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景點 » 樅陽縣旅遊景點

樅陽縣旅遊景點

發布時間: 2021-01-08 06:10:40

『壹』 銅陵周邊一日游,去哪好,求告知

天井湖公園
銅陵天井湖公園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位於銅陵市區主幹道長江西路北側,以堤山自然分割為東湖、南湖和北湖,三湖水面通連,距銅官山約5千米。湖中有一口「上通天,下通海」的井,名曰天井。湖因井、園以湖而得名。天井是坐落於天井湖公園的一大奇觀,因地下湧泉,終年高出湖水面2米左右。

浮山景區
浮山是一座文山,有「中國第一文山」的美譽。現存483塊摩崖石刻,是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浮山孕育了明清時期以著名的思想家、科學家方以智為代表的中國最大的家族學派「方氏學派」;孕育了清代獨領風騷的文學流派桐城派;孕育了現代美學大師朱光潛;孕育了革命家、軍事家、外交家黃鎮等一批歷史文化名人。浮山風景區包括浮山、白盪湖、白雲岩三大景區,總面積76.7平方千米,主景區浮山面積19.1平方千米。

大通古鎮景區
大通位於安徽省銅陵市西南,古名瀾溪,扼九華、望黃山、臨皖江、依銅都,建鎮已有千年。它曾與安慶、蕪湖、蚌埠齊名的安徽「四大商埠」之一,清末民初,是大通古鎮的鼎盛時期,小小的古鎮上居住著10餘萬人,鶯歌燕舞,有著「小上海」的美譽。隨著歲月流逝,大通鎮繁華不再。瀾溪、和悅老街已被正式列入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2016年大通獲批中國首批特色小鎮,2017年大通古鎮風景區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鳳凰山景區
鳳凰山位於銅陵市義安區順安鎮南部,屬國家AAAA級風景區,鳳凰山形勝鳳凰,由橫山、面山、靈風山、潭山、金山等構成。早在明朝「景泰」年間,詩人周鐸就書寫「廬外山高插半天,石邊孤井聚甘泉,鳳凰一飲千年後,尚有遺跡萬古傳」等十六首「鳳凰八景」詩贊美過鳳凰山。
2016年2月,根據《旅遊景區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國家標准與《旅遊景區質量等級管理辦法》,經有關市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機構推薦,安徽省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組織,評定銅陵市鳳凰山景區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永泉農庄
永泉農庄位於銅陵葉山腳下,地處沿江高速、銅宣杭高速、合銅黃高速公路的交匯處,距銅陵東高速出口1千米處。離銅陵市區20千米,至蕪湖、馬鞍山、合肥、南京、黃山和九華山的車程在30—90分鍾。農庄依山傍水,毗鄰葉山林場;500畝山林自然天成;70畝水面垂釣樂園;200畝原森林天然氧吧;在建設中不僅沒有破壞原有的生態環境,同時還營造了大面積觀賞性果木、園林。自然環境幽靜,常年負氧離子含量達到8000立方以上,是休閑、養生、度假的理想場所。

銅陵博物館
銅陵市博物館於2006年9月30日開館,是地方性青銅文化專題博物館,全面展示銅陵地方特色的青銅文化,分蜚廉折金、銅地初曦、礦冶遺韻、青銅遺珍、吳楚爭雄、當代銅工藝等6個部分。銅陵礦冶歷史始於商周,盛於唐宋,延至當代,數千年綿延不斷。陳列展覽以青銅文化為創意主軸,通過展示精選的260餘件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館藏青銅器和80餘件當代銅工藝品,採用現代高科技展示方式模擬采冶鑄場景,再現古銅都銅陵三千多年的悠久的采冶鑄歷史和遺韻。

漢武文化生態園景區
樅陽漢武文化生態園景區位於長江北岸的樅陽縣城,是皖江城市集群的核心區域,由旗山、蓮花湖、黃鎮圖書館、烈士陵園等景區景點組成,現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旗山扼長江險要,覽江渚勝景,西周為宗子國所在地,戰國時期即為長江水道著名關津、商貿重地。蓮花湖是清代康熙年間侍郎、清代大散文家、桐城派三祖之一的方苞的祖業。黃鎮圖書館景點位於旗山主景區北側,收集收藏陳列了樅陽歷代名人資料。烈士陵園紅色旅遊景點坐落於幕旗山西麓,這里長眠著在渡江戰役中犧牲的革命烈士。

西湖濕地景區
西湖濕地是銅陵市最大的濕地生態系統,位於翠湖六路以北、沿新大道和西湖東路以西、東湖一路以南、新城大道以東的圍合區域。規劃總面積4.75平方千米,其中水域面積約1.61平方千米,濕地景區面積1.81平方千米,陸地景區面積1.33平方千米。主要由110公頃的濕地體驗區、80.56公頃的生態恢復區、49.9公頃的健康半島景區、34.26公頃的湖光春色景區組成。

岱鰲山景區白雲岩
岱鰲山位於樅陽、桐城、廬江三縣結合部,主體在樅陽麒麟鎮。東南走向,在綠蔭覆蓋、峰平坡緩的丘陵地帶突兀而起,它有九座山峰對著大凹口,逶迤蜿蜒,山勢削斷,岩峭如壁。其最高峰為龍王頂,海拔270米,宛如一頭巨鰲。

白雲岩景區
白雲岩在距浮山十千米的七家山中,樅陽縣白梅鄉境內,與浮渡山隔水相望。該山奇峻,有「小黃山」、「亞浮山」之稱。白雲岩有八岩、三洞、十一奇峰、八怪石、二泉、二池,古有五庵、二寺,今白雲岩寺尚存。

白盪湖景區
白盪湖景區,地處樅陽縣境腹部,西南距縣城21千米,跨金社、項鋪、會宮、官橋、ou山等鄉鎮,西連竹子湖,南為破罡湖,東連章家賽,是樅陽縣最大的淡水湖泊。白盪湖水面寬闊,煙波浩渺,碧水連天。因湖水清澈白皙,湖面碧波盪漾,故名曰「白盪」

銅陵淡水豚自然保護區
銅陵淡水豚自然保護區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國家3A級旅遊景區,是世界上首座利用半自然條件對白鱀豚、江豚等進行易地養護的場所。其主要任務是保護長江中下游(三江口至荻港江段)現存的國家一、二級水生珍稀動物。其主體部分位於銅陵市大通鎮和悅洲與鐵板洲之間的夾江上,水質優良,是養殖淡水豚的理想水域。

氣象科普公園
銅陵市氣象公園位於銅陵市西湖濕地南岸,是目前全國最大、內容最為齊全豐富的開放式氣象科普主題公園。公園佔地面積296畝,由氣象科普設施、雷電體驗館、綠化工程、大氣探測基地等組成。銅陵市氣象公園以科普性、生態性、地域性、景觀性為建設原則,為省內外遊客、廣大銅陵市民特別是青少年中小學生提供了一個集科普教育、游覽觀光、休閑娛樂於一體的高科技旅遊景點。

『貳』 銅陵哪些風景區值得遊玩

可以去永泉旅遊度假區4A、大通古鎮4A、浮山景區4A、天井湖景區4A、還有就是銅陵市博物館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叄』 銅陵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哪些景點必去

銅陵好玩和必去的地方有:岱鰲山景區白雲岩、白雲岩景區、白盪湖景區、銅陵淡水豚自然保護區、氣象科普公園。

1、岱鰲山景區白雲岩

岱鰲山位於樅陽、桐城、廬江三縣結合部,主體在樅陽麒麟鎮。東南走向,在綠蔭覆蓋、峰平坡緩的丘陵地帶突兀而起,它有九座山峰對著大凹口,逶迤蜿蜒,山勢削斷,岩峭如壁。其最高峰為龍王頂,海拔270米,宛如一頭巨鰲。

5、氣象科普公園

銅陵市氣象公園位於銅陵市西湖濕地南岸,是中國最大、內容最為齊全豐富的開放式氣象科普主題公園。公園佔地面積296畝,由氣象科普設施、雷電體驗館、綠化工程、大氣探測基地等組成。

銅陵市氣象公園以科普性、生態性、地域性、景觀性為建設原則,為省內外遊客、廣大銅陵市民特別是青少年中小學生提供了一個集科普教育、游覽觀光、休閑娛樂於一體的高科技旅遊景點。

外出旅遊的注意事項:

1、搭乘飛機時,應注意飛行安全,扣好安全帶,不帶危險或易燃品,不在飛機升降期,間使用手提行動電話等相關電子用品。

2、貴重物品請放置酒店保險箱,如隨身攜帶,注意保管,切勿離手。

3、出入酒店房間請隨手關門,勿將衣物披在燈上或在床上抽煙,聽到火警鈴響,請由,緊急出口迅速離開,切勿搭乘電梯。

4、搭乘快艇,漂流木筏,參加水上活動,請按規定穿著救生衣,並遵照工作人員的指導。

5、海邊戲水,請勿超越安全警戒線,不熟悉水性者,切勿獨自下水。



『肆』 樅陽有什麼好玩的

地理區位: 位於安徽省西南部的長江北岸,地處北緯31。38'—31。01'、東經117。05'-117。43'。總面積為1808、1平方公里。西以白兔湖、菜子湖與桐城市共水,西南一隅與安慶市毗鄰;北與無為、廬江縣接壤;東南與銅陵、貴池市隔江相望。
地形: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北部為低山區,西北部為低丘漫崗,中部是犬牙交錯的丘陵崗沖,東南部屬沿江洲圩,境內河流縱橫,水系發達,通江湖泊有白盪湖、陳瑤湖、菜子湖等。 氣侯: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變化明顯。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均氣溫16、5。c,年均降水量1326、5毫米。
人文歷史:樅陽縣文風淳厚,清有方苞、劉大槐、姚鼐創立的「桐城文派」,規模之大,為中國文學史所罕見。近有桐城中學創辦者吳汝綸的教育思想和辦學實踐影響深遠,惠及今人。 近現代史上,抗聯英雄童長榮、農工民主黨 主席章伯鈞、哲學家方東美、俠女施劍翹、美學大師朱光潛、將軍外交家黃鎮、「計算機之父」慈雲桂、 「炸葯大王」汪旭光等,群賢生輝,光照人寰。
近年來共實施科技項目和星火計劃項目42個,建立科技示範戶300多個,上扶貧項目860個,其中科技含量高的項目佔80%以上,「白色工程」和「種子工程」成就突出,良種覆蓋率達90%。重點中學浮山中學已有75年歷史,校舍面積近3萬平方米,有在校生1600餘人,教職工130名,特級、高級、中級教師佔80%以上。

唯一不錯的旅遊景點,只有浮山景區
古名浮渡山,與黃山、九華山、天柱山、齊雲山、琅琊山並列,為安徽歷史名山。它位於皖中偏西南、長江北岸的白盪湖濱,南距樅陽縣城36公里,北與巢湖地區的廬江縣交界,最高峰海拔165米,面積15平方公里。它是一個以火山岩洞和摩崖石刻為特色,山水清淑,岩壑靈奇,是一個以火山岩洞、摩崖石刻為特色,以河湖風光、人文景觀相輝映的風景名勝區。

浮山旅遊風景區位於樅陽縣中部偏北地區,白盪湖畔,北距合肥120公里,南距縣城30公里,合(肥)銅(陵)黃(山)高速公路掠境而過。浮山旅遊資源豐富,自然景觀以火山地貌為其主要特色,植被繁茂,人文景觀獨特,儒、佛、道「三教」薈萃,歷史悠久,名士輩出。

浮山因其「東西南北皆水匯」、「山浮水面水浮山」而得名。其主要景區面積76.6k㎡,1983年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1992年列為國家森林公園,2001年被列為國家地質公園,該景區以獨特的火山地質地貌、摩崖石刻、河湖風光而著稱於世。張公岩景區是浮山主景區之一,此處集宗教遺跡、火山岩洞、摩崖石刻於一體。浮山是一座沉睡億年之久的古火山,擁有奇峰突兀盆地之中,石壁聳入雲霄之上,幽洞藏於山壁,天池生於絕頂的火山地貌。其地質構造是國內中生代粗面質火山岩中最具代表性的地區之一,堪稱一座「天然火山地質公園」。浮山是一座保存比較完善,具有典型性的白堊紀晚期火山噴發形成的破火山,地質學上稱浮山組——浮山旋迴,經過大自然一億多年的風雨精雕細刻剝蝕,形成張公岩天池、會聖仙橋等別具特色的六大景區,景區內疊嶂、峭壁、岩洞、怪石、岩鍾、天橋與澗流,幽谷與湖盪遍布,被看作是中國的「維蘇威」。

『伍』 十大旅遊景點排行榜 銅陵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好玩兒的景區有這些:

銅陵鳳凰山

銅陵鳳凰山:

鳳凰山位於銅陵市義安區順安鎮南部,屬國家AAAA級風景區,鳳凰山形勝鳳凰,由橫山、面山、靈風山、潭山、金山等構成。境內山清水秀,風景如畫,是銅陵家喻戶曉的旅遊勝地。早在明朝「景泰」年間,詩人周鐸就書寫「廬外山高插半天,石邊孤井聚甘泉,鳳凰一飲千年後,尚有遺跡萬古傳」等十六首「鳳凰八景」詩贊美過鳳凰山。

浮山景區:

浮山,又名浮渡山,位於皖中偏西南、長江北岸的白盪湖濱,銅陵市樅陽縣浮山鎮。最高峰海拔165米,面積15平方公里。浮山是一座沉睡億年的古火山。遺存下來的火山口、火山鍾、火山渣(浮石)及溶岩流向,龜裂紋路和斷層裂隙,均為全國罕見。浮山又是一座佛教名山。早在晉梁時期(266——557),浮山就建有寺廟。晉梁以後,經過開發,吸引了大量的文人墨客,如孟郊、白居易、范仲淹、王安石、黃庭堅、左光斗、張英、方苞等。

天井湖景區:

安徽省銅陵市的天井湖位於五松山腳下,天井湖公園內。湖中有一口「上通天,下通海」的井,名曰天井。湖因井、園以湖而得名。天井是坐落於天井湖公園的一大奇觀,因地下湧泉,終年高出湖水面2米左右。

永泉旅遊度假區:

銅陵永泉農庄度假村是安徽最大的休閑度假場所,佔地650畝,總投資逾1.2億元。 銅陵永泉農庄度假村位於銅陵葉山腳下,地處蕪銅公路和銅南公路交匯處,離蕪大高速公路下口1公里。農庄距銅陵市區20公里,到合肥、馬鞍山、蕪湖(南陵)、宣城、池州車程僅30-90分鍾,是江、浙、滬客人入皖到達黃山、九華山旅遊景區的重要通道。農庄自然環境優雅,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

銅陵市博物館:

銅陵市博物館新館是集文物收藏、整理保管、陳列展覽、宣傳教育、研究交流、娛樂休閑於一身重要的銅文化宣傳教育和科學研究機構,同時又是銅陵市銅文化旅遊的重要景點。銅陵市博物館新館成為銅陵市重要的科普教育基地。

漢武文化生態園:

樅陽漢武文化生態園景區位於長江北岸的樅陽縣城,是皖江城市集群的核心區域,由旗山、蓮花湖、黃鎮圖書館、烈士陵園等景區景點組成,現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大通古鎮:

大通,是一座具有千年歷史的江南名鎮,位於安徽省銅陵市西南,地處長江下游南岸,西北與樅陽隔江相望,南以青通河與貴池、青陽交界,距「世界公園」黃山僅有180公里,與中國四大佛山之一九華山相隔90公里,銅青公路、銅貴公路、沿江快速通道和合銅黃高速穿境而過,是進出皖南旅遊區的樞紐和重要通道,是安徽「兩山一湖」(九華山、黃山、太平湖)的北大門,是九華山頭天門的所在地。安徽銅陵市大通古鎮歷史上曾與安慶、蕪湖、蚌埠並稱為安徽四大商埠,至今仍留有大量的徽式建築和古街道,為研究中國古代水運史提供了詳實的依據。

青山石屋寺:

石屋寺座落在樅陽鎮郭橋村,相距縣城10公里的青山北麓,因其有一橢圓形巨石,兀立而起,形如屋而得名。晉代清供禪師在此建廟。元代裴仙道在此煉丹,明正德年間,西蜀圓態和尚重修石屋寺,寺前建有香亭。「文革」期間,佛像被毀,殿宇改作青山林場職工宿舍,1984年該寺主持僧真達維修石屋寺,有殿宇二進,禪房6間,現釋修德任該寺住持。

銅陵金牛洞古采礦遺址:

金牛洞古采礦遺址位於銅陵縣新橋鄉鳳凰村,距市區30作公里。早先此處為一小山,山腰有一古洞。民間傳說天上神牛私下凡間,因迷戀鳳凰山風景而不思返。天帝屢屢喚之,神牛鑽入此山中,化為金銀銅。金牛洞由是得名。 自八十年代以來,當地群眾在此露采鐵礦,久而久之,山被挖平了,人們繼續掘而采之,形成一個數十米深的露天采場,並在邊坡上暴露出古代采礦井巷和採掘遺物。從清理出的古代采礦井巷結構和採掘工具、陶制生活用具來判斷,金牛洞遺址的年代始於春秋。 1992年銅陵市政府下令停止這里的鐵礦挖采,並對金牛洞進行了搶救性的修復,用92根水泥柱將整個遺址環而護之。成為我國繼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後的第二個正式對外開放的古銅遺址。 金牛洞古采銅遺址遺存豐富,場面壯觀,現已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並被推薦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銅陵市科技館:

銅陵市科學技術館是政府投資建設的公益性設施,是實施科教興市戰略和提高公眾科學文化素養的基礎性科普教育重要陣地。是國家AA級旅遊景點、省級科普教育基地、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市青年文明號單位。

『陸』 安慶旅遊景點有哪些

1天柱山
天柱山位於長江北岸、安徽省潛山境內,因主峰如「擎天一柱」而得名,被譽為「江淮第一山」,是世界地質公園。
天柱山自然景色奇絕,又名皖山、皖公山,曾被漢武帝封為「南嶽」,區內「峰雄、石奇、洞幽、水秀」,集北山之雄、南山之秀於一身。景區共有七大景點,有標志景觀最高峰——天柱峰、號稱「花崗岩第一秘府」的神秘谷、劉源紮寨抗元的總關寨、高山人工湖煉丹湖等勝景,還有人稱「江淮第一漂」的潛河漂流。
天柱山是古皖文化薈萃地。道教尊其為第14洞天、57福地;佛教禪宗二祖、三祖曾在此往來駐錫;李白、白居易、蘇軾、王安石等文人墨客存留的近400方摩崖碑刻,石牛古洞摩崖石刻多之精,名冠安徽全省。
天柱山所處的潛山縣是七仙女的故鄉,「中國第一長詩」《孔雀東南飛》的故事發生地。更是「京劇鼻祖」程長庚、「章回小說大家」張恨水的故鄉。境內現仍有三國時大喬、小喬梳妝的胭脂井、孔雀墳及著名的薛家崗文化遺址等名勝古跡。
天柱峰
天柱峰,海拔1488.4米。它凌空聳立,一柱擎天,渾身石骨,有「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天柱歸來不看峰」之贊譽。

2迎江寺
迎江寺,原名「萬佛寺」,始建於北宋開寶七年(公元974年),清代改稱「迎江寺」。迎江寺是組古建築群,為沿江一顆古建築明珠。數百年來香火奇旺,久盛不衰,僧徒曾達千人。歷代名流名宦紛紛蒞寺攬勝,吟詩作賦。
迎江寺佔地3萬余平方米,由天王殿、大雄寶殿、振風塔、毗廬殿、藏經樓、人士閣、法堂、廣嗣殿等建築組成。天王殿、大雄寶殿建築在高台上,十分雄偉,為硬山頂、小青瓦屋面。毗廬殿重檐歇山頂,粘土筒瓦,有發戲、提棧,無斗拱。藏經樓為現代式重檐歇山頂,小青瓦屋面,是近代寺院建築。塔頂是八方體須彌勒座,上接覆缽、相輪、瓶等,以銅軸相連構成塔剎。
寺內文物珍藏十分豐富,最有價值者為明朝金粉寫經《妙法蓮華經.觀世音普門品》 。此經用金水在瓷青紙上寫成,趙體楷書,筆法莊重秀逸;經書中有50幅佛像和菩薩度化眾生圖,畫法技術高超,被國家定為一級文物。

3菱湖風景區

菱湖以多菱而得名,原是一片天然湖泊,與石塘湖、破罡湖相通。辛亥革命前後建園,面積38.64公頃,是安徽省建成最早的園林式公園,以「菱荷景觀」和」菱湖夜月」景點聞名。
菱湖曾是歷代兵家必爭的古戰場,太平軍三克安慶及著名的安慶保衛戰都曾在這里留下遺跡。
菱湖風景區的范圍是龍眠山路以西、菱湖南路以北、湖心中路西側綠地以東、菱湖北路以南的區域,包含菱湖公園,蓮湖公園,皖江公園和文化廣場四大景區,共由五個湖泊組成,分別是菱湖、蓮湖、小菱湖、東湖、西湖,其中東湖和西湖並稱為大湖

4振風塔
迎江寺雄峙於城東大江之濱。古稱護國永昌禪寺,又名萬佛寺。始建於北宋開寶七年(974年),在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由邑紳阮自華募資重修,殿宇華麗,氣勢宏偉,為沿江名剎。
該塔為樓閣式磚石結構,八角七層,整體輪廓呈圓錐體形。底層建有寬大的基座,各層塔心室均為八角形。每層皆有腰檐平座,檐下為雙抄華拱,出兩跳。塔剎由八角形須彌座、園形覆缽、球狀五重相輪和葫蘆形寶瓶構成。塔內供西方接引阿彌陀佛、彌勒佛和五方佛,塔身嵌有磚雕佛像、歷史神話故事雕像1000餘尊及碑刻54塊。

5司空山
司空山風景區位於岳西縣城西南70公里處,其淵源於周,開發於漢,盛極於唐。一峰玉立,直指雲天。山勢雄渾奇秀,景色幽深奇幻;山間雲霧繚繞,晨鍾暮鼓迴旋。漢代,梅福(字子貞)和左慈道長都I/刁隱此山。天寶三年(公元744年),唐玄宗賜銀敕建「無相禪寺」,造僧房5048間,下設九庵四寺,司空山一時僧尼雲集,香客盈門,盛況空前。
公元577年,佛教禪宗二祖(中華禪宗始祖)慧可大師受達摩,心法護經像南下隱居此山,並在此開宗說法,傳衣缽於三祖僧璨,從此,司空山成為中華佛教禪宗之發祥地,在佛教界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唐代詩人李白曾隱居於此,飽覽勝景後,寫下了飄逸放曠、千古傳誦的《避地司空原言懷》、《瀑布》等詩篇,並刻於太白書堂故址後的石壁上。歷代文人雅士紛紛前來,登高參禪、拜佛祖、訪仙蹤,遍題詩刻100餘處。司空山著名的景觀有:二祖禪剎、太白書堂、如來安禪、司空佛光、北嶺松風、烏牛古石、南崖瀑布、祖師洞、傳衣石、講經台、應子石等。

6小孤山
小孤山又名小姑山,是萬里長江的絕勝,江上第一奇景,以其獨立無依而得名。山形似古代婦女上的發髻,山體奇特秀美,東看一支筆,西望太師椅。南觀如撞鍾,北觀嘯天龍。
自上而下,365級石階迂迴曲折,沿途可覽一天門、龍而洞、彌陀閣、先月樓、聖母殿、半邊塔、界潮祠、梳妝亭 、御詩碑諸景。上東山險峰,可俯看郎君山與一滴泉。繞山麓行,看海眼,攔江石,龍角石,古生物化石諸景,美不勝收。歷代帝王將相、文臣墨客登山有詩詞楹聯數百篇,大部分仍存供賞。山上古剎啟秀寺供奉有媽祖聖像,是中國長江中唯一一座媽祖廟。

7花亭湖
花亭湖風景名勝區位於安徽省安慶市太湖縣境內,地處大別山南麓、長江北岸。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得益彰,與皖西南其他景區地域相連、資源相補、人文相緣。境內山清水秀,古跡濟盛,人文薈萃,物產富饒。自然景觀清新絢麗,湖光山色獨具特色。碧波盪漾的花亭湖中眾多的島嶼與周圍的青松翠柏、奇峰怪石交相暉映,相得益彰。

8桐城文廟
桐城歷史悠久,文風昌盛,春秋時期,即稱桐國,唐至德初置縣,1996年撤縣設市。桐城文化起源於宋,崛起於明,鼎盛於清,尤以「桐城派」古文著稱天下。桐城文廟、六尺巷是桐城文化和桐城精神的重要見證。 文廟位於桐城市府廣場,始建於元朝延佑初,明清十九次修葺,是元明清以來桐城祭孔的禮制性建築群。
文廟佔地3200平方米,以大成殿為中心,以南北中心線為對稱軸,由門樓、宮牆、泮池、泮橋、大成門、崇聖祠、土神祠、東西長廡等建築構成。門樓正面鎏金「文廟」二字,系趙朴初題書。

9天龍關
天龍關風景區,號稱「南天一關」,又稱「天柱山下一奇『關』」。由來是「自古通南一條道,歷代兵家爭此地」。天龍關以其兩邊山勢險峭,峽谷深幽,地貌形似一條上天飛龍,氣勢磅礴而得名。天龍關景區內外交通便捷,大型停車場、遊客接待中心一應俱全;天龍關景區內古木蔥郁,幽谷縱深,飛瀑濺玉,湖光粼粼,也是國家AAA級風景區。
悠長的古皖文化,積淀出天龍關厚重的人文底蘊。千古絕唱的《天仙配》,象徵東方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情愛故事的《孔雀東南飛》無不令人嘆之、趨之。天龍關景區有灌木林海、百畝栗園、千畝竹海、花開四季、奇石幽谷、山澗古泉、飛瀑成群,有周初古戰場,英王陳玉成的躍馬寨,清代古民居,道光年間大石缸,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戰斗地,這里還是央視三十集電視連續劇《天仙配》外景拍攝基地。

10孔城
相傳自三國吳將呂蒙屯兵築城於此而得名。位於桐城市東部,與廬江縣、樅陽縣接壤。全鎮區域面積167.22平方公里,轄24個村,2個居委會,人口9.1萬人,是桐城市的東部重鎮、經濟強鎮和人口第一大鎮。1999年列為安徽省省級中心鎮,榮獲省社會治安模範鄉鎮、安慶市文明鄉鎮、安慶市發展鄉鎮企業十強鄉鎮、安慶市小康鄉鎮。2006年省政府批准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
孔城老街座落於安徽省歷史文化名鎮孔城鎮境內,距桐城市12公里。孔城老街已有1800多年歷史,明清時期,孔城老街作為連接巢湖地區和長江地區的重要水運碼頭日益繁榮,太平天國時期,孔城遭到破壞,但不久即恢復,現有老街即太平天國以後建設的。老街綿延數里,分為十甲。每甲之間有閘門隔擋。街道南北走向,全長2公里,有主街一條,橫街兩條,另有三巷一弄,總面積17萬平方米。

『柒』 安徽景點排名都有哪些

1、黃山市黃山風景區

黃山景區,位於安徽省南部黃山市境內,方圓154平方公里的無處不景,無景不奇,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四絕」著稱於世。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國十大風景名勝、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黃山被世人譽為「人間仙境」、「天下第一奇山」,境內群峰競秀,怪石林立,有千米以上高峰88座,「蓮花」、「光明頂」、「天都」三大主峰,海拔均逾1800米。

古黟西遞村,位於安徽省南部,黟縣城東九公里,北枕黃山,南眺白岳,東鄰國家歷史名城古歙,西通九華山、太平湖,相距黃山大門只有38公里,離黃山機場54公里,黟縣火車站僅10公里。宏村,古稱弘村,是古徽州歷史遺存的一個神奇村落,位於黃山西南麓,距黟縣縣城11公里,距黃山風景區30公里,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水系古村落。

『捌』 銅陵有什麼好玩的地方推薦

1、銅陵鳳凰山

安徽銅陵鳳凰山風景區位於銅陵的東南方向,是銅陵最具特色的景區。鳳凰山景區是鳳凰落腳的地方,是美好吉祥、聖潔高貴的寶地,有著許多奇妙動人的傳說。鳳凰山形勝鳳凰,由橫山、面山、靈風山、潭山、金山等構成。境內山清水秀,風景如畫,是銅陵家喻戶曉的旅遊勝地。早在明朝「景泰」年間,詩人周鐸就書寫「廬外山高插半天,石邊孤井聚甘泉,鳳凰一飲千年後,尚有遺蹤萬古傳」等十六首「鳳凰八景」組詩贊美過鳳凰山。鳳凰山景區1998年被確定為省級風景名勝區,現為國家AAAA級風景區。2000年被國家林業局和中國花卉協會命名為「中國葯用牡丹之鄉」,是銅陵首個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鳳丹的核心產地,也是全國聞名的中國南方牡丹觀賞基地。2013年被國家農業部授予「中國美麗田園」稱號,2015年8月鳳凰山村被國家旅遊局評為首批「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2015年長三角最佳慢生活鄉村旅遊度假區。
鳳凰山在國家AAAA級風景區的基礎上,通過品牌性特色旅遊項目的建設,帶動整個景區的全面開發,使其成為具有廣域范圍市場影響力的,集文化觀光、文化體驗、健康養生、生態休閑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旅遊區。

2、浮山景區

浮山俗稱浮巢山,位於安徽省樅陽縣境內,是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安徽省風景名勝區。在合肥黃山高速公路出口處,面積19.1平方公里。
浮山風景優美,三面環水的地理特點,構造了山浮水面水浮山的獨特奇觀。浮山在佛教禪宗史上地位顯赫。在東南亞等華人圈中影響深遠,浮山既是千年佛教聖地,又是我國道教的三十六洞天之一。浮山還是文化名山歷代騷人墨客留下近500塊極其珍貴的摩崖石刻。
浮山南臨白盪湖,西鄰菜子湖,北靠長江,山水渾然一體,猶如一葉輕舟漂於水面,有海上蓬萊之美譽。山色蒼秀,岩嶂壁立,關口險隘,河湖環繞,景色絕佳。
浮山是一座沉睡億年之久的古火山,由富含鈉、鉀的火山岩組成。雖經大自然改造,仍保留其完整性與典型性。該火山岩盆地位於淮陽古陸、張八嶺古陸及江南古陸之間的下揚子沿江火山岩帶內。
在距今約1.4億年至1億年的侏羅紀晚期至白堊紀早期近4000萬年中,曾幾度噴發,中間還有一次岩漿入侵活動,形成了如今奇特的火山地貌。如此形成的岩石構成現在浮山主要景觀-陡崖、疊嶂、岩洞、龜裂紋、柱狀節理、噴氣孔等。其地質構造全國罕見,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是國內中生代粗面質火山岩中最具代表性的地區之一,堪稱一座天然火山地質公園。
浮山還是一座佛教名山。遠在晉梁時代(266至557年)就建立了寺廟,時為浮山寺。後在陳隋年間,浮山即成為佛教天台宗智顗大量的道場。寧天禧年間,鄭州名僧遠祿來此住持,是為浮山第一代開山禪師,宋仁宗賜號園鑒大師,又賜寺名大華嚴寺,至此浮山進入佛教鼎盛時期。
浮山擁有極其豐富的人文景觀。歷朝歷代無數名流雅士、文人墨客如唐宋的孟郊、白居易、范仲淹、王安石、歐陽修、蘇軾、黃庭堅等均來此游覽。

3、天井湖景區

安徽省銅陵市的天井湖位於五松山腳下,湖面闊八十公頃,有山巒環之,湖光山色,相映成趣。兩條曲曲折折的長堤將湖分為東湖、南湖、北湖等三湖,所缺古湖,古人戲稱移至杭州。此湖上有水源灌入,下與長江貫通,故水質清澈。南湖湖心有一島,島上有一口井,井水終年高於湖面兩米多,湖水漲則井水漲,湖水落則井水落,為一奇觀,人稱可詮「井水不犯河水」之說。相傳井水由天而來,供過往神仙小憩品茶之用,故名「天井」。後人於井上築閣以護之,名為「通天閣」。
天井湖位於市區主幹道長江西路北側,以堤山自然分割為東湖、南湖和北湖,三湖水面通連,距銅官山約5公里。湖中有一口「上通天,下通海」的井,名曰天井。湖因井、園以湖而得名。天井是坐落於天井湖公園的一大奇觀,因地下湧泉,終年高出湖水面2米左右。
這里還有美麗動人的兩種傳說:一種是講,相傳很久以前,一位仙界竊賊到銅官山-鎮山之寶,船行至天井湖,被守山老神發現,遂學雞鳴,一時四野雄雞紛紛引吭啼叫,賊神情急逃避,一篙撐穿湖底,成為天井。另一種說法是講,東海龍王小女,一日偷偷出遊,避開江海,取道天井,到湖面暢游,見一憨厚打魚郎,頓起愛心,遂變成美麗的海螺,被打魚郎網住後,打魚郎不忍賣錢買米奉養瞎眼0,放養缸中,自此家0現奇事,缸里不缺米,灶間有柴燒,小夥子早出晚歸,總是鍋里有熱飯,碗里有熱菜。一日,打魚郎臨近中午突然歸來,見一位年輕貌美女子操持家務,謎底從此揭開。正當一對有情人歡歡喜喜、恩恩愛愛之時,龍王派遣惡龍尋找小女,得見真情,遂用暴力脅迫其返回龍宮。龍女不從,拼力爭斗,惡龍仗勢行凶,想吸干湖水,旱死禾苗,擒住龍女。龍女遂變一巨大海螺,從天井倒吸海水,決心「不作仙界金玉葉,誓保人間活命泉」,於是力竭身亡,化作今市區松柏長青的螺絲山。
建園伊始,環繞湧泉建造成天井,壘石築土,建成中洲島(另建南島作為配景)。後在中洲島建通天閣,引井泉經龍嘴流落小池,再滴落湖中,以示水位落差。
公園面積1646畝,其中湖面1222畝,環湖有七座各具特色的山丘。公園自1972年開園以來,已先後建成兒童樂園、旱冰場、遊船碼頭、天井茶室、溢沁園及長廊水榭、九曲橋、通天閣、山谷碑林、牡丹園等30多處遊憩場所和風景點,加上燈飾工程和觀湖、臨湖兩廣場的裝扮,可謂名山與勝水競秀,新景與古跡爭輝。具體可分為「五松勝游、夜吟聞杵、木魚紅鱗、三千畫卷」等八大風景區。其中,「五松勝游」自公園大門至南湖九曲橋,陸地面積最大,五松山雄峙其間,為公園主景區。
唐代大詩人李白兩次來游,流連忘返,感懷高吟,先後寫下了「我愛銅官樂,千年未擬還。要須回舞袖,拂盡五松山。」等贊美銅陵的不朽詩篇11首。詩仙首次來游,便在五松山上築室讀書,寓居遊憩,是為五松書堂。宋代大詩人蘇軾、黃庭堅追尋詩仙足跡,游歷五松,也在山上建亭遊憩酬唱,是為蘇黃吟詩亭。嗣後,名宦李綱、著名詩人王十朋、林楠以及元、明、清歷代墨客名流,也紛紛慕名而來,拜謁太白祠堂,賦詩抒懷紀勝。五松書堂屢毀屢建,宋代改建,易名李太白祠堂;明代重修,改稱太白書堂。由於天井湖公園詩情畫意、令人心醉,已故著名書法家、原安徽省政協主席張愷帆曾潑墨揮毫:「繞堤楊柳萬千株,山外有山湖外湖。到眼風光皆畫卷,銅陵未必遜姑蘇。」

4、永泉旅遊度假區

1、投資情況:銅陵永泉農庄是一家集餐飲、客房、會議、高爾夫、垂釣、網球、品茗和大型私家園林等於一體的休閑娛樂度假場所。農庄佔地650畝,總投資逾8000萬元。
2、地理位置:銅陵永泉農庄位於銅陵鍾鳴葉山腳下,地處蕪銅公路和銅南公路交匯處,距沿江高速公路下口500米。農庄距銅陵市區25公里,到合肥、馬鞍山、蕪湖、宣城、池州車程僅30-90分鍾左右,是江、浙、滬客人入皖到達黃山、九華旅遊景區的重要通道。農庄自然環境優雅,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
3、生態環境:永泉農庄依山傍水,毗鄰葉山林場;500畝山林自然天成;70畝水面垂釣樂園;200畝原森林天然氧吧;農莊主體賓館和30棟別墅融入生態、自然之中。建設中不僅沒有破壞原有的生態環境,同時還營造了大面積觀賞性果木、園林。
4、建築風格:農庄建築(主體賓館、別墅)外形為後現代風格,既繼承了徽式建築青磚、白牆、小瓦的素雅、細膩,又融入歐美鄉村平屋檐、大煙囪的簡潔、粗曠,設計獨特。農庄室內裝飾,採用投資者楊樹根先生個人收藏的木雕(梁托、匾額、門窗格)、石雕、磚雕等,巧妙地運用在廳堂、走道、屋頂、牆壁等處。

5、銅陵市博物館

銅陵市博物館位於主城區學院路477號,與市一中相鄰,佔地處6畝,建築面積3100平方米。2007年5月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愛教基地。同年6月被旅遊部門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點。博物館環境幽雅,交通便捷,文化氛圍濃厚。
博物館系地方性青銅文化專題博物館,主要內容為全面展示了銅陵地方特色的青銅文化,分《蜚廉折金》、《銅地初曦》、《礦冶遺韻》、《青銅遺珍》、《吳楚爭雄》、《當代銅工藝》等6個部分。
陳列展覽採用現代高科技展示方式,模擬采冶鑄場景,史料詳實,人物逼真。文物展示部分精選的260餘件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館-銅器以及當代銅工藝品80餘件,輔之以大量精美的圖版資料,文化內涵豐富。展覽總體構思以青銅文化為創意主軸,運用藝術、新穎先進的展示手段,再現古銅都銅陵三千多年的悠久燦爛的采冶鑄歷史和遺韻。

6、漢武文化生態園

樅陽漢武文化生態園景區位於長江北岸的樅陽縣城,是皖江城市集群的核心區域,由旗山、蓮花湖、黃鎮圖書館、烈士陵園等景區景點組成,現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旗山,又名幕旗山。南臨長江,遙望九華,東接羹膾寨湖,北距浮山風景名勝區30公里。旗山扼長江險要,覽江渚勝景,西周為宗子國所在地,戰國時期即為長江水道著名關津、商貿重地。據史料載,秦始皇南巡曾游經此地觀「籍柯」。漢武帝元封五年行南巡狩,親射蛟江上,薄此而出,並作《盛唐樅陽之歌》,同年置樅陽縣。三國時期,東吳名將呂蒙曾在旗山南麓築城駐防,抵抗曹操80萬大軍下江南。1949年渡江戰役期間,旗山曾為解放軍渡江作戰的重要起渡點之一。
蓮花湖,亦稱蓮花池。據《安慶府志》記載,蓮花池是清代康熙年間侍郎、清代大散文家、桐城派三祖之一的方苞的祖業。從明代中後期開始,方苞家族「桂林方氏」在中國文化界迅速崛起,人才輩出,代表人物有方學漸、方以智、方苞、方東美等近百位文化名人,形成了中國最有特色的文化巨族,被專家學者譽為「中國第二大文化名門」。
黃鎮圖書館景點位於旗山主景區北側,收集收藏陳列了樅陽歷代名人資料。
烈士陵園紅色旅遊景點坐落於幕旗山西麓,這里長眠著在渡江戰役中犧牲的革命烈士。
突出了樅陽歷史發展脈絡和歷史文化成就,一山一水剛柔相濟,山的特色,水的亮點優勢互補,形成了「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山水城市風貌,勾勒打造出「山水印象,人文樅陽」的景區品牌。主要體現漢武文化及生態旅遊元素,充分利用現有的自然生態資源和人文景觀,著力打造自然風景、娛樂休閑、文化活動、休閑度假、紅色旅遊5大功能區,融休閑、娛樂、商業、遊玩、觀光等多功能為一體的文化生態旅遊景區。(來源:市文旅委)

7、大通古鎮

大通,是一座具有千年歷史的江南名鎮,位於安徽省銅陵市西南,地處長江下游南岸,西北與樅陽隔江相望,南以青通河與貴池、青陽交界,距「世界公園」黃山僅有180公里,與中國四大佛山之一九華山相隔90公里,銅青公路、銅貴公路、沿江快速通道和合銅黃高速穿境而過,是進出皖南旅遊區的樞紐和重要通道,是安徽「兩山一湖」(九華山、黃山、太平湖)的北大門,是九華山頭天門的所在地。安徽銅陵市大通古鎮歷史上曾與安慶、蕪湖、蚌埠並稱為安徽四大商埠,至今仍留有大量的徽式建築和古街道,為研究中國古代水運史提供了詳實的依據。近年來,由於長江行洪的需要,古鎮居民陸續遷離,大量徽派建築逐漸荒廢。為此,當地政府希望與有關部門加強合作,合理開發並挽救這座有著1000多年歷史的古鎮。

8、青山石屋寺

石屋寺座落在樅陽鎮郭橋村,相距縣城10公里的青山北麓,因其有一橢圓形巨石,兀立而起,形如屋而得名。晉代清供禪師在此建廟。元代裴仙道在此煉丹,明正德年間,西蜀圓態和尚重修石屋寺,寺前建有香亭。「文革」期間,佛像被毀,殿宇改作青山林場職工宿舍,1984年該寺主持僧真達維修石屋寺,有殿宇二進,禪房6間,現釋修德任該寺住持。
大青山位於樅陽縣城東16公里處的樅陽鎮郭橋村,一峰挺立,山色如黛,因名青山。它北接浮山,南望九華,山青水秀,如詩如畫。這里芳草連綿,雜花滿徑,澗水潺潺,霧靄裊裊,金雞洞、老虎洞,洞壑幽深,鑼石、鼓石、鷹嘴石、獅子石,怪石百態。登峰遠眺,南面滾滾長江一瀉千里,北面白盪湖水碧波萬頃,東、西有神靈賽湖和羹膾賽湖兩旁依偎,正所謂「水如青羅帶,山似碧玉簪」,是一座天然的綠色寶庫。
全山著名景點有16處,即:石屋勝境、菩薩印掌、玉洞藏春、龍隱靈泉、烏鴉候客、白驢化米、相國詩篇、仙人棋局、石鼓轟雷、金雞啼月、黑虎巡山、石柱仙題、獅子卧雲、丹池日暖、白雲送接、鳳萋梧竹等,每每春夏之際,遊人紛至沓來,醉游其間。不過,青山最具標志性的景觀還是它的「石屋勝境」。
主峰之陽,一塊平坦的巨石彷彿從天而降,高數丈,廣數十米,如巨掌前伸,為山下一根粗壯的天然石柱所承接。傳說明朝時九華地藏王駕雲朝拜OU山護國庵,因OU山經不住其重力所壓,地藏王只得將另一隻腳搭在大青山上,竟將這塊巨石踩動,滾落而下,被下方的巨柱擎住,湊巧搭成了這間「石屋」。巨石上面還留下一隻鞋印,約一尺半長,跡深逼真,此即青山十六景之一的「菩薩印掌」。入內觀看,上平如屋頂,下闊如殿堂,面積約200平方米,裡面冬暖夏涼,可坐可卧可游可居,真不愧是「玉洞藏春」!有意思的是,屋內石壁可敲擊成韻,東側作皮鼓之響,西側發銅鑼之音,音色竟各不相同。
東晉建元初,高僧青洪禪師雲游至此,見石屋大喜,便以此為隱居之所,鑿佛像於壁上,潛心研究佛理。後來他四處化緣,募得銀兩,在石屋外側擴建佛殿,名之為「青山石屋寺」。明代正統初年,西蜀圓態和尚重建廟宇,香火日盛,遂有「青山小九華」的美稱。其後興衰輪替,延續至今,寺中佛像依然,梵音遠揚。佛殿原有三重,重加修葺的兩重是清代建築,殿壁間遺存的6塊碑刻記述了石屋寺的興建始末及它走過的滄桑歷程。
石屋寺歷代住持皆深文博學,儒釋道並興。民國年間,僧釋真達為石屋寺住持,他除悉心研究佛學外,還尚習中國傳統武術及歧黃之術,慈悲為懷,武德高尚,並在革命戰爭年代與我黨地方領導人結為至交,多次冒險接待和掩護革命者,為人民的解放事業作出了貢獻。寺左廂房後有一眼「龍隱靈泉」,據說真達大師為了解決群眾乾旱季節吃水困難的問題,四處探尋泉源,終於在竹園腳下親手掘得此泉。泉水常年汩汩不斷,味極甘美,有詩贊道:「龍隱千古石不開,大師真達破塵埃。從茲佛地無乾旱,一眼清泉立井台。」「龍隱靈泉」從此成為青山十六景中之一景。
古時青山還是道家-之地。相傳元至正年間,有道人裴某號「仙人」,於石屋中-,有烏鴉為其清掃庭堂,白驢化米供其飲食,即所謂的「烏鴉候客」和「白驢化米」;石屋後樹木陰翳,花香鳥語,其間有一「練丹井」,為裴仙人煉丹處所,後來據說他在青山之北的會宮嶺得道升天去了。
明朝末年,桐城學者姚康伯在石屋旁辦學收徒,大興儒教。時為姚師得意門生的何如寵,亦建書房於石屋寺旁,後中萬曆進士,官至朝廷禮部尚書,位居武英殿大學士,他在青山留下的一首「堅雲墮地閣山椒,仙隱禪棲萬古遙。為向懸崖磨數字,與他後世認前朝」的摩崖詩刻,以「相國詩篇」而獨成一景。此外,在石屋讀書的著名人士中,還有左都御史左光斗、文學家錢澄之、詩人王灼等人;書法家方守敦、文學家殷希聲等名人也為青山留下了他們的詩文題刻。
青山方圓內的住民因以何氏族人居多,故人們又稱其為「何氏青山」。青山腳下的何氏祠堂初建於清代中葉,為典型的徽派風格,是迄今保存完好的鄉村文物。氏族歷史的淵源,形成了青山何氏崇文重教的習俗,勤奮嚴謹的學風一脈相系,數代相承。自何海漁以歲貢廷試第一,授山東棲霞知縣,青山何氏初顯;海漁公仲子何如申、幼子何如寵於萬曆年間同中進士,自此青山何氏蔚為名家望族,人才輩出。民國時期馮玉祥的秘書長何其鞏,擔任過北平市首任市長。皖中教育名士何子誠,早年深受教育家陶行之言行影響,潛心致力於農村教育,著述豐碩,桃李滿園;其孫子何斯邁,作為安慶一中高二學生,榮獲第33屆國際中學生數學奧林匹克賽金牌,是我國自1985年第一次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克活動以來取得的好成績。
青山以它獨有的水韻山魂,成為長江北岸的一處名勝佳境。它如一座溫馨朴實的庭院,披著旭日晨風,敞開了大門,迎接四方賓朋的到來!

9、銅陵金牛洞古采礦遺址

金牛洞古采礦遺址位於銅陵縣新橋鄉鳳凰村,距市區30作公里。早先此處為一小山,山腰有一古洞。民間傳說天上神牛私下凡間,因迷戀鳳凰山風景而不思返。天帝屢屢喚之,神牛鑽入此山中,化為金銀銅。金牛洞由是得名。 自八十年代以來,當地群眾在此露采鐵礦,久而久之,山被挖平了,人們繼續掘而采之,形成一個數十米深的露天采場,並在邊坡上暴露出古代采礦井巷和採掘遺物。從清理出的古代采礦井巷結構和採掘工具、陶制生活用具來判斷,金牛洞遺址的年代始於春秋。 1992年銅陵市政府下令停止這里的鐵礦挖采,並對金牛洞進行了搶救性的修復,用92根水泥柱將整個遺址環而護之。成為我國繼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後的第二個正式對外開放的古銅遺址。 金牛洞古采銅遺址遺存豐富,場面壯觀,現已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並被推薦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0、銅陵市科技館

銅陵市科學技術館是政府投資建設的公益性設施,是實施科教興市戰略和提高公眾科學文化素養的基礎性科普教育重要陣地。是國家AA級旅遊景點、省級科普教育基地、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市青年文明號單位。
銅陵市科技館展教面積為2495.76平方米,一期工程於2004年12月20日建成開放。現有各類展品70件,主要展出內容包括:主樓一層為視覺、智 力、機械展廳。主要有「磁懸浮地球儀」、「模擬駕駛」、「歡樂塢」等展品。附樓一層為力學和聲光展廳。主要有「自己拉自己」、「騰空而起」、「無皮鼓」等 展品。附樓二層為磁電、數學展廳。主要有「磁懸浮列車」、「混沌水車」、「滾出直線」等展品。
科技館展品通過聲、光、磁、電等產生的奇妙現象,向觀眾生動地展現了科學的奧秘,詮釋和揭示了科學原理的重要性,最大限度地啟發觀眾, 開拓思維、增強創造力。參觀者在直接參與操作展品的過程中,可以感受現代科學技術對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影響,並能親身體驗到科學技術帶來的樂趣。

『玖』 樅陽縣有哪些旅遊景點

樅陽縣轄13個鎮、9個鄉:樅陽鎮、固山鎮、湯溝鎮、老洲鎮、陳瑤湖鎮、周回潭鎮、橫埠鎮、項鋪鎮答、錢橋鎮、麒麟鎮、義津鎮、浮山鎮、官埠橋鎮、鐵銅鄉、鳳儀鄉、長沙鄉、錢鋪鄉、金社鄉、白梅鄉、白湖鄉、會宮鄉、雨壇鄉。

『拾』 安徽樅陽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樅陽縣大山村生態游,大山村位於樅陽縣東部,東南與銅陵市隔湖相望,東北與無為縣毗連,西南分別與本縣錢鋪鄉和橫埠鎮接壤,北靠樅陽、廬江、無為三縣市交界處的三公山(海撥高度674.9米,全縣最高峰),南向楓沙湖。著名的「東鄉武術」發源地,號稱「打不過東鄉」,現村內碩果累累,有經果林600多畝,為原省人大副主任-的林業二次示範點,被評為「全國先進綠化千佳村」,村內「鳥語花香,溪水潺潺,碩果累累,四季常青」,主要有元寶圩休閑垂釣中心、農家樂旅遊區、海燕洞景點三個區域,現為安慶市農家樂示範點、2A級旅遊區、省級農家樂示範點。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