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會澤旅遊景點
『壹』 會澤旅遊景點介紹
1、大海草山
大海草山,位於會澤縣大海鄉東南部,屬烏蒙山系主峰段,草山地勢平緩,廣闊無垠,屬亞高山草甸,面積18萬畝,海拔在2570--4017米之間。春天山花爛漫,桀驁芳香,碧波盪漾;夏天綠草茵茵,牛羊成群,雨燕雲集,溪水清幽雅潔,白曲回轉。
2、以禮河
位於會澤縣境內,由以禮河片區、金鍾山片區、長海子、大橋黑頸鶴自然保護區等兩片五區111個景點組成,總面積約50平方公里。景觀有以禮河跨流域四級梯級電站景觀;有氣勢雄偉全國第一、世界第二大土壩的毛家村水庫景觀。
3、黑頸鶴自然保護區
黑頸鶴是我國的三大國寶(大熊貓、金絲猴、黑頸鶴)之一,是人類發現最晚,也是世界上唯一在高原地帶生活的珍稀鶴禽。據國際鳥類專家提供的資料看,目前世界上僅有黑頸鶴4000多隻,而到會澤大橋、長海子水庫越冬的就達2000餘只,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黑頸鶴種群棲息地。
4、娜姑古鎮
地處滇川古要沖,是雲峰古驛道的起點。雲峰古驛道西起娜姑東至會澤,全長67公里,現保存完好的一段長2.8公里,寬2米,坡道及彎道處均由石階鋪築而成,是明清時期運銅的主要官道。娜姑古鎮現保存有「三聖宮」台樓、聖若瑟堂、陳氏住宅等文物古跡。
5、會澤古城
會澤歷史悠久,是歷史上雲南最早設置的四個郡縣之一。古代就以盛產銅、鉛聞名,清朝時,銅的開采和冶煉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成為中國西南的鑄幣中心。與此同時,也形成了會澤獨有的會館文化特色,遺存下來的會館,從數量的集中和造型的別致上仍十分引人注目。
『貳』 求曲靖到會澤大草山路線、雨碌大地縫及會澤周邊景點。旅遊計劃!在線等!!!
自駕車的話,從曲靖走崑曲高速到小街立交叉回嵩待高速到會澤(如果走宣天一級路,到版松林叉路口向權德澤方向走到會澤,但是這條路為三級普通柏油路,彎多,建議走崑曲加嵩待高速。)
高速公路到會澤收費站出口後,直接走會澤至大海的三級柏油路,大約一個多小時到草山。
去雨碌大地縫可以從會澤縣城走者海在回老213國道到雨碌,也可以在嵩待高速的待補收費站口出來,向者海方向走。但是從待補到雨碌,從雨碌到者海這條老213線是彈石路,開車需小心。
另外,建議在夏天在到大海草山,一是氣溫合適,另一個是要在夏天草才是綠的。大地縫也是如此。冬春兩季景色不是太好。
『叄』 會澤縣城好玩的地方
一、會澤古城
雲南省歷史文化名城,即今曲靖市會澤縣縣城,從昆明沿嵩昭高速公路可達,距昆明市區205公里,距曲靖市區180公里,距昭通市區120公里,屬典型的「明清古城」。
會澤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秦漢時期為古夜郎屬地,漢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設置郡縣(堂琅縣),曾是雲南省最早設置郡縣的地區之一。歷史上的會澤被冠以「萬里京運第一城」、「天南銅都」的美譽。保存完好的明朝所鑄開爐紀念幣「嘉靖通寶」,為世界最大最重的金屬古錢幣,載入基尼斯世界紀錄,會澤也因此而被稱為「錢王之鄉」。
二、大海草山旅遊區
從昆明沿嵩昭高速公路到會澤再轉會東公路可達,距昆明市區245公里,曲靖市區284公里,屬溫帶高原自然生態旅遊區。景區海拔在3300米以上,其中最高峰牯牛寨(即絳雲弄山)海拔4017.3米,是烏蒙山系的最高峰,唐朝時被南詔國王封為東岳。大海草山景區總面積20萬畝,因其獨特的自然條件和地理狀貌,集峰、草、水、光、花、雲、雪、洞、情於一體的獨特風貌,構成了朴實、自然、原始的亞高山草甸風貌。其主要特色資源為連綿數百座的草山,被譽為「中國的紐西蘭」,極具生態旅遊價值,在滇東北乃至雲南省絕無僅有。大海草山,風光琦麗,景色迷人,在這片寬廣雄渾的天然草地上,碧空如洗,羊群若雲,移步景換。四時景色不同,四季景緻各異。春天,像一塊鋪滿了碎金的地毯;夏天,牧草叢生,羊群若雲,溪流百轉千回,山花相應成趣,雲霧變幻莫測;秋天,景色層次分明,溪流動靜相宜,孕育著飽滿迷人的風情;冬天,一幅冰雕玉琢的世界,銀裝素裹的「北國風光」。景區內另有上萬畝野生杜鵑花。神奇的雲霧、水草、羊群、牧歌構成了大海草山四季不同的景緻,是生態旅遊的最佳勝地,是藝術家嚮往的天堂。
三、會澤大地縫
從昆明沿嵩昭高速公路可達,距昆明市區190公里,距曲靖市區160公里。屬喀斯特地區岩溶嶂谷型自然風景區。1958年在景區左邊岩壁130米高的地方開鑿了一條引水明渠(俗稱幸福渠),解決白彝村4000人的飲水問題。會澤大地縫長10餘公里,最寬處20餘米,最窄處僅1.4米,最高達486米,地貌類型復雜多樣,因上億年地殼的升降,「山」字型地層錯落而形成。海拔高度在1700米至2900米之間,一條小米河穿縫而過,以奇、險、幽、深、秀著稱於世。景區內有眾多的石芽、石柱、石幔、溶洞等。整個地縫曲徑通幽,高深莫測。兩邊陡峭的山崖,常年掛綠,草尖的露水,含羞欲滴。主要游覽景點有大思想者、生命之門、鳳尾滴翠、神龜過河、一線天、孔雀開屏、金佛洞、睡美人、天生瀑、古葡萄藤、仙人指路等。
四、會澤黑頸鶴自然保區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從昆明沿嵩昭高速公路到會澤轉縣道可達,距昆明市區255公里,距曲靖市區230公里,距會澤縣城45公里,屬構造侵蝕高原中山地貌類型,濕地生態自然保護區。1986年在會澤首次發現黑頸鶴,成立了長海子和大橋兩個監護點。會澤黑頸鶴自然保護區總面積12910.64公頃,核心區面積3930.79公頃。自然保護區內水草茂盛,環境優美。每年10月至次年4月,世界珍禽黑頸鶴及3萬余只水鳥在此越冬。每當夕陽西下,萬鳥齊鳴、千鳥齊飛、百鳥齊舞,蔚為壯觀。春夏可體驗農耕文化,避暑賞花,秋冬可觀鶴攝影、休閑娛樂。人、鶴、自然共家園是景區的美麗畫卷。
五、以禮河旅遊度假區
省級風景名勝區,位於曲靖市會澤縣境內,從昆明沿嵩昭高速公路可達,距昆明市區205公里,距曲靖市區180公里,是集游覽、觀光、休閑、會務、度假為一體的綜合型旅遊度假區。上游為毛家村水庫,中游流經金鍾和娜姑壩子,下游並小江歸入金沙江。由於地形的切割和海拔高低的懸殊,整條河流跌宕起伏,曲折多姿。從上游源頭到下游出口,海拔高差2300米,平均每公里落差19米,全程流經歷了寒溫帶、溫帶、亞熱帶等多個氣候帶,「山頂飄雪花,深谷綻木棉;山腰煙籠杏花雨,岩麓色染紅杜鵑。」是它的真實寫照,春夏秋冬四季可在一天之內沿河再現。主要游覽景點有毛家村水庫、馬鞍山文筆塔、娜姑鎮白霧村以及小江象鼻嶺等。
六、會澤水城紅軍擴軍舊址公園
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位於曲靖市會澤縣城近郊,從昆明沿嵩昭高速公路可達,距昆明市區208公里,距曲靖市區183公里。在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途中,第一方面軍第九軍團一次性擴軍1300多人(籌款10萬銀元,保障了中央紅軍順利到達陝北。水城紅軍擴軍舊址也因此而載入史冊,成為雲南十大紅色旅遊精品景區,紅色旅遊主題公園。公園位總佔地面積30公頃,有上百年樹齡的古梨樹3500餘棵,至今仍繁花碩果。水城村是一個文化積淀厚重,自然景觀秀美。公園分為紅色文化教育區、史跡陳列區、農家樂活動區、梨園繁花碩果區、古墓歷史科考區等五大片區。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日,當地居民都要舉行盛大的火把節。
『肆』 會澤縣的旅遊景點
會澤古城
會澤歷史悠久,秦漢時為古夜郎地,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1995年被雲南省政府列為歷史文化名城。2013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十省不同風格的會館建築,多種民族的宗教信仰及偶像崇拜,融各省之長又結合當地實際建蓋的民居民宅,不同的民風民俗及民族風情在會澤這片土地上落腳、傳承和發揚。至今,會澤縣城仍遺留有會館、寺廟100餘座,形成了別具一格的銅商文化和會館文化。
會澤大海草山 大海草山以其獨特的自然條件和地理狀況,構成了原始、自然的亞高山草甸風貌。既有內蒙古大草原的神韻,又具有西藏高原的氣勢,朴實、原始、自然,被譽為「中國的紐西蘭,滇東北的小西藏」。
大海草山旅遊景區位於大海鄉東南部,距縣城42千米,海拔3500~4017米,面積20萬畝。
會澤大地縫
大地縫旅遊景區位於縣城東南60千米的雨碌鄉。入口處稱「生命之門」。洞內頂部呈弧形,有上億年岩漿形成的道道褶皺,當地人稱「天花板」,長約20餘米。過了天花板,但見青天一線,在綿延曲折的10餘千米地縫中,兩山最窄處僅1.6米,最寬處不過20餘米。
以禮河風景區
以禮河,原名「以尼河」,出自彝語。「以」為水,「尼」為柳,即河邊插柳的意思,故又稱「柳樹河」。以禮河風景區1996年被列為雲南省風景名勝區。
以禮河發源於待補鎮的野馬川,沿途匯集鷓雞河、咩則河和待補河。以禮河流經大海、待補、金鍾、娜姑、老廠等鄉(鎮)後,匯入金沙江,是長江上游的一條支流。全長122千米,流域面積2558平方千米。
毛家村土壩
毛家村土壩是世界第二、亞洲第一大土壩。1958年國家投資4.2億元開工建設,十萬大軍歷時十年建成。壩型為粘土心牆式多種土寬壩,壩高80米,壩底寬491米,頂寬8米。集雨面積868平方千米,總庫容5億立方米。水庫供中國華電雲南發電有限公司以禮河發電廠發電用水,設計年滿負荷發電量16億千瓦時,年平均發電量12億千瓦時,庫區灌溉面積13萬畝。
水城擴紅文化生態園
水城擴紅文化生態園位於金鍾鎮水城村,會澤十景之一的「水城漁笛」景緻及水城漢代古墓群所在地。「水城」之名,因當時該城四面環水,故稱「水城」。「烏蒙磅礴」群雕矗立在水城擴紅文化生態園半山腰,為紀念1935年紅九軍團在此擴編新軍修建。
會澤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會澤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滇東北烏蒙山區中部,距縣城54km,在東經103度15分~22分,北緯26度38分~45分之間,海拔2490~2900m,年平均氣溫9.8攝氏度,有大橋、楊梅山、李家灣、磨盤卡和地得卡5個村委會。會澤至巧家的公路從躍進水庫水庫右側經過。水庫水域面積793hm2,庫容達5x106立方米,周圍有華山松、雲南松。這個高原湖泊的形成,改變了當地的氣候環境、資源環境,每年冬末春初,黑頸鶴、灰鶴、斑頭雁、黃鴨等數千隻涉禽和水禽飛到這里越冬。
『伍』 會澤那裡好玩
會澤好玩的地方有:
一、會澤古城
雲南省歷史文化名城,即今曲靖市會澤縣縣城,從昆明沿嵩昭高速公路可達,距昆明市區205公里,距曲靖市區180公里,距昭通市區120公里,屬典型的「明清古城」。
會澤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秦漢時期為古夜郎屬地,漢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設置郡縣(堂琅縣),曾是雲南省最早設置郡縣的地區之一。歷史上的會澤被冠以「萬里京運第一城」、「天南銅都」的美譽。保存完好的明朝所鑄開爐紀念幣「嘉靖通寶」,為世界最大最重的金屬古錢幣,載入基尼斯世界紀錄,會澤也因此而被稱為「錢王之鄉」。
二、大海草山旅遊區
從昆明沿嵩昭高速公路到會澤再轉會東公路可達,距昆明市區245公里,曲靖市區284公里,屬溫帶高原自然生態旅遊區。景區海拔在3300米以上,其中最高峰牯牛寨(即絳雲弄山)海拔4017.3米,是烏蒙山系的最高峰,唐朝時被南詔國王封為東岳。大海草山景區總面積20萬畝,因其獨特的自然條件和地理狀貌,集峰、草、水、光、花、雲、雪、洞、情於一體的獨特風貌,構成了朴實、自然、原始的亞高山草甸風貌。其主要特色資源為連綿數百座的草山,被譽為「中國的紐西蘭」,極具生態旅遊價值,在滇東北乃至雲南省絕無僅有。大海草山,風光琦麗,景色迷人,在這片寬廣雄渾的天然草地上,碧空如洗,羊群若雲,移步景換。四時景色不同,四季景緻各異。春天,像一塊鋪滿了碎金的地毯;夏天,牧草叢生,羊群若雲,溪流百轉千回,山花相應成趣,雲霧變幻莫測;秋天,景色層次分明,溪流動靜相宜,孕育著飽滿迷人的風情;冬天,一幅冰雕玉琢的世界,銀裝素裹的「北國風光」。景區內另有上萬畝野生杜鵑花。神奇的雲霧、水草、羊群、牧歌構成了大海草山四季不同的景緻,是生態旅遊的最佳勝地,是藝術家嚮往的天堂。
三、會澤大地縫
從昆明沿嵩昭高速公路可達,距昆明市區190公里,距曲靖市區160公里。屬喀斯特地區岩溶嶂谷型自然風景區。1958年在景區左邊岩壁130米高的地方開鑿了一條引水明渠(俗稱幸福渠),解決白彝村4000人的飲水問題。會澤大地縫長10餘公里,最寬處20餘米,最窄處僅1.4米,最高達486米,地貌類型復雜多樣,因上億年地殼的升降,「山」字型地層錯落而形成。海拔高度在1700米至2900米之間,一條小米河穿縫而過,以奇、險、幽、深、秀著稱於世。景區內有眾多的石芽、石柱、石幔、溶洞等。整個地縫曲徑通幽,高深莫測。兩邊陡峭的山崖,常年掛綠,草尖的露水,含羞欲滴。主要游覽景點有大思想者、生命之門、鳳尾滴翠、神龜過河、一線天、孔雀開屏、金佛洞、睡美人、天生瀑、古葡萄藤、仙人指路等。
四、會澤黑頸鶴自然保區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從昆明沿嵩昭高速公路到會澤轉縣道可達,距昆明市區255公里,距曲靖市區230公里,距會澤縣城45公里,屬構造侵蝕高原中山地貌類型,濕地生態自然保護區。1986年在會澤首次發現黑頸鶴,成立了長海子和大橋兩個監護點。會澤黑頸鶴自然保護區總面積12910.64公頃,核心區面積3930.79公頃。自然保護區內水草茂盛,環境優美。每年10月至次年4月,世界珍禽黑頸鶴及3萬余只水鳥在此越冬。每當夕陽西下,萬鳥齊鳴、千鳥齊飛、百鳥齊舞,蔚為壯觀。春夏可體驗農耕文化,避暑賞花,秋冬可觀鶴攝影、休閑娛樂。人、鶴、自然共家園是景區的美麗畫卷。
五、以禮河旅遊度假區
省級風景名勝區,位於曲靖市會澤縣境內,從昆明沿嵩昭高速公路可達,距昆明市區205公里,距曲靖市區180公里,是集游覽、觀光、休閑、會務、度假為一體的綜合型旅遊度假區。上游為毛家村水庫,中游流經金鍾和娜姑壩子,下游並小江歸入金沙江。由於地形的切割和海拔高低的懸殊,整條河流跌宕起伏,曲折多姿。從上游源頭到下游出口,海拔高差2300米,平均每公里落差19米,全程流經歷了寒溫帶、溫帶、亞熱帶等多個氣候帶,「山頂飄雪花,深谷綻木棉;山腰煙籠杏花雨,岩麓色染紅杜鵑。」是它的真實寫照,春夏秋冬四季可在一天之內沿河再現。主要游覽景點有毛家村水庫、馬鞍山文筆塔、娜姑鎮白霧村以及小江象鼻嶺等。
六、會澤水城紅軍擴軍舊址公園
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位於曲靖市會澤縣城近郊,從昆明沿嵩昭高速公路可達,距昆明市區208公里,距曲靖市區183公里。在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途中,第一方面軍第九軍團一次性擴軍1300多人(籌款10萬銀元,保障了中央紅軍順利到達陝北。水城紅軍擴軍舊址也因此而載入史冊,成為雲南十大紅色旅遊精品景區,紅色旅遊主題公園。公園位總佔地面積30公頃,有上百年樹齡的古梨樹3500餘棵,至今仍繁花碩果。水城村是一個文化積淀厚重,自然景觀秀美。公園分為紅色文化教育區、史跡陳列區、農家樂活動區、梨園繁花碩果區、古墓歷史科考區等五大片區。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日,當地居民都要舉行盛大的火把節。
『陸』 會澤縣火紅鄉耳子山村是不是要開發旅遊景點
現在還不會
『柒』 雲南省的曲靖市有哪些旅遊景點
很多啊!給你舉幾個近一點的!
寥廓公園
交通:市內乘坐六路車終點站就是寥廓公園,或者直接坐計程車。
介紹:曲靖最大的公園,每逢節假日,這里是人們旅遊的不二選擇。適合所有年齡段的人旅遊,有清幽僻靜的林蔭小徑,有熙熙攘攘的小吃攤點,有恐怖刺激的鬼城,有多種多樣的動物。
河濱公園
交通:很遺憾,沒有直通的公交車,可以坐計程車,最多也就10塊錢。
介紹:與寥廓公園比鄰。這里有湖光山色,繁花爭艷,假山林立,漫步在林蔭小道下,你可以短暫的忘記平日的喧囂,登上山頂,俯瞰曲靖,體會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意境。
龍潭公園
交通:室內乘計程車,也可沿著玄壇路的步行街一直走也能到。
介紹:由於地處市內,所以佔地面積並不大,也沒有其標志性建築物,可這里卻是人們下班後防松的絕佳場地。靜靜地坐在某塊草坪的石頭上,看著眼前的一片蔥翠,在這樣的綠意中或許對於人生你會有新的感悟,或許很多以前不能釋懷的馬上就明白了。
珠江源廣場
交通:乘公交車到阿詩瑪(新百大)下車,經過這里的公交很多,好多站都可以坐公交到這里。
介紹:如果你喜歡人氣熱鬧,那麼珠江源廣場肯定符合你的要求,晚上更熱鬧!雖說是廣場,可以一樣有樹有水,只是過於喧囂。游樂設施挺多的,也能劃著小船,盪漾在湖面。感覺也不錯。
白石江公園
交通:乘坐3路33路1路等公交車都經過這。
KTV之類的
如果你喜歡唱歌,那麼品客KTV是你不錯的選擇,位於高快客運站旁
如果你追求奢華,去樂匯KTV。出南城門一直走就看得到了。
唱歌累了,去蒸蒸桑拿吧,距離樂匯不遠的地方就是東方明珠,服務一應俱全
總之娛樂的場所大都匯聚於南關。
『捌』 求助雲南會澤歷史文化和旅遊景點。要最詳細的。必須屬實
會澤縣
會澤縣位於雲南省東北部、金沙江東岸、曲靖市西北部,地處東經103°03′~ 103°55′、北緯25°48′~27°04′之間。東鄰宣威市、貴州省威寧縣,南與沾益縣、尋甸縣毗鄰,西接東川區、巧家縣,北與魯甸縣接壤。縣境東西最大橫距84公里,南北最大縱距138公里,國土面積5854平方公里,山區佔95.7%。縣城鍾屏鎮,海拔2120米,距曲靖市區254公里,距省會昆明273公里。
所屬地區: 中國 雲南
建立時間: 公元前135年
面積: 5854平方公里
特產: 烤煙,辣椒
會澤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典型的山區農業大縣。省列為肉牛羊、商品豬、脫毒馬鈴薯種薯基地。大型企業—雲南會澤鉛鋅礦的鉛鋅產量居全國同行業前六強,鍺的產量和質量居全國之首。精品「小熊貓」卷煙十分走俏。兩個黑頸鶴自然保護區是雲南最大的黑頸鶴種群棲息地。世界有名的蔣家溝泥石流,是研究地質災害的重要標本。 會澤縣古時有「銅都」之稱,今時有「錢王之鄉」的稱謂。
位置面積:會澤縣位於雲南省東北部、金沙江東岸、曲靖市西北部,地處東經103°03′~ 103°55′、北緯25°48′~27°04′之間。東鄰宣威市、貴州省威寧縣,南與沾益縣、尋甸縣毗鄰,西接東川區、巧家縣與四川省會理縣隔江相望,北與魯甸縣接壤。縣境東西最大橫距84公里,南北最大縱距138公里,國土面積5854平方公里,山區佔95.7%。縣城所在地金鍾鎮,海拔2120米,距曲靖市區187公里,距省會昆明205公里。
會澤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典型的山區農業大縣。省列為肉牛羊、商品豬、脫毒馬鈴薯種薯基地。大型企業—雲南會澤鉛鋅礦的鉛鋅產量居全國同行業前六強,鍺的產量和質量居全國之首。精品「小熊貓」卷煙十分走俏。兩個黑頸鶴自然保護區是雲南最大的黑頸鶴種群棲息地。世界有名的蔣家溝泥石流,是研究地質災害的重要標本。
會澤縣位於雲南省東北部、金沙江東岸、曲靖市西北部。東鄰宣威市、貴州省威寧縣,南與沾益縣、尋甸縣毗鄰,西接東川區、巧家縣,北與魯甸縣接壤。縣境東西最大橫距84公里,南北最大縱距138公里,國土面積5854平方公里,山區佔95.7%。縣城鍾屏鎮,海拔2120米,距曲靖市區254公里,距省會昆明273公里。
會澤之名,源於境內金沙江、牛欄江、小江、以禮河等數水匯合而得名。開發歷史悠久,西漢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置堂琅縣,屬犍為郡。隋朝屬恭州地。唐初設唐興縣。南詔置東川郡。大理國設東川大都督。元代為東川路。明朝時為東川府。清雍正五年(1727年)改隸雲南省,開置會澤縣駐巧家,翌年遷到鍾屏。民國二年(1913年),裁東川府,改名東川縣;1927年又復會澤縣。1947年屬曲靖專署。新中國後改屬昭通專署;1958年10月撤會澤縣並東川市;1964年12月恢復會澤縣,改隸曲靖地區至今
2003年底,總人口數為90.41萬人,其中農業人口83.49萬人,非農業人口6.93萬人。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154人。共有21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4.55萬人,占總人口的5.03%。 會澤地處滇東高原與黔西高原結合部,位於烏蒙山系主峰地段,地勢南高北低,呈階梯狀下降,境內最高海拔4017.3米,最低海拔695米,相對高差3322.3米。境內主要河流有牛欄江、小江、以禮河,流域面積5854平方公里。有中亞熱帶、北亞熱帶、南溫帶、中溫帶、北溫帶等氣候類型。年平均氣溫12.6℃,極端最高氣溫31.4℃(1958年6月1日),極端最低氣溫-17℃(1999年1月9日)。年平均降雨量817.7毫米。年均無霜期210天。年平均日照數2109.8小時,年總輻射每平方米厘米133.4千卡。高海拔地區年平均氣溫4.6℃,年降雨量1500多毫米;低海拔地區年平均氣溫20.8℃,年降雨500多毫米。
東漢銅洗
會澤縣名為雍正五年(1727 年)東川知府黃士傑所命。會澤一詞,含義豐富,有三種說法。一說,東川知府義寧認為,會、惠相通,為惠澤於民之意。一說,是因境內小江,金沙江、牛欄江數水交匯而得名,詞意本身就有匯集百川,澤潤天下之意。「治滇有善政、護國立奇功」的近代名人唐繼堯創立的雲南第一所現代高等學府—東陸大學(今雲南大學),就以「會澤百家、至公天下」作為校訓沿用至今。一說,是因會澤的地理位置位於「會川都督府以東(東川),府治臨澤」得名。
會澤 開發歷史悠久,西漢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置堂琅縣,屬犍為郡。隋朝屬恭州地。唐初設唐興縣。南詔置東川郡。大理國設東川大都督。元代為東川路。明朝時為東川府。清雍正五年(1727年)改隸雲南省,開置會澤縣駐巧家,翌年遷到鍾屏。民國二年(1913年),裁東川府,改名東川縣;1927年又復會澤縣。1947年屬曲靖專署。新中國後改屬昭通專署;1958年10月撤會澤縣並東川市;1964年12月恢復會澤縣,改隸曲靖地區至今。 會澤秦漢時為古夜郎地,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1995年被雲南省政府列為歷史文化名城。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會澤曾因銅礦的開采冶煉鑄幣而鼎盛一時。東漢時期,會澤鑄造鍛打的"堂琅銅洗"聞名遐邇,銅洗的銘文和圖案,為滇中最早使用漢文字的實物,是研究中原漢文化對雲南影響的實物。 重41.4公斤的「嘉靖通寶」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會澤因礦冶業的興旺而鼎盛一時。東漢時期,會澤鑄造鍛打的「堂琅銅洗」聞名遐邇,銅洗的銘文和圖案,為滇中最早使用漢文字的實物,是研究中原漢文化對雲南影響的詳實資料。到了明朝,會澤的銅、鉛進入了有一定規模的開采時期,現存的一枚直徑57.8厘米,重41.4公斤,鑄有「嘉靖通寶」的開爐紀念幣,不論從直徑和質量上,都堪稱世界古金屬錢幣之最。
會澤的文化,以它的多元性獨樹一幟,據彝族歷史文化學家劉堯漢先生考證,會澤是彝族起源和發展的中心區域,彝族共祖阿普都木的「向天墳」和彝族「六祖分支」故址都在會澤。清初,中原漢族大量進入會澤,帶來了不同地域的多元的漢文化、贛文化、秦文化、楚文化、閩文化、川文化在這塊土地上爭奇斗艷,形成了「十里不同俗,一巷不同音」的文化特色。十省不同風格的會館建築,多種民族的宗教信仰及偶像崇拜,融各省之長又結合當地實際建蓋的民居民宅,不同的民風民俗及民族風情,響徹壩子的彝族海腔,街頭巷尾的小唱燈,苗族同胞的蘆笙舞會,道教的洞經音樂,無不透出會澤多元文化及民族風情的品格和韻味。 江西會館古戲樓
清朝乾隆、嘉慶年間,因清政府對銅的大量需求,會澤在銅的開采、冶煉、鑄幣、運輸等方面盛況空前,每年運往京城的銅,額定數為633萬斤,會澤縣城因此被冠以"萬里京運第一城"的美名。由於銅礦開采、冶煉、鑄幣、運輸的興旺,吸引了贛、浙、桂、川、黔等十省八府的商賈,雲集到會澤,使會澤縣城至今仍遺留有會館、寺廟100餘座,形成了別具一格的銅商文化和會館文化。 清朝末年,會澤的經濟在國家的內亂外患中走向衰弱,但成立於同治十三年(1874年)的東川礦務股份公司,是雲南最早的招集商股實行資本組織形式的地區之一,從中可以看出當時會澤社會進步及思想開放方面的情況。正因為如此,會澤就有一大批莘莘學子沖破世俗的觀念,赴日留學,學成回國後,為當地及雲南的經濟和教育文化做出過重要貢獻,特別是唐繼堯、黃毓英、鄧泰中等人,在國家和民族處於重要關鍵時刻的重九起義和護國運動中,站在時代前列,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會澤的經濟、教育和文化孕育了一代名人,這些名人也將為會澤名城增輝添彩。
【會澤縣】.土特產有鹽水石榴、會澤裘皮、黃果、辣椒干、迤車掛面、稀豆粉、華泥沙鍋。【羅布古鎮拖落村】:土煙。【娜姑鎮】:石榴。【娜姑鎮鹽水村】:鹽水石榴。【東川醬油者海醋】:東川醬油即會澤醬油、者海醋。【駕車鄉】:七彩土豆。
會澤縣地理
會澤地處滇東高原與黔西高原結合部,位於烏蒙山系主峰地段,地勢南高北低,呈階梯狀下降,境內最高海拔4017.3米,最低海拔695米,相對高差3322.3米。境內主要河流有牛欄江、小江、以禮河,流域面積5854平方公里。有中亞熱帶、北亞熱帶、南溫帶、中溫帶、北溫帶等氣候類型。年平均氣溫12.6℃,極端最高氣溫31.4℃(1958年6月1日),極端最低氣溫-17℃(1999年1月9日)。年平均降雨量817.7毫米。年均無霜期210天。年平均日照數2109.8小時,年總輻射每平方米厘米133.4千卡。高海拔地區年平均氣溫4.6℃,年降雨量1500多毫米;低海拔地區年平均氣溫20.8℃,年降雨500多毫米。
地形地貌
會澤地處滇東北高原,烏蒙山主峰地段。山高谷深,溝壑縱橫。山川相間排列,山區、河谷條塊分布。全縣地勢西高東低,南起北伏,由西向東呈階梯狀遞減。全縣最高峰大海梁子牯牛寨,海拔4017米,為曲靖市最高峰。最低處為小江與金沙江交匯處,海拔695米,為曲靖市最低點。 會澤的地貌景觀主要有三種類型:以山地地貌為主,次為盆地地貌,部分為冰川地貌。山地地貌,面積 5600 余平方千米。 盆地地貌,盆地俗稱壩子,面積250餘平方千米。 境內大於1平方千米的盆地共 25 處,耕地大於1萬畝的槽壩有5處,俗稱「三壩兩槽」,即金鍾、者海、娜姑壩子及迤車、樂業槽子。 冰川地貌,總面積 22平方千米。 縣境內有大小山嶺300餘道。大海梁子、老烏青山、老箐營山、火紅梁子和馬路梁子5道狹長高大的山嶺,構成會澤山地的基本骨架,成為小江、牛欄江、以禮河、硝廠河等河流的分水嶺。 大海梁子:由南向北綿亘40餘千米,面積360平方千米,最高峰海拔4017米。 老烏青山:又名大橋梁子,在縣境西北,由西南向北伸延30千米,面積180平方千米,最高峰海拔3092米。 老箐營山:又名駕車梁子,在縣境東部偏南,南北綿長30千米,面積100平方千米,最高峰海拔2910米。 火紅梁子:在縣境北部,南北狹長30千米,面積180平方千米,最高峰海拔2659米。 馬路梁子:在縣境最北端,南北走向,北抵牛欄江,最高峰海拔2653米。 由於地質地貌和森林覆蓋率低等原因,土壤沖刷流失嚴重。棕壤、紅壤、紫色土土類面積5114平方千米,佔全縣土壤面積的91%;全縣耕地796平方千米,旱地佔86%左右,而棕壤、紅壤、紫色土佔一半,這就是會澤中、低產田地面積較大的主要原因。 會澤植被類型垂直分布十分明顯,分為三個類型: 亞高山灌叢、草甸:分布於海拔3000米以上地區,主要是喜濕性草甸植物和耐寒的高山樹種,有高山柳、杜鵑、山茶等。草本植物200餘種,以菊科和禾本科植物為主,有絨毛草、羊茅草、翻白葉等。在地下水位高的地方,還生長著一些莎草科的喜濕植物和箭竹。 雲南松、華山松針葉林類和樟樹、旱冬瓜等闊葉林類混交:分布於海拔1700~3000米地區,為縣內主要森林區。主要樹種有雲南松、華山松、杉松、紅杉、沖天柏、黃櫟、白櫟、木姜子、樟樹、旱冬瓜、滇山柏及野櫻桃等。灌木林以馬桑、刺櫟、野山茶、杜鵑、箭竹及薔薇科刺藤為主。草叢以一年生或多年生宿根禾本科草本為主。 亞熱帶稀樹草原旱生植被:分布於海拔1700米以下的牛欄江、小江、以禮河沿岸乾熱河谷區,形成稀灌草原景觀,代表性樹種有攀枝花、羊蹄甲、太陽花和蕃木瓜。 草本主要是禾本科蒿草,如斑芒、扭豆茅、棕葉蘆等。經濟林木有柑橘、黃果、油桐、石榴等。
氣候特徵
會澤屬典型的溫帶高原季風氣候,四季不明,夏無酷暑,冬季冷寒,干濕分明。 會澤立體氣候特點突出,從南亞熱帶至寒溫帶氣候均有分布。小江、牛欄江流域及大海梁子等地呈垂直分布,常常是:山腳赤日炎炎,酷暑難耐 ; 山頂雲霧繚繞,寒氣襲人。大海鄉五月飄雪、七月飛霜的氣候屢見不鮮。會澤氣候特徵的真實寫照是:「一山分四季,隔里不同天」。 會澤平均海拔2200米以上,高原空氣稀薄,輻射波短,日照時間長。年平均晴日225天,年日照2100小時 , 年平均氣溫12.7℃。春季升溫快,秋季降溫快。 自然災害以乾旱、倒春寒和八月低溫為主,晚霜凍、洪澇、三秋連雨、冰雹、大風等局部發生。此外,地震、泥石流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
會澤十景
會澤風光旖旎、景色別致,民間自古將這些景緻概括為「會澤十景」:「翠屏春曉:會澤古城東南一里,翠屏山層蠻疊嶂,林木蔥郁,冬春積雪,四時蒼翠,每年縣城的第一縷春意從這里開始;飲虹雲陣:在城西三里,飲虹嶺山下有龍泉,潭水流入義通河,潭中水氣在太陽的折射下,形成了夢幻之景,宛如一道彩虹降臨人間;蔓海秋成:在義通河以下,蔓海已成桑田,每年秋天稻子成熟時,金鍾壩子呈現一片豐收景象,麥浪層層,薄霧淡淡,變幻無常;青龍殘雪:古城北十里,奇石林立,土石相半,宛如龍鱗,酷似青龍;金鍾夕照:古城西南一里,翠屏山西麓,樓閣隱見,夕陽西沉,樹木、廟宇形成金鍾夕陽之景。除此之外,還有龍潭夜月、石鼓樵歌、龍募桃花、水城漁笛、溫泉柳浪景色。」
大海草山
大海草山以其獨特的自然條件和地理狀況,構成了原始、自然的亞高山草甸風貌。既有內蒙古大草原的神韻,又具有西藏高原的氣勢,朴實、原始、自然,被譽為「中國的紐西蘭,滇東北的小西藏」。 大海草山旅遊景區位於大海鄉東南部,距縣城42千米,海拔3500~ 4017米,面積20萬畝。遠眺似波濤遠去,一望無際;近看則草含乳汁,花滿芳甸。山上溪流如帶,百折千回,清醇甘冽,沁人心脾。這里常年晦明陰晴,變化莫測。時而青冥浩盪 , 陽光燦爛;時而雲飛霧涌 , 山嶽潛形;時而翠羽丹霞,滿天壯錦;時而雲罅洞開,光柱萬道。每當春夏之時,萬畝草山,如鋪綠毯,山花爛漫,如鑲珠寶。空曠的大山,無垠的草海,遼遠的藍天,悠悠的白雲,使人宛如置身仙境。滑草、賽馬、放歌,無所不宜;秋冬之際,滿山遍野,銀裝素裹,軟綿厚實的草地上鋪滿積雪,草海又成了萬頃天然的滑雪場。 主峰牯牛寨峰拔地壁立,如一柱擎天。崖壁似斧劈刀削,險峭萬端。山腰雨燕雲集,雲霧繚繞。山頂有池如盆,倒映藍天白雲,傳說是王母娘娘梳洗沐浴的玉盆。登臨縱目,雲、貴、川三省峰巒,盡收眼底,令人望峰息心,窺谷忘返,一切私心雜念,盡被無邊風光洗滌一空。 大海草山,實在是上蒼賜予會澤人民的一塊福地。她是美術攝影的天堂,文學創作的海洋,詩人靈感的伊甸園,生態旅遊的最佳勝地。
會澤大地縫
會澤大地縫宛若畫廊,以奇、險、幽、深、秀著稱於世。 會澤大地縫
會澤大地縫旅遊景區位於縣城東南60千米的雨碌鄉。入口處稱「生命之門」。洞內頂部呈弧形,有上億年岩漿形成的道道褶皺,當地人稱「天花板」,長約 20餘米。過了天花板,但見青天一線,在綿延曲折的10餘千米地縫中,兩山最窄處僅1.6米,最寬處不過20餘米。 左右山崖,壁立千仞,有如斧劈刀削,險峻萬端。藤蘿叢樹,野花芳草,雜生其上,清翠欲滴,點綴得如兩面碩大無朋的掛毯。崖間時見鳥飛猿跳,耳畔但聞流水聲聲。從崖石上沁出的泉水,飛流而下,如銀線、似珍珠,匯成道道細瀑,形成濛濛雨霧;谷底巨石橫陳,河水奔騰,激起朵朵浪花,發出陣陣轟鳴,給人以奇、險、幽、深,游罷難忘之感。 地縫內奇景應接不暇,有「神猴」、「幸福渠」、「天門瀑」、「天然浴場」、「孔雀開屏」、「一線天」、「情人瀑」、「佛家聖地」、「石蛙觀珊瑚」、「生命之根」、「群英聚會」等奇景。景越奇,路越險,至者愈少,為世間罕見。 洞外左側山壁前,有一巨石極像法國雕塑家羅丹的傳世之作《思想者》,因而名之曰「大思想者」,形神兼備,惟妙惟肖。
以禮河風景區
以禮河,原名「以尼河」,出自彝語。「以」為水,「尼」為柳,即河邊插柳的意思,故又稱「柳樹河」。以禮河風景區1996年被列為雲南省風景名勝區。 以禮河發源於待補鎮的野馬川,沿途匯集鷓雞河、咩則河和待補河。以禮河流經大海、待補、金鍾、娜姑、老廠等鄉(鎮)後,匯入金沙江,是長江上游的一條支流。 以禮河
全長122千米,流域面積2558平方千米。由於地形切割和海拔高低的懸殊,整條河流跌宕起伏,蜿蜒多姿,酷似仙女向人間拋下的一條銀色的玉帶,不經意地漂浮於崇山峻嶺之中。 以禮河水從毛家村水庫流出後,進入平緩地帶,河床較為寬闊,柳樹夾岸,濃蔭蔽日,河水也在不同的季節變換著它的姿容。春天,河水在一片碧綠的豆田、金黃色的油菜花叢中流淌;夏天,在一片綠油油的稻田中穿行;秋天,河水歡歌於金黃的稻田之中;冬天,河水在一片冰雪的世界中顯得更加清澈。兩岸的青山,四時不同的景色,河水或婀娜,或咆哮,或洶涌,或涓涓。從水槽子二級電站到娜姑鎮,河水進入人工開鑿的明渠,規矩有序,款款而流。河水進入暗渠後,在山洞裡穿行7千米後,便來到了鹽水溝三級電站。電站建在距地面 160多米深的山腹中,是國內水壓最大的電站。以禮河經鹽水溝後,流向小江四級電站。
亞洲第一土壩:毛家村土壩
毛家村土壩是世界第二、亞洲第一大土壩。1958年國家投資4.2億元開工建設,十萬大軍歷時十年建成。壩型為粘土心牆式多種土寬壩,壩高80米,壩底寬491米,頂寬8米。集雨面積868平方千米,總庫容5億立方米。水庫供中國華電雲南發電有限公司以禮河發電廠發電用水,設計年滿負荷發電量16億千瓦時,年平均發電量12億千瓦時,庫區灌溉面積13萬畝。 毛家村土壩
壩頂中部建一大型「三面紅旗」標志牌。「三面紅旗」一是指「人民公社」,二是指「大躍進」,三是指「總路線」。標志牌上書毛澤東《水調歌頭 游泳》中名句「高峽出平湖」五個毛體大字。體現了毛家村水庫的特點,道出了建設者的艱辛。 築堤修渠而建成的以禮河四座梯級電站,在六、七十年代解決了滇東北及昆明市的用電問題,被電力系統譽為國家「一五」期間「五朵金花」之一。
水城擴紅文化生態園
水城擴紅文化生態園位於金鍾鎮水城村,會澤十景之一的「水城漁笛」景緻及水城漢代古墓群所在地。「水城」之名,因當時該城四面環水,故稱「水城」。 水城擴紅文化生態園
「烏蒙磅礴」群雕矗立在水城擴紅文化生態園半山腰,為紀念1935年紅九軍團在此擴編新軍修建。 在這里可以緬懷革命先烈。水城擴紅文化生態園里有百畝300多年的古梨樹。詩人劉堯民有詩雲:「閑來漁舍數歸鴉,水國春寒見月牙。江上何人吹玉笛,梅花落盡落梨花」。春天,梨花盛開,一片片雪白的梨花,讓人留連忘返;夏天,果實累累,遊人望果垂涎;秋天,霜凍染紅梨葉,「霜葉紅於二月花」,煞是好看;冬天,萬物沉寂,三百年的梨樹突兀挺立,讓人領略「枯藤老樹昏鴉」的景緻。
雲南會澤黑頸鶴自然保護區
黑頸鶴
雲南會澤黑頸鶴自然保護區是2006年2月26日經國務院批准建立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面積12910.64公頃,已被《中國濕地保護行動計劃》列入《中國重要濕地名錄》,保護區最主要的保護對象是黑頸鶴,此外還有國家一類保護動物黑鸛、中華秋沙鴨及其他鳥類102種。 會澤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滇東北烏蒙山區中部,距縣城54km,在東經103度15分~22分,北緯26度38分~45分之間,海拔2490~2900m,年平均氣溫9.8攝氏度,有大橋、楊梅山、李家灣、磨盤卡和地得卡5個村委會。會澤至巧家的公路從躍進水庫水庫右側經過。水庫水域面積793hm2,庫容達5x106立方米,周圍有華山松、雲南松。這個高原湖泊的形成,改變了當地的氣候環境、資源環境,每年冬末春初,黑頸鶴、灰鶴、斑頭雁、黃鴨等數千隻涉禽和水禽飛到這里越冬。 雲南會澤黑頸鶴保護區地勢南高北低,呈階梯狀下降,境內最高海拔4017.3米,年平均氣溫12.6℃,極端最高氣溫31.4℃(1958年6月1日),極端最低氣溫-17℃(1999年1月9日)。年平均降雨量817.7毫米。年均無霜期210天。年平均日照數2109.8小時,年總輻射每平方米厘米133.4千卡。高海拔地區年平均氣溫4.6℃,年降雨量1500多毫米;低海拔地區年平均氣溫20.8℃,年降雨500多毫米。黑頸鶴,屬鶴影目、鶴科,體長一般在1.2米以上,體重5公斤左右。因通體較白,頭、枕和整個頸部均為黑色,僅眼下有一小形白斑,故名「黑頸鶴」。在滇東北地區,人們習慣稱其為「雁鵝」或「高腳雁鵝」,是唯一在中國青藏高原繁殖的鶴類,被列為中國一級重點野生保護動物,並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成為全球性急需拯救的鳥類。 現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水族、滿族、獨龍族等民族分布。
『玖』 自駕游會澤到昆明的途中有哪些景區
渝昆高速 然後滿路的車 滿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