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華山旅遊免費
⑴ 華山門票5月19日免費嗎
目前還沒有華山在5月19日中國旅遊日免費的消息。
去年,不是免費的,只是一些活版動如果今天有活權動,應該等到五月初去年5月19日,華山腳下的千年古剎西嶽寺向遊客免費開放一天。
管委會還准備了部分門票、索道門票、華山皮影戲等獎品,並舉辦了一系列趣味活動,回饋遊客對華山景區的關愛。
華山門票價格
旺季(3月1日—11月底)160元/人次[9],淡季(12月1日—次年2月底)100元/人,門票有效期2天(含遊客中心至各景點間交通費,門票中不含黃甫峪、瓮峪旅遊專線客運車交通費)。
優惠政策
(一)現役軍人(含軍校學員)、軍隊離退休幹部、70周歲以上老人、殘疾人持本人有效證件辦理免票,65—69周歲老人持本人有效證件購半價票。
(二)身高1.2米(含1.2米)以下兒童實行免票,1.2—1.5米(含1.5米)兒童購半價票。
(三)在校全日制大、中、小學校學生憑本人有效學生證購買旺季90元/人,淡季50元/人的優惠門票。(享受免票的遊客乘坐遊客中心至各景點間的區間車需購買車票20元/人)。
配套票務
東線索道票:成人單程80元/人,往返150元/人。
⑵ 黨的發展史 1966-1976
1966-1976經濟發展史
1966年
1月28日 中共中央指出,實行計劃生育是一件極為重要的大事。
同日 我國導彈核武器試驗成功。
2月19日 主席指出,用25年時間基本上實現農業機械化。
2月21日 中共中央界定增加對資本主義國家出口。
3月4日 貴昆鐵路比原計劃提前9個月接軌。
5月3日 我國第一批「紅旗」高級轎車出廠。
10月8日 我國製成第一批10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
10月15日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在廣州開幕。
12月23日我國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結晶胰島素。
1967年
1月5日 我國石油產品品種和數量自給自足,勘、采、煉技術登上世界高峰。
1月16日 我國第一台載重150噸中型平板車造成。
4月15日 春季廣交會開幕。
6月17日 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7月1日 成昆鐵路建成通車。
7月7日 全國夏糧豐收,比去年增長一成。
7月26日 我國第一台100噸礦山鐵路自翻車研製成功。
9月5日 中國援助尚比亞政府10一無息貸款修建坦贊鐵路。
10月5日 我國第一台晶體管大型數字計算機研製成功。
10月15日我國第一台自動化立體攝影機研製成功。
11月15日廣交會開幕。
11月29日我國最大的無線電望遠鏡安裝調試成功。
1968年
1月8日 我國第一艘萬噸巨輪「東風」號建成。
1月11日 《人民日報》發表《「自由市場」是殺人不見血的屠刀》
2月23日 我國特大型軸承製成。
4月15日 根治淮北平原澇災的大型水利工程——新汴河工程開工。
6月20日 我國夏糧豐收。
8月18日 我國早稻豐收。
9月3日 我國研製成第一批液壓傳動內燃機車。
11月20日萬噸遠洋巨輪「高陽」號下水。
12月25日富春江大型水電站建成發電。
12月28日我國成功進行一次新的氫彈試驗。
1969年
2月21日 《人民日報》宣布,截止到1968年底,我國國內公債已全部還清,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既沒有內債,又沒有外債的強大的獨立的社會主義國家。
4月2日 第一艘萬噸油輪「大慶27號」下水。
5月5日 我國研製成具有獨特療效的抗菌素——「慶大黴素」。
6月13日 決定在上海、天津、大連6個船廠新建8個萬噸級船台。
6月30日 《人民日報》報道我國麥類作物豐收。
7月8日 十年時間建成河南紅旗渠。
9月13日 丹江變電工程提前完成。
9月25日 葯品大幅度降價,比年初降低37%,比1950年降低80%。
9月26日 無償援助越南5.56億元。
9月30日 北京燕山煉油廠全部建成投產。
9月30日 我國第一台十二萬五千千瓦雙水內冷氣輪發電機組建成,標志我國電機製造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10月3日 我國第一台5000馬力液力傳動內燃機車誕生。
10月4日 我國第一座旋轉氧氣轉爐投入生產。
10月28日加速第二汽車廠建設。
11月14日加速建設攀枝花鋼鐵基地。
11月16日我國農業豐收。
1970年
4月26日 我國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6月1日 各地新建一大批化肥廠。
7月17日 農村中小型水電站裝機容量相當於過去的20年的兩倍。
10月16日大型現代化露天煤礦——新疆哈密礦務局露天煤礦投產。
10月17日中國全民援助朝鮮13.14億。
12月25日葛洲壩一期工程開工。
1971年
1月2日 我國輕工業形成比較完整的體系。
3月3日 我國成功發射第一顆科學實驗人造地球衛星。
5月15日 開展工業學大慶。
6月27日 第一艘兩萬噸貨輪「長風」號下水。
7月8日 轉發關於做好計劃生育的工作報告。
9月27日 中國無償援助越南36.14億元。外援金額70億,建國來最多的一年。
10月2日 追加基本建設投資51億。
10月25日聯合國恢復中國合法席位。
11月18日新華社報道,全國建成1800多座小水泥廠。
11月18日西部地區進行了一次新的核試驗。
11月30日調資28%。
12月7日 新華社報道,全國年度水利建設50億立方米,增加農田3000萬畝。
1972年
1月13日 從國外引進化肥、化纖成套設備8套,以後又提出引進43億美元成套設備和單機的方案(即四、三方案)。
1月28日 解放軍落實五七指示,發展農副業生產,許多部隊做到肉菜自給。
2月21日 毛澤東會見尼克松,雙方同意互相發展貿易。
5月13日 新華社報道,我國電子工業進一步發展,1971年收音機產量相當於1965年的4倍。
8月21日 從聯邦德國、日本進口一米七軋機,建在武漢鋼鐵公司,另有設備在北京、上海、四川、唐山。
9月10日 40萬知識青年到農村和邊疆安家落戶。
10月13日連接中南和死難地區的重要干線湘黔鐵路通車。
11月26日月住越南抗美26.57億元。
12月26日我國第一輛載重300噸的大平板車問世。
1973年
1月1日 人民日報發表新年獻詞,農業奪取好收成,工業生產上升。
1月2日 國家計委提出進口43億美元國外設備的方案。
2月13日 新華社報道,1972年是解放以來電力發電站裝機最多的一年。
3月7日 新華社報道,我國發展組合機床取得顯著成就。
3月20日 部分企業和縣社試辦出口工業品專廠、專車間、出口農副土特產生產基地。
4月10日 決定建設邯邢鋼鐵、煤炭基地。
4月15日 春季廣交會開幕,與我國發展貿易的國家和地區達140多個。
5月4日 中國日本共同投資施工建設中日海底電纜。
6月18日 國際大米價格上升,中國增加出口100萬噸大米換回小麥。
6月28日 我國成功進行了一次氫彈試驗。
7月16日 成立計劃生育領導小組。
8月1日 新華社報道,夏糧豐收,這是建國以來第二個大豐收年。
8月5日 全國環保會議召開,制定《關於保護和改善環境的若干規定》
8月16日 新華社報道,我國水田農業機械化取得新進展。
8月26日 新華社報道,我國電子工業迅速發展。
8月27日 我國第一台百萬次集成電路電子計算機研製成功。
9月3日 我國第一台天文測時、測緯光電等高儀研製成功。
9月12日 新華社報道,全國鑽井進尺和建設投產的油井生產能力創歷史同期最高紀錄。
9月26日 國務院重申對外貿易的重要原則。
9月30日 新華社消息,我國化肥產量比1965年增加一倍以上。
10月15日秋季廣交會開幕,與世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展貿易往來。
10月25日西藏發現幾十種有色金屬、稀有金屬和非金屬礦產。
11月1日 新華社報道,幾十座大中型水電站建成投產,小型水電站5萬多個,遍及全國。
11月8日 西藏軍區在海拔3800米高寒地區大規模種植冬小麥豐收。這是西藏歷史上農業發展的重要變革。
11月13日國務院轉批環境保護若干規定。
12月20日新華社報道,中國航空線80多條,連接全國70多個城市,於100多個外國航空公司建立業務往來。
12月22日新華社報道,5年來,800多萬知識青年上山下鄉。
12月26日新華社報道,同我國有貿易關系的國家和地區增加到150多個,其中50多個國家同我國簽訂了貿易協議。
1974年
1月12日 為在本世紀內實現毛澤東主席提出的用幾個五年計劃時間趕上和超過世界水平的戰略思想,國家計委提出《關於擬定長遠計劃的報告》。
1月21日 國務院要求跟抓計劃用糧、節約用糧、嚴格控制糧食銷量等四點要求。
1月22日 國務院提出在今後三五年內,從國外進口一批大型化學肥料、化學纖維和連續式鋼板軋機等設備。
1月30日 國務院批示防止沿海水水域污染。
2月17日 新華社報道,勝利油田去年創年鑽井進尺150105米的全國石油鑽井最高紀錄。
2月19日 新華社報道,我國農村掀起農田基本建設新高潮。
2月24日 漢江丹江口水利樞紐初期工程建成。
3月23日 我國西南交通干線成昆鐵路建成。
3月30日 地熱發電站在河北懷淶建成。
4月2日 我國第一艘二萬五千噸級的浮船塢「黃山號」建成。
4月15日 第三十五屆廣交會開幕,規模為歷屆之最。
4月31日 我國第一台醫用電子感應加速器研製成功。
5月15日 華北濱海地區又建立起一個新油田——大港油田。
7月17日 我國冬小麥產區推廣優良品種,佔全國小麥播種面積的80%以上。
8月9日 傘式太陽爐研製成功。
9月12日 國家計委提出增加石油、棉花、部分鋼材、化肥進口。
9月12日 我國第一個5萬噸級碼頭建成。
9月15日 黃河青銅峽水利樞紐建成。
9月30日 新華社報道,大型油田——勝利油田建成。
10月3日 我國最大豎井鑽井研製成功。
10月23日新華社報道,我國地方小煤礦去年產量比1965年增長兩倍多,佔全年28%。
10月26日無償援助越南11.17億元物資。
12月19日三門峽水電站建成。
12月27日新華社報道,大慶至秦皇島輸油管道建成。
12月31日中央要求切實實行計劃生育工作。
1975年
1月13日 周恩來提出,本世紀末,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我國國民經濟走在世界前列。
1月14日 新華社報道,四川省開發天然氣取得新成就。
1月15日 新華社報道,我國紅麻、黃麻實現自給自足。
1月25日 降低半導體收音機零售價格。
2月3日 景山發電廠首次應用電子計算機控制10萬千瓦燃煤氣輪發電機組成功。
2月4日 我國最大的水電站——劉家峽水電站建成。
3月29日 高能加速器研製列入國家重點科研項目。
5月30日 我國第一次發現古生界地層油田。
5月31日 國務院界定出口黃金,引進銅、鋁、橡膠、滌綸等原料。
7月5日 我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寶成鐵路建成。
7月8日 秦皇島至北京輸油管道建成。
7月19日 新華社報道,我國化肥產量顯著提高,上半年增產的化肥可增產糧食100多億斤或3000多萬擔棉花。
7月28日 新華社報道,全國鐵路上半年貨運量創歷史同期最高水平。
8月8日 河南地區特大暴雨,國家撥7億元救災費。
8月19日 國務院決定2億美元進口。
8月19日 無償援助柬埔寨6億元物資。
8月30日 新華社報道,最近三、四年來,每年有一大批電站建成投入生產。
9月1日 新華社報道,我國今年早稻豐收,單產、總產創歷史最高水平。
9月3日 新華社報道,截止到1974年底,我國小水電發電量占總量的三分之一。
9月14日 新華社報道,一億只廣播喇叭連接千村萬戶。
10月7日 水稻培育出新品種,畝產達千斤左右。
10月27日我國成功進行一次核試驗。
11月17日我國原鹽豐收,創歷史最好水平。
11月26日我國成功發射回收式地球衛星。
12月24日焦枝鐵路通車。
12月39日新華社報道,我國農業連續13年全面豐收。
1976年
1月21日 又一艘萬噸級浮船塢「華山號」研製成功。
3月13日 大型火力發電廠——萊蕪電廠投入生產。
3月22日 郵電部門發展傳真通訊技術。
4月15日 廣交會開幕
4月21日 京滬杭載波電纜投產。
4月24日 6011米超深井打成。
5月1日 從事海洋地質調查工作的人數比1965年增加7.5倍,調查工作發展到黃海、東海和南海。
5月12日 有點職工建成全國微波通信干線。
6月6日 第一座現代化10萬噸深水油港大連新港建成。
6月29日 上海黃浦江上第一座公路、鐵路雙層鐵軌建成通車。
7月6日 人工培植的小黑麥在我國西南、西北、華北推廣。
7月6日 滇藏公路建成通車。
7月22日 新華社報道,全國夏糧總產量創歷史新水平。
7月23日 沿海鐵路干線津滬復線工程提前接軌。
7月28日 唐山地震。
8月7日 北京至山海關鐵路修復。
8月23日 第一艘五萬噸級遠洋油輪「西湖號」在大連下水。
9月9日 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同志逝世。
10月5日 現代化化纖聯合企業——福建維尼綸廠建成。
11月16日新華社報道,全國80%以上的縣建立水泥廠,產量比1965年增長4.1倍。
12月10日江南9省已探明的煤炭儲量比文革前增長了2倍。
12月11日高速大型通用集成電路電子計算機研製成功。
周群點評:看了這份大事記,才真正明白為何一窮二白的廢墟上崛起的中國,能夠在一無所有、白手起家的情況下,經過二十多年的建設,到了毛澤東時代的後期——亦即:文化大革命後期,中國人民就已經都讀得起書、找得到工作、生得起病、度得過災難、養得起老,而且,國泰民安、社會穩定,沒有剝削壓迫、沒有毒品、沒有黑社會、沒有娼妓、沒有貪官污吏、沒有高犯罪率、沒有高失業率、沒有內債外債、沒有金融黑洞,且能短時間內就成功兩彈一星、水利布局、真正的民主,並創建出一大批高速成長的國企,以致於強大得令一些對中國別有用心國家害怕的根源。
文化大革命時期文獻(詳細資料)
http://geming.20m.com/wenge/wenge.htm#10
⑶ 中國象棋名人
中國象棋名人主要有呂欽、許銀川、李來群、趙國榮和趙鑫鑫。這是最近幾年比較厲害的人物。
1、呂欽
呂欽,1962年出生,廣東省惠東人。象棋特級國際大師。 被譽為「羊城少帥」;全國人大代表。呂欽8歲開始學棋以弈棋,反應敏捷,攻殺犀利聞名,有「快馬飛刀」的美譽,人稱「羊城少帥」,現任廣東省象棋隊教練員兼運動員。
1991年被評為廣州市十大傑出青年,1993年當選為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1997年當選為中國共產黨第十五屆代表大會代表。 他的人生座右銘是「腳踏實地」。
2、許銀川
許銀川, 1975年8月出生,廣東省惠來人。中國象棋特級國際大師。許銀川五歲開始學棋。師從全國著名象棋教練章漢強,12歲調入廣東棋隊。現任廣東省象棋隊運動員。
2011「伊泰杯」全國象棋甲級聯賽季軍。2013年中國象棋協會即將公布的國內棋手最新等級分排行榜上,38歲的廣東名將許銀川以2681分名列第一。這也是他自2009年上半年等級分被北京新銳蔣川超越後,時隔四年重返弈林「第一把交椅」。
3、李來群
李來群1982年、1984年、1987年、1991年四次獲得全國象棋個人賽冠軍。1982年首次登上全國個人冠軍寶座,是解放以來男子象棋冠軍第一次過黃河,結束了南方棋手獨霸的局面,具有劃時代的偉大意義。
4、趙國榮
趙國榮1990年,1992年,1995年,2008年4次奪冠。在長期的實踐中,趙國榮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棋藝風格。他不但繼承了「老東北虎」王嘉良攻殺凌厲的風格,而且還將以「老魔叔」楊官磷為代表的南方棋手細膩、柔韌的特點溶於一身,成為南北功夫皆具,剛柔相濟的特點。
5、趙鑫鑫
趙鑫鑫,浙江溫嶺人,1988年6月29日出生,是中國最年輕的象棋國家特級大師之一。由於其父大力支持他學象棋,先後得名手陳寒峰、王鑫海等人指導,加上本人的刻苦努力,棋藝大進。
於2007年奪得第42屆全國象棋個人賽冠軍,2009年奪得第十一屆世界象棋錦標賽冠軍,成為最年輕的象棋世界冠軍,等級分曾達到2619分。
(3)5月19日華山旅遊免費擴展閱讀:
成為中國象棋特級大師,只要具備以下其中之一就可以:
(一)全國個人賽冠軍; (二)三年內,兩次獲全國個人賽前三名; (三)四年內,在協會指定的比賽中,達到規定之標准。 (四)四年內兩次達到勝率規定標准。
象棋技術等級分兩種:第一種是國際稱號,分為國際特級大師、國際大師;第二種是國家稱號,分為特級大師、國家大師、一級棋士、二級棋士等。
理論上說,國際特級大師是最高等級,但中國棋手水平太高,有些特級大師(或國家大師)的水平已經超過港澳台以及國外的國際特級大師。而這些特級大師(或國家大師)極少有機會參加國際比賽(象棋的國際比賽本來就不多),因此無法獲得國際稱號。
中國象棋是中國棋文化也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它源遠流長,趣味濃厚,基本規則簡明易懂,千百年來長盛不衰。中國象棋是模擬的古代戰爭、直線戰爭、陸地戰爭、平面戰爭。在中國古代,象棋被列為士大夫們的修身之藝。
現在,則被視為是怡神益智的一種有益身心的活動。象棋集文化、科學、藝術、競技於一身,不但可以開發智力,啟迪思維,鍛煉辯證分析能力和培養頑強的意志,而且可以修心養性,陶冶情操,豐富文化生活,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
古今中外男女老少皆宜,由於用具簡單,趣味性強,大街小巷常常可見紋枰對弈的中國象棋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