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池旅遊景點
Ⅰ 新疆天山天池風景名勝區的主要景點
按照布局及結構,新疆天山天池風景名勝區分為五個游覽區,每區八景,共四十景(部分景點內容較多請點擊內鏈查看)。 大天池北坡游覽區石門一線五十盤天王母腳盆冰潭銀簾醴泉隱乳仙女泳池懸泉飛瀑鱷魚吐珠大天池游覽區天鏡浮空鎮海古榆東岸靚女西岸鱷魚南湖黃龍大灣倒影瑤池風帆南山望雪娘娘廟游覽區達摩險徑西王母廟居仙故洞達摩禪洞觀音閣址會仙平台老子故洞觀佛光亭十萬羅漢涅槃山游覽區夜觀天燈頂天三石馬牙石林鐵瓦寺遺址會仙瑤台東岳廟址太虛八卦白石頭山博格達峰北坡游覽區峽谷森林孜沿氈溝草甸草原將軍岩畫登山大營高山礫漠冰石插花冰川雪海
天池石門,景名為「石門一線」,海拔1500米,位於大天池以北5.9公里處,為一段被三工河古河道切割形成的石峽谷,這道山口是進入風景區的天然門戶;峽谷長約百餘米,最窄處僅十來米寬,兩側直立的岩壁高逾數十米,形勢峻險,仰視見一線天,側邊盤繞三工河水,激流湍急,浪花翻滾,聲若雷鳴 。(景點歷史價值請查看單獨詞條)
五十盤,景名為五十盤天,(古)是在石門以下的一處紆回山徑,(今)過石門後,從其上的平崗「又一村」開始上天池頂的盤山公路,約五十盤。 西小天池,海拔1600米(一說1660米),位於主湖(天池大海子)西北,在其腳下西北側約兩公里處,五十盤公路第三盤的右下方,湖水由天池大壩西南滲漏,以瀑布形式注入潭中,並瀉入三工河;古稱玉女潭,相傳為西王母洗腳處,景名為「王母腳盆」,又稱小龍潭,因而也稱作「龍潭碧月」,池面狀如滿月,四周有雲杉環繞,瀑布如練,水面呈藍綠色,環境清幽 。
西小天池瀑布,景稱為「玉帶銀簾」(一名「冰潭銀簾」),飛掛在過西小天池不遠的路右側,凌空垂落數十米,下瀉即形成西小天池;傳說是王母娘娘的洗澡水,對面山巔上光緒年間建有六角、尖頂的「觀瀑亭」,已毀,今於原址重建有一間聞濤亭,八角兩層、紅柱、黃琉璃瓦,登亭觀瀑別有情趣。
醴泉洞,為西小天池瀑布的源頭,此處似洞非洞,隱蔽難尋,又稱「隱乳洞」,故景名為「醴泉隱乳」;泉水從地下湧出,清凈甘甜,傳說是王母娘娘的醴泉。《史記》卷一百二十三曰:「《禹本記》言:『河山昆侖。昆侖其高二千五百餘里,日月所避隱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瑤池』。」 東小天池,海拔1860米,位於主湖東北出口處(一說東面500米),在五十盤最後一盤左側半公里,此池方圓數百米,面積約1萬平方米,為主湖池水經天池大壩東端一人工瀉水閘跌宕而下匯成;入口和出口都有瀑布,瀑潭相連,北有一瀉水口,池水經此下跌200米,形成滾動的瀑布流經三工河峽谷;古名黑龍潭(/飛龍潭),傳說原是天上仙女的游泳池,後被黑龍霸佔成為其巢穴,又傳說是西王母沐浴梳洗的地方,故稱為「梳洗澗」、「浴仙盆」;環境幽靜,水清透底,池水深幽莫測,池周松柏密匝,空間深奧,景色靜美;開辟沿東小天池與瀑布的游步道後,拓展了游覽空間,豐富了游賞內容,惜幾處觀景亭、橋在數量、選址與造型上不夠完美 。
東小天池瀉水瀑布,景名為「懸泉飛瀑」(一曰「懸泉瑤虹」),位於東小天池北岸,斷崖峭壁高近百米,稱「百米崖」,每逢春末夏初冰雪消融,池水上漲並經此瀉漏下跌,形成近百米高的滾動瀑布並流經三工河峽谷,飛濺直下,水聲如雷,若逢陽光折射,則彩練當空,氣象萬千,有詩雲:「珍珠數泉懸半空,銀鏈高掛霧蒙蒙。煙水漂渺嬌陽艷,長虹飛架青巒中。」
東小天池源頭瀑布,景稱「鱷魚吐珠」,與「冰潭銀簾」、「懸泉飛瀑」合稱「天池三瀑」;翻過東小天池南面的山頭,即達大天池北岸,是一座由古冰川終磧壟及山體崩落物迭加堆積而成的巨大天然堤壩,高289米,整個大壩似一條鱷魚尾巴,故稱「鱷魚壩」,天池水經大壩東首建有的人工水閘「鱷魚閘」下瀉,形成一條10來米高的瀑布,水濺「黑龍峽谷地」,匯成山澗溪流,北流不遠形成一潭,即東小天池。 天池大海子,或稱主湖、大天池,位於博格達山脈北麓的中山峽谷森林帶內,湖面海拔1910米,成南北長方形(一說呈半月形),南北長3.5公里(3.4公里),東西寬0.5–1.5公里,周長9.7公里,平均水深60米(40米),東北處最大深度103米(102米),湖面面積一般為2.75平方公里(3.5平方公里),最大面積4.90平方公里,平均蓄水量1.3億立方米(一般為1.6億噸,最大容水量2億噸);成因眾說紛紜,有冰川形成說、斷陷形成說、崩塌形成說、泥石流形成說等,池水主要由降水、融雪水組成,其次是少量地下水補充;大天池酷似一個頭南身北的葫蘆,其南段的三工河就是葫蘆的把,湖面傳說是王母娘娘的梳妝鏡,名「天鏡」,故景稱為「天鏡浮空」。
湖泊環抱在群峰峽谷之中,兩側峰巒峻峭林立,中央湖水清澈秀麗,森林、草被、繁花圍繞 ;湖水冰涼清澈,內有人工養殖的冷水型無鱗魚。天池周圍的樹木多為雪嶺雲杉,該樹種生長在海拔1500-2700米之間,已有4000萬年歷史。明亮寫到:「從此(指西小天池)越崇嶺數層,始臻絕頂(指鱷魚壩)。見神池浩淼,如天鏡浮空,沃日盪雲。洵造物之奧區也!」
鎮海古榆(又名定海神針),一株生長在天池大海子北岸海拔1910米高處的古榆樹,在鱷魚壩上向湖邊看即可看到,是環池核心景區方圓幾公里內中唯一的榆樹,具有很高的生態價值;相傳為西王母的寶簪化成,插在此處鎮鎖水怪,實際上是後人或托為西王母紀念穆天子所栽的槐樹,而在池邊栽的適於該地水文土壤的榆樹的後代;這棵古榆獨生獨長,面海向南孤芳傲立,樹冠大如傘,鬱郁蔥蔥,枝葉繁茂,特殊的自然環境更給其添神增奧,長期以來,古榆根部與湖水水面的距離變化恆定,即使豐水年湖水位再怎樣上漲,也始終漫不到樹的根部,宛如「定海神針」使天池大壩免遭崩潰 。
卧龍山,即東岸靚女,頭朝北尾朝南,龍脊九曲呈9座起伏的緩峰,龍脊西側的龍爪變為5條支脈伸入池內;每當日薄西山時,夕陽的余輝會沿著山體勾勒出一位少女的側影,她屈曲雙腿、仰面而卧,頭枕高山,長長的睫毛化為山頭的幾株松樹,豐滿的胸脯則化為兩座圓圓隆起的山峰,傳說這個妙齡少女每當夕陽西下就來與卧龍幽會。(觀此景需小住或包車前往)
鱷魚山,即西岸鱷魚,位於天池西岸的長壟山體,傳說是一條鱷魚所變,故名,鱷魚頭朝南身朝北,背呈弧狀緩峰隆起,足插於湖中,鱷魚尾即為前述的「鱷魚壩」。
三江河洪水,即「南湖黃龍」,三江河水從大天池南段入湖處,由於博格達山區夏季降水較多,常暴雨盆潑,三工河上游集水面積有168平方公里,河水每當大雨洶涌北瀉,從天池北南望,洪水浩浩淼淼如一條黃色巨龍入池,使池水翻騰不息,濤長里許,濤聲如雷,成扇狀散去。(要觀此景,則需小住)
大灣子,景名為「大灣倒影」,即大天池湖面西南部,該處風平浪靜,峰林映湖,在天池大海子西南側有大片坡度平緩的草地,是觀賞倒影的好地方,也是西岸到南岸步道中間的休息地 ;觀倒影一定要掌握時間,天池白天刮上山風,夜晚刮下山風,換風時間一般在每天上午的九、十點鍾,這時天池最為風平浪靜、倒影如畫。(適宜小住或包車前往)
放木排活動,景名為「瑤池風帆」,天池南岸為一片松海,夏季從南至北運送枯木無路可行,只得將木材捆紮成排,放入池中順水而下,此時須小揚風帆;放木排的最好時機,是在夜間刮下山風時進行,放木工站立於排上掌舵扯帆,而且在風帆上點盞小燈,一為照明指航,二為圖個吉利。 達摩險徑,從大天池北岸循左側一條向東延伸的路向前數百米可見一個船塢,沿東岸小路向南、徒步半小時許便可到達娘娘廟游覽區,途中能夠看到左側有一條從出水口到達摩洞的山徑,彎彎曲曲、細又長,非常危險、很少有人涉足,相傳是由達摩所開辟的 。
西王母祖廟,原達摩庵,習慣稱娘娘廟,坐落在天池東北岸的山坡上,位於天池東側半山腰,佔地約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多平方米,主大殿供奉西王母(王母娘娘)神像;據記載建築規模宏大,曾經香火旺盛,1932年毀於戰火;1992年在原遺址上興建,2000年重建;廟內有部分古鍾、瓦當、壁畫等原娘娘廟遺物,是海內外道教信奉者尋根拜祖的聖地之一。
居仙洞(居仙故洞),位於西王母廟右上方50米處,在達摩庵上方,洞內殘存有隱約可辨的壁畫;傳說為群仙居住的地方,又名觀音洞 。居仙洞右上方50米處的山坡上有山石獨立,高約五六米,儼若一仙端望,揚著右臂,迎接前來參加蟠桃盛會的仙賓,名「迎仙居」 。
達摩洞(達摩禪洞),位於天池東岸西王母廟右上方,在居仙故洞的右上方,相傳是菩提達摩「面壁坐禪,修成正果」的地方,洞內曾供奉過達摩祖師塑像 。
觀音閣遺址(觀音閣址),在達摩禪洞的上方,建築年代不詳,曾有道士2人,民國末年被毀。
會仙平台,在西王母廟左前方的天池邊上,今為一塊平坦的圓形草地。
老子故洞,在天池東岸;《史記》卷六十三雲:「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西出函谷關),莫知其所終。」傳說老子來到了該山,與西王母等一起在天池裡暢游差一點犯了戒念,因此在老子故洞進一步修煉。
觀佛光亭,又名「觀海亭」,位於天池東岸的池邊上,日出時如果天空布滿碎雲,那麼就有佛光在西王母廟上空忽隱忽現,不知緣由者認為它是「海峰晨曦」;此處非常幽靜,很少有人光臨。 燈桿山(禪燈山),海拔2718米,在距大天池西岸約4公里處(一說三公里),山體呈南北走向,長3公里許,寬約2公里,可游面積0.2平方公里,是天池西側群峰第二高峰,屬中山峽谷森林帶;山上有大片牧場,老君廟、東岳廟均建於此,過去曾有道士在山頂立一上掛天燈的松桿,晝夜不滅預示世道太平,又稱太平燈;燈桿山是極佳的觀景地,上可遙望博格達雪峰、下可俯瞰天池全貌,「西山觀松」和觀看日落等也是絕佳的位置;由此西眺,烏魯木齊可盡收眼底,尤其在夜晚華燈初上之際,可遠觀烏魯木齊萬家燈火 。相傳這座山上立的上掛「天燈」的松桿是人們為了紀念菩提達摩在對面的「達摩禪洞」里思考和所傳的禪法。循大天池西側盤山公路向上數百米,見路邊「新疆瑤池國際旅行社中國天山天池馬克·鍾度假村」(內有絲綢古道馬克鍾餐飲廣場等),再向上約3公里便可到達。
頂天三石,燈桿山頂聳立的三塊巨大岩石,系火山岩牆沿裂隙風化而成,其狀如戟,名「三戟石」,又名「擎天石」 ;石筍指向長空,似有蒼天賴此頂撐之勢。
大鍋底坑,位於天池大海子西側2530米,是古冰川活動過程中形成的古冰窖,形似鍋底,故名;海拔2180米,面積12.5萬平方米;南、西、北三面有陡壁環繞,東面開口,坑底為草地,南、西兩面雲杉成林,北面向陽山坡草地起伏,自成一景 。禪燈山下的一處大窪地,海拔2180米,比禪燈山山峰低538米,狀如一個大鍋底,鍋口向天池方向傾斜,是一片起伏的草地,綠草成茵,雲杉密布,山風吹不到,氣溫偏高,加之坑底數泉湧出,因此這里春天來得最早,水豐草茂,繁花似錦,得景名「會仙瑤台」。
東岳廟遺址,位於天池西南面,燈桿山山體南部山腰的一塊台地上;台地三面被馬牙山、燈桿山環繞著,東北面臨大鍋底坑;台地四周長滿雲杉密林;東岳廟又名博岳廟、博格達山神廟,簡稱山神廟,始建於清代光緒十六年(1890),後幾經焚毀;民國十一年(1922)又在原址上重建了東岳廟;1933年戰亂被毀,再未修復 。陳誠(公元1365-1457年)的《西域番國志》記載道:「……百餘里有靈山,相傳為十萬羅漢佛涅槃之處。近山有土台高十餘丈,雲唐時所築,台畔有僧寺,寺下有石泉一泓,林木數畝。由此而入出,行二十餘里,經一峽之南,有土屋一間,旁多柳樹,沿土屋之南登山坡,坡上有石壘小屋一間,高不五尺,廣七八尺。房中有小佛像五位,旁多木牌,皆書夷字,雲游山者紀其姓名。前有土池一口,不甚大,淺無積水,潔無塵污。」
「太虛八卦」指「東岳廟址」下方的「八卦亭址」和「太虛庵址」,由民國時曾任伊犁鎮守使的楊飛霞所建。「八卦亭」兩層八角,剖面呈八卦狀,故名。「太虛庵」,在八卦亭下方,為楊飛霞結茅修行處,取楊號「太虛」為名。
白石頭山,與燈桿山外貌相似,且從該處看天池更勝距天池太遠的真燈桿山;一位旅遊作家稱去燈桿山的外地遊客中有99%以上去的是這個,因為真燈桿山山高路遠,山野中的向導不願前往。 鐵瓦寺遺址,位於天池西側距湖邊700米處,坐落在一塊四千多平方的台地上,座西南、向東北,背靠山面天池;三面青松環繞,幽靜清雅,正前方平坦開闊,天然留出一道視野;海北堤壩、湖水,海東卧龍山景,以及遊人行色盡收眼底;鐵瓦寺建造時間有兩種說法: 元代初年,全真派道主邱處機應召面覲西征途中的成吉思汗,帶領十八弟子來到天山腳下,邱處機師徒在天池岸邊山上修建一寺,以鐵瓦蓋頂因而叫鐵瓦寺;另一種說法是鐵瓦寺建於清代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因用青磚砌牆鐵瓦鋪頂,故名;鐵瓦寺在歷史上曾三建三毀,清代更名為福壽寺,1946年於右任游覽天池時下榻福壽寺中,看到佛道雜糅、道觀以寺命名的狀況不解,提筆書了一個名稱「靈山道觀」 。
鐵瓦寺始建於南宋,1220年道教全真教派的掌門人、72歲的長春真人邱處機應成吉思汗的召諭,率弟子19人啟程,途中其為純正道規派弟子到天池造寺示戒;史料顯示鐵瓦寺重建於清代乾隆年間,因用青磚砌面,鐵瓦鋪頂,故稱「鐵瓦寺」;光緒年間鐵瓦寺得到重修,這時也稱「福壽寺」,寺坐西朝東,右配殿供奉邱處機等;1946年8月,於右任下榻福壽寺,他對寺內道佛揉合不甚理解,遂題匾額曰「靈山道觀」,以圖逐本清源,純正道教。1950年,福壽寺被阜康的叛亂分子焚毀。此地豎有紀念石碑一塊。 從鱷魚壩上南望博格達峰,這是天池八景的最後一景「南山望雪」,另外七景依次是以上提及的「石門一線」、「龍潭碧月」、「懸泉飛瀑」、「定海神針」、「西山觀松」、「頂天三石」和「海峰晨曦」,以上有關此八景的《天池八景詩》由當代詩人謝玉康所作。從鱷魚壩可擺渡到天池南岸(可包船前往,也可由西岸小路騎馬或徒步前往),到南岸後繼續向南行。
峽谷森林,是從海拔1910米(即天池南岸池邊)沿三工河的支流峽谷向上至海拔2800米之間,博格達峰北坡游覽區中的中山峽谷森林自然景觀區,山體由塊狀安山岩和凝灰岩組成,流水沖刷侵蝕異常強烈,山巒疊嶂,溝壑縱橫。景區夏季平均氣溫14.1℃,比平原區的阜康市低10℃;冬季位於逆溫層中,平均氣溫-10.6℃,比阜康市高7℃(中國天山天池馬克·鍾國際滑冰、滑雪場天池南岸住宿點就在此處)。此區為茂密的原始雲杉森林,樹齡最大者為400歲左右,林內遮天蔽日,空氣流暢,傳音深遠。這里是三工河的上游,著名的峽谷為三工河的5條支流,從東到西依次為大東溝、阿克布拉克溝、哈拉木薩克溝。
孜沿氈溝(又名「將軍溝」,因孜沿氈岩畫中的狩獵將軍而得名)和馬鹿溝,溝谷內谷深流急,濤聲隆隆,河水清涼純凈,河岸時而危岩矗立,時而寬闊平坦。溝谷內植物依高矮不同分成5層,最高一層是雲杉的圓錐形樹冠層,第2層是天山花楸,第3層是薔薇、忍冬、紅果小櫱,第4層是羽衣草、早熟禾、鹿蹄草、唐松草、天山鳶尾、高山羊角芹等200多種草本植物層,第5層是苔蘚、地衣。它們或相互依存,或獨在一方,把中山峽谷裝點得千種姿態、萬種風情。溝谷內野生動物種類繁多,獸類有馬鹿、狍子、野豬、棕熊、狐狸、猞猁、石貂、艾虎、野兔等,鳥類有石雞、斑翅山鶉、黑鸛、柳鶯、星鴉、金額熊雀、紅額金翅雀、朱雀、鳶尾等。
草甸草原,是博格達峰北坡游覽區中在海拔2800-3500米之間的亞高山草甸草原自然景觀區。景區山地呈波狀起伏的東西相連的平台,是山地在上升過程中速度減漫時被流水等侵蝕形成的,學名為「夷平面」,俗稱「檯子」。6-8月為這里的夏季,7月平均溫度3℃-4℃。這里夏季降水充沛,是良好的夏牧場。景區內植物為多年生植物,很矮小。植物種類多,覆蓋面大,為綠油油的草甸草原景象。因海拔高度高,紫外線強烈,這里植物的花有龍膽、紫宛、火絨草、老鸛草、珠芽蓼、金盛花等。景區內棲息著各種各樣的野生動物:體態優美的紅嘴山鴉,憨態可掬的小旱獺、肥胖笨拙的大棕熊;還有遠在雪山上的雪雞、雪豹;另外,過去還有北山羊和盤羊生活在這里。草甸草自然景觀區的上段有一處岩雕刻畫。
孜沿氈岩畫(將軍岩畫),天池東南18公里的孜沿氈溝上游雪線附近,岩畫分別刻在兩塊凝灰岩上,第一塊岩石上刻畫有31個大小不等的動物和2個人物,人作拉弓射獵狀,第二塊岩石上刻有6隻盤羊,反映了游牧民族狩獵生活的情景,人和動物形象古樸生動,是天池地區悠久歷史和文明的見證,已列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在草甸草原自然景觀區的上段,即離博格達山雪線不遠的將軍溝溝口的台地上,有兩塊碩大的扁圓型褐色礫石。其上雕刻了羊只、馬鹿、狐狸和牧人狩獵等40多幅圖象,還有一些神秘的記事符號。
登山大營,在草甸草原自然景觀區和其上的高山礫漠自然景觀區的交接地帶,海拔為3540米,登博格達峰的大本營就設在這里。從天池南岸到大本營,登山者一般走下面兩條路:一是沿大東溝向東折南翻過「三個岔達坂」,這條路較為平緩;一是向南折東沿將軍溝翻過「以肯起達坂」,這條路則較為陡峭。兩條路的全程分別為25公里和30公里。
高山礫漠,在海拔3500-3800米之間,是博格達峰北坡游覽區中的高山礫漠自然景觀區。景區終年低溫,遍地都是岩石碎塊,生物活動微弱,呈現原始狀態,給人一種混沌未開的神秘感。這里保留了大量完整的古冰川遺跡,有圍椅狀的古冰斗、U形谷、冰蝕盆地、狀似綿羊脊背的羊背石、各種類型的冰磧。夏季這里晝融夜凍,岩石脹裂塌落,形成倒石堆和石流山坡。凍融作用也使地表的岩石慢慢上升,貧瘠的高山原始石質土沿石縫一點點地下沉,形成這里特有的石河、石帶、石環、多邊形土和凍脹丘等。這里野生動物很少,僅有一些很小的昆蟲如小絹蝶等,它們白天出來覓食,太陽一落就立即躲進石縫里,以此度過寒冷的夜晚。這里的植物都是耐寒的多年生植物,它們紮根於石縫間的原始石質土中,因氣溫低,都匍伏在地,盡量多地從地面吸收熱量。植物種類有雪蓮、高山蓼、苔蘚和地衣等,其中雪蓮又可構成「冰石插花」之景。
冰石插花,世界上最著名的高山花卉棗雪蓮,屬菊科,有雪菊花、雪荷花、雪蓮花、石蓮、瑞蓮、大木花、瑤花、西王母花、聖人草、優缽羅花(佛經中的稱謂)、高山玫瑰、百草之王(天池上的哈薩克人稱雪蓮為「霍加雀普」,意為「百草之王」)等別名。它生長在海拔2600-4000米的冰磧礫質坡地和積雪岩縫中,幼苗可經受-30℃嚴寒的考驗,從發芽到開花需要整整5年時間。
冰川雪海,是博格達峰北坡游覽區中雪線(海拔3800米左右)以上的冰川雪海自然景觀區。這里是天山山脈發生雪崩最頻繁的地區,雪崩的密度、路徑、落差都很大,最易發生雪崩的時間是夏季降雪時及降雪後,這給登山者帶來許多麻煩。此區常年的積雪又將底層的積雪壓變成冰,形成冰川。冰川的進退是隨氣候的冷暖變化而變化的。在距今170萬年至57萬年期間,全球出現了一個寒冷期,大量的降雪形成了大規模的冰川,當時博格達山區三分之一的山地被冰川覆蓋,最大的冰川長達27公里,巨大的冰川順山谷下移,所到之處留下大量痕跡,這就是前述的高山礫漠自然景觀區的古冰川遺跡。
全球處於溫暖期,冰川退縮到高山區,規模較小,在博格達峰北坡現有48條冰川,面積55平方公里,最長的冰川為7公里,刃脊、角峰、冰磧堤、蛇形丘等現代冰川地貌非常發育,是冰川考察的良好場所之一。在這終年冰雪的世界裡,沒有植物能夠生存,野生動物也只有雪雞和雪豹。它們在雪線以下覓食,在雪山上棲身。這里的雪雞屬暗腹雪雞,是世界上生活在最高地區的雞類,它們不善飛翔,但卻是登山和滑翔的健將,成群的雪雞滑翔時的響聲震天動地冰川雪海自然景觀區的頂部就是博格達峰的「雪海三峰」。
博格達山的北面是准噶爾盆地、南面是吐魯番盆地,在它的東西兩端有七角井和達板城山口;
博格達峰,山脈為東西走向,海拔5445米;在2800米以上為高山區,地勢高峻,基石裸露,石堆遍布,終年積雪,嚴寒險要,發育有眾多冰川,冰川面積達55.05平方公里;冰儲量18.4億立方米,摺合水量16.4億立方米,是天然的高山固體水庫,眾多河流的發源地 。為冰川雪海自然景觀區的最上部分,山頂三峰並立,最東邊的主峰即為博格達峰,海拔5445米,峰頂冰川積雪終年不化,是天山山脈東段的著名高峰,號稱「東部天山第一峰」;中間為「靈峰」,海拔5287米;最西邊為「聖峰」,海拔5213米。博格達峰銀光閃爍,與山谷中的天池綠水相映成趣,構成了此地高山平湖的優美景色;亦被稱為准噶爾盆地的「守護之神」。
Ⅱ 長白山天池的景點
天池,峽谷,延吉百貨,小天池,綠波譚,西坡,北坡。
Ⅲ 長白山天池是旅遊景點么
抄長白山天池是旅遊景點襲,景點級別國家AAAAA級,屬於公園類。
長白山是一座休眠火山,火山口積水成湖,夏融池水湛藍;冬凍冰面皓白,被16座山峰環繞,僅在天豁峰和觀日峰間有一狹道池水溢出,飛瀉成長白瀑布。
長白山形成於1200萬年前地質造山運動,天池是岩漿噴發的錐管,經過多次噴濺,拓成了巨型的傘面體,當火山休眠時湧泉溢出,形成十餘平方千米的浩瀚水面。天池海拔2189.1米,略呈橢圓型,南北長4.4千米,東西寬3.37千米。集水面積21.4km²,水面面積9.82km²,水面周長13.1千米,平均水深204米,最深處達373米。總蓄水量20.4億立方米。天池水溫為0.7℃-11℃,年平均氣溫7.3℃。天池像一塊瑰麗的碧玉鑲嵌在雄偉的長白山群峰之中,它是中國最高最大的高山湖泊。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積水最深的高山湖泊。
Ⅳ 長白山天池旅遊必去景點有哪些
長白山天池又稱白頭山天池,坐落在吉林省東南部,是中國和朝鮮的界湖,湖的北部在吉林省境內。長白山位於中、朝兩國的邊界,氣勢恢宏,資源豐富,景色非常美麗。在遠古時期,長白山原是一座火山。據史籍記載,自16世紀以來它又爆發了3次,當火山爆發噴射出大量熔岩之後,火山口處形成盆狀,時間一長,積水成湖,便成了現在的天池。而火山噴發出來的熔岩物質則堆積在火山口周圍,成了屹立在四周的16座山峰,其中7座在朝鮮境內,9座在我國境內。這9座山峰各具特點,形成奇異的景觀。長白山最著名的景點是天池,不到天池等於沒到長白山。天池是火山噴發自然形成的我國最大的火山口湖,也是松花江、圖們江、鴨綠江三江之源。因為它所處的位置高,水面海拔達2150米,所以被稱為「天池」。天池它大體上呈橢圓形,南北長為4.85公里,東西寬為3.35公里,湖面面積10平方公里,海拔2194米,平均水深204米。據說中心深處達373米。在天池周圍環繞著16個山峰,天池猶如是鑲在群峰之中的一塊碧玉。這里經常是雲霧彌漫,並常有暴雨冰雹,因此,並不是所有的遊人都能看到她秀麗面容的。天池蓄水20億立方米,是一個巨大的天然水庫,天池的水一是來自大自然降水,也就是靠雨水和雪水,二是地下泉水。天池湖水深幽清澈,象一塊瑰麗的碧玉鑲嵌在群山環繞之中,使人如臨仙境。不過,長白山氣候瞬息萬變,使得天池若隱若現,故繪出了天池「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的絕妙景象。天池的水從一個小缺口上溢出來,流出約1000多米,從懸崖上往下瀉,就成著名的長白山大瀑布。大瀑布高達60餘米,很壯觀,距瀑布200米遠可以聽到它的轟鳴聲。大瀑布流下的水匯入松花江,是松花江的一個源頭。在長白瀑布不遠處不遠還有長白溫泉,這是一個分布面積達1000平方米的溫泉群,共有13眼向外噴涌。有關部門在天池邊建立了「天池怪獸觀測站」,科研人員進行了長時間的觀察,並拍攝到珍貴的資料,證實確有不明生物在水中游弋,但具體是何種生物,目前尚不明朗。他們對天池的水進行過多次化驗,證明天池水中無任何生物,既然水中沒有生物,若有怪獸,它吃什麼呢?這一連串的疑問使得天池更加神秘美麗,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前往觀賞。
Ⅳ 天山天池的主要景點
天山天池風景名勝區按照景點的布局及結構分為天池景區、燈桿山景區、馬牙山景區、娘娘廟游覽區、博格達峰景區、花兒溝景區、白楊溝景區、水磨溝景區、北部沙漠景區。 天池石門
景區名為「石門一線」,石門是進入天池風景區的天然山口,兩側寬約百米,最窄處僅10來米。石門兩峰夾峙,一線中通,是河道切割形成的峽谷,故又稱「石峽」。石壁巍峨,高達數十米,長約100米,天巧奇絕,猶如打開的兩扇門板。石色赭暗,如同鐵鑄,又稱「鐵門關」。石門內三工河穿流,水旋路轉,河水湍急,浪花飛濺,崖聳谷深,聲震幽谷,有詩曰:「巍峨石峽瑤池門,峭壁懸天險斷魂。鬼斧神工刀劈就,一線通途上青天。」
西小天池
西小天池,位於天池大海子西北,海拔1600米,古稱玉女潭,湖水由天池大壩西南滲漏,以瀑布形式注入潭中,並瀉入三工河。池周圍有雲杉環繞,瀑布如練,水面呈藍綠色,環境清幽。
西小天池瀑布
傳說是「王母娘娘的淋浴水」,「洗澡水」下瀉即成「西小天池」。「西小天池瀑布」對面,光緒年間建有六角、尖頂的「觀瀑亭」,已毀。
西小天池瀑布源頭
西小天池瀑布的源頭為「醴泉洞」,此處,似洞非洞,隱蔽難尋,又稱「隱乳洞」。泉乳從地下湧出,清凈甘甜似醴,傳說是「王母娘娘的醴泉」。
東小天池東小天池,位於天池大海子東北出口處,又名黑龍潭。天池大壩東端有一人工瀉水閘,池水經此閘跌宕而下匯為東小天池。此池面積約1萬平方米,海拔1860米。北有一瀉水口,池水經此下跌200米,形成滾動的瀑布流經三工河峽谷。東小天池入口和出口都有瀑布,瀑潭相連,空間深奧,景色靜美。
東小天池瀉水瀑布
東小天池北岸斷崖峭壁,高近百米,故稱「百米崖」。每逢春末夏初,冰雪消融,池水上漲並由北岸瀉漏下跌,形成近百米高的瀑布,流銀瀉玉,飛濺直下,水聲如雷;若逢陽光折射,則彩練當空,氣象萬千。
東小天池源頭瀑布翻過東小天池南面的山頭,即達大天池北岸。天池北岸是一座巨大的天然堤壩,由古冰川終磧壟及山體崩落物迭加堆積而成,高289米,整個大壩似一條鱷魚尾巴,故稱「鱷魚壩」。大壩東首建有人工水閘,名「鱷魚閘」。天池水下瀉,形成一條10來米高的瀑布,稱「鱷魚吐珠」,水濺「黑龍峽谷地」,匯成山澗溪流,北流不遠形成一潭,即東小天池。「鱷魚吐珠」、「冰潭銀簾」和「懸泉飛瀑」合稱「天池三瀑」。
天鏡浮空
天鏡浮空即大天池湖面,天鏡」海拔1910米,呈半月形,酷似一個頭南身北的葫蘆,其南段的三工河就是葫蘆的把。天池南北長3.4公里,最寬處1.5公里,平均寬度1公里,湖周長9.7公里;最大湖深102米(位於東北處),平均湖深40米;湖面最大面積4.9平方公里,一般為3.5平方公里;最大容水量2億噸,一般為1.6億噸;湖水冰涼清澈,內有人工養殖的冷水型無鱗魚。定海神針定海神針,為一株生長在天池大海子北岸的古榆樹。鬱郁蔥蔥,枝葉繁茂,相傳為王母娘娘的金簪在制服惡龍時插在此處化成的,無論天池水位怎樣上漲,始終淹不到樹的根部。此樹具有很高的生態價值,是環池核心景區方圓幾公里內中唯一的榆樹,也是海拔最高(1910米)的榆樹,宛如「定海神針」使天池大壩免遭崩潰。
東岸靚女
傳說,每當夕陽西下,就有一個妙齡少女與東岸卧龍幽會。說來也巧,每當日薄西山,夕陽的余輝就沿著卧龍山勾勒出一位屈曲雙腿、仰面而卧的少女側影,她頭枕高山,長長的睫毛化為山頭的幾株松樹,豐滿的胸脯化為兩座圓圓隆起的山峰,夢幻迷人。
西岸鱷魚
天池西岸的長壟山體,傳說是一條鱷魚所變,故名「鱷魚山」。鱷魚頭朝南身朝北,鱷魚背呈弧狀緩峰隆起,鱷魚足插於湖中,鱷魚尾即為前述的「鱷魚壩」。
南湖黃龍
博格達山區,夏季降水較多,在天池常暴雨盆潑。三工河上游集水面積有168平方公里。每當大雨,河水洶涌北瀉,黃色的洪水,浩浩淼淼。從池北南望,如一條黃色巨龍入池,使池水翻騰不息,濤長里許,濤聲如雷,成扇狀散去,似「孔雀開屏」。
大灣倒影
大天池湖面西南部即「大灣子」處,風平浪靜,峰林映湖,是觀賞倒影的好地方。在大灣子觀倒影,一定要掌握時間,天池白天刮上山風,夜晚刮下山風,換風時間一般在每天上午的九、十點鍾,這時,天池風平浪靜,倒影如畫,此景乃成。
瑤池風帆天池南岸,一片松海。夏季運送枯木,從南至北無路可行,只得將木捆紮成排,放入池中順水而下,此時須小揚風帆。放木排的最好時機,是在夜間刮下山風時進行,乘風破浪,頃刻即到,而且在風帆上點盞小燈,一為照明指航,二為圖個吉利。放木工站立於排上,掌舵扯帆。此時,人去鳥歸巢,山睡林酣,萬空皆寂。 燈桿山
天池大海子西4公里處,海拔2718米,可游面積0.2平方公里,是天池西側群峰第二高峰,屬中山峽谷森林帶。山上有大片牧場。山頂有三塊巨大石柱聳立,系火山岩牆沿裂隙風化而成。此山是極佳的觀景地,下可俯瞰天池全貌,上可遙望博格達雪峰,夜晚可觀烏魯木齊萬家燈火。
鐵瓦寺址
鐵瓦寺遺址位於天池西側,距湖邊700米處,坐落在一塊四千多平方的台地上,座西南,向東北,背靠山面天池。三面青松環繞,幽靜清雅,正前方平坦開闊,天然留出一道視野。海北堤壩、湖水,海東卧龍山景,以及遊人行色盡收眼底。據說這里上一塊風水寶地,左有青龍(左邊林邊凹地有一眼泉),右有白虎(右望終年白雪皚皚的博格達峰形容清晰可見),山門對山(鐵瓦寺的山門正好對海東卧龍山的三重山頭)。
大鍋底坑
大鍋底坑位於天池大海子西側2530米,是古冰川活動過程中形成的古冰窖,形似鍋底,故名。海拔2180米,面積12.5萬平方米。南、西、北三面有陡壁環繞,東面開口,坑底為草地,南、西兩面雲杉成林,北面向陽山坡草地起伏,自成一景。
小鍋底坑
小鍋底坑坑底海拔2180米,面積3.68萬平方米,是一個形狀完整的古冰窖,呈倒方錐形,四面封閉,環境幽靜,是天池地區最美的林間草地。
東岳廟址
東岳廟遺址位於天池西南面,燈桿山山體南部的山腰一塊台地上。台地三面被馬牙山、燈桿山環繞著,東北面臨大鍋底坑。台地四周長滿雲杉密林。
東岳廟又名博岳廟,博格達山神廟,簡稱山神廟。始建於清代光緒十六年(1890)。光緒十八年(1892),清政府頒發博格達山神廟扁額:「復幬遐陬」。意思是吉祥的帷幛復蓋著遙遠的邊疆,以示皇恩浩盪,恩澤邊疆後幾經焚毀。
民國十一年(1922),楊飛霞隱退天池後,又在原址上重建了東岳廟。
民國十七年(1928),東岳廟重修。根據徐旭生在《西遊日記》中記載:「(東岳廟)正殿供神像五,據說為五嶽之神。」即東岳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除五嶽之神,還祭祀博格達山神其它諸神。
《西遊日記》中記載:「(東岳廟)廟正重修,內有一碑,刻『博格達山神廟』碑。碑文中說廟始建於光緒十四年,重修後改為東岳廟。」
1933年戰亂被毀,再未修復。
從前人的筆記中知,東岳廟三易其名。廟內曾有一塊刻為「卜克達山神廟」的碑,廟門高懸著皇室恩賜的「復幬遐陬」扁額。存世的還有一張東岳廟舊照片,從照片上看,東岳廟廟宇群由正宮、二殿、三殿、左右陪殿及後院組成,建築風格均為硬山式頂。正殿三間中開門,前廊式,白牆青瓦。
這里三面環山,一面臨澗,易守難攻,安全系數較大。且左有燈桿山頂天三石護衛,右有巍巍博格達山守侯,抬眼滿目松影清風,只一個「幽」字了得。
東岳廟遺址保存較完整,地表遍布青磚青瓦,有些地方成疊成疊的筒瓦完好地疊落整齊堆放著,而且大多數磚瓦中央都有一個孔,再次見證了羊馱磚瓦的歷史和建廟的不容易。瓦片上的紋飾豐富、細膩,有獸面、花卉、草葉。這里還有沙岩質地的須彌座,四周刻鑿著繩紋、弦紋等。仔細尋訪,台地東沿、南沿、西南沿有三個條形石修砌的踏步,每個都有十幾個台階。台階兩側還用石塊壘砌的石牆,防止泥土坍塌,堵塞台階。這些台階顯然是通向大鍋底坑取水(坑內有泉水)和走向外面世界的起點。順著這條林間小道,還可見青磚斷瓦、脊獸構件,有龍頭、龍眼、龍須、瑞獸等。通過這些精雕細刻的殘件,可以想見東岳廟當年的宏偉和精工細做。 馬牙山
馬牙山位於天池大海子西南4.5公里處,海拔3056米,可游面積0.5平方公里。峰頂陡峭、直立,直插雲天,形似一排巨大的馬牙,故名。它由成排的古冰川刨蝕而成。在山峰北側、森林邊緣有一片由柱狀噴發岩經風化、流水侵蝕而成的類柱狀石林,造型非常優美,是天池景區中最佳的因冰雕而成的山石。 一到大天池,左側就有一條路向東延伸。循路向前數百米,可見一個船塢。從這里沿大天池東岸小路向南徒步半小時許,便可到娘娘廟游覽區。
達摩險徑
從天池北岸沿大天池東岸小路徒步去娘娘廟游覽區的途中,左側有一條非常危險、很少有人涉足的路也通娘娘廟。傳說,此路由達摩所開辟。
西王母廟
西王母廟又稱「娘娘廟」,西王母,尊稱王母娘娘,在道教神仙體系中,西王母是天宮所有女仙及天地間一切陰氣的首領。護佑婚姻和生兒育女之事的女神。王母娘娘在漢代時成為重要的漢族民間信仰,西王母信仰中包含的長生不老理念也投合了道教對長生的追求。據史料記載,娘娘廟當年建築規模宏大,香火旺盛,1932年毀於戰火。80年代末90年代初,海內外華人多次受到西王母的夢托,因此來中國大西北尋找夢中仙境的人絡繹不絕,當他們來到天池後發現天池之景與夢中非常相似。
1990年11月29日,台灣「西王母朝聖團」一行219人,專程來天池朝拜。自此以後,海內外「西王母朝聖團」絡繹不絕。1992年,台灣道教「慈惠堂」在原娘娘廟遺址興建了這座廟宇。現廟內有王母娘娘全身像及原娘娘廟部分遺物,如古鍾、瓦當、壁畫等。
居仙故洞
在達摩庵上方,又名觀音洞,洞內殘存有壁畫。
達摩禪洞
達摩洞位於天池東岸,西王母廟右上方。相傳這是菩提達摩「面壁坐禪,修成正果」的地方,以前洞內還供奉著達摩祖師塑像。
仙山聖水,佛道爭相佔領。天池道教文化源遠流長,佛教文化遺跡也不少。
東岸從出水口到達摩洞有一條非常危險、很少有人涉足的山徑,相傳就是達摩開辟的,稱為「達摩險徑」。
神佛相約天山天池,豐富了天池文化的類型,也使得這方明山凈水在文化關懷下,多彩多姿,底蘊深厚。
觀音閣址
觀音閣遺址在達摩禪洞的上方,建築年代不詳,曾有道士2人,民國末年被毀。
會仙平台
會仙平台在西王母廟左前方的天池邊上,今為一塊平坦的圓形草地。 博格達峰
綿延千里的天山山脈橫亘在亞歐大陸的腹地,一座險峻陡峭的山峰從它的東部橫空出世。當年,成吉思汗的子孫們來到這里,被它的雄偉壯觀所折服,他們給這座山峰起了個名字叫「博格達」,蒙古語的意思是「神靈」。
在兩億多年前的造山運動中,一座山脈從茫茫古海中探出了頭。後來,喜馬拉雅造山運動使地殼急劇隆起上升,海底崛起為陸地,這座山脈才全部沖出海平面,形成了今天的博格達山脈。
博格達峰山脈為東西走向,海拔5445米。在2800米以上為高山區,地勢高峻,基石裸露,石堆遍布,終年積雪,嚴寒險要,發育有眾多冰川,冰川面積達55.05平方公里。冰儲量18.4億立方米,摺合水量16.4億立方米,是天然的高山固體水庫,眾多河流的發源地。也是中國對外開放山峰之一。
博格達山是天山山脈的一個分支,從烏魯木齊斷裂帶崛起,逶迤東延300餘公里,與巴里坤山相連。博格達主峰海拔5445米,是東部天山最高峰。博格達是世界上最年輕的山脈之一,然而,大自然卻造就和發育了它博大雄渾、氣勢磅礴的身姿,使它成為中國西部一座充滿神奇色彩和富有詩情畫意的著名雪山。
博格達峰北坡分布著18個冰蝕湖,它們像月亮和星星一樣散落在高山峽谷中。冰蝕湖周圍的山谷中保留著大量完整的古冰川遺跡和火山熔岩地貌。
博格達峰周圍分布著54條現代冰川,總面積50.05平方公里,最厚的冰川達130米。這些冰川就是一座巨型的固體水庫,它所儲存的水量達16.4億立方米,比中國第六大淡水湖雲南滇池的儲水量還要大。博格達冰川在這里發源出一條條河流,滋潤著天山南北的綠洲沃野,養育著天地間無數的生命物種。
三工河谷
石門以北至入山口,全長25公里,平均海拔1200~1500米,是進入天池風景名勝區的必經之地。三工河年徑流量約6700萬平方米,水質符合飲用水標准。河谷由侏羅紀砂岩、油頁岩和燒變岩等組成,地貌奇異壯觀,岩石中含有從第三紀至古生代石炭紀各地質年代的化石,揭示了滄桑巨變的地質演化變遷和生物進化歷程,宛如一條時光隧道。谷中多古榆樹。有一條寬約5公里的逆溫帶,冬暖夏涼,氣候宜人,為夏季避暑勝地。
草甸草原
在海拔2800-3500米之間,是博格達峰北坡游覽區中的亞高山草甸草原自然景觀區。景區山地呈波狀起伏的東西相連的平台,是山地在上升過程中速度減漫時被流水等侵蝕形成的,學名為「夷平面」,俗稱「檯子」。6-8月為這里的夏季,7月平均溫度3℃-4℃。這里夏季降水充沛,是良好的夏牧場。景區內植物為多年生植物,很矮小。植物種類多,覆蓋面大,為綠油油的草甸草原景象。因海拔高度高,紫外線強烈,這里植物的花格外鮮艷美麗。有龍膽、紫宛、火絨草、老鸛草、珠芽蓼、金盛花等,奼紫嫣紅,紛呈異彩,點綴在蒿草、苔草、狐草組成的綠色草原上。
景區內棲息著各種各樣漂亮的野生動物:紅嘴山鴉體態優美,身披泛著黑金屬光澤的羽毛,紅色的腳爪在草地上悠閑地走來走去,時而還發出一兩聲清脆幽長的鳴聲;憨態可掬的小旱獺站在草地上擺弄著兩只靈巧的前爪,瞪著兩只大眼睛望著周圍,常常發出一陣歡快的、似小狗一樣的叫聲;在高空,高山霸主兀鷲展翅翱翔,它勇猛而高傲,能以每小時120公里的高速沖向獵物,吃完獵物後總是獨自站在高高的岩石上;肥胖笨拙的大棕熊也常光顧這片肥美的草原,躺在草地上打打滾,曬曬太陽;偶爾來此地的還有遠在雪山上的雪雞、雪豹;另外,過去還有北山羊和盤羊生活在這里。草甸草自然景觀區的上段有一處岩雕刻畫。
將軍岩畫
在草甸草原自然景觀區的上段,即離博格達山雪線不遠的將軍溝溝口的台地上,有兩塊碩大的扁圓型褐色礫石。其上雕刻了羊只、馬鹿、狐狸和牧人狩獵等40多幅圖象,還有一些神秘的記事符號。畫中的羊有的犄角彎曲,有的胡須飄然,健壯肥碩,形象逼真。畫面上的牧人,身著長袍,腳蹬皮靴,顯得威武有力。一位牧人身體前傾,彎弓搭箭,似在射獵一隻驚恐駐足的小鹿;而另一位則兩臂張揚,邁開雙腿,意欲奔上前去捕獲被射中的獵物。
登山大營
在草甸草原自然景觀區和其上的高山礫漠自然景觀區的交接地帶,景色非常壯觀。登博格達峰的大本營就設在這里,海拔為3540米。從天池南岸到大本營,登山者一般走下面兩條路:一是沿大東溝向東折南翻過「三個岔達坂」,這條路較為平緩;一是向南折東沿將軍溝翻過「以肯起達坂」,這條路則較為陡峭。兩條路的全程分別為25公里和30公里。
高山礫漠
在海拔3500-3800米之間,是博格達峰北坡游覽區中的高山礫漠自然景觀區。景區終年低溫,遍地都是岩石碎塊,生物活動微弱,呈現原始狀態,給人一種混沌未開的神秘感。
這里保留了大量完整的古冰川遺跡,有圍椅狀的古冰斗、U形谷、冰蝕盆地、狀似綿羊脊背的羊背石、各種類型的冰磧。夏季這里晝融夜凍,岩石脹裂塌落,形成倒石堆和石流山坡。凍融作用也使地表的岩石慢慢上升,貧瘠的高山原始石質土沿石縫一點點地下沉,形成這里特有的石河、石帶、石環、多邊形土和凍脹丘等。
這里野生動物很少,僅有一些很小的昆蟲如小絹蝶等,它們白天出來覓食,太陽一落就立即躲進石縫里,以此度過寒冷的夜晚。這里的植物都是耐寒的多年生植物,它們紮根於石縫間的原始石質土中,因氣溫低,都匍伏在地,盡量多地從地面吸收熱量。植物種類有雪蓮、高山蓼、苔蘚和地衣等,其中雪蓮又可構成「冰石插花」之景。
冰石插花
世界上最著名的高山花卉棗雪蓮,屬菊科,有雪菊花、雪荷花、雪蓮花、石蓮、瑞蓮、大木花、瑤花、西王母花、聖人草、優缽羅花(佛經中的稱謂)、高山玫瑰、百草之王(天池上的哈薩克人稱雪蓮為「霍加雀普」,意為「百草之王」)等別名。它生長在海拔2600-4000米的冰磧礫質坡地和積雪岩縫中,幼苗可經受-30℃嚴寒的考驗,從發芽到開花需要整整5年時間。
雪線冰湖
博格達山北峰海拔3500~3700米的地區,上部白雪皚皚,終年為冰雪所覆蓋,冰川婉如銀蛇,盤踞於冰斗和圍谷之內,伸展於槽谷之中,寒光閃爍,雪線臨界處冰川湖橫卧於白雪和黑色礫石之間,一派冰雪奇觀。下部,稜角鋒利的風化碎石間生長著天山雪蓮、鳳毛菊、雜景天等高山植物,景色奇異。 白楊溝
白楊溝,位於三工河東側支谷中,溝長20公里,面積約30平方公里,是天山北坡生物多樣性的典型地區。境內溝壑縱橫,視野開闊,天山特有的各種喬木、灌木生長茂密,種類達200種以上。茂密的草場,成片的白楊林,陡峭的石壁和清澈的溪流共同構成一幅美麗的自然畫卷,春天,艷麗的花草競相開放;秋天,金黃的白楊輝映著蒼翠的雲杉,宛若天然花園。溝內馬鹿、狍子、雪兔、雪雞、石雞等野生動物怡然自得地徜徉其間,一派生機蓬勃景象。 水磨河谷
水磨河流經的一整片河谷地區,河水由南向北在山谷間迂迴奔騰,水碧如翠錦,是米泉市與阜康市的界河。游徑多依山傍溪而行,千回百繞,水隨山轉,景隨路異,無論看山、觀景、聽溪皆美。 1、從烏魯木齊市內的人民公園、紅山賓館門口有班車直達,2小時可到。首班早7:40、每8分鍾一班。
2、從烏魯木齊市搭乘計程車走高速公路去天池,約一個半小時到達,路程約92.4公里。 天山天池景區內鋪設了瀝青路面、砂石路面,旅遊車輛可直達海西、鍋底坑。同時還修有通往各處的人行道、馬道,可去景區內任何一個景點。
一日游線路
早上從烏魯木齊出發前往天山,先游覽西小天池——雪嶺雲杉——天山風景——大天池觀賞定海神針——望博格達雪峰,西山望雪——南山觀松——鐵瓦寺(感受道教文化)——乘船游覽天池山景——返回烏魯木齊。 天池風景名勝區門票實行淡、旺季差別價格,旺季時間從每年4月1日零時起到10月31日24時止,門票價格為100元/人次;淡季時間從每年11月1日零時起到次年3月31日24時止,門票價格為40元/人次。
Ⅵ 天池旅遊風景區 介紹那裡有
長白山概況
長白山,位於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安圖縣和白山市撫松縣境內,因其主峰白頭山多白色浮石與積雪而得名,是中朝兩國的界山,有「關東第一山」之稱。歷史上的長白山一直是關東人民生息勞作的場所,也是滿族的發祥地,所以在清代有「聖地」之譽。長白山以旅遊勝地、滿族發祥地、朝鮮族聖山而聞名於世。
長白山是一座休眠火山,由於其獨特的地質結構形成不同於其他山脈的奇妙景觀。主峰海拔2691米,海拔在25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16座,天池是長白山最為著名的景觀。長白山是東北三寶棗人參、貂皮、鹿茸的主要產地,山上還有許多稀有的生物資源,如美人松、山葡萄、野蘑菇,金達萊、不老草和東北虎、丹頂鶴等
當地特色: 長白山冬俗
冰雪,給長白山區帶來了寒冷,也使這里的人們養成了與冰雪相依為伴的生活習俗。每到冬季,人們就開始作粘豆包、蒸年糕、打豆腐,放進大小缸里凍起來,隨吃隨取。進入臘月,家家宰殺豬羊雞鴨,捕撈魚蝦蛤蟆,獵飛禽走獸。將獵物埋在厚厚的雪裡保鮮,而新宰殺的豬羊肉,則邊沾水,邊冰凍,吃的時候敲掉包肉的冰殼,里邊的肉新鮮如初,不會有絲毫的風干變質。
冬天,長白山的雪爬犁可以跑到任何一個地方,因而這里的交通在冬季要比夏季方便得多。這也為伐木、狩獵、捕魚帶來了方便。每當大雪鋪地時,動物留下的蹤跡就成了獵人追蹤的線索。
在長白山的冰雪世界裡,有許多與冰雪相關的游戲。小孩堆雪人、滾雪球、打雪仗、玩冰劃子、滑雪、打冰猴、鑿冰燈等等習俗,流傳至今。而冬日長白山的霧淞更是如夢如幻,長白山純潔的冰雪給人們帶來了無盡的樂趣。
長白山最佳旅遊時間
長白山屬於溫帶大陸性山地氣候 ,特點是冬季漫長寒冷,夏季短暫涼爽且天氣變化無常,春季多風,秋季多霧。年平均氣溫在-7℃至3℃ 之間,年降水量在700-1400毫米之間。
到長白山旅遊的最佳時節是7、8、9月份,要注意的是:由於秋季多霧,所以這時來長白山要特別注意天氣預報,以免看不到天池的風采。冬季是滑雪運動的最佳季節。
長白山的冬季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是典型的冰雪世界。冬遊長白山雖然風光無限,但由於此時最低氣溫可達-40℃,所以要特別注意保暖,必備物品包括:羽絨服、帽子、圍巾、手套、太陽鏡、雪地鞋等。在雪地里行走時,一定不要專揀小道走,而應走大路,最好再請一個當地人作向導。
長白山節日
在長白山地區,朝鮮族是主要的少數民族。朝鮮族的民間節日和漢族有許多相似之處,主要有歲首節(春節)、上元節(元宵)、農歷三月三、寒食節(清明)、燃燈節(農歷四月初八)、梳頭節(農歷六月十五)、秋夕節(中秋)、重陽節、冬至節等。其中,歲首、上元、寒食、端午、秋夕、冬至為六大節日。
歲首是一年中最喜慶的節日。除夕夜人們堅持守歲,元日早餐吃打糕或大黃米飯,午、晚餐吃大米面做成的「德固」,喝「屠蘇酒」。上元節吃「五穀飯」,喝「聰耳酒」,進行各種游戲。寒食節先祭祀祖先。端午節開展盪鞦韆、跳跳板等活動。秋夕節慶賀豐收,做打糕、松餅。冬至要吃用小豆、大米、糯米團子做的小豆粥。
推薦行程:長白山三日游
第1天
從北京、長春、吉林方向來的遊客先乘長圖線火車到敦化站下車(從北京乘K215次,14 :42發車,次日12:24到敦化;從長春乘K655次, 10:05分發車,16:46到敦化)。再從敦化轉乘開往二道白河鎮的長途車,大約3個多小時可到。若包車(夏利)前往的的話,大約2個多小時可到,車費約在180元上下。到達二道白河後,再租車去長白山,還需1個多小時,晚上住在山腳下。
第2天
長白瀑布 - 天池 - 長白山谷底林海 - 天女浴躬池 - 小天池 - 溫泉群 - 長白山大峽谷 - 長白山冷泉 - 長白山高原冰雪運動訓練基地
早上起來開始登山,有兩條路可供選擇,午前可到達瀑布。因為天池是第一景觀,而山上天氣變化無常,如果天氣好則立刻從北坡上主峰觀天池(需攀登40分鍾),天氣不好則先游覽其他景觀,如:壯觀的長白瀑布,圓池,小天池,溫泉群,谷底森林,長白山大峽谷,冰泉等,還可到高原冰雪基地運動一番,宿冰雪基地所屬的杜鵑山莊(二星級雙標房260元/間),或住運動員村。
第3天
如果昨日天氣不好沒看到天池,那麼今日清晨還有一個機會,若天氣晴朗的話,就趁早快上主峰飽覽天池秀色,也算不枉此行了。返程可按原路逆行。如果昨日已看過天池,又要趕緊返回北京的,必須天一亮就下山,從敦化乘K216次列車,13:52發車,次日12:57抵京。如果是回沈陽、長春、吉林,可以午前下山,到二道白河後去長白山自然博物館看看,乘下午15:00以前的汽車去安圖,晚上乘火車返回,第二天一早就可以到家了。
長白山住宿介紹
長白山的山下山上都有旅舍,客房一般不會緊張。價格因檔次的差別而有貴廉之分,較好的賓館價格一般在220元左右(淡旺季價格相差20至80元不等);普通的招待所床位價格一般在10—40元/床左右。山下的溫泉區附近有許多干凈舒適的旅館,山上的瀑布附近也設有賓館,這里位置很好,距長白瀑布很近,所以即使價格略高,也仍有很多人,每到旅遊旺季更是要提早預訂。到底是住在山上還是山下,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遊玩天數等具體情況來作一選擇。
長白山餐飲介紹
長白山區的飲食特色以東北風味和朝鮮風味為主,東北風味主要是燉菜和涼拌菜。再加上這里有豐富的山珍資源,以山珍為原料製成的菜餚味道鮮美,是到長白山不可不嘗的美味。在賓館中一般都有「山珍宴」供可讓你一飽口福。
長白山是中朝兩國的界山,當地朝鮮族眾多,朝鮮族的日常飲食以米飯為主食,包括大米、小米以及五穀飯等,副食則為湯、醬、鹹菜和一些泡菜,風味獨特。 朝鮮泡菜非常有名,多以桔梗、蕨菜、白菜、 蘿卜、黃瓜、芹菜等為原料,吃來清脆爽口,辣得恰到好處。
長白山珍宴是長白山最具特色的風味菜餚,採用長白山的山珍——人參、鹿茸、熊掌、飛龍、雪蛤、松茸蘑等數十種珍稀產品為原料製成,共分六道大菜,作法精緻,注重色澤,特點是葯膳結合,在品嘗美味之餘,還可強身健體。其他還有狗肉湯、打糕等特色食品。提供朝鮮族菜餚的飯店在長白山區俯拾皆是,准能讓你盡興而歸。
長白山娛樂介紹
到長白山旅遊除了觀賞自然風光之外,還有一項不可缺少的活動就是冰雪運動。在長白山密林深處,有一處冬季冰雪旅遊訓練、運動的理想天地,就是長白山高原冰雪運動訓練基地。總佔地面積約12萬平方米是我國目前為數不多的集滑冰、滑雪訓練和體育旅遊於一體的綜合性基地。這里的平均雪深為1.5米左右,雪質、雪量和雪期都達到了亞洲的第一流水平,達到了舉辦國際級比賽的標准。
在這里可以開雪上摩托,參加冬泳、滑冰、滑雪等運動項目,享受一下冰雪帶給您的奇妙感受。
長白山購物介紹
長白山素以盛產種類繁多的土特名產而享譽中外。除人參、貂皮、鹿茸之外,還有珍貴的葯材如黨參、細辛、平貝母、黃芪、刺五加、五味子、靈芝等;名貴山菜如蕨菜、薇菜、刺嫩芽及蘑菇、木耳等;高級釀酒原料如越桔、山葡萄、獼猴桃等;優質椴數蜜、雜花蜜、美味堅果如紅松籽、榛子、山核桃等。動物名葯熊膽、獾油、哈什蟆等。游完長白山,大多數遊客都喜歡逛山貨市場,買兩棵人參或靈芝、稱兩斤山野菜,回去送給親戚朋友。此外,長白木畫、松花石硯、安綠石雕、杜鵑花根雕、人參化妝系列產品等,也都倍受遊人青睞。
長白山交通介紹
航空:周邊城市中長春、通化、吉林、延吉都有機場,其中尤以延吉機場為最近,延吉機場位於延吉市西部。乘飛機到長白山的話,一般是先到延吉市,再從延吉市乘汽車抵達長白山,車程約4小時。從延吉每天有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航班,北京到延吉天天有航班,旺季每日4-5班,淡季至少每日一班,多在下午起飛。上海浦東到延吉每周一、四有航班CJ6757,13:00起飛,15:20抵達。
鐵路:白河站是離長白山景區最近的火車站,有發往長春和通化的列車。從長春乘K953次列車到白河,13:52分發車,次日凌晨4:30到白河。從通化乘4241次列車,10:36開,16:55到白河。也可以先到敦化站,再轉乘汽車沿201國道前往白河,車程約需3個多小時,車費25元左右。從北京乘K215次,14:42發車,次日12:24分到敦化。從長春乘K655次,10:05發車,16:46到敦化。
公路:到長白山必先到白河鎮,201國道、202省道經過白河鎮。從敦化走201國道、從延吉走202省道、從通化走201國道都可到白河,另外,長白山風景區隸屬安圖縣,從安圖也有車可到。
山內交通:登長白山有兩條路,一般從延吉方向來需從北坡登山,從沈陽長春等地到白河需從南坡登山。從南坡登山,可以二道白河鎮作為落腳點;從西坡登山,可以松江河鎮為落腳點。這兩條線路經過長白山的三分之二景點,主要有天池和長白山大峽谷。兩條線路都設有山門,門票每張45元。在二道白河鎮可以搭車游覽北坡各景點,價格為每人40元。如欲去天池,就必須在天池路口換乘越野車,價格為每人80元,這是因為路面較為險陡,一般車開不上去。遊人若有體力和興趣,可以從天池路口徒步上天池,單程約需90分鍾;如果在二道白河直接搭乘越野車,每人100元。從西坡上山,車價差不多,兩座山門有環山路相通
Ⅶ 想去新疆旅遊 天山天池景區有哪些景點好玩嗎
您好 天山天池
天山天池:世界自然遺產,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國際人與自然生物圈保護區,中國最佳旅遊去處,最佳資源保護的中國十大風景名勝區,中國十大魅力休閑旅遊湖泊。
天山天池古稱「瑤池」,地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境內,博格達峰北坡山腰,是以高山湖泊為中心的自然風景區,距烏魯木齊市97公里。景區規劃面積548平方公里,分8大景區,15個景群,38個景點,是我國西北乾旱地區典型的山嶽型自然景觀。
天山天池湖面海拔1910米,南北長3.5公里,東西寬0.8~1.5公里,最深處103米。湖濱雲杉環繞,雪峰輝映,非常壯觀,為著名避暑和旅遊地。天池成因有古冰蝕-終磧堰塞湖和山崩、滑坡堰塞湖兩說。天山天池,雪峰倒映,雲杉環擁,碧水似鏡,風光如畫。
天山天池以完整的垂直自然景觀帶和雪山冰川、高山湖泊為主要特徵,以遠古瑤池西王母神話以及宗教和獨特的民族民俗風情為文化內涵,是游覽觀光、科普考察、探險攬勝、休閑健身和民族風情游賞的最佳去處。
天池八景最有名 還有高空纜車,馬牙山 等 都是風景優美的聖地、
Ⅷ 天山天池風景名勝區的景點簡介
天山天池風景名勝區系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境內,距烏魯木齊約110公里,是古代冰川泥石流堵塞河道形成的高山湖泊,位於新疆天山東段最高峰博格達峰的山腰,海拔1980米,湖面呈半月形,面積約4.9平方千米,是世界著名的高山湖泊。天山博格達峰海撥5,445米,終年積雪,冰川延綿。天池在天山北坡三工河上游,湖面海撥1,900多米。湖畔森林茂密,綠草如茵。隨著海撥高度不同可分為冰川積雪帶、高山亞高山帶、山地針葉林帶,和低山帶新疆天山天池風景名勝區四個自然錄象帶。在天池同時可觀賞雪山、森林、碧水、草坪、繁花的景色。附近還有小天池、燈桿山、石峽等景點。天池石古稱「瑤池」,清乾隆時始以「天鏡」、「神池」之意命名為天池。
唐代浪漫主義大詩人李白「請君贖獻穆天子,猶堪弄影舞天池」,為天池的今稱首開先河;一說源於元代道教全真派首領邱處機的隨行第子李志常所著《長春真人西遊記》載:「山上有池,雪峰環立,倒映池中,師名之曰天池)……」,另一說取之於清代烏魯木齊都統明亮《靈山天池疏鑿水渠碑記》——「見神池浩淼,如天鏡浮空」句中「天鏡」與「神池」的「天」「池」合音。追本溯源,天池一名由公元648年唐太宗在博格達峰設瑤池都護府,宋元時改作冰湖,至清代始稱天池。
Ⅸ 長白山天池有什麼景點
、北坡,主要上天池方便,而且有地下森林、綠淵潭、長白山瀑布,都非常漂亮。北坡有七個景點,分別是:天池,綠淵潭,小天池,瀑布,地下森林,峽谷浮石林,冰水泉。其中,北坡大門票125元包括:天池,綠淵潭,小天池,瀑布,地下森林。另外要花85元環保車錢。上天池要花85元的車費。峽谷浮石林,冰水泉這兩個景點一共50元。
南坡,以原生態風景為主,及壯觀的風景。長白山南景區是鴨綠江的發源地,這里生態系統完整,各種生態旅遊資源異常豐富。與北坡和西坡相比較,長白山南坡的原始風貌保存更為完好,景區內主要景點有世界最高、最深的火山口湖-長白山天池、氣勢恢弘的鴨綠江大峽谷、中朝界河鴨綠江景觀、中朝4號大型界樁、有科學研究價值的千年前尚未燃盡的古木遺跡-長白山炭化木遺跡、世界罕見的高山濕地-谷頭河濕地、分布廣泛的高山花園、歸隱深山的岳樺雙瀑等自然景觀。
可以手機安裝騰訊地圖。導航--選擇起點您的位置到終點站--到的景點!!直接搜索就可以選擇路線就可以了,非常簡單的!
Ⅹ 天山天池一日游攻略
新疆天山天池風景名勝區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專康市阜康縣境內博格達峰下的屬半山腰,是中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風景區。風景區總面積達160平方公里(規劃面積548平方公里),以天池為中心,北起石門、南到雪線、西達馬牙山、東至大東溝,有完整的4個垂直自然景觀帶。
天池古稱瑤池,唐太宗時曾在博格達峰下設立過「瑤池都護府」;「天池」大約出現在不到兩百年前,可能是取天鏡、神池兩詞各一字合成的,曾名海子、龍潭、瑤池、神池等;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新疆都統明亮曾到博格達山、天池勘察地形,開石引水。
天山天池離烏魯木齊比較近,咋們可以早上去,下午回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