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家坡旅遊景點大全
『壹』 蔡家坡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蔡家坡本身沒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工業區。你可以向南五公里,經高店到五丈原,那版可是諸葛亮六齣祁山的前權進基地,後來「星落五丈原」。也可以向北十餘公里。經過縣城,到周公廟游覽,那裡是獎勵周朝的周文王、周武王的紀念地;再者岐山縣的岐山面、涼皮、油鍋盔都享譽三秦,聞名遐邇的陝西代表麵食。這里最正宗。
『貳』 蔡家坡有什麼玩的地方
以蔡家坡為中心點向南幾公里就是諸葛亮廟就不多說了.向北二十五公里就是著名的周公廟版,周公廟在近年的不斷開發下規模比諸葛亮廟大的多,景點和傳奇故事也多,尤其暑期更是必去之處,楊柳成蔭,千年百年古樹參天,遮天蔽日涼風習習.必過的民俗村有幾十種當地美味小吃,別具一格風味獨特.走到此地了向權西還有鳳翔東湖,向東有法門寺,由法門寺沿法湯旅遊專線可去湯浴森林公園,然後沒沿南線回到終點蔡家坡.此地旅遊景點密度大是個不錯的關中旅遊度假勝地.希望你不枉到此一游.
『叄』 蔡家坡的旅遊
五丈原諸葛亮廟風景名勝區(AAA),位於蔡家坡鎮五丈原社區,五丈原高20餘米,面積約12平方公里,五丈原南依棋盤山,北臨渭河,東西兩面為河流沖的深溝,形勢險要。三國時期,諸葛亮屯兵五丈原與司馬懿對陣,後因積勞成疾病死五丈原,五丈原由此聞名於世。是三國時諸葛亮最後一個戰場。元朝時後人為了紀念諸葛亮,在此修建了寺廟。
2.唐武德元年(618年)為紀念西周政治家周公姬旦修建。佔地面積900畝,廟內古樹參天殿堂成群,除了周公正殿外,還有召公、太公等周人先祖及功臣勛將的配殿,漢白玉武將像等古跡名勝。一九五七年周公廟被列為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九九二年批准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3.釣魚台風景名勝區(AAA),位於蔡家坡西南20公里蟠潘河上,南依秦嶺,北望渭水,山清水秀,古柏疊翠,景色綺麗,歷史久遠,是古今中外頗享盛名的游覽勝地,是省級風景名勝區和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釣魚台因西周名士姜子牙在此隱居十載,滋泉釣干遇文王而聞名於世,史料典籍均有記載。唐貞觀年間:「太公兵家者流,始令蟠溪立廟。」並植柏四株,至今猶存。至清乾隆年間有廟宇17處,著名的有太公廟、文王廟、山門口、三清廟等,河東岸的釣台遺跡,河道中央的「璜石」,河西的望賢台以及飛瀑流霞,浪聲莫測。釣魚台建築風格典雅、自然景色迷人。
4.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AAAA),位於秦嶺北麓,眉縣、太白縣、周至縣三縣境內,北距蔡家坡40公里。是中國著名的秦嶺山脈的主峰,也是中國大陸東部的第一高峰,海拔3767米。秦嶺山脈是中國南方與北方的天然屏障,也是長江、黃河兩大水系的分水嶺。太白山作為秦嶺山脈的主峰,其自然地理條件就更為獨特,它那高聳入雲的雄偉氣勢,瞬息萬變的氣候神姿,自古以來就給人們披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更為中外科學家和文人學士所嚮往。1991年,經國家林業部批准成立了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1992年7月,公園正式對遊人開放。
5.斜峪關石頭河水庫和褒斜道,斜峪關石頭河水庫位於蔡家坡、眉縣、太白縣交界處,黃河水系渭河南岸支流石頭河上的斜峪關上游1.5公里處,北接蔡家坡。工程以灌溉為主,兼具發電和防洪效益。亞洲第一高粘土心牆土石壩,最大壩高114m,水庫總庫容1.47億m3。水電站裝機容量4.95萬kW,設計灌溉面積8.5萬hm2。工程於1971年10月開工,1989年10月完工。乘坐蔡家坡—斜峪關可直達,票價4元。褒斜道,南口在漢中以北的褒谷,北口在斜峪關,通稱褒斜谷全長470公里。棧道南端叫小石門,北端叫大石門,兩個石門通長16.3米、寬4.2米.南口高3.45米、北口高3.75米。當時開鑿山石不是用鐵器或火葯,而是原始的「火焚水激」法,據說是世界上最早的棧道。隧道內壁和石門南褒河兩岸崖上,留下漢魏以來歷代著名官員和文人不士的提名和留詩,通稱「石門石刻」。1971年石門所在地因修水庫,有17萬方主要石刻移入漢中博物館保存。
6.岐渭水利風景區(蔡家坡渭河濕地公園),位於蔡家坡渭河段,是寶雞市未來發展的核心地帶,依託十里蘆葦盪綠色景觀長廊和渭河景觀溢流壩工程而建,屬於中小型水利風景區。景區面積1.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0.38平方公里。依託區域大面積水體、特色地貌、歷史人文、鄉土文化、綠色生態、生活風情等遊憩資源,通過發展休閑、度假、生態觀光旅遊,發展地方經濟從而帶動蔡家坡人民整體生活文化水平的提高。 1.臊子面
,臊子面是陝西的風味小吃,品種多達數十種,其中以岐山臊子面享譽最盛。臊子面的特點是面條細長,厚薄均勻,臊子鮮香,面湯油光紅潤。而岐山臊子面鄉土風味尤為濃厚,它具有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等特色,吃口柔韌滑爽。
2.擀麵皮
是陝西岐山特產,在周邊地區亦有產出,可味道最地道還是在岐山。其形似寬面,幾乎透明,津而耐嚼,再同潑油辣椒,鹽水,香醋等調料加以調和,口感極佳。當地人在夏日經常將其當為主食,就是在寒風泠冽的冬天也是桌上佳品。
3.岐山掛面
工藝獨特,面條細白,耐煮味香,食用方便,是岐山地方名吃之一。道光末年,山西稷山縣人馬金定、馬金娃兄弟二人來岐山經商,幾年後經營掛面,起號「順天成」 生意興隆,到咸豐年間,做掛面的人擴展到縣城四周,尤以縣城南四崖頭村為盛,光緒時期,岐山掛面名聲大振,陝西官吏把它當作地方名產向清皇室進貢。民國時期,岐山掛面的信譽與質量達到鼎盛時期, 1931年岐山「順天成」掛面飄洋過海,參加了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萬國博覽會」,當時華僑食用後十分贊賞,育人曾以小詩贊曰:「掛面分細寬,好吃且美觀,參加博覽會,曾到舊金山」。現以岐山掛面以雍川鎮馬江村、袁家村、小營村、何家村為主要產地。
3.獼猴桃
獼猴桃俗稱毛桃或洋桃。50年代科學家經過研究,稱它為果中之王。獼猴桃屬桃科落葉木質藤本果樹,小枝和葉背密布著毛。葉呈橢圓狀,夏季開花,聚傘花序,先呈白色後變黃色。夏末初秋果熟,狀如卵至球形,長2.5-5厘米。果皮黃褐淡綠,果肉草綠色。籽為黑褐色,比芝麻還小。獼猴桃原產中國。明代大醫學家在《本草綱目》中載:「獼猴桃其型如梨,其色如桃,獼猴喜食,」因此得名獼猴桃。獼猴桃汁多味酸甜,維生素C的含量極高,比柑桔高5—10倍,比蘋果、梨高30倍,並含有大量糖、氨基酸,堪稱果中珍品。此外獼猴桃根可入葯,有清熱利尿、散瘀止血的作用。五丈原和安樂種植了2萬畝獼猴桃基地,並成立了獼猴桃協會。
4.紫皮大蒜
為蔡家坡地區特產。因當地獨特的土壤、水質及氣溫、地勢而形成,蒜皮呈紫色,薄而富有彈性,果實脆而白,半透明,辣味正,口感好,富含多種營養成份和微量元素,具有美容、健胃、殺菌功能,加工利用價值大,開發前景廣闊。株高65-80厘米,單頭重45克,橫徑5-6厘米,高3.5-4.2厘米,外皮淺紫紅色。花莖長45-50厘米,單薹重20-30克。該種生長勢旺,抗逆性強。每公頃產蒜薹3750-4 500千克,產蒜頭9000-11 250千克。
5.岐山香醋
岐山醋是繼承了其他地區,香醋製作工藝,再結合當地特色口味而形成的一個獨立的香醋。
岐山醋製作方法:
1.制曲:每年在三伏天高溫季節,把大麥、莞豆磨細,與麩皮攪拌成坯子,再用模子製成曲塊,埋在麥糠或柴堆里任其發酵,半月後取出曬干存放。
2.拌坯:陰歷八月初以後,把曲砸成粉末與煮熟晾涼的高梁、玉米、小麥混合攪拌均勻,裝入瓮里(曲與糧的比例是一斗糧三碗曲)再讓其繼續發酵,20多天後,舀出拌上麩皮、高梁渣等,堆悶在簸箕籃里。
3.淋取:拌在簸箕籃里的坯子,等高燒發過變涼後,放入淋醋缸,三碗坯子一桶水,浸泡12小時即可淋取。
產品特點:具有濃厚的岐山地方風味,酸香適宜,酸氣純正,入口綿酸,後味酸香,味凈酸長,提調各味,獨具特色。
6.肉臊子
原料:醬油、五香粉、後臀肉、薑末、料酒、鹽、醋、辣椒粉。
做法:
1、後臀肉洗干凈,用刀刮凈豬皮(不要去皮),把肥瘦肉切開;
2、切片,肥瘦分開放;
3、鍋里放少許油,油熱轉一下鍋,先下肥肉煸炒一下;
4、煸炒到這樣(肉皮顏色稍發亮)趕緊倒入瘦肉(不能煸得時間太長,否則肉乾巴巴的不好吃);
這個過程用中火,要不停翻炒,因為油沒煸出來前,容易糊;
5、放薑末,料酒,醬油,五香粉翻炒一下,再放鹽(比平時炒肉量多一點),醋(注意不是少量醋,比平時炒肉的量要多兩倍),加蓋轉小火燜10分鍾,讓其入味;
6、肉熟後,均勻撒上辣椒粉,這個過程不要翻動,讓油自然浸透辣椒粉(這樣炒出來的臊子顏色很紅)後,翻炒下就可以出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