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景點 » 武漢到荊州沿線旅遊景點大全

武漢到荊州沿線旅遊景點大全

發布時間: 2021-02-17 06:28:10

1. 武漢到荊州要經過有哪些地方

開車就用導航,坐車可以坐動車。

2. 湖北荊州有哪些旅遊景點

湖北荊州旅遊景點一覽:

荊州古城

國家4A級旅遊風景區、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全國百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位於湖北荊州洪湖瞿家灣鎮。風景區陸路四通八達,距宜黃高速公路58公里,東接武漢,距武漢市170公里,西挽荊州。洪湖藍田旅遊風景區是以洪湖自然風貌和人文景觀為依託的風景區,具有古(明清文化)、老(革命老區)、水(水鄉特色)、新(全國農業產業化示範區)等特點。屬湖泊型自然風景區。

洪湖是世界上迄今少有的未被污染的淡水湖泊,有著自然純朴的原始生態美。20世紀90年代,洪湖藍田水產品開發有限公司依託洪湖豐富的水生資源在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同時,大力興辦生態農業旅遊,在洪湖的西北角建造了一個佔1.2萬多畝的生態園。於1998年開園。生態園區碧水似鏡,鶴鷗翔集,游魚騰浪;蓮湖紅荷灼灼、白荷皎皎、粉荷盈盈;蓮花源似海市蜃樓。

在洪湖藍田生態旅遊風景區中,有湘鄂西革命舊址群、觀荷橋、蓮花源、觀音蓮台、荷花仙子、百米等數十處景點。

民俗街:有500多年歷史,集古建築和革命舊址於一體,是國內少有保存完整的明清建築群。徽派的飛檐翹角、雕欄畫棟;賀龍等老一輩革命家創建的湘鄂西革0據地首府,被稱為「沒有圍牆的博物館」,是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生態園:門口巨大的仿古建築牌坊,古色古香。生態園以垂釣、賞荷采蓮、劃船捕魚、漁家樂等水上特色的生態農業旅遊項目為主打旅遊產品

蓮花源:原為百里洪湖上的一個自然小島,每年夏季,這里的荷花最先開放,格外清香。周邊有朝聖門、重約22.5噸的銅鑄觀音像等景點。島上可眺望湖區的自然美景。

洪湖藍田生態旅遊風景區為AAAA級景點

3. 湖北荊州有哪些景區

荊州市十大旅遊景點

1、荊州博物館AAAA

石首南嶽山,原名龍蓋山,乃道教名山,古綉林十景之一,現為省級森林公園。南嶽山狀似龍蟠寶蓋,故名。今名南嶽山,山底有一湖,即山底湖。東西向有岳陽經石首至公安二級省道,南北向有秦市經石首至黃石二級省道。距荊州古城(沙市)約118公里。是綜合型城市森林公園。南嶽山森林公園總面積94.8公頃,由筆架山、馬鞍山、南嶽山和山底湖組成,其中南嶽山主峰海拔141.7米。園內三山挺拔,一水環抱,山水相依,雄秀兼具,是長江中游荊江平原和洞庭湖北部一帶少有的山地景觀,是難得的城市森林和山水佳景。由於南嶽山是鄂南湘北著名的道教勝地,故又被譽為「小南嶽」、「小武當」。南嶽山森林公園既是科普、教育、文化展示的重要場所,又是森林游覽、宗教觀光、健身休閑的理想勝地。主要景觀有:情人岩、仙人洞、李衛公祠、抗日戰爭遺址、曬經石、祖師殿、三元宮、關帝廟等。現南嶽廟已修葺一新,蒼松籠煙,翠竹拂風,朱英綴錦,奇石傍徑,景色十分幽麗……[詳細]

4. 武漢到荊州要經過哪些地方

坐動車,一小時二十八分就能到,從武昌上車64元,從漢口上64元,經過的地方漢川市、天門市、仙桃市、潛江市到達荊州市

5. 湖北荊州有哪些景點可以推薦

湖北荊州旅遊景點一覽:
荊州古城
漢末三國時期,魏、蜀、吳從他們自己立國圖強、建立霸業的政治目的出發,都想得到荊州這塊重要的戰略之地。曹操經多年征戰基本統一北方之後,即揮師南下取荊州;處於荊州下游的東吳孫氏政權,把荊州視為自己立國的屏障,早就兩眼緊盯著荊州;大半生顛沛流離、苦於沒有立足之所的劉備,更是將荊州看作0子,把它作為建立未來政權最理想的基地。於是三方圍繞荊州展開了激烈的爭戰,時而波瀾壯闊,驚心動魄,時而又偃旗息鼓,暗中爭斗。
魏、蜀、吳荊州之爭,構成了三國歷史發展的主軸,為後世留下了豐富的歷史經驗。終三國之世,無論是三國鼎足局面的形成,還是魏、蜀、吳霸業的興衰,無不跟荊州的得失相關;而其中興衰成敗的歷程,也無不給後人以有益的啟迪。 荊州城,位於荊州市城區西部,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組成部分之一。其城名因地處荊山之南而得。荊州為天下九州之一。西漢時,改九州為十三刺史部(州),荊州居其中。魏晉以降,荊州均為州、府之名。其治所多不固定,直到明初,荊州才作為城名固定下來。
荊州城又稱江陵城,是因此地在秦破郢後置江陵縣,作為縣城而得名。其後兩千多年裡,江陵作為地名,歷代沿用,故有一城二名。荊州城歷史悠久。早在公元前689年楚文王遷都郢(今荊州城北5公里的紀南城)後,這里就是楚國的官船碼頭。楚成王(公元前671-前626年在位)還在此修築了別宮,取名渚宮。公元前278年, 秦將白起攻佔郢都,這里成為江陵縣的治所。西漢初年,封臨江王於此地。其後有東晉安帝、南齊和帝、梁元帝、後梁、隋末梁王、唐代南都、荊南國等在此建都。楚、西漢、東漢、三國、西晉、東晉、南北朝、宋、明等朝,封王侯於此地。 荊州城的城郭,在戰國末年形成。漢代已有城牆。蜀將關羽、吳太守朱然,東晉桓溫、梁元帝、南平王高季興等,都對荊州進行修葺,北宋末年,城毀。南宋淳熙年間,重修城牆,淳祐十年(公元1250年)挖城壕。元初,忽必烈下令拆除荊州城。元末,朱元璋稱吳王時,派員依舊基重建荊州城。明末,張南忠率義軍攻佔荊州城,將城牆拆毀多半。清順治三年(公元1646年),又依明代城基重新修築荊州城,並重新命名城門:東門曰寅賓門,東南門(小東門)曰公安門,西門曰安瀾門,南門曰南紀門,大北門曰拱極門,小北門曰遠安門。 荊州城現存磚城為明末清初建築。整座城呈不規則長方形,東西長3.75公里,南北寬1.2公里,城垣周長10.5公里,城內面積4.5平方公里,1970年後,隨著交通事業發展的需要,經國務院批准,城垣上新開3座三孔城門,原有的6座城門,共有9座城門。 磚城內有土築城牆,與磚城相依,城上可通行。磚城外有外環道與水城環繞。水城俗稱護城河。荊州城牆高9米左右,城牆厚10米左右,城牆上有3座藏兵洞,24座炮台。原有城樓6棟,其中5棟毀於戰亂,僅存拱極門(大北門) 城樓朝宗樓。八十年代,政府撥款重建寅賓門城樓,沿用舊名,曰賓陽樓。 荊州城自明末清初最後一次修復以來,已有350年歷史, 至今保存完好,是我國現存為數很少的古代城垣中較完好的一座,是長江中游地區唯一一座完好的古城垣,在國內外享有盛名。尤其是《三國演義》故事的廣泛流傳,使得荊州名揚四海。現在,荊州城已成為我國三國旅遊線上的一個重要的旅遊區,有30多處三國遺蹤和文化景點供遊客探尋。
荊州城,又名江陵城,是國務院1982年首批公布的全國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1996年荊州古城牆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荊州地處長江中游、江漢干原腹地,是產生與黃河流域中原文化輝映並重,可與古希臘、古羅馬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的發祥地。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在城北五公里處的紀南城建都長達411年,留下了豐厚的歷史文化遺存。
荊州又是三國文化誕生和繁衍的歷史勝地。魏、蜀、吳三國時代,這里曾是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一百二十回《三國演義》,就有七十二回的內容涉及荊州。「劉備借荊州」、「關羽大意失荊州」等膾炙人口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 荊州的古老底蘊,更可上溯到綿延久遠的史前時期。距今5、6萬年前的雞公山舊石器時代遺址就在古城東北4公里處;古城附近已發現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多達20餘處。無可置疑的史跡辯地告訴人們,荊州這塊古老的熱土有著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 荊州古城自秦漢以來,一直是歷代王朝封王置府的重鎮。秦時,這里置南郡設江陵縣。漢時,沿習秦制,漢武帝劃全國為十三州,荊州是其一。其時,荊州城已是當時全國的十大商業都會之一。三國時,這里是爭霸的要津。此後,東晉末年的安帝,南朝時的齊和帝、梁元帝、後梁宣帝,隋時的後梁王以及唐末五代十國時的南平國王等,先後有11個紛爭王侯在此稱帝(王)建都,長達100餘年。唐代的荊州是陪都,稱「南郡」,與長安城南北呼應。元代時,這里曾是荊湖行省省會。明代洪武年間,這里是湖廣分省的省會。明以後,這里一直是州(府、署)、縣的治所。荊州在中國漫長歷史的演進中,所處的這種重中之重的地位和作用,有力地促進了荊州古城的發展與進步。
荊州古城積淀了豐厚的歷史文化。荊州城內及其城周附近,有著眾多的古跡名勝。大禹治水的息壤,雄楚立國的故都,三國紛爭的遺跡,歷代名人的勝蹤……似繁星點點,數不勝數。荊州古城牆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最有分量的古跡之一。據《後漢書?地理志》記載,荊州古城牆的修造史,可以追溯到2800多年前的周厲王時期。經最新古城垣考古發掘實物科學驗證:荊州古城牆是我國延續時代最長、跨越朝代最多、由土城發展演變而來的唯一古城垣。1998年3月,考古工作者先後發掘出了宋朝和五代時期的磚城;兩晉、三國時期的土城。疊壓在現城牆10米以下的五代磚城的發現、使荊州城磚城的修造歷史從始於明代的普遍認同,又上溯了400多年。這次考古發掘還證實:從三國時代起,荊州古城牆沒有發生過大的變遷,移位距離僅在50米左右范圍內;土城牆遠遠早於磚城牆。2000年8月,考古工作者在荊州城小北門西側,發現了一段長近20米的明代成化年間夯築的石灰糯米漿城牆。此段城牆雖經500多年,至今仍堅如磐石,世所罕見。
現聳立在人們眼前的雄偉磚城,為明清兩代所修造。磚城逶迤挺拔、完整而又堅固,是我國府城中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城垣。磚城厚約1米,牆內垣用土夯築,下部寬約9米。牆體外用條石和城磚砌築。磚城通高9米,周長11281米。磚城牆體用特製青磚加石灰糯米漿砌築。特製大青磚每塊重約4公斤,有的燒制有文字。遊客在攀登東門城樓的馬道上即可見到部分已採取保護措施的文字磚。文字磚記載了操辦城磚的官府、-和時間。從文字磚記載的產地得知,城磚非只出自原荊州地域,鄂豫陝三省交界的均州、湘桂黔三省交界的靖州、江西省的茶陵以及湖南全省均有文字磚砌在荊州城垣上。而荊州城牆上發現最早的、有年號的文字磚是明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的,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此磚比在萬里長城上發現的萬曆年間的文字磚要早207年。文字磚是荊州古城牆修建史不可多得的檔案實證。同時也是人們游覽古城賞析研究的又一道特殊的風景線。
荊州古城牆四周,原有城門6座,即東門、小東門(亦稱公安門)、北門、小北門、西門、南門。除小東門之外,其他五座城門均有閭門,為二重門,二門之間有瓮城,二重門各設一個木質對開門,木門內還有一道10厘米厚的閘板,以防水患。每座城門均設「雙保險」,前後兩道門,二門之間建有瓮城,以便「瓮中捉鱉」 ,致攻城之敵於死地。為緩解城內交通,建國以後,新開城門3座,即新東門、新南門、新北門。新開的城門均無瓮城。6座古城門上原都建有城樓,現只有東門和大北門兩處有城樓。因此,游覽領略古城牆風采,最好的去處就是東門和大北門。 東門又稱「寅賓門」。城樓為「賓陽樓」,始建於明代,現城樓為1988年重建。東門是迎接來使和賓客的城門。因此,門樓壯觀,瓮城也最大。大北門又稱拱極門,是通向中原和京城的古驛道出口,人們在這里送親友遠行,習慣折柳相贈,祝福平安,故大北門又稱柳門。大北門城樓名「朝宗樓」,城樓脊枋下方書有重建此樓的時間:大清道光十八年歲次戊戌九月壬戌初十戊申吉時丁巳時重建。大北門城樓是古城牆上唯一尚存的城樓古建築。此樓古樸壯觀,電影《小花》、《路漫漫》、《戰國鍾聲》等均在此拍攝過外景。賓陽樓和朝宗樓內均設有樓梯,遊客可登臨其上居高臨下,飽覽古城的萬千神韻。
荊州古城牆作為古時的一項大型軍事防禦工事,除高大堅固的牆體和瓮城等建築外,城牆之上還有眾多配套的軍事設施:城牆上建有城垛4567個,炮台26個以及藏兵洞4個,而如今最具作戰防禦功能、最有特色的要數暗設的藏兵洞,東西南北各一座,每座長10.5米,寬6.3米,深6米,分上下兩層,可容100多人。每層又有小藏兵洞,每個小洞可容2人,洞中均有射孔。藏兵洞所在的牆體向外呈長方形突出,對攻城 之敵,可從三面射孔暗箭齊發,使其猝不及防。藏兵洞構建精巧、別致,遊客到公安門景點南側百餘米處即可觀賞領略到荊州古城牆上的這一特有軍事設施的風采。 荊州城古老且歷經滄桑,如今古城得到了人民的厚愛。特大型環城公園的興建,使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平添了一道內涵豐富的新景觀:城牆上行人,內環道上驅車,外環道跑馬,護城河上盪舟。古老的荊州城正煥發出新的青春和更加迷人的異彩。
荊州古城為AAAA級景點
荊州博物館
荊州博物館,是一座地方綜合性博物館,佔地4.8萬平方米。以其優美的環境、豐富的館藏文物和獨具地域特色的文物珍品陳列,以及考古研究的豐碩成果而享譽海內外。1994年經國家文物局專家評選,該館榮獲中國地市級「十佳博物館之首」的美譽。荊州博物館配合各項工程建設,發掘出土珍貴文物12萬余件。其中,有戰國絲綢;四代越王劍、吳王夫差矛;有戰國秦漢漆器;有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數學專著《算數書》和蕭和「二年造律」的《二年律令》等漢初簡牘;有迄今為止保存年代最久遠、最為完好的西漢男屍。
位於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荊州城西門內側,是一座融陳列展覽、群工
接待、文物保護、田野考古、文物收藏、科學研究為一體的地方綜合性博物館。始建於一九五八年,經過四十多年的發展,荊州博物館在地方政府和上級有關部門的重視和支持下,累計投資近億元,目前,館舍佔地面積4.67萬平方米,建築面積達1.77萬平方米。荊州博物館配合各種基本建設,累計發掘了七千餘座古墓葬和五十餘處古遺址,其中江陵馬山戰國絲綢、江陵張家山漢簡及雞公山舊石器時代遺址均為當年全國的重大考古發現之一,出土了大批珍貴的文物。是全國最大的地市級博物館。
荊州博物館館藏文物13多萬件。其中楚國和秦漢時期的漆器逾萬件,是全國收藏古代漆器數量最多的博物館,楚和秦漢簡牘數量在全國居第一,戰國絲織品更以其時代早、品種多、保存完好而聞名中外,被專家學者譽為世界「絲綢寶庫」。此外,還有保存完好的珍貴的西漢古屍。
為了對廣大人民群眾進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荊州博物館先後推出了《江漢平原原始文化展》、《江漢平原楚漢文化展》、《傳世文物展》、《荊州出土簡牘文字展》、《荊州鳳凰山168號漢墓展》、《古代漆器精品展》、《楚漢織綉品展》七個具有濃郁地方文化特色的專題文物陳列展覽。
荊州博物館現有工作人員一百多人,其中高級職稱19人、中級職稱45人,初步形成了一支門類齊全、 學術水平較高的文博專業隊伍,並出版了一大批在省內外有重要影響的科研成果,先後出版了《江陵雨台山楚墓》、《江陵馬山一號楚墓》、《長江中游新石器時代文化概論》、《楚漆器研究》、《楚國絲織品研究》、《楚系簡帛文字編》、《肖家屋脊》、《荊州高台秦漢墓》、《棗林崗與堆金台》等專著及三百多篇學術論文,其中《江陵雨台山楚墓》、《江陵馬山一號楚墓》等專著還分別獲得全國夏鼐考古學術研究成果二等獎和湖北省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三等獎。一九九三年,荊州博物館被國家文物局評為地縣級十佳優秀博物館之首,一九九五年被文化部、人事部命名為全國文化先進集體。一九九九年《江漢平原楚漢文化展》獲得國家文物局全國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二○○○年,荊州博物館榮獲國家旅遊局4A級旅遊單位稱號。二○○三年,我館「馬山一號墓戰國楚墓絲織物的保護研究」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荊州博物館為AAAA級景點
洪湖藍田生態旅遊風景區
國家4A級旅遊風景區、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全國百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位於湖北荊州洪湖瞿家灣鎮。風景區陸路四通八達,距宜黃高速公路58公里,東接武漢,距武漢市170公里,西挽荊州。洪湖藍田旅遊風景區是以洪湖自然風貌和人文景觀為依託的風景區,具有古(明清文化)、老(革命老區)、水(水鄉特色)、新(全國農業產業化示範區)等特點。屬湖泊型自然風景區。
洪湖是世界上迄今少有的未被污染的淡水湖泊,有著自然純朴的原始生態美。20世紀90年代,洪湖藍田水產品開發有限公司依託洪湖豐富的水生資源在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同時,大力興辦生態農業旅遊,在洪湖的西北角建造了一個佔1.2萬多畝的生態園。於1998年開園。生態園區碧水似鏡,鶴鷗翔集,游魚騰浪;蓮湖紅荷灼灼、白荷皎皎、粉荷盈盈;蓮花源似海市蜃樓。
在洪湖藍田生態旅遊風景區中,有湘鄂西革命舊址群、觀荷橋、蓮花源、觀音蓮台、荷花仙子、百米等數十處景點。
民俗街:有500多年歷史,集古建築和革命舊址於一體,是國內少有保存完整的明清建築群。徽派的飛檐翹角、雕欄畫棟;賀龍等老一輩革命家創建的湘鄂西革0據地首府,被稱為「沒有圍牆的博物館」,是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生態園:門口巨大的仿古建築牌坊,古色古香。生態園以垂釣、賞荷采蓮、劃船捕魚、漁家樂等水上特色的生態農業旅遊項目為主打旅遊產品。
蓮花源:原為百里洪湖上的一個自然小島,每年夏季,這里的荷花最先開放,格外清香。周邊有朝聖門、重約22.5噸的銅鑄觀音像等景點。島上可眺望湖區的自然美景。
洪湖藍田生態旅遊風景區為AAAA級景點

6. 荊州周邊旅遊景點大全

荊州城內的話,東門賓陽樓景區,九老仙都景區,博物館,城外有個關公義園,稍遠一點有楚王車馬陳,再遠就是下面縣市了,有松滋洈水和洪湖藍田

7. 荊州武漢哪些旅遊景點

荊州古城牆,長江,三國公園,黃鶴樓,東湖,龜山,蛇山,首義廣場。

8. 武漢去荊州路過那些地方

武漢-仙桃-潛江-荊州 詳細:武漢,走G318向西南方向出城,經 長(土尚)口鎮,然後內到仙桃,仙桃城西容沿G318出城,經 胡楊鎮 三伏潭鎮 毛嘴鎮 至潛江,潛江西出城沿G318經 浩口鎮 觀音壋鎮 最終至荊州。

9. 荊州旅遊必去的景點有哪些

荊州古城
漢末三國時期,魏、蜀、吳從他們自己立國圖強、建立霸業的政治目的出發,都想得到荊州這塊重要的戰略之地。曹操經多年征戰基本統一北方之後,即揮師南下取荊州;處於荊州下游的東吳孫氏政權,把荊州視為自己立國的屏障,早就兩眼緊盯著荊州;大半生顛沛流離、苦於沒有立足之所的劉備,更是將荊州看作0子,把它作為建立未來政權最理想的基地。於是三方圍繞荊州展開了激烈的爭戰,時而波瀾壯闊,驚心動魄,時而又偃旗息鼓,暗中爭斗。
魏、蜀、吳荊州之爭,構成了三國歷史發展的主軸,為後世留下了豐富的歷史經驗。終三國之世,無論是三國鼎足局面的形成,還是魏、蜀、吳霸業的興衰,無不跟荊州的得失相關;而其中興衰成敗的歷程,也無不給後人以有益的啟迪。 荊州城,位於荊州市城區西部,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組成部分之一。其城名因地處荊山之南而得。荊州為天下九州之一。西漢時,改九州為十三刺史部(州),荊州居其中。魏晉以降,荊州均為州、府之名。其治所多不固定,直到明初,荊州才作為城名固定下來。
荊州城又稱江陵城,是因此地在秦破郢後置江陵縣,作為縣城而得名。其後兩千多年裡,江陵作為地名,歷代沿用,故有一城二名。荊州城歷史悠久。早在公元前689年楚文王遷都郢(今荊州城北5公里的紀南城)後,這里就是楚國的官船碼頭。楚成王(公元前671-前626年在位)還在此修築了別宮,取名渚宮。公元前278年, 秦將白起攻佔郢都,這里成為江陵縣的治所。西漢初年,封臨江王於此地。其後有東晉安帝、南齊和帝、梁元帝、後梁、隋末梁王、唐代南都、荊南國等在此建都。楚、西漢、東漢、三國、西晉、東晉、南北朝、宋、明等朝,封王侯於此地。 荊州城的城郭,在戰國末年形成。漢代已有城牆。蜀將關羽、吳太守朱然,東晉桓溫、梁元帝、南平王高季興等,都對荊州進行修葺,北宋末年,城毀。南宋淳熙年間,重修城牆,淳祐十年(公元1250年)挖城壕。元初,忽必烈下令拆除荊州城。元末,朱元璋稱吳王時,派員依舊基重建荊州城。明末,張南忠率義軍攻佔荊州城,將城牆拆毀多半。清順治三年(公元1646年),又依明代城基重新修築荊州城,並重新命名城門:東門曰寅賓門,東南門(小東門)曰公安門,西門曰安瀾門,南門曰南紀門,大北門曰拱極門,小北門曰遠安門。 荊州城現存磚城為明末清初建築。整座城呈不規則長方形,東西長3.75公里,南北寬1.2公里,城垣周長10.5公里,城內面積4.5平方公里,1970年後,隨著交通事業發展的需要,經國務院批准,城垣上新開3座三孔城門,原有的6座城門,共有9座城門。 磚城內有土築城牆,與磚城相依,城上可通行。磚城外有外環道與水城環繞。水城俗稱護城河。荊州城牆高9米左右,城牆厚10米左右,城牆上有3座藏兵洞,24座炮台。原有城樓6棟,其中5棟毀於戰亂,僅存拱極門(大北門) 城樓朝宗樓。八十年代,政府撥款重建寅賓門城樓,沿用舊名,曰賓陽樓。 荊州城自明末清初最後一次修復以來,已有350年歷史, 至今保存完好,是我國現存為數很少的古代城垣中較完好的一座,是長江中游地區唯一一座完好的古城垣,在國內外享有盛名。尤其是《三國演義》故事的廣泛流傳,使得荊州名揚四海。現在,荊州城已成為我國三國旅遊線上的一個重要的旅遊區,有30多處三國遺蹤和文化景點供遊客探尋。
荊州城,又名江陵城,是國務院1982年首批公布的全國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1996年荊州古城牆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荊州地處長江中游、江漢干原腹地,是產生與黃河流域中原文化輝映並重,可與古希臘、古羅馬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的發祥地。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在城北五公里處的紀南城建都長達411年,留下了豐厚的歷史文化遺存。
荊州又是三國文化誕生和繁衍的歷史勝地。魏、蜀、吳三國時代,這里曾是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一百二十回《三國演義》,就有七十二回的內容涉及荊州。「劉備借荊州」、「關羽大意失荊州」等膾炙人口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 荊州的古老底蘊,更可上溯到綿延久遠的史前時期。距今5、6萬年前的雞公山舊石器時代遺址就在古城東北4公里處;古城附近已發現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多達20餘處。無可置疑的史跡辯地告訴人們,荊州這塊古老的熱土有著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 荊州古城自秦漢以來,一直是歷代王朝封王置府的重鎮。秦時,這里置南郡設江陵縣。漢時,沿習秦制,漢武帝劃全國為十三州,荊州是其一。其時,荊州城已是當時全國的十大商業都會之一。三國時,這里是爭霸的要津。此後,東晉末年的安帝,南朝時的齊和帝、梁元帝、後梁宣帝,隋時的後梁王以及唐末五代十國時的南平國王等,先後有11個紛爭王侯在此稱帝(王)建都,長達100餘年。唐代的荊州是陪都,稱「南郡」,與長安城南北呼應。元代時,這里曾是荊湖行省省會。明代洪武年間,這里是湖廣分省的省會。明以後,這里一直是州(府、署)、縣的治所。荊州在中國漫長歷史的演進中,所處的這種重中之重的地位和作用,有力地促進了荊州古城的發展與進步。
荊州古城積淀了豐厚的歷史文化。荊州城內及其城周附近,有著眾多的古跡名勝。大禹治水的息壤,雄楚立國的故都,三國紛爭的遺跡,歷代名人的勝蹤……似繁星點點,數不勝數。荊州古城牆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最有分量的古跡之一。據《後漢書?地理志》記載,荊州古城牆的修造史,可以追溯到2800多年前的周厲王時期。經最新古城垣考古發掘實物科學驗證:荊州古城牆是我國延續時代最長、跨越朝代最多、由土城發展演變而來的唯一古城垣。1998年3月,考古工作者先後發掘出了宋朝和五代時期的磚城;兩晉、三國時期的土城。疊壓在現城牆10米以下的五代磚城的發現、使荊州城磚城的修造歷史從始於明代的普遍認同,又上溯了400多年。這次考古發掘還證實:從三國時代起,荊州古城牆沒有發生過大的變遷,移位距離僅在50米左右范圍內;土城牆遠遠早於磚城牆。2000年8月,考古工作者在荊州城小北門西側,發現了一段長近20米的明代成化年間夯築的石灰糯米漿城牆。此段城牆雖經500多年,至今仍堅如磐石,世所罕見。
現聳立在人們眼前的雄偉磚城,為明清兩代所修造。磚城逶迤挺拔、完整而又堅固,是我國府城中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城垣。磚城厚約1米,牆內垣用土夯築,下部寬約9米。牆體外用條石和城磚砌築。磚城通高9米,周長11281米。磚城牆體用特製青磚加石灰糯米漿砌築。特製大青磚每塊重約4公斤,有的燒制有文字。遊客在攀登東門城樓的馬道上即可見到部分已採取保護措施的文字磚。文字磚記載了操辦城磚的官府、-和時間。從文字磚記載的產地得知,城磚非只出自原荊州地域,鄂豫陝三省交界的均州、湘桂黔三省交界的靖州、江西省的茶陵以及湖南全省均有文字磚砌在荊州城垣上。而荊州城牆上發現最早的、有年號的文字磚是明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的,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此磚比在萬里長城上發現的萬曆年間的文字磚要早207年。文字磚是荊州古城牆修建史不可多得的檔案實證。同時也是人們游覽古城賞析研究的又一道特殊的風景線。
荊州古城牆四周,原有城門6座,即東門、小東門(亦稱公安門)、北門、小北門、西門、南門。除小東門之外,其他五座城門均有閭門,為二重門,二門之間有瓮城,二重門各設一個木質對開門,木門內還有一道10厘米厚的閘板,以防水患。每座城門均設「雙保險」,前後兩道門,二門之間建有瓮城,以便「瓮中捉鱉」 ,致攻城之敵於死地。為緩解城內交通,建國以後,新開城門3座,即新東門、新南門、新北門。新開的城門均無瓮城。6座古城門上原都建有城樓,現只有東門和大北門兩處有城樓。因此,游覽領略古城牆風采,最好的去處就是東門和大北門。 東門又稱「寅賓門」。城樓為「賓陽樓」,始建於明代,現城樓為1988年重建。東門是迎接來使和賓客的城門。因此,門樓壯觀,瓮城也最大。大北門又稱拱極門,是通向中原和京城的古驛道出口,人們在這里送親友遠行,習慣折柳相贈,祝福平安,故大北門又稱柳門。大北門城樓名「朝宗樓」,城樓脊枋下方書有重建此樓的時間:大清道光十八年歲次戊戌九月壬戌初十戊申吉時丁巳時重建。大北門城樓是古城牆上唯一尚存的城樓古建築。此樓古樸壯觀,電影《小花》、《路漫漫》、《戰國鍾聲》等均在此拍攝過外景。賓陽樓和朝宗樓內均設有樓梯,遊客可登臨其上居高臨下,飽覽古城的萬千神韻。
荊州古城牆作為古時的一項大型軍事防禦工事,除高大堅固的牆體和瓮城等建築外,城牆之上還有眾多配套的軍事設施:城牆上建有城垛4567個,炮台26個以及藏兵洞4個,而如今最具作戰防禦功能、最有特色的要數暗設的藏兵洞,東西南北各一座,每座長10.5米,寬6.3米,深6米,分上下兩層,可容100多人。每層又有小藏兵洞,每個小洞可容2人,洞中均有射孔。藏兵洞所在的牆體向外呈長方形突出,對攻城 之敵,可從三面射孔暗箭齊發,使其猝不及防。藏兵洞構建精巧、別致,遊客到公安門景點南側百餘米處即可觀賞領略到荊州古城牆上的這一特有軍事設施的風采。 荊州城古老且歷經滄桑,如今古城得到了人民的厚愛。特大型環城公園的興建,使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平添了一道內涵豐富的新景觀:城牆上行人,內環道上驅車,外環道跑馬,護城河上盪舟。古老的荊州城正煥發出新的青春和更加迷人的異彩。
荊州古城為AAAA級景點
荊州博物館
荊州博物館,是一座地方綜合性博物館,佔地4.8萬平方米。以其優美的環境、豐富的館藏文物和獨具地域特色的文物珍品陳列,以及考古研究的豐碩成果而享譽海內外。1994年經國家文物局專家評選,該館榮獲中國地市級「十佳博物館之首」的美譽。荊州博物館配合各項工程建設,發掘出土珍貴文物12萬余件。其中,有戰國絲綢;四代越王劍、吳王夫差矛;有戰國秦漢漆器;有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數學專著《算數書》和蕭和「二年造律」的《二年律令》等漢初簡牘;有迄今為止保存年代最久遠、最為完好的西漢男屍。
位於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荊州城西門內側,是一座融陳列展覽、群工
接待、文物保護、田野考古、文物收藏、科學研究為一體的地方綜合性博物館。始建於一九五八年,經過四十多年的發展,荊州博物館在地方政府和上級有關部門的重視和支持下,累計投資近億元,目前,館舍佔地面積4.67萬平方米,建築面積達1.77萬平方米。荊州博物館配合各種基本建設,累計發掘了七千餘座古墓葬和五十餘處古遺址,其中江陵馬山戰國絲綢、江陵張家山漢簡及雞公山舊石器時代遺址均為當年全國的重大考古發現之一,出土了大批珍貴的文物。是全國最大的地市級博物館。
荊州博物館館藏文物13多萬件。其中楚國和秦漢時期的漆器逾萬件,是全國收藏古代漆器數量最多的博物館,楚和秦漢簡牘數量在全國居第一,戰國絲織品更以其時代早、品種多、保存完好而聞名中外,被專家學者譽為世界「絲綢寶庫」。此外,還有保存完好的珍貴的西漢古屍。
為了對廣大人民群眾進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荊州博物館先後推出了《江漢平原原始文化展》、《江漢平原楚漢文化展》、《傳世文物展》、《荊州出土簡牘文字展》、《荊州鳳凰山168號漢墓展》、《古代漆器精品展》、《楚漢織綉品展》七個具有濃郁地方文化特色的專題文物陳列展覽。
荊州博物館現有工作人員一百多人,其中高級職稱19人、中級職稱45人,初步形成了一支門類齊全、 學術水平較高的文博專業隊伍,並出版了一大批在省內外有重要影響的科研成果,先後出版了《江陵雨台山楚墓》、《江陵馬山一號楚墓》、《長江中游新石器時代文化概論》、《楚漆器研究》、《楚國絲織品研究》、《楚系簡帛文字編》、《肖家屋脊》、《荊州高台秦漢墓》、《棗林崗與堆金台》等專著及三百多篇學術論文,其中《江陵雨台山楚墓》、《江陵馬山一號楚墓》等專著還分別獲得全國夏鼐考古學術研究成果二等獎和湖北省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三等獎。一九九三年,荊州博物館被國家文物局評為地縣級十佳優秀博物館之首,一九九五年被文化部、人事部命名為全國文化先進集體。一九九九年《江漢平原楚漢文化展》獲得國家文物局全國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二○○○年,荊州博物館榮獲國家旅遊局4A級旅遊單位稱號。二○○三年,我館「馬山一號墓戰國楚墓絲織物的保護研究」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荊州博物館為AAAA級景點
洪湖藍田生態旅遊風景區
國家4A級旅遊風景區、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全國百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位於湖北荊州洪湖瞿家灣鎮。風景區陸路四通八達,距宜黃高速公路58公里,東接武漢,距武漢市170公里,西挽荊州。洪湖藍田旅遊風景區是以洪湖自然風貌和人文景觀為依託的風景區,具有古(明清文化)、老(革命老區)、水(水鄉特色)、新(全國農業產業化示範區)等特點。屬湖泊型自然風景區。
洪湖是世界上迄今少有的未被污染的淡水湖泊,有著自然純朴的原始生態美。20世紀90年代,洪湖藍田水產品開發有限公司依託洪湖豐富的水生資源在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同時,大力興辦生態農業旅遊,在洪湖的西北角建造了一個佔1.2萬多畝的生態園。於1998年開園。生態園區碧水似鏡,鶴鷗翔集,游魚騰浪;蓮湖紅荷灼灼、白荷皎皎、粉荷盈盈;蓮花源似海市蜃樓。
在洪湖藍田生態旅遊風景區中,有湘鄂西革命舊址群、觀荷橋、蓮花源、觀音蓮台、荷花仙子、百米等數十處景點。
民俗街:有500多年歷史,集古建築和革命舊址於一體,是國內少有保存完整的明清建築群。徽派的飛檐翹角、雕欄畫棟;賀龍等老一輩革命家創建的湘鄂西革0據地首府,被稱為「沒有圍牆的博物館」,是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生態園:門口巨大的仿古建築牌坊,古色古香。生態園以垂釣、賞荷采蓮、劃船捕魚、漁家樂等水上特色的生態農業旅遊項目為主打旅遊產品。
蓮花源:原為百里洪湖上的一個自然小島,每年夏季,這里的荷花最先開放,格外清香。周邊有朝聖門、重約22.5噸的銅鑄觀音像等景點。島上可眺望湖區的自然美景。
洪湖藍田生態旅遊風景區為AAAA級景點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