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周邊水上景點大全
Ⅰ 山西周邊有什麼好玩的了
1.山西五鹿山自然保護區:
五鹿山自然保護區地處蒲縣、隰縣境內,屬呂梁山森林經營局克城和上庄林場管理轄。位於東經111度9分-111度18分,北緯36度28分45秒-36度38分30秒。該區主要保護世界稀有動物,國家一類保護動物褐馬雞。同時保護以油松為主的次生林。區劃面積215250畝,其中核心區82500畝。
主峰五鹿山,海拔1946米。這里年平均溫度8攝氏度,最高25攝氏度,最低-6攝氏度,年均降雨600毫米,無霜期160天。區內有天然林40000多畝,人工林14000畝,主要樹種為油松、樺木、櫟類。天然林主要分布於核心區,是褐馬雞棲息和活動的地域,一般常30-50隻成群同沒於灌叢雜草中。是我省褐馬雞分布區的南界。山頂建有五鹿大夫廟,相傳為祭祠春秋時期晉國五鹿大夫狐突所建,山名由此而得。五鹿山經斷層和風化溶蝕等自然修飾而造就的巍峨峻拔、層巒疊嶂、峭壁陡立的山勢,以及奇特的天然溶洞和千峰競秀、濃蔭蔽日的叢林風光等,構成了這里別致的景觀和優美的環境。密林中棲息的飛禽走獸多達49餘種,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
2.山西陽泉市藏山風景區:
藏山山峰南北對峙,壁崖如削,名曰二幛。南幛聳然筆立,名為芴峰,峰東山路崎嶇,攀登而上,可達南天門。北嶂石峭如屏,崖下深邃,依崖建造廟堂,祀奉趙武,東側有報恩祠,祀程嬰、韓厥、公孫杵臼:左側山腰有藏孤洞,僻靜幽謐,是趙氏孤兒當年藏身之處,勒石碑以記之。每年農歷四月半有祭祠盛會。明末傅山《留題藏山》詩雲:「藏山藏在九原東,神路雙松謖謖風,霧嶂幾層宮霍鮮,霜台三色綠黃紅,當年難人徒說,滿壁丹青畫不空,忠在晉家山亦敬,南峰一笏面樓中。」藏山廟名曰「文子祠」,以趙武之謚號趙文子命名。祠廟始建無考,現存碑碣中有金大定十二年(1172)重修碑記。現存的古建築中除寢宮為元代所建外,其餘大都是明嘉靖、萬曆年間和清代多次修葺與增建的。藏山廟大小三十多處亭台樓閣皆倚山傍壁而築,氣勢雄偉。祠廟座北面南,依次將山門、牌樓、戲台、鍾鼓二樓、東西碑房、正殿、寢宮、梳洗樓等主體建築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附屬建築置於院落之外,區別鮮明,主次有序,是按照宮廷建築的特徵而設計的。
藏山有十景,奇麗壯觀。山上奇松怪柏頗多,以進出入口處的「龍鳳」二松最為著名。「龍鳳松」,位於祠廟入口處,「龍松」伏地而生,似虯龍蟠曲,呈仰天長吟之狀;「鳳松」裊娜奇立,若儀鳳展翅,有凌空翱翔之勢。「飲馬池」昔日山泉汩汩,清澈見底,相傳為程嬰、趙武飲馬處。「笏峰」面祠南聳,石削如屏,險峻異常。「南天門」巍然矗立,有「之」字形石徑直達峰巔,素有「南門天險」之稱。山頂部一處自然生成的嶙峋突兀的岩壁,似蓮花一朵,盛開崖畔,即所謂「南洞西山綉石蓮」,亦是藏山勝景之一。「日落晚照」,位於東峰半山腰,有一凹地,四周芳草如茵,披青流翠,中央呈蒼黃色,夕暉反射紫綠萬狀,光怪離奇,分外妖繞。「拜水洞」居祠之北,為舊時祈雨處。「滴水崖」於東峰山麓岩穴內,澗水四季不絕,似水簾洞天。「黑龍潭」在東峰隅岩洞內,水色似墨,飲之可口。每當盛夏,池水澎湃下瀉,瀑布如虹。「飛岩樓」鑿岩而建,險峻異常。
3.山西長冶市黃崖洞:
黃崖洞在黎城縣北東崖底鎮上赤峪村西的板山嶺下,面對狹長的河谷平地,面積約10平方公里,因一座海拔1600米的黃色崖壁上有一個可容百人的天然山洞而得名。這里是八路軍兵工廠舊址,也是「黃崖洞保衛戰」的戰場遺址。四周奇峰絕崖,巍峨雄渾,集太行雄奇、壯美於一體,是一處新開辟的旅遊勝地。
4.山西長冶市靈空山
靈空山又名九頂山,在沁源縣西北。沁源縣城西南10餘公里處有一條季節河,這條季節河被稱為「柏子河」,西北東南流向,河的源頭處即我們要講的靈空山。靈空山雖然偏僻,地居太岳山脈的極深處,但它北通韓洪,南連岳陽(即今古縣),西達霍州,東走沁源縣城,歷史上四向均有川路相接,加上唐末五代以後它的名聲越來越大,所以對那些虔誠的朝山者來講,走起來倒還方便。作為名山,靈空山的山川林海景緻,從古至今堪稱絕佳。尤其是此處的大川風光,更是有名有實,既多又好,比如古人曾經備加贊賞的五龍川、含宏川、苗維川、地肉川和水屯川等等均是。然而,不知是什麼原因,後人卻把含宏川的名字改成了「韓洪川」,又將苗維川改作「貓尾川」,將地肉川改作「第一川」,通俗是通俗了一些,但多少丟失了一點古雅之氣,倒使許多游覽之人少了許多玩味琢磨的興致。
靈空山方圓百里,中心處三座孤峰突起,如倒置的三隻鼎足。峰下,兩條深谷由西、北而來,相交匯合,向東南而去。深谷匯交處,形成一個巨大的空谷,如巨窟石井,宛若神工鬼斧開鑿。
5.山西晉城市棋子山:
棋子山,又名謀棋山,位於距山西省陵川縣城10公里的侯庄鄉東北。棋子山山勢平緩,主峰海拔1488米。山上松樹成林,山清水秀,風景優美。經國家有關部門考察論證,陵川棋子山為中國圍棋發源地。棋子山方圓數十里之內,顏形成酷似班固《奕指》及《圍棋辭典》所稱的天然棋石俯拾即是。該區主要景點有箕子洞和象天枰。
棋子山景色棋子山古名棋子嶺、謀棋嶺,相傳為殷商貴族箕子封地。周武王滅商後,箕子曾避居於此,擺布石子,推演天文。
6.山西忻州市五台山:
五台山位於山西東北部五台縣境內,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最高點北台葉門峰海拔3058米,被稱為「華北屋脊」。五台山方圓約300公里,因五峰如五根擎天大柱,拔地崛起,巍然矗立,峰頂平坦如台,故名五台。又因山上氣候多寒,盛夏仍不知炎暑,故又別稱清涼山。是一個融自然風光、歷史文物、古建藝術、佛教文化、民俗風情、避暑休養為一體的旅遊區。五台山是馳名中外的佛教勝地,是文殊菩薩的道場,而五台山又以其建寺歷史之悠久和規模之宏大,而居佛教四大名山之首——故有金五台之稱,五台山,更與尼泊爾的藍毗尼花園、印度的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屍那迦並稱為世界五大佛教聖地,在日本、印度、斯里蘭卡、緬甸、尼泊爾等國享有盛名。五台山寺廟始建於漢明帝,唐代因「文殊信仰」的繁盛,寺院多達360多處。清代,隨著喇嘛教傳入五台山,出現了各具特色的青、黃二廟。五台山五座台頂合圍的地區,稱為台內,其外圍則稱台外。
五台山正式成為我國2009年申請世界自然文化雙重遺產的項目。
五台山由一系列大山和高峰組成,其中五座環抱高峰,峰頂平坦寬闊,「有如壘土之台」,故名五台山。因五峰聳峙,山勢雄偉,素有「華北屋脊」之稱。五峰環抱,方圓達250千米。東台海拔2795米,因其東望明霞,如波似海,故稱望海峰;南台海拔2485米,細草雜花,燦若鋪錦,故稱錦綉峰;西台海拔2773米,月墜峰巔,宛如懸系,稱掛月峰;北台海拔3058米,雲浮山腰,巔摩斗杓,稱葉斗峰,是五台山最高峰;中台2894米,石翠岩碧,碧靄浮空,稱翠岩峰,是五台中心。五台北部陰谷處有終年不化的「千年雪」「萬年冰」,北台盛夏時亦可偶見降雪,因此五台山亦稱清涼山,是夏季避暑勝地
7.山西忻州市管岑山情人谷:
情人谷,又名馬侖潭,位於寧武縣城西45公里處的林溪山深處,縱深十華里,入口處寬不足20米,相傳有對情人曾在這里殉情,故名「情人谷」。
8.山西臨汾市壺口瀑布:
壺口瀑布是世界上最大的黃色瀑布,近年來隨著眾多機構和個人(如柯受良等)的「飛黃」壯舉而聲名鵲起。
壺口瀑布在山西省吉縣西南25公里處,黃河流經此處時,由於兩岸高山挾持,河水猶如進入一個狹窄的瓶頸,由原來的300米寬邃然縮減至50多米,最後形成落差二三十米的壺口瀑布。站在瀑布旁邊不遠處,可見激浪濤天,氣勢非常壯觀。膽小的人最好不要站在前排。
在壺口黃河水跌落的地方,即壺嘴的正當中,有一塊油光閃亮的奇石,人稱「龜石」,它能隨著水位的漲落而起伏,不論水大水小,總是露著那麼一點點,這又給壺口瀑布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
在壺口瀑布往下3000米的河道中還有一塊巨大的奇石,人們稱它為「孟門山」,這里又是人們觀賞「孟門夜月」的地方。每當農歷月半,夜臨孟門,可見河底明月高懸。站北南觀,水中明月分為兩排飛舞而下;立南北望,水裡明月合二而一迎面而來。
壺口瀑布落差大,加之瀑布下的深槽狹長幽深,水流湍急,給水上船隻通行帶來很大的困難。過去從壺口上游順水下行船隻,不得不先在壺口上邊至龍王 處停靠,將貨物全部御下船來,換用人擔,畜馱的方法沿著河岸運到下游碼頭,同時,靠人力將空船拉出水面,船下鋪設圓形木杠,托著空船在河岸上滾動前進,到壺口下游水流較緩處,再將船放入水中,裝上貨物,繼續下行,在岸上人力拖船很費力氣,常常需上百人拚命拉纖。盡管有一些圓形木杠,鋪在船下滾動,但石質河岸上仍被船底的鐵釘擦劃得條痕累累。在當時的條件下,「旱地行船」可能是水上運輸越過壺口瀑布的最佳選擇,它與壺口瀑布上下比較平緩的石質河岸相適應,近來,由於公路、鐵路的迅速延伸,以及壺口附近黃河大橋的修建,過壺口的水上航運已阻斷多年,旱地行船現僅可看到昔日行船留下的痕跡。
9.山西臨汾市姑射山:
姑射山又名石孔山,是呂梁山的支脈,它被仙洞溝劈為兩半,南北仙洞位於山腰中部斷崖崖台上。
姑射山山勢陡峻山體為土石山。其中南北仙洞是姑射名勝的精華。南仙洞位於西側崖間,北仙洞建在東側山腰。在多種動物資源中有國家一類保護動物珍禽黑鸛鳥和褐馬雞。
姑射山屬於呂梁山脈,相傳為堯王夫人鹿仙女誕生地,因春秋時期著名哲學家莊子的《逍遙游》中有「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癘而年穀熟。」之語而出名。這里山勢奇險,環境幽雅,仙洞創建於唐武德年間,歷代曾修葺擴建,現有建築40餘處,共有房屋廟堂120多間,石窟洞70多孔。亭、台、樓、閣,大小殿宇,多數依山背洞,靠崖面溝,就勢構築。奇峰異洞,蒼松翠柏,青山環抱。其間一條數百米深谷,南北仙洞巍然對峙。春、夏、秋季鳥語花香,清涼幽靜,到此頗有置身「仙境」之感。仙洞的道觀建築最早建於唐武德年間。南北仙洞又建起一些佛家寺廟與原有建築相間雜陳,使姑射山成為三教九流匯聚之地。
10.山西臨汾市北武當山:
北武當山,位於山西省呂梁地區方山縣境內,古稱龍王山,又名真武山,明代修復玄天大殿後,根據非玄武不足以當之之意,更名為武當山,因位於北方,故改稱北武當山。這里既有賞心悅目的自然景觀,又有歷史久遠的人文景觀,是我國北方著名的道教聖地。1990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民族宗教事務局批准為道教活動場所,1994年1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
北武當山原是「五里土路五里沙,五里石階往上爬」。現公路早已開通,乘車可達萬神廟,上山石階有1455級,險峻處均置有鐵索扶手。此山坐落在群山環抱之中,其自然景觀奇峻秀麗,素有「春粉、夏綠、秋紅、冬白」之譽,加上陡峭險峻的石階、古老恢宏的廟宇,可謂集「雄、奇、險、秀」於一體。
萬為奇異壯觀的是,千姿百態的古松和天然雕飾的怪石,如:仙人指路松、擎天探海松、鴛鴦松、龜蛇頭智、古猿望日、石豬受難……個個形態逼真、栩栩如生。峰頂建有真武廟,據古碑記載,創建於唐時,重修於明季,山上我個大小廟宇有道教活動,鼎盛時期在明、清兩代,每逢農歷三月初一至初三,是古廟會期,屆時香煙繚繞,遊人雲集。
北武當山道觀現有道人十多個,觀內存有泥塑、壁畫、石碑等文物,具有珍貴的歷史研究價值。當代文人學者登臨此山,無不題詞作畫;香客遊人游歷此山,無不流連忘返。
Ⅱ 山西旅遊景點大全帶水上樂園
龐泉溝水上樂園、白鹿水上樂園,臨汾華堯水上樂山西小編康輝解答。
Ⅲ 太原周邊有山有水好玩兒的地方有哪些
王莽嶺旅遊風景區包括華北最大的生態旅遊目的地王莽嶺、世界圍棋起源地棋子山、世界奇觀掛壁公路和世外桃源錫崖溝等。該景區地處黃土高原與中州平原斷裂帶之最險要處,由高低錯落的五十多個山峰組成,是太行山風光的典型代表。最高海拔1665米,最低處僅800米。駐足山頂、太行雄姿盡收眼底。中原大地舉目可睫。境內植被茂密,覆蓋率達96%,暑期氣溫保持在180C―200C之間,素有「清涼聖境」之美譽。山上由下氣候迥異,氣象變化萬千,一年四季皆為旅遊勝地。
壺口瀑布,號稱「黃河奇觀」,是黃河上唯一的黃色大瀑布,也是中國的第二大瀑布。以壺口瀑布為中心的風景區,集黃河峽谷、黃土高原、古塬村寨為一體,展現了黃河流域壯美的自然景觀和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積淀。1988年被確定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91年被評為「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2002年,晉升為國家地質公園。
鳳凰歡樂谷包括八大景區:鳳凰峽、門河峽、烏龍峽、蒼龍峽、龍峽湖、武家灣、雲頂、百里紅葉區,共千餘處景點。獨特的地質石變;泉、溪、潭、瀑、湖的如畫變幻;千餘種植物覆蓋其間,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紅豆衫、稀有樹種白皮鬆隨處成林;珍禽異獸穿林躍澗、蜂飛蝶舞、鳥語花香;清涼聖境的獨特氣候……形成太行生態峽谷群之經典。景區交通便利、設施齊備,是休閑、度假、攝影、科考、探險必選之地。
南陽溝生態旅遊風景區以美麗的自然景觀著稱。這里有峻峭雄偉多姿多彩的山水景觀,鬱郁蔥蔥的森林景觀,惟妙惟肖的象形山石,一望無垠的高山草甸風光。主要景點有:一個天池(南陽天池),一大草原(雲頂山真武草原),四掛瀑布(玉女瀑、冰瀑、水簾瀑、白龍瀑),一座山寺(文山寺遺址),一座廟宇(九天聖母廟),一個洞窟(萬佛洞石窟),「五座山寨」(伏虎山寨、任家峪知青山寨、卧龍山寨、南陽山寨、新窯上山寨)「九座奇峰」(孝文山主峰、赫赫岩峰、雲頂山峰、東筆架峰、西北架峰、五龍峰、獅子峰、萬佛峰、玉女峰)。南陽溝生態旅遊風景區觀光景點有:「南陽天池」 「野營拓展地」 「雲頂山真武草原」 「天溪谷勝景」。
蘆芽山因形似一「蘆芽」而得名,海拔2736米,主峰絕頂約10平方米的石坪上,巍然托起一座石砌建築——太子殿。據考證,蘆芽山是中國唯一的毗盧佛道場,太子殿即為佛頂。
紅豆峽北口狹窄,兩側懸崖峭壁高聳對峙,清澈的小溪緩緩向外流淌。沿著小溪逆水前行,峽谷腹地曲折婉蜒,轉過急彎,便是瀑布,瀑布分成兩股從高處跌人深潭,落差10米,寬5米,水流丁冬,清脆悅耳,這就是雙龍潭瀑布。
雪花山風景區位於山西省永濟市東2公里處,三晉最大的內陸濕地伍姓湖以南,主峰海拔1994米,屬中條山國家森林公園、楊振邦抗日根據地。海拔相對高差約1300米,前段山勢陡立,猶如華山之險;中段山勢較緩,保留有原始森林面貌,不毗於峨眉之秀。整個山勢呈台階狀,在這里即可領略到它峰巒石秀,也能探取到那世外的幽靜。景區集休閑度假、酒店會議、民俗博覽、激情闖關、水上樂園、拓展訓練、戶外探險、CS野戰及奇特山水景觀於一體。
Ⅳ 山西附近有什麼景點
「華夏古文明,山西好風光」是對山西旅遊資源的概括。山西被稱為「中國古代專建築藝術博物館」屬,境內保存完好的宋、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築物佔全國的70%以上。古人類文化遺址、帝都古城、寶剎禪院、石窟碑碣、雕塑壁畫、古塔古墓、佛道聖地、險堡關隘以及革命文物、史跡等,從北到南,構成了山西古今兼備的人文景觀。至2013年底,山西省存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52處。忻州五台山為四大佛教聖地之一;大同雲岡石窟是三大佛教石窟之一;晉中平遙古城是現存三座古城之一;運城解州關帝廟是規模最大的武廟。皇城相府、喬家大院、渠家大院、王家大院、李家大院、太谷三多堂、常家莊園、申家大院、孟門古鎮、孔祥熙故居等為山西的民居代表。
Ⅳ 山西周邊旅遊,有山有水,玩個三兩天的地方
山西周邊旅遊,有山有水,玩個三兩天的地方挺多的!
推薦:雲台山、八里溝、重渡溝、野三坡等
Ⅵ 山西或周邊有什麼有水的旅遊的地方
山西或周邊有水的旅遊的地方不少!
推薦
蟒河
鳳凰歡樂谷
烏龍峽等
具體的可以到山西本地的旅遊門戶網站看下
Ⅶ 山西省可以坐船的景點有哪些
山西省可以坐船的抄景點多的去了。
山西雖然沒有大江大河像南方一樣水道縱橫。,可以通船,但是山西有不少的公園都有湖泊(包括人造湖)還有不少的水庫。以省會太原為例,可以坐船的景點不限十幾處。
1,汾河公園景區
2,迎澤公園。
3,玉門河公園。
4,兒童公園。
5,晉陽湖。
6汾河二庫。
7,森林公園。
8,學府公園。
這還是太原市市區腦袋中有印象的。要是算,上縣區應該更多。
Ⅷ 太原周邊的旅遊景點有哪些
晉祠元
晉祠旅遊景區距太原市較近,氣侯條件與市區接近,加上依水傍山,風景優美,是遊客避暑、觀光地。太原市通往晉祠的8路無人售票公共汽車、8路小公共汽車,晝夜持續時間長(早6:00--晚23:00),行車間隔時間短(15--20分鍾),乘車環境舒適。 崇山寺4元
三晉名剎雙塔寺,位於太原市城區東南方向,距市中心四公里左右的郝庄村南之向山腳畔。 純陽宮5元
在山西太原市五一廣場西北隅。始建於明萬曆年間,清乾 隆間增築巍閣三層。宮有四座院落,為呂祖殿、方形單間迴廊亭及巍閣。四圍建配房和磚卷窖洞。呂祖殿為主殿,面闊三間,極壯觀,殿後兩院為樓閣式建築,高低錯落,曲折迴旋,形式別致。後院巍閣最高,登閣環眺,市內景色歷歷在目。前院亦樓閣式建築,平面為方形抹角,四隅建八角攢 尖亭,益增雅趣。解放後又增設假山,建關公亭及碑廊二十楹,已辟為山 西省博物館二部。 天龍山15元
天龍山,原名方山,屬呂梁山脈分支,海拔1700米,位於太原市西南36公里,距晉祠景區14公里。有專用公路相連。天龍山屏峰黛立,松柏成蔭,溪泉鳴澗,氣候涼爽。早在東魏時高歡建了避暑宮,北齊高洋建了天龍寺,並都開鑿了石窟。山因寺而得名,寺因窟而著稱,從此,天龍山聲名大振。 雙塔寺10元
三晉名剎雙塔寺,位於太原市城區東南方向,距市中心四公里左右的郝庄村南之向山腳畔。這里,綠樹紅牆,寶塔梵殿,龕閣玲瓏,碑碣櫛比,花卉溢香,松柏凝翠,肅穆幽靜,古香古色。 汾河公園
汾河公園位於太原市中心的大型城市生態景觀公園,首期工程建於1998年10月至2000年9月,總投資5.6億元,是具有中國北方園林風格和太原汾河地域文化的山水園,全長6公里,寬500米,佔地300公頃,形成了130萬平方米水面和130萬平方米綠地,是太原市目前最大、最集中的公共綠地游樂場所。同時也是太原城區汾河段蓄水美化工程,人工復式河槽由中隔牆分成東西兩渠,東側清水渠,寬220米,由四道橡膠壩分為三級蓄水湖面;西側渾水渠寬80米,排泄上游洪水和水庫灌溉輸水。東西兩岸各布置一條箱形排污暗涵,接納城市排污管道和邊山支溝來水,送至下游污水處理廠進行凈化處理。 烏金山
太原市東郊外10餘公里處有一座烏金山,北與罕山緊相毗鄰。這里現在已是一處國家級的森林公園,但是太原市民中十處國家級的森林公園,但是太原市民中十有八九不知道緊挨太原還有這樣一個好去處。
Ⅸ 山西太原附近有山有水的旅遊勝地!
太原主要旅遊景點:
晉 祠;天 龍 山;崇 善 寺;雙 塔 寺;崛 圍 山;督 軍 府;竇大夫祠;汾河公園;龍山道教石窟
太原其它旅遊景點:;
山西省博物館:位於太原市上官巷東,原是文廟。博物館佔地約1.3萬平方米,由照壁、六角井亭、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東西廡和崇聖祠組成。欞星門內東西廂房、大成殿及東西廡均為陳列室。館內藏品豐富,省內出土的古代珍貴文物甚多,有殷代銅觥、春秋時吳王稱王前所用的銅戈、北魏木板漆畫、東晉名畫家顧愷之筆法、明代名將戚繼光手書《致李小山歸蓬萊》詩軸等。
純陽宮:是山西省博物館專題陳列部,簡稱省博物館二部,位於五一廣場西北隅。該部利用道教建築純陽宮展出歷史文物。純陽宮是明萬曆年間興建的,清代做過整修,宮宇建築精巧,布局獨特,雕飾富麗,是別具一格的建築群。館內展出陶瓷、銅器、玉石、竹木、牙雕、石刻、書法、繪畫、碑帖、刺綉、琺琅、漆器等10多個專題。這些展品對研究我國歷史、文字學、工藝美術和冶煉鑄造技術等具有重要價值。
蒙山大佛:蒙山在太原西南約20公里處,晉祠以北的寺底村,主峰高1325米,蒙山曉月為舊太原八景之一。北齊高洋帝於天保二年( 551)將東魏大庄嚴寺擴建為開化寺,開鑿了高 200尺的摩崖大佛,稱為西山大佛,比目前全國最大的樂山大佛略高。隋文帝時新建了庇蓋大佛的殿閣,唐高宗和武則天曾來此禮佛,賜宮內袈裟。由於寺毀閣傾,大佛淹沒於亂石瓦礫之中,僅見胸頸部分,胸寬25米,高17.5米,頸部直徑寬五米。目前做為旅遊資源正在規劃開發之中。
太山寺:又名太山龍泉寺,位於太原市區西南23公里處風峪溝北山腰。太山之名,始見於沈約撰寫的《宋書》,相傳北漢時有山民石敢當,以勇敢聞名,他居住的山也由此聞名於世。寺名取自「泰山石敢當」的諧音。據碑文記載,太山寺創建於唐代景雲元年( 710),原為道觀,名「昊天祠」,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重建改為佛寺。入寺廟山門依次為鍾鼓樓、東西廂房、大雄寶殿。大雄殿頂二層疊起,上座六角形觀音閣與文殊、普賢二殿。閣周塑有十八羅漢、四大金剛。泥塑極富明代塑像俏麗俊秀的風格。六角亭後為石構建築「蓮花寶洞」。寺左另有水神祠,祠底有龍泉一脈,汩汩細流。佛寺別名龍泉大概由此而得。山腳有名將李存孝之墓,李存孝本名安思敬,唐末晉王李克用養子,做戰極為勇猛,屢建奇功,後在太原被李克用車裂。其墓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天主教堂:位於解放路 367號,是一座古羅馬風格的高大建築,通體鐵紅色,間以白線裝飾。天主堂始建於清同治九年(1870),庚子年(1900)被毀,光緒三十一年(1905)重建,佔地約13.3萬平方米,現存4300平方米。主建築為禮拜堂,旁有兩座西式尖頂鍾樓。天主堂是太原市規模最大的天主教友活動場所,也是省市天主教愛委會的所在地。
古清真寺:古清真寺,位於太原市內解放路南段東側,在群樓聳立中獨居街畔。門前牌樓雕鏤精緻,裝飾精美。橫匾「清真古寺」四個鍍金大字,筆力雄健,分外醒目,引人觀瞻。寺為唐代貞元年間創建,去又經宋代重修。現存寺字,是明代重建後的遺物。寺內大殿為磚木混合結構,殿內為阿拉伯式古典裝飾,富麗典雅。柱周木壁,刻有阿拉伯文《古蘭經》,經文雕刻工整、清晰、精細、優美。整個大殿,寬大疏朗,布局嚴謹。進入院內,裝點頗覺雅緻,布局合理、緊湊。院中央有明代建築省心樓,外形美觀,重檐歇山頂,樓角、飛檐挑起,彩色熠熠,頗為壯觀。省心樓兩側,左右碑亭對峙,亭閣風雅秀麗,氣度不凡。亭內,有宋代著名書法家黃庭堅碑刻草書,元代趙子昂、清初傅山觀後題銘碑刻,字跡勁秀,筆力挺拔,給古寺添色不少。院內,多處堅有書法榜題,這愈益加重了清真寺古樸、蒼老的氣氛。
南十方院:在太原市南,原名白雲寺,建於明初,萬曆年間增修,清康熙年間建藏經閣。因臨近狄村「白雲飛處」古碑,巡撫圖納改名白雲寺。又因太原城北門外有禪院曰十方院,故通稱此寺為南十方院。寺院宏敞,風景清幽。現為文物保護單位。
傅山書法碑林公園:傅山書法碑林公園,位於太原市迎澤大街迎澤橋東南,汾水之濱。公園佔地二萬二千多平方米,建有一進四院仿明清建築。園內迴廊、池水、石山、亭閣,一派古色古香。各種建築多以傅山書寫的條幅題名,如園內人工湖池,按傅山題寫的「得造花香」命名為「得香池」。另有承顏堂、鼎臣殿等大型殿堂建築。傅山不僅是傑出的思想家和偉大的愛國者,而且也是著名的書畫藝術大師。他的書法從晉唐入手,上溯篆籀,博採諸家之長熔於一爐,真草隸篆行各體無所不精。為繼承和發揚這一寶貴文化遺產,山西傅山書法研究會廣泛收集整理了傅山書法中的大部巨幀墨跡,並摹勒石上,在碑林公園室內外豎起一百八十四塊書法石碑。現在還在繼續收集刊刻中。整個傅山書法碑林公園氣勢宏大闊廣,古樸典雅,是繁華城市中難得的一處「山林野趣」之地。
晉陽湖:在太原市董菇村一帶,距市區三公里,湖水面積4.8平方公里,為太原熱電廠冷卻循環水。晉陽湖水由汾河西乾渠引入,水質良好,水深平均四米,最深處八米,夏季最高水溫達33度,冬季為 8至15度。常年不結冰。太原市政府已經決定興建晉陽湖公園。佔地面積11.2平方公里。公園規劃為環湖綠帶、水上樂園、垂釣區、文化娛樂區、植物公園、度假村、野營區、狩獵場、生活服務區等九大區域。第一期工程是填築沿湖堤壩,植樹造林,修築沿湖公路。同時配備遊艇、釣魚等游樂設施。公園建成後將成為全省乃至華北面積最大的湖水公園。
張氏祖祠台駘廟:張氏祖祠台駘廟,晉祠聖母殿南側和晉祠東南一公里許王郭村之東北各有一座。
台駘是開拓太原最早的人。《左傳·昭公元年》記載,說黃帝之子金天氏少昊青陽有裔孫,叫昧,任治水官,生兩個兒子,叫允格、台駘。台駘能繼父職,治理了汾河、洮河和大澤。大澤也稱晉澤,經台駘治理後,人們始處太原,故又稱台駘澤,即今晉祠之東盛產晉祠大米的大片稻區,譽為「北國江南」。台駘治水有功,受到帝顓頊嘉獎,封於汾川,為汾河之神。台駘是一位早於大禹的大禹式治水人物,後人建廟祭祀,即台駘神廟。
晉祠台駘由明代東庄高汝行所建,據說原因有二:一、高氏東庄地處台駘澤之西畔,東庄百姓首獲其利;二、高汝行任浙江按察副使赴浙拒倭,途中涉江遇風浪,而救其脫險者,自稱叫台駘。為感神恩,修建了台駘廟。
王郭村台駘神廟始建無考,據史、志載,早在唐代就有此廟,唐大中六至九年( 852—— 855),河東節度使盧鈞,「不欲稱名」,改「汾水川祠」。五代後晉天福六年(941)封「昌寧公」,又稱「昌寧公祠」。宋真家天禧四年(1020),封「靈感元應公,賜額宣濟」。明洪武七年(1374)重修。清順治六年(1649),毀於兵火。嘉慶十七年(1812),又受汾水漫淹。道光十九年(1839)重修,僅建正殿三間,東西耳房、廂房各五間,山門、鍾鼓二樓及西偏院一所。之後失修,殿宇傾圮,古木被代,廟院荒蕪,只有台駘神像為村民保護至今,藏於原廢正殿改修的平房內,現在廟址東西39米,南北37米,總面積1248平方米。
台駘神廟是張氏祖祠。唐林寶《元和姓纂》和宋歐陽修《新唐書·宰相世系表》皆載黃帝子少昊青陽生揮,為弓正,始制弓矢,賜姓張氏,為張氏之祖。《爾雅·釋詁》:「正」即「長」。「弓正」即「弓長」,合起來便是「張」。明、清張氏族譜記載:「始祖揮公受封之國在山西太原府太原縣。揮生昧,昧生台駘」,「廟在太原縣尹城裡」,所居張氏「尹城派,天下通派之祖也」。尹城裡即今王郭村。
王郭村西五里有天龍山,東麓神仙峁下有青陽河,古有青陽廟,祀張氏先祖少昊青陽,有張孟談配享。戰國初,張孟談相趙襄子抗智伯解晉陽之圍,功成身退,隱於「負丘」,即此。南有張氏祖塋,張家墳溝。再南為南峪,有張三豐墓。王郭村內有明、清張氏民宅古建、張家巷等,皆張氏古跡。台駘不僅是一位早於大禹的治水人物,受到後人的尊敬,他還是張氏先祖。台駘神廟——張氏祖祠無疑是海內外張氏尋根謁祖的聖地。
參考資料:http://www.ty.com/sxsen/taiyuan/tyl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