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陽縣旅遊景點
Ⅰ 淮陽的風景有哪些
位於河南省東部,屬周口市。清雍正十二年置淮寧縣,1913年改淮寧縣為淮陽縣。面積1469平方千米,人口132.88萬。本區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4.3°C,年降水量741.2毫米,無霜期216天。區內主要有紡織、食品、機械製造等行業。主要土特產有黃花菜、槐山羊、陳州驢等。旅遊景點有大汶口文化遺址、太昊陵建築群、龍湖、龍山文化遺址等。
淮陽古稱宛丘、陳、陳州 ,位於河南省周口市10縣市中心,面積1469平方公里,轄21個鄉、鎮、場,總人口132.88萬。
這里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歷史上曾三次建都, 三次為國。 6500年前,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在此定都, 創下先天八卦和龍圖騰,燃升了人類文明的聖火。 5000年前,炎帝 神農氏在此建都始稱陳,嘗百草藝五穀,開創了中國農業的先河。 3000多年前, 周武王到舜後媯滿於陳,建陳國。道教始祖老子生於陳國苦縣 , 這里是道家文化的發源地。"天下文官祖, 歷代帝王師"的孔子,曾三次來陳,為他儒家學說 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礎。上古時代, 這里一直是華夏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曾載《陳風》10首。歷代文人墨客曹植、李白、李商隱、張九齡、蘇軾、蘇轍、晏殊、范仲淹等文壇巨匠留下歌詠淮陽的千百名篇。厚重的歷史文化 , 構築了星羅棋布的名勝古跡 , 有史可查的達 326 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兩處。縣城所在是河南省歷史文化名城——陳楚故城,位於萬畝龍湖之中。佔地 875 畝的太昊伏羲陵廟聳立龍湖北岸, 殿宇巍峨 , 金碧輝煌 ,位居全國十八大名陵之首。一陵一湖一古城相輝相映,形成了11平方公里的龍湖風景名勝區,是海內外華夏子孫尋根謁祖、旅遊觀光的聖地。。
Ⅱ 大家知道淮陽在什麼地方啊都有什麼啊
淮陽古稱宛丘、陳、陳州,位於河南省東部周口市縣市中心,屬周口市。清雍正十二年置淮寧縣,1913年改淮寧縣為淮陽縣,轄21更新後淮陽縣地圖個鄉、鎮、場。面積1469平方千米,人口135萬。本區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4.3°C,年降水量741.2毫米,無霜期216天。區內主要有紡織、食品、機械製造等行業。主要土特產有黃花菜、槐山羊、陳州驢等。旅遊景點有大汶口文化遺址、太昊陵建築群、龍湖、龍山文化遺址等。
淮陽地處淮海平原,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物產豐富,是聞名全國的農業大縣,盛產小麥、大豆、花生、棉花、玉米。糧、棉、油產量均在河南省名列前茅 , 畜牧業居河南省領先地位, 是全國油料生產五強縣和淮山羊、黃花菜、花生、大蒜生產出口基地。
工業迅猛發展 , 已建立以塑料、紡織、食品、皮革、醫葯、化工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降解地膜、彩條布、 PVC 塑膠管、萬噸皂素生產基地,亞洲最大的 PE 管材生產線等重點工業項目相繼建成投產並形成生產規模。西氣東輸燃氣管道過境 , 並在縣城西部開口, 一批 「氣代煤」 、「氣代油」項目, 正在籌建。
現代化的交通線路為淮陽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淮陽東靠京九, 西依京廣, 南臨漯阜, 北枕隴海, 距新鄭國際機場僅 180公里。南洛、大廣、商周、三條高速公路和106國道穿境而過, 省際、縣際及城鄉公路四通八達。沙河樞紐工程的竣工, 使水上運輸由沙河入淮河、長江 , 直達南京、上海。全縣電力充沛 , 程式控制電話連接城鄉,直通國內外。
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使古都淮陽蘊涵了巨大商機。
淮陽縣位於河南省東部,居周口地區之腹。地理坐標位置:北緯33。20'至34。00',東經114。38'至115。04'。南北長56公里,東西寬40.6公里,東南、西北最大長度73公里,總面積1467.85平方公里。東與鹿邑、 鄲城、沈丘三縣毗鄰,城關距鹿邑縣城66公里、鄲城縣城28公里、沈丘縣城槐店鎮57公里;西與周口市、西華縣接壤,城關距周口市30公里、西華縣城39公里;南隔沙河與項城、商水二縣市相望,城關距項城市水寨鎮38公里、商水縣城36公里;北與太康縣交界,城關距太康縣城33公里。縣城(城關回族鎮)距省會鄭州市214公里。
[編輯本段]歷史文化
這里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相傳太昊伏羲氏都宛丘,創華夏民族遠古之文明:制網罟,教民漁獵,開畜牧業之先河;畫八卦,分陰陽,奠定中國古典哲學之基礎;造土損,制琴瑟,始有中華之古樂:定姓氏,制嫁娶,革除原始社會之群婚習俗;以龍紀官,號曰「龍師」。歷史上曾三次建都, 三次為國。 6500年前,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在此定都, 創下先天八卦和龍圖騰,燃升了人類文明的聖火。 5000年前,炎帝 神農氏在此建都始稱陳,嘗百草藝五穀,開創了中國農業的先河。 3000多年前, 周武王封舜後媯滿於陳,建陳國。道教始祖老子生於陳國苦縣 , 這里是道家文化的發源地。"天下文官祖, 歷代帝王師"的孔子,曾三次來陳,為他儒家學說 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礎。
上古時代, 這里一直是華夏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曾載《陳風》10首。歷代文人墨客曹植、李白、李商隱、張九齡、蘇軾、蘇轍、晏殊、范仲淹等文壇巨匠留下歌詠淮陽的千百名篇。縣城所在是河南省歷史文化名城——陳楚故城,位於萬畝龍湖之中。佔地 875 畝的太昊伏羲陵廟聳立龍湖北岸, 殿宇巍峨 , 金碧輝煌 ,位居全國十八大名陵之首。一陵一湖一古城相輝相映,形成了11平方公里的龍湖風景名勝區,是海內外華夏子孫尋根謁祖、旅遊觀光的聖地。
厚重的歷史文化為淮陽留下了星羅棋布的名勝古跡,有史可查的達326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太昊伏羲陵廟,中國十八大名陵之首,佔地875畝,規模宏大,肅穆庄嚴,始建於春秋,增制於盛唐,完善於明清,歲月3000年,歷代帝王51次御祭;建國50載,兩位總理拜謁,威嚴有加的朱鎔基總理,虔誠謁陵之後,一改從不題詞的常規,欣然題寫「羲皇故都」匾額。民間祭祀活動綿延千年歷久不衰,初春時節,周圍五省數百縣市農民雲集進香,日均20萬人,歷時一個月;農歷每月初一、十五,均有盛大祭祀活動。太昊陵祭祀活動,作為中國規模最大的民間廟會已列入我國非物資文化遺產.平糧台古城遺址,是迄今為止發現的 我國唯一一座有史書記載的原始社會時期的兩代帝王(太昊和炎帝)都城遺址。考古發掘出九個「中國之最」,其中陶排水管道的出土,把我國城市建設歷史推進到4700年前,史學界稱之為「華夏第一城」,被譽為「二十世紀最有價值的考古發掘」。 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47處,淮陽縣城所在地就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陳楚故城。東漢時期的陳王劉崇墓,是至今考古發掘規模較大保存完整的磚石結構墓。
面積16000多畝龍湖,是中國內陸最大的環城湖,6500年前,太昊伏羲氏率領部族從甘肅天水沿黃河東下,在這里擇水而居,繁衍生息,孕育了偉大的華夏民族,因此可以說,龍湖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湖。湖中景點眾多,全國獨有的人文和自然景觀16處,形成「城在湖中、湖在景中、景在城中、人在畫中」的中原水城獨有特色,被譽為「中原明珠」、「內陸奇觀」。這是一片歷史之水、文化之水、神奇之水、神靈之水,《詩經•陳風》:彼澤之陂,有蒲有荷。彼澤之陂,有蒲菡萏是對3000年前龍湖美景的真實描寫,這里奼紫嫣紅的蓮花,是商周時代留下的優良種群;茂密生長的蒲葦,曾是夫子「陳蔡絕糧」的充飢美食;絕無僅有的白龜,把羲皇「一畫開天」的傳說變成了史實;這里盪漾的每一片碧水,都倒映出中華民族數千年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七台八景聲名遠播。剪枝公園被稱為「淮陽獨秀」、「天下奇觀」。淮陽泥泥狗被譽為「真圖騰、活化石」。民間傳說、神話故事俯拾皆是。
淮陽古稱宛丘、陳、陳州,歷史源遠流長,是一個古老而神奇的地方。據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考證:五億七千萬年前,在中國境內大部分都是海洋的情況下,就出現了淮陽古陸。 6500多年前,中華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在這里建都,他定姓氏、制嫁娶、結網罟、養犧牲、興庖廚、畫八卦,肇始了華夏文明;他造干戈、飾武功,統一四海,實現了中華民族的第一次大融合,綜合各個部落的特點,創造了龍的圖騰,中華民族始稱「龍的傳人」。後炎帝神農繼都於太昊之舊墟,易名為陳。神農氏在這里嘗百草,藝五穀,率領先民步入農耕社會。所以說,淮陽是姓氏文化、農耕文化、八卦文化和龍圖騰的發源地,這些寶貴的歷史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自尊自信的源泉、凝聚一體的象徵。夏,陳屬豫州。商,為虞遂封地。西周,周武王封舜帝後裔媯滿於陳,並把女兒大姬嫁給他,媯滿建陳國,築陳城; 以國為姓,陳胡公媯滿便是陳姓的得姓始祖,也是胡、田、姚、孫、袁等大姓的共同先祖,「陳姓遍天下,淮陽是老家」。道教創始人老子就生於陳國苦縣。戰國時期,楚頃襄王遷都陳城,歷經38年,史稱郢陳,故淮陽又稱「陳楚故城」。秦時這里初設陳縣,後置陳郡,公元前196年,以陳在淮水之北,改名淮陽。在六千多年歷史長河中,淮陽五次建都,四次封國,皇而帝,帝而王,分封則國,統制則郡,南北迭轄,州縣兼置,始終是豫東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1953年,國務院撤消淮陽專區,才改為縣治。所以考古學家稱:中國的歷史,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六千年看淮陽。
淮陽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被歷代帝王稱為「開物成務」之風水寶地。被稱為天下文官祖、歷代帝王師的孔子曾三次來陳,在這里著書講學長達四年之久,為他儒家學說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礎,留下了「陳蔡絕糧」千古佳話。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曾載有《陳風》十首。歷代文人墨客曹植、李白、李商隱、張九齡、蘇軾、蘇轍等文壇巨匠在這里留下了歌詠淮陽的不朽佳篇。包公陳州放糧也發生在這里。
[編輯本段]經濟社會
近幾年來,淮陽經濟社會得到長足發展,2005年全省縣域經濟發展綜合排序,該縣較2003年上升2個位次,生產總值連續兩年保持12%以上的增幅,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004年增幅超過30%,2005年增幅達7.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連續兩年保持11%以上的增幅,2004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達46.4%,2005年仍保持了7.8%的較高增幅,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連續兩年保持13%以上增幅,居民儲蓄存款余額增幅連續兩年在17%以上。
城市面貌煥然一新。全線貫通了總長28公里的二環路,拉出了50平方公里的城市框架,拓展了淮陽縣城廣闊的發展空間。全面改造了老城區,開發了新城區,修建了羲皇文化廣場,基本恢復了太昊陵原貌;美化、綠化、亮化了龍湖風景區,打通了內環湖觀光大道,修建了外環湖路,使內湖相通、外湖相連,龍湖風景區整體提升了品位。完成了長達15公里的龍都路和東環路、南環路、進步北大街綠化改造,人均綠地面積增至16.5平方米。完善了 城市供水和天然氣管網等基礎設施,城市功能進一步完備,城市面貌大大改觀,水清、路暢、草綠、花妍,白天美,晚上亮,人居環境更加良。
2005年全省旅遊規劃把淮陽確定為五大旅遊區東部尋根與宗教文化旅遊組團的中心城市,被省文明委命名表彰「全省創建文明城市先進 城市」。 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壯大。 修繕了畫卦台、弦歌台等景點,拆遷近10萬平方米違章建築,恢復了太昊陵875的佔地面積,恢復了部分原有古建築。成功舉辦了首屆中華姓氏文化節、姓氏文化尋根游活動和每年一度的「羲皇故都」朝祖會,開創了旅遊業發展「春季朝祖會,秋季尋根游」和兩年一屆的中華姓氏文化節新格局,有力促進了文化旅遊業的發展, 提升了該縣的對外開放水平,增添了淮陽旅遊業的魅力,展示了淮陽新形象,提高了淮陽知名度。2005年全年接待遊客數量突破百萬人,門票收入超過一千萬元,相關收入突破億元 。
[編輯本段]特色美食
蘇義忠燒雞店
蘇義忠燒雞 - 楊普仲攝影淮陽北關的蘇義忠燒雞店是以經營燒雞為主,兼營羊頭、羊肉、豆腐皮的清真熟食店。數十年來,蘇義忠先生潛心鑽研,廣取各地名吃之長,創造出了獨門秘方,使蘇家燒雞享譽豫東。目前的蘇義忠燒雞以製作獨特、形色美觀、肉爛脫骨、營養豐富而聞名豫東大地,倍受各界人士的青睞,凡品嘗者無不拍手稱絕。知名畫家藍天野(《封神榜》中姜子牙的扮演者)品嘗後稱贊不已,說蘇義忠燒雞肉鮮味美,陳州一絕。歷年龍都朝祖會期間,海內外來淮作家、書畫家都點名要蘇義忠燒雞,並感嘆其五味俱佳,欣然命筆題字作畫,使得蘇義忠燒雞聲名遠揚。2006年,蘇義忠先生被河南電視台「廚王爭霸」大賽組委會聘為清真名吃顧問,2007年蘇義忠燒雞成為淮陽唯一一家榮獲市級「文明誠信商戶」的餐飲店。2009年榮獲市委宣傳部「消費者信得過單位」。
蘇義忠先生繼承傳統工藝精髓,在選雞、宰殺、撐型、烹煮、用湯、火候等方面,摸索出了一套獨門經驗。他選雞嚴格,選用兩年以內的柴雞,以保證雞肉質量;加配多種名貴調料, 經素油烹炸、精工製作而成的燒雞,富含蛋白質,具有五味俱佳、酥香軟爛、鹹淡適口、肥而不膩、香氣撲鼻、肉白細嫩的特點。
幾十年來, 蘇義忠燒雞始終堅持傳統操作規程, 故而群眾對其燒雞有著「出門百步外,余香留口中」的贊譽;經常食用能收到開胃健脾、溫中益氣、通絡提神的功效。今日的蘇義忠燒雞成為淮陽人探親訪友的饋贈佳品,更成為海內外遊客蒞臨淮陽的名吃首選。
朱麻子燉肉胡辣湯
朱麻子燉肉胡辣湯,歷史上叫"朱家胡辣湯"。朱麻子叫朱錦章,淮陽城內人。其先祖從宋朝開始在城北十字街西經營胡辣湯。相傳明洪武皇帝朱元璋創業之初,路過淮陽,幾天沒吃東西,人困馬乏,卧倒在北十字街口,被一位姓朱的老漢救起,獻上一碗胡辣湯,朱元璋喝後馬上清醒過來,連喝三碗,口稱"好湯、好湯!"待朱元璋即位以後,把這位朱姓老漢宣召到宮廷御膳房,專司湯膳。自此,朱家胡辣湯名聲大振,朱家也以此為業經營至今。朱麻子自民國時從父輩手中接過做湯技術後,又經一番苦心經營,創制了燉肉胡辣湯,所,以現在叫朱麻子燉肉胡辣湯。
朱麻子燉肉胡辣湯的特點是稀稠均勻,咸甜適中,肉爛如泥,酸辣可口,香味四溢。素有"朝飲胡辣湯,暮嗝尚余香"之說。外地客人來淮,淮陽籍的港、澳、台同胞回淮探親,都以能喝上"朱麻子胡辣湯"而津津樂道。
淮陽餛飩
淮陽餛飩始於民國初年。當時的飯業老闆范好德以經營餛飩、小籠包子出名。為了創出牌子,他走南闖北,吸取南北諸家餛飩之長,結合淮陽人的口味,創出了帶有淮陽地方特色的風味小吃。
淮陽餛飩的做法是:用清燉雞湯,下肉餡面葉,再沸沖加工好的雞絲、海米、榨菜、紫菜、粉絲、海帶、小生氽丸、雞蛋皮絲,然後加適量小磨油、味精、陳醋、料酒、醬油、香料等調味品。根據季節,還可以加蒲菜、金針菜、韭菜、香菜、蒜苗、荊芥等鮮菜。其味道鮮美,清利爽口,香而不膩。
該小吃"文化大革命"中曾一度絕跡,1980年前後城內開始恢復經營。它繼承了淮陽餛飩的傳統工藝,保持了地方名吃的獨特風味。目前,城關各夜市,餛飩攤點雲集,食客經常暴滿。
張家驢肉湯
張家驢肉湯,系清湯燉驢肉而成,此湯肉湯分明,肉爛而不膩,湯色白似乳,濃郁開胃,香味撲鼻。或伴食、或下酒、細細品之,餘味悠長。自清道光年間到建國初,縣城內驢肉湯均有張家獨家經營。當時此湯遠近聞名,不論是達官貴人,還是過往商賈,乃至鄉村野夫都以在淮陽縣城能喝到張家驢肉湯為一大樂趣。
另外,張家驢肉湯店還配有"驢白血",更是上品中的精品。驢白血系張家祖傳絕技,用驢血加工炮製。形狀似腦非腦,似蛋非蛋,白而細嫩,色香味俱佳。此食品營養豐富,可大補元氣,養血安神,老少皆宜,食者稱絕。
燒蒲菜
燒蒲菜是淮陽獨有的名菜,被列為河南省地方名菜之一。它以城湖特產蒲子下端的嫩蕊為原料,加配佐料燒制而成。燒蒲菜可單獨燒制,也可與肉、魚、蛋拼合燒制。種類有蝦仁燒蒲菜、蛋黃燒蒲菜、魚片燒蒲菜等。不論哪種燒蒲菜,均色白如玉,鮮嫩清香,別具風味。每逢夏秋季節,縣內各餐館均把燒蒲菜作為淮陽地方名菜招攬食客,好客的淮陽人也常以燒蒲菜為領頭菜來宴請嘉賓。
蓋家鍋盔
蓋家鍋盔,由本縣黃集鄉蓋庄蓋老殿始創於清光緒末年,傳其子蓋長榮,先後兩代。其鍋盔無磺、無鹼、饃味香甜。做法是:用開水燙面提酵,接面二至三次,上杠搋軟,再用手反復搓揉,達到光滑油亮,色如雪團。做成圓餅(或半圓),靠鍋邊粘貼,武火燒成一面喧白一面焦黃,不霉不壞,出鍋後就是味道鮮美、外焦里軟的獨特鍋盔。
蓋家鍋盔問世後一直受世人喜愛,30年代已居淮陽饃業之冠,名揚周圍數縣。現營業點常設在城關南十字街路東,每天下午四點上市,供不應求。因淮陽蓋家鍋盔遠近聞名,所以,歷年太昊陵會期間,周圍數百里的香客,遊人多以能捎回蓋家鍋盔,全家共嘗為幸。
方布袋燒雞/方布袋豆腐把
方布袋燒雞名字來由現在的方家長輩乳名布袋而來,其燒雞製作口味香濃而又不膩,遠近聞名,製作工藝以及作料暫時不得而知,其他幾種(比如符離集燒雞)均不比方布袋。而其豆腐把(薄豆腐切成條煮制而成)正是用這種燒雞的製作程序以及作料製作而成。淮陽人出外多日回來必嘗一口方布袋燒雞和方布袋豆腐把,家宴酒席必不可少。
現在址在主城區--北小關--東關交叉口西,紅旗購物廣場南。
[編輯本段]地方特產
黃花菜—獨具七蕊,黃花菜中的極品
淮陽黃花菜獨具七蕊,黃花菜中的極品淮陽黃花菜菜條豐潤,色澤金黃,質地筋脆,營養豐富,味道鮮美,而且獨具七蕊,據調查除淮陽之外的任何地區種植的黃花菜皆為六蕊,即使根系是從淮陽縣挪出的黃花菜亦是六蕊,是黃花菜中的極品。早在漢朝時期就已聞名全國,成為朝聖的貢品。宋朝大文學家蘇軾到陳州(淮陽古稱陳州)郊遊時,品嘗過淮陽黃花菜後,在陳州蘇坡亭寫下「莫道農家無寶玉,遍地黃花是金簪」的千古佳句,給予極高的贊譽。淮陽人民以此為榮,把淮陽黃花菜改名為「金針菜」。 淮陽黃花菜是難得的保健品。據《本草綱目》記載,黃花菜具有健腦、益智、抗衰老等;提起金針菜,還有一段不平常的故事呢?據說,秦朝未年,陳勝、吳廣率領農民起義軍攻下陳州(今河南淮陽縣)建都稱王時,士兵們在兵荒馬亂中,把生機旺盛的黃花菜踐踏得不成樣子,當地有個名叫金針的姑娘,看到這種情況十分痛惜,於是就對其精心管理培植,結果黃花菜又死而復活。棵棵長得亭亭玉立,開滿醉人的鮮花。後來,人們為紀念金針姑娘,就把黃花菜起名叫金針菜。
泥泥狗—真圖騰、活化石
「老齋公,慢慢走,給把泥泥狗,您老活到九十九。」 淮陽乃至豫東一帶的人,很多都還記得這首歌謠。曾幾何時,依託太昊陵,方圓上百里的地域內,有這樣一個古老的習俗:沿途的孩子攔住趕廟會的成年人索要泥泥狗,並唱起這樣韻味悠悠的歌謠。被索要者,除了趕快把隨身攜帶的泥泥狗撒在地上,讓孩子們去撿拾,別無選擇,因為那是一種美麗的祝福,當地人認為,把泥泥狗送給孩童或親朋好友可以消災祛病,吉祥平安。所以,南來北往趕會的香客,回去時,總少不了帶一些泥泥狗。淮陽特產淮陽泥泥狗—真圖騰、活化石"泥泥狗"是淮陽縣太昊伏羲陵泥玩具的總稱,當地農民用黃泥捏成的、含納福避邪之意的祭祀物。除了狗外,它還有猴、羊、鳥等110多種形態,相傳已有3000多年歷史,泥泥狗又叫「陵狗」、「天狗」,為淮陽太昊陵所獨有,被譽為「天下第一狗」。據說,「泥泥狗」是為伏羲、女媧看守陵廟的「神狗」,贈送親友,可以消災、祛病,頗為神聖。 泥泥狗是用膠泥捏制而成,全身染黑色作底,然後用大紅、黃、白、綠、桃紅五色點畫出由圓弧曲線、直線和點組成的各種圖案,線條稚拙而生動,色彩絢麗又不失沉穩。泥泥狗造型古樸渾厚,形狀奇特怪異,其題材包羅鳥、獸、魚、蟲與人物,可謂無奇不有,個個充滿著一種虛幻的超脫神秘感,散發出濃烈的鄉土氣味和野性的芬芳。泥泥狗都是有孔可吹,聲音悠遠明亮,嗚嗚的聲音,彷彿在訴說著一個久遠的神話。 泥泥狗是淮陽獨有的民間文化遺產。淮陽泥泥狗設計精美、品位高雅有很高的藝術和考古價值,被專家們贊譽為「真圖騰、活化石」和「現代活文物」。
淮陽蒲菜
蒲菜是蒲根剝去硬皮後的嫩芯。淮陽蒲菜歷史悠久,傳說早在春秋時期,孔子周遊列國被困陳、蔡,絕糧7日,就是靠蒲菜維持生命的。從此,蒲菜成為別具風味的名菜。淮陽蒲菜有許多特點:生菜水靈白皙,鮮艷嫩脆,別號「淮陽大蔥」。外地蒲菜麻嘴,而淮陽蒲菜生吃甜脆爽口。淮陽蒲菜燒、炒、燜、煮各具特色,都是淮陽地方風味一絕,外地旅客品嘗後贊不絕口,引以為奇。
槐山羊
槐山羊是我國山羊良種之一,淮陽為中心產區。它具有體質結實,毛細而勻,皮質細密而有彈力。產肉性能好,屠宰凈肉率為38.9%。肉質鮮嫩,膻味小,是皮肉兼用型優良品種。槐山羊板皮具有皮質厚、板面細、油性好、韌性好、彈性強等優點,是製作各級皮革製品的優良材料,在航空工業上也有一定的用途。槐山羊板皮在國際市場上稱作漢口路槐皮,很受歡迎,遠銷美、英、法、德、西班牙、義大利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
布老虎
布老虎是一種古代就已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的玩具,它品種繁多,流傳廣泛,是一種極具鄉土氣息的民間工藝品。在中國人心裡,老虎是驅邪避災、平安吉祥的象徵,而且還能保護財富。它寄託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因此至今仍受到人們的廣泛喜愛。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期間,民間盛行給兒童做布老虎,或者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畫虎臉,寓意健康、強壯、勇敢。布老虎的形式多種多樣,有單頭虎、雙頭虎、四頭虎、子母虎、枕頭虎、套虎等。 在太昊陵,尤其是農歷二月二至三月三的太昊伏羲陵古廟會上,隨處可以看到琳琅滿目的布老虎,有單頭虎、雙頭虎、直卧虎、玩具虎、枕頭虎等,形態各異,大小不一。這些老虎不是深山老林中那種兇猛的野獸,而是裝飾化、人格化了的布玩。它們造型天真活潑、稚氣可愛,活像一個個惹人喜愛的孩子,它們雖然不再是老虎的自然形態,可是,當人們看到它們時仍以為虎。
Ⅲ 河南省 淮陽的什麼旅遊景點最好
淮陽的什麼旅遊景點最好,這個問題難度較高,不知道您的興奮點(看點)在哪裡。淮陽地處豫東平原,周口市腹心,是姓氏文化、農耕文化、八卦文化和龍圖騰的發源地。推薦以下景點:
太昊伏羲陵廟
中國十八大名陵之首,佔地875畝,規模宏大,肅穆庄嚴,始建於春秋,增制於盛唐,完善於明清,歲月3000年,歷代帝王51次御祭;建國50載,兩位總理拜謁,威嚴有加的朱鎔基總理,虔誠謁陵之後,一改從不題詞的常規,欣然題寫「羲皇故都」匾額。民間祭祀活動綿延千年歷久不衰,初春時節,周圍五省數百縣市農民雲集進香,日均20萬人,歷時一個月;農歷每月初一、十五,均有盛大祭祀活動。太昊陵祭祀活動,作為中國規模最大的民間廟會已列入我國非物資文化遺產。
平糧台古城遺址
是迄今為止發現的 我國唯一一座有史書記載的原始社會時期的兩代帝王(太昊和炎帝)都城遺址。考古發掘出九個「中國之最」,其中陶排水管道的出土,把我國城市建設歷史推進到4700年前,史學界稱之為「華夏第一城」,被譽為「二十世紀最有價值的考古發掘」。
龍湖
面積16000多畝,是中國內陸最大的環城湖。6500年前,太昊伏羲氏率領部族從甘肅天水沿黃河東下,在這里擇水而居,繁衍生息,孕育了偉大的華夏民族,因此可以說,龍湖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湖。湖中景點眾多,全國獨有的人文和自然景觀16處,形成「城在湖中、湖在景中、景在城中、人在畫中」的中原水城獨有特色,被譽為「中原明珠」、「內陸奇觀」。這是一片歷史之水、文化之水、神奇之水、神靈之水,《詩經•陳風》:彼澤之陂,有蒲有荷。彼澤之陂,有蒲菡萏是對3000年前龍湖美景的真實描寫,這里奼紫嫣紅的蓮花,是商周時代留下的優良種群;茂密生長的蒲葦,曾是夫子「陳蔡絕糧」的充飢美食;絕無僅有的白龜,把羲皇「一畫開天」的傳說變成了史實;這里盪漾的每一片碧水,都倒映出中華民族數千年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Ⅳ 淮陽的旅遊景區有哪些
到淮陽,那當然就是太昊陵了,平常80元。初一、十五 20元,最好在農歷的二月二到三月三之間能來淮陽一趟,這里隆重的廟會會讓你終身難忘。其次是東湖景區。這兩年經過美化特別有詩情畫意,夏天的傍晚炊煙裊裊,與東湖輝映成趣、還有好多情侶在此拍婚紗照。再次就是弦歌台、畫卦台、五穀台。
Ⅳ 到了淮陽怎麼找太昊陵太昊陵周圍還有什麼景點
淮陽縣 郵編466700 區號0394 淮陽古稱宛丘、陳、陳州,位於河南省東部周口市10縣市中心,屬周口市。清雍正十二年置淮寧縣,1913年改淮寧縣為淮陽縣,轄21個鄉、鎮、場。面積1469平方千米,人口132.88萬。本區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4.3°C,年降水量741.2毫米,無霜期216天。區內主要有紡織、食品、機械製造等行業。主要土特產有黃花菜、槐山羊、陳州驢等。旅遊景點有大汶口文化遺址、太昊陵建築群、龍湖、龍山文化遺址等。 淮陽地處淮海平原,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物產豐富,是聞名全國的農業大縣,盛產小麥、大豆、花生、棉花、玉米。糧、棉、油產量均在河南省名列前茅 , 畜牧業居河南省領先地位, 是全國油料生產五強縣和淮山羊、黃花菜、花生、大蒜生產出口基地。 工業迅猛發展 , 已建立以塑料、紡織、食品、皮革、醫葯、化工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降解地膜、彩條布、 PVC 塑膠管、萬噸皂素生產基地,亞洲最大的 PE 管材生產線等重點工業項目相繼建成投產並形成生產規模。西氣東輸燃氣管道過境 , 並在縣城西部開口, 一批 「氣代煤」 、「氣代油」項目, 正在籌建。 現代化的交通線路為淮陽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淮陽東靠京九, 西依京廣, 南臨漯阜, 北枕隴海, 距新鄭國際機場僅 180公里。漯界、阿深、周商、許毫四條高速公路和106國道穿境而過, 省際、縣際及城鄉公路四通八達。沙河樞紐工程的竣工, 使水上運輸由沙河入淮河、長江 , 直達南京、上海。全縣電力充沛 , 程式控制電話連接城鄉,直通國內外。 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使古都淮陽蘊涵了巨大商機。 淮陽縣位於河南省東部,居周口地區之腹。地理坐標位置:北緯33。20'至34。00',東經114。38'至115。04'。南北長56公里,東西寬40.6公里,東南、西北最大長度73公里,總面積1467.85平方公里。東與鹿邑、 鄲城、沈丘三縣毗鄰,城關距鹿邑縣城66公里、鄲城縣城28公里、沈丘縣城槐店鎮57公里;西與周口市、西華縣接壤,城關距周口市30公里、西華縣城39公里;南隔沙河與項城、商水二縣相望,城關距項城縣水寨鎮38公里、商水縣城36公里;北與太康縣、拓城縣交界,城關距太康縣城33公里、拓城縣城毗里。縣城(城關回族鎮)距省會鄭州市214公里。 [編輯本段]歷史文化 這里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歷史上曾三次建都, 三次為國。 6500年前,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在此定都, 創下先天八卦和龍圖騰,燃升了人類文明的聖火。 5000年前,炎帝 神農氏在此建都始稱陳,嘗百草藝五穀,開創了中國農業的先河。 3000多年前, 周武王封舜後媯滿於陳,建陳國。道教始祖老子生於陳國苦縣 , 這里是道家文化的發源地。"天下文官祖, 歷代帝王師"的孔子,曾三次來陳,為他儒家學說 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礎。 上古時代, 這里一直是華夏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曾載《陳風》10首。歷代文人墨客曹植、李白、李商隱、張九齡、蘇軾、蘇轍、晏殊、范仲淹等文壇巨匠留下歌詠淮陽的千百名篇。厚重的歷史文化 , 構築了星羅棋布的名勝古跡 , 有史可查的達 326 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兩處。縣城所在是河南省歷史文化名城——陳楚故城,位於萬畝龍湖之中。佔地 875 畝的太昊伏羲陵廟聳立龍湖北岸, 殿宇巍峨 , 金碧輝煌 ,位居全國十八大名陵之首。一陵一湖一古城相輝相映,形成了11平方公里的龍湖風景名勝區,是海內外華夏子孫尋根謁祖、旅遊觀光的聖地。 厚重的歷史文化為淮陽留下了星羅棋布的名勝古跡,有史可查的達326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太昊伏羲陵廟,中國十八大名陵之首,佔地875畝,規模宏大,肅穆庄嚴,始建於春秋,增制於盛唐,完善於明清,歲月3000年,歷代帝王51次御祭;建國50載,兩位總理拜謁,威嚴有加的朱鎔基總理,虔誠謁陵之後,一改從不題詞的常規,欣然題寫「羲皇故都」匾額。民間祭祀活動綿延千年歷久不衰,初春時節,周圍五省數百縣市農民雲集進香,日均20萬人,歷時一個月;農歷每月初一、十五,均有盛大祭祀活動。太昊陵祭祀活動,作為中國規模最大的民間廟會已列入我國非物資文化遺產.平糧台古城遺址,是迄今為止發現的 我國唯一一座有史書記載的原始社會時期的兩代帝王(太昊和炎帝)都城遺址。考古發掘出九個「中國之最」,其中陶排水管道的出土,把我國城市建設歷史推進到4700年前,史學界稱之為「華夏第一城」,被譽為「二十世紀最有價值的考古發掘」。 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47處,淮陽縣城所在地就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陳楚故城。東漢時期的陳王劉崇墓,是至今考古發掘規模較大保存完整的磚石結構墓。 答案補充 淮陽古稱宛丘、陳、陳州,歷史源遠流長,是一個古老而神奇的地方。據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考證:五億七千萬年前,在中國境內大部分都是海洋的情況下,就出現了淮陽古陸。 6500多年前,中華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在這里建都,他定姓氏、制嫁娶、結網罟、養犧牲、興庖廚、畫八卦,肇始了華夏文明;他造干戈、飾武功,統一四海,實現了中華民族的第一次大融合,綜合各個部落的特點,創造了龍的圖騰,中華民族始稱「龍的傳人」。後炎帝神農繼都於太昊之舊墟,易名為陳。神農氏在這里嘗百草,藝五穀,率領先民步入農耕社會。所以說,淮陽是姓氏文化、農耕文化、八卦文化和龍圖騰的發源地,這些寶貴的歷史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自尊自信的源泉、凝聚一體的象徵。夏,陳屬豫州。商,為虞遂封地。西周,周武王封舜帝後裔媯滿於陳,並把女兒大姬嫁給他,媯滿建陳國,築陳城; 以國為姓,陳胡公媯滿便是陳姓的得姓始祖,也是胡、田、姚、孫、袁等大姓的共同先祖,「陳姓遍天下,淮陽是老家」。道教創始人老子就生於陳國苦縣。戰國時期,楚頃襄王遷都陳城,歷經38年,史稱郢陳,故淮陽又稱「陳楚故城」。
Ⅵ 淮陽有什麼景點
到淮陽,那當然就是太昊陵了,平常80元。初一、十五 20元,最好在農歷的二月二到三月三之間能來淮陽一趟,這里隆重的廟會會讓你終身難忘。其次是東湖景區。這兩年經過美化特別有詩情畫意,夏天的傍晚炊煙裊裊,與東湖輝映成趣、還有好多情侶在此拍婚紗照。再次就是弦歌台、畫卦台、五穀台。雖然景區很小,在農村,但卻是有幾千年的歷史,與文明的歷史再現。
熱情好客、淳樸善良的淮陽人民歡迎國內外的賓朋來此觀光旅遊。
Ⅶ 河南周口市淮陽縣有什麼是旅遊景點是幾星級旅遊景點
景點有大汶口文化遺址、太昊陵建築群、龍湖、龍山文化遺址
Ⅷ 誰知道淮陽縣有名的景點
伏羲太昊陵 在淮陽城北1公里處。淮陽古為陳國,傳為伏羲之都,這里春秋時已有陵墓,後代又屢加修建,逐漸增至s00畝大小。有內外兩城,建築很多,寢殿後的伏羲陵高20餘米,陵前巨碑上鐫「太昊伏羲之墓」。太昊伏羲氏是我國遠古神話傳說中的一個聖明帝王,他&ldq... 河南>周口市>淮陽縣
弦歌台 弦歌台 弦歌台 弦歌台 弦歌台位於淮陽縣城西南隅水靜如練的南壇湖中,這里紅連映日,碧荷接天,風景優美,景色宜人。 弦歌台,又名厄台、絕糧祠,是紀念孔子當年厄於陳蔡絕日弦歌不止而建造的。《史記.孔子世家》、《韓詩外傳》、《孔子家語》、《孔子集注》... 河南>周口市>淮陽縣
畫卦台 淮陽城四面環水,萬畝城湖煙波浩淼。在城東北一里處的湖面上突兀著一座土丘,上面亭欄溢彩,古柏蒼翠。這里就是太昊伏羲氏始畫八卦的地方,故名畫卦台,亦稱八封壇。淮陽古稱宛丘,是太昊伏羲氏建都之地,畫卦台則是「伏羲於蔡水得白龜八卦之壇」。... 河南>周口市>淮陽縣
平糧台 平糧台是一座龍山文化古城,位於淮陽縣城東南4公里處。場址高約5米,面積100畝,呈正方形。平糧台古城址即是宛丘之地,距今已有460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目前發掘出土進代最早的一座古城址。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里的《陳風宛丘》以及《東門之枌》、《爾... 河南>周口市>淮陽縣
龍湖風景區 淮陽龍湖位於黃淮平原腹地,東西闊4.4公里,南北長2.5公里,圍堤14公里,面積11平方公里(16483),水域面積8000多畝。其氣勢,其規模,無不令杭州西湖、武漢東湖黯然失色。湖水環抱古城,古城屹立水中;湖中有城,城中有湖,補譽為內陸奇觀,中原名珠。萬畝... 河南>周口市>淮陽縣
剪枝公園 淮陽縣太吳陵公園,總面積約百畝。公園松柏夾道,綠草如茵,園中套園,各具特色。園與園之間,由松涵柏洞相連,回環曲徑而通幽,別有洞天。登高俯視,涌綠疊翠,各種樹木造形,點綴其間,硫密有致,干姿百態。園正中一座針葉柏亭翼然欲飛,直徑4米,高5米,... 河南>周口市>淮陽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