協調一致的可持續發展理論

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理論。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各類國際文獻以及召開的一系列會議(如基多的「綜合發展觀」專家會議和北京的國際社會發展會議等)都在世界范圍內深化了社會發展理論,強調了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人們認識到經濟發展就是滿足人們的基本需求,而社會發展就是「更好地生存」。

在20世紀人類物質文明高度發達,同時也是生態環境遭到破壞最為嚴重的時期。全球發生了三大影響深遠的變化:一是生產力極大提高和經濟規模空前擴大,創造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集中的物質財富,從而迅猛推進人類文明進程;二是人口爆炸性增長,20世紀人口翻了兩番,超過62億,並仍以每年7800萬的速度繼續激增;三是由於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與消耗,污染物質的大量排放,導致全球性資源短缺和環境惡化。人口膨脹、資源短缺、環境惡化和貧富分化加劇已成為21世紀困擾人類文明進步的桎梏,表明人類社會當今生存方式不可持續,四者的惡性循環為舊工業生產方式掘下墳墓,那種「先污染後治理」,以高消耗刺激增長的傳統發展模式已走到盡頭。

人們逐漸意識到人類社會與經濟的發展與自然資源、環境生態緊密相聯,人類的活動必須遵循自然規律,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必須納入人口、資源、環境、生態體系,只有這樣,才能使人類社會系統與地球自然系統協同進化、良性循環。1992年183個國家和地區代表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聚會,其中102個國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腦出席,討論並通過了《里約熱內盧環境與發展宣言》、《21世紀議程》、《聯合國氣候發展框架公約》、《生物多樣性公約》、《關於森林問題的原則聲明》等一系列文件,對國土資源的利用與保護提上了日程,並付諸實踐。

(三)社會資源利用與保護發展模式

西方社會也從先前的發展模式中認識到社會發展必須是「整體的」,「綜合的」,也是「協調的」。很多西方發達國家紛紛出台政策,制定法規、採取措施,對國土資源進行重新的定位和開發利用。從大量的消耗資源聚集財富到降低消耗,遵守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到2003年英國能源白皮書《我們能源的未來:創建低碳經濟》提出了「低碳經濟」這一新的理論和發展模式,即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下,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盡可能地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

總體看,從國外對國土資源綜合利用與保護的研究成果來看,各國都從自身國情出發,提出的理論和制定的發展模式具有針對性,雖然國外少有直接針對像我國邊境少數民族地區國土資源綜合利用與保護方面的相關研究,但國外發展理論的演變及其規律則為本書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研究樣本和理論基礎,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但必須指出的是,這些研究常常欠缺對社會背景和社會制度的深入分析,各種發展模式忽略了各國內部存在的社會、經濟發展階段和區域之間的巨大差異,從而使理論及模式的預期指導意義相對弱化。

二、國內研究現狀

中國對於國土資源綜合利用與保護同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認識是在西方發展理論的輸入,以及我國社會實踐的雙層擠壓中逐漸領悟到的,並部分在國土規劃等研究實踐中得到了應用。

(一)十八大報告等為區域國土資源綜合開發利用與保護戰略研究指明了方向

從我國資源開發與保護的戰略規劃來看,國內相關的研究在沿襲、借鑒國外發展理論和方法的基礎上,根據中國國情,提出我國國土資源綜合利用與保護同社會可持續發展和諧統一,並在有些細節上有所充實、完善和發展。如中共十五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議》,把實施西部大開發、促進地區協調發展作為一項戰略任務,強調:「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快中西部地區發展,關系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社會穩定,關系地區協調發展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是實現第三步戰略目標的重大舉措」。在十六大報告中論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時,提出了「重要戰略機遇期」的新概念,認為要「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就必須使「社會更加和諧」。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整個現代化過程中,必須進一步樹立全面的發展觀,始終堅持統籌兼顧,更加註重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城鄉協調發展、地區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協調發展。十六屆三中全會又提出「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直至十六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構築「和諧社會」。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提出了優化結構、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礎上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在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的主要目標,在十七屆五中全會上明確指出了政策的著力點將轉到提高居民收入、縮小貧富差距、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富裕人民群眾作為全新思路和戰略。

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促進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全面促進資源節約,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這些表述為我國國土資源綜合開發利用與保護的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研究指明了方向。

(二)區域國土規劃發展模式和實踐成果

從發展模式和實踐成果來看,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對國土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與保護一般採取「層次推進」的模式。堅持讓部分地區、部分人先富起來,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原則,這種政策本身並沒有問題,但傳統的發展觀偏重區域發展,卻忽視了區域間協調以及可持續發展。

我國「十一五」規劃首次把東中西和東北地區作為一個整體,完整地闡明了四大區域的戰略布局,即東部地區「率先發展」、西部地區大開發、中部地區崛起、東北地區振興。這種全新的區域發展戰略格局的調整充分體現了「全國一盤棋」、各地區共同發展和共同富裕的一貫思想,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同時,我國西部地區尤其是邊境少數民族經濟欠發達地區,在開發利用國土資源推動區域經濟社會和整個社會協調發展的問題得到了政府和學術界的高度關注。

我國主體功能區劃相關研究成果。2010年12月21日,國務院下發《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實際上是中國第一個關於國土空間開發的規劃。樊傑等(2009)對中國主體功能區的科學基礎進行了深入研究。這些成果為阿勒泰地區國土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區劃提供參考和借鑒。

(三)相關理論研究

從相關理論研究看,代表的研究成果有: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的《國土資源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研究》,從當前國土資源管理的實際情況出發,以土地資源、固體礦產資源、能源礦產為研究重點,設計了我國國土資源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的總體框架,以及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礦產資源可持續發展、能源安全評價的基本框架;建立了我國耕地糧食生產能力指標、城市用地集約利用指數、礦產品價格指數、礦產資源國際競爭力指數、石油安全度和國土資源管理績效等6個綜合性指標。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從國土資源規劃理論與實踐出發,主要針對國土資源規劃體系、國土資源規劃理論基礎、國土資源規劃編制及國土資源規劃實施等專題進行闡述,重點對國土資源五年規劃編制、國土資源與環境綜合承載力評價等實例進行了專題研究。李新玉等的《國土資源與區域經濟發展》,主要就中國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海洋資源開發利用的區域特徵進行分析,總結出這些資源在空間布局、發揮區域資源比較優勢、區域國土資源綜合利用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在國土資源調查評價、規劃、參與世界經濟分工協作、法制建設、技術進步等方面相應的對策。中國科學院國情分析研究小組的《民族語發展》、樊勝岳等的《西北地區發展戰略與對策研究》、徐建華等的《中國西部地區遲發展效應與後發優勢及創新對策研究》、王文學主持的《甘肅民族地區大開發的戰略與對策研究》、《西部大開發與甘肅區域經濟》,劉敏主編的《西北民族地區社會穩定與社會發展》和王永亮主編的《西北回族社會發展機制》等成果,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地對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文化等進行了研究。

另外,還有很多零散的研究成果。這些研究都有效地結合中國社會的實際情況,包含了大量的理論見解,豐富和完善了我國民族地區國土資源利用開發與社會經濟發展的理論研究,對本項目研究的順利開展具一定的指導意義和參考價值。

(四)阿勒泰地區相關研究成果

近年來,已有一些針對阿勒泰地區土地、礦產、水、草場與畜牧、旅遊5種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的論文、專著等。這些成果對阿勒泰地區單一資源開發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等有獨到的見解,為本項目研究提供了參考。

有關土地資源的研究成果較少,主要有《阿勒泰地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還有地區申報土地整治項目所形成的部分資料,如《新疆天山北麓阿勒泰地區土地開發整理重大工程論證材料》(2010)等。此外,阿勒泰地區也有一些游牧民定居工程方面的實際經驗和資料,這些材料主要對阿勒泰地區土地利用現狀、存在問題等進行了闡述。上述成果對土地資源開發利用具有參考借鑒價值。

礦產資源及礦業發展成果。阿勒泰地區此類相關研究成果較多,主要有《新疆阿勒泰礦業特區建設研究與探索》(2010)、《新疆阿勒泰地區礦業經濟管理研究》(2012)。主要論文有:《加快新疆阿勒泰市礦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思考》、《新疆阿勒泰地區周邊國家毗鄰地區礦產的可利用性》,研究報告有《阿勒泰地區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08~2015年)報告》等。這些成果對阿勒泰地區礦產資源概況、礦業經濟發展等進行了研究探索。為本書的編著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針對阿勒泰地區草場與畜牧資源可持續利用的論著有:《阿勒泰草原的無奈和期盼》(2009)、《裂變的阿勒泰草原》(2009),《新疆阿勒泰牧區草地資源分類經營機制與可持續發展研究(2008)》(碩士論文)等。這些文獻資料為阿勒泰地區草場與畜牧資源合理開發利用與保護提供了研究支撐與參考。

阿勒泰地區為我國重要的旅遊區,旅遊資源十分豐富。阿勒泰地區先後編制實施了「十一五」和「十二五」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對阿勒泰地區旅遊指導思想、原則、目標任務、旅遊資源與環境分析、旅遊業發展總體目標和保障措施等進行了闡述。2006年國家旅遊局、新疆旅遊局組織中山大學編制了《大喀納斯旅遊區總體規劃(2006~2020年)》等。2009年,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與阿勒泰地區旅遊局完成了《阿勒泰地區旅遊發展總體規劃(2009~2020年)》(徵求意見稿)等。

(五)總體評述

從國內對國土資源綜合利用與保護的研究成果來看,現有的成果涉及我國某一固定區域單項國土資源利用與保護的戰略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對較多,專注於區域國土資源綜合利用與保護方面的研究較少,尤其是針對邊境少數民族地區的更少。總體考察與本項目相關的研究成果,不足之處主要在於:

(1)大多數研究是將國土資源分種類,具體細化到每種資源不同的開發利用和保護方式,專門研究單個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但並沒有同其他相關資源統籌考慮,缺乏一定的系統性與綜合性。

(2)對中國邊境少數民族地區的研究大都集中在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現狀、困境和途徑等方面,特別是脫貧、基礎教育、轉移支付等層面,而涉及該類地區國土資源利用與保護的綜合性戰略研究較少,系統總結研究的更少。事實上,中國邊境少數民族地區是自然資源豐富和潛力較大的地區,對國土資源利用與保護的研究,將更有利用推動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從而縮小地區差距,縮短區域間的不平衡發展,同時保護相對脆弱的生態環境。

(3)可持續協調發展的本質是要求用社會系統的觀點和方法探索經濟、社會發展問題,而任何發展都需要現實的物質基礎,國土資源作為社會經濟可持續協調發展的重要保障,應對其加以重視。目前學術界對於中國邊境少數民族地區國土資源綜合開發利用與保護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等方面的研究還較為分散,系統性不強,亟待相對系統完善的成果問世,以期對這類地區的國土資源進行綜合開發利用與有效保護,促進邊境少數民族地區國土資源合理開發與保護。

因此,如何把西方社會發展理論和中國邊境少數民族地區的實際結合起來,借鑒切實有效的理論成果,提出發展戰略、選擇適合該類地區發展的路徑和模式,對邊境少數民族地區國土資源進行綜合利用、有效保護,是開展本項目研究的首要問題,也是本書研究的重要內容。

⑨ 虛擬旅遊的可行性分析

基於網路時代下虛擬旅遊可行性分析 (案例在我引用的網址里有具體內容。)
http://tieba..com/f?kz=203996220

⒈ 旅遊+網路的發展趨勢引發大眾消費需求

網路技術的發展極大的縮短了人們在時間和空上的距離,互連網用戶在成倍增加,網路已經成為人類的一種生活方式,據西班牙旅遊局統計,百分之七十的人的出行決策是通過網際網路獲得的,在美國百分之二十四的人上網是為了尋找旅遊目的地.網際網路為人們創造了一個全新的生活空間---Cyberspace(Couclelis H,1996),它依託於Intenet正在塑造新的商業模式和秩序,對產業空間組織產生著深遠的影響,也成為企業改善形象的重要手段.在此空間里電子商務無處不在,信息和」金錢」可以自由跨越時間而實現,人們可以沖破地理」錨地」的束縛,憑借信息手段在Cyberpace上自由的「飛翔」,創造屬於自己的賽搏文化,實現各種願望,包括:交流,商務旅遊等。在此空間漫遊的每一個人都可以視為旅遊者,他們的行為偏好更為復雜更難預測。這是傳統的旅遊規劃方法所無法應對的,因而旅遊規劃必然從感性規劃向Cybertoris發展,這是人類在網路技術環境下的選擇。

作者: 124.236.199.* 2007-5-21 20:29 回復此發言

--------------------------------------------------------------------------------

3 l論文 勿刪 張若
20實際90年代中後期Williams and Hobson(1995)Sungetal(2000)對虛擬旅遊的概念和原理就做了深入的探討。Williams and Hobson(1995)認為虛擬技術必然會影響旅遊業的發展,他還認為虛擬現實不同於電子游戲。其一,虛擬組件利用全景顯示技術;其二,擁有沉浸體驗;其三,具有交互體驗。虛擬旅遊的巨大潛力將隨新技術的出現而不斷發揮出來,旅遊者的體驗將從由特定失控參數所決定的物理空間進入到沒有盡先的虛擬空間。這種體驗要藉助Intnet,專門房間里的大屏幕顯示設備,立體音響和數碼相機等。同時還要求參與者戴上立體眼鏡或者立體頭盔,數據手套和嗅覺感測器。總之,基於網路的旅遊滿足消費者對於網路和旅遊的雙重需求,將二者優勢完美結合在一起。
⒉ 科技的發展使其具備可實現條件

目前,已經陸續開發出一些虛擬現實系統,根據臨場參與感和交互方式的不同,主要可分為以下三類:(1)桌面虛擬現實系統 主要是通過計算機顯示器來顯示虛擬世界,計算機圖形技術在其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逼真程度較底,沉浸感較差,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虛擬現實系統。諸如VRML,一些三維游戲均為桌面虛擬現實系統。(2)坐艙式虛擬現實系統 使用這種系統時,用戶置身於一個特製的坐艙之中,艙內有一個可以向外看虛擬世界的屏幕,轉動坐艙就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虛擬世界,用戶不需要佩帶其他特殊裝置,從而無負擔的與虛擬世界交互。這類系統能達到的沉浸感也較差。(3)沉浸式虛擬現實系統 這類系統有著較強的沉浸感,它往往配備有頭盔式顯示器或是全方位的監視器,使用戶能自由的環顧虛擬空間。
虛擬現實技術的逐步成熟,其應用在近幾年迅速發展,應用領域也有了很大的拓展,從最初的軍事應用,拓展到教育藝術醫療以及最近到旅遊等領域。這為景點景區應用虛擬現實技術提供了技術上的保證:伴隨著技術的成熟,細膩現實技術的開發成本在不斷的下降。就拿虛擬海洋館來說,基本裝置的開發成本可以從以往的500萬元減至30萬元人民幣,在效果方面也可以得到保證,甚至更好。結合近年來我國旅遊業利用外資和社會資金的熱點向景點景區的建設過渡,說明了將虛擬現實引入到景點景區的建設中開辟新的旅遊方式吸引更多遊客參與進來是可實現的。

⒊ 當代社會發展的特點為其提供廣闊市場

當今社會,生活節奏加快,工作效率提高,人們的生活越來越緊張。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但是屬於自己的時間越來越少。一方面是人們想從枯燥緊張的工作中放鬆解脫出來,當然最好的方式就是出去旅遊。另一方面,社會的現實又使得人們沒有足夠的時間離開自己生活工作的環境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去,否則就要付出難以承受的代價。這樣,由於社會發展的特點就引出了人們的生活出現矛盾。是矛盾肯定能調和,這就出現了虛擬旅遊。也可以說正是社會的這個特點為虛擬旅遊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條件。
旅遊行業在市場定位上的選擇已經隨著旅遊的快速發展逐漸多元化,相對於傳統的旅遊而言,虛擬旅遊的年齡層次還比較狹窄,多為網路沖浪者或是走在潮流前端的IT行業工作者。而隨著科技的發展,參與虛擬旅遊的虛擬旅遊者將逐漸向中老年人擴展。虛擬旅遊方便了那些受時間,金錢限制的旅遊者,解決了他們「有錢沒時間,有時間沒錢」無法旅遊的問題。而對於那些中老年身體不宜長途旅行的旅遊愛好者們,虛擬旅遊更是最佳的旅遊方式。
任何產品在推向市場時都會經歷一定的挫折,不論你是壟斷性產品或是替代性產品。因此,在虛擬旅遊系統應設有意見評價系統,景觀評分系統,便於虛擬旅遊者在游後提出意見和建議,進入旅遊者反饋信息資料庫進行數據整理,及時解決旅遊者的需求。進而更新虛擬旅遊環境數據,再次推向市場。

⒋虛擬旅遊實現弱勢人群旅遊夢想的特殊價值提高其認可度

虛擬旅遊的特決定了它不僅一般旅遊消費者的,更重要的是它適用於收入相對較低的人群,殘疾人士,年老者,不宜長途旅遊的弱勢群體服務。每個人的心中都渴望行萬里路,看萬般景,弱勢群體亦是。但是由於自身條件的限制,如健康條件、收入狀況、傳統旅遊方式的限制等等,使這一心願可能成為一輩子都不可能實現的夢想甚至抱憾終身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