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近代史旅遊景點
㈠ 廣州有哪些近代史的遺跡
1,大坡地炮台
大坡地炮台在廣州市黃埔區長洲島上,距離白鶴崗炮台約200米,與白兔崗炮台、蝴蝶崗炮台、白鶴崗炮台、新西崗炮台、舊西崗炮台、四縫炮台共同組成長洲炮台。大坡地炮台於1938年秋日軍佔領長洲後被拆除,炮管被風割化鐵。
2,中國共產黨廣東區委員會舊址
中國共產黨廣東區委員會舊址在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文明路75號-81號(2003年改為為194號-200號)。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3,廣州公社舊址
廣州公社舊址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起義路廣州市公安局大院內,亦即廣州蘇維埃政府舊址。舊址現存大門,還有南、中、北三座辦公樓和拘留所。
4,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
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是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後的第一個總部所在地。在廣州市越秀區越秀南路89號。原為惠州會館,為國民黨中央工人總部,1924年1925年中華全國總工會遷此。
5,黃埔軍校舊址
黃埔軍校舊址位於中國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長洲島內,原為清朝陸軍小學堂和海軍學校校舍。民國13年(1924年)6月16日,孫中山在蘇聯顧問幫助下,創辦了培養軍事幹部的學校,為名「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後更名為「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
㈡ 廣州在中國近代史的地位
廣州在中國近代史的地位:
一、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
1、1839年6月林則徐在廣東東莞的虎門進行虎門銷煙,這是中國禁煙運動的偉大勝利。它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國侵略的堅強決心。領導禁煙運動的林則徐是中華民族偉大的民族英雄。林則徐在廣東禁煙期間,設譯館,使廣東成為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窗口。
2、1840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英國首先進入廣東海面,封鎖珠江口進行挑釁。1841年英軍擴大對華戰爭時,攻佔了東南沿海的一些城市。
3、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中國軍民奮起反抗,涌現出眾多的民族英雄。如廣州的陳連升(土家族)、虎門的關天培等。廣州附近的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顯示了中國人民的反侵略精神。
4、《中英南京條約》中,香港島被割占。廣州、廈門、寧波、福州、上海(都屬嶺南地區)五處被開放為通商口岸。1840~1856年,廣州多次成為列強侵略中國的主要戰場之一,廣東是當時對外通商區域,是外國商品及鴉片走私貿易的集散地。
二、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
1、1856年英國借口「亞羅號事件」悍然襲擊廣州城,1857年英法聯軍攻陷廣州城,成立了聯軍委員會,扶植柏貴建立了地方傀儡政權。這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早的地方傀儡政權。英法聯軍在廣州維持了近四年的殖民統治。
2、洋務運動興辦的近代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基本分布在東南沿海的嶺南地區,如曾國藩的安慶軍械所(安徽)、李鴻章的江南製造總局(上海)、左宗棠辦的福州船政局;李鴻章在上海辦的輪船招商局、張之洞在漢陽辦的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
3、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資本主義企業主要在東南沿海,例如廣東南海縣陳啟源創辦繼昌隆繅絲廠。
三、19世紀末成為中國近代史上民主政治的策源地
1、康有為在廣州開辦萬木草堂,招徒講學,闡發維新變法思想,1910年孫中山、黃興在廣州黃花崗發動武裝起義,1924年,中國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
會議通過了《中國國民黨全國代表大會宣言》,接受了中國共產黨反帝反封建的主張,以新三民主義為指導思想,在事實上確定了「聯俄、俄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
2、1925年,廣東革命政府以黃埔學生軍為主力,進行了兩次東征。1926年5月上旬,廣東革命政府派遣國民革命軍第四軍葉挺獨立團和第七軍一部為北伐先遣隊,從廣東挺進湖南,揭開了北伐戰爭的序幕。
四、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廣東是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
1、1979年廣東三個經濟特區,1984年14個沿海開放城市中廣東有廣州、湛江兩個,珠江三角洲成為沿海經濟開放區。
逐漸形成「經濟特區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這樣一個多層次有重點,點、線、面結合的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新格局。
2、改革開放以後,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區率先成為對外開放的窗口,原因是:地理上毗鄰港澳,華僑眾多。具有對外交往的傳統。國家給與優厚寬松的政策,如最早設立經濟特區,改革開放先行一步。
(2)廣州近代史旅遊景點擴展閱讀
廣州,簡稱穗,別稱羊城、花城,是廣東省省會、副省級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際大都市、國際商貿中心、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國家綜合性門戶城市,首批沿海開放城市,是南部戰區司令部駐地 。
廣州地處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緣,瀕臨南海,鄰近香港、澳門,是中國通往世界的南大門,是粵港澳大灣區、泛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的中心城市以及「一帶一路」的樞紐城市。
㈢ 中國近代史廣州十三行的消息
1、宣布結束戰爭。兩國關系由戰爭狀態,進入和平狀態。
2、五口通商。清朝政專府開放廣州、廈門、屬福州、寧波、上海等五處為通商口岸,准許英國派駐領事,准許英商及其家屬自由居住。
3、賠款。清政府向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其中600萬銀元賠償被焚鴉片,1200萬銀元賠償英國軍費,300萬銀元償還商人債務。其款分4年交納清楚,倘未能按期交足,則酌定每年百元應加利息5銀元。
4、割地。清朝政府將香港島割讓給英國。
5、中國海關稅應與英國商定。
6、廢除公行制度,准許英商與華商自由貿易。
《南京條約》是近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強加在中國人民身上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英國以武力侵略的方式迫使中國接受其侵略要求,這就使中國主權國家的獨立地位遭到了破壞。強佔香港,損害了中國領土的完整。通商口岸成為西方資本主義對中國進行殖民掠奪和不等價交換的中心。巨額賠償加重了清政府的財政負擔,同時轉嫁到勞動人民的身上,使他們的生活更加艱苦。《南京條約》簽訂後,西方列強趁火打劫,相繼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從此,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㈣ 跑到當地學習歷史,好不好,比如學習廣州歷史時候,就跑去廣州,比如學習近代史就去租界
有好的來有壞的,第一,你要考慮隨自著時代變遷這么久當時的歷史背景也不存在了,那當地所留下的史實是否也會有所變動,古代人寫歷史有不好的習慣為尊者諱,為身份尊貴的人掩埋不好的事情是常有的事。第二,你要考慮經濟問題,照你這么說,需要中國歷史的必須都得是有錢人才行,沒錢跑不起全中國呀
㈤ 廣州近代史博物館的參觀信息
乘地鐵及中山路沿線公交車1、22、40、76、183、211、221、222、B8、243、517、546、864、102、107、108到烈士陵園內站入廣州起義容烈士陵園正門或乘2、11、27、33、42、54、56、62、65、74、85、133、185、204、209、B4、236、261、283、284 、293、518到東風大酒店站至陵園西路入廣州起義陵士陵園西門。
㈥ 廣州有哪些革命遺跡或者歷史名勝
1、中山紀念堂
奉化總理紀念堂前身為中山紀念堂。奉化老城北部的錦屏山,宋代起即為民眾踏青優游之地。1925年3月孫中山先生逝世後,原有的錦屏山宋家坪公園改建為中山公園,並著手增建中山紀念堂、縣立圖書館(後稱中正圖書館)等公共建築。
「無論是破土動工,還是落成,奉化中山紀念堂都堪稱第一。」裘國松在1994年出版的《奉化市志》中找到了依據,「1934年1月由陳布雷堂兄、近代寧波文化名人陳訓正撰寫的《奉化中山公園記》,明確記載奉化中山紀念堂是在1925年6月,也就是孫中山辭世滿百日的時候動工興建的,並歷經三個寒暑於1928年落成」。
㈦ 廣州近代史博物館的介紹
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廣州近代史博物館1)成立於1959年,是目前廣東省內建館時間最早的專題性革命歷史博物館,隸屬廣州市文化局。我館位於廣州市中山三路的廣州起義烈士陵園內,館內綠林成蔭,環境優雅。為了全面反映廣州近代(鴉片戰爭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歷史的發展,在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基礎上,1996年7月23日,廣州市編制委員會批准成立廣州近代史博物館,兩塊館牌同一館舍。館內現有文物文獻藏品1萬多件(套),歷史照片2.5萬多張。
㈧ 廣州近代史博物館觀後感
中國的近代史,是一部灑滿革命烈士鮮血的歷史,是一部仁人志士探索前進的歷史。百年來,不計其數革命志士為了探索中國前途,為了中國的獨立自主,為了中華民族的富強,為了中國人民應有的人權,更為了中國的統一強大,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後繼英勇獻身。
穿過廣州近代歷史博物館長長的走廊,我們看到了1839年林則徐在虎門英勇地將那一箱箱罪大惡極的鴉片銷毀;看到了廣州三元里人民痛擊英國侵略者留下來的炮台和武器;看到了洪秀權的畫像,想到了太平天國運動。接著太平天國運動失敗,洋務運動爆發,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一個沉積幾千年的民族一次又一次地被蹂躪、瓜分和凌辱。六君子的血跡仍未褪色,鴉片戰爭的硝煙依然彌漫,北洋水師的覆沒依舊歷歷在目,黃花崗前的血河還在流淌,三民主義口號剛剛響起,隨即國民黨的白色恐怖又籠罩在整個中華大地。在博物館中彷彿歷史重流,一切的一切都感受到那個時代帶給我們的震憾,感覺著中國人民一步步走來的不容易。漫步在博物館的長廊,思索著近代的中國,心靈得到了洗禮,不禁贊嘆革命烈士的愛國主義精神,更加激發了我的愛國主義精神。我堅信在不久將來,中國一定會變的更強大、更繁榮、更昌盛。
展館內革命烈士的血衣和就義前一封封飽含深情的家書,字里行間滲透著對家人的牽掛和內疚,深情的表露中又真切地體現了「他們先天下之優而優、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寬廣胸襟與深明大義的豪邁氣概。回首歷史,從「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譚嗣同,到「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的林覺民,從「為了明天的青年能夠愉快的工作,幸福的相愛,我們死而無憾」的周文雍、陳鐵軍,到視死如歸的江姐,他們的豪言壯語,他們的真情流露使我更加堅信中華民族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民族,中國人民是懷壯志豪情的人民。
一曲悲壯的革命的歷史告訴了我,無數革命烈士的鮮血告訴了我,中華民族的英雄兒女們的英雄本色告訴我:在我們民族最危險的時候,總有一批仁人志士,他們心懷一種超越人世間任何艱險的信念,在黑暗中不斷的探索,為了心中的理想,他們頭可斷、肢可折,為了全中國的大家,不惜犧牲自己的小家。而在今天的和平年代,我堅信:若祖國面對危機,當民族面臨危難時,一定會有更多這樣的人為了信念與理想毫不猶豫的獻出自己的鮮血,因為我們骨子裡流淌著中華民族的血液,我們都是中國人。
在我國歷史上,愛國主義從來就是動員和鼓舞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抵禦外來侵略和推動社會進步中,發揮了重大作用。在愛國主義精神的激勵下,我們的國家和民族自強不息,具有偉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從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到林則徐的「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從孫中山第一個喊出「振興中華」,到鄧小平的肺腑之言「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動力,是每一個中國人成就偉大人格的根本所在。雖然我們沒有經歷過黃花崗起義,雖然我們沒有經歷過祖國生死存亡之際最黑暗的日子,雖然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雖然我們的生活相對是寧靜的,但是青春與激情將永遠伴隨我們,報效中華的赤子之心將永不變更。我們深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們更加要熱愛自己的祖國,忠於黨,隨時做好為共產主義事業奉獻自己一切的准備。我會在平時的工作、學習中嚴格要求自己,將自己的愛國主義激情轉化為實際工作學習中永不熄滅的熱情和永不放棄的堅持。具體到實際工作學習中,就要做到不怕困難、迎難而上,認認真真想問題,踏踏實實幹事情。在本職崗位上爭先進,在日常工作中創優秀,在大是大非前樹形象,用自己的行動促使創先爭優活動落到實處,見到實效,為加快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添磚加瓦,提速增效。在「三思三創」主題教育實踐活動中,解放思想、轉變作風、爭創一流。牢固樹立服務發展、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意識,創新工作機制,創新工作方法,扎實推進基層黨建工作新發展。
參觀完廣州近代史博物館,再看看眼前繁華的廣州,環顧四周,昔日的小漁村已經聳起一排排機聲轟鳴的廠房;山脊上高速公路輸送著文明和富強;溢綠滴翠的田野襯托出農家欣慰的笑臉;座座大橋像條條彩虹模架在峰嶺之間,眼前的一切告訴我昨天已經遙遠,時代在飛速前進、民族在展翅高飛、巨龍在扶搖直上。先驅和烈士們若有知,一定會為民族的強大而熱淚盈眶。
希望在於奮斗,未來在於行動。民族的命運掌握在我們這代人手中,祖國的昌盛系於我們一身。我為歷史博物館所記載的深重歷史而震撼和感動,而我更愛它美好的未來,因為那將是我們智慧和汗水的結晶。讓我們在未來不同的崗位上都書寫下光輝燦爛的一筆,在未來的史冊中匯成輝煌的篇章。
㈨ 求廣州近代史介紹~
瘋狂只把重點給你看。另外你也可以看我的參考資料
-----------------------------------
廣州在近代史上聲名顯赫,中山紀念堂、黃花崗、烈士陵園、魯迅紀念館、農民運動講習所、三元里抗英遺址、黃埔軍校舊址 等是廣州近代史的見證。這些歷史景觀與白雲游覽區、越秀公園、流花公園、麓湖、華南植物園、東方樂園、南湖樂園、世界大觀等構成了廣州市區豐富多彩的景觀群。廣州又是一座英雄城市,近代和現代轟轟烈烈的中國革命風雲,同樣在此留下輝煌的過去。英雄的史跡,令人緬懷追思,肅然起敬。同時,廣州還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現在我國對外開放的沿海重要港口城市,為促進對外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呈現出千古不衰的繁榮、興旺、美好的景象。
廣州是廣東省省會,廣東省政治、經濟、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廣州地處廣東省東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緣,范圍為東經112度57分 — 114度3分,北緯22度26分 — 23度56分,瀕臨南海,毗鄰香港和澳門,是華南地區的交通通訊樞紐和貿易口岸,是中國的「南大門」。 人口廣州市轄八區和四個縣級市,總面積7434.4 平方公里,人口685多萬人,共設82個街道辦事處、78個鎮。市區平均每天有流動人口182多萬人。 廣州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北和東北部是山區,中部是丘陵和台地,南部是珠江三角洲沖積平原。廣州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雨量充沛,四季常春。 廣州目前已發現52個礦種,主要產地396處,其中大中型礦點17處。 廣州地區植物種類達數千種。野生動物約有210多種,其中獸類40多種、鳥類150多種、兩棲類的動物20多種。廣州水域面積7.44萬公頃,佔全市土地面積的10%,水資源總量81.29億立方米,可開發利用的水電資源達40.9萬千瓦。從化溫泉一帶有豐富的地下水,水溫攝氏50℃ — 70℃,含有豐富的礦物質。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一年兩熟。經濟作物以甘蔗、花生、蔬菜、水果為主。廣州是「水果之鄉」,共有500多個品種,其中荔枝、香蕉、木瓜和菠蘿譽稱「嶺南四大佳果」。廣州的花卉和盆景也久負盛名,主要有白蘭、桂花、含笑、茉莉、米蘭、劍蘭、菊花、金桔150多個品種,分為觀花、觀葉和觀葉賞果三大類。 廣州山明水秀,風光旖旎,有豐富的旅遊資源,文化旅遊景點達數十處。1996年,廣州評選出十大旅遊美景,分別是:百粵冠祠(陳家祠)、雲台花園(白雲山風景名勝區)、五羊仙庭.鎮海樓(越秀公園、廣州博物館)、辛亥之光(中山紀念堂、黃花崗公園)、廣州世界大觀、蓮花曉晴(蓮花山旅遊區)、東方游.情中留(東方樂園)、西關商廊(廣州商業步行街)、六榕花塔(六榕寺)。近年,又陸續新建了一批公園 。
廣州是我國著名的華僑之鄉,是華僑最多的大城市。據統計,全市有海外鄉親135萬人,其中華僑、外籍華人52萬人,主要分布在世界116個國家和地區,還有港澳同胞83萬人,歸僑、僑眷、港澳同胞親屬100多萬人。廣大的華僑、外籍華人、港澳同胞一向熱心支持祖國的家鄉的建設,特別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他們積極發揮橋梁作用,為廣州開拓國際市場,推進與世界各地的經濟和文化交流作出了貢獻。他們還熱心幫助家鄉公益事業,興建了一批學校、醫院、敬老院、托兒所、幼兒園等。1998年,21位對我市兩個文明建設和對外交往作出突出貢獻的華僑、華人、港澳同胞和外國友好人士被授予第九批廣州市榮譽市民稱號,至此,廣州市榮譽市民共有161位。
廣州又被譽為花城,一年四季均有鮮花盛開。紅棉花色彩美艷,又有"英雄花"之稱,故被廣州評為市花,成為廣州的象徵。廣州還是著名的旅遊城市,素以名勝古跡眾多而聞名。其主要景點有:三元里、黃花崗、中山紀念堂、白雲山、越秀山、荔枝灣、光孝塔、光塔等。「羊城八景」則為:紅陵旭日、海珠丹心、越秀遠眺、雙橋煙雨、東湖春曉、鵝潭夜月、白雲松濤、羅崗香雪八景。
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別具特色的南國風情,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為數眾多的名勝古跡,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以及發達的商貿旅遊服務行業,使廣州成為全國重要的旅遊城市之一。今日廣州,百業繁榮,日新月異。這一座邁向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歷史名城、旅遊勝地,正以迷人的風采迎接來自四面八方的海內外遊客。
----------------------------------------------
這里是廣州近代發生的事
我也只是挑了1800~2008的給你
廣州"一口通商"
【廣州"一口通商"】"一口通商"是指經中國政府特許在廣州一個口岸經營對外貿易。明嘉靖二年(1523),因"爭貢之役",嚴申海禁,廢罷泉州、寧波二市舶司,止存廣東司,廣州便成為全國對外貿易的惟一口岸。至1566年共43年。清初為防範台灣鄭氏反清勢力,在東南沿海"圍海遷界",實行海禁,廣州又成為惟一的外貿口岸,時斷時續直至1842年。"一口通商"的特殊地位,促進了廣州的繁榮。
㈩ 中國近現代史上與廣州有關的歷史事件
1、廣州起義
廣州起義是孫中山領導的1895年的一次反清武裝起義。
1895年孫中山就帶著鄭士良、陸皓東、陳少白來到廣州,設立了興中會廣州分會,發展程奎光、程璧光、左斗山、魏友琴、陳廷威、朱淇、蘇復初等數百人加入了組織。
為掩護興中會的活動,孫中山還特地建立了一個名為「農學會」的公開團體,號稱要研討農桑新法。
1895年3月16日,即中日馬關條約成議前一個月,興中會決定於重陽節(1895年10月26日)在廣州發動起義,佔領廣東省城,並期待由此引發全國反對朝廷的連鎖反應。
當時議定孫中山在廣州領導軍事行動,楊衢雲在後方總部香港籌款購械並招募壯士,謝纘泰負責聯絡旅港外國人,有三合會背景的鄭士良負責聯絡會黨。
陸皓東事先已設計好了一面青天白日旗圖樣,這將作為義軍的旗幟。
廣州起義功敗垂成,陸皓東冒險返回總機關焚毀興中會名冊,不幸被捕,受盡釘插手足、鐵錘鑿齒等酷刑,但堅決不肯供出同黨。「我可殺,繼我而起者不可盡殺!」這種大無畏的氣概讓清吏都深為感佩。
孫中山領導的廣州起義雖然沒能成功,但卻開革命黨人武裝推翻滿清政府之先河。從此以後,革命黨人就沒有停止過戰斗,直至專制打倒,共和締造。
2、三元里抗英斗爭
三元里抗英事件是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英國軍隊與非官方武裝力量間在廣州市郊外三元里發生的沖突事件。
三元里是廣州城北附近的一個小村莊,1841年5月,占據廣州四方炮台的英軍到三元里搶掠財物、強暴婦女,當地人民奮起反抗,打死數名英軍。
隨後,三元里附近103個鄉的群眾包圍了四方炮台,並誘敵至三元里牛欄崗。當時恰逢傾盆大雨,英軍槍炮皆啞,手持刀、矛、鋤頭的民眾乘勢猛攻,人數越聚越多。英軍增援部隊到達後,才解救了被圍困的英軍。
1841年5月31日,三元里人民再次包圍四方炮台,英軍驚恐萬分,逼迫廣州知府強行解散了抗英隊伍,英軍撤出虎門時發出告示,恫嚇中國人民「後勿再犯」。
中國人民當即發出《申諭英夷告示》警告英軍「若敢再來,不用官兵、不用國帑(tǎng),自己出力,殺盡爾等豬狗,方消我各鄉慘毒之害也」!
三元里抗英斗爭是近代史上中國人民第一次自發的大規模抵抗外國侵略的斗爭,表現了中國人民不畏強暴、抵禦外敵的愛國精神。
3、黃花崗起義
1910年11月孫中山、黃興、趙聲等革命黨人在馬來半島的檳榔嶼召開庇能會議,決定再次在廣州發動武裝起義,黃興擔任總指揮,在越華路小東營五號設立起義總指揮部。
1911年4月27日下午5時30分,黃興率130餘名敢死隊員直撲兩廣總督署,發動了中國同盟會的第十次武裝起義廣州起義。
敢死隊突入總督署,總督張鳴岐逃走,起義軍焚毀總督署後,在東轅門外與水師提督李准派來彈壓起義的北洋軍短兵相接。起義軍浴血奮戰,終因寡不敵眾而不幸失敗。
起義失敗後,黃興負傷撤回香港,喻培倫、方聲洞,林覺民等革命志士犧牲,犧牲的中國同盟會會員有名可考者八十六人,其中七十二人的遺體由潘達微尋獲安葬於廣州紅花崗。
潘達微將紅花崗改名為黃花崗,這次起義因此被稱為黃花崗起義。
4、廣州起義
廣州起義是指1927年12月11日中國共產黨在廣州領導工人、農民和革命士兵舉行的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武裝起義,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繼南昌起義、湘贛邊界秋收起義之後,對國民黨反動派的又一次英勇反擊,是在城市建立蘇維埃政權的大膽嘗試,在國內外都引起了很大的震動。
這次起義雖然失敗了,但起義軍民無比英勇的戰斗精神,給了中國人民以新的鼓舞。起義的許多領導人和保留下來的武裝力量,繼續為中國革命事業而頑強戰斗,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革命火種。
5、廣州戰役
廣州戰役發生在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10月,在抗日戰爭中,中國第4戰區部隊在廣東省廣州灣地區與日軍第21軍進行的防禦戰役。9月,日軍決定進攻廣州。
10月上旬,企圖在大亞灣登陸,攻佔廣州。20日,日軍第18師團發動全面攻勢,中國守軍防線被突破,守軍向後潰退。21日,日軍攻佔沙河,並佔領廣州市區。
日軍第104師團向廣州以北推進,攻佔太平場;23日佔領從化。第5師團與海軍配合,於23日攻佔虎門要塞;25日攻陷三水;26日又陷佛山,於29日到達廣州南郊。至此,日軍控制了廣州及附近要地。廣州戰役結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黃花崗起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廣州起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三元里抗英斗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廣州起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廣州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