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布克賽爾縣旅遊景點
⑴ 作文和布克賽爾我的家鄉
「清清流的和布克河,巍巍的賽爾群山,這是我可愛的家鄉,生我養我的地方……」每當聽到這首優美動聽的歌曲時,我就為我的家鄉而驕傲。我的家鄉在美麗的和布克賽爾縣,雖然地處偏遠,卻美麗而又富饒,這里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熱情好客的各民族老鄉勤勞而又朴實。
我的家鄉有許多的名勝古跡,歷史悠久的王爺府,古城牆,還有神聖的喇嘛廟,風景優美的白樺林,鬱郁蔥蔥的松樹溝……
我最喜歡松樹溝了,每年夏天我都要去那裡遊玩,松樹溝的景色可美了!連綿起伏的群山上長滿了蒼翠挺拔的松樹,遠遠望去,就像一個個衛士守護著我的家鄉。一條清澈的小溪環繞著松樹溝「嘩嘩」地流著,像在演奏一首美妙的樂曲,遊人們時不時停下來捧起這清涼的溪水拍拍臉,沖去旅途的勞累表達自己對這份土地的熱愛。溪水清涼甘甜,靠近小溪的不遠處,可以看見星星點點的氈房,氈房裡時不時傳出一陣陣清香。
如果你到這里來做客,熱情好客的蒙古族老鄉會用醇香的奶酒,香噴噴的手抓肉招待你,坐在草地上,架起烤肉爐,吃著自己親手烤制的羊肉串,欣賞著美麗的大自然,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呀!這里除了漫山遍野的松樹,還有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小草兒綠油油的,像給大地鋪上了一層地毯,踩上去軟綿綿的,草原上羊群如雲,就像給草原
⑵ 新疆塔城美景有哪些
塔城地區風景名勝面廣點多,各具特色。塔城市區內,清乾隆皇帝親賜城名的「綏靖城」城牆遺址尚存,一抔黃土,足以勾起來者懷古幽思萬縷情,文學巨匠茅盾曾到此一游,並著有《西北行》流傳於世。額敏縣瑪依塔斯周圍,巨石星羅棋布,形狀千奇百怪。烏蘇縣郊區九蓮泉,泉水深不見底,長流不息,吟頌著動人的傳說。沙灣熱水泉子,每年都有數百人慕名前往洗浴;而鹿角灣冬暖夏涼,遠看雪山似氈房,近看氈房似雪山,民風淳厚,風光旖旎。裕民縣的野巴旦杏,每逢深秋,綠葉泛紅,紅杏染綠,別是一番風光。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松樹溝,瀑布出山巔,直下百餘尺,溝中有珍禽異獸出沒,有名貴花草展現。全地區的旅遊資源逐步得到開發。
塔城市文化廣場鐵廠溝石刻 所在地屬托里鐵廠溝鎮,位於鎮南側的山崖下,有一塊砂岩上刻有三排藏文六字真言。均為陽刻,字體剝落嚴重,尚能辨認,岩石高1.74米、寬1.27米、厚0.45米。
石刻突厥石人像 系公元6世紀遺物,在內加依爾山中,高1.20米,寬38厘米,厚27厘米。用整塊青石鑿刻而成,石人頭發後梳,長臉,唇上有兩撇八字鬍須,右手持杯,左手持刀放於胸前,形態十分威武。
鹿角灣 因盛產鹿角而得名,地屬沙灣縣博爾通古牧場,位於沙灣縣城以南65公里的依連哈比爾尕山北麓的低谷丘陵地區,海拔1 500~1 700米。此地冬季平均氣溫零下14℃,夏季平均氣溫20℃,年降雨量600毫米以上。主要植物有雲杉、雪蓮、楊樹、柳樹及牧草,野生動物有鹿、雪雞、野羊、雪豹。
這里東至大南溝,西至巴音溝,北至博爾通古鄉,南靠依連哈比爾尕山海拔4 000米以上的最高峰。縱橫50多平方公里內,雪峰雲杉,挺拔俊秀,清泉流水,綠草茵茵,楊柳輕拂,景色秀麗,交通方便,實為具有牧區自然風光的避暑旅遊勝地。1983年和1986年,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塔城地區兩次在此聯合舉辦阿肯彈唱會,萬人相聚,盛況空前,甘肅、青海兩省的哈薩克族也派代表前來參加。
松樹溝
位於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縣城東北40公里處,海拔1 800米左右。這里山高水深,松林茂密,松樹溝西部的雙駝嶺上,掛著一條長約50米的瀑布。清涼、潔凈的瀑布水,濺落凹潭,又向山坳深處奔去。松樹林中的達木恰草坪上,每逢春夏秋,粉紅、雪白的芍葯,金燦燦的金雀花,紫紅的野玫瑰,淡雅的山菊花,千姿百態,爭奇斗艷。松樹溝里有黃芪、貝母、手掌參、薄荷等二百餘種中草葯材;盤羊、雪豹、野驢、仙鶴、雪雞、金絲鳥等幾十種異獸珍禽出沒於林間草灘,或盤旋於玉庫爾巧龍山上空。
松樹溝風光奇特,別具風情,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常在松樹溝下的查干庫勒鄉舉辦江 格爾演唱會和蒙古式摔跤比賽。
九蓮泉 九蓮泉在烏蘇縣城以北的八十四戶鄉,位於一片低窪沼澤地上。九蓮泉的9眼泉所涌之水連成一片水澤,約40畝。九眼泉排列不規則,近似於蓮花狀,泉水深十餘米,冬溫夏涼,終年長流不斷,汩汩向南匯人農田乾渠,成為當地人賴以生存的寶貴水源。泉水四周,柳樹依依,青草叢生,空氣濕潤,環境宜人。
從九蓮泉向南仰視,烏蘇鎮綠樹蔥郁;再向南遙望,天山山麓橫卧半空;東西兩側,戈壁沙灘浩瀚無際。九蓮泉不僅景色瑰麗,似一捧綠色寶石熠熠閃光,而且流傳著動人的故事。民間傳說,九蓮泉是觀音菩薩大發慈悲,從蓮花座上摘了九片蓮葉,灑將下來,點化而成的。
溫泉
塔城地區境內有溫泉4處,其中沙灣、烏蘇兩處溫泉,周圍自然環境幽靜,風景優美,是游覽、療養的勝地。烏蘇縣溫泉位於烏蘇縣城南面38公里的待甫僧林場附近,自然溢出的水,溫度高達37C,在該溫泉以西100米處還有一個泉,水溫高達44.5℃。溫泉水中含有硫酸鈉,對皮膚病、關節炎、風濕症、高血壓和某些婦科病等有明顯療效。
⑶ 天賜和布克賽爾
你把郵箱給我,我發給你
⑷ 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的旅遊景點
敖包特廟
敖包特廟位於縣城內,是自治縣境內最大的喇嘛廟。第三次建於1801年,第四次專建於1864年,三區革命和屬「文革」時期受到嚴重損壞,廟是2003年在原址上重建的。
道爾本厄魯特古城遺址
道爾本厄魯特古城遺址位於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縣城以東5km 處(距318省道1公里)。道爾本厄魯特古城遺址為方形,規模為500 X 500平方米,古城城牆為土牆,高5.2米,底寬8米,頂寬5米。看可分為牆皮和牆芯兩部分,牆皮用上坯砌成,土坯長0.4米,寬0.25米,厚0.11米牆芯為夯築,夯層0.15米,跨度4米。城牆土坯為灰黑色。
巴音雲都爾敖包
巴音雲都爾敖包位於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縣城以西,與縣城直線距為41km 。巴音雲都爾敖包又名獨山敖包,它得名於此地突兀聳立的孤獨山峰-——巴音雲都爾山,它四周為廣闊的戈壁草原,除此之外再無他山,因此又名獨山。
哈同山岩畫
哈同山岩畫位於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縣城西南,哈同山岩畫大部分分布於哈同山山北坡前冰嘖物中的花崗岩冰川漂礫上,共有幾十處。岩畫一般刻在漂礫的光滑斷面上,斷而面積因漂礫不同而大小不一,一般為0.5-2 平方米。少數岩畫分布於凝灰岩斷面上。
⑸ 和布克賽爾縣具體介紹
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概況
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位於准噶爾盆地西北邊緣,與阿勒泰地區、昌吉州、克拉瑪依、哈薩克共和國相接,隸屬塔城地區,217國道穿越縣境,具備良好的地緣、資源優勢,有著巨大的發展潛能。1954年9月10口成立自治縣,轄2鎮、5鄉、4個牧場,全縣總人口5.9萬人 (含兵團),由蒙古族、漢族、哈薩克族為主體,維吾爾族、塔塔爾族等19個民族組成,總面積3.06萬平方公里。
和布克賽爾縣資源豐富,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20餘種,蘊藏量在億噸以上的有煤、膨潤土、石鹽、石油、芒硝石英砂、石灰石等,品質均屬上乘,自治縣土地廣袤肥沃,現有耕地12.85萬畝,察和特農業綜合開發區內有300萬畝原始宜農荒地,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已進入全面開發階段;縣內草原遼闊,全縣草場面積2137萬畝,牧草豐茂,品種優良,數量可觀。縣境景色秀美,有避暑勝地、古墓、岩畫等特色旅遊資源以及天然熱氣泉療養資源,特別是素有三大民族史詩 《江格爾》的故鄉之稱,全縣大力實施民族文化旅遊品牌戰略,先後承辦了中國新疆《江格爾》史詩國際學術研討會,爭取到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化研究所在自治縣建立 《江格爾》口頭田野基地,有力地推動與促進了民族文化旅遊事業與經濟社會發展;縣境石油天然氣資源豐富,有石西、瑪湖、陸梁、夏孜蓋等五大油田,年產油量近300萬噸,是克拉瑪依油田公司的主要採油區。
和布克賽爾縣有著輝煌雄壯的歷史。1771年土爾扈恃人在首領渥巴錫及策伯克多爾古的率領下,歷經千山萬水,克服艱難限阻,輾轉回歸祖國,完成二十世紀人類歷史最後一次長途遷徙。200多年來,回歸的蒙古人民與其他民族一起共同創造了和布克賽爾縣草原文明。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最近幾年來 ,自治縣依託資源、地緣優勢,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大力實施優勢資源戰略,加快推進了現代農牧業發展,初步開成了以原鹽 、煤炭、建材、化工等為支柱的工業體系 ,文化旅遊及社會各項事業取得長足發展 ,已形成「北牧、中工、南農」的產業格局。2006年,全縣完成縣內生產總值6.27億元,增長21.2%,其中,一產增加值1.64億元、二產增加值2.64億元,三產增加值1.99億元,一、二、三產比重為26:42:32;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07億元;完成本級財政收入5.54億元,同比增長79.3%;農牧民人均純收入比2005年增加311元,達到3570元。今後一個時期自治縣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經濟結構調整,立足礦業開發,大力實施優勢資源轉換戰略,強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圍繞增加農牧民收入和財政收入「兩大核心目標」,堅定不移地走新型工業化、現代農(牧)業的發展路子,加速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提高縣域綜合實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努力打造工業強縣、財政富縣、文化名縣,構建和諧社會,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2007年的預期目標是:縣生產總值達到7.56億元,增長18.5%。其中,第一產業1.79億元,增長7.15%;第二產業3.33億元,增長24.14%;第三產業2.44億元,增長20.61%。地方財政收入6.38億元,增長16%。農牧民人均純收入3810元,增加240元以上。完成地方固定資產投資5.5億元,增長38%。招商引資到位資金4億元。
展望未來,和布克賽爾人將繼續發揚「依託資源優勢,搶抓發展機遇,團結求實拼搏,勇於爭創第一」的和布克賽爾精神,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使和布克賽爾這顆准噶爾盆地上的明珠更加燦爛,更加迷人。
http://www.xjhbk.gov.cn/index.html
包括什麼旅遊介紹,民俗介紹,招商投資,都在上面那個網站里,這是他們的政府網。
⑹ 新疆和布克賽爾
車票上寫的站名是和什托洛蓋站,6點左右到托洛蓋,從車站到和豐縣城還有60公里左內右。
沒有直達車站的容班車,因為連通車站的公里都沒有,只有包車一個人30,還得湊夠4個人。途中你可以看到棉花地,托洛蓋鎮,戈壁灘,托洛蓋到和豐的路上有個大下坡,坡比較大,比較少見。
路上沒有什麼著名的景點。
建議不要坐火車,因為從車站到托洛蓋十分的不方便,哎,不知道有些人干什麼吃的,把火車站修在那個地方。
⑺ 和布克賽爾600字資料
和布克賽爾鎮地處和布克賽爾縣境北部谷地中央,隸屬和布克賽爾縣,是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人民政府駐地,東與莫特格鄉規德格村相接,西到烏蘇尕,南起阿德爾格山,北到莫特格鄉磚廠,東西長約6.3公里,南北寬6.7公里,總面積44.2平方公里。
民政府駐地,東與莫特格鄉規德格村相接,西到烏蘇尕,南起阿德爾格山,北到莫特格鄉磚廠,東西長約6.3公里,南北寬6.7公里,總面積44.2平方公里;和布克賽爾鎮成立於1977年,現轄84個駐鎮單位、3個社區和1個鎮衛生院,有居民3385戶,11036人,是由蒙、漢、哈(三個民族為主)、維吾爾、柯爾克孜等17個民族構成,蒙、漢族居民中多信仰佛教,哈、維吾爾、回族居民中多信仰伊斯蘭教。和布克賽爾鎮黨委、人民政府駐地在賽爾南街13號。
「和布克賽爾」名字
和布克賽爾鎮
是由鎮境內和布克河與賽爾山而得名。「和布克」蒙語為「梅花鹿」,相傳很久以前,有人在和布克河上游樹林中看到梅花鹿,因而得名。「賽爾」蒙語為「馬背」,因山形似馬背而得名。和布克賽爾鎮平均海拔1291.6米 ,境內無任何工業污染,晴天時萬里無雲,陽光明媚,因地處谷地,四面環山,氣候冬暖夏涼,7月平均氣溫18.8℃ ,適合夏季避暑,是全疆有名的納涼勝地。在先秦時期是塞種人的游牧地。宋朝時屬西遼汗國,稱為霍勃(火孛),是歷史文獻上出現最早的該地地名。
⑻ 請教一下,和豐縣跟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是不是一回事
是的。和豐是新疆塔城地區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的簡稱,俗稱江格爾的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