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市內旅遊景點
① 武夷山比較著名的景點有哪些
黃崗山山主峰黃崗山海拔2160.8米,是中國東南最高峰,號稱「華東大陸屋脊」。山頂有江西省人民政府豎立的「黃崗山」標志碑。由於山勢陡峭,群峰林立,該地區常年雲霧繚繞,雨量充沛,氣候溫暖,形成了我國東南大陸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黃崗山頂屬武夷山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由於保護區的特殊性質,並未完全對外開放。[4]九曲溪九曲溪發源於武夷山森林茂密的西部,水量充沛,水質清澈,全長62.8公里,流經中部的生態保護區,蜿蜒於東部丹霞地貌,分布巒岩壑間和深刻的斷裂方向控制下,形成深切河曲,在峰巒岩壑間縈回環繞,9.5公里的河曲,直線距離只有5公里,曲率達1.9公里。九曲溪兩岸是典型的單斜丹霞地貌,分布著36奇峰、99 岩,所有峰岩頂斜、身陡、麓緩,昂首向東,如萬馬奔騰,氣勢雄偉,千姿百態。優越的氣候和生境,又為群峰披上一層綠裝,山麓峰巔、岩隙壑嶂都生長著翠綠的植被,造就了「石頭上長樹」的奇景,構成了罕見的自然山水景觀。曲折縈回的九曲溪貫穿於丹崖群峰之間,如玉帶串珍珠,將36峰、99岩連為一體。山臨水而立,水繞山而行,峰岩高低、河床寬窄、曲率大小、水流急緩、視域大小、視角仰俯等都達到絕妙的程度,構成「一溪貫群山,兩岩列仙岫」的獨特美景,
溪光山色中溶注了中國傳統的詩情畫意和美學意境。 大自然賜予了武夷山獨特和優越的自然環境,吸引了歷代高人雅士、文臣武將在山中或游覽、或隱居、或著述、或授徒,前赴後繼,你來我往。自然山水陶冶了人們的性情,啟迪了人們的智慧,人類的活動傳播,發展了武夷山,為自然山水增輝添彩。先民的智慧,文士的駐足在九曲溪兩岸留下眾多的文化遺存:有高懸崖壁數千年不朽的架壑船棺18處;有朱熹、游酢、熊禾、蔡元定等鴻儒大雅的書院遺址35處;有堪稱為中國古書法藝術寶庫的歷代摩崖石刻450多方,其中有古代官府和鄉民保護武夷山水和動植物的禁令13方;有僧道的宮觀寺廟及遺址60餘處。這些遺存星羅棋布,如璀璨的寶石,鑲嵌於武夷山的溪畔山澗、峰麓山巔、岩穴崖壁,將古人的智慧、先哲的思想、人民的勞動融於自然山水之間,為武夷山增添了濃郁的文化氣息,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給人以渾然天成的和諧美感。這在我國的諸多景觀中是極為罕見的。 1982年,武夷山作為我國著名的旅遊勝地,以福建武夷山風景名勝區的名義,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2007年5月8日,南平市武夷山風景名勝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古閩越閩越族文化遺存是業已消逝的古代文明的歷史見證武夷山市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先民在此勞動生息,逐步形成了國內外絕無僅有的偏居中國一隅的"古閩族"文化和其後的"閩越族"文化,綿延2000多年之久,留下眾多的文化遺存。反映這一時期文化特徵的主要有"架壑船棺"、"虹橋板"以及佔地48萬m2的漢代閩越王城遺址。在武夷山東部絕壁岩洞中的架壑船棺、虹橋板是古先民喪葬遺存,距今3000多年。棺中的棉布殘片是中國迄今發現最早的棉紡織品實物。武夷架壑船棺是現今國內發現年代最久遠的懸棺
。因而,武夷山被考古學家認為是懸棺葬俗的發祥地,其實物是研究我國先秦歷史和已消逝的古閩族文化的極為珍貴資料。佔地48萬m2的漢城遺址,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和研究價值。它是中國長江以南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漢代古城址,在創建選址、建築手法和風格上獨具一格,是中國古代南方城市的一個典型代表,在中國和世界建築史上佔有重要地位。道教洞天教相傳道教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皆仙人居處遊憩之地。世人以為通天之境,祥瑞多福,咸懷仰慕。道教潛隱默修之士,喜遁居幽靜之山林,故多擇有仙跡傳說之處,興建宮觀,期蔭仙風而功道園融。歷代以來,道侶棲止,香客遊人絡繹不絕,故洞天 福地已成為中國綿綉河山之勝境。 洞天福地,又名三十六小洞天。第十六洞天 武夷山洞,周回一百二十里,名曰真升化玄天,在建州建陽縣。水簾洞武夷山水簾洞為武夷山著名的七十二洞之一。位於章堂澗之北。進入景點處,有一線小飛瀑自霞濱岩頂飛瀉而下,稱為小水簾洞,拾級而上,即抵水簾洞。洞頂危岩斜覆,洞穴深藏於收斂的岩腰之內。洞口斜向大敞,洞頂涼
爽遮陽。兩股飛泉傾瀉自百餘米的斜覆岩頂,宛若兩條游龍噴射龍涎,飄灑山間,又像兩道珠簾,從長空垂向人間,故又稱珠簾洞。水簾洞掩映著題刻縱橫的丹崖。其中有擷取朱熹七絕的名句「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篆體字。有明代景點題刻「水簾洞」以及楹聯石刻「古今晴檐終日雨,春秋花月一聯珠」,琳琅滿目。水簾洞不僅以風景取勝,又是武夷山道教勝地,古來道觀多擇此構建,為山中著名的洞天仙府,又稱唐曜洞天。洞室軒宇明亮,洞底岩疊數層,呈長條形,設有石桌石凳,供人休憩。全洞面積約100平方米,洞沿設石欄護衛,憑欄可盡賞洞外飄灑飛散的水簾。透過明亮的水晶珠幔,還可觀賞山中盆景式茶園勝景。門票:23元桃源洞武夷山桃源洞位於武夷山六曲畔內,此地窮極幽深,石崖相倚成門,復履婉轉而入,石橋下溪澗流水,內忽平曠,日月放生潭布列洞口,四面環山,桃林片片;田疇可一、二十畝,彷如陶淵明筆下「世外桃源」,故得名。道觀創建於唐朝天寶年間(742-756年),是時武夷山仙靈之說吸引大批高士來此隱居修煉。會稽女冠孔氏、庄氏、葉氏(後人稱三皇元君)結伴來武夷修煉,後皆結茅於桃源洞,並開發成一方避世隱居的樂土,桃樹成林。宋儒陳石堂、高士吳正理也曾居此煉養著述,道教南宗五祖白玉蟾真人也隱居桃源煉丹。元朝時擴建劉文簡祠、三元庵,主奉三官大帝、劉文簡公等神像。明朝,桃源道觀已遠近聞名,是武夷山主要道觀之一。當時修建了三清殿、三皇元君殿、三官殿、真武殿、娘娘殿、功德祠等殿堂,殿堂佔地面積有二千多平方米,修真高道多選此地居之;明吳拭《小桃源洞訪道人》詩雲:「……,窮源有古村,二三避世客;避世非避秦,棲心煉精魄;春田自耕割,衣食無需索;風動棕花落,雨過葯苗摘。」道觀經過清朝衰微破落,已有多處殿堂倒塌。
1990年,桃源道觀獲批准為對外開放宮觀。福建省宗教局對道教重振十分重視,並介紹三名從中國道教學院畢業的福建省籍道士到武夷山桃源道觀開展教務工作,把桃源道觀列為該省重點宮觀之一。1991年,住觀道士對大殿內部進行整修,並用閩北珍貴木杉---紅豆杉雕刻了三清道祖聖像,像高二米一五,雕刻精細;裝配紅豆杉供桌、銅香爐、燭台和宗教用品,開展正常宗教活動。1993年,道觀根據省人民政府頒布的《福建省宗教活動場所登記暫行規定》,經核准給予登記發證,道教文化活動全面開展。1995年7月,桃源道觀和武夷山景區籌集資金刻制了世界目前最大老君岩雕,並於1996年3月4日舉行盛大開光大典,中國道協、省、地、市領導主持了開光儀式,海內外信眾三千多人參加了開光盛典。老君聖像高十六米,寬十一米,厚十米;造像逼真庄嚴,神態和藹可親,線條暢然,灑脫自在,超然物外。桃源洞道觀重修面積佔地約為六千多平方米,主殿有三清殿、玉皇殿、靈官殿、山門(中軸部份)組成,左右配殿有三皇元君殿、真武殿、三官殿、藏經閣等殿堂組成。有道教徒開展道務和修真之殿房,也有培養道教人才和宣傳道教文化之場所。1995年桃源道觀和武夷山景區籌集資金刻制了世界目前最大老君岩雕。國家森林公園武夷山國家森林公園三大峽谷並存,形成三條旅遊線:龍鳳谷、翡翠谷、神秘谷。森林公園山奇、瀑美、水秀、林幽,集多種自然景觀於一體。龍鳳谷是一個奇特的瀑布群景觀。奔騰強勢似黃河之水天上來的玉龍瀑布,雍容高潔、蹁躚優雅的孔雀瀑布,黃如緞錦、富貴奔放的黃龍瀑布,彤紅熱烈、執著豪邁的丹鳳瀑布,其間夾雜著許多小瀑和跌水,身處其中,目光所及之處,都有它們的身影,水聲或激越或柔和,總會在有意無意叩擊著你的心扉。翡翠谷集中了森林公園的主要景色。翡翠溪綠如翡翠,長約12公里上有大小36個翡翠潭、中有18個絢麗多姿的五彩池、下有9級珍珠灘,溪中有瑩綠深沉的翡翠潭、神奇罕見的鴛鴦瀑布、活靈活現的鱷魚潭,水中都蓄滿靈秀,晶瑩剔透,翠綠誘人。這里奇峰高聳,海拔1630米的九重天,氣勢磅礴、紅艷綿延的太陽山大赤壁,獼猴之鄉的花果山,威嚴壯觀、直插雲霄的聖旨峰,蓊鬱挺拔的蟠龍山,山山相連,峰峰疊翠。翡翠谷的森林原始而深幽,枯藤老樹之間,一片原始氣息。當朝曦初露,霞光萬道,在蟠龍山、聖旨峰、九重天觀日出是一種最美的享受,雲蒸霞蔚之中,山不轉水轉,雲不轉山轉,如蓬萊仙境。翡翠谷的象形石頭也是一道獨到的景觀,龜背石、鱷魚石、母子情深、豬首石、青蛙石等,把原始森林公園裝扮成了一個天然的動物園。這里是五彩的世界,富貴的金銀池,繽紛的五彩池,掩映在青山綠水之間,當秋天來臨,漫山紅遍,別有一番韻味。神秘谷是森林公園最為幽深的峽谷。原始森林和無邊竹海簇擁著神秘本色的大峽谷,兩岸是大片原始林和次生林,峽谷幽深,山重水復,十里山水畫廊,是森林探險好去處。山色朦朧中,夢幻池泛著多彩的波光,如夢似幻,神秘率真,靈動的大小龍潭在大山之間舞動著青春的活力,「生命之門」靜靜地向你闡釋著生命的偉大。森林區內動植物資源豐富,有高等植物1017種,脊椎動物93種,其中有名貴的紅豆杉、鵝掌楸、香果樹,有珍稀的白鷳、黃腹角雉、穿山甲等。神奇的原始森林使園內空氣清新,是天然的氧吧,負氧離子含量極高,是吸氧、野營、森林浴、品鮮等生態旅遊的好去處。行走在原始森林公園內,有種革新換面的清爽感覺,特別是漫步於杉樹原木棧道上,感受人工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充分體驗生態旅遊的無窮魅力,更是別樣的享受。清舟漂流武夷山清舟漂流位於武夷山國家旅遊度假區三姑大橋旁,觀景路路口,漂流全程約8公里,正常水位全程漂流時間約需2小時。沿途佳景勝跡有:形象逼真的「生命之門」,風姿卓越的「三姑石」,令人神往的「換骨岩」、「梳妝樓」,美味誘人的「幔亭宴」、雄偉壯觀的「大王峰」,威風凜凜的「獅子峰」,有驚無險的「金龜灘」,驚心動魄的「打拖捎」、「磨盤灘」、「跳舞灘」……,艇下溪流湍急,一波三折,浪遏飛舟,讓人豪氣頓生。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武夷山脈偏北地段,地跨福建省武夷山市和邵武、光澤、建陽三縣市,以及江西省鉛山縣。距武夷山市區60公里,面積總面積570平方公里,是中國東南大陸現存面積最大、保留最為完整的中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也是目前世界同緯度帶保存最完整的中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保護區建於1979年,是森林生態和野生動物類型的國家重點保護區,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接納為「人與生物圈」世界自然保護網成員,1992年被聯合國定為全球多樣性保護區。目前,全國已建國家自然保護區155處。武夷山自然博物館就建在保護區三港的溪岸旁。保護區內群峰連綿,北部黃崗山海拔2158米,為我國大陸東南部最高峰,素有「華東屋脊」之稱,度假區距黃崗山頂約90公里。這里包含了我國中亞熱帶所有的植被類型,還是世界聞名的野生動物樂園。攀登黃崗山,沿途可觀賞桐木關斷裂帶、古澗飛瀑,並領略植被垂直帶譜:垂直分布在海拔350-1400米之間的是甜櫧、木荷等樹種群;分布在海拔500-1700米的是針葉闊葉過渡林帶;分布在海拔1700-1970米處的為中山苔蘚矮曲林帶,分布在1700-2158米的黃崗山頂部或緩坡低窪地段的為中山草甸帶,由於環境極端特殊,生育著野青茅、沼原、野古草等形成山巔綠茵「草原」。中山草甸、日出和雲海是黃崗山的一大旅遊特色。武夷山的野生動物現在已經知道的有5000多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57種。武夷宮武夷宮又名會仙觀、沖佑觀、萬年宮,坐落在大王峰的南麓,前臨九曲溪口,是歷代帝王祭祀武夷君的地方,也是宋代全國六大名觀之一。據《
武夷山志》記載:武夷宮始建唐天寶年間(742-755年),是武夷山最古老的一座宮殿,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武夷宮初建時,並不在今址上,而是築屋於一曲的洲渚上,稱天寶殿。到了南唐保大二年(944年),元宗李王景為其弟李良佐「辭榮入道」,才移建今址,名「會仙觀」。會仙觀建成後,歷代篤信仙家的封建統治者,都不惜花費重金,多次修葺、擴建這座宮殿,改名「仲佑觀」。南宋詞人辛棄疾、詩人陸游、理學家劉子軍、朱熹等都主管過沖佑觀。元泰定五年(1328年),改觀為宮,稱「萬年宮」。明正統四年(1439年),觀毀於兵燹。天順、成化年間(1457-1487年),雖經官府多次撥款修葺,都未能恢復舊觀。嘉靖四年(1525年),觀又遭火焚,次年創復。即為現在的武夷宮。年代悠久的武夷宮,雖歷代都曾加以修葺,但經不住數次火焚和兵燹,後僅留下幾間空房。近年在旅遊、文化部門支持下,武夷宮主殿又重新修復,庭院里的兩株桂樹,則是宋代遺存下來的,是800—900年的古樹。全面恢復武夷宮的計劃將逐步進行。這座千古名觀必將重現昔日的雄姿。門票:含在一票制內。武夷大峽谷武夷大峽谷擁有青龍大瀑布景區及大峽谷漂流兩大游覽項目,青龍大瀑布位於武夷山大峽谷公園西側,瀑布周圍森木茂密,水源十分豐富,深谷絕壁上;堪稱「華東第一漂」的大峽谷漂流河床屬桐木溪的一段,該溪為九曲溪的源頭之一,是武夷山最清澈最純凈的水源。期待刺激!期待驚險!期待與自然的搏鬥!期待「有驚無險」後的輕松!期待回歸自然的感受!即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人們一直在尋找的就是這樣的一種激動、一種區別於平凡生活的獨特感受。門票:40元武夷龍井山武夷龍井山位於武夷山自然風景區東南面8公里,北距武夷山市區12公里處。龍井山健身休閑自然生態保護區,保護區域面積2000多畝,平均海拔300多米,氣候冬暖夏涼。區內有一條在白堊紀地質年代形成的斷裂帶峽谷,長5000餘米,陸生脊椎野生動物4綱20目33科55種,其中:哺乳綱6目9科9種;鳥綱10目16科23種;爬行綱3目6科15種;兩棲綱1目2科8種。其中:國家I級保護1種,國家II級保護8種,省級重點保護2種。種子植物有68科118種。其中:國家I級保護1種,國家II級保護5種,省級重點保護2種。原始闊葉林覆蓋率達100%,蕨類、菌類、苔蘚類植物豐富,峽谷內一年四季花木繁茂,鳥類繁多,加上奇峰怪石嶙峋,峽谷內自然生態均衡,空氣中負離子含量高,因此龍井山被一些科考人員稱為「綠色之肺」。據史料記載:自宋代以來,龍井山祈雨堂就是當地百姓求神祈雨、求福的地方,已成為武夷山東部最熱鬧、最有影響力的祈雨場所,只要是遇上旱災年頭,四村八鄰的村野之民就會到龍井山求雨,其場面十分壯觀。至今還留有祈雨的起水方井遺存。龍井山是近年來武夷山新開發景點之一,它擁有生態完好的自然景觀,峽谷里冬暖夏晾。主要景點有:龍井瀑布、龍王岩、深山大湖、觀景台、祈雨堂。天游峰天游峰位於九曲溪六曲溪北,景區中心。每當雨後乍晴或晨曦初露之時,登峰巔,望雲海,猶如大海的波濤,變幻莫測,宛如置身於蓬萊仙境,遨遊於天宮瓊閣,故名「天游」。天游峰有上、下之分,一覽亭左近方,是為上天游;下了崎嶇丘,沿胡麻澗一帶,是為下天游。上天游的一覽亭,瀕臨懸崖,高踞萬仞之巔,是一座絕好的武夷山水觀賞台。從這里憑欄四望,雲海茫茫,群峰懸浮,九曲蜿蜒,竹筏輕盪,武夷山水盡收眼底,令人心胸開闊,陶然忘歸。著名旅行家徐霞客評點說:「其不臨溪而能盡九溪之勝,此峰固應第一也。」故有「武夷第一峰」之稱。下天游的南端建有天游觀、仙凡客館、妙高山莊等旅館、小賣部、茶室,可為遊人提供食宿方便。天游觀後的妙高台上,有一株罕見的紅豆樹。蜿蜒南來的胡麻澗,在妙高台西面奔瀉而下,落差100多米,飄逸瀟灑,形成了著名的雪花泉景觀。澗旁的石壁上,有歷代摩崖石刻30餘處,琳琅滿目,美不勝收。下天游的南端有明嘉靖五年重建的天游觀。有殿宇式的樓閣,名「遨遊霄漢」,成為遊客飲茶、賞景的場所。
② 武夷山旅遊景點分布地圖
武夷山旅遊景點分布圖:
武夷山位於江西與福建西北部兩省交界處,武夷山脈北段東南麓總面積999.75平方公里,是中國著名的風景旅遊區和避暑勝地。屬典型的丹霞地貌,是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
武夷山自秦漢以來,武夷山就為羽流禪家棲息之地,留下了不少宮觀、道院和庵堂故址。武夷山還曾是儒家學者倡道講學之地。
(2)武夷山市內旅遊景點擴展閱讀
武夷山主要景點:
1,道教洞天
教相傳道教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皆仙人居處遊憩之地。世人以為通天之境,祥瑞多福,咸懷仰慕。道教潛隱默修之士,喜遁居幽靜之山林,故多擇有仙跡傳說之處,興建宮觀,期蔭仙風而功道園融。歷代以來,道侶棲止,香客遊人絡繹不絕,故洞天福地已成為中國錦綉河山之勝境。洞天福地,又名三十六小洞天。
2,武夷宮
武夷宮又名會仙觀、沖佑觀、萬年宮,坐落在大王峰的南麓,前臨九曲溪口,是歷代帝王祭祀武夷君的地方,也是宋代全國六大名觀之一。
③ 武夷山旅遊景點是在這哪幾個個區裡面呢,急求!
武夷山的主要景點有武夷山第一勝地天游峰,九曲溪竹排漂流,虎嘯岩,一線天 大紅袍 水簾洞回
這些景點是常答規性旅遊,除了這些武夷山還有其他的旅遊勝地,比如閩越王城遺址 下梅村古村落 五夫鎮朱子故里
還有最漂亮的莫過於武夷山的自然保護區和森林公園了,比如青龍瀑布 龍川大峽谷 十八寨 玉龍谷 武夷源
大安源等等生態旅遊區,在這里可以體驗到武夷山最純真的美。來武夷山旅遊的話兩日游的居多,不過我建議最好是三日游,具體的旅遊路線可以是這樣,第一天早
上游覽天游峰 下午九曲溪竹排漂流 晚上可以觀看油張藝謀導演的大型三水實景演出 《印象大紅袍》體驗全球首創的旋轉觀眾席 第二天 一線天 虎嘯岩
下午 水簾洞 大紅袍 第三天遊玩武夷山的保護區 比如說大安源,出門旅行的話必備的物品當然就是地圖,下載個騰訊地圖什麼的,景點路線好安排,去目的地無論打車還是公交路線都得提前做好打算,這樣的出行還省心么,再就是附近的銀行賓館飯店位置也得清楚,有手機地圖就方便多了,附近的建築一找就找的到了。
希望解決你的問題,給人與善~升級需要您的採納!謝謝了!
④ 武夷山有什麼好玩的
武夷山不僅是5A級景區,更是有著濃郁的地方文化
(附上武夷山遊玩攻略,超詳細)
每個人都希望有一個輕松的假期,帶上家人或約上朋友去看看我們的大好河山。
武夷山 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自古就有「閩邦鄒魯」的盛名。
武夷山 匯儒釋道於一山,千百年來,三教和睦相處,共生共榮,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山。
這是座蜚聲海內外的文化風景名城,懷揣有眾多國家級和世界級的金質名片,這里是世界茶葉的源頭,也是世界上兩大茶類的原產地,創造了底蘊深厚的茶文化,其茶道精神影響一方。
用心感受 武夷山 之行,有你想像之內的一切,也有你想像之外的一切
白雲寺
因為要早起(大約四點半就要出發)去看雲海和日出,那個時間觀光車和公交都還沒有,所以包車前往,四個人包車一趟是60元,人均15元,順帶去遇林亭再讓司機等我們,然後帶回來是一共180元。
自白雲寺下來,順著路繼續向前開,可以去遇林亭窯址看看,去遇林亭的路上,還會經過永生泉。
車向著遇林亭方向開,永生泉在路右手邊,路過就順便打上幾桶回去。
永生泉
永生泉是 武夷山 最知名的泉水,沒有之一。位於高星公路遇林亭窯址附近的坡頂旁,離聞名遠近的遇林窯址、蓮花鋒不遠。汲泉者絡繹不絕,泉水甘洌清甜,泡武夷茶絕佳,且久存不敗
聽說喝了可得永生,不曉得我喝了這么久會不會比常人要多活幾年。
⑤ 武夷山有那些好看的景點
玉女峰===
主要景點有:武夷宮、宋街、萬春園、石門洞天、止止庵、水光石、大王峰、幔亭峰、換骨岩、三姑石。
武夷宮又名天寶殿、武夷觀、會仙觀、沖佑觀、萬年宮、沖元觀,座落在一曲溪北、大王峰東南麓。始建於唐天 寶 年間,是武夷山最古老的宮觀。現存有兩處清朝建築,稱為萬年宮和三清殿。萬年宮如今是朱熹紀念館所在地。萬年宮庭院內有兩株古老的桂花樹,植於宋朝,稱為宋桂。三清殿如今是武夷山國際蘭亭學院所在地。
宋街宋街由仿宋建築的群落組成的街坊,街門的飛雲樓宛如古城門。
萬春園是一座傍山依水的溪濱公園。溫步在園中的石徑,抬頭可觀賞大王峰的雄姿、禪岩的矜持、玉女峰的秀靈、獅子峰的威武,低頭可端詳碧水翠竹的倩影,草地、花木的嬌艷、真山真水的萬春園四季如春,到處生機盎然,景象萬千,是名副其實的「萬春」。
石門洞天沿萬春園石徑溯溪西行,石徑兩側溪山漸漸合攏,在石徑曲折處,寬敞的萬春園隱沒在山石之間,展現在眼前的是另一番景緻:逼溪而立的懸崖和冒出溪面的巨石,形成一座天然的門戶。水中巨石刻有「石門」、「靈源一派」等石勒,這里是一曲的石門,過石門小徑臨溪懸空,一灣溪水在腳下瀠洄,在碧波盪漾的遠方,群峰左右簇擁著的玉女峰正濯出水面。
止止庵止止庵在大王峰峰麓,三面都是穹壁,左邊是大王峰,右邊是鐵板嶂,背倚著帽亭峰,面對著虎嘯岩,溪漳繞行其旁,自古是「不深而幽,不高而敞」的仙家勝地。
水光石水光石在止止庵西南、鐵板嶂下,逼溪屹立,高達十餘米。這一巨石在久陽余暉的照耀下,水光石影、交相輝映,從而得名。水光石處在水光渡口,景緻宜人,名冠晴川,因而又叫晴川石。水光石上題刻縱橫交錯,現在尚存30餘力。最著名的有兩方:一方是明代名將戚繼光應片北伐路過武夷山時所留下的抒發征蠻壯志、眷念武夷山的題刻;另一方是重建王陽明祠時留下的詩文勒刻。
大王峰大王峰是武夷山第一峰,又是武夷山第險峰。大王峰上斂下形如紗帽,俗稱紗帽岩。它雄踞景區南大門,巍峨挺拔宛如天柱,宋朝以前又叫天柱峰。宋朝時,大王玉女的民間故事廣泛流傳,天柱峰又易名大王峰。
一線天景區一線天以洞天奇觀而聞名遐邇。這里有武夷山最奇特的岩洞一線天,還有武夷了長的岩洞神仙樓閣。洞中有世上罕見的哺乳動物白蝙蝠,洞旁有竹中奇珍四方竹。一線天景區主要景點:一線天、風洞、藍岩、樓閣岩、濺珠、石門岩。
靈岩靈岩下的一線天是武夷了奇特的岩洞。靈岩,遠遠望去,平淡無奇,亘長的峰岩平臣在地,不峻不峭,又無溪環水抱,可走近一看,橫亘數百米的巨岩腹內三洞並列,一線見天。
風洞是靈岩下毗鄰的三個洞的中間一個洞。風洞內通一線天,靈岩石罅聽流動氣流從這里日夜不停地沖出。盛夏,倘若坐在這里,片刻之間暑熱全消,涼爽清幽得使人不忍離開。
神仙樓閣神仙樓閣的洞口向左右兩方展開,洞頂礫岩宛如高大的飛檐向外斜覆,構成水平岩洞,岩洞綿延數里。神仙樓閣岩洞如止之高大,入入使人把斜覆的洞壁當作陡壁,注意力被洞壁上的小洞所吸引,這種只見小洞不見大洞的錯覺,充滿小洞藏大洞的妙趣。
九曲溪景區九曲溪自星村順流而下、倒游九曲,每曲景觀,言其大者:九曲,溪光秀色;八曲,淺灘飛渡;七曲,瀾回峰征;六曲,空谷傳聲;五曲,峰羅翠擁;四曲,溪山勝概;三曲,溪轉峰迴;二曲
⑥ 武夷山有哪些景點最值得一去!
【重點景觀】
1. 天游峰景觀
天游峰海拔408m,相對高度215m。它是一條由北向南延伸的岩脊,東接仙游岩,西連仙掌峰,削崖聳起,壁立萬仞,高聳群峰之上。每當雨後乍晴,晨曦初露之時,白茫茫的煙雲,彌山漫谷;風吹雲盪,起伏不定,猶如大海的波濤,洶涌澎湃。站在一覽台上望雲海,變幻莫測,宛如置身於蓬萊仙境,邀游於天宮瓊閣,故名"天游"。一覽台位於景區中心,是一處絕好的武夷山水觀賞台。隨著時序流轉,在這里可以觀賞到日出、雲霧、佛光、夕陽、明月等天游五絕,從一覽台上賃欄遠眺,但見群峰點點。俯瞰九曲溪,可見溪水蜿蜒,竹筏輕盪,武夷山水盡收眼底,令人心胸開闊,陶然忘歸。峰上有一澗沿崖壁流下峰底,形成高差約120m的瀑布,稱雪花泉。峰上名木古樹眾多, 常綠闊葉林鬱郁蔥蔥。明代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贊道:"不臨溪而能盡九溪之勝,此峰固應第一也。"
峰頂胡麻澗旁的石壁上,有歷代摩崖石刻近百處。其中最大一幅為"第一山",系道光壬辰冬武顯將軍嶺南徐慶超題寫。意思是說天游峰即是"武夷第一勝地",理應號稱"第一山"。也有人解釋說,武夷山是道教名山,列三十六洞天中的第十六升真元化洞天。道教的創始人是老子,老子天下第一。因此,他所佔居的名山,就應該是天下"第一山"。
2. 九曲溪景觀
九曲溪是武夷山的精品旅遊項目,因而有了到武夷山旅遊"不坐竹排(竹筏),等於白來"之說。遊客到星村乘坐竹筏,至一曲武夷宮碼頭上岸,從九曲順水漂流而下,遊程約90分鍾。
九曲溪發源於森林茂密的武夷山自然保護區,全長62.8公里。進入風景區的一段河流除受河流自然彎曲的作用之外,還受多組岩層斷裂方向控制,形成深切河曲,使9.5公里長的河流,直線距離僅5公里,曲率達1.9。九曲溪水流清澈,水源充沛,水質達國家地面水Ι類標准,九曲溪從西向東,蜿蜒自如,山繞水轉,水貫山行,溪水晶瑩,可謂曲曲含異趣,灣灣藏佳景。清澈的溪水是武夷山的靈魂,乘上古樸的竹筏盪入山光水色之中,如融入神話般的境界,令人心曠神怡,遊人可領略到探奇之美,心境之和,漂流之趣。
山與水的完美結合是九曲溪旅遊線路最突出的特色。曲折縈回的九曲溪貫穿於丹崖群峰之間,如玉帶串珍珠,將36峰,99岩連為一體,構成"一溪貫群山,兩岸列仙岫"的獨特自然美景。由於水繞山行,山臨水立,仰角適中,灘潭交錯,山不高有高山之氣魄,水不深集水景之大成,身臨其間,有如漫步奇幻百出的山水畫廊,錢其琛副總理游覽武夷山後感慨萬千欣然留下"三峽雄偉壁立,灕江清碧秀麗,武夷山水,兩者皆備,盡在其中"的贊嘆。
游覽九曲溪的水上工具是古樸的竹筏。坐筏觀山,極目皆圖畫,丹山、碧水、綠樹、藍天、白雲相映成趣,呈現出武夷山大自然五彩繽紛的色彩美。沿途看到奇峰相疊、嵌空而立,那高低相錯的山巒,如旌旗招展,那氣勢磅礴的岩峰,如萬馬奔騰。展示了大自然中極富韻味的參差美。武夷山以竹筏為游覽交通工具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由於它浮力大,吃水淺,輕便靈活,筏工只要用一根竹篙駕馭。它可以平穩地漂過深潭,也可飛快地滑下淺灘;可以靈巧地避開突立中流的礁石,又可急劇地轉彎。人坐筏上全方位地沉浸在碧水丹山之中,無噪音、無污染,抬頭可見山景,俯首可觀水色,側耳能聽溪聲,伸手能觸清波,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剛柔相濟。可以說是竹筏水中流,人在畫中游,"看山不用杖而用舟",即使是白發翁嫗,仍可盡情漫遊,遍覽山水之美。
3. 大紅袍景觀
大紅袍景區位於武夷山風景區的中心部位,景區著名大峽谷 "九龍窠"內。這是一條受東西向斷裂構造控制發育的深長谷地,谷地深切,兩側長條狀單面山高聳、石骨嶙峋的九座危峰,分南北對峙駢列、獨特的節理發育,使峰脊高低起伏,有如九條巨龍欲騰又伏。峽口矗立著一座渾圓的峰岩,象一顆龍珠居於九龍之間,勢如九龍戲珠,高遠眺望,維妙維俏。谷地中、丹崖峭壁的上下,勁松蒼翠,修竹扶陳,綠意蔥蔥。久負盛名的武夷茶王"大紅袍"就根植在峽谷的最深底部。區內還有九龍洞、九龍瀑、九龍潭、海螺疊翠、流香澗、清淙峽、飛來岩、玉柱峰、雄獅戲龜等自然景觀和九龍名叢園,古代摩岩石刻等人文景觀。
舉世聞名的大紅袍生長在九龍窠谷底靠北面的懸崖峭壁上。這里疊著一大一小兩方盆景式的古茶園,六株古樸蒼郁的茶樹,挺拔精神、枝繁葉茂。它已有340餘年的歷史,其成品的色、香、味均在烏龍茶之首,故有"茶中之王"美譽。椐民間傳說:明朝有一秀才趕考途經武夷天心永樂禪寺、忽然重病,考期已近,病尚未愈,心焦如焚。寺中方丈以九龍窠崖上之茶葉為葯給秀才服用後,病即痊癒。後秀才高中狀元,衣錦返鄉。為報救命之恩,把欽賜的紅袍披於茶樹之上,因此得名。
九龍澗、瀑、潭。九龍窠兩則懸崖峭壁上,常年不斷有岩泉滴落,涓涓細流匯成澗流,洞水流到九龍亭前山谷,澗床落差大,形成泉瀑,瀑下深潭稱為九龍潭,三者結合構成奇景,蔚為壯觀。
游覽九曲溪的水上工具是古樸的竹筏(當地人叫竹排)。坐筏觀山,極目皆圖畫,丹山、碧水、綠樹、藍天、白雲相映成趣,呈現出武夷山大自然五彩繽紛的色彩美。沿途看到奇峰相疊、嵌空而立,那高低相錯的山巒,如旌旗招展,那氣勢磅礴的岩峰,如萬馬奔騰。展示了大自然中極富韻味的參差美。武夷山以竹筏為游覽交通工具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由於它浮力大,吃水淺,輕便靈活,筏工只要用一根竹篙駕馭。它可以平穩地漂過深潭,也可飛快地滑下淺灘;可以靈巧地避開突立中流的礁石,又可急劇地轉彎。人坐筏上無遮無攔,全方位地沉浸在碧水丹山之中,無噪音、無污染,抬頭可見山景,俯首可觀水色,側耳能聽溪聲,伸手能觸清波,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剛柔相濟。可以說是竹筏水中流,人在畫中「看山不用杖而用舟」,即使是白發翁嫗,仍可盡情漫遊,遍覽山水之美。
武夷山的得名有兩中傳說:唐堯時代有一長壽老翁隱居此山,生二子,長曰武,次曰夷。二人開山挖河,疏干洪水,率眾農耕。後人為紀念他們,就把此山稱為了武夷山;再一種說法是:此地為古越人的棲息之地,古越人的首領叫武夷君,後人就把此地稱作武夷山了。西漢武帝時曾派使者在此設壇,用干魚祭祀武夷君,唐天保年間,朝廷封武夷山為「天下名山」。
⑦ 武夷山市有哪些旅遊景點
【重點景觀介紹】
1. 天游峰景觀
天游峰海拔408m,相對高度215m。它是一條由北向南延伸的岩脊,東接仙游岩,西連仙掌峰,削崖聳起,壁立萬仞,高聳群峰之上。每當雨後乍晴,晨曦初露之時,白茫茫的煙雲,彌山漫谷;風吹雲盪,起伏不定,猶如大海的波濤,洶涌澎湃。站在一覽台上望雲海,變幻莫測,宛如置身於蓬萊仙境,邀游於天宮瓊閣,故名"天游"。一覽台位於景區中心,是一處絕好的武夷山水觀賞台。隨著時序流轉,在這里可以觀賞到日出、雲霧、佛光、夕陽、明月等天游五絕,從一覽台上賃欄遠眺,但見群峰點點。俯瞰九曲溪,可見溪水蜿蜒,竹筏輕盪,武夷山水盡收眼底,令人心胸開闊,陶然忘歸。峰上有一澗沿崖壁流下峰底,形成高差約120m的瀑布,稱雪花泉。峰上名木古樹眾多, 常綠闊葉林鬱郁蔥蔥。明代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贊道:"不臨溪而能盡九溪之勝,此峰固應第一也。"
峰頂胡麻澗旁的石壁上,有歷代摩崖石刻近百處。其中最大一幅為"第一山",系道光壬辰冬武顯將軍嶺南徐慶超題寫。意思是說天游峰即是"武夷第一勝地",理應號稱"第一山"。也有人解釋說,武夷山是道教名山,列三十六洞天中的第十六升真元化洞天。道教的創始人是老子,老子天下第一。因此,他所佔居的名山,就應該是天下"第一山"。
2. 九曲溪景觀
九曲溪是武夷山的精品旅遊項目,因而有了到武夷山旅遊"不坐竹排(竹筏),等於白來"之說。遊客到星村乘坐竹筏,至一曲武夷宮碼頭上岸,從九曲順水漂流而下,遊程約90分鍾。
九曲溪發源於森林茂密的武夷山自然保護區,全長62.8公里。進入風景區的一段河流除受河流自然彎曲的作用之外,還受多組岩層斷裂方向控制,形成深切河曲,使9.5公里長的河流,直線距離僅5公里,曲率達1.9。九曲溪水流清澈,水源充沛,水質達國家地面水Ι類標准,九曲溪從西向東,蜿蜒自如,山繞水轉,水貫山行,溪水晶瑩,可謂曲曲含異趣,灣灣藏佳景。清澈的溪水是武夷山的靈魂,乘上古樸的竹筏盪入山光水色之中,如融入神話般的境界,令人心曠神怡,遊人可領略到探奇之美,心境之和,漂流之趣。
山與水的完美結合是九曲溪旅遊線路最突出的特色。曲折縈回的九曲溪貫穿於丹崖群峰之間,如玉帶串珍珠,將36峰,99岩連為一體,構成"一溪貫群山,兩岸列仙岫"的獨特自然美景。由於水繞山行,山臨水立,仰角適中,灘潭交錯,山不高有高山之氣魄,水不深集水景之大成,身臨其間,有如漫步奇幻百出的山水畫廊,錢其琛副總理游覽武夷山後感慨萬千欣然留下"三峽雄偉壁立,灕江清碧秀麗,武夷山水,兩者皆備,盡在其中"的贊嘆。
游覽九曲溪的水上工具是古樸的竹筏。坐筏觀山,極目皆圖畫,丹山、碧水、綠樹、藍天、白雲相映成趣,呈現出武夷山大自然五彩繽紛的色彩美。沿途看到奇峰相疊、嵌空而立,那高低相錯的山巒,如旌旗招展,那氣勢磅礴的岩峰,如萬馬奔騰。展示了大自然中極富韻味的參差美。武夷山以竹筏為游覽交通工具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由於它浮力大,吃水淺,輕便靈活,筏工只要用一根竹篙駕馭。它可以平穩地漂過深潭,也可飛快地滑下淺灘;可以靈巧地避開突立中流的礁石,又可急劇地轉彎。人坐筏上全方位地沉浸在碧水丹山之中,無噪音、無污染,抬頭可見山景,俯首可觀水色,側耳能聽溪聲,伸手能觸清波,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剛柔相濟。可以說是竹筏水中流,人在畫中游,"看山不用杖而用舟",即使是白發翁嫗,仍可盡情漫遊,遍覽山水之美。
3. 大紅袍景觀
大紅袍景區位於武夷山風景區的中心部位,景區著名大峽谷 "九龍窠"內。這是一條受東西向斷裂構造控制發育的深長谷地,谷地深切,兩側長條狀單面山高聳、石骨嶙峋的九座危峰,分南北對峙駢列、獨特的節理發育,使峰脊高低起伏,有如九條巨龍欲騰又伏。峽口矗立著一座渾園的峰岩,象一顆龍珠居於九龍之間,勢如九龍戲珠,高遠眺望,維妙維俏。谷地中、丹崖峭壁的上下,勁松蒼翠,修竹扶陳,綠意蔥蔥。久負盛名的武夷茶王"大紅袍"就根植在峽谷的最深底部。區內還有九龍洞、九龍瀑、九龍潭、海螺疊翠、流香澗、清淙峽、飛來岩、玉柱峰、雄獅戲龜等自然景觀和九龍名叢園,古代摩岩石刻等人文景觀。
舉世聞名的大紅袍生長在九龍窠谷底靠北面的懸崖峭壁上。這里疊著一大一小兩方盆景式的古茶園,六株古樸蒼郁的茶樹,挺拔精神、枝繁葉茂。它已有340餘年的歷史,其成品的色、香、味均在烏龍茶之首,故有"茶中之王"美譽。椐民間傳說:明朝有一秀才趕考途經武夷天心永樂禪寺、忽然重病,考期已近,病尚未愈,心焦如焚。寺中方丈以九龍窠崖上之茶葉為葯給秀才服用後,病即痊癒。後秀才高中狀元,衣錦返鄉。為報救命之恩,把欽賜的紅袍披於茶樹之上,因此得名。
九龍澗、瀑、潭。九龍窠兩則懸崖峭壁上,常年不斷有岩泉滴落,涓涓細流匯成澗流,洞水流到九龍亭前山谷,澗床落差大,形成泉瀑,瀑下深潭稱為九龍潭,三者結合構成奇景,蔚為壯觀。
游覽九曲溪的水上工具是古樸的竹筏(當地人叫竹排)。坐筏觀山,極目皆圖畫,丹山、碧水、綠樹、藍天、白雲相映成趣,呈現出武夷山大自然五彩繽紛的色彩美。沿途看到奇峰相疊、嵌空而立,那高低相錯的山巒,如旌旗招展,那氣勢磅礴的岩峰,如萬馬奔騰。展示了大自然中極富韻味的參差美。武夷山以竹筏為游覽交通工具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由於它浮力大,吃水淺,輕便靈活,筏工只要用一根竹篙駕馭。它可以平穩地漂過深潭,也可飛快地滑下淺灘;可以靈巧地避開突立中流的礁石,又可急劇地轉彎。人坐筏上無遮無攔,全方位地沉浸在碧水丹山之中,無噪音、無污染,抬頭可見山景,俯首可觀水色,側耳能聽溪聲,伸手能觸清波,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剛柔相濟。可以說是竹筏水中流,人在畫中「看山不用杖而用舟」,即使是白發翁嫗,仍可盡情漫遊,遍覽山水之美。
武夷山的得名有兩中傳說:唐堯時代有一長壽老翁隱居此山,生二子,長曰武,次曰夷。二人開山挖河,疏干洪水,率眾農耕。後人為紀念他們,就把此山稱為了武夷山;再一種說法是:此地為古越人的棲息之地,古越人的首領叫武夷君,後人就把此地稱作武夷山了。西漢武帝時曾派使者在此設壇,用干魚祭祀武夷君,唐天保年間,朝廷封武夷山為「天下名山」。
⑧ 武夷山自助一日游旅遊攻略
7:30到達一線天路口。
從武夷山旅遊圖上看,一線天路口0.7公里到一線天,然後0.3公里到石門岩,然後3公里到虎嘯岩。如果正常從一線天路口進入一線天景區就需在景區售票處購票。武夷山實行通票制,有六個景點,好像分別是一線天、虎嘯岩、天游峰、武夷宮(估計含有大王峰,也有說大王峰不要票的)、大紅袍、水簾洞。另外有玉女峰景區,此景點聽說只能遠觀不能攀爬。門票上只有景區游覽線路圖,標有這七個景點,另有六張各景點的小圖像,到一個景點撕一下或者打個孔,對這6個小圖像偶只能分辯出五個來,所以具體這六個景點是什麼不是很明確。
通票如果是一日游,就是110元,二日游120元,三日游130元,沒有學生票。景點都是這幾個,偶對此種票價劃分感覺挺有意思的。如果是野導可能提出55元帶你一日游,具體什麼情形不得而知。
從一線天路口沿來時的公路往回走大概200米,右側的田間有一條小路。沿途遇到兩次岔路,先是左邊,後是右邊,原則是直行,以兩三峰之間的谷地為目標,在茶園間穿行。路有時不是很清晰,但是可以辨認。從兩三峰之間穿過後,下行,直到遇到另一條兩山之間谷地的小路,這里的谷地別之前穿過的谷地要寬闊的多。選擇左行(估計右行也能進入景區,不妨一試),馬上又遇到岔路,選擇右行,很快就會進入景區的石板路。
9:00到達一線天景區
一線天簡介:一線天位於武夷山群峰的西南端,又名靈岩,一線天是武夷山最奇特的岩洞,靈岩巔頂斜覆而出,覆蓋著靈岩、風洞、伏羲三洞。岩頂裂開一罅,長約一百餘米,寬不及一米,從右邊的伏羲洞探身入內,可見一線天光如跨空比虹,令人嘆為觀止。遊人須手腳並用,側身而過,洞內常可見到稀有的哺乳動物白蝙蝠,為遊人平添一份奇趣。中間的風洞也通一線天,徐徐清風從洞中緩緩滲出,宛如一台巨大的天然空調。盛夏時節,遊人在此稍坐片刻即暑熱全消。左邊的靈岩洞有一泓清泉,人稱聖水井。相傳古時有葛姓仙人曾再次降伏蛇妖,古靈岩洞又稱葛仙洞。與一線天相對的是樓閣岩,巨大的岩壁上布滿了大大小小數百個洞穴,狀如樓閣上的門窗,當地人稱其為神仙樓閣。
在一線天入口處有路標指示左側是左一線天,正面對的洞口是右一線天。在入口左側是個攀岩場,好像是35元,因攀岩場的遮擋,就沒有去尋左一線天的入口,排隊走右一線天。一般的旅行團都只走右一線天,因景區狹窄,行進十分緩慢,進入洞口後,看到遊客都按照欄桿的導引往右側走,而左側洞口卻沒有人去,偶就脫離隊伍往左行,原來這里就是左一線天。提示一定要帶手電筒或者頭燈,這里的一線天是最名副其實的一線天,也是偶去過的諸多一線天里最值得去的地方。將手電筒往石壁上方照射,會看到大大的白色蝙蝠飛舞,真是種很好的收獲。還可看到掛在石壁上的蝙蝠,聽到蝙蝠的鳴叫。沿左一線天上行到出口,左側是一個大平台,有鐵絲阻擋,估計是下面設了攀岩場怕上面的人將什麼雜物弄下來傷人才封閉的吧,但是那鐵絲形同虛設的,右側是下山路,估計就是繞過攀岩場上來進左一線天的路。在大平台上,可以看到對面的樓閣岩,也就是神仙樓閣,岩壁上有許多的洞穴,很是奇特。從大平台繼續向上還有路,估計能到山頂,其實山頂也不高的,向前走了走,看路不好走,也沒什麼風景,就原路返回,開始走右一線天,這時遊客少些了,但還是行走緩慢。右一線天更為狹窄,偶必須用手提著背包,縮肩側身方得通過。兩壁和台階路都是濕漉漉的,今天只是陰天尚且如此,如果下雨那更是了得,斷不可來遊玩的。武夷山很悶熱,這里人多擁擠,一路還需提包上行,感覺很是憋悶和疲累。
9:40出一線天,一線天對面的樓閣岩的左邊還有蘭岩、求天門、天下谷、螺螄洞諸景,可由樓閣岩附近的小路進去,偶只是遠觀了下,沒有去,沿來時的路返回,准備去虎嘯岩景區。
10:00繼續前往虎嘯岩,遇到岔路,右側路到衛生間,中間路到玉女峰,左側路到虎嘯岩。
選擇左行,2分鍾後遇到岔路,左側通往賓曦洞,先路過天成禪院,這里是到上虎嘯岩的路,風景較多。右側通往虎嘯岩,也就是下虎嘯岩。聽人說下虎嘯岩風景不多,選擇左行。
虎嘯岩簡介:虎嘯岩在武夷山二曲溪南。岩四壁聳峙,高勒雲際,蟠踞在一線天北面。相傳曾有仙人騎虎吼嘯其上,故名。其實虎嘯之聲,來自岩上一個石洞。山風穿過洞口,有如虎嘯,聲傳空谷,震撼群山。從九曲溪二曲溪南的「境台」旁,過石橋,穿田壠,翻小嶺,就可抵達虎嘯岩下。岩壁鐫有「虎溪靈洞」四個大字。上有虎嘯庵,旁有駐真洞,有如小兒牙牙學語的語兒泉,泉水甘洌,久負盛名。在半壁危崖中,有天成禪院。附近有虎嘯八景,分別為白蓮渡、集雲關、坡仙帶、普門兜、法雨懸河、語兒泉、不浪舟、賓曦洞,周圍還有兜鍪峰、大小觀音岩、獅子峰、駐真洞和大型岩雕觀音佛、香爐等勝景。虎嘯岩登山的路徑,婉轉曲折,彷彿是登天的天梯。從岩壁盤折而上,到了半壁,岩下向前伸出塊小平台,像一條小船的艙面甲板,這就是虎嘯八景之一的「不浪舟」。古人有詩道:「波濤滿塵界,一葉能知止;還嫌架壑船,下臨不測水」。緊鄰「不浪舟」的這個上覆危崖,下臨絕壑的岩洞,就是駐真洞。此洞可容數十人,清康熙年間崇安縣令王梓游此,見其洞前臨西溪,便改名虎溪洞,「虎溪靈洞」四字於石壁。從虎溪洞再往上,就是武夷山久負盛名的天成禪院遺址。這里岩壁斜覆,山溪迴流,地勢既高敞,又幽深。所建房屋,僅有四堵土牆,不施片瓦,風雨不侵。夜晚身居屋內,抬頭可見星月,側耳可聞水聲,彷彿置身星月上,濯魄水雲中。禪院前的石門,即虎嘯八景之一的「普門兜」,意為慈航觀世音普度眾生之門。這尊手托如意的觀世音菩薩岩雕,建於1994年。雕像高十餘米,依岩傾俯,端莊慈祥。禪院右側有道泉水,即虎嘯八景之一「語兒泉」。它進出於石隙,循崖而流,因其水流相激之聲,若小兒呀呀學語,故名。從語兒泉前行,可感覺水珠不時滴落頭頂,這就是崖頂落下來的「岩溜」。有時一整排嘀嗒不停,這就是虎嘯八景之一的「法雨懸河」。
因為是逆向走,且沒有去下虎嘯岩,有些景點就沒有看到,但都是小景點。
從天成禪院上行,准備去賓曦洞。這里的登山路是從將石板插入岩壁搭成的,有一段還是鐵梯,陡峻驚險。
11:10到達賓曦洞。
繼續上行遇到岔路,右側通往出口720米,左側通往定命橋170米。此處有店鋪可以購物和休息。
選擇左行。11:24到達定命橋。這是在絕壁上有一條深不可測的裂罅,其間橫架一橋,左右無所依靠,人在橋上,命系其間,因此石壁上鐫有「定命橋」三字。
在到達定命橋之前,有一處平台,是一個很好的觀景所在。聽一導游介紹,左側是象鼻山,為公象,因母象被桂林的公象勾引走,所以戴了綠帽。此山真的很形象,坡壁真的像一個巨大的象鼻,山頂披著綠色的植物,也就是綠帽了。正對面的是雙乳峰,形如女性的乳房。右側的山是坡仙帶,山上有好些條紋,很有特色。
從定命橋原路返回岔路,左行前往虎嘯岩出口。
11:30到達集雲關,為一石拱門。短暫上升然後下降,到達一石拱門,名為半入雲。
之後是一條就崖鑿築的磴道,陡峻驚險,一路向下。
11:45遇到岔路,右側到虎嘯岩310米,也就是下虎嘯岩,沒什麼多景色,不值得去。左側是虎嘯岩出口330米。從定命橋到此550米。
11:50出虎嘯岩售票口。向右沿公路下行。
12:00到達天游峰路口。此處的公里牌顯示,左側到天游峰入口1.2公路,直行到玉女峰0.8公路,武夷宮2.7公路,大紅袍5.9公路,水簾洞7.6公路。
在天游峰路口有石碑,御茶園遺址。此處有一條岔路通往御茶園。
沿前往天游峰的公路前行,很快會看到御茶園的石碑,這是到御茶園的另一路口。繼續前行,會通過一座大橋,下面就是九曲,有好像漂流的竹筏通過。
12:20遇到岔路,右側據說通往酒店,左行。
馬上又有岔路,右側是一條小路,通往小九曲。這是條很關鍵的路,後來驗證完全可以從此無票進入天游峰景區。此處有一攤位,有一女工作人員售賣旅遊圖,問其可否去小九曲,答有票就可去。估計她不會查票,因為還沒有到天游峰的售票處呢,就是查票,估計也可以通過酒店路什麼的繞進去。
繼續沿大路前行,左側有山峰形似酒壇名曰酒壇峰。然後有岔路,右側指向朱熹園,外面看了看,未去。
前行馬上又有岔路,右側指向武夷書院,有書院的建築圖,看了看就繼續前行。
12:25到達天游峰景區大門,在這里檢票。
進入景區是老虎洞,進去轉了轉,出來又到達回回洞,裡面洞穴交錯,需要手電筒,能遇到蝙蝠。從進入天游峰景區到雲窩的路線較亂,不時有小岔路通向一些地方,有的還是盡頭路,這些小路估計都是廢棄的了,走的人少,都長了苔蘚,建議還是走遊人常走的石板路,這些路較寬。有一條石洞路一直通到了九曲邊上,也正好可以更近的看到別人漂流。
12:40遇到路標,左到天游峰800米,此處有一石亭,據說是過去的售票亭,以前是從此進去才是景區的。
12:50遇到小岔路,右50米是聚樂洞,直行750米天游峰。建議不走小路,但偶去了,上去後遇岔路左行,是幼溪草廬遺址,岩壁有雲窩大字。
左行下坡到達叔圭精舍,一個石拱門,過去後就是一大塊平地,左邊是九曲,這里有路標和景區圖,這里才是雲窩所在地,其實雲窩是一系列的洞穴,統稱為雲窩。此處有好些旅行團,導游在此要詳細介紹的。
根據路標所示,右側路雲窩到茶洞200米,茶洞到天游峰400米,茶洞到隱屏峰350米。一般的旅行團都從此處去茶洞然後到天游峰,這里是天游峰的前山路。左側路雲窩到天游峰1250米,雲窩到桃源洞750米。
選擇左行,很快遇到岔路,左側路到桃源洞700米,右側路到天游峰1200米,這是天游峰的後山下山路,一般的旅行團都是從天游峰前山上,從此處下,不去桃源洞的。一定要去桃源洞,所以選擇左行。
很快會看到有一片鵝卵石,在九曲邊上,可以很好的跟九曲親近,這里是六曲的所在。在上面轉了轉,在河裡洗了手,感受了一下九曲。
13:15遇到岔路,右側路通往桃源洞300米,左側路通往星村4000米,估計從星村可以避票到此,有興趣者不妨一試。
選擇右行。13:25到達桃源洞。桃源洞又稱小桃源,因「風光似武陵」而得名。四面環山,內中有平地,芳草凄凄,有水潭,有房舍,有未嫁接的橘子樹,有美人蕉,有桃樹,很是清幽,可在此小憩。
桃源洞有一個桃源道觀,估計重修不長時間,油漆的顏色很新。道觀屋頂有「神仙窟室」四個字,道觀前是「八卦神壇」,這里遊客不是很多,一般旅行團是不會來的,有個別遊客在抽簽算卦。
沿桃源道觀對面的路上升,會看到一個太上老君雕塑,偶開始還以為是個老壽星,看到雕塑前香爐上的字才知道是太上老君。
繼續上升,沿途有小岔路
13:40遇到岔路,左到天游峰1330米,右到出口1210米。鬼知道這是哪個出口。天游峰景區的路標不是很好,比較雜亂,刻在石頭上,上面的小圖根本看不清,到處有到出口的指示,可能到主路就算出口吧。選擇左行。
14:25遇到岔路,右到天游峰850米,左顯示是旅遊線路,具體什麼旅遊線路不得而知。選擇右行。
14:30遇到岔路,左到天游峰600米,右到出口800米,這條路就是旅行團通常走的天游峰後山路。選擇左行。
14:40到達中正公園牌坊,此處有岔路,直行320米下坡到達天游峰,右側路通向一覽亭180米。
據說一覽亭是此處的最高點,而相反天游峰頂卻不是最高點。選擇右行。
一覽亭是一個小亭子,周圍的樹木較高,所以根本就不可能一覽。不過可以看到下面有一處較大的廟宇似的建築,估計那裡就是天游峰所在。一覽亭有路繼續下行,所以沒有原路返回,
15:00到達岔路,這里有一木牌,說因為施工,到一覽亭的路不通。岔路左側110米到天游峰。其實感覺很近,好像沒有110米。
15:05到達天游峰,天游峰海拔108.8米,相對高差215米,為武夷第一勝境。那似廟宇的建築其實是個很無聊的天游閣,上有「遨遊霄漢」的字樣。天游峰有個大平台,是觀九曲和對面山峰的很好地方,在這里觀望九曲溪風景很壯觀,這里還有人擺著望遠鏡,觀遠處山峰石壁處的千年船棺,3元一次。建議不去看,因為完全可以自己距離很近的看到船棺,偶後來就看到了。
走天游峰前山的石階路下山。原來前山路距離近些,但比較險,後山路遠些但比較平緩,所以旅行團都是前山上,後山下。
15:22到達山腳下的茶洞,左邊是仙浴潭。這里是一大片平地,有許多茶樹。
從仙浴潭轉回來直行就是出口到雲窩,左側有上山的石階小路,標牌顯示通向仙凡界、千古奇棺和狐狸洞。這條路很狹窄也很驚險,值得一走。但是估計一般遊客是不會去的。比較危險。
選擇左側小路上行。一路經過書有「留雲書屋」的石拱門,一個小亭子,一面書有「武夷山游記」的壁刻,然後就是近乎90度的直上雲梯。
15:30到達仙凡界。
再向上是玄元古洞。
之後遇到岔路,右側通向仙奕亭,為盡頭路。仙奕亭的視野極好,是在絕壁上建的小亭子,周邊有石護欄。
從仙奕亭原路返回到岔路,繼續向上,在一棵樹上掛著個木牌,好像寫著千年船棺狐狸洞,只要一分鍾的字樣,其實是騙人的,估計是商家的把戲,就是為了吸引遊客上去。之上是醒心岩。
15:39遇到岔路,右側上行通往隱屏精舍,20米,同時也是隱屏峰所在。直下行通往狐狸洞110米。
選擇右行。隱屏精舍是武夷山動植物觀測點,精舍周邊平地上有一個千古奇棺的觀測點,
返回到岔路,前往狐狸洞。
很快又遇到路標,直行通往狐狸洞100米,左側通往天游峰1090米,這是一處重要的路標,證明還有路通往天游峰的。待會從狐狸洞也還要返回此路標。另外感覺1090米也不是很准,實際驗證應該更遠些。
選擇直行到狐狸洞。
15:48到達狐狸洞,是一個貼在岩壁的小石屋,上面有「道地重光」字樣,別無他物,但是估計以前應該有洞,而且可能洞內有路通向山頂,只是現在被堵上了,成了盡頭路。在狐狸洞的附近探路,發現面向狐狸洞右側方向的遠處山崖上有一條通向山下的石階路的。
從狐狸洞原路返回,途中看對面的山,視野很好,有一個形似木船的東西掛在近山頂的壁崖上,很清晰,可能就是船棺。
到岔路後右行前往天游峰方向去。偶想起一篇從九曲邊沿山崖小路上到天游峰的游記,估計由此路去天游峰的途中會有路下山,也就是游記中記載的小路。
但是還是建議不去天游峰方向的石階路上行,很快看到右側有小路,是條廢棄路,不是很明顯。建議別走。偶是探路性質的走了,很快到了山頂,也不知道這是不是蓮花峰,如果不是,那就是繞過這個峰之後的山峰是蓮花峰。沒有遇到人,不能求證。在山峰頂上有路障擋了去路,偶越過了路障,發現還有路下坡,直到狐狸洞上方的崖邊,路極不清晰,也十分危險,估計原本有路通狐狸洞的
16:20到達峰頂,也許這才是蓮花峰。然後又是下降。
16:26下到一個有木屋的亭子,這里也是條岔路,有路標顯示直上行到天游峰390米,左側是仙釣台,沒有路,估計是遠處的一個景觀,只見一處有坡度的大石岩,不知道是不是。右側有條路下行,但路標沒有顯示。景區不推薦的路就是被廢棄的路,也就是可以避票上來的路線。
選擇右側路下降,是在石壁上開鑿出的石階路,十分狹窄,而且坡度很大,有的台階間距離只有不到半個腳掌大,石壁上還不斷滲水,很是濕滑,好在兩邊有鐵欄桿和鎖鏈。
16:34到達山腳下的九曲邊上,聽著河水流淌的聲音,心情舒暢極了。然後就是沒有什麼坡度的小石板路,繞著山腳走,左側有一片茶園。
16:40遇到一石碑,上有「架壑船虹橋板」字樣,相傳架壑船內藏有仙人的蛻骨,而考古工作者認為架壑船與虹橋板是古越人的懸棺。據考證,早在新石器時代,武夷山一帶就有古越人在此繁衍生息。古越人習慣聚居於溪海洋和山谷之間,善於伐木造舟,船是他們生活和生產中最珍貴的東西。當有人死去時,人們就用一根粗大的楠木刳成船形木棺來安葬。用至今仍無法解釋的方式把木棺葬於懸崖峭壁之上,這就叫架壑船,也叫船棺。而用來架支船棺或架設棧道的木板就叫虹橋板。
往石碑左側的九曲對岸看,崖壁上果然有船棺的痕跡。
16:45遇到一直路,形成了T字路。選擇左行,很快遇到一個亭子,是觀看千古之謎武夷船棺痕跡的絕好位置。從亭子處繼續下到九曲溪邊,這里是四曲,溪邊石壁上篆刻詩句的第一句是「四曲東西雨石岩」。在溪邊的砂石上轉了轉,更近距離的看到了對岸的船棺痕跡。
原路返回到岔路,然後直行。
17:05到達小九曲茶藝館。
17:15到達一個小隧道,隧道上寫著小九曲。到隧道上的路就是進天游峰景區前遇到的通往賓館的馬路。
過隧道後就到了去天游峰景區的主路,來之前這里有個人賣旅遊圖的,現在人桌都沒有了。如果從這條路去天游峰完全可以避票的。在這里引用一下別人從此路去天游峰的游記:一早來到天游峰,慢慢向上爬,山間有個木亭子,封閉式的,還有柴火的,估計是護林人的小居。亭下面是九曲江,石礫灘,面向懸崖峭壁,那裡看到的是「懸棺遺址」。山好像就是一塊石頭,石頭的緯向一排,一些凹下去的小洞,其中一個比較大的洞,裡面是木頭堆,是散架的棺木。橫七豎八的。有兩條路,選擇下山到江邊上去。那裡的石礫還有沙灘。
17:29到達天游峰的路口,在那裡等星村到市區的中巴車。從天游峰路口到火車站路口4元。
⑨ 武夷山旅遊景點有哪些
武夷山包括武夷山風景區和自然保護區,其中風景區方圓60平方公里,人們稱它為「奇秀甲東南」,其景色被概括為「三三九九」,「三三」指盤曲山中長約9公里的九曲溪,「九九」指的是夾崖森列的99岩。
漂流武夷
武夷山風景的精華在九曲溪,溪水碧清,折復繞山,形成「曲曲山回轉,峰峰水抱流」的九曲之勝,武夷山中最著名的一些山峰和高插於懸崖峭壁上的神秘懸棺都列在九曲溪邊。景區內還有遇林亭宋代瓷窯遺址、武夷宮等游覽景點,極具人文價值。
精彩景點: 九曲溪 武夷宮
生態武夷
武夷山自然保護區是我國東南現存面積最大、保留最為完整的中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區內峰巒林立,原始森林茂密,景色融雄渾、古樸、雋秀於一體,而且有著極為豐富的生物資源,被納入聯合國「人與自然」保護區。
精彩景點:武夷山自然保護區
歷史武夷
這里不僅風景秀麗,還有著悠久的人文傳統,歷史上有過夏商、西漢和南宋等多次鼎盛時期,如以架壑船棺為象徵的古越族文化時期,以城村古漢城為標志的西漢文化時期和以朱熹為代表的宋朝理學文化時期,這些都為這座名山增添了深厚的歷史感。
武夷山景區門票:現在都是通票,分一天兩天和三天的三種,價格分別是110元、120元、130元。
⑩ 武夷山旅遊主要景點有哪些
天游峰
為武夷第一勝地,位於武夷山景區中部的五曲隱屏峰後,海拔410米,它獨出群峰,雲霧彌漫,山巔四周有諸名峰拱衛,三面有九曲溪環繞,武夷全景盡收眼底。
該峰東接仙游岩,南續清隱岩,西連仙掌峰,壁立萬仞,高聳於群峰之上。每當雨後天晴、晨曦初露之時,可在此欣賞雲海大觀。只見群峰出沒於雲端,宛如置身於蓬萊仙境,有時還可看到奇妙的「佛光」。雲開霧散之後,憑欄四望,武夷山水盡收眼底。峰頂有胡麻澗,澗水如白練千尋從峰頂直瀉而下,被稱作「雪花泉」,為山中一大奇觀。著名旅行家徐霞客評點說「其不臨溪而能盡九曲之勝,此峰故第一也」。天游主要景點有:御茶園遺址、雲窩、接筍峰、隱屏峰、賞月亭。
玉女峰
在二曲,奇峰亭亭玉立,插花臨水,有姝麗之態。在溪流中仰視,宛然是一位秀美絕佳的少女。「插花臨水一奇峰,玉骨冰肌處女容」,峰岩奇秀,儼然是武夷山水的象徵。峰左岸的竹筏碼頭,為游覽九曲的重要的起落點。岸上廣置草坪,1990年置有畫舫可渡往一曲對岸的水光石和止止庵,1992年夏停止筏渡。
九曲溪
發源於武夷山自然保護區黃崗山南麓,全長62.8公里,進入風景區的一段河流除受河流自然彎曲的作用之外,還受多組岩層斷裂方向控制,形成深切河曲,使9.5公里長的河流,直線距離僅5公里,曲率達1.9。經星村入武夷山,折為九曲,到武夷宮前匯於崇溪,盤繞山中約7.5公里,水繞山行,自有風情。
九曲溪從西向東,蜿蜒自如,山繞水轉,水貫山行,溪水晶瑩,可謂曲曲含異趣,灣灣藏佳景。景物恬靜幽深,色彩淡雅,每曲自成異境,淺的成灘,深的成潭;游覽九曲山水,乘竹筏從星村順流而下,或從武夷宮溯流而上,只半天時間,可覽盡山光水色,意趣無窮。
竹筏漂流票價:100元/人,保險費5元/人,每筏乘坐6人。
??竹筏漂流注意事項:
1、不要帶貴重物品上筏。
?2、上筏後必須穿救身衣,不要在行進的竹筏上走動,特別是筏下險灘、急流、轉彎 處,要拉好安全繩。
水簾洞
從山北桂林路口的芙蓉岩進入慧苑坑,再從售票亭邊的斜嶺折而右上,就能直達天下奇觀——水簾洞。水簾洞,又名唐曜洞天,是武夷山最大的洞穴,高度和寬度均超百米;水簾洞的水簾,最寬時足有一丈二左右。主要景點有燕子峰、漱石枕流石、丹霞峰、火焰峰,鷹嘴岩、流香澗等,而天車架則是這一景區內較有特色的一處人文景觀,它位於章堂澗南岸的丹霞峰半壁,在好幾個高矮、大小不一的崖洞內依崖構築的幾幢小木樓,有的深藏洞內,有的半露洞外,上下錯落,欄桿圍護,懸梯環接,這便是天車架。
??水簾洞景區可游覽大紅袍、天心永樂禪寺、水簾洞、鷹嘴岩、玉柱峰、流香澗、天車駕、九龍巢、三仰峰、法華寺等,遊程約需要90分鍾
大紅袍
武夷岩茶非常有名,宋代詩人范仲淹就寫詩贊道:「年年春自東南來,建溪先暖水微開。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從古栽。」到元代時,這里已經設有御茶園,專門督造貢茶。
大紅袍是武夷岩茶中的狀元,它生長在武夷山北部的九龍窠中,僅剩三株,極為名貴。九龍窠是一條清泉滲流的峽谷,大紅袍生長的地方海拔600多米,溪澗飛流,雲霧繚繞,這里的土壤是由酸性岩石風化而成,所以很適合茶樹生長。
傳說大紅袍是仙鶴從蓬萊島叼出來的種子遺落在武夷山上的這處懸崖上長成的。另有一種傳說,從前天心寺和尚曾用這幾株茶樹上產的茶葉治好了一位皇帝的病,皇帝將狀元穿的紅袍披在茶樹上以表感謝之情,於是紅袍將茶樹染紅了。該處山壁有「大紅袍」三個朱紅大字。大紅袍枝葉密集,葉梢向上斜著伸展開去,葉子是寬橢圓形的,尖端向下垂,邊緣則往裡翻卷,葉子顏色深綠有光澤,若是新芽則帶紫紅色。每年早春茶樹發芽的時候,從遠處望去,整棵樹艷紅似火,彷彿披著紅色的袍子。
大紅袍的樹齡已逾千年,現在九龍窠絕壁上僅剩四株,岩縫中滲出的泉水滋養著它們,因而不用施肥它們也生長茂盛。每年的5月13日至15日,當地會有專人架起雲梯上大紅袍採茶,產量極少,只有幾兩,被視為稀世珍寶。
虎嘯岩
位於二曲溪的南面,海拔510米,該岩四壁聳峙,形似伏虎,中有巨洞,山風穿過會發出呼嘯之聲,故而得名。虎嘯岩陡峭凌空,又泉石兼具,是武夷山屈指可數的佳境之一。
從九曲溪二曲溪南的「境台」旁,過石橋,穿田壠,翻小嶺,就可抵達虎嘯岩下。岩壁鐫有「虎溪靈洞」四個大字,這里附近有著名的「虎嘯八景」,分別為白蓮渡、集雲關、坡仙帶、普門兜、法雨懸河、語兒泉、不浪舟、賓曦洞,其中語兒泉有如小兒牙牙學語,泉水甘冽,馳名遠近。
??交通:在九曲溪口下筏,往南沿溪前行,約5分鍾抵達虎嘯岩。
??虎嘯岩景區可游覽一線天、靈岩、風洞、螺絲洞、定命橋、天成寺、不浪舟、樓閣岩、虎嘯岩等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