渦陽旅遊景點
1. 大家知道渦陽有哪些地方好玩嗎
渦陽天靜宮
安徽渦陽縣天靜宮坐落在渦陽城北的閘北鎮鄭店(正殿的諧音)村,距縣城中心五公里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為紀念我國春秋時偉大的思想家,道家創始人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楚國苦縣(今安徽渦陽)厲鄉曲仁里人)而修建。此宮南臨渦河,三面環繞武家河(古之谷水),北枕龍山之峰,可謂撫山枕水之地,鍾靈毓秀之鄉。天靜宮始建於東漢延熹八年(公元165年),始稱老子廟。蓋因當地地方官為紀念老子建廟立祠,祀奉老子。並命陳相邊韶撰《老子銘》碑。此後,曹魏黃初三年(222年),隋開皇元年(581年),都奉敕修建過,廟的規模漸大。李唐王朝,以老子為始祖,尊崇之極,屢加冊封,並尊此廟為祖廟,大興土木,隆重興建。高祖武德三年(620年)、太宗貞觀六年(627年)、高宗乾封元年(666年)、武周光宅元年(684年),曾相繼於此營建宮闕殿宇,其金碧輝煌,宏偉壯麗,不遜於帝王之都。玄宗天寶二年(743年)欽封此宮為太清宮。唐末毀於兵火,幾成廢墟。北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至天禧二年(1018年)間奉敕重建,宮貌比唐時有加。翰林學士盛度撰碑。靖康之亂中,先遭兵劫,後遭火患,宮觀面目全非。金代雖屢加修建,與唐宋盛時相比,規模差之甚遠。元世祖以來,道教再度興盛,此宮得之新建,並根據道教教義易名為天靜宮。至順三年再次大規模敕建,天靜宮重現昔日宏觀。翰林學士張起嚴為此撰文立碑,碑文載入多種典籍方誌。明正德崇幀年間和清康熙八年均進行過裝修。時至乾嘉年間,尚稱殿宇弘深,規模整麗,中塑聖像,道氣清嚴。清末戰亂頻仍,殿宇日趨頹廢,始有「燒丹灶冷余荒草,問禮堂空剩石牛」之嘆。
天靜宮在唐宋鼎盛時期,規模宏大,建築輝煌,布局恢廓,風光秀麗,環境清幽,海內無匹。元、明兩代,宮觀尚蔚為壯觀,老君殿居中,高大崇隆為宮中主殿。其東有天齊廟、問禮堂,南有流星園、聖母殿、九龍井,西有太霄宮、玉皇殿,北有三清殿等。此外,靈官堂、誦經堂、鍾樓、井亭、客房、道士舍、庖、庫庾、廄,無不畢具。楹柱有一百多個。佔地三千畝,食業數千人。宮中殿閣林立,松柏交翠,庄嚴肅穆,氣勢非凡,堪稱中華道觀之最。現在的天靜宮尚存有天靜宮、天齊廟、九龍井、老子娘墳等多處於老子有關的建築和遺跡。天齊廟又稱東岳廟、老子「老廟」,是元代天靜宮建築群舊址中保存至今、結構完好的地面建築。
為了紀念一代哲人老子,弘揚道家文化,搶救和恢復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擴大與世界文化交流,在港、澳、台和海外重德尊道人士的鼎力贊助下著手修復天靜宮,於老子則為紀念聖地,於道學則為研究中心,於道教則為一景點。經過數年努力,老君殿、三清殿、靈宮殿、天師殿、重陽殿、財神殿、元辰殿、老祖殿、慈航殿、呂祖殿、東岳廟等十餘座殿堂己相繼展開和完成,天靜宮又復屹於古相大地,重現昔日風采。天靜宮建築群是主體標志性建築,目前已完成了老君殿、道觀中軸線上的靈觀殿、三清廟等殿堂的建築。老君殿是天靜宮的主殿,按照到焦祖庭的規模及宋代規制修復,九脊重檐,東西長47米,南北深28米,殿高23.75米,立於2米高的崇台上,堪稱道觀第一殿。殿內屹立老子、尹喜、東華帝君三尊青銅像,其中老子像高5.5米,重6000千克,目前為國內最大的老子銅像,堪稱中華第一。九龍井是天靜宮建築群中的又一主要景觀,現已探明九龍井位於天靜宮圍牆的東側,其中一口井經考古鑒定,系春秋時期的「瓦圈井」,如今已修建了井亭,加以保護,九龍井堪稱中華第一。說明渦陽當地在很久以前就開始紀念老子了。
氣勢輝煌,堪稱華夏道觀之首的天靜宮今年擬上馬三期工程,三期工程重點建設內容主要是保護九龍井,恢復古流星園,再現古時的情景。目前天靜宮按照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的標准,不斷完善各項基礎設施,提升服務功能,不久的將來,天靜宮將成為亳州市、安徽省乃至全國的著名旅遊勝地。
渦陽縣新四軍第四師紀念館
渦陽縣新四軍第四師紀念館坐落於渦陽縣新興集,距縣城20公里,北與河南省永城市接壤,是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國防教育基地、省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亳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AA級旅遊景區。
新四軍第四師紀念館原為新四軍四師司令部舊址,1994年5月2日,中央軍委副主席、原新四軍第四師參謀長張震來新興集故地憑吊,命名並題寫了「新四軍第四師紀念館」館名。紀念館佔地12畝,館房34間,專職人員3名。
1939年月9月初,彭雪楓帶領新四軍游擊支隊來到新興集,開創了以新興集為中心的豫皖蘇邊抗日根據地,1939年11月6日,劉少奇同志化名「胡服」來此視察,1940年2月1日,接新四軍命令,改番號為新四軍第六支隊;1940年6月底,與南下的八路軍第二縱隊黃克誠部合編為新四軍第四縱隊,1941年1月2日,新四軍重建軍部時改編為新四軍第四師,1941年5月初,彭雪楓率隊轉移至津浦路東。
彭雪楓率部駐扎在新興的一段時間里,與當地民眾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為了緬懷彭雪楓的光輝業績,牢記新四軍的不朽功勛,1992年在人民群眾的迫切要求和省、市、縣的重視下,決定維修建設新四軍第四師紀念館。由省文物局、阜陽市委、渦陽縣委、新四軍老戰士、各大企業集團及當地人民政府集資籌款16萬元,修建新四軍四師司令部作戰室、機要室、彭雪楓舊居16間,面積320平方米。 1996年省、市、縣政府共撥款28萬元,修建了劉少奇舊居、張震舊居、參謀處、拂曉報社舊址,共18間,面積約350平方米,這期工程與92年工程分東西兩個院子,新建了院牆和大門,使東西兩院內分而外合。
1998年為紀念劉少奇同志誕辰100周年和新四軍游擊支隊東進60周年,阜陽市和縣、鎮政府共撥款50萬元,重塑了高3.5米的彭雪楓將軍騎馬銅像,張愛萍將軍為銅像題寫了「彭雪楓同志」五個大字,同時,布置了歷史圖片和革命文物展,增設了柵欄、鋼窗、鋪設了院內水泥路石,院內進行了綠化。
2004年,為紀念彭雪楓將軍抗日殉國60周年,渦陽縣委、縣政府號召黨員幹部和社會各界人士共捐款20餘萬元,對紀念館和陵園進行維修,組織有關人員到西柏坡等地參觀紀念館建設及室內布展,對各展室進行了高規格的布展,充實了文物、安裝了封閉窗、增添了圍牆、對34間館室全部整修、加固了水泥地面、完善了院內綠化,新的維修和布展結束後,每天前來觀展的人員絡繹不絕。
近年來,為建好新四軍第師紀念館這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渦陽縣委、縣政府以及新興鎮黨委、政府多方籌措資金,現已完成了長期發展規劃的編制工作,目前在積極擴大紀念館面積,充實展覽內容,完善服務設施,增加景區內涵,提高接待水平,力爭把新四軍第四師紀念館打造成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讓這一紅色旅遊經典景區成為我省一道靚麗的風景區,讓彭雪楓將軍的光輝業績和新四軍的優良傳統永遠昭示後人。
渦陽縣興華農業綜合示範庄園
渦陽縣興華農業綜合示範庄園始建於1997年,地處安徽省西北部,渦陽縣城西郊7.5公里處,省道307線南側1.5公里處,陳大鎮境內。該庄園總面積675畝,其中:一期工程395畝,投資135.5萬元,現已完成,二期工程即將啟動。目前渦陽縣興華農業綜合示範庄園道路暢通,水面和園區綠化交錯有致,現有可利用水面200餘畝,已種植各類花卉苗木園圃65畝,數量達2.5萬棵,收集地方土樹種達16類,近2萬棵,引進各類綠化苗木近5萬棵,花卉13類,21個品種,近萬株。現已經對遊客開放的項目有:垂釣、休閑、餐飲、娛樂、採摘果實、遊船等。多年來,渦陽縣興華農業綜合示範庄園在地方黨委的高度重視下,在市旅遊局的大力支持下,奮力拚搏,艱苦創業,努力培育我市旅遊業的新亮點。該庄園於今年9月份順利通過省旅遊局專家驗收組的驗收,二〇〇六年十月二十四日省旅遊局、省農委聯合授予全省農家樂旅遊示範點稱號(皖旅計財字[2006]33號),這是我市首家獲得省級農家樂旅遊示範點的旅遊景區。
紅城子遺址(北平城遺址)
位於渦陽縣曹市集北。漢代山桑城故址,夯土城牆,有東西二門。始建於春秋,時名垂惠聚。東漢建武四年(28年),王莽部將蘇茂、周建被劉秀軍打敗,逃至垂惠聚。次年,劉秀率軍攻打垂惠聚,圍困月余,後用火攻之,城土皆燒為紅色,因此得名紅城子。 城址面積約1.3平方公里,長方形外城為夯土築成,東西長約900米,南北長約1430米。西城牆今平整作大路,殘高1.7米,上寬7米,下寬19米余。其餘三面城牆均成農田。內城地勢較高,俗名小城牆,面積約1897平方米。北面城牆殘高1.5米余,於庄庄東200米處地勢最高,當地群眾呼為「金鑾殿」。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岳廟
又稱天齊廟,位於太清宮之東,為一獨立廟宇,是道教宮觀中唯一稱「廟」的殿宇,也是太清宮龐大的建築群中唯一倖存的古建築,它是祭祀泰山神——東岳大帝的廟宇。東岳廟坐北朝南,有山門3間,東西廂房各7間,主殿5間,為磚木結構,灰牆圓窗。其主殿5間為宋代建築,經元代重新修整,道光18年再次重修,是安徽省少見的宋代磚木結構殿宇。現已按原貌修復加固,在殿內陳列元至明清敕建和裝修太清宮的石碑20餘塊,其中較為著名的元代翰林張起嚴的「敕建天靜宮興造碑」和明代方震孺的重修碑及「古流星園」石匾額、「敕建」、「混元降誕」殘片、蟠龍碑帽、大型石橋拱圈、大批漢磚等。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張樂行故居
位於渦陽縣城西北張老家村,張樂行1810年誕生於此;在早期結捻活動中,張樂行常與龔德樹、蘇天福等人在家中聚會議事,計劃如何起義抗清。張樂行故居屬清式四合院,松柏掩映,有合瓦瓦房16間,其中前排堂層5間,後客廳5間,東西廂房各3間。客廳重梁起架,雕梁畫棟,明柱走廊,花格門窗,建築雄偉。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捻軍會盟舊址
位於渦陽縣西關「山西會館」院內。咸豐二年(1852年)張樂行等各路捻軍聚集在山西會館會盟,公推張樂行為盟主,進行武裝抗清起義。 捻軍會盟舊址之山西會館,是山西商人集資所建,整體建築雄偉。大門面向南,前後3排房屋,兩進院落。大門兩旁有石獅一對,門上石質匾額橫刻「山西會館」四字。二道大門兩旁有石鼓一對,穿中堂可達後院;後殿5間,磚木結構,上覆五色琉璃瓦;大殿前置一銅香爐,捻軍結盟時在此焚香立誓,祭告天地。舊房屋在清軍剿捻時多次遭到破壞。1938年又遭日軍轟炸,解放初期,僅剩有石刻匾額和石碑各一塊,石獅子和石鼓各一對。1962年,安徽省人民委員會撥款在舊址重建房屋5間,作為捻軍會盟起義紀念建築。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莆田到渦陽有多少比較有名的旅遊景點
中文名稱
渦陽縣自
外文名稱
Guoyang County
別名
肥水縣
行政區類別
縣
所屬地區
中國安徽省亳州市
下轄地區
4個街道、21個鎮、1個經濟開發區
政府駐地
渦陽城關街道辦紫光大道
電話區號
0558
郵政區碼
233600
地理位置
安徽省西北部,亳州市中部
面積
2107平方公里
人口
129.6萬(2017年常住人口)[2]
方言
中原官話-商阜片-渦陽話
氣候條件
亞熱帶和溫暖帶半濕潤季風過渡段
著名景點
渦陽天靜宮、嵇康墓、陳傳卧跡、范蠡冢
3. 安徽渦陽有什麼好玩的
可以來到天靜宮,是當地人為紀念我源國春秋時偉大的思想家,道家創始人老子而修建。 可以到渦陽縣新四軍第四師紀念館,此紀念館是為紀念彭雪楓將軍而修建的。 其他的就沒有什麼好玩的了,畢竟是個小縣城!到天靜宮看看的確不錯,雖然不大,但裡面關於老子的事跡可以令你學到很多東西,感觸頗深!博大精深的道家文化啊!
採納哦
4. 安徽亳州有哪些景點
曹操地下運兵道 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亳州市人民路老城區地下,以大隅首為中心,向四面延伸,分別通達城外。整個地道縱橫交錯,布局奧妙,立體分布,結構復雜,工程浩大。運兵道長達四千餘米,是迄今發現歷史最早、規模最大的地下軍事戰道。它遠遠超過地面上保留的一座完整古老城池的價值,您若身臨其境,彷彿探尋一個千年奧秘,莫不為之驚嘆。因此,被譽為 「地下長城」。它對研究中國古代軍事建築、軍事戰術以曹操軍事思想有重要意義。
曹操宗族墓群 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曹操宗族墓群覆蓋著亳州近12公里的地方,現已開出來的有董園二號墓和章園一號墓。據考證董園二號墓是曹操的祖父曹藤之墓,章園一號墓為曹操父親曹嵩之墓,現在曹操宗祖墓群已被列為亳州十大建築之一,現在正在此開發大型的曹四公園。董園村石墓,位於亳州市董園村東南,墓內很遺憾的是隨葬品幾乎被焚盜一空,從中清理出的文物有:銅縷玉衣、玉枕、金屬豬、銅爪飾、陶瓷殘片等,尤其金屬豬,造型與今巴克夏品種豬十分近形,脊上凸,圓身,短腿,兩耳前豎,唇外侈,對研究中國養豬的發展史有重要價值。
古井酒文化博覽園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工業旅遊示範點。古井酒文化博物館座落在曹操與華佗故里、葯材之鄉的安徽省亳州市,被譽為「華夏第一白酒博物館」。為仿明清宮廷建築,是安徽「十大」行業館之一,也是海內最早的酒文化博物館之一。博物館建於一九九四年,佔地三二00平方米,建築面積二二00平方米,總投資近二000萬元,由首都故宮博物院專家陳列布展,分為中國酒文化、古井酒文化、古井發展史、名酒薈萃、古井畫廊五大展區,一大批諸如儲秀宮慈禧太後專用酒器等國寶在館內展出,充分展示了中國酒文化的博大精深。
華祖庵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亳州市永安街,相傳曹操悔恨殺死同鄉名醫華佗所建。庵內廣植蔓佗羅,使人一跨進山門即受到傳統醫學的熏陶。華祖庵始建於唐宋年間,由廟祠、故居、古東園三個院落組成,佔地面積8600平方米。廟祠內外雙獅雄踞,古木虯枝盤空,殿宇輝煌,肅穆庄嚴。神醫塑像,熱誠慈祥倔強飄逸,神采奕奕。這里陳列著大量的醫史文獻和文物展品。西偏殿內,數組彩塑蠟像,配以燈光布景,引人入勝。東院修竹門,華佗自怡亭翹首昂然。這里也是華佗紀念館的所在地。自開放之日瞻仰勝跡、緬懷先哲的國內外各界人士絡繹不絕,華祖庵已成為世界研究華佗葯術的中心,歷史文化名城亳州的一處閃耀無限風光的景點。
曹操公園 曹操公園位於亳州市中心,魏武大道與芍花路交口處,西與亳州博物館相鄰,是在曹氏宗族墓——曹四孤堆文化保護單位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公園內建造了曹操紀念館,是亳州市最大的公園。曹操公園風景優美,現已成為亳州著名旅遊景點之一。
湯王陵公園 湯王陵,即商湯王墓,湯王是我國古代最有德行的聖君之一。它的功德受到人們的尊敬,成湯王在位13年,死後葬於亳州。桑林求雨的故事代代相傳,成湯王的功德被世人所贊揚,為了紀念他特修建湯王陵公園。現已成為亳州重要的旅遊勝地之一。
天靜宮 國家AAA級旅遊景區。位於亳州市渦陽縣閘北鎮鄭店村,距縣城中心五公里。是為了紀念我國春秋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道家創始人老子(今安徽省亳州市渦陽縣人)而修建。此宮南臨渦河,三面環繞武家河,北枕龍山之峰,可謂撫山枕水之地,鍾靈毓秀之鄉。其中老子像高5.5米,重6000千克,目前為國內最大的老子銅像,堪稱中華第一。不久的將來,天靜宮將成為亳州市、安徽省乃至全國的著名旅遊勝地。2007年首屆中國渦陽老子文化節在天靜宮景區盛大開幕。
新四軍紀念館 國家AA級旅遊景區,坐落於亳州市渦陽縣新興集,距縣城20公里,北與河南省永城市接壤,是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國防教育基地、省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亳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新四軍第四師紀念館原為新四軍四師司令部舊址,1994年5月2日,中央軍委副主席、原新四軍第四師參謀長張震來新興集故地憑吊,命名並題寫了「新四軍第四師紀念館」館名。紀念館佔地12畝,館房34間,專職人員3名。新建了高3.5米的彭雪楓將軍騎馬奔赴戰場的臣幅銅質雕像、彭雪楓德政碑。
尉遲寺遺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亳州市蒙城許町鎮境內,是目前國內保存較為完整、規模較大,以大汶口文化為主的原始社會聚落遺存。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從1998年至今先後進行了12次發掘,共出土各種石器、陶器、骨器、蚌器等珍貴文物近萬件。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文物報、北京晚報、新民晚報、文化周報及北京、河北、山東、安徽等其他幾十家媒體都曾作過報道。2002年「尉遲寺遺址的保護與展示規劃」已被國家文物局審核通過。
萬佛塔 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亳州市蒙城縣城中心,因塔身內外嵌砌琉璃小佛近萬軀而得名。此塔為宋代建築風格,八角十三層樓閣式磚塔,高42.2米,造型優美,並被載入《中國名勝詞典》。
南京巷錢庄 又稱亳州錢庄,位於亳州市北關南京巷19號,是以貨幣為經營對象的民間金融機構舊址,1998年5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亳州自古為一大商埠,明清以來,金融業更趨繁榮。隨著經濟和對外貿易的發展,商賈雲集,商會林立。到清末民初,全城大小錢庄有33家,南京巷錢庄建於清道光年間,清未平遙 「日升昌」票號的分號。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亳州城內原有的錢庄舊址,絕大多數被拆除改建,僅有南京巷錢庄,保存較為完整,作為錢庄博物館,對外開放。
鄭店子風景區 國家AAAA風景區,位於亳州市城市西北角鄭店子 是渦河和洪河的交匯處,兩河與西一環路一起圍合的三角地帶,號稱「森林中的村落」。三角洲佔地面積約50公頃,三角洲旅遊區控制范圍約210公頃(2.1平方公里) 。用地處於城市結構「一帶六區」的渦河文化旅遊帶的端頭上,又是城市北入口的景觀節點
5. 渦陽縣義門鎮有旅遊景點嗎
渦陽縣義門鎮是一個古鎮,現在建設4a級旅遊景點,有羊肉湯,熏牛肉,牛肉饃等特色小吃
6. 渦陽縣的旅遊文化
梆劇
該劇是縣境主要劇種,何時傳入不詳。解放前,由私人組織小戲班演出。本世紀年代,縣境著名演員丁根,店集臨湖北丁營人。二紅臉、唱、做、念、打俱佳,口齒伶俐,吐字清晰。後因嗓子壞,改演丑角。楊馬,義門人,嗓門豪壯宏亮,文、武功底厚實。40年代後,縣境多戰事,該劇團演員先後逃離。1952年冬,從界首縣調來一批演員,梆劇才能在縣延續和發展。1955年,為培養青年演員,縣文化部門邀請演員來縣授戲,並送部分青年到戲校進修。之後,縣創辦藝校。1960年,該校有23名梆劇演員畢業,「文革」中,禁演傳統節目,道具服裝被毀,梆劇衰落,演員改行。1977年,培養青少年演員40名,梆劇才重新得以發展。80年代起,絕大部分青年演員嫌戲曲情節進展緩慢,喜愛電影、流行歌曲、輕音樂,梆劇漸被冷落,很少在縣城演出。農村演出的場次也比以往減少。
梆劇演出節目有《梁山伯與祝英台》、《小二黑結婚》、《羅漢錢》、《陳妙常追舟》、《西廂記》、《紅樓夢》、《游西湖》、《畫皮》、《雙貴圖》、《張樂行》、《穆桂英下山》等。
泗州戲
該戲為縣內主要劇種之一,流入縣境時間不詳。1956年前,縣境沒有專業泗州戲演員。1958年,從蚌埠調入4名演員,輔導和培養演員。1959年成立縣泗州劇團。1960年,因經費困難,專業演員下放至區。此後,泗州戲僅在民間流傳,很少組織專場演出。
泗州戲演出節目有《王漢喜借糧》、《雙下山》、《一文錢》等。
大鼓
解放前,大鼓名演員為張胖子,演唱「大紅袍」等。1980年統計,縣內有120人,會唱傳統節目20餘篇,各演出百餘場。較有影響的鼓書藝人張志雲、袁立廷、梅雲龍等,出席過地區會演,曾獲優秀演出獎。
琴書
1980年統計,縣內琴書演員25人,會演傳統劇目《張庭秀私訪》、《三俊圖》、《水滸傳》等,及現代節目《平原槍聲》、《破曉記》、《紅色娘子軍》等。主要琴書演員有劉興華、任成美、丁廣欣等。
墜子
墜子解放前有名演員馬志賢。1980年統計,縣內有演員18人。演唱傳統節目有《再生緣》、《哞牛陣》、《十把穿金扇》等,及現代節目《革命烈火》、《野火春風斗古城》等。丁翠屏演唱《銀簪記》,曾參加地區會演,並獲優秀演出獎。
評詞
解放前,評詞演員以唐先生(外號黃鼠狼)、劉亞洲較有名氣。1980年統計,縣內有演員20人。演出傳統評書《三俠五義》、《水滸傳》、《西遊記》等,及現代節目《破曉記》、《徐秋影案件》等。主要評書演員有李中信、張在民、馬伯良等。 渦陽境內有道教祖庭天靜宮、道源國家濕地公園、店集鎮「柘王宮」遺址、東岳廟、東太清宮、尹喜墓、張樂行故居、陳摶卧跡等文物古跡。國務院批準的對外開放市縣、安徽歷史文化名城、安徽科學發展先進縣、安徽省直管縣、安徽經濟十強縣、中國貢菜之鄉、全國稅費改革試點縣、有「梁宋陳楚之沖,齊魯汴洛之道」之稱,為商賈往來之所,兵家必爭之地 。
渦陽縣是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全國首批生態示範縣、捻軍起義發源地、新四軍第四師紀念館、美麗賦予傳奇的渦河、歷史優久的店集鎮柘王宮,得天獨厚自然和人文資源對該縣發展旅遊業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渦陽縣將以老子故里、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為依託,以紅色旅遊和生態旅遊為支撐,以渦河為紐帶,以道家文化旅遊為突破口,要高舉旅遊牌,做大旅遊產業,從而使該縣的旅遊業得到了快速發展,旅遊業已經成為渦陽的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
1 旅遊發展定位:國家級道家文化休閑體驗中心、省級紅色旅遊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旅遊區布局:形成「一心兩線二區六點」的布局框架。
「一心」:國家級道家文化休閑體驗中心,建設成為國際性道家文化休閑旅遊勝地和國家級道家文化體驗旅遊中心。
「兩線」:渦河生態文化旅遊線,構築渦河生態文化及工業展覽綜合旅遊線;
紅色旅遊線,構築革命歷史教育旅遊線。
「二區」: 新四軍紅色旅遊區, 建設一個融紅色旅遊、鄉村風情和休閑娛樂於一體的特色旅遊地;
礦山工業旅遊區, 深入挖掘煤礦的文化內涵,高起點、高標准地建設礦山公園和風景旅遊區。
「六點」:義門鎮、曹市鎮、青疃鎮、石弓鎮、丹城鎮和西陽鎮六個文保集聚點。
3.旅遊產品開發規劃
(1)道家文化觀光體驗旅遊產品——老子文化生態園;
(2)紅色聖跡觀光體驗旅遊產品——新興紅色旅遊鎮;
(3)礦山奇景和酒文化觀光體驗游。
景點推薦:有道教祖庭天靜宮、道源國家濕地公園、店集鎮柘王宮遺址、嵇康墓、陳傳卧跡、范蠡冢、雉河樓、捻軍會盟舊址、張樂行故居、新四軍第四師司令部舊址和輝山烈士陵園、東岳廟、東太清宮、尹喜墓等景點。 東岳廟又稱天齊廟,位於太清宮之東,為一獨立廟宇,是道教宮觀中唯一稱「廟」的殿宇,也是太清宮龐大的建築群中唯一倖存的古建築,它是祭祀泰山神——東岳大帝的廟宇。
傳說泰山神是冥司之主,掌管人間的貴賤高低、科祿長短和生死之期等。泰山神於唐玄宗時被封為「天齊王」。宋真宗祥符四年(1011年)又加封為「天齊仁聖帝」,自此以後,東岳廟遍及天下。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又尊其為東岳大帝。百姓對東岳大帝崇敬有加,每年夏歷三月二十八要舉辦祭祀日,廟會十分紅火。東岳廟雖經風雨侵蝕,其主殿五楹基本完好。屋脊上有元代建築龍飾,龍身修長,線條粗獷,系用陶土燒制,形制十分渾厚。殿內還有上下兩端較細、中段較粗的宋代木質梭柱2根。說明此廟始建於宋代,經元代重新修整。道光十八年再次重修。是我省少見的宋代磚木結構殿宇。現已按原貌修復加固,暫時在殿內陳列元至明清敕建和裝修太清宮的石碑二十餘塊,其中較為著名的是元代翰林張起嚴的興造碑和明代大儒方震孺的重修碑,及《古流星園》石匾額、「敕撰」、「混元降(誕)」殘片、蟠龍碑帽、大型石橋拱圈、大批漢磚等。系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位於渦陽縣店集鎮西。傳為古時候侯爵的封地,建有三宮六院、72眼井。考古證實為北宋時期遺址,現為渦陽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店集鎮歷史悠久,文物古跡較多。
戰國時期店集屬楚地,傳說楚懷王為鎮守邊疆,以防齊患,封宗室於此地,建宮立殿,即柘王殿,又稱柘王宮,有「三宮六院七十二眼井」之說。宮殿昔日的容顏隨宦海沉浮被無情的歲月早已剝去,但遺址遺跡尚存,留下了大片庄阜高地和眾多古井,足以想像當時宮殿的雄偉和浩大。1959年春地質勘探隊曾在此高地上建鐵塔一座,高30餘米,引來眾多人觀看,並猜測其用意,但一直沒有準確答案。50多年來,這座雄偉的鐵塔卻成了遺址的導向標,也給古老的店集鎮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1930年在此高地南、運糧河北60米處,還殘存一處磚瓦結構的天齊閣(俗稱「天閣」),1940年店集小學師生扒天齊閣殘屋建校時,扒出一把七星寶劍;1958年秋,人民公社組織起「衛星田專業隊」,數百名勞力在高埠廢墟上搞深翻,挖出不少古磚瓦、石磨和毀壞的陶器等;1975年11月店中生產隊社員程廣林等4人在鐵塔南邊取土時挖出一青色古壇,壇內現大量金銀器物。消息走漏後,被當時公社人員叫去訓誡上繳,一直送到阜陽有關單位管理。據統計,挖出金釗3件,金泡、金器71件,銀叉、碎銀子計6240克。
至於那72眼古井,年長的老人還能說出一部分井的大致位置,有的年輕時為了抗旱還下去掏挖過這部分古井。他們盼望挖到寶物,所以爭著下去掏井,並不準外村人下去。他們說,井口雖小,但下面很深很大,人下去磨杴綽綽有餘。他們挖出過古磚古瓦、古瓷花罐、人的頭骨、動物的骨頭等,他們也不知是不是寶物,都不知去向。
古老的運糧河依然有美麗的傳說。據說,住在店集鎮的楚宗室的女兒嫁給高公崔老家一戶官宦之家。為了向女兒家運送東西方便,楚宗室官員便令百姓挖一條河通往崔老家,取名運糧河。此河
歷經2000多年,雖經局部改道,古河址斷斷續續仍在;它起於崔老家,穿過界洪河,流入干溪溝,長約5公里。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疏浚此河時,挖出了古沉船,一見風很快風化。離柘王殿遺址不遠,現王寨村南運糧河邊有一片窪地,原是大水灣,說是當年停靠船隻的地方。至今清流不絕,綠波粼粼,一直哺育著兩岸生靈。境內的干溪溝、羅溝、雙慶溝等水系。給店集鎮構成了豐富的水資源,經由西淝河流入淮河。 紅城子遺址位於(北平城遺址)渦陽縣曹市集北。漢代山桑城故址,夯土城牆,有東西二門。
始建於春秋,時名垂惠聚。東漢建武四年(28年),王莽部將蘇茂、周建被劉秀軍打敗,逃至垂惠聚。次年,劉秀率軍攻打垂惠聚,圍困月余,後用火攻之,城土皆燒為紅色,因此得名紅城子。城址面積約1.3平方公里,長方形外城為夯土築成,東西長約900米,南北長約1430米。西城牆今平整作大路,殘高1.7米,上寬7米,下寬19米余。其餘三面城牆均成農田。內城地勢較高,俗名小城牆,面積約1897平方米。北面城牆殘高1.5米余,於庄庄東200米處地勢最高,當地群眾呼為「金鑾殿」。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尹喜墓在渦陽縣渦北街道,有座高大的墳墓土堆——尹孤堆,它就是埋葬著春秋末期與老子齊名的道家創始人尹喜之墓。相傳尹喜曾經幾次拜見過老子,與其共同探討道教知識。然而,最後一次拜見,卻病故於老子紀念地宋國的相縣(今安徽省渦陽縣)。宋國的國君就讓人在此地安葬了他。為防止有人盜墓,就掩人耳目,埋了兩個龐大的墳墓,即西尹孤堆和東尹孤堆(曹市集遺址)。兩個孤堆相距三十里,也是古代一舍的距離。
渦陽革命烈士陵園的前身為革命烈士紀念館,位於渦陽縣城北,北鄰渦河,於1951年始建。經兩移館址,至1976年與渦陽花園合並後,命名為渦陽革命烈士陵園。在紀念館內陳列了22位英烈傳略及1654名烈士的英名錄。紀念館囊括了四代烈士的光輝歷程,包括:大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以及社會主義建設時期.
陵園的正門,一條南北向的主幹道筆直伸向革命烈士紀念館,道路兩旁銀杏古樸、雪松挺拔。陵園內按建築物分為瞻仰區和游覽區。瞻仰區包括革命烈士紀念館、革命烈士骨灰堂和革命史料陳列室。游覽區以荷花池、曲橋、亭子、迴廊等建築群體為中心。
園內種植著銀杏、雪松、刺柏等植物,一片綠意讓人賞心悅目。陵園在綠化上的設計是:看地上綠草鋪地,望空中林蔭蔽天,構成一幅幽靜肅穆的自然畫面,象徵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革命業績萬古長青。
位於陵園內部的革命烈士紀念館於1979年興建,至1980年竣工。紀念館共394平方米,館外有可容納千人以上的廣場;館內粉白天花,磨石鋪地,在館內正中間擺放著彭雪楓騎馬的雕像。後方的牆上懸掛著「英靈不泯」、「萬古流芳」字樣的金字匾。紀念館的牆上自西向東懸掛著各個時期先烈的照片和資料,在牆上布展著王崇典、張全貴、彭雪楓、杜選青等烈士的圖文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