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食品安全監管工作
1. 您對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有哪些建議
一、是進一步深化本市市場監管綜合執法體制改革,全面落實食品安全屬地監管版責任。權
二、是進一步加強基層食品安全監管隊伍職業化、專業化建設,切實提升基層食品安全監管能力與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
三、是進一步強化食品安全全過程監管,切實落實食品生產經營企業主體責任,嚴守食品安全底線。
加大投入,政策補貼。提高管理部門人力物力,提高法律力度。
找人才,去基層找,乾的好要重用,乾的不好要換人。
多了解過程,分析出問題根源。不要看結果。
2. 旅遊食品安全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加強完善的生產衛生條件監督管理, 良好的標准包裝.
3. 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中還存在哪些風險點
(一)生產加工環節存在的食品安全風險
1、獲證企業數較多的產品
2、監督檢驗合格率較低的產品
3、乳製品
4、區域性重點食品
風險主要在於:
一是企業對原材料把關不嚴,致使原料中帶入不應使用的食品添加劑;
二是標識標注不正確;
三是企業生產條件、衛生條件比較差。
小作坊風險點:
一是分布散,從業人員少,生產條件簡單,監管難度較大。 二是缺乏准入門檻,食品質量安全無法得到保障。
三是城鄉結合部是發生食品質量問題的高發區,可能存在生產假冒偽劣食品的黑窩點、黑作坊,食品質量安全隱患較大。
(二)食品生產監管工作存在的責任風險
1.掌握政策要求不及時的風險。近年來食品法律法規文件出台的比較多,必須及時收集、學習、掌握。對現行法律法規學習、掌握不透徹,對法律法規賦予的監管職責不明確,規避責任風險意識和能力不強,由此引發監管問題。
2.未能按照現行的法律法規及相關規定對食品生產企業實施監督檢查的風險。對食品企業檢查要按照《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落實質量安全主體責任監督檢查規定》的規定進行。(包括未制定食品安全監督檢查計劃、未依法實施監督檢查以及對監督檢查發現的違法違規行為處臵不到位,對已經不再保持取證條件的企業未按照程序撤銷和吊銷生產許可等情況)。
3.未按有關規定實施食品抽樣檢驗工作的風險。抽樣及後處理省局有具體規定《山西省食品抽樣檢驗規范》和《山西省食品抽樣檢驗後處理工作規范》(包括未制定食品抽檢工作計劃、在抽樣、檢驗、結果發布等環節存在違法違規行為以及抽檢後處理措施不到位等情況)。
4.對於轄區內存在的區域性、行業性重大食品安全隱患(包括潛規則)以及相對集中的食品安全投訴舉報未能採取有針對性的處臵措施,未及時報告的風險。
5.對於通過監督檢查、抽樣檢驗、投訴舉報、輿論媒體曝光及上級交辦等渠道發現的食品安全問題未能及時制定應對措施,並進行有效處臵的風險。
(三)外部環境
媒體曝炒作的風險。一般三個方面:一是企業環境臟、亂、差(作為食品企業,環境衛生一定要注意);二是產品質量不合格,現在監督抽查結果均上網公布,尤其是大企業質量不合格更易被炒作;三是我們的監管工作,企業上的問題會讓記者追到我們的監管問題。
職業舉報人舉報的風險。食品安全法規定了十倍賠償,現我省又出台了食品有獎舉報辦法,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職業舉報人,進行舉報申訴。要求依法查處,要求十倍的賠償,要求落實舉報獎勵。他們一般不花檢驗費去檢產品質量,舉報主要三方面一是產品標識標注;二是添加了不該向普通食品中添加的物質,可用於保健食品的物品不能用於普通食品,他們會通過看食品標簽配料表,對照來看。三是無證生產,現在獲證企業在網上均能查到。查不到即按無證生產進行舉報。所以我們重視產品的標識標注,遇到這種情況要抓緊落實,掌握情況,並及時答復,掌握時限,如超時限,還有被復議的風險。
二、食品安全風險產生的原因
(一)企業質量安全主體責任不落實
主要表現在,個別企業管理層人員質量安全意識淡薄,對法律法規規定企業應盡的義務和承擔的責任不清楚。甚至對企業自身的各項質量安全管理制度不了解,生搬硬套同行的制度,其目的只是為了取得生產許可證,一旦獲證後就擱臵一旁。例如,生產加工過程中衛生環境差,加工器具無衛生消毒等防護措施,產品出廠未按規定批批檢驗,不合格產品未經處理擅自放行等。
(二)利益驅動促使企業鋌而走險
分析近年來被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我們不難發現,誠信道德的缺失是導致食品安全事件頻發的主要因素。少數企業特別是個體經營的小型企業受利益的驅使,鋌而走險。為了獲得足夠的利潤,完全不顧他人身體健康,大肆制售假冒偽劣產品,甚至在食品中超量超范圍使用食品添加劑或添加非食用物質。例如去年上海發生的「染色饅頭」事件、今年發生的「毒膠囊」事件。
(三)產品過度「科技化」與標准滯後
如食品添加劑。如今的食品工業已與消費者達成一種「口感」協議,為了迎合消費者追求新鮮感、刺激感等所謂的「完美消費」心理,導致有些企業在生產過程中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質,濫用食品添加劑的事件時有發生。即使是作為食品生產加工原料的初級農產品在種植、養殖過程中也存在所謂的「科學化」。
(四)監管資源與承擔的監管工作任務不匹配
一是個別基層監管人員主觀責任意識不強,專業技術能力薄弱,導致對企業的監督檢查成為了走過場和環境衛生檢查,在監管工作中發現不了本質問題。二是監管資源和力量與食品大省的現實情況不相稱,基層局在監管機構、人員、經費、裝備保障等方面仍存在不足。
4. 景區一般會發生什麼食品安全問題
目前正值旅遊旺季,確保旅客食品安全,是旅遊景點監管的重點,也是工商部門監管的主要對象。針對旅遊市場周期短、遊客相對集中,食品經營者結構復雜、客流量大、監管難度大等特點,如何加大對旅遊市場食品、餐飲的監管,是擺在我們工商部門的首要問題,探索對其監管方式和方法,對於今後監管工作將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一、 目前季節性旅遊市場餐飲經營存在的問題:
1、因經營的條件所制,難以辦理《衛生許可證》。這些旅遊勝地由於受自然、生活等環境的制約,再加上經營設備簡陋,經營周期短,經營地址不固定等因素,按照衛生部門要求,不具備辦理《衛生許可證》的條件,因而衛生行政主管部門不予頒發《衛生許可證》。
2、因有關前置手續的制約,為辦理營業執照造成難度。季節性強的旅遊勝地經營的大部分是商業、餐飲業。在對餐飲業的監管上,由於辦理《營業執照》前需要經營者提供衛生部門核發的《衛生許可證》、經營人員《健康證》,而絕大多數經營者全年只能經營3至5個月時間,再加上經營的從業人員不穩定,正因為如此,從衛生部門要求獲取不到辦證的資格,工商部門就無法辦理辦注冊登記手續,經營者就領不到《營業執照》。
3、對工商部門日常監管工作造成困難。工商機關對旅遊市場監管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嚴把市場准入關。因大部分經營者的前置許可不夠條件,因而就造成了無序進入或違法經營(無照經營)長期存在,給工商部門日常監管造成了許多不便。同時也制約著旅遊市場的發展和遊客對本地區旅遊景區食品安全的信譽度。
4、經營的飲食質量無法保證。在「三證」尚不健全、監管難以深入、各職能部門職權不及時到位的情況下,經營者經營的飲食質量就難以保證,萬一發生飲食方面不安全問題時就無法查處,形成部門之間相互扯皮,當地政府以經營的商戶屬於衛生、工商、公安為理由推辭,衛生部門以沒辦《衛生許可證》為由不參與處理,工商部門沒辦營業執照處罰難以介入等問題,到最後處理的結果將導致遊客不滿意,經營者意見大的問題。
二、監管的方法:
1、配合衛生部門辦理臨時《衛生合格證》。面對以上問題,我們應本著確保遊客食品安全,加強對旅遊市場的監管力度。特別是對景區餐飲業的管理,應由景區管委會協調工商、衛生、公安等部門聯手,形成監管合力。對不符合辦理《衛生許可證》條件可以協調衛生部門嘗試核發臨時《衛生合格證》的辦法,以解決前置許可的問題。
2、辦理確不具備條件的,實行實名登記制。對辦不下《衛生許可證》的,採取實名登記制的辦法:一是經營者出攤經營前出示本人身份證有效證件並予以復印,詳細登記經營者出攤位置、名牌號;二是登記經營者詳細地址,起碼知道經營者是什麼地方人,萬一出了問題,就能及時聯系;三是由工商部門對採集到的經營者相關信息進行建檔保存、備查。
3、簽訂食品安全合同,責任到人。在經營前,由衛生、工商部門對經營者簽訂有關食品安全責任合同書,合同上必須載明有關各負責任承諾等事項,應負的責任范圍。
4、建立市場查巡制。實行實名管理以後,對經營者在日常監管中具有以下4個作用:
(1)實行實名管理制以後,明確了雙方間的連帶責任。經過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簽訂食品安全生產經營合同書以後,明確了經營者在經營中各種事項,達到的標准,如發生不安全事故時所負的責任,相互牽制、相互制約,經營者不得規范各自的經營行為,也不得不考慮自己的發展前景和經濟效益。
(2)實行實名管理制以後,彌補了原先經營者地址不詳、聯系方式不通的局面。徹底改變以往傳統地做法,對經營者提供的個人身份證及住所要與公安核實,經審驗准確無誤後備案,同時所備案的聯系方式是否能打通,並每月聯系一次。這樣萬一發生什麼問題,就能果斷做出應急措施,消除不安全隱患。
(3)實行實名管理制以後,方便了日常監管。一般旅遊勝地離工商所比較偏遠,為日常巡查工作帶來很多不利因素,特別是對外地來本地經營的,人員流動性大、經營周期短、經營人員又不穩定,加之我們日常監管因人員少、交通工具等因素的局限,一度曾出現過監管不到位、巡查缺失、記載不詳等問題,導致有些旅遊市場曾發生過食物中毒事件。實行這一管理後,就會降低事故發生的極率,提高日常監管力度。
(4)實行實名管理制以後,取得了遊客的信任。實行實名制管理後,對每個經營者製作一個《文明經商監督牌》,正面標明經營者姓名、年齡、地址、營業執照號、監督電話等事項,反面印有《文明經商公約》,讓遊客一看,一目瞭然,如發生什麼問題遊客就撥打監督電話,也能說清經營者的姓名。這樣以來,讓遊客吃的放心、住的舒暢、喝的滿意、玩的快樂,領略大自然的美,逐步提高旅遊景點對遊客的滿意程度。
5. 如何加強食品安全監管
三、盡快規劃建立國家區域農產品和食品交易中心,以市場體系建設確保食品安全管理落到實處。由於農產品和食品市場建設滯後,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面分散和空間廣大,因而難度大成本高。因此,國務院以及各級政府要加大農產品和食品市場建設的力度。目前,急需在各大區域圍繞重要農產品和食品物流集散地建立國家區域農產品和食品交易中心市場,並與大中城市農產品和食品交易中心市場以及終端市場聯網,構建食品安全監管網路。所有農產品進入終端消費市場前,先進入中心市場登記備案。這一體系的建立,有利於分清行政主體的責任界線,有利於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從分散到集中監督管理),有利於食品安全溯源制的建立,有利於現代農業信息工程建設進而促進現代農業的發展。
四、大力倡導和推行健康養殖和清潔種植,從源頭上為食品產業把好原料關口。種植業和養殖業是食品生產的第一關。首先要建立產地環境監測網路,嚴格控制各類污染物的排放。產地環境污染直接或間接影響食品安全。因此,了解造成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和土壤污染的原因,加強對產地環境的監測,控制和預防產地環境污染,有助於從源頭上確保食品安全。建議國家要實施清潔生產戰略,大力推動種植業和養殖業GAP(良好農業規范)工程,提倡健康養殖和清潔種植,制定相關技術標准並強化執行力度,達到農業生產的規范化和標准化,減少食物生產源頭污染風險。
五、加大食品安全重大科技工程專項投入,提高食品安全監管能力,從技術上確保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最終要靠科技解決問題。目前,食品安全監管所涉及的科技,如檢測技術、檢測設備、檢測標准、物流安全技術、食品安全評估技術等方面的總體技術水平落後,不能滿足監管工作的需要。而國家「十一五」食品安全重大支撐項目經費只有1.5億,遠遠不能滿足食品安全監管對技術的要求。要像重視糧食安全一樣來重視食品安全工程建設,國家要加大食品安全重大科技工程專項的投入,提高食品安全科學、技術研究和裝備研究的發展速度和水平,提高食品監督管理部門的監管能力,特別是加緊相關食品檢測標準的研究修訂工作。
六、建立食品安全監管和決策體系。建議國家成立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協調推進各部委對原料生產、物流和餐飲生產環節監管、食品市場准入管理、執法檢查和監督抽查、農業投入品源頭整治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建設等工作,逐步建立管理、服務、監督、處罰、應急為一體的監管工作格局,全面提高食品質量安全監管水平,讓老百姓吃上健康營養、質量安全的放心食品,同時也保證農產品生產、食品生產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6. 如何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工作
一是要認清形勢,提高認識,切實增強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二是要理清思路,改進措施,統籌抓好食品安全領域各項重點工作;三是要明確責任,狠抓落實,切實加強對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組織領導。
7. 如何將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取得成效
國家食品葯品監管總局以落實「四個最嚴」和「四有兩責」為目標,按照「抓住一條主線、落實兩個責任、推進三項創新、防控四個風險」的總體部署,開拓創新、真抓實干,推動食品生產監管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食品生產監管制度體系建設取得多項成果:圍繞許可制度體系建設,修訂發布了《食品生產許可審查通則》,研究修訂了15類重點食品生產許可審查細則;圍繞注冊制度體系建設,制定出台了《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注冊管理辦法》《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管理辦法》等規章及相關注冊配套文件,並於今年下半年相繼實施,我國的特殊食品監管制度已逐步建立;圍繞監督檢查制度體系建設,制定出台《食品生產經營日常監督檢查管理辦法》,推進《食品標識監督管理辦法》《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食品安全管理人員監督抽查考核辦法》修訂完善。截至目前,食品生產監管方面總計修訂規章3個、制度文件5個。
食品企業風險分級監管制度也得以全面推進。今年,《食品生產經營風險分級管理辦法》公布,食品生產企業風險等級評價機制開始建立。總局還指導基層監管部門科學評定企業風險等級和監管頻次,有針對性制定日常監管措施。
推進落實企業主體責任
落實企業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是企業履行《食品安全法》中法定義務的重要體現,也是防範食品安全風險的重要手段。今年,總局強化推進食品生產企業履行主體責任,指導地方通過行政許可、監督檢查等工作,督促企業履行法定義務、落實安全責任、健全管理制度、強化培訓考核。涉及企業的行政許可、監督檢查等信息全部向社會公開,用嚴格的信息公開制度,震懾違法、約束執法,保護消費、捍衛誠信。
8. 旅遊景區食品監管和景區外食品監管的區別
淺談季節性旅遊市場食品監管的方式方法
目前正值旅遊旺季,確保旅客食品安全,是旅遊景點監管的重點,也是工商部門監管的主要對象。針對旅遊市場周期短、遊客相對集中,食品經營者結構復雜、客流量大、監管難度大等特點,如何加大對旅遊市場食品、餐飲的監管,是擺在我們工商部門的首要問題,探索對其監管方式和方法,對於今後監管工作將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