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景點 » 甘肅禮縣旅遊景點大全

甘肅禮縣旅遊景點大全

發布時間: 2021-01-09 20:26:43

⑴ 隴南禮縣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祁山,翠峰寺,坪大草原、橋頭河畔溝

⑵ 隴南旅遊景點排名前十是怎樣的

隴南旅遊排名前十的景點:「雲屏三峽」景區 、官鵝溝、兩當兵變紅色旅遊景區、晚雷湖、雞峰山、甘肅秦文化博物館、阻壩生態旅遊風景區、康縣花橋村景區、西狹頌風景區、萬象洞。

1、官鵝溝:

官鵝溝國家森林公園位於甘肅省宕昌縣城郊,距甘肅省省會蘭州市340公里。2003年10月,晉升為國家級森林公園。

雞峰山公園總面積為4200公頃,林地面積5000畝。植被以華山松、油松、落葉松為主,間有經濟樹種紅青崗、板栗、刺五加、觀賞植物鐵木匠、粗榧、水柏等。野生動物有羚羊、梅花鹿、野豬、狼兔等。

⑶ 甘肅禮縣都有什麼名勝古跡

【玉泉觀】

俗稱城北寺,又名崇寧寺。在甘肅天水市北天靖山麓。建於元大德三年(1299年)。現存建築為明清時重建。緊依城垣,順山勢升高。中軸線自下而上,有山門、遇仙橋、大門、通仙橋、青龍殿、白虎殿、人間天上坊、玉泉閣、第一山牌坊、三清殿,山頂有小廟,傳為明魏忠賢生祠。側有雷祖廟、三官殿、諸葛祠、托公祠、三清閣、選勝亭、靜觀亭、蒼聖殿、玉泉井。井上有六角亭。神仙洞傳為元代陸、馬二真人羽化處。三清殿樑上墨書題記」明嘉靖叄拾陸年歲次丁酉季冬重建」,第一山牌坊墨書題記「嘉靖叄拾柒年建」。亭台高下,碑碣遍山;林木蓊鬱,曲徑深幽。登觀遠眺,山川城廓盡收眼底。

【伏羲廟】

俗稱人祖廟在甘肅天水市西關。建於明弘治三年(1490年),嘉靖三年(1524年)重修。相傳古時伏羲、神農部落聚集在渭水流域的天水,後人修廟祭祀。廟臨街,兩門三進,自南向北有:牌坊三間,單檐歇山頂,矗立在高3米的台基上,周圍以磚砌勾欄;大門五間,通長17.6米,進深兩間,懸山式,中央置寶瓶;儀門面闊五間,進深兩間。主體建築為太極殿,屹立於長26.4米、寬13米、高1.8米的月台上,面闊七間,進深五間,通長26.6米。重檐歇山頂,琉璃瓦頂,飾螭首。脊飾纏枝牡丹、龍、獸、鴉尾,斗栱五鋪,三抄,三平昂,刻卷雲和龍頭。門扇怖透花金線艾葉紋。圓窗透花,刻二龍一珠,障水板刻松鹿圖,雕刻精美。殿身為雙槽十架椽減住結構,內有金柱兩排八根,上部繪河圖,藻井頂棚等分六十四格,繪六十四卦。內有伏羲泥塑彩繪像。後有先天殿,原把神農,面闊五間,進深四間,通長19.4米,單檐歇山頂。側有朝房、碑房、廡殿、鼓樂亭。廟原東北有池,跨池有橋,池畔有亭,名曰見易。院內植古柏、古槐幾十株,綠蔭蔽天,生氣蓬勃。

【李廣墓】

在甘肅天水市南1公里南山麓石馬坪。封土高約兩米,墓碑刻「漢將軍李廣墓」,據傳是李廣的衣冠軍,葬寶劍衣物。墓前有石獸石馬,造型生動,故得石馬坪之名。李廣(?—前119)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人,生於天水。善騎射。為西漢名將,文帝時,參加反擊匈奴貴族攻掠的戰爭,轉成朔漠四十餘年,歷經七十餘戰,屢建奇功,匈奴人稱為飛將軍。元狩四年(前119年),隨大將軍衛青攻匈奴,以失道被責,自殺。

【南北宅子】

在甘肅天水市內,明朝舉人胡來縉的住宅。南、北宅隔街對峙。南宅子東北角大門三間,硬山頂,高懸「副憲第」匾額。照壁西側門匾「桂馥」,四合院,正廳坐南朝北,闊五間,進深四檻,懸山頂單檐,灰筒板陰陽瓦,磚木結構,門窗有簡單浮雕,旁有小四合院,原是佛堂、書房、客廳。照壁東側三合院,南為正房,闊三間,進深兩間,懸山單檐,門窗已改建。胡來縉曾任縣令、戶部郎中,山西按察副使,廉潔奉公,不畏權勢。其子胡忻,進士,官至太常寺少卿,直言上諫。原有牌坊座落大街,高懸「父子鄉賢」木匾。北宅子亦是胡氏舊居,僅存二層樓房,樑上墨書「大明萬曆四十三年乙卯夏四月十五日建」。雕花欄板華麗,每塊浮雕花飾各異,雕工精細,彩繪古樸,為明代佳作。明代民宅甘肅只此一處。

【雙玉蘭堂】

舊稱甘泉寺,在甘肅天水縣東南20公里甘泉鎮南街。《秦州志》載:「東南七十里佛殿中有泉湧出」,「泉在廈前檐下,名曰春曉泉,東流入永川,其水極盛,旱不竭,冬不凍,士人引以灌田,作寺覆其上,號甘泉寺」。杜甫客居秦州賦名泉:「山頭到山下,鑿井不盡土。取共十方僧,香美勝牛乳。」泉清不濁,潺潺緩流,味甘而純。寺舊時已毀。現存側院,坐西向東,解放後立為雙玉蘭堂紀念館,西殿門上懸齊白石書「雙玉蘭堂」匾額。殿前左右兩棵玉蘭樹,相距5米,高18米,枝頭花開如白玉雕琢,高潔雅麗,盛開半月,相傳樹齡已一千二百歲。

【石門】

在甘肅天水縣城東南50公里隴南山區,兩峰對峙,形如門,故名。相傳有虎豹出沒,俗稱卧虎台。《秦州志》載:「石門山東南百餘里,其山壁立千仞,蒼翠欲滴。四周峭壁無徑,中通路若門,因號石門,蓋天險也。」陡岩峭壁,犬牙交錯,千奇百怪,林木藤蘿遮天蔽日。主峰上有明、清重修的真武祠、王母祠、三清殿、無量殿、玉皇殿和鍾樓,峰間架通仙橋亭,從山門登山,沿小徑盤旋10餘里至山頂,北眺隴山、渭水,山環水繞。南望秦嶺起伏,峰巒深遠,煙波浩渺中的麥積山隱約可見,狀如雲海中島嶼。中秋夜,皓月彷彿從石門縫中徐徐升起,變幻無窮。石門月夜,意趣盎然,為天水一景。

【仙人崖】

在甘肅天水縣城東南約40公里。以傳說有神仙出沒而得名,每到盛夏夜,火光從崖面飛出,名曰仙人送燈。東西走向約3公里,分為東庵、西庵、南庵、寶蓋山和■珠山,面山帶水,群峰環峙,清幽絕俗。山腰藤蘿掩翳天然洞穴,奇形怪狀。西庵長約90米,深10多米,穴內起平台,建殿宇樓閣十四座共三十六間,可容萬人。東庵長約70米、深8米,內有明代建築蓮花寺,又名羅漢堂,塑佛、十八羅漢。側有僧房,左有高梯通蓮花洞,內鑿石蓮、石桌、石凳、石爐、石灶、石棋盤,塑披發仙人坐石上,傳為劍客修煉處。兩庵間,■珠山孤峰突起,羊腸小道,曲折盤旋,至頂約80米,古柏茂密,野花幽香。頂峰前建望雲樓,後建無量殿,旁有鍾樓,懸永樂鐵鍾一口。對面突起一峰高約70米,四面絕壁。山腰有南天門,上有燃燈閣,頂是玉皇閣。南庵殘存魏晚期影塑四身和宋代塑像及壁畫。野草蒙茸,奇花異樹,清幽險峻。壑中平曠處原有寺廟。泉涌清流,氣候宜人,為隴右林泉佳境。

【麥積山石窟】

在甘肅天水縣城東南約30公里山中。崛起一峰,高150餘米,如農家積麥之狀,因有此名。據文獻記載,後秦時開窟造像,創建佛寺。西魏文帝時,再修崖閣,重興寺字,魏文帝皇後乙弗氏薨,鑿麥積崖為龕而葬。北周保定、天和年間,秦州大都督李允信為亡父造七佛閣。隋文帝曾建寶塔「敕葬神尼舍利」。山頂現存舍利塔為清代重建。歷代開窟造像在距山基20—30米、70—80米高的懸崖峭壁上,層層相迭,上下錯落,密如蜂房。唐開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地震,崖面中間塌毀,窟群分成東崖和西崖。現保存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各代洞窟一百九十四個(東崖五十四個,西崖一百四十個),泥塑像、石雕像七千親身,壁畫1,300多平方米。泥塑有高浮塑、圓塑、粘貼塑、壁塑四種。數以千計的與真人大小相仿的圓塑,極富生活情趣。端莊的佛,猶如頭上無冕旒的世俗帝王,側侍的菩薩、弟子,有的低眉含嫣,交頭接耳,竊竊私語或眉開眼笑,有的俊俏活潑,向人招手致意,還有聰慧虔誠的少年和天真的男女兒童形象。從高約16米的阿彌陀佛,到10餘厘米小的影塑,從神聖的佛到天王腳下「金角銀蹄」的牛犢,均精巧細膩,栩栩如生。把神人格化,生活氣息濃厚,令人感到親切,而不神秘。泥塑上彩而不重彩,被譽為塑像館。抬頭仰望,凌空飛棧。攀行其上,驚險陡峭,五代《玉堂閑話》雲:「其青雲之半,峭壁之間,鐫石成佛,萬龕千窟,雖自人力,疑是神功。」在群眾中有「先有萬丈柴,後有麥積崖」、「積木成山,拆木成功」的傳說。石窟形制完全按照我國民族建築形式開鑿,方型、平頂,前壁開門,兩側開龕的房屋建築為崖閣式。麥積山是秦嶺山脈西端的奇峰,冬暖夏涼,秋季細雨霏霏,雲霧繚繞,《廣輿記》譽為「秦地林泉之冠」,「麥積煙雨」為天水八景之首。登上高70多米的上七佛閣(俗稱散花樓),居高臨下,揚手撒花,花隨著上旋氣流越飄越高。峰巒重迭,碧波如海,與藍天相接。解放後加以管理保護,使古老的藝術寶庫倍增光輝。

【祁山岩關諸葛亮廟】

在甘肅隴南山區的禮縣境內,漢水源頭,南面臨水,拔地而起,獨做群峰,素有「祁山暮雨」勝景。岩石奇特,古柏蒼翠。上有清代重修諸葛亮廟,內有塑像、影祠,尚存歷代名人書寫匾額三十餘面、楹聯五副、碑石二十餘通,對諸葛亮畢生事跡和功業概述甚詳,字跡勁秀,古趣盎然。

【大地灣遺址】

在甘肅秦安縣城東北40公里邵店村。屬仰韶文化遺址,距今七千八百年。1978年開始發掘,共發掘房屋238座,是研究建築新石器時代的實物例證。在此出上陶、石、骨器數千件。石器製作粗糙,有刀、鏟、斧、敲砸器。陶器均為夾砂紅陶,火侯低,質地較松,陶色不均勻,全部手制。四足鼎,造型奇特。此遺址器形和紋飾與寶雞北首嶺下層差別較大,但和華縣老官台、元君廟下層則近似。為研究仰韶文化的分期問題提供了大批資料。其中一件人頭形器口的彩陶瓶,是研究當時人的發式、服飾、風俗等的珍貴資料。另有一方地畫,為我國已發現的最早原始繪畫藝術,對研究繪畫起源有重要的學術價值。還出土一對口徑51厘米的六千年前的變體魚紋彩陶大盆,製作正規,圖案精美,筆法流暢,是彩陶中的精品。 </FONT>

⑷ 甘肅隴南禮縣太平山

太平山位於隴上重鎮-鹽官鎮,位於太平山頂的太平山廟是鹽官鎮人民世輩行佛禮的地方。

⑸ 甘肅禮縣晚上有什麼好玩的

禮縣有夜市,各種小吃都很好吃,有秦人廣場,有廣場舞,還有各個公園的夜景都很美。

⑹ 關於介紹甘肅省禮縣城的美景作文

江邊晚景

我的家鄉在勤得利,這里三面環山,一面臨水,是個風景秀麗的地方。在我家的北面,有一條奔流不息的大江,它就是我國第三大河流——黑龍江。我愛這條蜿蜒流淌的黑龍江,更愛那傍晚江邊的美麗景色。

每當夕陽西下,熱鬧了一天的街道逐漸安靜下來,可江邊卻越來越熱鬧了。吃過晚飯,我又跟往常一樣來到了江邊,觀賞這迷人的景色。江邊的人真多,有散步的,有打魚的,有洗衣服的,有洗澡的,還有一群光屁股的娃娃們在岸邊打水仗。不時傳來一陣陣歡笑聲。江面上波光粼粼,夕陽的余暉斜照在水面上,使江水一半呈翠綠色,一半呈橙紅色。可真是「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啊!在夕陽的照射下,那一道道波光猶如一顆顆明亮的星星在閃動,發出璀璨的光芒。望著這種景色,我好像被帶進了星的世界。無數顆星把我團團圍住,那一雙雙頑皮的眼睛一眨一眨的,像是在跟我捉迷藏。

是什麼聲音打斷了我的思路?我佇立在江邊。噢,是遠處的馬達聲,我踮起腳向遠處眺望,啊!原來是漁民伯伯駕駛著馬嘟嚕(打漁的機動船)打漁歸來了。不一會兒,幾條小船相繼靠岸。人們立刻圍了上去,看誰打的魚多。忽然,有個人扯開了嗓門喊著:「這位老伯伯打的魚又大又多,快來看呀!」話音剛落,人們一涌而去。呈現在我眼前的是滿滿一艙活蹦亂跳的大紅尾鯉魚,人們立即向長滿絡腮鬍子的老伯投去羨慕的目光。只見老伯面帶微笑,那張爬滿皺紋的臉上流露出自豪的神情。聽著人們的議論,更是笑得合不攏嘴。這時,一聲長笛又把我的視線轉移到遠處的江面,一艘載煤的外國大輪船正緩緩地從我眼前駛過。我們抬手向他們致意,他們也頻頻向我們揮手。來往的船隻把平靜的江面掀起了一排排翻滾的浪濤,一個接著一個不停地向岸邊涌來,正撞擊在一塊大石頭上面,頓時,濺起無數顆晶瑩的小浪花,向空中四射;又像美麗的珍珠紛紛灑落下來,在水面上畫出了一圈圈的小圓暈,接著小圓暈慢慢擴大,再擴大,最後終於消失了。這時候,好像懂藝術的太陽公公從它那五彩的畫筆中抽出一支,把江面鍍上了一層金黃色,來裝點這幅美好的畫卷。

啊!黑龍江,你將用你的美去贏得更多人對你的愛,對你的迷戀

⑺ 求甘肅旅遊景點大全排名,哪些比較值得去

有莫高窟、麥積山、崆峒山、嘉峪關、拉卜楞寺、丹霞地貌等,這些景點都值得一去。

1、莫高窟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

莫高窟各窟均是洞窟建築、彩塑、繪畫三位一體的綜合性藝術。洞窟最大者200多平方米,最小者不足1平方米。洞窟形制主要有禪窟、中心塔柱窟、佛龕窟、佛壇窟、涅槃窟、七佛窟、大像窟等。

5、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位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藏語全稱為:「噶丹夏珠達爾吉扎西益蘇奇具琅」,意思為具喜講修興吉祥右旋寺。簡稱扎西奇寺,一般稱為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是藏語「拉章」的變音,意思為活佛大師的府邸。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被世界譽為「世界藏學府」。

鼎盛時期,僧侶達到4000餘人,1980年對外開放旅遊。2018中國西北旅遊營銷大會暨旅遊裝備展上,入圍「神奇西北100景」榜單。

⑻ 禮縣八大景

禮縣部分名勝古跡簡介

祁山堡 位於禮縣城東23公里的祁山鄉,是三國時蜀漢承相諸葛亮統帥三軍,揮師北上進攻曹魏扎營之地,因而聞名於世。「祁山暮雨」為禮縣八景之一。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祁山堡為寬闊秤地上突起的一座孤峰,座落在西漢水北岸,高數十丈,周圍里許,四面如削,高峻奇拔。蜀漢後主建興六年(228),諸葛亮率師第一次出祁山攻魏,街亭一戰,蜀軍潰敗,揮淚斬馬謖。建興九年(231)又二次出兵祁山,在上邽(今天水),鹵城(今鹽官)等地與魏兵周旋,於木門道射殺魏將張郃,終還祁山堡。後人為紀念這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在堡內建諸葛武侯祠。相傳城堡始建於西漢,今城垣遺跡清晰可見。武侯祠始建於南北朝,現存殿宇多系清代重建,分三殿三院,有房20餘間,系硬山頂土木結構。殿內有孔明、關羽等人塑像,有壁畫、匾額、楹聯、碑刻數十方,形態生動,字跡勁秀,概述了諸葛亮畢生事跡和功業。遊人身臨其境,古趣盎然。

禮縣文廟大殿 在縣城東街縣政府招待所中院。據《秦州新志》記載:「文廟初建城東錦屏山麓,後遷縣南之西關,順治十三年(1656)署縣事歐陽瑊改遷茲地,後經康熙年間、乾隆四年(1739)、道光十九年(1839)先後重修,」原以大殿為中心,有欞星門、魁星閣、鄉賢祠、名宦祠等群體建築,規模寵敞,計有3院,房屋40餘間。1958年由縣政府招待所佔用後,逐年拆除改為新型建築。現僅存大殿一座,面闊五間,長期2米,進深四間,寬大7米。重檐歇山頂,上復琉璃筒瓦,正脊兩端施龍吻,中置麒麟火球,看面飾二龍戲珠浮雕。垂脊、戧脊飾雲雷、卷草紋,玲瓏秀麗。梁架結構為十架椽,身內雙槽,六椽栿前後乳筏扎牽用五柱,柱子排列規整。檐柱與老檐柱之間以穿插 枋加固。上層檐下斗拱為單拱三踩單下昂,下層檐下斗拱為重拱五踩二下昂,該殿除門窗改換外,其餘保存完好。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維修後辟為文物陳列館。

鹵城古鹽井 在禮縣城東30公里的鹽官鎮。漢代置鹽官,三國時稱鹵城。因盛產食鹽而馳名。諸葛亮率師伐魏,兵出祁山時,在鹵城做過糧倉;酈道元稱鹽官食鹽「相承營鹽不輟,味與海鹽同」;杜甫入蜀經鹽官有吟詠《鹽井》詩;吳璘抗金於茲地,設地網、築二連城。現存有古城垣兩段,約長50米,寬7米,高3至5米,古鹽井一口、井院中的鹽神廟尚有硬山頂式正殿三間,內有鹽神塑像;制鹽工具全套,有關鹽井的碑刻,匾額,典籍和書畫多種。其中,明嘉靖丁未年(1547)《重修鹽官鎮鹽井碑記》,清代無名氏撰寫的《鹽泉賦》,民國時《甘肅鹽法志略》等文獻,對進一步研究鹵城及鹽井歷史,具有較高的參與價值。

趙孟頫書趙世延家廟碑 位於禮縣縣城南郊農田裡。碑刻建於元代仁宗延佑三年(1316),為翰林學士承旨程鉅夫奉敕撰文,趙孟頫奉敕書丹並篆額。碑由碑首、碑身、碑趺三部分組成。外觀雄渾,整體宏麗。碑首高1.3米,頂拱形,上雕六龍盤踞左右,威麗壯觀,面額書「敕賜雍古氏家廟碑」八字。碑身高2米,寬1.3米,厚0.42米。正面四周陰刻串枝蓮紋,中間刻文皆為楷書,右起豎列33行,行64字,共1230多字(個別字損)。書體用筆圓潤,骨力內藏。龜趺長2米,寬1.3米,外露0.2米。碑文記載了翰林學士承旨、中書平章政事趙世延三代六英,為創立元朝所建的豐功偉績。因趙世延其先世為雍古族人,故稱「雍古氏家廟碑」。此碑對研究元蒙歷史和書法藝術有較高價值。為省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新建了保護碑亭。

王仁裕神道碑 在禮縣城西南15公里的石橋鄉斬龍村。碑外觀高大雄渾,碑文書法蒼勁秀麗,刻工精細巧嫻,是研究五代史和宋代書法藝術的珍貴石刻。由碑首、碑身、碑跌三部分組成。通高3.05米,寬1.14米,厚0.4米。碑首拱形頂,上覆六龍盤踞,威武壯觀。碑額篆書「周故少師王公神道碑」九字。碑面兩邊陰刻纏枝牡丹與石榴花紋。碑面中間陰刻楷書碑文,自右向左豎列36行,行71字,共2500餘字,主要介紹了王仁裕的家世及生平事跡。王仁裕為天水人,五代周兵部尚書,工文祠,其門生多為一時名公。碑建於北宋雍熙三年(986年),門生李昉撰文,「天水江得山刻」。1983年在王仁裕神道碑附近又出土王仁裕墓誌銘。同列為現級文物保護單位。

寨子里遺址 在禮縣城西南10公里的高寺頭村,是西漢水上游一個較為典型的原始社會母系氏族公社聚落遺址,距今6000年左右。1947年至1988年,經過多次考察,發現有灰層、灰坑、灶址、房址等遺址。地表遺有較多的陶片,歷年有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等出土。石器有斧、錛、鑿、刀、鏟、磨棒、磨盤、箭頭和紡輪;骨器有骨針和魚鉤;陶器有缽、盆、碗、壺、瓮、罐、瓶等。陶器底部多有席紋和布紋,細泥陶器上多施紅底黑花彩繪,有幾何紋及動植物形象。裝飾品有骨笄、石璜、獸牙、石珠、陶環和各種佩飾。從器形和紋飾可以認定為仰韶文化半坡和廟底溝類型。為進一步探討這一區域的開發時代,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於1986年初冬進行了小面積試掘,其資料正在整理。遺址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陳家坪遺址 位於禮縣城南50公里的雷壩鄉蒲陳村,遺址東西長400米,南北寬300米。面積約12萬平方米,文化層厚2—3米.1976年農田基建中出土陶器數十件,銅鐎斗一件,人骨數十具。陶器有雙馬鞍口罐、單耳罐、雙耳瓶口罐、扁腹罐、鼓腹罐、高領罐、圓腹罐及盆、豆、簋、鬲等。泥質有夾粗砂陶與細砂陶兩種。陶胎大部分為褐色,表面色澤不勻,多為褐、灰、黑相雜。全部陶器有褐、橙、黃、灰、黑色多種。陶器皆為手制,以素麵為主,也有彩繪、附加堆飾,刻劃紋、鏤空等形式;此外還有刻劃符號,多飾於雙馬鞍口、豆、鬲和罐類的頸部。屬寺窪文化安國類型,對研究甘肅東南部西漢水中游先民生活具有重要價值。

鄭家磨遺址 在禮縣鹽關鎮中川村境內,西距縣城約35公里。遺址位於茅水河西岸的第一台地里。東近上磨村,西臨下磨村,天水至禮縣公路由該遺址南邊穿過。1947年考古學家裴文中發現,1958年以來,省、地、縣進行過多次復查。東西長約600米,南北寬約500米,文化層厚0.5—1米不等。地面及斷崖上均暴露有仰韶文化的陶、石、骨器等遺存,經鑒定為半坡和廟底溝類型文化遺存。面積較大,遺存豐富,保存尚好。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石溝坪遺址 位於禮縣石橋鄉聖泉村境內,遺址面積約40萬平方米,文化層厚0.85—2.8米,歷年有陶、石、骨器出土。陶器有夾沙、泥制兩種,有灰、褐、紅、黃等色,紋飾有繩紋、旋紋、附加堆紋,彩陶為紅陶黑彩,有勾葉圓點紋、網紋、鯢魚紋等。地面散布陶片較多,器形有缽、盆、罐、瓶等等。出土完整器物有變體鯢魚彩陶瓶一件,高44厘米,口徑9厘米,侈口、平唇、細高直頸、圓肩、深斜腹、平底、腹中附雙鼻耳,頸間繪二橫線與數點,肩繪弧線三角和似雙角樣圖案,腹繪雙變體鯢魚紋,弧線勾葉圓點紋。該遺址遺存比較豐富,多屬仰韶文化半坡、廟底溝、石嶺下類型,周代遺存次之。1947年裴文中首次發現,1962年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高寺頭遺址 位於禮縣石橋鄉高寺村境內,遺址東西寬約150米,南北長約200米,文化層厚達4米以上,斷崖上暴露有灰層、灰坑、灶址、居住面等遺跡,地表遺有大量夾沙、泥質、細泥質的灰、紅、橙黃色陶片。紋飾有細繩紋、彩繪等。器形有尖底瓶、卷沿盆、碗等。另外還有石刀、石斧、陶紡輪、骨錐、骨魚鉤等生產工具。該遺址屬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半坡、廟底溝等類型。內涵豐富,保存較好。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原始社會女頭塑像 1964年禮縣高寺頭村出土,屬仰韶文化遺物。殘高12.5厘米,寬8.5厘米,陶色橙黃,五官部分用堆塑與鏤空相結合的手法塑造,雙目深沉,嘴唇微啟,以極為洗練的藝術手法,塑造了母系氏族公社繁盛時期的少女形象,為原始人像傑作。現藏甘肅省博物館,已納入《中國美術辭典》。

⑼ 隴南都有那些旅遊景點

您好

  • 官鵝溝國家森林公園:位於甘肅省隴南市宕昌縣城郊,由官珠溝、鵝嫚溝、木隆溝、廟溝等景區組成,集森林景觀、草原景觀、地貌景觀、水體景觀、天象景觀等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於一體,湖泊如珠、峽谷如線、瀑布如織,動植物分布多樣,生態環境優美,自然景觀奇特。此外公園內居住有藏、羌民族3000餘人,保留著獨特的服飾、風俗,亦是民俗游的好去處。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