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順昌旅遊景點大全
① 福建必去十大景點有哪些
福建必去十大景點有梵天寺、鼓浪嶼、海壇島、青雲山、石竹山、福州國家森林公園、福州熊貓世界、福州西湖、鼓山湧泉寺、三坊七巷,下面是對這些景點的詳細介紹:
1、梵天寺:
梵天寺位於大輪山南麓。為福建省最早佛教寺廟之一,與福州鼓山湧泉寺、莆田廣化寺、泉州開元寺、漳州南山寺連為福建沿海一線的名寺。在廈門與南普陀寺同為廈門著名的佛寺,同安梵天禪寺創建於隋代開皇元年,比廈門南普陀寺早300多年,比泉州開元寺早100多年。
乃八閩最古老的寺廟之一,其原名興教寺,有庵七十二所。宋熙寧二年(1069年)合為一區,賜名「梵天禪寺」。「大輪梵天」以其豐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觀被列入「廈門二十名景」。
10、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是福州老城區經歷了建國後的拆遷建設後僅存下來的一部分。是福州的歷史之源、文化之根。
三坊七巷自晉、唐形成起,便是貴族和士大夫的聚居地,清至民國走向輝煌。區域內現存古民居約有270座,有159處被列入保護建築。
以沈葆楨故居、林覺民故居、嚴復故居等9處典型建築為代表的三坊七巷古建築群,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位於福州中心城區的三坊七巷擁有38公頃的完整保護范圍。三坊七巷為國內現存規模較大、保護較為完整的歷史文化街區,是全國為數不多的古建築遺存之一,有中國城市裡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國明清建築博物館的美稱。
② 順昌有什麼旅遊景點
華陽山 寶山
③ 南平順昌哪裡有好玩的
寶山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地處順昌縣境內西北部大幹、元坑兩鎮交界處,方圓95平方公里。風景區由石寶山、演山和七台山等三大景區組成,總面積約30平方公里,有石寶峰、老鷹岩、仙乳峰、點將台、南天門、龍脊、寶山猿祖、八戒思歸等107處自然景點,以及寶山寺、雙聖享壇、撐腰石等39處人文景點,其主體山峰石寶峰海拔1305米,是順昌縣第二高峰,歷史上為八閩大地名山之一。
寶山之所謂「寶」,不僅有石刻明確紀年建於元朝至正二十三年、世界罕見元代砂岩全仿木石構建築風格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寶山寺大殿,還有刻著「寶峰齊天大聖」與「通天大聖」兩兄弟墓碑的元代附屬文物雙聖享壇,早於吳承恩著《西遊記》200多年,是控尋「齊天大聖信俗文化」淵源的重要實物佐證。風景區內還有豐富的名貴動植物資源,其中國家一級保護植物5種、二級保護植物19種,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珍稀物種——金斑喙鳳蝶的繁殖基地,至今還生長有中生代遺留的珍稀裸子植物南方紅豆杉,以及侏羅紀殘遺至今被稱為「活化石」的銀杏和白堊紀殘留的裸子植物羅漢松、竹柏、百日青、三尖杉等。
登寶山,沿途有成片原始次森林、野生花果山、萬畝毛竹林以及大面積奇松嶺,至峰巔更是觀賞奇石、怪松、雲海、日出、佛光等寶山「五絕」的絕佳之所。夜宿寶山之巔,騁目環顧,近處螢光閃閃,遠處萬家燈火,猶似置身雲霧縹緲的人間仙境。每年五月初夏,正是野杜鵑花開燦爛的日子,信步山中小路,隨處可見漫山遍野的杜鵑花,宛如飛霞布滿山谷;每年十月深秋,亦是寶山千年銀杏泛黃結果的季節,行於上湖村中小徑,透過秋陽遍賞黃葉點點,耳畔萬畝松濤,賞心悅目之中忘卻全身煩惱。2010年國家級著名導演張紀中選點上湖村建仿唐建築高老莊影視基地拍攝新版《西遊記》;2012年上湖村被評為中國首批「傳統村落」;2013年正式更名為「高老莊」村。
華陽山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距縣城西北6公里畲族聚居的下沙村黃坑自然村,方圓12平方公里,主峰海拔586米,尊為順昌的「祖山」。風景區建築面積5000多平方米,綠化率85%以上,以奇峰怪石、瀑布流泉、奇藤古樹、仿古廊橋、畲族風情等區五大景觀而著稱,有喬灌木類150種、草本苔蘚類250多種、各類野藤100多種,享有「中華生態藤園」之美譽。
景區內建有停車場、遊客中心、購物中心和竹林別墅,華陽山莊的各種單體仿古建築均掩映在山林竹海之中,夜宿華陽,席枕竹濤陣陣、耳聽哇聲一片,不愧是消暑納涼、放鬆心靈的絕好去處。宋代有詩贊曰「杖策來游為愛山,石門有路到仙壇。雲埋豎石旱猶濕,風轉靈岩暑亦寒。」 若有興趣,亦可賞畲寨歌舞、食畲家烏米飯、嘗山哈臘肉、品畲家青草茶等民族食品,讓人回味無窮。
在遠離城市的喧囂,天藍山綠之中,流年忘返的莫過於飛架九龍湖上的華陽仿古廊橋。華陽仿古廊橋建成於2006年,這座榫頭交錯、不用一枚鐵釘的古廊橋,是中國進入21世紀以來的第一座古廊橋,也是「廊橋孤匠」、耄耋老人鄭多金的封山之作。該橋長99米,高7.9米、寬4.9米,單拱跨度19米,處處蘊含著畲、漢兩族睦鄰通親、友好相處 「九九(久久)歸一」的理念。
合掌岩
合掌岩地處城關西郊約3公里處,主峰海拔551.7米,因山形如「雙手合掌表一心」而得名。風景區佔地2800畝,擁有西安寺、佛字岩、心字石、萬佛石窟以及圓池借鑒、板松迎客、鹽米神洞、仙人聚台、飛來神船、老虎張嘴、銅鈴泉響、鷹嘴餘生等30多處人文、自然景點。每年五月庵會、七月進香,遊人香客雖擁塞寺院,但聽晨鍾暮鼓、聲聲灌耳,松濤陣陣、心性如靜,從無喧鬧,有古詩雲「宿客塵冠蓋,安神襄缽衣。金花山獨整,玉帶水重圓。人影鍾聲里,長林翳夕暉」,是登高游覽、避暑納涼、禮佛祈福的勝地。
西安寺佔地110多畝,始建於元代大德二年(公元1298年),是境內著名古寺之一。相傳孫悟空一行取經歸來,授封斗戰勝佛後拜師辭行,唐僧隨手相送手抄經一卷,大聖手捧佛經返途之時高興之下翻個筋斗,不小心將佛經落入合掌岩,聖僧按下雲頭遍尋無果,乾脆就地建寺禮佛修行,完工後眾問廟名,大聖抓耳找撓腮,曰想我從西安來,就叫西安寺吧。西安寺自清代至民國時期歷經多次整修,後毀於「文化大革命」,現在重建之中。
萬佛石窟開啟了當代世界造窟運動之先河,由本圓法師於2003年在西安寺旁率眾挖通山體鑿建至今,閩台兩岸及東南亞等十方信眾鼎力相助已投資逾億元,建成大廳、大悲咒窟始開香迎客,有「中國第五大石窟」、「東南亞第一窟」之美譽。洞窟全長173米,由前廳、大廳、後通道、念佛堂、閉關洞等組成,規劃雕琢大小佛像1萬余尊,建築面積愈9000平方米。其中大廳長38米、寬36米、通高12米,最高達15米,圍繞千佛繞毗盧中心,按東方凈琉璃世界、西方極樂世界、南方寶生佛世界、北方成就世界等鑿拓而成,窟內佛像最高達8米,最小僅2公分,可同時容納3000人集體誦經、禮佛祈福。如今,萬佛石窟已被收錄《福建民俗文化大觀》、《閩台宗教名勝旅遊博覽》和《南平歷史文化叢書——山水順昌》,99歲高齡的國學師文懷沙先生欣然題寫「合掌岩石窟」。
觀靜山
觀靜山位於順昌縣城西南,富屯溪、金溪等「雙溪」交匯之處的公園路旁,這里山清水秀、林幽鳥鳴、空氣清新、視野開闊,是俯瞰縣城的最佳之所。
2012年,觀靜山植物園建設項目啟動。佔地1700多畝,由杉木、油茶、無患子、桂花、百竹、水生、閩北珍稀鄉土樹種等7個專類園組成的觀靜山植物園,是閩北首家以植物專類園為基礎,集植物展示、科普教育、生物多樣性保護、休閑遊憩於一體的綜合性植物園。作為其重點配套項目的順昌閣,由順昌博古園林古建築有限公司承建,為仿宋式五層木結構,總高31米、建築面積2600平方米,是弘揚齊天大聖文化的標志性建築。
隨著觀靜山植物園一期建設項目的完工,以及齊天大聖雕塑、齊天大聖廣場、齊天大聖游樂園、游步道、休息亭、景觀長廊、休閑健身廣場等旅遊設施,和山茶油壓榨小作坊、筍榨房、毛邊紙作坊等附屬設施的陸續開工建設,觀靜山現已成為當地市民近郊旅遊、健身休閑、伏暑納涼的好去處。項目總體建設後,觀靜山將成為閩北首家以森林生態景觀為主要特徵,融合閩台傳統文化、健康養生為一體的綜合性觀光園。
郭岩山
「八閩道教第一山」郭岩山,又名郭雲山,因西漢初期名士郭洞陽隱居此地而得名。地處北緯27.10°~27.30°至東經118.00 °~118.50°之間,與建甌市房道、吉陽與順昌縣嵐下、仁壽、洋墩等兩地五鄉相交界,東與海撥千米以上的鷂岩峰,南與瑞雲峰遙相呼應,方圓50餘公里,融泰山雄姿、華山險峻、黃山旖旎於一體,享有「武夷第二」之美譽。主峰地處順昌縣境,海拔1383.7米,是順昌縣第一高峰。
郭岩山源出仙霞山西支武夷山余脈,曾是福建「東南山國」建寧府的四大天柱之一,盡顯「刺破青天鍔未殘」威容,詩曰「紫雲鋪四海,郭岩收千山。」其山勢雄偉,高峻挺撥,千峰聳立;萬木爭榮,蜿蜒曲折,岡巒成脈;懸崖峭壁,巍峨秀美,景色迷人。有馬蹄石、仙人跡、虎探井、仙人觀畫、仙人疊糍、仙人種豆、仙人弈棋、老鷂捉鴿、古井不朽木等自然景觀以及漢代煉丹壇遺址、和尚殯殮石塔、圓月池、古井等人文景觀,古井中有杉木一截,經久不朽,民國版《建甌縣志》雲:「為漢唐時物。」。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春夏多吹東南風,秋冬常刮西北風,基本夏無酷暑、冬無嚴寒,風沙不侵、蚊蟲絕跡,是避暑游覽勝地。自秦漢以來,郭岩山一直為仙家修煉的聖地,曾與蓬萊仙島、昆侖瑤池、北嶽恆山齊名。歷史上有許多賢達名流、儒家道士雲集此山修道養生、賦詩作畫。《郭岩春秋》載, 宋代理學家朱熹曾為妙應寺題詩「名魁上郡無雙景,秀奪西甌第-山」的壓軸名句。
名山寺廟多。郭岩山頂「呈八瓣蓮狀」,北側「蓮葉」主峰建有石廟,始建於漢代,初崇祀道家鼻祖老子,宋以來佛道共祀,祭祀齊天大聖,現遺存有元代仿木石構建築。「蓮心」有郭岩禪寺,原名妙應庵,又稱郭岩庵,始建於秦漢,供奉郭洞陽、岐豐、梅福「妙應三真君」。據清康熙38年(1693年)版《建寧府志》載:郭洞陽為人剛直,不滿朝政,於秦始皇二年(公元前245年)拋官棄家,隱居郭岩……後人為念,因名郭雲。岐豐道長生於漢代,原隱修武夷山,有日登玉女峰,望紫氣南升,尋至郭岩山,與梅福同拜郭洞陽為師。岐公弟子久盼未歸,尋至郭岩懇請師傅回武夷主持, 岐終不去, 只將茶苗相贈,為郭岩山老樅「鼻祖」。貞觀四年,唐太宗撥庫銀四萬兩重修妙應庵,改稱妙應寺。郭岩禪寺外有青雲觀,為同期建築,祭祀岐豐道長,近年來寺觀均已重修,仍遺存「妙應」殘碑,以及直徑1.1米的巨石柱礎等。「蓮座」山腰黃岩處有紫雲禪寺,始建於宋代,明初洪武年間擴建,現保存完好的寺院重建於明末,主殿大梁尚有「大明崇禎九年重建」記載,是南平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④ 順昌縣的風景名勝
寶山風景區
寶山風景區位於南平順昌縣西北部,地處大幹鎮與元坑鎮境內,由寶山、演山、七台山三個景區組成,總面積約30平方公里。她北靠世界雙遺產武夷山,東鄰省級風景名勝區茫盪山,西與將樂玉華洞、泰寧金湖兩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毗鄰。依據我國風景名勝區分類辦法,屬山嶽風景名勝區。本景區具有悠久的文化歷史,豐富多彩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天象景觀其主要特色可歸納為「三寶」、「三絕」和三十六景。「三寶」一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寶山禪寺──元代全木砂岩石結構殿堂建築,屬國內僅見;二是古銀杏群落組成的上湖村寨文化──銀杏村,三是全國竹子之鄉、萬畝毛竹林豐產示範片──農林業觀光文化。「三絕」是寶山豐富多彩、景象奇異的雲海、日出和佛光。三十六景是指寶山得天獨厚的自然山水景觀,她突出體現了自然山水、人文景物整體美、奇、險的觀賞效果,具有較重要的觀賞價值,是順昌縣主要的旅遊勝地。
寶山風景名勝區遺產豐富,據《寰宇記》等史料記載有唐朝古廟(現有遺址),元代砂岩仿木石構古寺等。其中元代砂岩仿木石結構的寶山禪寺為全國僅存的元代砂岩仿木石構古寺,2001年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附屬文物南天門和大聖墓,以及山狸洞摩崖石刻文字等,是研究當地神猴文化及前西遊文獻不可多得的文化遺跡和實物佐證。這些文化遺存的發掘、發現和開發利用,都具有較高的觀賞、文化和科考價值。
寶山寺景區
寶山寺大殿,中國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五批),位於順昌縣西北部大幹、元坑兩鎮交接處的寶山絕頂。全寺由山門、前殿、拜亭、廂房、大殿及圍牆組成。大殿面闊五間,進深四間,樑柱椽瓦均採用花崗岩,大殿和圍牆仍保留著元代仿木石構建築的風貌。
為進一步解開寶山雙聖廟等神猴文化的歷史謎團,提高學術研究層次,開發好寶山旅遊,順昌縣於3月25日至27日,邀請了林國平、王枝忠、鄒自振等研究《西遊記》的專家教授一行8人,對寶山神猴文化進行了考察。為期3天的考察調研,專家們充分肯定了寶山雙聖廟與神猴文化及《西遊記》的淵源關系,認為其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並就今後如何進一步深入研究寶山神猴文化提出了很好的意見和建議。一是決定由齊裕焜教授牽頭,王枝忠教授具體負責,該3所高校專家教授與縣里業內人士為主,共同組成一個課題研究小組;二是決定待時機成熟後在順昌縣舉辦一次全國性的神猴文化學術研討會。
華陽山
華陽山風景區位於世界「雙遺」武夷山脈的順昌縣城西北部,距離縣城8公里,以天門峰、華陽峰、三寶峰為核心形成的風景區面積約5平方公里。景區內森林茂密、峰峻嶺險、流泉飛瀑、珍禽奇獸、怪石嶙峋、洞穴萬狀,自古以來就充滿著神秘的色彩。華陽山風景區景色奇異、交通方便,是休閑旅遊的好地方。
俗稱「燕子坪」的畲族自然村——黃坑的一座座木屋瓦房就錯落在景區門口的山坡上,整個村莊綠野平疇、編竹為籬、瓜棚豆架,保持著畲族古樸原始的面貌。村口有一座石拱小橋,橋旁是參天古樹,綠蔭遮陽,橋下是兩米多高10米多寬的瀑布銀珠飛濺,陣陣清新的空氣撲鼻而來,為進入景區的第一道風景線。風景區的景點以瀑布、奇石、洞穴為特點。景區內分為中路、左路、右路三條旅遊路線。從右路出發沿山澗拾級而上是十幾級大小不等的瀑布,最引人入勝的有三級瀑布。第一級瀑布為玉龍潭瀑布,泉流在巨石夾縫中沖瀉而下如玉龍入潭。此級瀑布秀美如玉桂瓊花,潭水漫流溫文爾雅,潭周竹樹蔭濃,藤掛蔓拂。第二級瀑布為鴛鴦瀑布,全程50多米長、10多米寬,斜度為45度,潭水從瀑頂岩面均勻漫下,如一幅白色的飄綢鋪瀉而下,高速而下的水流碰撞在凹凸不平的崖面上如碎玉摧冰、散霽飛雪,氣勢磅礴,瀑落入潭,潭方近200平方米,是一座天然的游泳池。第三級瀑布是老虎跳瀑布,位於天門峰和老虎岩峰的山肩處,瀑布的上半部由兩條山溪匯合,瀑布高26米,寬6米,以一落千丈之勢奔騰而下,咆哮之聲大如夏雷,數公里之外可聞其聲,遇陽光照射,瀑布形成的霧氣中會出現彩虹,美麗異常,瀑布下有一塊巨石,酷似一個獅子頭,以前這里是老虎經常出沒的地方,因此而得「老虎跳瀑布」之名。
游完瀑布可上右路至天門峰,選擇中路或左路下,這里有天門石、玉璽石、三神石、馬鞍石、麒麟石、蛤蟆石、仙掌岩、水仙岩等。景點有神猴望月、天龜探湖、金雀蹲窩、嫦娥歌舞台、金鹿馱桃等。主要洞穴有觀音洞、螺風洞、神猴洞、八仙洞、水簾洞、蝙蝠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